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
活着电影分析小点(五篇材料)
活着电影分析小点(五篇材料)第一篇:活着电影分析小点视听语言分析视觉:1,在电影《活着》之中,中国的民间艺术皮影戏被引入,承担了视觉符号这一角色。
皮影戏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绕有韵味的民间艺术形式——光影下,纷繁灵巧的皮影人物频繁动作,配以高亢苍凉的秦腔和铿锵紧凑的鼓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把“皮影戏”运用在电影《活着》中,极大地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和视觉美感。
2,光色搭配上,色调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整个影片都呈现稳定的色彩基调。
张艺谋特别注重的色彩美学的表现,当然在《活着》里也不例外。
同时在光线变幻上极具戏剧的表现力,游刃有余又不动声色的穿插了时空的转换。
比如说福贵回家的那一段,他在光线变换中就那样走过了漫漫长途,走到了想念的妻子和儿女身边。
3,景别选择上,战争场面使用的大全景镜头,展示了场景史诗般的气魄,表达了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人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而使用最多的应是人物脸部的特写,刻画强调人物细腻心理,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4,造型构图上,很多地方都做的很好,比如巩俐回娘家时渐渐远去的车和那个孤零零的月亮构成的哀伤而凄美的景象。
这点不用多说,看看他刚出道时为陈凯歌的《黄土地》担任摄影师时的一些惊为天作的黄土地的构图(比如“祈雨”,“腰鼓舞”片段中的很多场景的绝美构图),就知道追求造型之美对张大导演的一大喜好,也是他的一大法宝。
5,在美工、道具上,影片跨度时间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30年,涉及的场景和时代背景纷繁复杂,但是在影片中都处理的很好,无论是40年代的赌场,大跃进时期的炼钢处,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贴满大字报的医院,都做到了妥贴与自然,无造作虚假的痕迹。
听觉:1,最大的特色是民俗音乐的运用。
无论是咿咿呀呀的二胡,哀伤绵延的笛音,还是磅礴高亢的秦腔唱腔,都达到了渲染气氛和反映环境,刻画人物心理,照应影片主题的作用。
使整部影片既具有独特的风情和韵味,又具有其特定的情感基调和艺术触感2,在配乐(背景音乐)方面,赵季平那具备典型西北风味的配乐,苍凉浑厚哀婉凄切的音律,使影片饱含感情,顺应情节的发展,也调动观众的情绪。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以其真实而残酷的描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导演张艺谋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无奈和残酷,同时也勾勒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细致入微的演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农村生活场景。
影片中的农民福贵和他的家人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和磨难,从饥荒到文化大革命,他们不得不面对生命的种种考验。
这些场景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和生活的无奈,让人不禁产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性的刻画,展现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和反应。
福贵作为主人公,他在生活的艰难中逐渐失去了尊严和人性,他的贪婪和残忍让人感到痛心。
然而,他的妻子凤霞却展现出了坚韧和善良的一面,她用自己的力量支撑着整个家庭。
这种对比让观众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人在逆境中的选择和坚持。
最后,电影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福贵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世,他的家庭逐渐消散,他的生活变得空虚而无味。
这种对时间和生命的反思让观众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短暂而宝贵,我们应该珍惜和珍视每一个瞬间。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真实而残酷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残酷,同时也勾勒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
共鸣,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活着 影评
我没看过据说比电影好得多的原著,就单说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没觉得它把“活着”的含义给说透了,虽然台词中不止一次地道出了什么是“活着”。
这片子我看得还比较轻松,特别是二喜那段,挺乐呵的,有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感觉,结尾那个长镜头更是温情得不得了。
按说本片最抓人的地方应该是两个孩子的死,但至少我没有被打动,两个孩子的死都非常戏剧化,戏剧化的处理是应该的,只是我觉得导演没处理好。
第一个孩子死在头上的时候,突然春生出现了,悲转为了愤而后是怒;第二个孩子死在头上的时候,一个王教授在那里好不麻烦,让人不知是该喜还是悲,只能感慨起“乐极生悲”来。
而这两个孩子的死,都是直接死于突发事件,间接死于时代环境。
也就是说,本片的悲剧首先是个人悲剧,其次才是社会悲剧。
这是与《霸》和《蓝》最大的不同,前者突出的是社会悲剧,后者则是个人与社会并重。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觉得,在意识形态上它并没有达到被禁的底线,更不用说逾越了。
当年反思文革的《芙蓉镇》,同样是在讲一个“活下去”的故事,不就顺顺当当地公映了么?《活着》和拿刚捧回小金人的《窃听风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片中没有反面角色(《窃》顶多就那个国安局高官算反派),本来我是很惯性思维的,先后估计了好几个人会成为“坏人”(就像《霸王别姬》里的小四):将来长大的有庆、当上干部的春生、和和气气的镇长或者精明能干的二喜。
结果都没有,相反这些人还都是“好人”。
另外,它讲了集体食堂,但没说食堂的不合理;它讲了土法炼钢,但没说那钢不能用(就像《窃》没有把东德说得一无是处)。
也就是说,它并没有去直接揭露什么人性的恶和制度的恶,从这一点上,也遭不来封杀之祸。
我也绝不是说反思历史就一定要着力刻画意识形态问题,其实我倒觉得《活着》这种淡化意识形态的方式挺好,只是导演没有做到位。
《窃》也同样淡化了意识形态,做得就样样到位。
换句话说,把它虚构成某个别的国家或者移植到某个专制国家,这个故事也同样可以发生;完全撇开意识形态,就把它看成是一个人追求自由和心灵救赎的故事,其水准也不打折扣。
视听语言 活着
《活着》的视觉表达一《活着》的故事简介及叙事结构故事简介徐富贵是个好赌的大少爷,因为赌博,他气走了怀有身孕的妻子家珍和孩子凤霞并输掉了全部的家产。
家道衰落,福贵的父亲被气死,母亲也一病不起。
此时,家珍带着凤霞和刚出生的孩子友庆回到了福贵身边。
欣喜的福贵重新有了活着的希望,他决定洗心革面,从事起了皮影戏弹唱的职业。
后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干苦力,在此他体会到了死的可怕,最终他死里逃生,回到了家中。
