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二语习得顺序研究综述
2014.02学教育61二语习得顺序研究综述熊媛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100)[摘要]习得顺序的研究热潮兴起,与心灵主义学派反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背景息息相关。
习得顺序研究主要探讨语言习得顺序的学习过程及其规律,成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期的研究重点。
一系列学者争相讨论了习得顺序研究中的种种热点问题及争论焦点。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梳理出英语及汉语中习得顺序研究的大致脉络。
[关键词]二语习得;习得顺序;语素;句法结构一、引言二语习得研究内容丰富,而其中的习得顺序研究一直是被广泛关注且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
领域内一些优质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然而人们对语言习得本质的认识和深化正受益于这些理论佐证,它有效推动着二语习得研究的进程。
本文力图回顾母语习得顺序研究、英语和汉语分别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研究相关的过程及结论,以及该研究热点存在的理论争议等。
二、母语习得顺序研究要研究二语习得顺序,就不能不先探讨关于母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最早对母语的习得顺序进行研究的是国外学者。
比较著名的有罗杰?布朗所作的关于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顺序研究。
布朗的研究始于1962年秋,他以3名美国儿童为对象,进行了持续5年的研究,试图一探儿童对14个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情况。
他以所谓“平均句长”概念作为标准,将儿童语言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结果发现语素习得从第二阶段开始出现,其中一些语素的习得可持续到第五阶段。
同时,这3名美国儿童对14个语法语素的习得顺序方面存在惊人的一致!如:最先学会的都是动词的现在进行时态,最后学会的是系动词的缩写形式。
布朗认为语素在语法和语义方面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习得顺序,与该语素出现频率无关。
他进一步认为,对于学习同一语言的儿童来说,母语知识的习得顺序基本固定不变。
此外,威莱尔斯.J 和一些学者采用横向研究方法,考察了21名英语儿童习得14个语素的情况,以这些语素使用的准确度作为标准来排列语素顺序,研究结论与布朗的研究相似,进一步证实了布朗的发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指人们在学习或使用第二语言时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别是理论层面、过程层面和方法层面。
在理论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涉及到不同的理论模型。
最早的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实现的。
后来发展出了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过程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研究中,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也得到了关注,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参与社会互动来实现的。
在过程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这包括词汇习得、语法习得、语音习得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观察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的表现来了解其习得过程,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和解释。
在方法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第二语言。
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语言环境法强调学习者需要暴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以便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交际法强调学习者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发展语言能力。
而近年来,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电脑辅助语言学习和移动设备上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个多方面的领域,涉及到理
论、过程和方法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实践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第一语言"是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mother tongue)。
“第二语言”在掌握第一语言之后,人们还可以继续学习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的语言,简称“二语。
3、第二语言习得: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也称之为:第二语言习得。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在非目的语国家(作为外语)来学习目的语。
也称之为:外语习得。
4、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Chomsky (1965)认为,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是一种“潜在的”而不是一种“明晰的”语言知识。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母语者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中,由于各种非语言因素,不可能生成上面的句子。
母语者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所生成的语言仅仅是整个话语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实际生成的话语有些可能是不合语法的。
也就是说,这些实际运用的话语并不一定能够反映那种理想的语言能力。
5、corder和selinker文章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Corder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对语言教学、习得过程研究以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意义。
