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与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支柱,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增长的产业:近些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飞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1978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为180万人次,到2009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1.26亿人次,201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是力争实现国内旅游人数21.5亿人次,同比增长13%。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份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10大旅游贸易国之一。

但是。

从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面来考虑。

我国并不是旅游强国。

贸易竞争指数,即TC指数,是指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几总额相比。

衡量一国某产品的净进口(净出口)的规模。

从出口角度讲。

该指标值越接近1。

则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1997—2005年的数据来看。

我国指标值一直为正,但是即使是1997中的最高值0.1952,也没有超过0.2;而且涨落形势不稳定。

这说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净出口的规模不大,不具备突出的优势地位和稳定的收益水平。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所占份额与世界贸易总额在该产业或产品所占份额之比。

其剔除了国家和世界总量被动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反映一国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我国的该指标波动较大。

同时,根据服务贸易领域的常规判断,若该指标值低于0.8就被认为国际竞争力较弱,而我国最近的2003—2005年都还不到0.7。

这说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具有一定的实力。

但总体水平不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低。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一、引言旅游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力求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1. 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旅游服务贸易是指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应服务性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向外国人提供旅游服务,外国人自愿选择并支付费用享受这些服务的国外游客的经济行为。

2. 发展现状我国旅游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了127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出境旅游市场首次超过1.3亿人次。

3. 问题和挑战尽管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策略1. 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旅游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2. 推动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可信度。

3. 创新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总结与展望本文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思考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思考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思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思考1. 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对2009年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状况进行分析。

存在原因主要是汇率变动的影响,本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综合以上因素使得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扩大。

提出应从整合旅游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以及合理引导境外消费四方面改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收支状况。

网/2/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1-0017-01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收入中旅游服务贸易收入占25.04%,高于运输、金融服务等。

旅游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看到,我国经常账户中货物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服务贸易却一直处于逆差,而且趋势有所扩大,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到5667亿人民币,2013年增大到7710亿人民币。

2012年,服务贸易逆差额中有57.9%来自于旅游服务贸易,2013年,这一比重达到了61.8%,这说明导致服务贸易逆差的最主要原因是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解决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会为解决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增大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2年以来(除1994年以外),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的状态,自从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开始出现逆差,到目前为止,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旅游服务贸易的贷方代表我国为世界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收入,借方代表我国在世界各国进行旅游服务贸易的支出,差额代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支出大于收入的程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呈逐年增大的趋势。

在逆差增大的过程中,贷方额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原水平,如果剔除汇率变动的影响,贷方额会有小幅度增加;但借方额却逐年增加,2011-2013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26%、37%和19%。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杨建清摘要: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繁荣、国外旅游客源市场低迷和竞争加剧、国民收入增加及人民币升值影响、旅游产品结构和服务管理质量吸引力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出境旅游;服务质量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由图1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的状态,自从2009年开始,我国旅游服务出现逆差,旅游服务贸易的贷方代表我国为世界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收入,借方代表我国在世界各国进行旅游服务贸易的支出,差额代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支出大于收入的程度。

由上图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呈逐年增大的趋势。

图11997-2013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一)出境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出境旅游人数大幅攀升,市场增长明显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消费需求旺盛,2004年平均出境旅游消费为683美元,并稳步增长到2013年的1310美元,在十年期间,平均旅游消费支出增长了91.8%,尤其是在2009年之后,平均旅游消费水平增长幅度有所提升,这综合反映出我国出境旅游消费需求旺盛的特征。

(二)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旅游消费额和人次增速有所回落从表1可以看出,入境旅游人次从2004年的10903万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12908人次,在这十年期间,随着入境旅游人次的增加,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保持扩大的趋势,但从增速来看,入境旅游人次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为13542万人次,2012和2013年逐步回落,由此反映出2004-2013年期间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波动并增长乏力的特征。

从入境人均旅游消费来看,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从2009年的313美元到2013年的398美元,增加了85美元,入境旅游人均消费增速有呈现出乏力的趋势。

表12004-2013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指南网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原因分析(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繁荣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客的数量的大幅增长催生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繁荣,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旅游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首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规模逐年扩大,出境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但我国的进境旅游收入却相对较低。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以低附加值的传统旅游产品为主。