时间跨度到了五十年代,大跃进大炼钢铁,在全民动员的背景下,友庆去学校参加炼钢,被倒下的墙体砸死。
到了六十年代,凤霞长大成人,经过镇长的撮合她与工人阶级的万二喜同志结为夫妻。
不久,凤霞怀孕了,在生产时,由于当时处在文革时期,医生都是没有经验的红卫兵,在生下孩子后,凤霞因失血过多,最终成为革命下的牺牲者。
然而文革下的冤死者又何止她一个呢?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后来,凤霞的孩子馒头长大了。
他养了一群小鸡,福贵对着馒头说:馒头呀,这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牛了,牛以后,馒头就长大了,那时,日子越过越好。
这句话流露出其对活着的希望,整个电影以活着与死去推动故事的发展,在生与死的强烈对比下,凸显出电影的主题。
叙事结构在叙事结构上,导演将影片分为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后四个部分。
将故事设置在这几个大的背景下,并以清晰的结构形式把人物代入时代背景当中塑造,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使生与死的强烈对比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交替上演。
电影以皮影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皮影既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又是实现场景转换,情节连接的工具,它在渲染背景,表现人物感情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影片的开头,福贵在赌场赌博时,曾唱过一段“奴和潘郎宵宿久,象牙床上任你游”。
此时的福贵是一位游手好闲的大少爷,唱皮影只是为了消遣、娱乐。
从内容上,可以看出他这时的人生价值观。
正是在这皮影下,福贵的命运开始转变,他输掉了所有的家产,从而使以后的故事得以发生。
活着影评范文
活着影评范文《活着》影评。
《活着》是由张艺谋执导,冯小刚和葛优主演的一部经典电影。
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中国农村家庭在动荡的时代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挣扎。
影片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获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福贵的农民,他在中国大陆的一个小村庄里过着朴素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动荡,福贵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
他的家庭被不幸的事件所困扰,他的妻子和孩子相继离世,留下了他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生活的艰辛。
在这个过程中,福贵经历了贫困、痛苦和绝望,但他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信念,努力活下去。
影片通过福贵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家庭在20世纪的变革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
他们在政治运动、自然灾害和社会变革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努力生存。
影片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让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影片的导演张艺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他通过精湛的导演技巧和出色的剧情安排,将小说中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张艺谋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让人们对中国农村家庭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影片的主演冯小刚和葛优也表现出色,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将福贵和他的家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表演,让人们对影片中的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深刻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农村家庭在动荡的时代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
影片让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让人们对中国农村家庭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部电影不仅在中国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它以真实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演技,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
从主人公福贵的父亲生前的富有和尊严,到他被夺去土地和家产后的贫困和无助,电影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起伏。
这种真实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辛劳和不易,也让我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其次,电影通过讲述福贵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妻子的坚强和无私让福贵在困境中找到了力量和支持。
他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但他们的爱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这种深情厚意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此外,电影还通过福贵与女儿的关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意义。
女儿的死亡让福贵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悲伤,他开始怀疑生活的意义。
然而,他最终选择了活下去,为了女儿和家庭。
这种对生命的坚守和对亲情的珍视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故事和细腻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它让我意识到了农民的辛劳和社会的不公,也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同时,它还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电影活着:一个触动心灵的细腻之作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电影。
而《活着》无疑是其中之一。
