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脑梗死风证与免疫细胞因子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部 数 据 由 Mi oot xe 9 c sf E cl 7软 件 进 行 处 理 。 r
2 1 脑梗 死 中脏腑组 与 中经 络 组 风证 量 值 与Ⅱ 浆 I . i L一6 T F—a L 、N 比 较 中 脏 腑 组 风 证 量 值 与 T — 、 L 水 平 呈 显 著 正 NF n I 6
中西 医结 合 心 脑 血 管 病 杂 志 2 1 年 1 第 8卷 第 1期 00 月
・6 ・ 1
脑梗 死 风 证 与免 疫 细胞 因 子及 相 关 性 睡 眠 障碍 的 关 系研 究
关 少侠 。 剑飞 , 谌 丁
摘要 : 目的
萍
探 讨 脑梗 死 ( I 风 证 与 免 疫 细 胞 因子 白介 素一6 I C) (L~6 肿 瘤 坏 死 因子 ( )、 TNF~ 及 相 关 性 睡 眠 障 碍 的 关 系 。方 法 )
I 一 I 6水 平也 呈正 相 关 ( r分 别 为 0 2 、 . . . 3 0 1 ) 中脏 腑 组 较 中经 络 组 的 相 关性 高 ; 9 中脏 腑 组 风 证 分 值及 免 疫 细胞 因子 舍量 显 著 高 于 中 经 络 组 ( < O 0 ) 风 证 患者 中脏 腑 组 与 中经 络 组 的 睡 眠 障 碍发 生 率 . 以 中脏 腑 组 为 高 , P .1 ; 均 两组 比较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0 . 5或 P< 0 0 ) 结论 脑梗 死不仅 风证 量值 与 I 6 T F—a .1。 L一 、 N 水平 显著 相 关 . 而且 与其病 类在 病程 中发 生 的相 关性 睡眠 障碍几 率也 关 系密切 。
用 。L有 多 种 类 型 自I 一 ~ 1 其 中 与 睡 眠 关 系 密 切 的 是 I I 1 8,
失眠与腺苷信号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失眠与腺苷信号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失眠是尽管有合适睡眠环境和机会仍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
腺苷信号及免疫炎症机制参与失眠的发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失眠与腺苷信号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索失眠机制研究的方向和临床治疗中新的作用靶点。
Abstract:Insomnia is a subjective experience that influences sleep time and/or sleep quality,despite having a suitable sleep environment and opportunity,and affects daytime function.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life,the incidence of insomnia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affecting people’s lives and work.Adenosine signal and immune inflammation mechanism participate in the occurrence of insomnia,whic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somnia and adenosine signal and immune function,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of insomnia research and new targets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Insomnia;Sleep disorders;Adenosine;Immune homeostasis失眠(insomnia)是臨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维持困难、早醒及无恢复感睡眠等方面,影响人的情绪状态与认知功能。
睡眠障碍评估工具及其评价指标研究进展要点

睡眠障碍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早醒,同时导致白天疲乏与嗜睡,最终引发损伤及医学不良后果,降低生命质量。
据报道,我国成年人睡眠障碍者达38.2%[ 1 ],因其常被医护人员及患者本人误认为无关紧要且无需治疗而被忽视,医护人员未能及时有效评估与诊断睡眠障碍从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若能早期评估与识别睡眠障碍患者,将对疾病诊断、治疗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现对近年国内外常用的睡眠障碍评估工具及相关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测量指标进行综述,旨在为睡眠障碍的确诊、干预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主观评估工具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
此量表由Buysse 等[ 2 ]在有关评定睡眠质量的量表分析基础上形成的,用于评估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过去1个月的睡眠质量,为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睡眠障碍评估量表之一。
PSQI 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采用0~3分评分法,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
国外以总分5分作为判断有无睡眠障碍的截点分值,但国内多以7分为截点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和90.2%[ 3 ]。
国内刘贤臣等[ 3 ]已将该量表汉化并验证了PSQI 中文版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属性。
PSQI 因其对睡眠的评估较全面、信效度较高Bul Med Hist, 2004, 21(2):253-279.[18] 武佩佩, 郭洁, 洪素, 等.造口专业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专家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3, 28(6):65-67.DOI:10.3870/hlxzz.2013.06.065.[19] 王泽玮, 吴欣娟, 曹晶, 等.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11, 25(25):2334-2336.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1.25.044.[20] 邓洁, 罗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展望[J].护理研究,2012, 26(25):3273-3275.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35.004.[21]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06.DOI:2006.10.7666/d.y897237.[22] 姜安丽, 詹林.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及其与中国护理教育评估的比较[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7(5):18-20.DOI:10.3969/j.issn.1008-9993.2000.05.011.[23] 宋晓丽, 王培席.浅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医学研究, 2009, 18(3):245-247.[24] 岳国峰, 陆美萍, 徐珊. 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 江苏高教, 2009(3):150-151. DOI:10.3969/j.issn.1003-8418.2009.03.052.[25] 李梦诗, 周玲君, 顾申.美国护理硕士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6):48-51.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3.06.016.[26] 李梦诗, 王毅欣, 顾申, 等.澳大利亚护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关系的介绍[J].护理学杂志, 2014, 29(6):83-86.DOI:10.3870/hlxzz.2014.06.083.(收稿日期:2015-04-05)(本文编辑:李冬利)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6.04.022作者单位:163319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护理学院(路文婷、周郁秋、张慧、李倩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腺体外科(王丽娟);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牟晓秋)通信作者:周郁秋,Email :hlxzyq@睡眠障碍评估工具及其评价指标研究进展路文婷周郁秋张慧李倩茹王丽娟牟晓秋【摘要】本文阐述了睡眠障碍主观与客观评估工具,并归纳了睡眠障碍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为睡眠障碍的诊断、干预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课题申报】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

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睡眠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持和心理健康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压竞争环境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睡眠障碍问题的困扰。
据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影响,其中包括失眠、多梦、睡眠中断等问题,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功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务之急,以提供更好的睡眠质量和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课题旨在探究新的治疗方法对于睡眠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调查患者的睡眠情况和症状,包括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程度、睡眠质量等,以建立初步的患者样本;2.收集和整理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评估和筛选,选取适合于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方法;3.设计实验方案,通过随机分组、双盲试验等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在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和效果;4.进行实验实施,对患者进行新治疗方法的介入和监测,记录睡眠质量和症状的变化;5.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结论和建议;6.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推广给相关医生和患者,以促进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参与者招募:通过医院、社区和互联网等渠道招募符合研究要求的睡眠障碍患者,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2.初步测量和问卷调查:对招募的患者进行初步测量,使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睡眠相关症状和质量;3.治疗方法评估和选择:收集并评估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选择适合研究对象的新方法;4.随机分组和双盲试验: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双盲试验,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5.实验介入和监测: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新治疗方法的介入和监测,根据预定方案进行实施,并记录相关数据;6.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包括对比组别间的差异以及与初始测量的差异,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7.撰写报告和推广: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将研究成果推广给相关医生和患者,为治疗和改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慢性病共病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慢性病共病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中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且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同一患者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疾病定义为慢性病共病。
我国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45岁的中老年患者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5.12%,而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更是高达65.6%。
与患单一慢性疾病的患者相比,慢性病共病患者往往住院频次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医疗费用更高,其机体功能下降风险及死亡风险也更高,这类患者生命质量较差且承受着更高的经济负担。
慢性病共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且随着日益加剧的社会老龄化进程,慢性病共病正迅速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
因此,慢性病共病的防治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充足良好的睡眠对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已成为一种公众健康问题。
在第 3 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中,睡眠障碍被划分为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嗜睡、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异态睡眠等。
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类型,以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障碍为特征。
睡眠障碍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已高达46%。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慢性病共病与睡眠障碍之间似乎存在双向关系。
现就慢性病共病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借此加强公众对慢性病共病患者睡眠障碍的认识,同时为该类患者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视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
一、睡眠障碍对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及机制1.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对慢性病共病的影响:现阶段绝大多数关于慢性病共病与睡眠障碍关系研究是从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对慢性病共病的影响这些角度着手。
在Lin等纳入的5 797例受访者的横断面研究中发现,短夜间睡眠时长(<7 h)者出现慢性病共病的概率高于正常夜间睡眠时长者。
