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旧人教版高三)

合集下载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人教版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人教版
3. 教学评价单一:现有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设置小组积分制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
2. 结合实际应用,深化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入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小论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1. B
2. D
3. D
4. C
5. C
二、填空题
1.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2. 铁器制造、丝绸生产、瓷器制作等行业的兴盛
3. 货币的演变、市场体系的形成
三、论述题
1. 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生产的区域特点等。这些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农业产量,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求,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等。
四、案例分析题
两汉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主要有:战争频繁,人口增长,土地制度变革的需要等。这些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课后作业
1. 请概述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 请列举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土地制度变革的背景和过程:掌握井田制、均田制实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掌握其历史特点。

2. 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图片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1.1 社会政治稳定1.2 人口增长1.3 疆域扩大2. 两汉时期的农业发展2.1 耕作技术的进步2.1.1 铁犁牛耕的推广2.1.2 水利工程的建设2.2 农业制度的变化2.2.1 井田制的实行2.2.2 均田制的推行2.3 农作物种类及产量2.3.1 水稻、小麦、粟的种植2.3.2 茶叶、桑蚕的兴起3.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3.1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1.1 铁器的制造3.1.2 丝绸、棉布的生产3.2 手工业分工与市场3.2.1 手工业分工的细化3.2.2 手工业市场的形成4. 两汉时期的商业发展4.1 货币制度的变化4.1.1 黄金、铜钱的流通4.1.2 货币政策的调整4.2 商业市场的繁荣4.2.1 城市商业活动4.2.2 长途贸易的兴起4.3 商业政策及商人地位4.3.1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4.3.2 商人地位的变化5.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5.1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5.2 促进了城乡差距的拉大5.3 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2. 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及商人地位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文献资料等展示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3. 运用比较法,分析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案例等。

2.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章节,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3. 准备教学PPT,呈现教学内容、要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历史教案:两汉的经济

历史教案:两汉的经济

历史教案:两汉的经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掌握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们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两汉经济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农业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农田水利工程、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

2.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铁器制造、纺织业、盐铁官营。

3. 两汉时期的商业发展:货币制度、市场经济、城市商业与对外贸易。

4. 两汉时期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政策、均田制与租调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汉的经济。

2. 讲解农业发展:分析两汉时期耕作技术的进步、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等方面的内容。

3. 讲解手工业发展:介绍两汉时期铁器制造、纺织业以及盐铁官营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4. 讲解商业发展:阐述两汉时期货币制度、市场经济、城市商业与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5. 讲解经济政策:分析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政策、均田制与租调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6.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比较两汉时期与先秦时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 联系现实:让学生探讨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思考如何借鉴历史经验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范文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范文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范文(一)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两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开展时期,本课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反映这一初步开展时期的特征。

本课之前,学过两汉的主要统治政策,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开展,本课之后,将要学习两汉的民族关系、对外交流、文化情况,而这些都深深受到经济的影响。

所以学好本课可以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内容,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好根底。

(二) 本课的内容和构造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开展以及豪强地主的田庄。

本课以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为主线索。

以经济为核心,分别从三个方面进展阐述的。

(1)经济开展的政治上一个重要原因:即两汉的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政策;(2)经济开展的主要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开展;人们社会生活中物质生活的变化浸透在这一部分。

(3)经济开展对政治的一个重要影响:豪强地主权力大大开展。

(三)教学目的1.掌握以下根底知识:重农抑商政策;以犁壁、耧车、、二牛抬杠法、温室栽培、水排、提花机危代表的新技术;水利的兴修;小麦、水稻和桑麻的种植情况;冶铜、冶铁、纺织业,长安和洛阳的繁荣;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2.从思想上认识:①重农抑商政策对两汉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经济开展的深远影响;②通过学习两汉时期世界领先的技术创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这些新技术是当时人们对前人成果继承和开展的结果,培养创新意识;③认识我国封建社会开展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3.才能培养:①通过阅读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在读图和讨论中开展想象才能和审美才能;②通过引导分析两汉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方法。