这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真实的人物塑造,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观影体验。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湛的演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苦难和希望的世界。
影片讲述了一个农民的生活故事,他经历了战争、饥荒和家庭的破裂,但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执着。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黑白的色调和寓言般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引发了观众对生命的思考。
主人公的坚韧和乐观,让人们不禁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在逆境中,他选择了坚持和希望,这种精神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家庭关系的刻画,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主人公与妻子、儿女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尽管面对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他们依然彼此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这种家庭的温暖和力量,让观众在泪水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共鸣。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
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真实的人物塑造,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它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眼前的一切。
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力量。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我相信,它会在观众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中国电影,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这是
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
坚韧。
首先,我要说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影片通过细腻而真实的
表演,展现了主人公福贵在各种困境中的坚韧生存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经历
了家庭的破碎、贫困的折磨、战争的残酷,但他从未放弃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
这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对于人性的揭示也让我印象深刻。
福贵的妻子荣华在生活的磨难
中逐渐变得冷酷和无情,甚至对自己的亲人也变得漠不关心。
这种人性的扭曲
和堕落令人心痛,同时也让我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电影中的人物形
象真实而立体,他们的命运和选择都引发了我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此外,电影的摄影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艺谋独特的视觉风格和
精心设计的画面,让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美感和艺术性。
音乐的运用也非常恰
到好处,既能凸显情感的起伏,又能与故事情节相呼应,增强了观影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福贵的生活经历,让观众深刻地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电影给予我很多启示,让我
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同时也提醒我要关注和关爱身边的人。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给每一个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共鸣,它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
典之作。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活着影评(一)文/陈穗筠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不能预知生死,但我们可以笑着活下去。
活着,本是一种希望,上苍赐予我们生命,我们就得坚强地活下去。
至于活着的价值,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福贵,本是一个有钱人,家庭条件非常好,但他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浸在赌场里。
赌场,会让人丧失理智,在那里,人们是麻木的。
谁也抵御不了赌的诱惑,包括福贵。
他把自己的房子都赌没了,最后还想赌上自己的生命。
被迫使得他的妻子和孩子离他而去,更可气的是,他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害得母亲重病。
好在他觉悟得早,当朋友提起“赌”字时,他非常敏感,并再三强调,再也不赌了。
直到福贵一贫如洗,整个家都已是七零八落。
春夏秋冬,那一幅幅在街头饱经风霜的画面,使人看了不禁为之同情。
也许有人说,像他这种人,不需要别人去同情他,这是他的报应。
而我是希望,福贵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关爱母子,脚踏实地地养家糊口。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一切即将从新开始的时候,福贵被抓走了。
显然,上天一点都不眷顾他。
但福贵明白,自己必须得活着回去。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让人觉得越来越不幸——有庆被车撞死了。
而撞死他的人,是春生。
这对于大家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可是家珍却能不计前嫌,让春生好好活下去。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吧。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幸福还是没有光临福贵家,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的噩耗。
但是,福贵他们能够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活下去,这又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他们,不能预知下一个死亡的会是谁,也许,就是自己,但他们还是抱着生的希望,活下去。
生死离别,事事难料,唯有活着,最好!活着影评(二)“有一种伟大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但也有一种伟大叫作活着,受辱地活着,无论出现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歇斯底里,都忍受一切地活着,吃喝拉撒、生老病死,这样的无奈与孤独就是生活,并且世上没有比这更真的生活。