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卢婷1,陈思妍1*,应燕萍1,徐谊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530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r e a s t c a n c e r u n d e r g o i n g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h e m o t h e r a p yL UT i n g,C H E NS i y a n,Y I N GY a n p i n g,X UY i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G u a n g x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G u a n g x i53000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H E NS i y a n,E-m a i l:3450424988@q q.c o mK e y w o r d s b r e a s t c a n c e r;c h e m o t h e r a p y;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n u r s i n g;r e v i e w摘要就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的概念㊁现状㊁测量工具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睡眠障碍和开展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㊂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护理;综述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3.22.008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㊂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以女性为主的乳腺癌发病人数首次超过全人群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2]㊂化疗作为降低乳腺癌复发的辅助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术后病人,虽能延长病人的生存周期,但也易使病人产生睡眠障碍㊁恶心㊁呕吐㊁疲乏㊁脱发㊁骨髓抑制㊁疼痛等不良反应[3-4]㊂其中,睡眠障碍是长期困扰乳腺癌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5]㊂研究显示,睡眠障碍不仅导致病人的免疫力下降㊁内分泌紊乱和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还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6-7]㊂因此,关注乳腺癌病人的睡眠障碍至关重要㊂本研究旨在综述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的概念及现状㊁评估工具及影响因素,为后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乳腺癌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奠定基础㊂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A20220463,Z-A20230453作者简介卢婷,护师,硕士*通讯作者陈思妍,E-m a i l:3450424988@q q.c o m引用信息卢婷,陈思妍,应燕萍,等.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23,9(22):4036-4041.1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的概念及现状睡眠障碍是指个体在日常睡眠过程中睡眠和觉醒的正常节律发生交替性紊乱,或睡眠时长不正常㊁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嗜睡㊁失眠等异常行为[8-9],使得当前睡眠质量无法满足个体正常生活㊁工作需要的一类疾病[10]㊂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特指发生在恶性肿瘤人群中,属于继发性睡眠障碍的一种,与病人罹患肿瘤的类型㊁临床症状等因素相关的一系列睡眠问题,发生率居肿瘤症状群相关性疾病的第2位[11]㊂与肿瘤相关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5%~59%[11], I n d u r u等[12]在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研究中指出,肿瘤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以肺癌㊁乳腺癌病人最为显著㊂研究显示,乳腺癌病人在化疗期间的睡眠质量较差[13-14],约65%的乳腺癌病人在化疗过程中存在睡眠障碍[15-16],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㊁夜间觉醒次数增多㊁晨间早醒和醒后无法再入睡,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显著下降[17]㊂K o o p m a n等[18]研究也指出,63%的转移性乳腺癌病人存在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睡眠障碍, 37%的病人报告在过去30d内使用了安眠药,导致肿瘤相关情绪障碍或加重本身的癌痛症状㊂R a m i等[19]的研究显示,乳腺癌化疗病人化疗期间睡眠问题显著增加,睡眠障碍的百分比从治疗前的11%增加到化疗㊃630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9N o.22期间的36%㊂睡眠障碍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㊁神经系统㊁内分泌系统等功能紊乱,加重病人疲乏㊁焦虑㊁抑郁等症状及其他生理功能障碍,从而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加速疾病进展,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甚至促进肿瘤的复发或转移[20]㊂有研究显示,持续的睡眠障碍与乳腺癌病人并发症增加及早期死亡率相关[21]㊂因此,明确影响乳腺癌病人睡眠质量的因素,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最终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㊂2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的测量工具2.1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是一种利用脑电图㊁眼电图㊁肌电图㊁心电图和脉搏血氧仪以及气流和呼吸来评估睡眠障碍的程序,被认为是诊断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金标准,也是目前临床诊断睡眠障碍的金标准[22]㊂多导睡眠图是一种客观㊁有用的睡眠评估工具,它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测量睡眠的方法,但混杂因素较多,且需要特殊场地和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同时检查费用较高[23]㊂因此,限制了多导睡眠图作为临床主要诊断睡眠工具[24]㊂2.2体动记录仪体动记录仪是获取睡眠-觉醒周期参数的一种客观㊁定量的评估工具[25]㊂使用其进行睡眠监测时,需要连续佩戴72h以上,但不能超过14d[26]㊂研究发现,体动记录仪作为测量睡眠的工具,它能获取主观评估量表不能筛查的睡眠障碍类型[27-28]㊂同时体动记录仪体积小,属于非侵入性操作,对执行力不强㊁通过睡眠日记未能提供准确数据的病人,通过佩戴体动记录仪可获取准确㊁客观的数据来判断病人的睡眠情况㊂但为了避免检测结果不准确,病人在佩戴体动记录仪过程中不能自行将其摘除,医护人员或研究人员应时刻注意病人的依从性㊂另外,体动记录仪的市场价格昂贵,在乳腺癌病人中推广使用尚存在一定的困难㊂2.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i t t s b u r g hS l e e p Q u a l i t yI n d e x,P S Q I)P S Q I由B u y s s e等[29]编制,是目前被应用最广泛㊁认可度较高的病人主观睡眠质量的评估量表, P S Q I共有18个自评条目,由睡眠质量㊁入睡时间㊁睡眠时间㊁睡眠效率㊁睡眠障碍㊁催眠药物㊁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组成㊂每个条目0~3分,总分为0~21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 S Q Iȡ8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碍㊂该量表多由病人自身或知情者根据实际睡眠情况填写,再由测评人员计算总分㊂中文版P S Q I由刘贤臣等[30]编译㊁修订后在我国人群中使用,并证实具有较好的信效度㊂目前,国内多项研究均使用此量表作为参考量表㊂但易受到病人主观回忆偏倚的影响,且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增加临床工作量等而难以进行常态化评估㊂2.4阿森斯失眠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A t h e n s I n s o m n i a S c a l e, A I S)[31]是一种以睡眠主观感受为主要评定内容的自评量表,是评估睡眠障碍的有效工具㊂该量表由8个条目组成,前5个条目评估睡眠诱导困难㊁夜间苏醒㊁清晨早醒㊁总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后3个条目与失眠的后果有关(白天情绪㊁白天身体功能㊁白天思睡)㊂每个条目从无到严重计0~3分,累计各条目评分为A I S 总分(0~24分),总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总分ȡ6分则表示存在睡眠障碍,总分<6分则无睡眠障碍[32]㊂3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3.1社会人口学因素3.1.1年龄研究显示,年轻女性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更高[33-34]㊂可能与其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㊁压力更大有关[34]㊂生理变化也会影响乳腺癌病人的睡眠质量,围绝经期的病人易出现潮热㊁盗汗等症状,常伴有夜间频繁觉醒而影响睡眠[35]㊂有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质量呈下降趋势[36],原因在于年龄大的病人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趋于老化,免疫调节机制下降,机体对疾病的防御机制减弱,影响病人的生理㊁躯体㊁心理和社会功能[37]㊂且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来源少,化疗的高额费用成为负担,给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影响睡眠[38]㊂不管年轻还是老年病人,睡眠障碍的预防均不容忽视,可根据不同病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㊂3.1.2婚姻状况赵亚婷等[39]对8395例乳腺癌病人的婚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在不同的婚姻状态中,现婚者的预后要好于离异/丧偶者㊂结婚与改善睡眠有关,因为有伴侣及家庭子女的支持与陪伴,加强了病人的社会支持水平,稳定的婚姻状态能帮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提高疾病的自我控制能力[40]㊂3.1.3经济收入研究指出,个人收入与乳腺癌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有关[41]㊂R a t c l i f f等[42]研究发现,家庭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女性在整个随访期间的睡眠质量与收入较高的女性相比,她们的睡眠质量更差㊂经济水平的高低决定病人的生活质量[43],化疗药的高额费用及长㊃7304㊃循证护理2023年11月第9卷第22期(总第114期)时间的治疗随之带来的家庭经济压力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㊂因此,在临床中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工作问题应给予正面支持和建议,降低病人重返工作的恐惧,培养正确的社会观㊂3.2 心理因素抑郁是以显著而持久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㊁思维迟缓及躯体症状[44]㊂研究表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抑郁呈正相关,抑郁程度越高,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㊂焦虑是指在排除脑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以自主神经亢奋㊁紧张性头痛㊁明显的疲劳和胃肠功能改变为生理表现,存在恐惧㊁逃避等心理的一组精神障碍[45]㊂焦虑影响睡眠可能是由机体的生物功能紊乱所介导的,皮质醇激素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多项研究表明,焦虑及抑郁水平的增加会导致病人的睡眠障碍[43,46]㊂焦虑㊁抑郁等负性情绪作为应激源作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G R s ),使之脱敏引起通路的错误反馈,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 P A )过度激活产生昼夜节律异常,进而产生睡眠障碍[47]㊂因此,在诊治乳腺癌时,应重视病人的情绪状态,加强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疏导,避免焦虑㊁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㊂3.3 疾病因素3.3.1 疾病进展乳腺癌Ⅲ~Ⅳ期病人出现失眠的比例是I ~Ⅱ期的12倍,分期越高表示肿瘤进展越快,病情越重,影响睡眠的情况越严重[48]㊂随着化疗的进展及化疗药物累积的毒副作用,化疗的症状反应及负担也会加重,化疗中期症状反应及负担达到峰值㊂有研究报道,当乳腺癌病人进入第3个化疗周期时睡眠质量更低[49]㊂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Ⅲ~Ⅳ期乳腺癌病人的睡眠状况,并提前干预防止睡眠障碍的恶化㊂3.3.2 疼痛疼痛程度越高的病人入睡难度越大,而且受到疼痛频率的影响,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睡眠质量[50]㊂P a l e s h 等[51]在乳腺癌病人睡眠的研究中指出,疼痛程度越高的病人会经历更多入睡困难的问题,并指出对疼痛的充分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当前的睡眠状况,还可以改善长期的睡眠问题㊂K o o pm a n 等[18]的研究也显示,入睡困难与疼痛具有相关性㊂因此,必要时可加强对化疗后病人镇痛药物的使用,以提高睡眠质量[34]㊂3.3.3 淋巴结转移陆吾等[52]研究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发生严重睡眠障碍的概率是未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人的1.475倍㊂乳腺癌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通常需要额外的治疗与手术,如淋巴结手术㊁内分泌治疗等[53],导致病人所面临的治疗毒副反应㊁心理及经济负担更重,从而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更高㊂3.4 药物因素3.4.1 化疗药M i l l s 等[54]对乳腺癌病人的研究发现,3个周期蒽环类化疗药的使用增加了病人体内的炎性水平,从而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㊂有研究指出,化疗方案也影响病人的睡眠质量,使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的病人睡眠质量更好[55]㊂3.4.2 靶向药靶向药能相对高效且具有选择性地抑制癌细胞,减少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但也存在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56-57],加重病人的症状负担,从而影响其睡眠㊂目前,我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中推荐靶向治疗应维持1年[53],部分病人认为难以维持长达1年的治疗而出现忧虑情绪㊂靶向药物虽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范围[58],但靶向治疗的部分花费仍需病人自己承担㊂病人在忍受疾病本身和化疗带来的痛苦的同时,靶向治疗相关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影响病人睡眠㊂3.4.3 内分泌药物研究显示,使用内分泌药物的病人复查前后P S Q I差值高于未使用内分泌药物的病人[59],说明内分泌药物的使用会对病人睡眠质量产生影响㊂大约一半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的病人存在睡眠障碍,而潮热㊁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似乎是这些病人发生睡眠障碍的一个促成因素[60]㊂既往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降低能造成5-羟色胺(5-H