③通过“我国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有哪些?”讨论答复,培养综合归纳的才能。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两汉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教学难点: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技术的革新我国的xx年远景目的纲要里提出:“改革人才培养形式,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和成就,掌握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分析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使其能够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认识两汉时期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和成就2. 两汉时期的农业发展3.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4. 两汉时期的商业发展5. 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两汉时期的经济历史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经济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两汉时期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经济历史的兴趣。

2. 讲解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和成就: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其经济特点。

3. 分析两汉时期的农业发展:讲解农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在两汉时期经济中的地位。

4. 分析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讲解手工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手工业在两汉时期经济中的作用。

5. 分析两汉时期的商业发展:讲解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商业在两汉时期经济中的地位。

6. 讲解两汉时期的经济政策:分析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 课堂小结:总结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和成就,强调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经济历史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技术2.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种类和技艺发展3. 两汉时期的商业市场和货币制度4. 两汉时期对外经济交流和贸易路线5. 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七、教学方法1.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两汉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经济差异,突出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

高三历史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高三历史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二牛抬杠牛耕
一、铁农具 基本取代了 木、石、骨 为材料的原 ①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广泛推广 始农具,成 为农业生产 (犁壁、二牛抬杠式牛耕、一牛挽犁法) 的主要工具。 ②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对比春秋战国时期与汉代的农具, 说明两汉时期的有哪些进步? 有些什么特点?有什么进步作用?
二、牛耕技 ③稻麦种植的推广 ●表现 术逐渐普及。 (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 三、农具种 ④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代田法) 类更加齐全, 性能不断完 ⑤农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 (《汜si胜之书》《四民月令》) 善。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据史书记
载西汉时的
赵过首先创
西




制的。这个耧车模型是一 个三脚耧,工作原理是 种子装在耧斗中,通过空 中的耧脚将种子撒播到田 地中;使用它可以同时播 种三行;可同时完成三道 工序(开沟、下种、覆 耧车 土);可播种大麦、小麦、 大豆、高粱等;它大大地 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 了播种质量。



这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的东汉墓 中出土的铜奔马。铜奔马高34.5厘米 ,身长45厘米,马昂首嘶鸣,体态丰 腴,三足腾空,右后是正好踏在一只 正在疾飞的飞燕背上。马的造型骄健 俊美,用飞燕作为陪衬,更显出快马 奔腾,神速超过飞燕的情景。奔马与 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 尽致,而奔马全身的着力点虽只集于 一足之上,却完全符合重心平衡的 原理。它充分地显示了匠师们丰富想 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完美的 艺术杰作。
分析重农 抑商政策 两的 汉作 统用 治、 者 影响 为何要
重农抑商?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铁 器
青铜与铁制农具(图1)
(图2:铁口锄)

历史两汉经济的教案

历史两汉经济的教案

历史两汉经济的教案历史两汉经济的教案1目标1、掌握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主备人李秀荣老师的`问题:1、通过学习,你如何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讨论2、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

(三)拓展延伸1、黄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害河”,两汉时期曾治理黄河取得很大成效;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使它造福与人类?2、看教材84页《西汉长安平面图》,联系你所在城市,比较一下,有什么明显区别?为什么?(四)系统总结类别成就农业兴修水利汉武帝时期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生产工具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用的耧车耕作技术牛耕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农作物南北方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手工业丝织品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冶铁业南阳太守杜诗发明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商业、城市长安洛阳规模宏大,称东西二京,专门商业区叫市(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2、东汉时发明的水排,属于()A.农业生产工具B.灌溉工具C.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3、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①水排②钢材制作方法③瓷器的发明④发明铁农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六)完成同步训练(七)预习14课执教人审核人重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

备课时间20xx.11、26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上课时间20xx.11、30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课前准备小组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记录分数。

