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永远的铁道兵》是由王晓旭执导,陈数、赵亮领衔主演的电视剧。
剧中讲述了一群铁道兵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心系国家大家庭,忠于自己的职责,不畏艰难困苦,为确保铁路安全畅通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深深被铁道兵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
在工作中,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各种困难屡屡发生的事故,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他们时刻坚守岗位,保护着每一寸铁轨上的安全。
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快捷的出行方式,让我们能够自由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
他们用自己的付出和坚持,让铁路成为国家的大动脉。
除了工作上的付出,剧中还展现了铁道兵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家庭温暖。
他们在工作中相互扶持,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共同面对各种困难。
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和使命感,相信只要团结一致,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同时,在电视剧中,还展现了他们与家人的亲情,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换来了家人的幸福和安稳。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永远的铁道兵》还通过剧情展现了铁路行业的艰辛和危险。
在剧中,我们看到铁道兵们不畏危险,奋不顾身地冲向事故现场,用自己的努力抢救受伤的人员。
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同时,剧中也反映了铁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铁道兵对于维护安全的认真负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到铁路安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永远的铁道兵》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
它通过铁道兵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了他们无私奉献、坚定信仰的精神。
他们不仅是国家的坚守者,也是家庭的守护者。
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
让我们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同时,更加珍惜身边的铁道兵,感恩他们为我们的贡献和付出。
同时,我们也要从他们身上学习坚韧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态度,以及对家庭和国家负责的心态。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感近日集团公司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学习央视珍贵纪录影片《永远的铁道兵》,青荣城际铁路第二项目部利用晚上施工回来组织全体职工逐集进行认真观看。
经过观看影片,我了解到:铁道兵作为解放军队伍中一个特殊的兵种,自从组建以来就承担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士们高唱:背起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啊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解放军的队伍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
已成为铁道兵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大动脉。
虽然回不到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能亲身体会当时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铁道兵会战,但通过观看影片,那些艰苦岁月“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这是铁道兵战士在不同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
他们铸就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帝国主义的衰叹,也是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对铁道兵的赞誉。
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他们无怨无悔,祖国需要的时候就穿上军装拿起钢枪,这支队伍继承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军魂不散,再展雄风。
从黎湛铁路、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到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从大小兴安岭到五指山下,从内蒙古草原到金沙江畔,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处处洒下了他们的鲜血和汗水,神州大地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英雄筑天路,敢为天下先。
在这短暂的三十五年,铁道兵以她不朽的功勋,在“八一”军史上浓墨重彩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
他们脱下军装,却没有脱下军人作风,摘掉帽徽领章,却没有丢掉铁道兵精神。
铁道兵的灵魂仍是企业发展之基,至今仍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
在纪念兵改工30周年到来之际,拍摄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不但再次展示铁道兵的辉煌历史,而且对于教育年青一代发扬我党我军和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有着特殊的意义。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铁道兵,一支特殊的部队,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发展,他们征服无数悬崖峭壁,闯过道道激流险滩,战胜了千难万险,为祖国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铁道兵的35年的历史虽成为过去,但不散的军魂铭记在铁建人心中,注定了铁道兵和中铁建的传奇。
在寒冷的冬天,中国铁建与中央电视台倾情合作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的开播,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了解老一代铁道兵的艰辛和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前无阻碍的英雄事迹,温暖着我们每一个铁建人的心,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铁建人应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_第1篇背上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你要问我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听着这首正气高昂让人心潮澎湃的歌曲,让我仿佛看到了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他们不畏流汗流血,勇往直前老一辈铁道兵们。