同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在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可以加强旅游品牌建设。

鼓励旅游企业进行品牌战略的培育和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打造独具特色和世界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另外,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素质和国际交流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在优化旅游服务贸易结构方面,可以加大旅游产品创新力度。

鼓励旅游企业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特色的旅游服务,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旅游服务外包,引入国际先进的旅游服务工具和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另外,推动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产品和综合性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在改善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加大对旅游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降低旅游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各类隐性壁垒,提高旅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便利性。

同时,完善旅游服务贸易的监管机制,保护游客权益,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旨在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其更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1.快速增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这一增长得益于中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旅游产业升级以及提高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2.差距存在:尽管旅游服务贸易在规模上呈现出快速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对外旅游人数、旅游消费支出在国际上排名较低,同时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也相对较小。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仍面临供给能力、服务质量、行业标准以及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挑战。

3.新机遇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海外旅游市场需求增长迅猛,优质旅游服务供给亦有所增加,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以及安全风险等问题也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问题分析目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供给侧不足:旅游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短板”,旅游业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不足,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2.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仍有待提高,游客在旅途中的投诉较多,游客满意度相对较低。

3.缺乏国际标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标准体系相对不完善,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标准,难以形成自主品牌。

4.国际市场拓展不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旅游目的地的激烈竞争,国际化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对策建议为了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更持续、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供给侧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改革创新,鼓励企业提升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投资力度,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旅游服务贸易是指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以提供旅游和相关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

我国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旅游服务贸易也成为了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着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旅游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次选择的意愿。

在我国,由于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旅游服务质量的不稳定。

有些旅游景区存在服务态度差、导游讲解不专业等问题,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降低了其对我国旅游服务的信心。

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导游从业资格的审核和监管,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导游的教育背景、知识技能以及服务态度进行评估,确保导游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还需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推动旅游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着价格不透明的问题。

在我国,一些旅游景区存在着价格不统一、门票附加费不明确的情况,给游客带来了困扰。

游客往往难以准确了解到旅游产品的实际价格,经常出现价格虚高、变相消费等问题,给游客形成了不便和不满。

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加强旅游价格监管和公示。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旅游景区价格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同时,要建立健全旅游价格公示制度,通过透明化价格信息,让游客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到旅游产品的价格和费用,提高旅游市场的透明度。

此外,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还存在着文化差异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差异。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往往会遇到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障碍,影响了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的体验。

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素质。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培训,提高其对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接纳能力,提供多语种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问题及对策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是指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运用可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

旅游服务贸易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人境游,即国际收入游,也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即国际支出游。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凭借国内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着手,分析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问题对策现状正文一、我国旅游贸易的发展现状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既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即国际支出旅游;又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旅游,即国际收入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支柱,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经受住了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以及不利因素的冲击和考验,旅游服务贸易总额迅速增长,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好和开发程度最高的服务贸易。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优势分析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一)自然风光。

我国有许多令人心往神驰的名山秀水、涌泉飞瀑、雪山险峰等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

其中,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此外,杭州的西湖的湖光山色,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吉林白头山的天池等,也都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二)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和著名的古代建筑工程。

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承德、敦煌、拉萨等地的古代建筑和艺术宝藏都十分丰富。

例如,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西安附近的秦陵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和明代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等,都举世闻名。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摘要】: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商业贸易相比较,旅游贸易有其固有的特点。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不是很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其以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服务; 贸易; 服务型政府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既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又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旅游。

一、旅游服务贸易的作用及特点旅游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非常突出。

首先,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增强国际信任和理解,从而减少国际政治事务和经贸摩擦;其次,能够完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优化了国内旅游环境;第三,能够平衡国际收支,缓解国际贸易逆差,旅游消费与商品出口创汇形成资金对流,能够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

与传统的商业贸易相比较,旅游服务贸易具有以下特点:1. 贸易的国际性。

旅游者在国际间的流动是带动旅游服务贸易的基本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没有政策限制,每个国家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都直接服务于国际旅游者。

2. 进出口的逆向性和就地性。

旅游者境外消费的直接效果是减少本国外汇储蓄,从本质上讲相当于对国外旅游服务的进口,游客的出口和服务的进口是逆向的;同时,这种逆向消费能够实现本国旅游服务的就地出口。

