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张潇 徐桂萍 戴顺强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南京 210009)

摘 要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所必备的技能,是大学生获取知识、谋求技能、规划职业、施展才能的关键。如何在学校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应作为高校闲暇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学校应以提高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意识为前提,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体验,着力为学生搭建提高沟通技能的有效平台,以培养适应时代及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闲暇时间;人际交往能力;体验式教育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普及,大学教育更加灵活科学,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充裕,闲暇时间也相应增多,能否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大学生所必备的重要技能,应放在大学生闲暇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总体来说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他们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学习负担过重,闲暇时间有限,人际交往能力十分缺乏。进入大学后,面对富足的闲暇时间和过重的生活就业压力,一些学生开始意识到提高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的必要性。学校应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理论结合实践,指导大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来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一、基本概念

1 大学生闲暇时间

大学生闲暇时间是指学生在满足生活需求、完成学业以及被迫获取某种知识、技能后所剩的时间。经统计,目前大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每周平均18小时,即每天平均3.6小时被动学习。除去正常生理时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充足,如何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知识、技能及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

运用语言、行为等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传达情感或满足需求的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体现了人品质和适应能力的高低,更大程度上还影响着生活和事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悉心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之必须,更是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3 闲暇时间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意义

首先,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人的思想理念不是闭门造车形成的,需要通过不断交流和实践来形成。交往可以影响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交往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理念起着不同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发展有指导性意义,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正印证了这个道理。

其次,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及其他技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生获取新知技能,除了从课堂、书本中被动获得,更要从不断的交往、实践、探索中主动获得。与不同人群交流活动,可以增加智慧,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增强胆识,这为确立新思维,创建新领域提供了途径,也为大学生发展成为全面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再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所必需的生存技能。美国卡耐基提供的报告显示,要谋求职业、发展事业、提高生活水平,85%取决于人际关系,15%取决于技术知识和技能。社会是人与人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的社会,一个拒绝与外界联系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的。学生只有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才能凝结更多的智慧财富,才能发展自我融入社会,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

!

17

!

*收稿日期:2009 11 2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SJ D7100091。

作者简介:张潇(1983-),女,江苏南通人,大学本科,助教,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值。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是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保障。

最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有助于学生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有助于学生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通过人际交往,交谈者之间可以及时发现对方心理产生的问题并处理解决,这样有利于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积攒而形成孤僻、自闭、内向的性格,使学生树立开朗、乐观、谦虚、宽容、真诚的良好形象。

二、对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及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方面问卷调查的研究分析

1 研究方法

此项调研向中国药科大学2005~2009级在校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24份,有效回收率为87.33%,符合统计要求。该表由个人闲暇生活、交际意识、交谈对象、交流方式、交流言辞5个方面30道是非题组成。 是为1分, 非为0分。总分在0~10分之间,表明能够较好地与他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较好;总分在10~20分,表明与人交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总分在21~30分之间,则表明与人交流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2 调研结果

(1)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整体水平较差

在被调查的524人中,得分在0~10分的有289人,占总人数的55.15%;得分在11~20分的有147人,占总人数的28.05%;得分在20~30分的有88人,占总人数的16.79%。由此可知中国药科大学人际交往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比例约44.84%,约总人数的一半,人际交往能力总体不足。

这些学生交往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自我,不懂得谦让。这种现象集中在独生子女和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他们集几代人钟爱于一身,普遍表现出自私、自大、好胜的一面,与他人一起生活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互不谦让、争强好胜的情况。#性格内向自闭,胆小自卑,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这部分学生以经济贫困学生为主,他们与外界接触面小,家庭负担重,交流机会少,胆识与见识受到限制,自卑感影响了交往能力的发展。部分独生子女也因长时间独处缺乏交流而形成内向寡言的性格。∃交往技巧薄弱,不懂得方式方法。大部分学生主观上乐于交流,但不懂得交流技巧,在交谈时容易忽略对象、场合、语气、措辞等重要细节,谈话时经常造成尴尬局面。

(2)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意识水平较低

整体看来,具有这种意识的学生只占少数。据统计,524人中有2 30%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闲暇时间,更谈不上用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97 7%的学生对闲暇时间有所认识,但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有所不同。其中31 97%的学生选择放松和愉悦自己,培养沟通技能的意识较淡薄。28 32%的学生选择继续专业课学习,对于在校期间是否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不看重。仅有25 59%的学生会选择参加学生组织、活动及社会实践来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呈现随年级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

从表1看出,大一新生人际交往能力普遍不高,总分达到0~10分的比例仅有46.15%,随着年级的升高,数据也逐渐递增,二年级为53.33%,三年级为58.06%,大四比例达到64.75%。说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越接近毕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意识越来越明显,人际交往能力也逐步上升。

表1 不同年级人际交往能力水平分布

年级项目0-10分11-20分21-30分合计一年级人数664235143百分率(%)46.1529.3724.48

二年级人数723825135百分率(%)53.3328.1518.52

三年级人数723616124百分率(%)58.0629.0312.90

四年级人数793112122百分率(%)64.7525.419.84

28914788524

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如何与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相处,是新生在新环境中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其次,经过高考的残酷竞争,很多新生入校后过度放松自我,对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淡薄,无法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新生入学后发现,在强手如云的班级中自己仅是普通的一员, 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自卑和失落使他们丧失主动交流的勇气和信心。但是随着学生年级增长、心理成熟、环境适应、阅历增加,他们人际交往的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高年级面临就业等现实压力,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更为迫切,不得不快速强化沟通能力,学习面试技巧,增加经验以提

!

1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