教师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犁壁、耧车等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稻、麦种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纺织、冶铸、制漆、煮盐和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让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手工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许多新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

3.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政策及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杰出人物的发明创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对某些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加深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2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同他人合作交流,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犁壁、接车等农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让学生欣赏素纱禅衣、铜奔马、金缕玉衣等手工业品,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历史。

3.让学生通过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认识到社会稳定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经济发展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手工业的成就。

难点:农具的改进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预习学案】一、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两汉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2.两汉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如重农仰商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在大一统局面下,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杰出人物的发明创造。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范文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范文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2)掌握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3)分析两汉时期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2)运用比较法,探讨两汉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1)农业生产的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贸易的繁荣。

2. 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1)生活习惯;(2)社会风气;(3)文化娱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2)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2. 教学难点:(1)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2)两汉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2. 教学新课:(1)讲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析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的发展状况;(2)探讨两汉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生活习惯、社会风气、文化娱乐等方面。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两汉时期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4. 总结拓展:(1)总结两汉时期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因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两汉时期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3. 思考题:请你谈谈对两汉时期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认识,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汉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问题;(2)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典型经济和社会生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教案: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书写“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并引出学生对该主题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25分钟)A.农业:讲解两汉时期农业的发展情况,如农田开垦、水利建设、农具改良等。

B.手工业:讲解两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如铁器、陶器、纺织业等。

C.商业:讲解两汉时期商业的发展情况,如货币的使用、市场的兴起等。

3.讨论与互动(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说两汉时期是中国农业史的黄金时期?B.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点?C.两汉时期商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4.案例分析(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以了解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案例一:王莽的失败原因是什么?案例二:丝绸之路在两汉时期的发展如何?5.总结与展望(10分钟)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1.导入引出学生对主题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3.分组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5.总结与展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对未来学习进行展望。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听讲、讨论、回答问题等。

2.检查学生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解,包括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状况。

(2)掌握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制约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制约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制约因素。

2. 教学难点:(1)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制约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两汉经济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两汉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的文献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汉的经济历史。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述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分析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探讨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制约因素。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特点,学生代表进行汇报。

4.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知识点。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发展情况。

(2)掌握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制约因素。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人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人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匈奴的发展及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张骞通西域;2. 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汉朝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阅读课)在两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下,各民族交往密切,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取得的成就,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的发展1. 农业发展的原因(1)统一、稳定的政局;(2)各民族密切交往;这两方面既是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重农抑商政策,汉初经济凋敝,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保障财政收入,两汉统治者都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但对商业的发展起过阻碍作用,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2. 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具改进,牛耕推广。

汉武帝时推行的国家垄断冶铁业的政策,使铁制农具种类增多,推广更为迅速,中原的铁农具已经传到西域和珠江流域。

农具的改进突出地表现为犁壁和耧车的发明。

安装了犁壁,犁不仅能翻土碎土,还能成陇;而没有犁壁的犁只能破土划沟,还需锄、铲的帮助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犁壁的发明比欧洲早1000多年。

耧车是一种使用畜力的播种工具,汉武帝时农学家赵过发明。

使用这种工具,省工省力,便于锄耘、收割。

汉初保护耕畜的法令,使牛马数量增多,牛耕得以广泛推广。

牛耕技术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和一牛挽犁牛耕法的出现。

二牛抬杠牛耕法在东汉时期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2)水利事业的发展,农耕区扩大。

首先,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黄河流域以灌溉渠系为主;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地为良田为主;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坎儿井。

中学历史汉代社会经济发展教案

中学历史汉代社会经济发展教案

中学历史汉代社会经济发展教案【导言】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是政治和文化的繁荣时期,也是经济的发展时期。

了解汉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原因和影响。

【教学目标】1. 理解汉代社会经济的背景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能够分析和比较汉代社会经济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异同。

