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体会怎样认识经济概念和理论,要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使其学会。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市场时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设疑:是不是光有市场就足够了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引导:下面让我们来看一节经济大危机时美国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同其母亲的对话

“妈妈,我好泠,为什么不生火呢?”

“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

“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可以请学生来表演)

教师分析:没有煤只是因为煤太多了,似乎矛盾的逻辑鲜明地揭示出单纯市场调节下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片混乱.

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发展势头良好这一事实,指出中国抵制危机的灵丹妙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国家宏观调控。可知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家宏观调控时非常有必要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板书)

2.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板书)

A.自发性(板书)

讲解: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由于对本身利益的过分追求,就会产生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1)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不是自觉的利用规律而达到目的

(2)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是在人为的引导下实现的

(3)这种自发性的结果是,可能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经济现象

B.盲目性(板书)

举例:母子对话;市场上的商品“热”;书上的漫画等

分析:侧重点在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但分析的落脚点是“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结论,(另外,教学必须充分肯定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切不可将市场调节弱点和缺陷渲染到几乎要否定市场经济的地步。

C.滞后性(板书)

我们通过学习价值规律,知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纷纷生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市场很灵敏地反映着每一个变化(举例分析,书上地红果生产这个例子)

提出3个问题:

(1)果农为什么会一窝蜂地投资红果?

分析得出:市场的自发性

(2)果农知不知道具体几年后全国红果产量是多少?

分析得出:市场的盲目性

(3)果农是否知道当时市场需求量是多少?几年后又会是多少?

分析得出:从决策到水果上市有几年的滞后期(滞后性)

结论:红果降价不是偶然的,它是市场调节的固有缺陷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结果: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提问:市场的弱点和缺陷呢?

学生讨论(略)

结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好比人的两只手,互相补充。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单纯国家宏观调控会导致经济生活一团死水,因此市场必须与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合,各尽所能。

过渡:市场这只手的作用,从老百姓的菜篮子都可以看出一二,那么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它的主要任务又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就是它的定义。

1.国家宏观调控的定义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板书)

第一,保持经济的总量平衡(板书)

第二,促进经济的结构优化(板书)

讲解:所谓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平衡: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反之,就会引起通货紧缩。

结构优化指内部结构的合理化。(举例说明)俄罗斯国际倒爷成功在于他们看到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调控手段(板书)

过渡:国家宏观调控的定义告诉我们: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那么,主要包括哪些手段呢?

1.经济手段(板书)

由《多收了三五斗》的实例到现在夏收,秋收时国家规定最低收购价等现象推出经济手段,包括价格杠杆,税收手段等。

2.法律手段(板书)

放眼我们周围,几乎无处不存在法,办企业由企业法,打广告有广告法,破产有破产法。

教师举例,然后提问:这些法律哪里来的?

国家规定那么多法干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联系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指出法律手段理所当然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3.行政手段(板书)

教师必须指出: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因此在运用时应把握好度,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使用。

回顾全课,指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还应该明白两个方面的问题

1.市场与宏观调控的紧密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所在。

2.我国同发达国家在发展水平上有差距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是国家宏观调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是因为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说起点不同。

最后引导学生课堂讨论:比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调节经济的方式,说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市场条件下怎样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