Corder的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待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看法和态度。
Selinker关于“中介语”理论假设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对象,即“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这在当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6、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跨学科:1.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构成了心理语言学;2. L2习得与语言学的交叉反映了L2习得研究的语言学视角;3. L2习得与心理学的交叉反映了L2习得的认知视角;4. L2习得与心理语言学的交叉反映了上述四个学科(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学、SLA)共同的研究领域。
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
情况 下,类似错 误总会重 复出现 ,甚 至在极度放松 的情况
下 或 很短 时 间不 说 目的语 的情 况 下 也会 出现 。
李大忠在 实际教学 中积 累 了大量 的留学生偏误实例并
写 成 《 “ ” 字 兼 语 句 偏 误 分 析 》 一 文 。此 文 对 留 学 生 产 使
2 )舒 曼 的研 究 。舒 曼 提 出 了 “ 化适 应模 式 ” ,从 社 性也不是很 强 。经过 多年 的努力 ,储诚 志、陈小荷等人建 文
会 环境 因素和学 习者个 人 因素 的视 角对第 二语言 习得 的动 立的 “ 汉语 中介语语料库 ”于 1 9 年 1 月1 日通过专家鉴 95 1 5 力机 制及 学习者语言 的中介语现象 作 出了独 到 的解释 ,为 定。该系统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介语研究和汉语研
1 )埃利 斯 的研 究 。首先 ,埃利 斯和 道 朗提 出了中介 计和偏误 的收集结合起 来,把定性研 究建立在定量分析 的
留 语的 “ 可变能力模 式 ”,从社 会语 言学的角度来解 释学 习 基 础 上 完 成 了 《 学 生 的 代 词 偏 误 与 代 词 在 篇 章 中 的 使用
者的语 言变异 。应 该说 ,这个 模式是在 最初的 中介 语理论 原 则 》一 文 。
二 、 中介 语 的概 念及 特 点 所谓 “ 介 语 ” ,就 是介 于 学生本 族 语和 目的语之 中
般认为 ,18 年鲁健骥发表 的 《 94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
学 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 文是我国中介语理论研究的开 间 的独 立的语言系 统,它是第 二语 言学 习者创造 的语言系 端 。我 国的中介语理论是在研 究国外 中介语理论和研究方法 统。科德称 它为具有独特 风格 的 “ 异方言 ”或 “ 言学 特 语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代表学者及研究成果如下: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产生一、产生背景20实际70年代初,心灵学派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二、理论基础: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能力并不是通过对外在刺激的简单模仿获得的。
学习者语言习得能力是天生固有的,是通过一种普遍的语言习得机制获得的。
1.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机制。
2. 语言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但独立于智力发展的认知机制。
3. 习得机制是天赋的内在语法规则,是母语习得的决定因素。
4. 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
5. 这种习得机制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三、第一语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英语为母语的习得顺序研究1. 纵向研究Brown (1973) 通过对三名英语儿童习得14个英语语素的研究发现,三名英语儿童习得英语语素遵循着固定的习得顺序。
2. 横向研究Villiers J. and P.De Villiers (1973) 通过对21 个英语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横向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年龄的英语学习者,有非常相似的英语语素习得顺序。
验证了Brown 的结果。
四、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范围1. 习得过程( the sequence of acquisition )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发展过程。
2. 习得次序( the order of acquisition )学习者习得过个不同语言项目时的不同次序。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概况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及结论1. Dulay and Burt (1973) 被试:三组5---8岁的151名西班牙儿童。
调查内容:8个英语语素。
结果:三组西班牙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非常相似。
结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也存在着固定的习得顺序。
但这个顺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不同。
2. Dulay and Burt (1974)被试:两组6---8 岁的儿童,一组是60 名讲西班牙语的儿童,另一组是55名讲汉语的儿童。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4.3.4 言语加工策略限制
“言语加工策略限制”(processing “言语加工策略限制”(processing constraints) constraints)这一概念把语言发展顺序研 究与言语加工策略结合起来,并对语言 发展顺序作出了客观的解释。 上述三种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在不同的语 言发展阶段对目的语加工的深度,同时 也形成了对学习者进入下一发展阶段深 度语言加工的限制和制约。
五个阶段
(2)
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 “副词前置”(adverb preposing)阶段 副词前置” preposing)阶段 副词+主语+ 副词+主语+动词: Da kinder spielen. spielen. (there children play)
五个阶段 (3)