《活着》,这部安静朴实的影片,就是简单的叙述了这样一个长达四十年的故事,一个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发生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经典中国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的故事。
首先,电影的拍摄手法非常出色,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镜头语言和视觉效果来展现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
尤其是在描绘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苦劳作时,电影的画面让人感到震撼和心痛。
其次,影片通过主人公福贵一家人的遭遇,展现了人性的强大和脆弱。
在生活的艰难中,他们不断地面对着各种挑战和磨难,但他们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庭的责任。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生活和家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配乐非常贴合剧情,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更能感同身受。
尤其是那首《活着》主题曲,歌词简单却饱含深情,让人在电影结束后久久不能忘怀。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更让我对生活和家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并从中得到启发。
视听语言 镜头分析角度 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
从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
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的俘虏。
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
”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
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
”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
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
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
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
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
之所以题目叫“活着”,为的是加以区别于华的小说。
因为大风看过小说的人都江堰市会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尽管二者提示的主题一致的。
当然。
这咱差异是由于故事情节所依托的载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即文字传述与情景再现的不同。
今天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小说与电影的熟优熟劣,熟深熟浅,而仅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进行一些论述,因为毕竟在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中它是那样的经典与诱人,在它们中间包含着太多值得去品味与解读的东西。
电影“活着”在提示了人生主题的同时期更重要也是更突出的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凝重的大历史主题。
之所以叫大历史,是以区别某朝某代自导自演的“钦定历史”。
整部影片跨度很大,从解放前一直到七十年代后,可以说涵盖了新中国由成立至发展所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历程。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活着》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和震撼人心的故事而闻名,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在情感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展示主人公福贵在动荡的时代中经历的痛苦和挣扎,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奈。
福贵在家庭、政治和社会压力下的种种遭遇,让我对人性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电影通过真实而细腻的表演,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从而引发我对人性的思考和共鸣。
其次,电影中的细节和意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张艺谋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将福贵的生活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农田的耕种到家庭的温馨,再到战争的残酷和饥荒的痛苦,每一个场景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
电影中的一些意象,如福贵用铁锹挖坟的场景,以及他独自一人坐在墓地中的镜头,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死亡和孤独的存在。
这些细节和意象给电影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艺术层次,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最后,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是令人难忘的。
主演葛优通过出色的表演,将福贵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在电影中的表演充满了细腻和真实感,让人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心疼和惋惜。
葛优的表演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福贵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其深刻的情感、细腻的细节和出色的演员表现,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它不仅仅是一部展示中国农民生活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家庭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继续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活着影评范文]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范文]活着影评第一篇活着影评: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电影《活着》观后感范文一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