T )递质水平下降,而5-H T 对睡眠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口服内分泌药物会对睡眠产生影响[6,61]㊂此外,睡眠问题可能会导致内分泌治疗的早期停药,又会增加乳腺癌复发的风险[62]㊂3.5 手术方式有研究指出,乳房切除术比保乳术病人的睡眠质量差,乳房切除术后乳腺组织有明显的损伤和破坏,心理上也承受较大的压力[63],这些又会激活先天性免疫反应,从而影响体内炎症水平,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通路,进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包括睡眠-觉醒周期㊁神经递质的代谢和功能等,最终影响病人睡眠[64]㊂而保乳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小㊁术后恢复快㊁早期疼痛等躯体不适发生率低[65],同时具有良好的美容结局[66],可降低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67]㊂3.6 化疗不良反应化疗作为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方式,在杀灭癌细胞㊃830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 ,2023V o l .9N o .22的同时也会损害病人的正常细胞组织,导致病人出现恶心㊁呕吐㊁厌食等不良化疗反应[68]㊂有研究表明,化疗引起的恶心㊁呕吐㊁疲乏等症状会增加病人的焦虑㊁抑郁情绪和身体的不适感,从而产生睡眠障碍[69-70]㊂并且随着化疗的进展及药物累积的毒副作用,病人的症状反应及负担也会加重[71]㊂另外,化疗期间病人会通过多饮水来促进化疗药物的排泄进而减轻其毒性反应,但会使夜间如厕次数增加㊂未绝经的病人在化疗期间会出现停经现象和绝经期症状,如潮热㊁盗汗㊁情绪紊乱等也会导致睡眠障碍㊂3.7运动锻炼研究表明,每周安排3次以上的锻炼,利于癌症病人的恢复[50]㊂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使人产生轻度疲劳感,促进病人入睡和深度睡眠,从而改善睡眠质量[72]㊂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曾指出,处于治疗活跃期的癌症病人,规律的体力活动是降低治疗相关症状安全㊁有效的重要方式[73]㊂然而乳腺癌化疗病人常因感到疲乏而减少每天的活动量甚至不活动,但适当的活动有助于睡眠[74]㊂研究显示,运动可以降低辅助治疗期间癌症病人睡眠障碍的风险[75]㊂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也证实,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乳腺癌病人的睡眠质量[76]㊂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进而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㊂3.8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反映个体在社会网络㊁团体关系中受尊重㊁被支持的情感体验,对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77]㊂时璇等[78]的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水平可影响病人的睡眠质量,获得社会支持多,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好㊂来自国外包含61项研究的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与改善睡眠质量密切相关[79]㊂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的亲人㊁朋友及其他的社会关系者关心㊁支持病人,增加病人的社会支持㊂同时鼓励病人主动寻求㊁接受各方面的社会支持,提高对支持的利用度,才能较好地改善各种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㊂3.9应对方式调查显示,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具有相关性,采用屈服应对方式的乳腺癌女性,存在更多睡眠障碍问题[78]㊂虽然生活变化促使睡眠障碍的发生,但是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和心理也扮演着重要角色[80],消极的应对方式会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强度和对应激的耐受力,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症状的出现[81]㊂相关研究也证实,患有睡眠障碍的人常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事物[82]㊂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评估病人的应对方式,提供有关信息及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技巧,指导病人采用正向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从而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㊂4小结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给予病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㊂同时,目前尚缺乏评估乳腺癌化疗病人睡眠障碍的特异性工具,临床上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乳腺癌化疗病人特点的简单㊁量化的睡眠障碍筛查工具,为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奠定基础㊂参考文献:[1] C O U G H L I N SS.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i n w o m e n[J].A d v a n c e s i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e d i c i n e a n dB i o l o g y,2019,1152:9-29.[2] D I N G Y F,WU W B,MA Z H,e t a l.P o t e n t i a l v a l u e o fm i c r o R N A-21a s a b i o m a r k e r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b r e a s t c a n c e r:a p r o t o c o lf o r m e t a-a n a l y s i s a n db i o i n f o r m a t ic s a n a l y s i s[J].M ed i c i n e,2021,100(22):e25964.[3] P A U L A DP,B R A S I LC O S T A VI,J O R G ER V,e t a l.I m p a c t o fp r o t o c o l c h a n g e o n i n d i v i d u a l f a c t o r s r e l a t e dt oc o u r s e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t o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f o r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i nC a n c e r,2020,28(1):395-403.[4] P R I E T O-C A L L E J E R O B,R I V E R A F,F A G U N D O-R I V E R AJ,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c h e m o t h e r a p y-i n d u c e d a d v e r s er e a c t i o n s a n dh e a l t h-r e l a t e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r e a s tc a n c e r[J].M ed i c i n e,2020,99(33):e21695.[5] F L E M I N G L,R A N D E L L K,S T E WA R T E,e ta l.I n s o m n i ai nb r e a s tc a n c e r:a p r o s p e c t i v e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s t ud y[J].S le e p,2019,42(3):z s y245.[6] P A L E S H O,A L D R I D G E-G E R R Y A,Z E I T Z E R J M,e t a l.A c t i g r a p h y-m e a s u r e ds l e e p d i s r u p t i o na sa p r e d i c t o ro fs u r v i v a la m o n g w o m e n w i t ha d v a n c e db r e a s tc a n c e r[J].S l e e p,2014,37(5):837-842.[7] A L MA Q B A L IM.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a m o n g A r a b i cb r e a s t c a n c e rs u r v i v o r s[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i nC a n c e r,2021,29:5179-5186.[8] L Y D I A P,S O P H I E P,WA R R E N M.T h e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s l e e p a p p r a i s a l m e a s u r e:t o w a r d sa c l i n i c a lv a l i d a t i o n o fs l e e p s p e c t r u m c o g n i t i o n s[J].C l i n i c a lP s y c h o l o g y&P s y c h o t h e r a p y, 2021,29(2):687-697.[9]赵婧,康毅敏,王帆,等.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2,33(1):68-70.[10] R M I J,P O L L MÄC H E R T,S P I E G E L HA L D E R K,e t a l.S l e e p-r e l a t e dd i s o r d e r si n n e u r o l o g y a n d p s y c h i a t r y[J].D e u t s c h e sA r z t e b l a t t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19,116(41):681-688.[11] C HA R A L AM B O U S A,B E R G E R A M,MA T T H E W SE,e ta l.C a n c e r-r e l a t e d f a t i g u e a n d s l e e p d e f i c i e n c y i n c a n c e r c a r ec o n t i n u u m:c o n c e p t s,a s s e s s m e n t,c l u s t e r s,a nd m a n a ge m e n t[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i nC a n c e r,2019,27(7):2747-2753.[12]I N D U R U R R,WA L S H D.C a n c e r-r e l a t e di n s o m n i a[J].A m JH o s p P a l l i a tC a r e,2014,31(7):777-785.[13] K I M HJ,M C D E R MO T T P A,B A R S E V I C K A M.C o m p a r i s o no f g r o u p s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p a t t e r n so fs y m p t o m c l u s t e r i n t e n s i t ya c r o s s t h eb r e a s tc a n c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r a j e c t o r y[J].C a n c e rN u r s i n g,㊃9304㊃循证护理2023年11月第9卷第22期(总第114期)2014,37(2):88-96.[14]S A N F O R DS D,B E A UM O N T J L,B U T T Z,e ta l.P r o s p e c t i v el o n g i t u d i n a l e v a l u a t i o no fas y m p t o m c l u s t e ri nb r e a s tc a n c e r[J].J o u r n a l o f P a i n a n d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 m e n t,2014,47(4):721-730.[15] O T T E J L,C A R P E N T E RJ S,R U S S E L LK M,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s e v e r i t y,a n dc o r r e l a t e so fs l e e p-w a k ed i s t u r b a n c e s i nl o n g-t e r mb r e a s tc a n c e r s u r v i v o r s[J].J o u r n a l o f P a i n a nd S y m p t o mM a n a g e m e n t,2010,39(3):535-547.[16] P A L E S H O,A L D R I D G E-G E R R Y A,U L U S A K A R Y A A,e t a l.S l e e p d i s r u p t i o ni n b r e a s t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a n d s u r v i v o r s[J].J o u r n a l o f t h eN a t i o n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a n c e rN e t w o r k,2013,11(12):1523-1530.[17] G O N Z A L E ZB D,E I S E L S L,Q I N B,e ta l.P r e v a l e n c e,r i s kf a c t o r s,a n d t r a j e c t o r i e s o f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i n a c o h o r t o fA f r i c a n-A m e r i c a nb r e a s t c a n c e r s u r v i v o r s[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i nC a n c e r,2021,29(5):2761-2770.[18] K O O P MA N C,N O U R I A N I B,E R I C K S O N V,e t a l.S l e e pd i s t u r b a n ce s i n w o m e n 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b r e a s tc a n c e r[J].T h eB r e a s t J o u r n a l,2002,8(6):362-370.[19] R AM I F,MA HMO U D R,L A R A H,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a n ds e v e r i t y o f 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 sa m o n gp a t i e n t sw i t he a r l y b r e a s tc a n c e r[J].I nd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P a l l i a t i v eC a r e,2018,24(1):35-38.[20] C H E N D Y,Y I N Z Y,F A N G B.M e a s u r e m e n t sa n ds t a t u so fs l e e pq u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a n c e r s[J].S u p p o r t i v e C a r ei nC a n c e r,2018,26(2):405-414.[21] B U D H R A N I P H,L E N G A C H E R C A,K I P K,e t a l.A ni n t e g r a t i v e r e v i e w o f s u b j e c t i v ea n do b j e c t i v e m e a s u r e so fs l e e pd i s t u r b a n ce s i n b r e a s tc a n c e rs u r v i v o r s[J].C l i n i c a lJ o u r n a lo fO n c o l o g y N u r s i n g,2015,19(2):185-191.