4.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汉朝社会经济背景1. 汉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 介绍汉朝的建立和统一- 分析汉朝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制度- 解读汉朝经济政策的重要性2. 农业生产的发展- 探讨汉朝的农业制度和技术进步- 分析汉朝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 讨论汉代商业和手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汉代对外贸易和丝绸之路的影响二、汉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1. 内外因素的叠加作用- 探究汉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分析汉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2. 经济繁荣对社会的影响- 讨论汉朝社会阶级的变动和分化- 分析汉帝国扩张的原因和影响3. 文化和科技的进步- 探讨汉代的学术繁荣和科技进步- 分析汉代文化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鼓励学生合作、思考和交流。

2. 视频观看:给学生展示与汉代社会经济相关的历史视频,以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视听感受。

3. 图表分析:提供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数据和图表,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数据来深入了解汉代社会经济的状况。

4.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汉代社会角色,通过模拟汉代社会经济活动,加深对汉代社会经济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要求学生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报告,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了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文章,包括背景、特征和原因等内容,以考察他们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全面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教案

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教案

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教案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及其特点,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内容:1.两汉时期的背景介绍2.两汉时期的经济情况3.两汉经济的特点4.两汉经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两汉时期的背景介绍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长的一个统治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

经历了秦朝的灭亡,之后由汉武帝在反秦斗争中建立了汉朝,共计持续了超过400年。

在这个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2.两汉时期的经济情况(1)农业在两汉时期,中国农业经济是经济生活的中心。

中国当时的主要农作物包括稻谷、小麦、豆类、甘蔗等,另外还种植了许多果树,比如桂、李、枣等。

两汉时期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农民们不仅会利用水力灌溉,还会进行早期的畜牧业。

在繁荣的城市中,过去没有经济地位的农民们开始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市场,使农业生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手工业两汉时期,中国的手工业非常发达,近千年来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许多精美的手工制品。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主要以纺织品为主,如绸缎、锦缎、丝绵等。

此外还有陶瓷、铜器、铁器、甲胄、雕塑等艺术品。

(3)商业和贸易在两汉时期,商业和贸易也十分繁荣。

东汉时期出现了长安、洛阳、成都、襄阳等重要的商业城市,成为中国经济活动的中心。

同时,官府开始开设官营店铺,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受到人们的欢迎。

3.两汉经济的特点(1)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发展。

(2)商贸行业获得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3)手工业和工匠技艺获得了极高的技艺和艺术水平,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4)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在不断地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同时,还是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的重要时期。

4.两汉经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期开创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新篇章,被称为中国的“商业大繁荣时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两汉社会经济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两汉社会经济 最新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五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基础知识]农具改进牛耕广泛推广犁壁耧车牛耕法改进水利事业发展六辅渠白渠龙首渠治理黄河坎儿井稻麦种植管理技术进步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进步商业与城市的繁荣[基本理论]1.秦汉大一统时期的和平与安定,是生产进步的重要社会条件;2.由于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文化,所以一般生产技术的进步都基本围绕着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展开;3.由于人口与垦荒的增长,环境开始破坏,治理黄河以及兴修水利,从此成为历代政府所必须关注的大事。

[能力培养]1.通过归纳分析汉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进步根本表现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归纳罗列各项生产技术的进展与进步,培养学生归纳罗列历史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地图了解水利设施的地理位臵,认识各项技术成果的基本原理。

[教具教法]图示,课外资料,讲解,归纳,综述。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对两汉政治与制度回顾,导入。

由于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境内各族交往密切,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并为后世奠定基础。

一.农业发展。

1.农具改进和牛耕推广。

铁农具式样多,使用广泛,中原铁器传入西域和珠江流域。

出现犁壁,早欧洲一千年。

赵过发明耧车播种,一天可播一顷。

二牛抬杠法推广至珠江流域。

一牛挽犁牛耕法出现。

2.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概况: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如六辅渠、白渠、龙首渠。