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 “动词分离”(verb separation)阶段 动词分离” separation) 主语+助动词+宾语+ 主语+助动词+宾语+动词: alle kinder muss die pause machen. machen. (all the children must the pause make)
3.3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 .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 3.3.1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顺序是否产 生影响 3.3.2“准确度顺序”是否等于“习得 顺序” 3.3.3 L1是否等于L2 L1是否等于L2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
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当今社会,学习第二语言无处不在,从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外语到成年人把外语作为职业技能来学习。
而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方法非常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论性方法和实践性方法。
理论研究是外语习得的基础,是每一名语言学习者必须了解的内容。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以便准确地确定语言学习者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外语习得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在语言学习的理论研究方面,以埃德加赫胥黎定义的“交际理论”为基础,作为一种社会学和心理学联合分析的框架,被公认为是学习语言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实践性的研究是指根据理论研究的结果,对外语习得过程中的问题和技巧进行系统化的观察分析,以期提出改进建议,有效地提升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实践性研究的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测试,语言学习者活动和实践,以及语言技能训练等。
以听力能力的测试为例,测试的目的在于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对听力水平的准确评估,以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
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来说,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更加系统化的,综合性的。
在理论研究中,应实施基于交际理论的研究,结合实践研究,以解决语言学习者遇到的具体问题。
以此,语言学习者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掌握第二语言,从而获得更多的言语能力,更好
地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
总而言之,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来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方法至关重要。
理论研究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认知,而实践性研究则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准确地掌握外语,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
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概述
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概述摘要:本文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并对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
关键词: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性质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逐步提高自己的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水平的过程,是人们获得语言的心理活动过程、大脑运转过程及认知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目标是对以上这些过程进行的描述、分析和解释,以达到揭示人们是怎样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习得。
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是作为从事第二语言教育的学者们最早关注的研究范畴,很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语言的研究——特别是语法的特征,后来的工作旨向就是学习者语言的语用方面,具有社会语言学的前景。
很多研究者主要是继续集中精力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发展他们的语法能力,也有很多研究者主要集中精力去研究学习者如何发展他们从事言语活动的能力。
有很多人试图发现或是去解释第二语言获得和使用的内在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还有人试图寻找影响发展的社会因素。
以上种种研究使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语言学理论有了更大的关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姆斯基语法理论模型(普遍语法)及以语言的功能模型(Givon,1979a;1995)为基础的工作也变现得很清楚及语言类型学(如Comrie,1984)总的来说,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也同样受到行为主义理论和普遍语法理论的影响,学者们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语误分析理论、Krashen的监控理论等,其中中介语研究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开始。
总的来看,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大的部分:(1)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研究:如词汇的使用特点分析、会话分析等。
(2)影响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研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