我有幸观看了《永远的铁道兵》,让我对铁道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1948年组建的一只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到1954年铁道兵军团正式成立,再到1984年兵改工至今已过去66年,这是一只从战火中诞生并壮大的队伍,他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解放后的建设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铁道兵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毅力是我们当今铁建人继续传承的法宝,身为铁建人,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老一辈人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薪火相传,军魂永驻,他们脱掉军装依然是兵,告别军旗仍然是一只劲旅,正是这种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着新一代的铁建人。
影片中有着登高英雄称号的杨连弟,他以过人的胆识和毅力创下单面脚手架,攀上45米高的桥墩,并连续实施爆破百余次,清除桥墩混凝土26立方米,在铁道兵里像杨连弟的英雄模范人物很多,他们心里永远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勇于精神,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和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到京九铁路、南昆铁路、再到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创下一个有一个的惊人之举。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一、影片简介《永远的铁道兵》是一部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英勇奋战的电影,由导演张文隆执导,于2021年上映。
影片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现了铁道兵的艰辛工作和无私奉献,以及他们在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剧情梗概影片以铁道兵官兵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几个主要角色的故事串联起来。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年代,铁道兵负责修建铁路、保卫国家安全。
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身体力行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角色介绍1、张:铁道兵中的一名战士,年轻而勇敢,他在电影中充满正义感和责任心,用实际行动展示了铁道兵的精神风貌。
2、李:一位铁道兵中的女战士,她在男性为主导的领域中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同时也呼吁更多女性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
3、王:铁道兵的指挥官,他的智慧和坚定信念给铁道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他是铁道兵中的楷模。
四、剧情分析1、铁道兵的艰苦工作影片中展现了铁道兵在修建铁路时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他们需要克服高山、大河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投入大量的劳动和资源。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为了国家的交通事业付出了很多。
2、铁道兵的军事使命铁道兵在保卫国家安全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身兼军人身份,参与了一些保密工作,确保了国家的铁路交通畅通无阻。
他们时刻警惕着外部的威胁和敌对势力的渗透,保护了国家的利益。
五、影片的意义《永远的铁道兵》一方面是对铁道兵职业的致敬,展示了他们勇敢、坚韧、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特质。
另一方面,影片也向观众传递了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观影笔记、相关图片等,请见附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对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2、条款:法中的具体条款,规定了相关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3、解释:最高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对相关法律的解释说明。
4、裁定:法院针对特定案件做出的判决或决定。
(完整版)《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弘扬铁道兵精神《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看完了十集纪录片《永久的铁道兵》,这一刻我心潮澎湃。
蓦然回首,一段段令人感慨万千的铁军历史,再观今朝中国的强大,我不禁心潮澎湃。
我被中国铁军的精神所深深折服。
我要向世界人高呼:“永远的铁道兵”。
“背上(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曲《铁道兵志在四方》,雄壮豪迈抒情优美的旋律,满腔热血无限忠诚的歌词,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给数十万铁道兵留下了永恒的激情和难忘的记忆。
听到了无数铁道兵当年心灵的声音,看到了无数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身姿,感受到了无数铁道兵铁道兵“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精神。
正如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劈高山,填大海,锦绣河山铺上那铁路网,今天汗水洒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虽然铁道兵在1984年己经和军旗告别,但铁魂永在,铁道兵精神将永放光芒!新时代的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
在现如今优越的工作环境下,如何能够恪守岗位并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我们新一代铁军传人的又一考验。
通过《永远的铁道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发扬老一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最基本的品德追求,要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作为原动力勇往直前,要有着四海为家艰苦创业的豪情壮志。
这些文化、精神力量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身上所缺乏的正是老一代铁道兵所独有的“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铁道兵的传人,我不不光要铭记这得来不易的铁军军魂,更要从我们身上弘扬铁道兵精神。
是他们用双手构架起新中国崛起的框架,是他们用年轻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
不论是北方的寒冷、西北的戈壁滩还是南方的蚊虫、海边的浪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应该有我们新一代铁道兵传人的身影。
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我们把现有大型的机械设备当做老铁军人的双手,一座座隧道的贯通,一座座大桥的架起,我们用这双手一点点的凿出来,一车车浇筑而成。
永远的铁道兵有感
观《永远的铁道兵》有感在这个周末,我观看了《永远的铁道兵》系列纪录片,我感触良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在修建铁路中成长的铁血队伍。
从1948年夏建立的铁路护路军(后更名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到1982年撤销编制并入铁道部,各个师改称为铁道部各工程局以来,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再到抗美援越战争,铁道兵抢修、抢建铁路,保障钢铁运输线的畅通无阻,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国家铁路建设中,铁道兵先后建造了成昆铁路、鹰厦铁路、贵昆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造桥修路、移山填海”,铁道兵的生活如此“简单”,但又不简单。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常常风餐露宿,还有被飞机轰炸和定时炸弹爆炸随时牺牲的危险。
