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5
曹魏邺城因是新建都城,不受任何制约而可以统筹规划,开始 出现中轴线居中的新局面(曹魏邺城、邺南城)。 到隋大兴唐长安城时,中轴对称的都城布局达到了极致,并一 直影响着后代的都城规划。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后罩房
16
西耳房
西厢房
正房
东耳房 城市布局及建筑组群运用中轴线对称的手法,与中国
1)纺织业中心-松江、苏州、杭州 2)陶瓷业中心-景德镇、宜兴、博山 3)制盐业中心-自贡
陶瓷业及盐业城市的发展形式,因受作坊、瓷窑等的影响, 一般呈不规则形,城区遍布作坊与窑,与居住区混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7
2 国内商业中心城市
这类城镇具优越交通条件,古代商品运输多靠水运,因此这类城镇多
1 都城
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是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各朝代的都城规模都很大,
汉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宋开封、元大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
都城位臵选择大多从政治及军事的要求出发,但也往往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当时除了首都以外还有陪都、如隋唐的东都洛阳,辽代的上京、中京、南京。 明代初建都南京后建都北京。
了中轴线对称的手法。
这种布局手法从住宅院落扩大到宫殿及庙宇,又扩
大到整个城市。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7
三
重视对景设计
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框景、夹景、隔景、 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 眼景、题景、天景。 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 为景。 城市中的对景,是指在城市中道路的中间与尽端,建有一座或 数座高大的建筑--端头建筑,使之互相对应。对景既增加了城市宏伟 的气魄,又能形成城市空间构图艺术美的效果。
• 五 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城址位臵
• 六 水系(第七节)
• 七 居住单元(第五节) • 八 道路系统 • 九 市场 • 十 城墙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3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可 以分为下列一些类型。
一 城市性质及类型 □按照行政管理的意义分(三类)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0
按城市形态分
1. 规则形
1)方形——这种城市形态为多数,北方和南方的平原地形 城市多是矩形或方形,方城十字街是古代一般中小城市的 典型形态。 2)圆形——多由于河流山川等地形条件而成。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1
方形城镇
圆形城镇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20
3 隋唐至北宋
军事中心和政治中心在中原地区或关中地区,而经济中心已经 在江淮一带,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大量的物资要通 过运河、汴河、黄河调运,运输沿线的城市很繁荣; 唐末和宋元时期由于海上贸易发展使沿海出现了贸易港口城市。
4 元明清时期
国家的统治中心仍在北方,南方经济发达,北方统治阶级的物 资供应仍然依赖江南和大运河的漕运,运河北段的城市在这一 时期也有较大发展。如天津;但宋元时期留下的港口城市到明 清时期城市发展受到影响,有的城市因而衰败。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9
五 中国古代城市分布与城址位置(第二节) 城市分布
1 奴隶社会及早期的封建社会: 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城市大多在农业发达的黄 河中下游一带,长江和淮河流域居民稀少,城市不多。
2 南北朝时期 是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大融合时期,北方大批有较高技术和 文化的汉民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和淮河流 域城市数量增加分布更广,文化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24
□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业的发达程度、商业 4 手工业水平的差异,我国古代城市人口密度和城 市分布表现出总体上的不平衡。 1
总体上,长江、黄河、运河城市发达、分布密集,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发达、密集;其余华北、 3 华南大部分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次之,西部、北部(内 2 蒙古、东北)城市稀少。
传统建筑类型特征有关。
游廊 传统的木构架体系的建筑,体量及跨度不大,较难在 内院
东厢房
一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过多的房间或满足多样功能的要求,
垂花门 因此从小型的住宅建筑中,就采用庭院组合式,以解决居 外院 倒座
住生活中的不同需要。
按封建宗法观念,住宅组群要分尊卑主次,往往将
宅门 主屋建得稍高一些或大一些,配屋设在两侧,自然就形成
12
2 不规则形
1)沿河城镇——多位于两河交汇处,一般顺应河势展开,也 有跨越河流发展,中国古代沿江河城市往往位于两江交会 处(南翔镇)。 2)山城——城市往往也是靠近河流,因水路交通条件优遇, 虽不适合建城,但仍发展为较大的城市(重庆)。 3)双重城——由于不同民族居住,或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两 个独立城镇,如内蒙古的绥远和归化两城,距离很近。甘 肃夏河(汉人城区和回民城区)。 4)特殊类型——汉代陵城、汉代军市。 5)多重城——由几个有城墙的城市并联组合在一起。如甘肃 天水五城相连的格局。
商业中心城市的特征: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规模较大。居 住着一些富商和为商人服务的旅店、饭馆、酒楼货栈,在城市中靠近交通要 道或靠近河流有繁华的商业区,也集中一些行会及会馆建筑。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8
3 海外贸易中心城市(广州、宁波、泉州)
这类城市,历代以来就 是海外贸易港口,交通地理 条件优越,多系较大河流的 入海处,有天然河港,有广 大的内河腹地,如广州位于 珠江口,接近南洋。宁波位 于甬江口,自宋以来就是重 要的海上贸易城市。 这些城市中居住着许多 外国商人,有的还有外国人 集中居住的“藩坊”。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30
七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一般采用经纬涂制(第三节)
1 道路的分级
• 《考工记》记载:“经涂九 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市内主要干道最宽,环城路较 窄,城郊道路更窄。 • 隋唐长安中轴线的主干大 道宽150多米,其他城市干道宽 120多米,最窄的有60多米。 • 元大都城市规划设计以步 为基本单位,大街宽24步,小 街宽12步。 • 平遥古城有4大街,8小街, 72蜿蜒小巷。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8