从2 O 世纪 8 0年 代初 期 至 今 , 二 语 习 得 理论 的演变 发展 可 以 以每 1 O年一 个 分 野 的跨 度 进 行
法, 这 其 中包 括 会 话 分 析 、 人种志、 微 观研 究 法 以 及 上述 几种 方法 的组 合 。形式 语 言学 派 的二语研 究 者也 扩充 了他 们 的实 验 方 法 , 如 使 用 前 沿 的 心
理语 言 学 和神 经 语 言 学 方 法 ( 如 Ma r i n i s 2 0 0 3 E ,
划分 。2 0世 纪 8 0年 代初 至 9 0年代 初 , UG框 架
下 的二语 习 得主要 研 究 3方面 的问题 : ( 1 ) 二语 知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1 —1 0
领 域 和方法 不 断拓 展 。鉴 于二语 习得 研究 目前 经
历 的重 大演 变 , 本 文 以 二语 习得 的基 本 理 论 框 架 为 脉络 , 追 踪汉 语 作 为 第 二语 言 习得 研 究 在 过 去
性 而 非普遍 性 的语 言变 异 , 将个 体 和 团体 的习 得 特 征 等 同看 待 。许 多二 语 习得 的理论 和模 式在 构 建 时都 将社 会 环境 因素 考 虑 在 内 , 将 学 习 者 看作
[ 摘 要 ] 文章对 国内汉语作 为第二语 言习得研究 在语音 、 词汇 、 语法等 语言领 域近 1 O年 的发展
和现状 进行追踪评述 , 指出 国内二语 习得在学 习者 内部 因素 、 外部 因素 、 汉语 中介语 系统 等三方 面存在
的不 足和可深入研究的方 向, 提出今后的研究应在研究 方法 上进 行调整和创新 , 研究 领域 对社会环境变 量 应有 所侧重并在继续引介 国外最新 理论 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构建 。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在第二语言习得(L2)领域,Ambrose Bierce曾说过:“语言是由那些拥有着同样的习语的人群所共有的调和”,用来进行交流的工具。
因此,学习第二语言和语言习得顺序,尤其是理解习得语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于研究语言教育及其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第二语言习得(L2)顺序研究的方法,以期为学习第二语言及其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本文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历史沿革,以及讨论了不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阶段上的差异。
其次,本文探讨了常见的L2习得研究方法,尤其是采用质性和定量方法进行研究的优势及其限制。
最后,本文指出了未来研究L2顺序时需要考虑的方向,以及未来如何运用这些研究结果来提高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可能性。
第二语言习得(L2)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语言教学实践视角出发,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方法和知识获得研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此外,随着学习第二语言成为普遍现象,拓展循证方法以及利用新技术研究学习者习得过程,成为L2习得研究的主要流派之一。
语言习得者在学习阶段上存在差异,其中,最常见的是性别、年龄、文化及所处的语言环境等因素。
性别因素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对于语言习得的进度有所不同,而年龄因素的研究发现,婴儿和少年的语言习得速度和进度均超于成年人,并有时限的模式可见。
此外,当语言学习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及接触低熟悉度式语言时,他们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习得程度和方式。
因此,系统探究L2习得者习得水平的变化,对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十分重要。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顺序时,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质性分析。
通过定量分析,可以量化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从而揭示语言教学的趋势和学习者的水平,而质性分析则可以深入探究学习者习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习得策略。
因此,系统探讨L2习得研究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言习得阶段,以及确定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学习者掌握第二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 完 成句 子 (et c cm li ) 给 出句 子 的一 个 部 分 , 请 被试 按 要 求 将 句 子 补 充 完 ) 5 s ee o p o : nn t en 整 " 在 该任 务 中 , 可 以请被 试 自由完成 , 也可 以提供所 要研 究 的句法结 构线 索 , 或 提供 图片 , 引
语言教学与研究 2 1 年第 1 0 0 期
第二语 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冯丽 萍
提要
孙红娟
分析 学 习者的语 言样本是 语 言 习得 顺序研 究中的重要 方 法 " 本 文对 习得 顺序 研 究
中的样 本收 集 !确 定 习得 标 准 !样本 分析 三个 关键环 节 的 方 法进行 了总结 , 讨 论 了在 各 环 节 中 应 注 意的 问题 " 最后对 汉语 习得 研 究提 出了方法论 上 的 建议 , 认 为 正确 的研 究方 法是 保证 汉
句子超出了被试的记忆容量, 那么在完成模仿任务时他们就不能依靠对形式的记忆和提取 , 而
需 要对语 义进 行 加工 和再编 码 , 并 利用 现有 的 目的语 知识表 述 出来 " 血re一re a (9 ) s F m 17 认 n e n 5 为: 在儿 童语 言 习得研 究 中 , 此类任 务 以 1 一1 平均 巧 ) 4 ( 8 个音 节 的材 料 比较 合适 " 在第 二 语 言 习得研 究 中 , 句 子 的长度 与信息量 则应 当根据 被试 的语 言水平 而定 " 此外 , 语料 库 分析或 成熟 的测验 工具也 是 习得顺序 研究 中所常 用 的 " 前 者如 IL (n C E Ie t r n oa C 甲u o La e E ss) i t anl o s f er r n lh 和依据 O 测 验所建 立 的 口语语 料库 ; n i I P 后者 如广 泛采 用 的双 语 句法测 验 ( S Bl ga S t asr) " 这 些测 验工 具 一 般经 过 多 次使 用 和 检 验 , 在 B M, ii ul ya n n xMeue 等 结构 上 比较成熟 ,具 有较 高 的信 度 和效度 " 22语 言样 本 收集 中应 注意 的问题 . 语 言 习得研 究 中没有 普适性 的方 法 , 应 根据所 要研究 的 问题 选择恰 当的样 本收 集方 式 ,保
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模式述评