为了加快铁路线的恢复,保障铁路运输线的畅通,铁道兵只能晚上进行作业,白天休息。
当时,许多战士都是轻伤不下火线,与敌人战斗在铁路线上。
在战争期间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战士,像“登高英雄”杨连弟、史阜民、袁孝文等,还有千千万万的铁道兵战士,他们都是我们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回顾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需要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而铁道兵顽强的精神品质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之中这种精神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
现在,我能成为铁建的一员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很高兴我能成为铁道兵的接班人,能继续将铁道兵的能奋斗、能吃苦、敢于流血牺牲的顽强品质和奋斗在祖国建设第一线的精神传递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中国人民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的精神,和为解放战争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回复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是一部关于中国铁道兵传奇历史的故事。
这部影片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家命运大视野,叙述了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的历史,和改制后中铁建近三十年的成就。
它不仅展示了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和卓越贡献,更弘扬了铁道兵精神,表达了对老一辈铁道兵的敬仰和怀念。
铁道兵用双手构架起新中国崛起的框架,用年轻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
他们在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运输线,确保了战争物资的及时送达。
而在新中国建设中,他们又奋战在第一线,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影片中的杨连弟是一个典型的铁道兵英雄,他以过人的胆识和毅力创下单面脚手架,攀上45米高的桥墩,并连续实施爆破百余次,清除桥墩混凝土26立方米。
在铁道兵里像杨连弟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铁道兵精神,这种精神包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等优秀品质。
铁道兵精神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和平时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作为新一代的铁建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将其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时刻记住老一辈铁道兵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汲取他们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永远的铁道兵》这部影片让我对铁道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感受。
它让我明白了铁道兵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老一辈铁道兵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和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这种光荣传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一、剧情介绍《永远的铁道兵》是一部以中国铁道兵为题材的电视剧,通过讲述铁道兵官兵们在铁路建设和维护中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他们坚持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二、人物角色介绍1·张副营长:剧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是一位勇敢有为的铁道兵,他在铁路建设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受到部队内外的一致赞扬和尊重。
2·王顺福:铁道兵中的一员,背负着家庭重担,他坚守岗位、勇往直前,成为部队中的一面旗帜,激励着其他官兵。
3·小刚:一名新入伍的铁道兵,受到战友们的帮助和关爱,在成长中逐渐展现出坚韧和勇敢的品质。
三、剧情走向1·第一集:张副营长率领铁道兵部队到达一处偏远地区,开始修建新的铁路线。
他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团结一致、努力奋斗,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2·第二集:铁路建设完成后,张副营长和官兵们积极参与铁路维护工作。
他们不畏艰险、日夜奋战,保障了铁路的安全运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3·第三集:在面临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铁道兵们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去抢修铁路,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
四、剧中亮点1·突出人民至上:剧中铁道兵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第一位,他们始终将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铁道兵精神。
2·血性铁骨:剧中的铁道兵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铁道兵忠诚职守的精神。
3·感人细节:剧中通过展示铁道兵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亲如家人的关系,让观众感受到了铁道兵们平凡而伟大的情感。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铁道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工兵部队,负责军内和军外铁路的建设、修复和抢修工作。
2·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执政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福祉。
3·职守:指官兵在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利益。
马庆峰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12月12日晚,我作为今年刚加入中铁大家庭的新员工,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项目部的各位同事共同观看了央视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
“背起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啊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在工程建设中成长的工程技术部队。
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从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内发展建设的宏观视角,讲诉了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三十多年来的光辉历程。