四 建筑色彩——体现尊卑关系
突出主要建筑物,除了用对称、轴线以及对景等手法,也 常运用建筑色彩及装饰。建筑色彩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的规定, 只有宫殿和某些庙宇可以用黄色琉璃瓦的屋顶,还由于整个城 市中有大片的庭院树木,因此在一片绿色及黑色的底色中,衬 托出某些黄色、红色,有强烈的对比感。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28
唐宋以来——海上贸易有较大发展,海运的贸易城市逐 渐发展起来,但这些海上贸易城市大多数不是直接临海 ,而是位于通航河道的入海口附近(广州、宁波、泉州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港城市;直接临海的城市多 在近代出现。 河流与中国古代城市有密切的关系,农业灌溉、生活水 源、对外交通、经济贸易等,一些城市由于河道改道或 河道淤塞而被废弃。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31
2 道路的功能
⑴交通功能 “经涂九轨”,道路以轨作为宽度的基本单位,凸现出 它的交通功能。 ⑵划分城市功能区的作用 道路网络是城市规划的基本手段,古代城市道路是划分 坊里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种功能区的分界线。 ⑶商业集聚场所(商业街) 宋代京城商业在街道两旁集聚,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街 是商业店铺的集中所在,巷是联结各住宅院落的入口。一 些道路的交叉口成为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21
城址位置的选择
1. 都城: 选址考虑军事和政治上的因素更多 1) 都城往往随势力范围的扩张而迁都,(元上都——元 大都、金上京——金中都); 2) 选址还因皇帝的势力范围有关(东汉刘秀定都洛阳); 3) 有的都城虽然在原地建城,但都另外择址新建。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八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若干问题(总结)
城市性质: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 能所决定
• 一 城市性质及类型(第一节)
• 二 整体布局 • 三 景观设计 • 四 建筑色彩
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26
六 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善于利用水网河道
南方水网地区的城镇,有绮丽的水乡风光,河道如网,桥梁横空, 富于变化,形成生动的构图。
苏州平江府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27
奴隶社会——城市大多靠近河流,因 为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需要水,这时 的河流商业流通作用不大。 秦汉——中国统一后,商品流通的数 量增加,距离也更远,往往在重要的 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处、或是在两条 通航河道的交叉口处形成商业都会城 市。 唐宋时期——经济中心在南方江淮一 带,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在北方,大 量的物资需要通过运河进行南北调运 ,因此在运河沿线也形成了一些商业 城市。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32
3 道路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道路的空间布局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典型的方格网形状;二是不规 则的,自由形状。具体分为: ⑴十字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比较规则,道路垂直相交,构成棋盘状的道路网络。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3
二
整体格局——中轴线对称(第八节)
主要体现在都城,或整体、或局部、或单体建筑(宫殿,居住);
中轴线对称
咸阳 信宫 阿房宫 始皇陵 温泉宫
两山峰形为“门阙”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14
自西汉长安城以至汉魏洛阳城,由于多是在原有旧城的 基础上改造而成,受到种种限制(地形、旧有城市)而不能 不有所迁就,中轴线往往偏离居中位臵。
在通航的天然河道或者运河的近旁或两河交会处。 大运河沿线的扬州、淮阴、临清、济宁、沧州、天津。长江与嘉陵江
交会处的重庆,长江与汉江交会处的汉口等。 □这些城市有综合性的商业中心,也有某一种物品的集散中心。 综合性商业中心有武汉汉口(号称九省通衢)。
特定集散中心有,大米集散中心无锡、芜湖,陶瓷业输出的九江,盐业 运输的中心扬州。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9
4 防卫城市
明代由于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大量修建防卫性的城堡,如沿长城 的”九边重镇”,沿海的防卫所等。 这些城堡的选址,多从军事防御要求出发,城镇规模并不大,多 为一次建成,有深沟高垒的防御设施。
5 市镇
一般是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由于商业和工业的发达而扩展, 从农村居民中分离出来,有的为不定期或定期的集市贸易中心,设有 一般农村居民点所没有的商业服务设施,或一些政府,税务等机构。 如号称四大镇的朱仙、景德、汉口、佛山,实际上已是规模很大 的城市。
22
2.商业城市
基本上在原址重建或扩建(扬州——唐代有子城、 罗城,宋有宝佑城、夹城、大城,元有旧城,明 清有新城;平江府——多次在原址重建), 分布于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上。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23
3.海港城市
实际为河港城市,宁波、泉州、广州等,河港 吃水深度可以满足当时船只的要求; 沿海城市仅有一些防御城市,如镇海。
多次建都的城市有: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4
2 地区性封建统治的中心城市
元代以后就形成现在一些省的行政范围,这些省的省会一般均属 于这类地区性的政治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一个地区的统治中心,有的 还曾是封建割据政权的都城。 如成都、太原、武昌、长沙、南昌、兰州、贵阳、昆明、杭州、 广州、福州、济南、乌鲁木齐、沈阳等。 有些曾经为全国的都城,后来也成为地区性的统治中心。如西安、 开封。 其规模都相当大,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商业手工业经济中心。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5
3. 一般的府州县城市
这类城市很多,还可以分为府州城和一般县城。府 州城,多为省下一般的行政管理区划的中心。
第七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6
按城市性质分(5类) 1. 手工业中心
从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社会手工业的发达,便逐渐形成一 些以手工业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