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模式述评摘要:国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式,即刺激—反应模式、文化适应模式、普遍语法理论、监察理论、适应性思维控制模式、多维模式、竞争模式、信息加工模型、对话论等。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模式;介绍;评价第二语言习得通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对二语习得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式。
事实证明,这些理论模式对于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机制、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宝国,2001)[1]。
笔者现选取国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几种理论模式进行述评。
一、刺激—反应模式语言习得最早的哲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将复杂的心理现象还原为简单的行为现象,提出了‘刺激-反应’的心理公式(曹志希,2006)[2]。
行为主义语言习用观的特点是用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学习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和环境决定论。
对于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重复和模仿来巩固语言输入并形成习惯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体现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错误在行为主义者看来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外语学习过程中错误被视为母语习惯干扰的结果。
Chomsky认为行为主义的观点无法解释语言习得中的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儿童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能够理解和使用以前从未听到过或接触过的语言;二是即便在有缺陷的语言环境中,儿童依然可以系统地获得母语。
因此,外在因素无法充分解释语言习得,包括第二语言习得。
二、文化适应模式1973年,舒曼(John Schumann)从社会文化角度提出了文化适应模式,认为二语习得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一个人自己的文化与第二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了一个人习得语言的成败。
文化适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社会距离是指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群体的接触程度,接触越频繁,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水平就可能越高。
学科英语教育考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整理
学科英语教育考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整理第一章1.目的语:又称“目的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这种语言可能是他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至第四语言。
它强调任何语言学习者所学习的语言都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例如,无论美国学生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学习汉语,他们的目标语言都是汉语。
如果他们同时学习法语,法语也是他们的目标语言。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母语对目标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2.第一语言:是我们从小就学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
第二语言:在掌握第一语言之后,人们还可以继续学习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的语言,简称“二语。
“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
3.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在习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二语习得这个术语也可以指一门学科,即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被视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跨学科和边缘学科。
4.外语习得是指人们学习外语的过程。
外语指外国的语言,属于第二语言,但第二语言却不一定都是外语,二者所指范围不同,第二语言与外语是包容关系,第二语言所指的范围比外语要广。
二语习得的环境也同外语习得的环境不同。
第二章1.对比分析分为“强势说”和“弱势说”两者最大的差别是目标不同strong理论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甚至唯一原因。
强理论强调“预测”,高估比较的预测功能,过于绝对。
这是一种极端的观点。
后来的实证研究证明,第一语言不是学习者错误的唯一或主要原因,比较分析很难准确预测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
弱势说不主张通过差异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而强调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解释;主张从学习者的错误分析着手,在母语与目的语差异对比的基础上试图说明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
[汉语,述评,语法]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述评
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述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中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描写是整个领域的基础研究。
这种描写性研究又可分为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发展模式研究(developmental patterns)、语言变体研究(variability in learner language)和语用研究(pragmatic aspects of learner language)(Ellis,1994)。