3. 贸易运行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综合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支付外币购买旅游商品,以满足旅游消费的需要。

整体性是指尽管旅游经济部门和行业提供的服务各不相同,但提供服务的过程却是整体性的。

二、当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1. 政府职权过大,角色负担过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轨迹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不同的。

政府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的是改革先锋的角色,政府主抓、主干一度成为改革开放后的主要形式。

从传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来看,政府扮演的角色是其它主体所无法替代的。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国际教 育,对策
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 状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界的教育服务交易。近年来,全球国际教育服 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迅速。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国际教育服务 贸易总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且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 但总体发展势头不变。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要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 轨,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业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4、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 对策浅析
目录
01 一、旅游服务贸易概 述
02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 易发展现状
03
三、我国旅游服务贸 易发展对策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一、旅游服务贸易概述
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的旅游行业为赚取外汇收入或旅游者花费的国 内货币收入,而向旅游者提供的以非物化形式出现的无形旅游产品。旅游服务贸 易的主要活动是旅游业和相关行业的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包括旅游住 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游览等。
感谢观看
3、社会层面: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和支持,推动形成有 利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结论
总之,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在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中国应把握当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国 际教育服务贸易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国应积极创新,提 升教育质量,加强与国际合作,以实现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持续发展。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摘要:旅游服务贸易在中国的发展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引言旅游服务贸易是指在国际旅游活动中,涉及到旅行社、导游、酒店、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的交换和购买行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旅游需求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

虽然中国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国外游客在中国旅游消费的额度相对较高,在国内旅游消费方面,中国游客的支出却相对较低。

2. 旅游服务贸易依赖进口: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对进口依赖严重,尤其是涉及到旅游交通运输和酒店住宿等服务。

这不仅导致旅游服务贸易的成本较高,也限制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

3. 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目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不稳定、导游水平参差不齐等。

同时,缺乏创新能力也制约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三、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国外游客对中国旅游服务的印象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服务质量不稳定、交通和酒店设施不够完善以及缺乏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机会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旅游业的全球影响力提升。

2. 机遇:中国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如果能够从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旅游服务贸易业务的智慧化和便利化,也将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带来机遇。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建议一、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及逆差迅速扩大情况(一)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服务贸易的全球地位快速上升。

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左右。

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 2.7%上升至5.2%。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 2.5%提高到4.4%,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1年的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中的比重从3.0%提高到8.1%,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3位。

(二)近年来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1982年至1991年我国服务贸易一直保持顺差。

但自1995年至今,我国服务贸易连续17年保持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特别是近几年更为显著,逆差从2007年的76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的549亿美元,4年内增长6.2倍。

近年来,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

特别是2011年以来,服务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我国服务出口1821亿美元,增幅由上年的32.4%大幅下滑为7%;服务进口2370亿美元,增幅由上年的21.5%上升至23.3%。

受此影响,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增长1.5倍。

2012年,我国服务出口增幅继续回落。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初步数据表明,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37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进口为208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贸易逆差额高达7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5%,创历史新高。

预计全年服务贸易逆差将超过900亿美元。

(三)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是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从构成来看,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并日益成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旅游服务业中存在大量的低水平经营者,难以保证游客的服务体验。

2. 价格歧视:部分旅游服务商会对外国游客进行价格歧视,收取高额费用。

3. 安全风险:中国旅游服务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导致游客的安全风险较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行业监管,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旅游服务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2. 提升服务质量:旅游服务商应该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的服务体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打击价格歧视:政府应该出台严格的法律法规,打击旅游服务商的价格歧视行为,并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力度。

4. 提高安全意识:旅游服务商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旅游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2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520亿美元,同比增长25.2%。

全年累计入境旅游人数1.32亿人次,实现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3%。

全年累计出境旅游人数8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出境旅游花费980亿美元,同比增长35.2%。

据WTO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这无疑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国际竞争力偏弱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国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国出口额/世界出口总额,指标数值越高,表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各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年份欧盟美国中国(内地)澳大利亚土耳其泰国香港澳门200841.314.2 4.3 2.6 2.3 1.9 1.6 1.8 200939.213.8 4.63 2.4 1.8 1.9 2.1 201035.414.1 4.9 3.2 2.3 2.1 2.4 2.9 201135.314 4.5 2.9 2.1 2.5 2.6 3.6 201233.214.7 4.5 2.8 2.13 2.94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09-2013)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尤其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迅速,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在全球所占份额较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贸易失衡严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持续出现逆差且急剧扩大,从2009的40亿美元到2012年的520亿美元,短短四年间翻了13倍。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国民旅游的出现导致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化、入境旅游市场进入“平台期”等等。