从战争年代的铁道兵部队,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铁建,铁道人一直秉承艰苦奋斗,为国贡献的精神。
哪里需要哪儿去,哪里艰苦哪安家,铁道人以天为被地为炉只是想为祖国人民架起更多的桥梁,铺设更长的道路。
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都少不了铁道人的踪迹,“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人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铁道兵精神仍是中铁建设的精神支柱。
作为新一代铁建人,我是十分光荣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
前辈们的艰苦卓绝与为了祖国敢于牺牲个人的精神于我而言既是楷模又是鞭策。
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没有机会去感受老一代铁道兵的战斗精神,但我们也是幸运的,如今正值祖国繁荣发展,我们可以在工程建设中感受铁道兵的军魂,继承铁道人舍小家为大家,下基层搞建设奋斗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已老一辈铁道兵为榜样,不断学习,加强对自己的磨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继续发扬铁道人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奉献精神。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_心得体会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一):难忘的岁月朱绍轩近日,一口气观看完了十集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2013年,当得知《永远的铁道兵》即将开拍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它早日完成。
而今,这部片子终于以恢弘的气势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实在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情。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诞生于1948年。
在炮火连天的解放战争年代,"仗打到哪里,铁路就抢修到哪里";在朝鲜战争时期,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共和国成立以来,鹰厦铁路、嫩林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等干线铁路都洒下过铁道兵官兵的鲜血和汗水,神州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叶剑英元帅的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经成为铁道兵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曾经为铁道兵题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铁建重点工程时也高度评价说:铁道兵是支能干的队伍,对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永远的铁道兵》以丰富的内容、珍贵的画面记录了铁道兵以及转工后的中国铁建的辉煌历史。
看着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又一次将我带进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记得那是1978 年底,我交出了教师的证件,穿上了绿色的军装,从云贵高原那十万大山中走了出来,经过几日的长途旅行,到达了青海省的互助县。
在那里,我们经过了极为紧张的三个月军训后,一列货车将我们拉到了一个叫德令哈的地方,真正开始了铁道兵的生活。
我所在的连队属于半机械化连队,也就是说一部分战士要参加干体力活,一部分人属于机械司机,是配属自己连队或配属其它连队施工。
我们连的主要任务是配属我们营修建当时全国第一座无渣无枕铁路大桥-----巴音河大桥。
记得第一天上班,是和大家一起往桥上抬人行道上的预制板并负责把它安放好。
一块预制块一百来斤,两个人抬着爬坡上桥已经不易,但高原的气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道道的难题。
铁建员工《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铁建员工《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近期,我有幸观看了xx电视台热播的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
该片反映的是关于中国铁道兵光荣历史故事和铁道兵改工后改革发展历程,叙述了我国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改制后中铁建近30年的成就,整个纪录片以解放战争、建设xx中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为视野追溯铁道兵的光辉历史;每一集的片尾,那久违的《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兵歌声,每一次都使我陶醉于美的享受的时候,也会一次次唤起我对那段x为难忘历史的追忆之中。
回望历史,铁道兵用他们年轻的肩膀挺起了xx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
如今,引滦入津、成昆铁路、南疆铁路、鹰厦铁路、嫩林铁路等工程已成为铭记铁道兵功勋的丰碑。
当看到《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中那不同的时期、不同修建铁道线路的铁道兵战士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勇于战胜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时,我由衷地敬佩这些战友们的铁道兵前无险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在片中我们的铁道兵战士那一幕幕翻山越岭、战天斗地、勇于吃苦和甘于奉献的场面,使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对此我感慨万分。
《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让我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铁道兵,从1948年组建了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1954年正式成立了铁道兵军团以来,至今铁道兵已经走过了近66年的光辉岁月,这是一只从战火中诞生、在修建中壮大的革命队伍,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虽然铁道兵经“兵转工”改制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但他们脱掉军装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采与品格,继续秉承、发扬前辈们用鲜血和意志才走出了这条路,把铁道兵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及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毅力作为传承的法宝,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
作为一名80后的铁建员工,我将继承父辈们的事业,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依然要发扬他们不畏艰苦,富于创造、甘于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
作为xx世纪的主人,要成为企业的主力军,那就需要在铁路、公路基础建设的一线努力奋斗,到x需要的地方铺路、架桥,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父辈们的传大精神和优良传统,积极践行提出的“中国梦”,传承、发扬铁道兵的四种精神:一是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观《永远的铁道兵》有感
观《永远的铁道兵》有感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公司渝北制梁场徐登山最近项目部组织观看了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感触颇深。