[22] Z HA N G X,S O N G Z Y,Y EJ Y,e ta l.P o l y s o m n o g r a p h i ca n dn e u r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r a p i de y e m o v e m e n ts l e e pb e h a v i o r d i s o r d e r p a t i e n t s[J].B r a i na n dB e h a v i o r,2019,9(3):e01220.[23] K R E U T ZC,MÜL L E RJ,S C HM I D T M E,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s u b j e c t i v e l y a n d o b j e c t i v e l y a s s e s s e ds l e e p p r o b l e m si n b r e a s t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s t a r t i n g n e o ad j u v a n tc he m o t h e r a p y[J].S u p p o r tC a r eC a n c e r,2021,29(2):1015-1023.[24] KWA K A,J A C O B S J,HA G G E T T D,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s o m n i a i nw o m e nw i t hb r e a s t c a n c e r[J].B r e a s tC a n c e rR e s e a r c ha n dT r e a t m e n t,2020,181(2):269-277.[25]S C H O C H S A R A H F,S A L OM E K,H E L E N E W.A c t i g r a p h y i ns l e e p r e s e a r c hw i t h i n f a n t s a n d y o u n g c h i l d r e n:c u r r e n t p r a c t i c e sa n d f u t u r eb e n e f i t s o f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r e p o r t i n g[J].J o u r n a l o f S l e e pR e s e a r c h,2020,30(3):e13134.[26]S M I T H M T,M C C R A E C S,C H E U N G J,e t a l.U s e o fa c t i g r a p h y f o rt h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a n dc i r c a d i a nr h y t h m s l e e p-w a k e d i s o r d e r s:a n A m e r i c a n a c a d e m y o fs l e e pm e d i c i n e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J].J o u r n a lo fC l i n i c a lS l e e pM e d i c i n e:J C S M:O f f i c i a lP u b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A c a d e m yo f S l e e p M e d i c i n e,2018,14(7):1231-1237.[27] C A B A N E LN,S P E I E RC,MÜL L E R MJ,e t a l.A c t i g r a p h i c,b u tn o t s u b j e c t i v e,s l e e p m e a s u r e s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c o g n i t i v ei m p a i r m e n t i nm e m o r y c l i n i c p a t i e n t s[J].P s y c h o g e r i a t r i c s,2020,20(2):133-139.[28] K N U F FA,L E U N G R H,S E I T ZDP,e t a l.U s e o f a c t i g r a p h y t om e a s u r e s y m p t o m so fa g i t a t i o ni nd e m e n t i a[J].T h e 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 o fG e r i a t r i cP s y c h i a t r y,2019,27(8):865-869.[29]B U Y S S E D J,R E Y N O L D S C F3r d,M O N K T H,e ta l.T h eP i t t s b u r g hS l e e p Q u a l i t y I n d e x:an e wi n s t r u m e n tf o r p s y c h i a t r i cp r a c t i c e a n d r e s e a r c h[J].P s y c h i a t r y R e s e a r c h,1989,28(2):193-213.[30]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31]S O L D A T O S C R,D I K E O S D G,P A P A R R I G O P O U L O S T J.A t h e n sI n s o m n i a S c a l e:v a l i d a t i o n o fa ni n s t r u m e n tb a s e d o nI C D-10c r i t e r i a[J].J o u r n a l o fP s y c h o s o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2000,48(6):555-560.[32] M E R C A D A N T E S,A I E L L I F,A D I L E C,e t a l.S l e e pd i s t u r b a n c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d v a n c e d c a n c e r i n d if f e r e n tp a l l i a t i v ec a r e s e t t i n g s[J].J o u r n a l o f P a i n a n d S y m p t o mM a n a g e m e n t,2015,50(6):786-792.[33] GÖT Z E H,F R I E D R I C H M,T A U B E N H E I MS,e t a l.D e p r e s s i o na n d a n x i e t y i nl o n g-t e r m s u r v i v o r s5a n d10y e a r sa f t e rc a n c e rd i a g n o s i s[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e i nC a n c e r,2020,28(1):211-220.[34]吕欣娴,李丹丹,陈玲,等.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21,22(10):1518-1519;1522.[35] MA T T H E W S E E,B E R G E R A M,S C HM I E G E S J,e ta l.C o g n i t i v eb e h a v i o r a l t h e r a p y f o r i n s o m n i ao u t c o m e si n w o m e na f t e r p r i m a r yb r e a s tc a n c e rt r e a t m e n t:ar a nd o m i z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J].O n c o l o g y N u r s i n g F o r u m,2014,41(3):241-253. [36]杨萍.乳腺癌门诊术前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与分析[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0:78-83.[37] L I U XY,WA N GCL,Q I A OXX,e t a l.S l e e p q u a l i t y,d e p r e s s i o na n d f r a i l t y a m o n g C h i n e s e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 o l d e r a d u l t s[J].G e r i a t r i cN u r s i n g,2021,42(3):714-720.[38] L IN,X U G M,C H E N G,e ta l.S l e e pq u a l i t y a m o n g C h i n e s ee l d e r l y p e o p l e: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s t u d y[J].A r c h i v e s o fG e r o n t o l o g y a n dG e r i a t r i c s,2020,87:103968.[39]赵亚婷,胡万宁,张景华,等.不同婚姻状态对乳腺癌发生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23-925.[40] P E O P L E S A R,P I G E O N W R,L I D M,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 p r e t r e a t m e n t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c ea n dr ad i a t i o nt he r a p y-i n d u c e d p a i n i n573w o m e nw i t hb r e a s t c a n c e r[J].J o u r n a l o f P a i na n d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 m e n t,2021,61(2):254-261.[41]杨叶.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42] R A T C L I F F C G,Z E P E D A S G,H A L L M H,e ta l.P a t i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s l e e pd i s t u r b a n ce i nb r e a s t c a n c e rs u r v i v o r s[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i nC a n c e r,2021,29(5):2601-2611.[43] A G G E L IP,F A S O IG,Z A R T A L O U D IA,e ta l.P o s t t r e a t m e n ta n x i e t y,d e p r e s s i o n,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f a c t o r si nw o m e n w h os u r v i v eb r e a s tc a n c e r[J].A s i a-P a c i f i cJ o u r n a lo fO n c o l o g y N u r s i n g,2021,8(2):147-155.[44] F E R V A H A G,I Z A R DJP,T R I P P D A,e ta l.D e p r e s s i o na n dp r o s t a t e c a n c e r:af o c u s e dr e v i e wf o rt h ec l i n i c i a n[J].U r o l o g i cO n c o l o g y:S e m i n a r sa n d O r i g i n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2019,37(4): 282-288.[45]S H AW J,P E A R C E A,L O P E Z A L,e t a l.C l i n i c a la n x i e t yd i s o r de r s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f c a n c e r:a s c o p i ng r e v i e wo f i m p a c t o nr e s o u r c e u s e a n dh e a l t h c a r e c o s t s[J].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 o fC a n c e rC a r e,2018,27(5):e12893.[46]I Z C IF,I L GÜN A S,F l N D l K L l E,e ta l.P s y c h i a t r i cs y m p t o m sa n d p s y c h o s o c i a l p r ob l e m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r e a s tc a n c e r[J].T h eJ o u r n a l o f B r e a s tH e a l t h,2016,12(3):94-101.㊃040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9N o.22[47] O V E R E E MS,V A NL I T S E N B U R GRRL,R E A D I N GP J.S l e e pd i s o r de r s a n d t h e h y p o t h a l a m u s[J].H a n d b o o k of C l i n i c a lN e u r o l o g y,2021,182:369-385.[48]沈珊珊,何金彩,胥刘秀,等.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和生活质量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3):155-160.[49] B E C K S L,B E R G E R A M,B A R S E V I C K A M,e ta l.S l e e pq u a l i t y a f t e r i n i t i a l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f o r b r e a s t c a n c e r[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i nC a n c e r,2010,18(6):679-689.[50]张红菊,燕蕾,罗欣月,等.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及心理干预的价值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 45(5):928-930;937.[51] P A L E S H O G,C O L L I E K,B A T I U C H O K D,e t a l.A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t u d y o f d e p r e s s i o n,p a i n,a n ds t r e s s a s p r e d i c t o r so f 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a m o n g w o m e n 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b r e a s tc a n c e r[J].B i o l o g i c a l P s y c h o l o g y,2007,75(1):37-44.[52]陆吾,陆箴琦.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变化规律及预测指标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18):1-5;21.[53]赵玲,毛慧娟,魏建子,等.癌性疲劳患者命门温度及与激光灸疗效的相关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95-499.[54] M I L L SPJ,P A R K E RB,J O N E SV,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s o f s t a n d a r da n t h r a c y c l i n e-b a s e dc h e m o t h e r a p y o n s o l u b l e I C AM-1a n dv a s c u l a r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l e v e l si n b r e a s tc a n c e r[J].C l i n i c a lC a n c e r R e s e a r c h:a n O f f i c i a lJ o u r n a lo ft h e A m e r i c a n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C a n c e rR e s e a r c h,2004,10(15):4998-5003.