发展模式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学习者的习得顺序(order)和次序(sequence)。
习得顺序是指在目的语的一系列语音、语法特征中,哪些特征先习得,哪些特征后习得。
发展过程(或称习得次序)是指在对目的语某一特定语音或语法项目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要经过哪些阶段才能最终正确习得这一项目。
本文试对近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特点进行述评。
一、文献综述孙德坤首次采用个案跟踪法外对国学习者进行纵向研究,于1993年发表《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阐述了两个汉语学习者习得助词了的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
这篇文章在提出研究课题和纵向研究方法上都作了开拓性的尝试。
赵立江于1996进行纵向个案跟踪与横向规模调查相结合的研究,发表《外国留学生使用了的情况考察与分析》,再次分析了学习者在习得的不同阶段对了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运用中介语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对了的研究分析应由单句结构扩大到语段、语篇,强调在话语篇章中考察,对语法研究、习得考察及教学方法均有一定启示。
王建勤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914条语料的研究,探讨以英语为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群体习得不和没否定结构的全过程,于1996年发表《汉语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从不和没构成的否定结构的分布情况,与谓词、助动词的搭配及某些特定规则的习得三方面进行了考察,论述了:不和没否定结构习得消长过程的有序性特征;不和没扩散过程中规则习得的过渡性及渗透性特征;谓词否定与助动词否定结构的习得爆发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
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模式述评
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模式述评摘要:国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式,即刺激—反应模式、文化适应模式、普遍语法理论、监察理论、适应性思维控制模式、多维模式、竞争模式、信息加工模型、对话论等。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模式;介绍;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37-02第二语言习得通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对二语习得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式。
事实证明,这些理论模式对于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机制、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宝国,2001)[1]。
笔者现选取国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影响较大的几种理论模式进行述评。
一、刺激—反应模式语言习得最早的哲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将复杂的心理现象还原为简单的行为现象,提出了‘刺激-反应’的心理公式(曹志希,2006)[2]。
行为主义语言习用观的特点是用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学习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和环境决定论。
对于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重复和模仿来巩固语言输入并形成习惯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体现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错误在行为主义者看来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外语学习过程中错误被视为母语习惯干扰的结果。
chomsky认为行为主义的观点无法解释语言习得中的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儿童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能够理解和使用以前从未听到过或接触过的语言;二是即便在有缺陷的语言环境中,儿童依然可以系统地获得母语。
因此,外在因素无法充分解释语言习得,包括第二语言习得。
二、文化适应模式1973年,舒曼(john schumann)从社会文化角度提出了文化适应模式,认为二语习得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一个人自己的文化与第二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了一个人习得语言的成败。
文化适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述评
焦俊峰
( 浙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杭州 310033)
摘 要: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兴起于上世纪 40~ 50 年代, 它试图证明 语言习得 机制的普遍 性, 语料分 析法是它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这项研究中, 语言的词素、句法结构 和语用特征等内容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对于/ 由浅入 深, 由简单到复杂0 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而第 二语言习得 顺序不随 母语和学 习者年龄的差异以及习得过程中监控条件的改 变而改变的理论假设, 无疑可以极大地增进学习者的 信心。但 目前关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充分性问题 、/ 母语对 第二语言习得 顺序不产 生影响0 的理论 假设以及/ 准 确度顺序0 等于/ 习得顺序0 的研究前提等都受到学者的质疑。
根据语料来源和统计方法的不同, Ellis 总结出 了两种研究方法, 即 obligat ory o ccasion analy sis 和 t arget- like use analy sis. [ 6] 这两种方法是互补的关 系, 在具体 使用上 也具有 一定 的联 系。obligat ory occasio n analysis, 就 是 首 先 界 定某 一 词 素 ( mo rpheme) 正确使用的语境( o blig at ory cont ext ) , 然后 统计出这一语境中该词素正确使用的比率, 最后根 据正确使用率确定该词素是否已经被习得。由于操 母语者也未必 能达到对某一词素 100% 的正确使
三、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发现