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
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
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
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
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
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
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国民x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
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
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
“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
”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
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
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
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
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
视听语言 镜头分析角度 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
《活着》这部电影的经典得以延续,在国内外创造了轰动效应,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片由著名导演编剧柳永法执导,其细腻的把握了普通人的艰辛挣扎,以及深刻揭示了困顿的境遇。
故事讲述了一个乡村保安团的日子,遭遇了极端的困难,但依然无畏的生活在潮起潮落的社会变迁中。
他们抱着对生活的反抗,坚守谦逊与责任,披荆斩棘,突破困境,绝不放弃希望。
于是传承了天,活出了他们自己,活出了普通人的智慧和勇气。
影片在视觉语言上突破传统,将荒芜的环境重新改写,宏大的气势将他们展现出来,朝气勃勃。
在画面、音乐等要素的和谐配合下,他们在苦乐曲折中生存,提升了场景上的观赏性。
镜头分析的角度也十分独特,用放大的短小镜头,把泥泞的环境放在静帧里,使人想起能量感,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主角也被完美诠释每一个心灵,展现其无私、坚韧以及忠贞,每一处激荡的眼神都给了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真实地揭示了可贵的珍贵生命追求,深刻的回答了普通百姓的关切。
它让每一个人都看到,当世事变得复杂和混乱时,还是可以坚持追求真正的快乐,活出自己的温暖,活出自己的人生。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经典中国电影,它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故事,从他的繁荣到衰落,再到最后的重生。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
首先,电影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
主人公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的坚韧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生活和坚持的问题。
另外,电影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生活的种种不易。
其次,电影的视觉呈现也非常出色。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语言,将农村生活的粗犷和细腻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尤其是一些农村风景和民俗风情的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动人,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
最后,电影中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希望和坚持,就一定能够找到生活的出路。
《活着》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更是对生活的一次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部电影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笑过、哭过,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电影也会给每个观众带来不同的感悟和共鸣。
活着影评范文
活着影评范文《活着》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生活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对这部电影进行评价和分析。
剧情概述影片讲述了一个农民家庭的故事,主人公福贵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和妻子小福子过着贫苦的生活。
在中国的历史变革中,福贵经历了许多磨难,他的父亲被杀,他的妻子被迫卖给了豪绅,他的儿子也死于非命。
尽管生活中的苦难不断,福贵依然坚持着活下去的信念。
最终,他在儿子的帮助下,重建了家庭,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影片评价演员表现影片中的演员表现出色,尤其是主演葛优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他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将福贵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福贵的坚韧和乐观,也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
寓意深刻影片中的寓意深刻,通过福贵的经历,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人性的复杂性。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命运和生活经历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变迁。
影片中的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感悟。
导演手法导演张艺谋的手法独特,他通过镜头语言和音乐的运用,将影片的氛围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画面美丽而富有感染力,音乐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中的情感和氛围。
导演的手法让影片更加生动和感人,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了影片所要表达的寓意和情感。