[55]周芸芳,陈佳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4;8.[56] W I T T A Y A N U K O R N S,Q I A N J,J O H N S O N B S,e t a l.C a r d i o t o x i c i t y i nt a r g e t e dt h e r a p y f o rb r e a s tc a n c e r:as t u d y o ft h eF D Aa d v e r s e e v e n t r e p o r t i n g s y s t e m(F A E R S)[J].J o u r n a l o fO n c o l o g y P h a r m a c y P r a c t i c e,2017,23:102-93.[57]毕亮亮,韩若凌,焦子义.曲妥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及防治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20,37(3):32-38. [58]徐红达,贾英杰,陈军,等.艾灸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现状及经穴分析[J].肿瘤,2014,34(6):564-568.[59]聂思茹.稳定期乳腺癌患者复查前后焦虑㊁抑郁㊁睡眠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60] D E S A IK,MA OJJ,S UI,e ta l.P r e v a l e n c e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i n s o m n i aa m o n g b r e a s t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o na r o m a t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s[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 i nC a n c e r,2013,21(1):43-51. [61]林佳,张晓晔,于莉,等.女性乳腺癌患者性激素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5):719-721. [62]K I DW E L L K M,HA R T E S E,HA Y E S D F,e ta l.P a t i e n t-r e p o r t e ds y m p t o m sa n dd i s 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fa d j u v a n ta r o m a t a s ei n h i b i t o r t h e r a p y[J].C a n c e r,2014,120(16):2403-2411.[63]李玲.静默疗法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9):1115-1118.[64] M I L L E R A H,A N C O L I-I S R A E L S,B OW E R J E,e t a l.N e u r o e n d o c r i n e-i mm u n em e c h a n i s m s o f b e h a v i o r a l c o m o r b i d i t i e s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a n c e r[J].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O n c o l o g y,2008,26(6):971-982.[65]J O H N SN,D I X O NJM.S h o u l d p a t i e n t sw i t he a r l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s t i l lb e o f f e r e d t h e c h o i c e o f b r e a s t c o n s e r v i n g s u r g e r y o rm a s t e c t o m y[J].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 o f S u r g i c a l O n c o l o g y(E J S O),2016,42(11):1636-1641.[66]V O L D E R SJ H,N E G E N B O R N V L,H A L O U A M H,e ta l.C o s m e t i c o u t c o m ea n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a r e i n e x t r i c a b l y l i n k e di nb r e a s t-c o n s e r v i n g t h e r a p y[J].J o u r n a lo f S u r g i c a l O n c o l o g y,2017,115(8):941-948.[67] T S A IH Y,K U O R N C,C HU N G K P.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o f b r e a s tc a n c e r s u r v i v o r s f o l l o w i n g b r e a s t-c o n s e r v i n g t h e r a p y v e r s u sm a s t e c t o m y:am u l t i c e n t e r s t u d y i nT a i w a n[J].J a p a n e s eJ o u r n a lo fC l i n i c a lO n c o l o g y,2017,47(10):909-918.[68] N A I T O Y,K A IY,I S H I K AWA T,e ta l.C h e m o t h e r a p y-i n d u c e dn a u s e a a n dv o m i t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r e a s t c a n c e r:a p r o s p e c t i v ec o h o r t s t ud y[J].B re a s tC a n c e r,2020,27(1):122-128.[69]李旭英,谌永毅,石汉平,等.化疗并发症预警模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338-1342. [70]吴冰,张柳柳,邾萍,等.乳腺癌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自我报告与护理记录的一致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2):165-169.[71]S Y R OWA T K A A,MO T U L S K Y A,K U R T E V A S,e t a l.P r e d i c t o r s o f d i s t r e s s i n f e m a l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s u r v i v o r s: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B r e a s tC a n c e rR e s e a r c ha n d T r e a t m e n t, 2017,165(2):229-245.[72]WU X Y,T A OS M,Z HA N G Y K,e t a l.L o w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a n dh i g hs c r e e nt i m ec a ni n c r e a s et h er i s k so f m e n t a lh e a l t hp r o b l e m s a n d p o o r s l e e pq u a l i t y a m o n g C h i n e s 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J].P L o SO n e,2015,10(3):e0119607.[73]S C HM I T Z K H,C O U R N E Y A K S,MA T T H E W S C,e ta l.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 o f S p o r t s M e d i c i n e r o u n d t a b l e o n e x e r c i s e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c a n c e r s u r v i v o r s[J].M e d i c i n e a n dS c i e n c e i nS p o r t sa n dE x e r c i s e,2010,42(7):1409-1426.[74] V E R H O E V E NF,T O R D IN,P R A T I C,e t a l.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 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J].J o i n tB o n eS p i n e,2016,83(3):265-270.[75] T I A NJ,C H E N G L,Z HA N G H R.S l e e p s t a t u so fc e r v i c a l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a nd p re d i c t o r s of p o o r s l e e p q u a l i t y d u r i n ga d j u v a n t t h e r a p y[J].S u p p o r t i v eC a r ei n C a n c e r,2015,23(5):1401-1408.[76] R O G E R SL Q,C O U R N E Y A K S,O S T E R R A,e ta l.P h y s i c a la c t i v i t y a n d s l e e p q u a l i t y i nb r e a s tc a n c e r s u r v i v o r s:a r a nd o m i ze dt r i a l[J].M e d i c i n ea n dS c i e n c ei nS p o r t sa n d E x e r c i s e,2017,49(10):2009-2015.[77] P R O U L X-T R E M B L A Y V,A L L A R Y A,P A Y E T T E M C,e t a l.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a n d s l e e p q u a l i t y i n o l d e r b e n z o d i a z e p i n e u s e r s[J].A g i n g&M e n t a lH e a l t h,2020,24(9):1437-1443.[78]时璇,林细吟,刘可,等.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6):67-70.[79] K E N T D E G R E Y R G,U C H I N O B N,T R E T T E V I K R,e ta l.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a n d s l e e p:aM e t a-a n a l y s i s[J].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2018,37(8):787-798.[80] HU A N GI,S H O R T M A,B A R T E L K,e ta l.T h er o l e s o fr e p e t i t i v en e g a t i v et h i n k i n g a n d p e r f e c t i o n i s mi ne x p l a i n i n g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s l e e p o n s e t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 dd e p r e s s e dm o o di na d o l e s c e n t s[J].S l e e p H e a l t h,2020,6(2):166-171.[81] T OMMA S O M D,F E D E R I C I A,L O I A C O N O A,e t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p r o f i l e sa n dc o p i n g s t y l e s i n m i g r a i n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f i b r o m y a lg i a c o m o r b i d i t y[J].C o m p r eh e n si v eP s y c h i a t r y,2014,55(1):80-86.[82] C O X R C,C O L E D A,K R AM E R E L,e t a l.P r o s p e c t i v ea s s o c i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 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c ea n dr e p e t i t i v e n e g a t i v et h i n k i n g:t h em e d i a t i n g r o l e so f f o c u s i n g a n ds h i f t i n g a t t e n t i o n a lc o n t r o l[J].B e h a v i o rT h e r a p y,2018,49(1):21-31.(收稿日期:2023-05-21;修回日期:2023-11-01)(本文编辑贾小越)㊃1404㊃循证护理2023年11月第9卷第22期(总第114期)。
老年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老年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胡汝锐;康琳;段艳平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年(卷),期】2024(27)2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质量呈下降趋势。
统计显示,40%~7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失眠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通常是患者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长期失眠会导致老年人社会功能下降、认知功能受损、跌倒风险提高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发病率与病死率的增加,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及时诊断并干预睡眠障碍,对于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172-177)
【作者】胡汝锐;康琳;段艳平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老年人久坐行为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2.老年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3.老年人常见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4.老年人群睡眠障碍与阿
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进展5.睡眠障碍与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双向关联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5月第10卷第5期May.2023,Vol.10,No.5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199 作者简介:王颖(1997 08—),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睡眠与神经系统疾病,E mail:wyheyesu@163 com通信作者:王赞(1969 11—),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睡眠与神经系统疾病,E mail:wangzanprof@163 com酸枣仁汤治疗失眠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王 颖 孙晴晴 张亚男 李惠敏 唐铭阳 王 栋 王 赞(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中心,长春,130021)摘要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伴随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以失眠为主的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中医药作为治疗失眠障碍的替代方法,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酸枣仁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可通过多种机制来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包括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调节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调控昼夜节律相关的基因、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以及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等。