跟着影片回首那段历史,眼前便闪烁着那威武雄壮的队伍、波澜壮阔的建设画面,耳边又响起那令一代又一代“老铁们”魂牵梦萦、荡气回肠的《铁道兵志在四方》之歌:“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1948年7月5日铁道兵在辽沈战役的炮火中诞生,一路金戈铁马,勇往直前,竖立了铁兵精神。
在解放战争年代,他们抢修线路,保障物资命脉和军事要线,仗打到哪里,他们就把铁路抢修到哪里,可以说是“大军未动,铁路先行”。
在抗美援朝时期,他们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持续10个月的“绞杀战”。
在和平建设的岁月,他们仍在移山填海,开山架桥,为国家铺架安全便捷的交通线路。
鹰厦铁路使厦门岛与大陆连通,巩固了海防前线;嫩林铁路使大兴安岭的林业资源得到开发,保障了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经济复苏;成昆铁路被联合国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之一”,平均每一公里就留下了一名战士的忠魂。
直到1984年元旦铁道兵集体转业,这一告别军旗的历史性巨变,给后人留下了一道永不消失的铁色风景,一段永不忘却的光辉岁月。
铁道兵光荣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而中国铁建作为我国唯一由军队大兵种集体改工的中央企业,具有了独一无二的光辉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成了民族精髓的担任和传承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了解铁道兵的历史,就无法读懂中国铁建;不了解铁道兵精神,就难以触摸到中国铁建之魂。
铁道兵—中国铁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观看影片后,每当回想起企业的历史,我们的心灵便会受到神圣的洗礼、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
多少奋斗与牺牲,多少光荣与梦想,都化作了英雄的铁道兵精神,化作了永不磨灭的军魂,在我们心头荡漾,激励我们奋力攀登,实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铁道兵的历史、铁道兵精神不仅属于昨天,也属于中国铁建的今天和未来。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100字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100字
《永远的铁道兵》这部电影真是让人感动又震撼。
影片从一个铁道兵的角度揭示了解放战争时期铁路运输线的艰苦和危险。
主人公们为了保护铁路线不被敌军破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尤其是最后一次任务中,他们不顾生死舍己救人的画面令人泪目。
这部电影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和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感谢。
通过观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艰苦和英勇的铁道兵,他们为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这部电影让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敬佩。
永远的铁道兵第五集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第五集观后感这一集里,铁道兵们的那种坚韧啊,真的是像铁打的一样。
就感觉他们不是在修铁路,而是在跟大山大河较劲儿,非要在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开辟出一条路来。
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只不过没有披风,只有铁镐和炸药。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们面对那些险峻的地形时的样子。
那陡峭的山壁,看着都让人腿软,可铁道兵们就跟没事儿人似的,爬上去就开始干活儿。
这哪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儿啊,我就想,要是换我,估计站在山脚下就得哭着喊着回家找妈妈了。
他们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我都替他们捏把汗,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掉下去。
可是人家呢,稳稳当当的,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和无畏。
还有他们的团队精神,那可真是没话说。
大家互相配合,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里的各个零件一样,少了谁都不行。
一个人在前面开山,后面就有人赶紧把土石运走,再后面还有人准备材料接着往前修。
这种默契,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那是多少个日夜一起摸爬滚打熬出来的。
这就好比我们平常玩游戏组队,要是能有铁道兵这种配合度,那不得把把都赢啊。
铁道兵们在艰苦环境下还充满乐观的态度也让我很佩服。
在那么累、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他们还能说说笑笑的,感觉没有什么困难能把他们打倒。
我想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吧,他们心里就想着一定要把铁路修通,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在苦日子里也能找到甜。
这一集看完啊,我对铁道兵的敬意那是蹭蹭往上涨。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血水,甚至是生命,在祖国的大地上画出了一道道铁路线。
这些铁路线可不仅仅是铁轨啊,那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传奇。
我们现在坐火车在那些铁道上飞驰的时候,真的不能忘了曾经有这么一群人,在没有先进设备、艰苦到难以想象的条件下,一镐一镐地把路给我们修出来了。
他们永远是值得我们敬仰的铁道兵,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永远的铁道兵第五集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第五集观后感这一集一开头就把我给牢牢抓住了。
那些铁道兵战士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就像一群打不倒的超人。
画面里的崇山峻岭,那可不像咱们现在旅游看到的美景,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道道等着被征服的难关。
看着他们扛着工具,坚定地走向那片未知的施工地,我心里就想,这都是铁打的汉子啊!你看他们打隧道的时候,那里面又黑又闷,还危险重重。
可是铁道兵们没有丝毫退缩。
我就在想,要是换了我,估计在那黑咕隆咚的地方待一会儿就吓得哭爹喊娘了。
他们却像是在自己家里干活一样,熟练地操作着工具,一点点地掘进。
而且那时候的设备也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全靠人力和简单的机械,这就好比让我用小铲子去挖通一座大山,简直不敢想象。
还有那些感人的小故事穿插在其中呢。
有个战士受伤了,但是他还惦记着工程进度,缠着队长让他继续留在工地。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生病还想去上学,觉得自己要是缺课了就会落下好多东西一样,只不过他们面对的可是生与死、工程的成败啊。
这种精神真的让我特别佩服,感觉他们心里都有一团火,这团火就是要把铁路修通,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而且这一集里也让我看到了铁道兵们之间那种深厚的战友情。
大家互相照顾、互相鼓励,就像一家人。
一个人遇到困难,其他人立马伸出援手。
这可比咱们现在有些在办公室里还勾心斗角的人强太多了。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团结,我觉得这也是铁道兵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铁道兵们就像一群无名英雄,默默地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着传奇。
他们修的不仅仅是铁路,那是一条条连接希望的生命线啊。
看完这一集,我就像喝了一大碗鸡汤,充满了力量。
我觉得咱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这些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我们可不能辜负他们的努力,得好好地珍惜现在的一切,也要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一集看得我是热血沸腾,铁道兵们真的太酷了!。