总结《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一个农民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人性的复杂性。
影片中的演员表现出色,寓意深刻,导演的手法也让影片更加生动和感人。
这部电影让观众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珍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从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
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的俘虏。
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
”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
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
”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
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
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
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
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
之所以题目叫“活着”,为的是加以区别于华的小说。
因为大风看过小说的人都江堰市会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尽管二者提示的主题一致的。
当然。
这咱差异是由于故事情节所依托的载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即文字传述与情景再现的不同。
今天我们姑且
不去讨论小说与电影的熟优熟劣,熟深熟浅,而仅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进行一些论述,因为毕竟在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中它是那样的经典与诱人,在它们中间包含着太多值得去品味与解读的东西。
电影“活着”在提示了人生主题的同时期更重要也是更突出的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凝重的大历史主题。
之所以叫大历史,是以区别某朝某代自导自演的“钦定历史”。
整部影片跨度很大,从解放前一直到七十年代后,可以说涵盖了新中国由成立至发展所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历程。
纵观电影我们就会看到并深深体会到元人张养浩早在七百年前就已经发出了那一声无可奈何的感叹: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是多么的有震撼力呀!解放战争时的。
活着》,确实在无遮无拦地大喜大悲,让你随之无所顾忌地大笑或流泪。
但不是强迫型煽情的肥皂剧。
影片给我的震撼,也许远比一万页声泪俱下的控诉演讲稿要强烈的多,深刻的多。
在阳光柔媚的午后,三个人,守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再看《活着》的后半部分。
以为几年后的自己会跳出剧情,清楚地看它,戏谑地看它,可还是没能忍住眼泪。
听见邻座女孩轻声的啜息。
大家没有互相看一眼,空气似乎凝固在沉重里--即使一分钟前你还在无奈大笑。
余华的小说,亮色少得多。
只余老人福贵和一条也叫福贵的老牛。
人生若梦,偶然的东西太多,宿命的因由也不少。
一家人各自似乎无意间就离开了人世。
站在耕田的两个"福贵"面前,我们一定无话可说,只能呆立在树荫下,忽然间觉得天地间一切都毫无意义。
我们更上层楼,我们勾心斗角……这些东西忽然显得可笑。
张艺谋加了点亮色,起码还有希望--虽然是不太大气的、已开始切实的希望。
春生与福贵情节剧模式的"再度相逢"却是因为他间接导致了福贵儿子有庆的死亡。
记得此后他去见福贵和家珍三次。
在有庆坟前,家珍的哭诉已足够让心地善良的我们的妈妈、外
婆们泪下了。
在对春生声嘶力竭喊"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时,我们会被感染。
在亲人以非自然方式逝去时,活着的人常会说:"如果不……,他就不会走了……"可是人生,毕竟不是电脑游戏里的"虚拟人生",绝望了,出现让你无法承受的事情了,可以重新再来。
如果不怎么了呢?没有"大炼钢铁"的狂热?王春生的汽车取消?他的汽车没有撞到墙?有庆没有在墙下睡着?家珍执意阻拦福贵送有庆去学校?也许有无限的可能性。
但也许偶然中潜藏着必然,就象我们今天在地铁里遇见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固然有神秘的巧合,只因为他今天与你一样,有原由乘地铁,去此地或彼地。
第二次是福贵的女儿凤霞结婚时,人都散尽,春生探头探脑进来送贺礼。
而家珍,明明暖瓶里的水是满的,还要去烧水避开他。
这个细节,把母亲的情感表露无遗而细腻有致。
后来家珍要福贵退还春生的贺礼--原来是镶了红绸的毛主席像。
这时我们在感慨那个年代人们单纯的热情。
可以为了一句话烧掉珍存许久的皮影,可以在炼出只能扔在垃圾堆的废钢后意气风发地说:"第一发炮弹打在蒋介石的床上,第二发打在蒋介石他们家的饭桌上,第三发打在蒋介石他们家的茅坑里。
"可以义正词严地对着墙上画的金光万丈的毛主席像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把徐凤霞同志接走了。
"有时,这种单纯甚至令人神往。
怀旧的时候,人们往往无意识地过滤掉不愉快的残忍的东西,只剩下美好的幻象。
春生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月黑风高的夜里。
妻子被逼自杀,他被批斗欲丧失自由或者生命。
新藤兼人的《电影剧作的结构》里说过,克制的情感会更感人。
也如剧作课的老师说的,一个剧本,居然70多处痛哭流涕的戏,想想这种滥情的场面会怎样?春生极力压抑还是忍不住眼泪,一个曾经叱咤的男人,如今走投无路。
此时忍不住与他一起落泪了。
人在落难时容易被人同情和原谅。
家珍终于出来要他进去聊。
短短一句,却比长篇大论要有力的
多。
最后家珍对踯躅远去的春生喊"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的时候,则纯然是为了鼓励他继续活着。
人们的善良,在非常环境里表现的更显着。
可怜的凤霞,生命就葬送在几个卫校护士革命小将的幼稚的手里。
遭批斗的、三天没有吃到饭的"反动学术权威"王教授因7个馒头加水变成49个的典故晕在一边,说不清什么感觉,你可以后来拿这夸张细节作笑话,看时,却无论如何笑不出来。
家珍报着了无声息的凤霞哭喊"我只有这一个女儿"的时候,还是无法忍住自己的眼泪。
想想自己是否有些滥情,却觉得,这些眼泪是因为你还有新鲜的触觉,你还没有完全被生活折磨得麻木愚钝。
去探有庆的坟时,是家珍在一遍遍埋怨自己不该让有庆去学校;而在凤霞的坟前,是福贵一遍遍唠叨自己不应该给王教授那么多馒头,给他喝水……造化弄人。
惊人的相似。
宿命的感伤。
"有庆吃饺子,凤霞看相片儿",出自凤霞和二喜的儿子馒头口中。
又是一代,也许会过着同样的生活,也许更好。
张艺谋没有象余华那么绝望,留给我们亮色,但"牛长大了"不是"就是共产主义了",而是"馒头长大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更切实,更有韵味。
在浩淼的无尽的时空的一个小小段落,我们活着,享受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偶尔欣喜若狂或失意无语。
想起一个大家不怎么待见的作家的一篇小说的名字。
这就是活着了,冷也好,热也好,我们都还活着。
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
《活着》:假如生活没有判你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