本文就酸枣仁汤治疗失眠障碍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失眠障碍;酸枣仁汤;作用机制ProgressontheMechanismofInsomniaDisorderWANGYing,SUNQingqing,ZHANGYanan,LIHuimin,TANGMingyang,WANGDong,WANGZan(SleepCenter,DepartmentofNeurology,BethuneFirstHospital,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1,China)Abstract Insomniaisacommonsleepdisorder 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cceleratedpaceoflifeandincreasedcompeti tivepressure,theincidenceofsleepdisorders,mainlyinsomnia,isincreasingyearbyyearandhasbecomeaseriouspublichealthproblem ThegoodtherapeuticeffectofChinesemedicineasanalternativemethodfortreatinginsomniadisordersisnowgraduallyattractingtheattentionofclinicians Suanzaorendecoctionisacommonherbalformulathatcanexertitseffectsintreatinginsom niathroughvariousmechanisms,includingregulatingcentralneurotransmitterandimmunecytokinelevels,modulatinghypotha lamic pituitary adrenalaxis,regulatingcircadianrhythm relatedgenes,participatinginastrocyteregulation,andaffectingnutrientmetabolism Wereviewthemechanismsofsuanzaorendecoctionintreatinginsomniadisorders.Keywords Insomniadisorder;Sourjujubekernelsoup;Mechanismofaction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05.076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总睡眠时间延长[1]。
慢性应激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及对人体健康影响机制初探

慢性应激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及对人体健康影响机制初探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应激源,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长期暴露在这些应激源下,人体免疫系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导致其功能紊乱。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机制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慢性应激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负责识别和清除害菌、病毒和异常细胞。
然而,长期应激状态下,免疫系统可能出现功能紊乱,表现为免疫反应的亢进或抑制。
一方面,长期应激可引起免疫系统的激活。
当我们面对应激源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的过量产生会导致免疫细胞分布和功能的改变。
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应激环境中的人们往往免疫细胞的数量增加,而功能下降。
免疫细胞功能的下降可能表现为对病原体清除的能力降低,容易感染且难以康复。
另一方面,慢性应激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抑制。
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的分泌会被破坏,导致免疫细胞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受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应对病原体和异常细胞,增加了感染和发生炎症的风险。
慢性应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初探慢性应激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免疫系统的紊乱可能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长期应激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亢进,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被认为与慢性应激状态相关。
另外,应激状态下免疫系统的抑制可能导致免疫缺陷,使个体更容易感染和发展感染性疾病。
其次,慢性应激可能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压力环境下,人们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与免疫系统紊乱相关。
研究表明,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激素可能干扰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
同时,心理问题本身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长期暴露在应激环境中,个体可能出现睡眠问题。
睡眠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失眠防治规律进展研究论文(共3篇)

失眠防治规律进展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分析失眠指的就是入睡困難或者维持睡眠障碍,致使睡眠时间减少或者睡眠质量降低,造成个体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当今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与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失眠发病率越来越高。
经调查表明,全世界约25%的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已经成为了世界难治性疾病之一[1]。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针灸治疗应用越来越普遍,且优势越来越明显,值得推广普及。
现对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予以如下综述。
1失眠的病理机制睡眠是一种人类正常生理现象,和人体精神、躯体健康息息相关。
一旦睡眠不足,就会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其抵御疾病与康复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非常容易得病[2]。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经常受到失眠困扰。
失眠患者多伴有焦躁、不安、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都会选择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失眠病理机制为神经衰弱、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属于功能性疾病范畴[3]。
从病理生理特征方面分析,失眠是一种大脑轻度功能障碍,是由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暂时失调导致。
从中医病理机制角度分析,失眠病理机制尚无统一说法,多数认为,失眠病理机制为心神不安、脏腑功能失调、难以入寐。
在《黄帝内经》中,不寐是由“卫气不得入阴”导致,由此可知,失眠病理机制为阳不入阴[4]。
2中医治疗失眠的进展中药辨证治疗根据失眠发病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应让患者保持神经松弛,减轻神经压力;改善血液循环,维持各脏腑功能正常;促进消化与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5]。
然而,常规用药治疗只能发挥安眠、镇静的作用,易使患者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长期服药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停药后易复发。
在传统中药治疗中,具有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等优势,临床治疗失眠的效果更加突出。
发作性睡病研究进展

发作性睡病研究进展郝茂林;商笑(综述);杜怡峰(审校)【摘要】Narcolepsy is a chronic sleep disorder.In recent years,with continuous research,it is known as a kind of immune-mediateddisease,related with HLA-DQB1 *06:02 gene and hypocretin,and two new susceptibility genes have also been clarified at the same time.Establishing related criteria is better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arcolepsy,and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and improved administration have also improved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In the future,in-depth study of the immune mechanism of narcolepsy will provide better experimental basis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经过不断研究,发作性睡病被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该病与HLA-DQB1*06:02基因和下丘脑分泌素密切相关,同时2个新的易患基因也已明确。
诊断标准的制订更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一些新药的研制成功和给药方式的改进也提高了发作性睡病的疗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对发作性睡病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好的实验依据。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4页(P2585-2588)【关键词】发作性睡病;HLA-DQB1*06:02基因;下丘脑分泌素【作者】郝茂林;商笑(综述);杜怡峰(审校)【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济南25002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济南25002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济南25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自1975年对发作性睡病研究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但人们对它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临床误诊误治现象经常发生。
老年睡眠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年第27卷第1期Geriatr Health Care,2021,Vol.27.No.1老年睡眠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王彤1,董佳岐1,宋艳1,吴玥21.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00;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内分泌科,上海200940随着我国老龄化进展加快,老年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
其中睡眠作为人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是一种周期的、自发的与可逆的静息状态[1]。
高质量睡眠可暂时中断和减弱外界刺激,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对维持大脑正常神经元功能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可保证脑力和体力得到有效的恢复[2]。
老年人正常睡眠时间为5~7h,但受限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睡眠时间很难满足正常需求[3]。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在30~40%。
国外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无任何睡眠问题的人仅有12%,大部分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困难[4-5]。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机体生理机能的下降,会导致嗜睡、失眠、昼夜睡眠节律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时相前移与睡眠潜伏期延长等,多表现为入睡难、睡眠维持困难、过度嗜睡及多梦易醒等,其中较中青年睡眠障碍患者对比,其机体恢复时间更长、承受力更低,因此长期保持不良精神状态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情绪失衡及认知功能减退,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病率[6]。
引起老年睡眠障碍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及不良睡眠习惯等,因此如何避免相关因素影响是提高老年人群睡眠质量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引起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寻找改善老年人群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新的思路,以期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
老年睡眠障碍与生理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年龄增长是否影响老年睡眠质量尚未达成共识。
部分学者认为,随着人体自然衰老,造成机体生理机能的下降,各器官代偿能力失衡及免疫能力下降等一系列衰老综合征。
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 、 心
免疫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甚至并发呼吸衰竭 、 心脏衰竭等严 重并发症威胁 患者生命 安全 。因此 , 家建议 , 睡眠 障碍 专 对
P G时应注意第一晚效应 ( N ) 即利用 PG监测睡眠 时应 S FE , S 考 虑到睡眠环境对个体 睡眠的影 响。 肢体 活动电图( cgah 是另一种用 于睡眠研究 的检查 at rg ) i 技术 , 这种检查仪 比较轻便 , 易于携带 , 以在受测 者家 中进 可 行检测 以避免 F E的影响 , N 因而得到推 广 , 其在灵敏 度方 但 面仍不及 P G。其它 检测 方 法还 有 夜 帽和微 动 敏感 床 垫。 S 前者 主要通过监测睡 眠时 头部和 眼睑 的活动来 测量睡 眠各 期, 后者利 用微传感技 术根据 被测者 的躯体 活动 、 吸和心 呼 冲击等收集信息进行睡眠分析 。
Vo. 9 F 1 1 HM No 8 .
睡 眠 障 碍 的 研 究 进 展
苏应 龙 。王智 光 ,
(. 1 内蒙古第Z N院内科 ,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2 2 内蒙古医学 院第一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0 0;.