对语言习得发展模式的研究, 要涉及该语言的 不同方面, 如词素、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等, 下面我 们就一一介绍这些方面的研究发现。
1. 词素习得顺序的研究及发现 ( 1) Brow n 的研究 词素( morphem e) 是具有确 定意义或语法功能的最小语言单位, 它包括自由词 素( f ree m orpheme, 如 pen, w at er ) 和 黏 着 词 素 ( bound mo rpheme, 如- s 在 pens, - ing 在 w at ering 等) 。在 1970s, 母语习得顺序研究区分出了语法词 素和充当词汇功能的词素, 主要研究成果既包括自 由词素, 也包括黏着词素。 Rog er Brow n 对母 语习得顺 序所作 的研究 发 现, 母语习得的早期阶段, 儿童舍弃的是语法词素, 而不是词汇词素, 语法词素是在随后的习得中逐渐 获得的。于是, 他选取了三个儿童做研究对象, 就他 所规定的 14 个语法词素的习得规则进行研究。从 研究开始, 他连续跟踪这三个儿童到四岁年龄, 并每 个月录制两个小时的口语语料, 统计每次录音中每 一个词素在强制性语境中出现的次数( 所谓的强制 性语境, 是操母语者必须使用某一词素的场合) 。如 果某一词素的正确使用率, 在三次收集的样本中均 达到 90% , 那么他就认为该词素已经被习得。( 参 见上文第三节) Br ow n 对三个儿童语料中词素出现 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排序, 并得出母语习得中这 14 个 词素的习得顺序。Bro w n 的理 念和研究方法 对第 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 2) Dulay and Burt 的研究 如果说母 语中的
语言加工性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述评
语言 习得 研究 着重解决 两个核 心问题 :第一 ,语言 是 如何 习得 的?第 二 ,语 言习得是 如何进 行的 ?对 于第 一 个 问题 的思考来 自于研 究者对幼 儿习得母 语过程 的观 察 :为什 么幼儿最 终 习得 的语言知 识与最初 其所接 收 的 语 言输入 之间存 在差异 ?对于第二 个问题 的研究可 追溯 至 20世纪 70年代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中对母 语学 习者 习得特定 英语语 素的顺序 的调查 。受 同时期 母语 习得研 究 的影 响 ,第 二语 言 习 得研 究 领域 的学者 们 也 试 图解 释 :在二 语习得 或中介语 发展 的过 程 中,学习者是 否依 据 固定 的顺 序 ,经过一 系列具有普 遍意义 的阶段 ,而逐 步习得 第 二语言 的语 法结 构 ?如果存 在 二语 习得顺 序 , 其 中所涉及的各个阶段是如何呈现 的?
Ⅱ 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语言 加工性理 论 的框架 建立在 两个理论 基石上 :一 是 以 Levelt(1989) 与 Kempen& Hoenkamp (1987) 为 代表 的一 系列母 语研 究领 域关 于话 语形 成 的系统 模型 ; 二 是 以 Kaplan& Bresnan (1982) 和 Bresnan (2001) 为 代表的语言学语法理论——词汇功能语法 。
因此 ,遵循 Levelt(1989)所创 建 的母 语 习 得 中话 语形 成 的模型 ,Pienemann在其 1998年 的著 作 《语言加 工处理 与第二 语言 习得 :语 言加工性 理论》 一书 中提 出 了第 二语 言处 理 程序 的启 动顺 序 :(1)词 元 获取 ;(2) 词类 程序 ;(3)短语 程序 ;(4)简单 句程序 ;(5)从句 程序一如可适用 (Pienemann,1998:7;本 文作者译 )。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1、第二语言习得概述在第二语言习得(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的研究领域中,母语迁移(Mother Tongue Transfer)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母语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无意识地运用母语的知识、规则和习惯来理解和表达第二语言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母语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
正迁移是指母语的知识和规则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如果学习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有相似的语法结构,那么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可能会更快地掌握这些语法结构。
而负迁移则是指母语的知识和规则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例如,如果学习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语法结构差异较大,他们可能会将母语的语法规则错误地应用到第二语言中,导致语言输出的错误。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迁移的影响是复杂且多面的。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似度、学习者的年龄和学习经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等。
因此,对于母语迁移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对母语迁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机制,也能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深入探讨母语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第二语言的教学和学习。
2、母语迁移现象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迁移,简而言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等应用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
母语迁移可以是正面的,即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是负面的,即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干扰和阻碍。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方法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方法研究引言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方法一直是语言学和教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并研究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对于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语言习得的概念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是指一个人在掌握自己的母语之后,通过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达到交际的能力。