电视剧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电视剧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电视剧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这是铁道兵战士在不同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
“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这是第一代铁道兵发出的铿锵誓言。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帝国主义的哀叹,也是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对铁道兵的赞誉。
电视剧永远的铁道兵在这个世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双手握着和工人同样的铁锹,他们的筋骨却充斥着军人的刚强,他们的衣服沾染的是工地上的泥浆,他们的旗帜却在边疆的战场上迎风飘扬。
他们的名字叫“铁道兵”。
手里是雪亮的钢刀,胯下是雄健的骏马,驰骋在祖国辽阔的边疆线上,当一名光荣的军人是多少少年儿时最为真挚的梦想。
肩上是闪亮的军衔,身上是整洁的戎装,在高高的山岗上迎风而立的伟岸身影又是多少少女春闺的梦中人。
但是这一切与他们无关,只因为他们是铁道兵。
铁道兵没有清晨那一声嘹亮的军号,因为铁道兵的世界是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的。
军人是护卫祖国的铁拳,而铁道兵则是输送养料的动脉,可能会有休息的拳头,但是从来没有休息的动脉。
当七月的烈阳灼烧着大地的时候,他们背负着火似的阳光用心筑路。
当劳累的一天的人们在甜蜜的梦乡中休憩的时候,工地的灯光下依旧散不去他们忙碌的身影。
当七夕佳节情人们执手相望的时候,他们却只能通过夜空中的明月传达着隐藏在心底的思念。
在边关的万里黄沙中迎风而立,在东海的无际海水中披涛斩浪。
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留下过他们辛劳的身影。
天南海北的施工环境养成了铁道兵坚毅的性格,不过他们的坚毅也使得他们不善言辞,寂寞的环境压抑着他们感性的冲动,男儿的尊严不允许他们留下代表着软弱的泪水。
夜空下无人的.角落里时时响起一声撕心的吼声,那不是离群的孤狼,那是流落他乡的儿郎对家乡亲人最深沉的思念。
寂寞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唱歌,用歌声传达出心中最寂寞的感情。
可是世界上哪一首寂寞的歌曲能比得上这种深夜无人的吼声?这就是铁道兵,另外一个战场上的军人。
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
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第1篇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
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
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
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
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
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
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
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永远的铁道兵感想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共和国发展的历史、变革的历史,就是铁道兵历史的映射,铁道兵用他们的双手构架起了,新中国的通往现代化的通途。
在历史关头总是紧随国家的发展潮流,做发展的排头兵。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总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贡献出自己最大力量。
铁道兵这是世界军事与发展史上一个战略性的兵种,他的成立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样的口号在铁道兵们看来更是一种激励。
解放战争他们为大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朝鲜战争他们更是成为了战士们生命的保障、我军致胜的关键要素,如果说战争年代军人为国牺牲是义无反顾的话,那么在祖国和平建设时期他们所作出的牺牲就称的上崇高了。
在成昆线上没前进一公里就有一名战士牺牲,这是多么的残酷、多么的让人心伤。
一组组数字说起来是那么的容易可背后那是一条条活生生的性命。
我们回望那段历史,很多事情不可理解,不禁要问,当年指战员的力量源泉在哪里,他们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当铁道兵的使命感、光荣感和英雄主义形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主动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施工中他们感到为祖国献身是十分光荣自豪的事,当时的老红军、老抗战和老解放也起到带头作用,使这支队伍越战越强。
光荣辉煌背后是淋漓的鲜血,荣誉是那么的沉重,最让我自己感动的就是在成昆线上有一个塌方战士们为了就战友一个接一个的跳下正在塌方的洞内共有8名战士就这样牺牲了,但深入思考过后,就是明白不抛弃战友,不是嘴上的口号那么简单,是身体力行的重任、是对生命莫大的尊重。
在和平时期还牺牲那么多的战士这是多么的让人心沉痛,自我牺牲这样的口号说起来容易,做到是需要莫大的勇敢。
生命有时是那么的脆弱,稍纵即逝;有时又是那么的坚韧与顽强,百折不挠。
铁道兵能有这么辉煌的业绩不仅在于他们的勤劳与刻苦,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铁道兵传奇历史的故事,之所以说传奇,是
她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她总是伴随着中国大变革时期的关键事件,
并经常以主角的身份演绎着惊天动地的故事。
我们回望,会惊奇的
发现,铁道兵用他们的双手构架起了新中国崛起的框架,用年轻的
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
鹰厦铁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引滦入津工程等等,已经成为铭记铁道兵功勋的丰碑。
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这支队伍继承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
京九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中国铁建
的足迹,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中国铁建人的踪影。
2012年,中国铁建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11位,在中国企业500
强中名列第7位。
本片将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家
命运大视野,叙述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的历史,和改制后中铁
建近三十年的历史。
追溯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弘扬铁军精神,展示中国铁建的良好
社会形象,将构建起本片的主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铁道兵精神,尤其重要。
今天,当我们静坐在荧屏前,与《永远的铁道兵》一起共同回
眸那波澜壮阔历史画卷时,我们这些四五十年前曾经的铁道兵老战士,并没有忘记那些谆谆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老首长、老前辈和牺
牲的战友们。
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
打硬仗、不怕牺牲的精神,已深深地印记在我们的心底,永不泯灭。
他们的不朽功绩和壮举,将永远激励后人们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奋斗。
永远的铁道兵宣传片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宣传⽚观后感永远的铁道兵宣传⽚观后感 在这个世上,有这样⼀种⼈:他们的双⼿握着和⼯⼈同样的铁锹,他们的筋⾻却充斥着军⼈的刚强,他们的⾐服沾染的是⼯地上的泥浆,他们的旗帜却在边疆的战场上迎风飘扬。