[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 1 79 7
4 睡 眠 障 碍 的治 疗
包含 了诱发睡眠 和引导 觉醒 的调节机 制。另外 大脑皮 层也
参与其 中。除 了这些 结 构 , 些神 经 递 质如 5一H N 、 一 T、 A A h 它们相互 作用使慢 波睡眠 ( WS 和快 动眼睡 眠 ( E c, S ) R M)
相 互 交 替 , 类 物 质 如 前 列 腺 素 D 、 黑 素 及 血 管 活 行 肠 肽 3褪
2023全身麻醉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3全身麻醉后睡眠障碍的研究避展(全文)术后睡眠障碍是指患者术后出现失眠、唁睡、睡眠结构改变、觉醒频率增加,是术后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
芭可诱发术后疲劳、代谢紊乱、高血压和心脑血筐疾病等,是术后谱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
全身麻醉是一种药物诱导的低反应性意识状态,被认为是术后昼夜节律紊乱、改变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此,我们回顾了全身麻醉下的睡眠机制,术后睡眠障碍的危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
1术后睡眠障碍流行病学术后睡眠障碍识别率相对较低,绝大多数患者的术后睡眠障碍没再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相应的治疗。
真发病率因患者人群、手术时机(急诊或择期L 手术类型、睡眠障碍评估工具,甚至病房在医院内位置等因素而异。
高研究表明,患者术后晚间醒来的次数明显多于术前,自天和下午的睡眠时间也明显增加。
23%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下降可持续4d,约25%的患者在术后15d再次遭受睡眠剥夺,24%的患者需药物来改善睡眠。
而术后转入ICU的患者中高达80%以上出现睡眠问题,总睡眠时间和非快速眼动( 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第3期(N3期)睡眠减少,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 )睡眠减少尤为突出,真次是睡眠碎片化及周期紊乱,且患者在离开ICU后仍高30%的患者持续存在睡眠障碍。
2术后睡眠障碍的危害术后睡眠障碍对患者阜期和远期预后都奋不良影响。
全身麻醉引起的睡眠障碍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睡眠障碍可引起认知损害,表现为注意力、理性、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的细微紊乱。
严重者可发生精神变化,如注意力不集中、幻想、孤僻、易怒,甚至真高攻击性。
Fadayomi等发现睡眠障碍是POD的可逆性危险因素。
术前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更窑易出现POD.然而,一项关于睡眠障碍和语妄的Met a分析显示,回见察性试验(回顾性和前瞻性)中术后睡眠障碍与POD发生率升高高关,但在随机对照实验中没苟明确相关性。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编号:81560228);2018年甘肃省人民医院院内基金项目(编号:18GSSY4 19)作者单位:1.730000甘肃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 2.甘肃省人民医院通讯作者:谢宇平,主任医师,教授,E mail:xyp5894@163.com5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杨 军1 谢宇平2 周丽雅2 马 薇2 惠培林2 范 杰2 陈文娟1【摘要】 目前大量研究已经表明5 羟色胺转运体(5 HTT)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对睡眠健康问题的不断重视以及对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5 HTT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也得到广泛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较多研究发现5 HTT与睡眠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5 HTT基因多态性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5 羟色胺转运体 基因多态性 睡眠障碍【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346(2020)-01-0078-03doi:10.3969/j.issn.2095-9346.2020.01.020 睡眠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报道显示,我国失眠症的发生率为45.4%[1],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研究表明,长期失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高血压、代谢性疾病以及痴呆等的风险[2,3],同时也会造成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低下等严重问题[4,5]。
睡眠障碍的病因较为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而造成了临床中诊治的不确定性。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睡眠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
因此,有众多的学者开始从基因学的角度对睡眠障碍展开研究,以便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诊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睡眠障碍遗传物质的不断研究,多数研究证实了5 羟色胺转运体(5 HydroxytryptamineTransporter,5 HTT)基因多态性与睡眠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成为睡眠医学的热点。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其中酸枣仁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及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综述酸枣仁汤在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以及现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失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酸枣仁汤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组方和疗效在历代医家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酸枣仁汤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治疗失眠的科学内涵,为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为明确和有效的方案。
因此,本文将对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以期为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酸枣仁汤的组成与药理作用酸枣仁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五味药材精心配伍而成。
这些药材各具特色,共同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酸枣仁是酸枣仁汤的主要成分,具有养心安神、益肝明目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能够调节人体内水液代谢,缓解因水湿内停引起的心神不安。
知母则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能够平衡人体内的阴阳,缓解因阴虚火旺导致的失眠症状。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因血瘀气滞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从而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甘草则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能够增强其他药材的药效,使整个方剂的功效更加显著。
酸枣仁汤的组成药材各具特色,共同发挥养心安神、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血液循环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从而有效治疗失眠症状。
这些药材的配伍也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药物选择。
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研究的最新进展

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研究的最新进展1. 引言1.1 概述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改变和科技发展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各种睡眠障碍问题。
了解人类的睡眠模式以及睡眠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解决这些问题并改善人们睡眠质量的关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析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相关治疗方案的比较。
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2. 人类睡眠模式研究最新进展:介绍自然睡眠周期研究、睡眠环境对人类睡眠模式的影响以及睡眠周期和生理功能之间的关联研究。
3. 睡眠障碍研究最新进展:分析常见睡眠障碍及其表现症状,并讨论相关危害以及诊断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深入研究基因与环境对睡眠障碍影响的相关性。
4. 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治疗方案比较分析:探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行为管理等方式之间的差异,并讨论身体运动、作息规律调整等非药物治疗效果。
此外,我们还会详细描述个性化定制的治疗方案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5. 结论与展望:总结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医学、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建议和展望分析。
同时,探讨有关良好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倡导在更广泛社会层面上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类睡眠模式与睡眠障碍最新研究进展的深入探讨,增加读者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并提供相关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
希望本文能引起人们对于良好睡眠习惯重要性的关注,并鼓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来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2. 人类睡眠模式研究最新进展2.1 自然睡眠周期研究:自然睡眠周期是指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包括多个阶段如入睡期、浅睡期和深睡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自然睡眠周期大致持续90分钟到120分钟,其中浅睡期和深睡期交替进行。
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脑电图(EEG)呈现出不同的波形特征,并伴有身体温度、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变化。
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的研究进展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
睡眠障碍对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危害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本文将近年来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1.1 老化因素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2]。
1.2 社会家庭因素离婚率增高,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的新模式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
1.3 躯体疾病2003年国际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越多[4]。
1.4 精神疾病失眠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特征,也是精神疾病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6]。
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7]。
由此可见,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3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3.1 睡眠状况的评估护士通过对睡眠状况评估,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对医疗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8]。
3.2 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9]。
睡眠与神经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睡眠与神经科学中的研究进展睡眠作为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诱人入梦的奥秘却一直是医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睡眠与神经科学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展,揭示出人类大脑神秘的行为,同时也为研究和治疗睡眠障碍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睡眠生物钟的研究睡眠对我们的健康和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近年来,睡眠生物钟的研究已成为睡眠研究的重要领域,睡眠生物钟是一种内生性时间计时系统,调节人的日常生理和行为活动。
而这种时间计时系统有一个神奇的区别,随着人们的睡眠和觉醒周期,睡眠和觉醒周期会和环境灯光和其他时间节点保持同步。
而睡眠生物钟的研究,为人们了解睡眠的自然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二、睡眠与大脑清醒状态的关系除了运作睡眠生物钟,睡眠与大脑清醒状态之间的关系也是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最近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睡眠可以影响抗体、毒素和细胞增殖,这暗示睡眠对人们的免疫和细胞修复能力也有巨大的影响。
同时,睡眠也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产物和代谢废物的清除,从而增强人体清醒的能力。
而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脑血流量和血压与不同睡眠阶段的改变密切相关,进而证明了睡眠与大脑清醒状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睡眠神经科学与治疗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能是造成千百万人不安夜晚的罪魁祸首,因此科学家们致力于对其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睡眠障碍的治疗。
最新的睡眠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人类调节睡眠和觉醒节律的天然化学物质之间的失调有关。
而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成为治疗睡眠障碍的有效目标,并且还为在真实环境中模拟人体睡眠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处理睡眠障碍的疾病方面。
