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化中的耕地变动与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9-12

作者简介:贾绍凤,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已发表论文60余篇。*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项目(CXIOG-B00-04)。

日本城市化中的耕地变动与经验

*

贾绍凤 张军岩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然而,在人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日本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高度城市化,同时付出了较小的用地代价。在其整个城市化进程中,日本还出现了三个耕地面积增长时期。尽管各时期增长原因不尽相同,但却反映出耕地面积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的密切关系。事实表明,日本选

择了一条节约有限土地资源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这些经验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耕地变动;经验;城市化;日本

中图分类号:F291.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3)01-0031-04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在人均国土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日本在较短时间

内达到了与美国差不多的城市化水平,同时付出比较小的用地代价。综观日本耕地保持与城市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选择适合国土资源条件的城市发展道路和结构,充分发挥大城市集聚效能,可以较大限度地节约耕地,对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持产生积极影响。这对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将是有益的借鉴。

1 日本耕地变动的基本态势

根据统计资料和相关文献[1,2],日本的耕地面积自明治维新后逐渐扩大。由图1可以看出,日本的耕地面积分别经历了1920年前、1930~1940年和1950

~1960年三个增长时期,分别达到了600万hm 2以上,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6%。需要说明的是,日本耕地面积统计中包括园地和牧草地,与我国统计口径不同。它排除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因素,因而可以比较单纯地从非农因素入手进行探讨。

考察同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和人口变动状况不难发现,在耕地面积增加的同时,经济指标和人口数量一直在持续增加,而城市化虽然也有波动,但1920年以前及1930~1940年和1950~1960年三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均在增长。19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18.04%,1930~1940年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率为5.7%,1950~1960年年均增长6.9%(见图2)。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

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并不一定如通常所认为的与耕地面

图1 1880~1999年日本耕地面积变动图(单位:103hm 2

)

图2 1890~1995年日本城市化率变动图(单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年 第13卷 第1期

CHINA POPULAT 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 Vol.13 No.1 2003

积表现为逆向变动,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2耕地面积增长原因与措施

2.1第一阶段(1868~1920年)

日本自明治维新(1868年)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1880年开始了工业化进程[3]。其农业发展也通过一系列改革随之兴起,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即为耕地面积的大幅增加,主要原因:

(1)耕地开发。1868~1896(明治20年代末)是日本耕地面积扩张期。这一时期耕地面积通过开发出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年均增加2万~3万町步(1町步为15亩即1hm2),期末耕地总面积增加至近500万hm2。其中包括¹北海道的全面开发;º东北及南九州的开垦;»西日本土地利用程度提高及轮作的推广;¼全国各种经济作物及林地的增加[5]。

(2)耕地整顿(第一个高峰)。1897~1920年(大正后期)是作物转换和集约农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耕地整顿逐步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

1899年日本制定并颁布了5耕地整顿法6,对零散、不规则的耕地进行区划整理。以此为标志,日本耕地整理面积在此阶段一直呈上升态势,自1900~1936年共整理土地约3万hm2。在1909~1915年(明治42 -大正4)以5耕地整理及土地改良奖励规则6(明治39年)为契机出现了第一个整理高峰,主要集中在东日本进行[5]。

(3)第一次町村合并。在城市化进程中,现在的市制、町村制在日本最初推出,是在明治22(1889)年4月1日。在那以前,市町村是根据5郡区町村编制法6 (明治11年7月22日,太政官布告第17号)划分的。其形式与现在的市町村有相当大的差异。据在明治21年与22年以后的统计,由于市町村制的推行出现了大规模的町村合并运动,因而表现出巨大的变化(见附表)[5]。

第一次大规模町村合并的主要原因是:¹在明治8~10年时,先于5郡区町村编制法6的实施,为进行地租修改事业而做的地押调查,使町村合并之风骤兴,其余波更延续到了明治12年前后,此期间约有7000余町村由于合并而消失,与明治7~21年町村的净减少数约8000,这一时期町村合并的规模可以说是占很大比重的。º合并之风乍收,又在其反弹作用下掀起了町村分离的浪潮。明治12~15年由于町村分离而增

附表1888~1920年日本市、镇(町)村数变迁

年合计市镇(町)村明治21(1888)70472371200258433

22(1889)133863971512632

26(1893)1514443132813773

31(1898)1477852116913557

36(1903)1353260112112351

41(1908)1245366116411223

大正2(1913)1234869124611033 9(1920)1224483136510796

14(1925)12018101153210385

昭和25(1950)1050025418898357 30(1955)487749618732508

60(1985)32546522001601

加的町村,达到850个。在强行推行的合并之后,由于村内的居民不睦而又导致町村分开的例子,在日本历史上也仅见于这一时期。»随着通货紧缩政策的推行,分合的动向沉寂了一段时间,但由于银本位制的形成,货币混乱有所收敛的明治19年,再次发生町村合并,为明治22年的町村大合并担当了开路先锋。¼明治22~26年町村数字的增加,是北海道和四国的香川县执行市制、町村制滞后造成的,并非在此期间发生过大规模町村分离。而自此以后,町村合并的动力主要源自各地城市化的开展及城市外延的扩大。

1889年新市町村制的实施,使第一次町村合并达到高潮,从合计数字上看,只保留了以前的20%左右,为耕地的有效整理和集约利用创造了条件。从明治维新到1920年,可以说是日本城市化的准备阶段,经过近30年工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到1920年,市增加为83座,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8%,农村人口占82%[3]。

2.2第二阶段(1930~1940年)

日本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经济得到飞跃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这一阶段耕地面积的增长主要缘于耕地整顿的继续和町村合并的继续。

(1)耕地整顿(第二个高峰)。1923~1933年(大正12-昭和8年)耕地整顿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以府县制定的5用排水改良事业补助要项6(大正11年)为契机,推广水田干田化作业,盐水选种,引进新式农具,大力发展灌溉事业,并由国家给于补助,主要以西日本为中心的各地进行[4]。获准进行区划整顿的地区,于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

(2)第二次町村合并。1920年以后町村合并仍在持续进行,主要动力源自各地城市化的开展及城市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