浅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问题原因

浅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问题原因

浅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问题原因引言旅游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的旅游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贸易活动。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问题的原因。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我国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旅游服务贸易质量,促进旅游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我国旅游服务业的软硬件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例如,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仍需加强。

其次,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发达国家的旅游服务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我国的旅游品牌在国际间的知名度相对较低。

因此,我国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第二部分:人才短缺与服务质量不高人才短缺和服务质量不高也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我国旅游服务业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旅游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的旅游专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旅游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亟需提升。

其次,一些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态度还有待提高,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文化差异与交流不畅文化差异和交流不畅也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问题的原因之一。

首先,旅游服务业是一个符合文化差异的行业。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游客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而旅游服务业一直以来都强调文化的融合和适应,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然而,我国旅游服务业在文化差异的适应和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其次,交流不畅也是导致问题的原因之一。

由于语言、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旅游服务业与国际游客之间的交流不畅,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第四部分:政策法规不完善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也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约。

调研报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问题与对策

调研报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问题与对策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78年刚刚打开国门时,我们的旅游服务贸易收入还只有2.7亿美元的规模,但到1999年已经达到了141亿美元,2015年旅游服务贸易收入更是达到了1136亿美元的规模。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旅游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交通业、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旅游服务贸易所带来的旅游顺差,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手段。

但从2009年起,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开始进入贸易逆差阶段,这虽然在缓解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上有一定的作用,也体现了我国与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关系的缓和,但贸易逆差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①一、我国旅游服务现状(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从顺差到逆差的转变在2009年之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的态势,但贸易顺差的规模一直比较小,在30亿美元左右。

我国加入WTO以后,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猛增,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从当年的31.1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7年的121.3亿美元。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当年的贸易顺差骤降为68.9亿美元,出现了43%的降幅。

从这个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一直比出境旅游人数要多,且增长幅度也更大。

但在2008年之后,各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后经济形势变坏,入境旅游人数骤减,而人民币的逐步升值、国内旅游服务质量增长缓慢,都让国民越来越多地走向国外,出境旅游人数多于入境旅游人数。

事实上,这也反映出我国民众休闲观念的转变。

在国民收入进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需求都明显提高,在忙碌工作之余外出旅游甚至是出境旅游成为常态。

而且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我国融入全球市场的速度加快,国民出国变得更加容易,也促进了出境旅游的增长。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摘要: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服务贸易呈现出跳跃式增长的发展态势,但服务贸易却持续逆差,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标志。

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开始向服务业全球化发展,伴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贸易水平、贸易法规、贸易人才及规模等方面仍处于明显劣势,服务贸易逆差较为严重。

本文列举了服务贸易的概念和内涵,描述了其分类和统计,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行程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旨在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

6826关键词:服务贸易;逆差;中国1 / 17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has jumped since China joined WTO in 2001, but service trade is still in deficit and it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trade service has become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fric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in our coun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opportunities for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ing economic growth mode,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lthough the service trade shows a quick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but it is still in a bad status when comparing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rade degree, talents and laws, regulations. The deficit in serve trade is serious. This essay will define service trade , describe its categories and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trade deficit and list some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at last.KeyWords:Trade in Services;deficit;China---------------------------------------------------------------范文最新推荐------------------------------------------------------ 目录一、绪论13、制定和完善适应WTO规则的服务贸易立法164、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16(二)企业的应对策略171、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172、构建企业软件和硬件要素173、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174、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培训机制和氛围183 / 17结论19致谢20参考文献21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现今时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逐步向服务业全球化发展,在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愈加激烈的同时,给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创新型国家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出现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日期:我国出现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旅游管理我国出现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武刚陶颖近几年,有关旅游服务贸易的争论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发表的有关服务贸易顺差的讲话,更把我国旅游贸易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收入一直是我国减少逆差的有利手段。