总而言之,睡眠与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已经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福利。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追求睡眠的奥秘,并希望为治疗人类睡眠障碍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刮痧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刮痧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李文;杨连招;李鹏;韦玉娟;刘晓芳;庞玲玲【摘要】近年来对刮痧改善睡眠障碍的文献不止停留在对中医理论的验证阶段,在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研究如日方升,将刮痧疗法与现在技术相结合为中医护理技术提供了更加客观的理论基础.本文在总结刮痧改善睡眠的病理生理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刮痧对单胺类神经及递质、免疫因子、激素、脑血流这几方面的干预机制,发现刮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睡眠,可通过神经、体液、局部血流变化共同完成,现将以上方面的文献报道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提出不足,以便日后加强对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研究.【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8(011)006【总页数】4页(P979-982)【关键词】刮痧;睡眠障碍;生物学机制【作者】李文;杨连招;李鹏;韦玉娟;刘晓芳;庞玲玲【作者单位】530000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530000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530000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530000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530000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530000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4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
研究睡眠障碍发生的机制,从根本上了解睡眠障碍,才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
神经、体液及脑血流量[1]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影响睡眠及与睡眠相关性状的生物学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万名基层医院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而中国30%以上的人有睡眠问题[2],本病以老年人为多发人群,老年并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刮痧疗法因为安全无副作用,所以推广价值高,其作为中医护理技术之一通过对身体特定部位皮下血管的刺激,具有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神经反射弧调节的功效,尤其是头部全息区刮痧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内葡萄糖的代谢及脑电波的活动、从而影响睡眠-觉醒过程改善大脑兴奋状态,达到身心放松、促进睡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研究进展【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形式不同的睡眠障碍,包括发作性睡病、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等,严重时威胁生命。
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认识仍相对不足,同时缺乏统一的诊治标准作为指导,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
本文将围绕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概念与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治。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睡眠障碍;机制;诊断;治疗近年来,免疫机制参与不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成为研究热点,根据异常免疫反应攻击靶点的不同,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其中,免疫相关的睡眠障碍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
在免疫、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睡眠及相关神经递质的区域出现功能障碍时,临床可有发作性睡病、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等表现,而由于认识上的欠缺,临床上容易忽视。
本文将提出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概念,对其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一、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概念与分类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是指与免疫因素有关的睡眠障碍。
目前国内外暂未对其进行明确和统一的分类。
Iranzo在2020 年发表的文章中建议将其划分为免疫介导的睡眠障碍及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睡眠异常两大类。
前者免疫因素是睡眠障碍的主要成因,机制相对明确,睡眠障碍是疾病最主要的表现,包括:发作性睡病、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病及克来恩-莱文综合征(Kleine-Levin syndrome,KLS);后者睡眠障碍是由免疫和其他因素共同参与所致,机制未完全明确,睡眠障碍多作为疾病的伴随症状,主要包括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SOD)、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副肿瘤综合征[抗Ma2 抗体相关脑炎、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 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莫旺综合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等。
两种分类之间无绝对界限,可能存在重叠的地方,此外,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出现分类上的调整。
二、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睡眠障碍间是复杂的多因素关系,不同疾病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也有所不同。
目前有关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机制可能为:(1)异常的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导致神经系统调控睡眠/觉醒的区域(如下丘脑、脑干、大脑皮质等构成的上行激动通路,蓝斑核、中缝核等核团)及相关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2)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睡眠存在共同危险因素,如遗传易患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疫苗接种、潜在肿瘤、代谢异常等,增加了两者间的关联;(3)疾病进程(如疼痛、痉挛、瘙痒、麻木等临床症状)、社会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治疗(如药物、器械)干扰睡眠;(4)不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影响;(5)其他未知的免疫学因素作用等。
三、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发作性睡病、过度睡眠、失眠、阻塞性或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or central sleep apnea,OSA/CSA)、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PMLD)、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等。
然而,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睡眠障碍在患病率、人群分布、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等亦存在差异。
以下将分别根据不同疾病进行侧重介绍。
(一)免疫介导的睡眠障碍 1. 发作性睡病:现认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可有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睡眠幻觉“四联征”,分为Ⅰ 型和Ⅰ型两种类型。
两者均表现为至少3个月的EDS,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显示睡眠潜伏期≤8 min,出现2次及2次以上睡眠始发快速眼球运动期(REM)睡眠。
两者区别在于Ⅰ型伴有猝倒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hypocretin-1,Hcrt-1)水平降低(≤110 pg/ml 或小于参考值的1/3),Ⅰ型无猝倒且Hcrt-1水平>110 pg/ml 或参考值的1/3 。
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igen,HLA)-DQB1* 0602 与发作性睡病密切相关,此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链球菌感染、疫苗接种可致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特发性发作性睡病,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发作性睡病可继发于MS、NMSOD、抗Ma2抗体相关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2. 抗IgLON5 抗体相关脑病:抗IgLON5 抗体相关脑病是新近认识的一种极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或脑脊液IgLON5 抗体阳性,发病的中位数年龄为64 岁(46~83岁),呈慢性进展性病程,以异态睡眠和睡眠呼吸暂停为主要特征。
同步视频多导睡眠图(video-polysomnography,V-PSG)显示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期或REM 期睡眠行为异常,表现为频繁的肢体运动、整理物品、打电话等。
还可出现失眠、EDS和喘鸣等睡眠障碍。
此外,可伴随延髓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帕金森样症状、舞蹈症、眼动异常、认知障碍等表现。
病理示脑干被盖部、下丘脑等部位神经元丢失和大量磷酸化tau 蛋白沉积,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提示本病在免疫和神经变性间存在交叉联系。
患者HLA-DQBl* 0501,尤其是HLA-DRBl* 1001 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总体预后不佳,59%的患者最终死亡。
3. KLS:KLS亦称周期性嗜睡,以反复发作的严重嗜睡、认知改变、摄食异常及性欲亢进为特征,发作间期可完全恢复正常。
本病男性多发,人群患病率为(1~2)/100 万,发病的中位年龄15 岁(4~82 岁),发病前可有前驱感染,大多数为散发病例,偶见家族性病例,现被认为是由免疫介导的疾病。
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发作性睡病,然而KLS 患者发作间期无嗜睡,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嗜睡虽可出现较大波动,但不会完全消失。
此外,应注意与精神疾病如双向情感障碍等相鉴别。
(二)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睡眠异常1. MS:MS 常表现有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
约60% 的MS患者存在睡眠障碍,40% 左右的MS 患者出现慢性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片段化及早醒。
MS 患者的RLS 和PMLD 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前者为夜间睡眠时出现的双下肢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停活动下肢,后者为睡眠时常见于下肢的周期性、刻板性运动,两者均可导致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及白天嗜睡。
MS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可有OSA、CSA及低通气综合征,以OSA 较多见。
Kallweit 等回顾了26 例MS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伴或不伴有下丘脑病变及猝倒。
此外,MS睡眠障碍还包括昼夜节律障碍、RBD、过度睡眠等。
2. NMSOD:日本一项研究表明,在13例NMOSD合并下丘脑病变的患者中,12例表现为发作性睡病或过度睡眠,可同时伴随Hcrt-1水平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下丘脑-肾上腺-垂体轴功能紊乱等表现。
国内学者发现,NMOSD 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睡眠呼吸障碍等。
结合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aporin 4-IgG)阳性、其他核心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典型表现有助于识别NMOSD。
3. GBS:一项针对GBS进行的PSG检测显示,患者急性期的总睡眠时间和REM 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入睡后醒来时间和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均增加,伴有脑神经损伤和球部症状的患者呼吸暂停指数高。
另一项研究发现呼吸机的使用、麻木、焦虑和严重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导致GBS 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脑脊液蛋白浓度也与睡眠障碍有关。
4.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抗Ma2 抗体相关脑炎:抗Ma2 抗体相关脑炎常伴肺癌或睾丸癌,以边缘系统、脑干、间脑等部位损害为临床特点,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凝视麻痹、记忆障碍、睡眠障碍等。
其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可有继发性发作性睡病、过度睡眠、RBD、睡眠结构紊乱等。
大多数出现EDS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检测到Ma2 抗体阳性。
(2)抗LGI1 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抗LGI1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精神行为异常、记忆障碍和癫痫发作,亦可伴随睡眠障碍、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低钠血症等,10% 的患者合并胸腺瘤,血清抗LGI1 抗体阳性可确诊,MRI 常提示颞叶内侧受累。
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失眠、EDS、RBD和梦境行为等。
(3)莫旺综合征:90%的莫旺综合征患者为男性,临床常见睡眠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神经性肌强直等,约40% 的患者伴有肿瘤,主要为胸腺瘤。
其中,激越性失眠是莫旺综合征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以严重失眠、不自主的肢体运动增多及梦样异常行为为主要表现。
此外,患者PSG 可见睡眠结构严重紊乱,如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消失,N1期短暂的REM睡眠插入等。
本病多与接触蛋白相关性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 2,CASPR-2)抗体相关,有时亦可检测出低滴度的LGI1抗体。
研究发现在下丘脑、蓝斑核、中缝核等脑部区域,CASPR-2 抗体多与神经纤维结合,而LGI1抗体则与分泌Hcrt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体等结合。
(4)抗NMDAR 脑炎:抗NMDAR 脑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多数为女性,常与肿瘤相关,卵巢畸胎瘤多见,临床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记忆障碍等,血或脑脊液中可检测到抗NMDAR抗体。
有研究报道,成人和儿童抗NMDAR 脑炎患者睡眠障碍的比例分别为21% 和48.3% 。
其中,本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失眠。
表现为完全性失眠的患者,有时类似于散发性致死性失眠[9]。
多数患者出现中枢性低通气,严重时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
此外,患者还可表现为过度睡眠、RBD、睡眠-觉醒倒置、噩梦/夜惊、睡眠需求减少等。
(5)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多见于成年人,女性稍多,特点为快速进行性的小脑受损症状(躯干和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震),有时伴随睡眠障碍,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抗-Yo、抗-Tr、抗-Hu、抗Ro抗体等可呈阳性,其中以抗-Yo抗体最具特征性,提示乳腺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