江淮、江汉间以修建天然陂池为主,如六门陂。

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

如鉴湖。

西北利用雪水与地下水,修筑坎儿井。

武帝与明帝时期治理黄河,取得良好效果。

成效:使半农半牧地区农业得到发展,落后的江南得到开发,全国耕地面积扩大,西汉时达八百多万顷,西域、西南等边疆地区经济也得到发展。

3.稻麦种植扩大。

粟、黍外,稻麦推广种植,也成主要粮食作物。

北方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并开始种植水稻。

南方普遍种植水稻,东汉时出现双季稻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高三历史教案第16课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_0960文档

高三历史教案第16课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_0960文档

2020高三历史教案第16课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_0960文档EDUCATION WORD高三历史教案第16课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_0960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北京市第3中学高级教师朱尔澄(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水利:王景治黄。

农具:汉武帝时发明耧车。

冶铸:西汉时冶铸开始用煤作燃料,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

纺织:西汉时纺织使用提花机。

东西二京的繁荣与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2.思想教育各族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缔造了西汉的强盛局面和多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发展成就,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通过讲解、读图、讨论的形式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是本课重点。

学习古代生产史上的科技知识过程中培养想象力,是本课难点。

板书提纲一、重农抑商政策二、农业的新成就水利王景・治黄工具、技术耧车(汉武帝时)作物麦三、手工业的兴盛冶铁煤作燃料(西汉)四、东西二京的繁荣长安、洛阳的人口、商业繁荣五、豪强地主田庄豪强地主、田庄及其特点(二)教学过程(抄写课题)这题目上出现一个词��两汉?(学生答:西汉和东汉。

)对,我想同学们是能理解的。

西汉、东汉合称两汉,也可以就叫汉朝、汉代。

我们先从经济政策说起,以前两课已经学过涉及经济方面的政策有什么呢?(学生答: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东汉光武帝减轻百姓租税徭役的政策。

)今天再向你们介绍一项��重农抑商政策(板书)。

农是农业,商是商业,抑字与重字相对,是轻视的意思。

怎么抑制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93页第3段课文(从略)。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旧人教版高三)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旧人教版高三)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旧人教版高三)《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4)(旧人教版高三)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重农抑商政策;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农耕区域扩大;稻麦种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就。

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的成就。

商业的繁荣,武帝铸五铢钱。

长安及“五都”的繁华。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两汉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城市发展繁荣具体表现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

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

5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学要点一、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原因2.农业发展的表现农具的改进,牛耕广泛推广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稻麦种植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就二、手工业的成就1.特点: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2.表现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的繁荣2.武帝铸五铢钱3.城市的繁华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的繁荣。

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时和教具本节课为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讲述本课之前,教师应先对社会经济作一定阐释: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社会经济课程计划(4)(高中版)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目标水利发展,农业面积扩大;促进水稻和小麦种植;改善农业和管理技术;农艺研究成果。

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油漆工业,食盐工业,造船业等行业的成就。

商业繁荣,皇帝铸五泰铢钱。

长安和五个都很热闹。

二,发展目标的能力1.通过总结和总结农业,手工艺品,商业和城市发展繁荣的具体表现,总结和训练学生综合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2.通过了解汉代农民政策的关系,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历史问题。

3.通过分析汉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以全面,连贯的观点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汉代社会经济的研究,探索最终的经济原因,总结了一些经济规律。

2.当汉代期间的统一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的稳定和族群之间的密切沟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施农业政策和镇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特别是工艺品行业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

当时,世界处于先进位置。

5 到汉朝时期的水利,黄河历史的治理为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起点。

教学点一是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原因2.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业工具的改善,畜牧业广泛推广(2)水利发展,农业面积扩大(3)水稻和小麦种植促进(4)农业,管理技术进步(5)农艺研究成果二,工艺品的成就1.特点:大规模,细分工,工艺精细性能(1)纺织工业(2)冶炼行业(3)涂料工业(4)煮盐行业(5)造船业第三,商业和城市繁荣商业繁荣皇帝铸五泰铢钱3.城市的繁华教学重点和困难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艺品的繁荣,商业的繁荣。