他们的名字叫“铁道兵”。
永远的铁道兵宣传⽚ 六⼗六年前,在⽩⼭⿊⽔的东北⼤地上,中国⼈民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铁道兵正式成为独⽴兵种登上历史舞台。
此后,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壁荒原、冻⼟沼泽、蓝海孤岛上,战争时则抢修线路,保障物资命脉和军事要线;和平时便开⼭架桥,为国家铺架安全便捷的交通线路。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三场⼤规模战争极⼤地考验着这⽀队伍。
炮⽕隆隆,枪林弹⾬,他们毫不退缩,坚定地建设、守护着交通线路,为胜利夯实了基础。
“当时美军出动了很多战⽃机、轰炸机到我军后⽅破坏铁路、桥梁,他们破坏⼀次,我们就重修⼀次,修修补补,绝不耽误物资输送。
”⼀位抗美援朝⽼兵⽤朴实的语⾔,描述了当年战争中铁道兵不屈不饶的坚韧⽃志。
承平时期,⼤⾃然便是最⼤的对⼿。
鹰厦线、成昆线、贵昆线等铁道线路,⾯临着崇⼭峻岭、河川密布的难题,铁道兵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掀起了铁道建设浪潮,为福建、云南、贵州等偏远省份打造了出省通道,加强了各省的交流联系,推动了物资流通、经济发展。
⼀九⼋⼆年,铁道各师成⽴⼯程局,划归铁道部。
铁道兵从此成为历史,但铁道兵精神⼀直传承下来。
铁道兵们脱去了军装,但没有卸下那股“风⾬⽆阻、勇往直前”的锐⽓,依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开⼭架桥。
“天⾏健,君⼦以⾃强不息。
”传承铁道部队军魂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将“不畏艰险,勇攀⾼峰,领先⾏业,创誉中外”作为企业精神,⿎励员⼯发扬铁道兵精神,不畏惧艰难险阻,以坚韧的意志和先进的技术,攻克重重难关,不断争先创优,树⽴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多年的风风⾬⾬都成为过去,然⽽,那⾯飘扬的⼋⼀军旗、那⾸回荡的《铁道兵志在四⽅》,依旧在那,在所有铁路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片尾曲响起、字幕淡去,我知道十集纪录片已经结束,可那些道不清的情愫总是挥之不去的萦绕在心头,甚至越积越浓,让我渐渐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没有发展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没有任何发展不以生命为代价。
去年刚培训报到那会,单位副总跟我们讲了铁道兵也强调了牺牲,我当时特别不以为然,修路建桥又不是打仗,牺牲了那么多人需要过分歌颂。
如今看了《永远的铁道兵》,处在这个阶级再去看他们,在资金不那么充沛、机械设备不那么充足的历史条件下,假如铁道兵不值得钦佩,这份有生命危险的苦差就没人干,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人愿意当铁道兵,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牺牲的是更多人,没有付出代价就不会有成就,铁路对于他们是用生命在修筑,对于付出惨重代价的人是悲哀的,但对于更广的人却是幸福的,铁道兵付出了代价,而我们享受了结果,牺牲的是他们,乘车的是我们,那么多高难度的工程,如果是我处在那个节点,于现在都不敢想象的面对,而他们却能做到每天的物质交换。
影片里的一幕幕我不知道如何描述,也许任何评价对于他们都是苍白的、无力的。
征服定时炸弹的李云龙彰显了铁道兵的智慧与胆量;登高英雄杨连弟在援朝战争中就那样被炸弹夺去生命;挖隧道出现地陷,战友被陷进,战友去救被陷进,前仆后继的战友被陷进,他们跳下去的时候难道不知道自己会死吗。
烈士墓园里的无名碑让我想将他们放在心底最深处,心中却空空的,仿佛丢了什么,却不是疼痛,而再回想培训报道那会,突然觉得自己特像个。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1978年7月4日,叶剑英元帅亲笔题词颂扬铁道兵精神。
“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铁道兵在轰炸与不断轰炸的朝鲜中部抢修了一条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为什么他们面前无险阻。
因为铁道兵本在战火中成立,因为铁道兵敢为天下先;“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征服了大自然、嫩林铁路开进了深山密林引领人们走进了新时代,为什么他们面前无困难。
因为百废待兴的家园还离不开他们,因为要摆脱落后只能卯足了劲。
铁道兵用他们的双手构架起了新中国崛起的框架,用年轻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挺近大西北、滦水天上来、军魂永不散,他们让中国铁路成功地越上了世界铁路之巅,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静坐屏前,与《永远的铁道兵》一起回眸那些历史画卷,对于工程的我们,如今没有那承重的负担,我们更多的是在补课,补工业化的课,如何完善制度降低死亡率丢去那些无奈;如何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
当几十年后我们的人生轨迹被翻拍,我希望子孙可以少去那些曲折,就像我们看待上一代人来评价我们,至少他们可以在繁华的旅游途中这样写到:我们的爷爷是如何在大山与沙漠中耐住寂寞、忍受与家人分隔两地的孤独、克服天堑,修建了如此的钢铁长龙。
姚波第二篇:《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感近日集团公司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学习央视珍贵纪录影片《永远的铁道兵》,青荣城际铁路第二项目部利用晚上施工回来组织全体职工逐集进行认真观看。
经过观看影片,我了解到:铁道兵作为解放军队伍中一个特殊的兵种,自从组建以来就承担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士们高唱:背起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啊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解放军的队伍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
已成为铁道兵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大动脉。
虽然回不到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能亲身体会当时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铁道兵会战,但通过观看影片,那些艰苦岁月“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这是铁道兵战士在不同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
他们铸就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帝国主义的衰叹,也是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对铁道兵的赞誉。
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他们无怨无悔,祖国需要的时候就穿上军装拿起钢枪,这支队伍继承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军魂不散,再展雄风。
从黎湛铁路、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到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从大小兴安岭到五指山下,从内蒙古草原到金沙江畔,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处处洒下了他们的鲜血和汗水,神州大地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英雄筑天路,敢为天下先。
在这短暂的三十五年,铁道兵以她不朽的功勋,在“八一”军史上浓墨重彩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
他们脱下军装,却没有脱下军人作风,摘掉帽徽领章,却没有丢掉铁道兵精神。
铁道兵的灵魂仍是企业发展之基,至今仍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
在纪念兵改工30周年到来之际,拍摄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不但再次展示铁道兵的辉煌历史,而且对于教育年青一代发扬我党我军和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有着特殊的意义。
