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和国债市场陈共第九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灵活性:
规模、期 限、利率 等都非常 灵活的筹 资方式
1) 债权债务关系不同:债务主体不同; 债务主体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地位不同。
国
债 与
2) 信用担保不同:偿债信誉
私
债
3) 债券流动程度不同:与债务主体信用 覆盖范围成正比。
(二)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国债制度是在私债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产生于封建社会真正发 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
比增164%。 2010年国债发行规模约为1.3万亿元.
二、国债的种类和国债结构
(一)国债种类
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可自由转让是国债的基本属性,美国的储蓄券和我国1984年前的国库券不可转让
(4)政府即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还本付息,借债过程也就是国债负 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
(二)国债债务率
国债限度
国债的限度来源于国债的负担,由于国债会形成一种社会负担,所以国债必 须有一定的限度。
国家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限度或指国债适应规模的问题。
第一节 国债的基本原理
一、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 二、国债的种类和国债结构 三、国债负担和国债债务率 四、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 五、国债管理制度
一、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国债的含义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中央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有
借有还的原则,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国内或国外筹集资金, 而同有关各方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国政府普遍信奉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经济,主 张:“廉价政府”。他不主张国家大规模发行国债。
20世纪30年代(即1929~1933年),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为了 延缓和克服经济危机的的危害,凯恩斯学派的出现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主张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来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刺激有效需求,由此 产生的巨大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国债制度在资本主义国 家得到迅速发展。
国债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
国债一般是指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 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在我国,地方政府无权发行公债。
国债的特征——同税收相比
1.自愿性:
完全自愿认 购,否则,是 国债的“异 化”。
2.有偿性:
政府发债 是以偿还、 付息为条件 的信用行为
合。
1、应债主体结构: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 2、国债持有者结构(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和持
有国债的比例(又称国债资金来源结构)。
3、国债期限结构: 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
三、国债负担与国债债务率
(一)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凭证式是指国家不印刷实物券,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国债,又称 “储蓄式国债”
记账式国债是利益账户通过电脑系统完成国债发行、兑付的过程,称为“无纸化 国债”,是世界各国发行国债的主要形式。
(二)国债的结构Fra Baidu bibliotek
涵义:是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
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8年。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 建设公债,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1%.
第二阶段:1958—1980年。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一无内债, 二无外债”的无债阶段;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 行透支解决。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为了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 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33.7%。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2005年,实际完成发行7022.88亿元。2006年为8883亿元 。2007年由于发 行了1.5万亿的特别国债,全年国债发行量达到创纪录的23483.28亿元,同
(1)认购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使用权让渡,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买人的实际负 担能力。
(2)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 是税收。
(3)代际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 形成代际负担。马克思说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
一是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国债债务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余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这个指标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是研究控制债务总量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 要依据。(警戒线是 60%)
第三阶段:1981年—1993年。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 金,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 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第四阶段:1994年—1997年。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 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 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 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 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国债负担率是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2)国债债务率=财政赤字率/GDP增长率
该指标可以显示国债的风险度,可以对国债债务率进行动态分析,对设计财政政策 和防范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