但近几年,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减少。

所以,必须要研究出现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并找出其对策办法,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旅游贸易是否存在逆差近几年,对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收支平衡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讨论旅游贸易逆差问题前,首先要了解一下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

旅游服务贸易,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从事旅游业的人员通过运用能够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取得报酬的行为。

以中国旅游研究院蒋依依、杨劲松等为代表的专家认为我国存在旅游贸易逆差。

根据《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4》,2013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同比2012年下降3.5%,入境收入为517亿美元;境外消费高达1.29千亿美元;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出版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预测,2015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收入为518亿美元,出境旅游花费在1 800亿美元,逆差为1 282亿美元。

虽然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为代表的旅游专家认为我国不存在旅游贸易逆差,但通过上述数据对比,不难发现,目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确实存在,并且通过对历年我国旅游出入境收支数据研究,可以发现进入两千年以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差阶段(2000-2008),除2003年以外,我国开始出现旅游服务贸易顺差、顺差大幅增加再到顺差慢慢减少等阶段;第二阶段,逆差阶段(2009至2015),开始出现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urism旅游经济1442012年8月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商务系 卢小金摘 要:自2009年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逆差规模增长过快,高额旅游服务逆差不符合我国长远的贸易利益,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并非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优选项目。

关键词:旅游服务 贸易逆差 国际收支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b)-144-03一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和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口)。

入境旅游获得的外汇收入与出境旅游的外汇支出之差为旅游服务贸易顺差,两者之差为负数称为旅游服务贸易逆差。

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项目,其贸易收支状况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收支乃至我国整体的国际收支平衡都有较大的影响。

表1 中国1997~2011年出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支情况表年份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比上年增长(%)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比上年增长(%)国际旅游收支余额(亿美圆)1997532.39 5.25758.7912.64191998842.5658.36347.8410.23341999923.249.67279.5614.6732.320001047.2613.438344.3914.6331.220011213.315.98901.29 6.6738.820021660.2336.89790.839.9949.920032022.1921.89166.21-6.322.220042885.2942.6810903.8218.265.9200531037.512029.2310.327520063452.3811.312494.21 3.996.320074095.418.613187.33 5.574.520084584.4411.913002.74-1.4346.920094765.63412647.59-2.7-40.32010573920.413376 5.8-90.72011702522135421.24-225资料来源: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中国旅游出版社1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收支状况严格来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是在1997年7月国家颁发《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后步入正规发展轨道。

总体而言,旅游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大幅上升,2008年以前旅游服务贸易为顺差,顺差规模都在100亿美元以内,顺差金额经历从低到高在到快速回落的过程。

2009年后一直是逆差,逆差规模处于快速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为了履行入世在服务业的承诺,国家逐渐放松对出境旅游的管制,出境旅游得到明显增长。

2002年中国人均GDP 突破1000美元大关,国民的可支配的收入明显提高,消费信心得到增强,旅游消费意识逐渐加强,出境旅游的需求增大,从2002年到2004年出境旅游人数出现跳跃式的增长。

2005年~2009年进入平稳增长期。

2010年我国开始允许外资经营出境旅游后,出境旅游人数增长超过20%。

从出境旅游人数规模看,2011年我国出境市场已是美国的1.2倍、日本的3.5倍。

入境旅游方面,1997年~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2003年非典除外),2008年开始,入境旅游人数出现负增长,之后增长陷入停滞状态,这一趋势至今没有出现回暖迹象。

由于出境旅游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本就规模不大的顺差从2009年开始逆转,旅游服务贸易结束了之前多年的贸易顺差,进入到逆差时代。

从2009年逆差金额为40.3亿到2011年的225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35%,2011年的逆差占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40%以上。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预计,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扩大至330亿美元,贸易逆差的规模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2 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增长原因分析2.1 国家为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进行旅游发展战略调整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1年旅游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4.1%。

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低,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旅游服务贸易曾经承担着增加外汇收入、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以平衡服务贸易收支的重任。

在加入WTO 以后,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逐年扩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关于纺织品配额一体化和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从2005年1月1日起,原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国家将取消对我国的配额限制,我对外贸易顺差呈现加速扩大之势,由此不断引发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