铁道兵就是中铁建,中铁建就是铁道兵。
我们铁建员工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铁道兵之精神,在祖国的建设中再创辉煌,去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历史也将不会忘记永远的铁道兵……第三篇:永远的铁道兵有感观《永远的铁道兵》有感在这个周末,我观看了《永远的铁道兵》系列纪录片,我感触良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在修建铁路中成长的铁血队伍。
从1948年夏建立的铁路护路军(后更名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到xx年撤销编制并入铁道部,各个师改称为铁道部各工程局以来,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再到抗美援越战争,铁道兵抢修、抢建铁路,保障钢铁运输线的畅通无阻,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国家铁路建设中,铁道兵先后建造了成昆铁路、鹰厦铁路、贵昆铁路、东北林区铁路、xx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造桥修路、移山填海”,铁道兵的生活如此“简单”,但又不简单。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常常风餐露宿,还有被飞机轰炸和定时炸弹爆炸随时牺牲的危险。
为了加快铁路线的恢复,保障铁路运输线的畅通,铁道兵只能晚上进行作业,白天休息。
当时,许多战士都是轻伤不下火线,与敌人战斗在铁路线上。
在战争期间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战士,像“登高英雄”杨连弟、史阜民、袁孝文等,还有千千万万的铁道兵战士,他们都是我们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回顾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需要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而铁道兵顽强的精神品质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之中这种精神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
现在,我能成为铁建的一员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很高兴我能成为铁道兵的接班人,能继续将铁道兵的能奋斗、能吃苦、敢于流血牺牲的顽强品质和奋斗在祖国建设第一线的精神传递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中国人民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的精神,和为解放战争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第四篇:吴-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感军魂永驻铁色长歌军企改制信念不变——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来到战场,虽不能献身前线冲锋陷阵,但是他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铸就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解放军的队伍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这就是铁道兵的信念。
虽然不能回到当年的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亲身感受铁道兵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铺路架桥时的艰险,但我们有幸通过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看到了他们那些艰苦岁月“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听到铁道兵战士在不同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
他们经历过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新中国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等国家命运大视野,叙述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的历史,和改制后中铁建近三十年的历史。
追溯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弘扬铁军精神,展示中国铁建的良好社会形象,将构建起本片的主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铁道兵精神,尤其重要。
谈到铁道兵,和自己或多或少有些关系,我的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就是铁道兵工程学院,那就是培养铁道兵的摇篮,而我也是那个摇篮里长大的“新一代的铁道兵”。
虽然改制多年,但仍按照当年的培养制度进行培养,给铁建系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有生力量,并逐渐成为栋梁之才。
我作为中铁建的大学生新鲜血液,应该继承这种铁道兵精神,并将它创新发展,让这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铁道兵精神,在新的时代发挥新的作用,实现新的价值,为建设我们的“中国梦”发挥它应有的正能量。
新时代的铁道兵服从国家号召,祖国需要他们脱下军装的时候他们没有怨言,积极主动进行改制。
xx年集体转业地方后,与时俱进地弘扬铁道兵光荣传统,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xx 年,中国铁建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上市,连续九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xx年排名已经升至第80位,目前在中国500强企业中名列第11位,业务范围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历经30年的发展,由铁道兵改工后的中国铁建这支队伍,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企业的领军者,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
她已经完全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仍然奋战在祖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的最前线,继续发扬着当年的那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铁道兵精神,在当今社会是这种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创城和发扬。
作为刚加入中铁建的一份子,我深深地为前辈的精神所鼓舞,今后应该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继承铁兵精神,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中铁十四局青荣城际铁路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吴长在xx.12.13第五篇:《永远的雷锋》观后感《永远的的雷锋》观后感我观看了电影《永远的雷锋》后,十分感动。
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多岁,但是他活得十分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
从雷锋的一句名言中我体会到了他生命的意义,那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在电影中,我感受最深的两个地方。
第一个是雷锋在他的休息日里到工地上帮助工人搬砖头。
在炎炎夏日中,雷锋十分卖力地搬砖头,他的这种干劲感染了所有工人。
一滴一滴汗珠从雷锋头上滴了下来,飘洒在飞扬的灰尘中。
第二个是雷锋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暴风雨,正巧,看见一个老奶奶和一个嚎啕大哭的小孩子在泥泞的路上步行着。
热心的雷锋看到了,跑上去问:“大娘,你去哪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