困难:加强农业,压制劳动和手工业的政策,企业发展的辩证统一;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小时和教具这个类用于两个类教学过程首先,在课前,教师应先解释社会经济:经济是指在生产,分配,交流,消费等活动的基础上,某种生产所有权的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历史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最终分析中,主要是由于生产制约的发展。

经济决定对经济的政治和政治反应。

古代社会经济可以分为农业,手工艺品,商业和其他类别。

这将介绍一个新的课程。

二,本节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需要澄清三个问题。

(一)农业发展的原因。

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分析。

首先,西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汉朝,形成统一的局面,中央政府巩固,要实施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文化间交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

由于汉初的经济衰退,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汉代统治者决定采取加强农业,压制商贸的政策。

这项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抑制农业和抑制农业的政策是限制或忽略中国历史上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这种政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阻碍了商业的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改进农具,改进农业技术,改造水利设施,促进作物品种,农业进步,管理技术的进步和农学的成就。

(二)农业发展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工具的改善,畜牧业广泛推广。

教师应该首先分析他们的背景。

在汉初,牲畜缺乏,农民只能用人力培养。

西汉政府下令屠牛,牛的规定,牛都很重惩罚。

保护牲畜的法令已经使用了几代人。

到皇帝,牛和马的数量增加,养牛已经从黄河,长江流域地区扩散到东北,一些地区的西北部。

同时,由于实施了国家钢铁工业垄断政策,铁农工具逐步延伸到西部和珠江流域,铁农工具增加。

其次,促使学生观察教科书两牛拉牛耕作石雕插图,总结了农具工具的改进,包括犁墙(强调本发明比欧洲早期1000年)和发明的车;养牛技术主要是指两种牛跳牛养殖方法到东汉延伸到珠江流域,一种养牛方法已经开始出现牛耕作。

2.水利开发,农业面积扩大。

来自长江的教师1998年,南江,松花江洪水启动的事实,加上小印刷内容,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生。

黄河最初叫河,黄河的名字最初出现在西汉初期。

在秦前期,黄河流域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

中度气候适中,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下游气候潮湿,湖泊多。

战国时期以来,这一地区的森林被毁了。

商阳改革由于大规模栽培和对森林附近的森林和秦岭附近森林边缘的损害,到皇帝时期,由于大兴宫,已经被砍伐。

其直接后果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水体含沙量增加,河床由于淤积和隆起,黄河开始洪水。

黄河的治理已成为汉代统治者不得不经常关心的事件。

皇帝汉和东汉明代皇帝(王静负责两人)大规模管理黄河。

正是因为汉族统治者认识到农业是国家的世界,水是农业,因此采取措施促进汉代水利发展,扩大耕地面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汉代关中水利工程图,认识汉代四农田水利区不同特点和扩大历史农耕区。

3.促进水稻和小麦种植。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战国时期回忆粮食作物的主要品种,然后指出: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工程,促进作物种植带来好处。

汉代,小麦在北方一般栽培,南方是以稻米为主。

4.农业,管理技术进步。

主要用于:在干旱地区推广代表法律,优选种子,水稻移栽等。

5 农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老师第一应该明确:在汉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艺研究结果对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后结合小字关于胜利的书和四个月的特点,内容。

第三,工艺品行业的辉煌成就是本节的亮点之一,需要澄清三个问题。

(一)汉族产业取得成绩的原因。

可以问汉代统治者自实施保护农业,保护农业,抑制工商业的政策以来,为什么汉朝手工业,企业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

后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施加强农业和镇压政策,强调男女女性个体小农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手工业作为农业的副业,自然经济的特点。