在高额顺差和外汇储备充足的背景下,2005年国家旅游局开始调整旅游市场的发展战略,由原来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 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过渡到“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在规模上放松对出境旅游限制,实际上是对旅游服务贸易进行战略调整。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市场低迷,国家制定了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战略。

为了配合国家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全局战略,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和规范发展出境旅游”,用扩大旅游内需以弥补旅游出口的不足,在拉动旅游内需的同时,也拉动了出境旅游的需求,增加了旅游的进口,而入境旅游由“大力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其地位再次被弱化。

2010年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监管暂行办作者简介:卢小金(1967-),男,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商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旅游经济研究。

Tourism旅游经济 2012年8月145法》,开始放开外资的出境旅游经营权,出境旅游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此消彼长的结果是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迅速扩大,旅游服务贸易成为逆向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的工具。

2.2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以及国外旅游客源市场低迷我国自1991年以来一直保持超过7.5%的经济增长率,201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5000美元,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从全球旅游客源地的发展历程来看,旅客的旅游动机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升。

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美元时,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赴邻国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时,将会产生洲际旅游的动机。

在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过程中,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引导国民进行旅游消费,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大规模发展。

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1999年实施黄金周长假制度,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员工进行国内旅游作为提高职工福利、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手段,国民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和越来越强的支付能力到国内外旅游。

2002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000美元以后,国民出境旅游需求增加;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改革,人民币开始了升值的旅程,我国出境旅游成本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持续下降,国民出国旅游的欲望日益强烈。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释放出来的旅游需求使我国成为了各国竞相争夺的旅游客源市场,世界旅游强国纷纷加大了对我国促销的力度。

比如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旅游局深入到中国各地进行宣传、招徕游客。

美国为方便和吸引中国游客,在旅游观光景点、酒店、商场等场所增添了中文简介、自助汉语导游设备、会讲汉语的售货员。

这些国家的宣传促销对我国出境旅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入境旅游方面,由于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莫测,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美国金融危机刚过,欧洲债务危机又现,世界经济出现下行风险, 发达国家普遍陷入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困境,旅游消费者的信心下降,出国旅游的意愿减弱,旅游开支减少,到我国来旅游的入境人数没有增长,甚至在个别时期还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旅游外汇的收入增长极其缓慢。

另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使我国入境旅游形势雪上加霜。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促进入境旅游的政策和措施,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

如美国的《旅游促进法案》提出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海外市场促销的非营利机构,整合全国力量,推销美国各州旅游资源与接待设施。

欧盟的《新欧盟旅游政策框架》提出塑造欧洲可持续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品牌,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目的地加以塑造、宣传促销。

日本的《新成长战略——重建“活力日本”方案》提出到2020年外国游客要增加至2500万人次。

韩国以2014年为目标,提出力争实现吸引海外游客1200万人次。

此外,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上涨导致入境旅游成本上升,有效需求转化率下降,潜在的入境旅游客源为降低成本选择其他旅游目的地。

这些因素客观上使我国的部分入境旅游客源分流,我国入境旅游旅游的人数几乎停留在2007年的水平。

出境旅游需求旺盛和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低迷,造成出境旅游快速增长而入境旅游停滞不前,必然导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3 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3.1 逆差规模增长过快旅游服务贸易从2009年出现贸易逆差以来,其规模逐年放大,短短的三年时间,便由40亿美元扩大至225亿美元,增长了5倍多。

如果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到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亿人次,照目前人均花费1000美元的保守计算,出境旅游将要花费1000亿美元。

而入境旅游自2008年以来几乎没有增长(2012年上半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出现负增长),到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如果维持目前的水平,则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要超过500亿美元,这一规模相当于2012年货物贸易顺差的三分之一,其增长速度过快。

我们应该考虑到,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不强,贸易的主动权还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是由加工贸易创造的。

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逐步衰减,劳动力成本提升,整体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阶段,在激烈市场竞争情况下,跨国公司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有可能会逐步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我国的贸易顺差趋于下降。

2008年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初露端倪,我国贸易顺差额在逐年下降(当然这其中有政府主观意愿在起作用,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上述的客观原因),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必将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不应片面强调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要慎重考虑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急剧扩大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认真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将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2 旅游服务贸易高额逆差不符合我国长远的贸易利益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属于“注入”,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而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属于“漏出”,对国民收入有倍减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