即使如此,手工艺品和商业仍然具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经济并不完全排除商业和手工艺品。

奢侈的统治阶级需要商业和手工艺品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产品。

各地区资源的区域差异,但也需要交流,交换与否。

由于生产工具的开发和小规模的小农业生产,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一直是非农的力量,农民可以工作,不工作,然后农业好;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市场。

这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虽然主张以农业为主,企业为端,重型农业和反工商企业,手工业和企业不断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经济,甚至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作为丰富必要的思维方式的手段。

司马曼说:“富有,贫穷,农业不如工人,工人不喜欢经营,刺绣的文字,靠在门上,行业的话,穷人也资助。

汉朝工艺品行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B)两个手工业的特点。

没有必要从这里开始,只是总结了三点:1.大规模;精细分工;教师在讲述具体事实时应注意突出这些特点。

(C)手工业在两山的成就表现。

在解释之前,你可以先挂西汉工艺品分布图,然后按照教科书的顺序指纺织,冶炼,油漆,烹饪盐,造船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手工业的发展profile,读取地图的能力。

纺织工业。

二汉时期,纺织技术比上一代更发展,各种纺织品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

结合插图关注丝绸行业的情况(应适当介绍官方手工业相关知识),其他内容如亚麻,棉纺织业,羊毛为纺织原料和更多布等内容可以说过。

2.冶金行业。

汉代冶金工业包括冶金冶金冶炼。

冶金工业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随着农业对铁生产工具需求的增加,必将导致冶金行业的发展优先。

教师可以专注于冶炼行业的发展,简要介绍冶炼行业的现状;要求学生掌握冶金技术的进步,成就和着名出身。

3.涂料行业。

我国漆器有悠久的历史。

历史记录,瑶和顺宇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添加红色或黑色漆漆或牺牲装置。

秦汉时期,漆器工业规模和范围更为扩大,油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师可以将文本与小字符组合以解释文本内容。

煮盐行业。

需要澄清两点:(1)煮盐和冶金工业,纺织工业,被称为汉朝三个手工业,国家非常重视 ; (2)汉代盐的开发利用,包括盐,海盐,盐等。

5造船业。

(2)造船业的发展表现:一,海军有不同的用途,多样化的船型;二是发明桨,造船工业两岸,舵和布帆,也用锚。

第四,商业和繁荣的城市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需要澄清两个问题。

(A)商业繁荣的原因。

教师在前面分析工艺品行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一直参与商业繁荣的理由,不再重复这里,只是提到:随着形成统一的形势,巩固和农业,发展工艺品,汉代业务有一个繁荣,这是由客观的经济规律决定的。

(B)商业繁荣的表现。

商业繁荣,教材从三个方面入手:1.商业渠道向各个方向延伸;每个城市都配备了城市贸易; 3.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频繁的贸易。

同时,教科书介绍了钱的使用。

韩诚琴系统,主要以金币和硬币。

老师可以补充一点:秦汉时期,是金属货币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是金和铜货币固定用于金属货币的复杂标准体系(也称为两种标准体系),说金币为货币,硬币为硬币,珠,古龟壳,贝壳和银,锡等金属,排除在法定货币中,只能被视为宝藏和文物,从而奠定了封建社会货币体系的基础。

(3)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和分析:1.大the出现的原因名称; 2.代表城市长安和五个。

教师应该指出:随着汉朝工艺品和商业的发展,在广大的国内市场,逐渐形成了一批工商集中的城市。

这些地方是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农副产品,交通便利,是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完全出于政治原因。

总结,本节内容较多,教师完成后,可以设计题目: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接触的观点,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然后,老师可以总结出原因:1.出现统一的情况,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2.执行经济发展措施的统治者,如重农业,水利等,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如:农业,工艺品行业的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最后总结:在国家统一的形势和政策的保护下,汉代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取得了一批领先的世界成就,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华民族主要民族的形成和名称与这个强大的王朝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