和母语习得不同,第二语言习得通常发生在学校或其他特定环境下,通常需要系统的教学引导。
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其中包括语言输入、语言产出和反馈等环节。
然而,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因素:第二语言习得主要发生在成年期,而母语习得则主要发生在儿童期。
2.学习策略:第二语言习得者通常会运用一些学习策略来促进自己的学习,而儿童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则主要依靠自然环境的输入。
3.语言学习背景:第二语言习得者通常已经掌握了一门或多门母语,而母语习得者处于没有语言基础的起点。
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指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内在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动机:学习者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兴趣程度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2.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和学习策略上存在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其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和质量。
3.第一语言背景:学习者的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有一定影响,母语差异会影响到学习者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习得。
4.年龄:年龄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儿童一般更容易习得第二语言。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授第二语言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技巧和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综述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综述王璐璐1戴炜栋2提要:本文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文化、认知等视角对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把学习者语言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测量方法和语料库分析方法作为补充研究视角,阐述了各研究视角对二语习得研究的不同认识及其不同语料收集分析方法。
文章最后总结了我国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指出研究方法本身没有对错优劣之分,我国二语习得研究者应灵活选择和组合运用不同视角下的研究方法并使之本土化,开展多方验证以推进二语习得研究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研究视角Abstract:This study provides a general surve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research methods according to such domains as linguistic,psycholinguistic,sociocultural,cognitive,language proficiency(the measurement of lan-guage accuracy,complexity and fluency)and corpus analysis research.It examines thoroughly the techniques of col-lecting learner language samples and the methods of analyzing them in the research domains,and points out that 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paper finally makes a summary of SLA research method appli-cation in China,and suggests that SLA researchers should employ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ir research topics and seek various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to ensure scientific research.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search methods;research domains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112(2014)05-0029-091.引言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连续统 。连续统 的一端是随便体 ,另一端是严谨体 。而这种风格 的不 同也会影 响语 言 习得 显示 习得序列与学习者 的风格有关 ,喜欢 冒险者 一 常常使用 尚未完全掌握 的语法来
增加句子的复杂度 ,而谨慎者则更倾 向于产生较简单的句子从而保证句法结构的正确性 ,因此
两种 学 习者所表现 出的瑞典语语 序 的习得序列也有 所不 同 。从 这 一 角 度来 说 ,语 料 的收集 要 考虑学 习者语 言变异连续体 的全距 ,这也 就是 王建勤 所 主张的语料收集 的范 围原则 。 在语言 习得研究 中需 注意 的另外一个 问题是 材料 的来 源 ,它 与分 析 结果之 间具 有 密切 关
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产生 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 。 语言习得 的内部机制究竟如何 这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的 ,因此在语言习得研究 中 ,大多
来 推 测 其 内部 机 通过分 析学 习者 的语 言 表 现 ,或 者 说 语 言 样 本
制 ,从 这一角度来说 ,收集语 言样本 、 评价语 言 习得 、 分析语 言样本是语 言 习得研究 中的三个关 键环节 。因此 ,本文将结合语言 习得顺 序 的研究 ,对这 三个 环节 的方 法进行 总结 和评 述 , 以期 为汉语作为第 二语 言 的习得研究提供参考 。 二 习得顺序研 究 中常用 的语言样本收 集方 法与评价
曾以 口头叙 述测验 、
口头模仿测验 、
相 同内容不 限时 的句法判 断测验 、
元 语 言知识 测 验 ,进 行 了 的测 验 成绩 可 归为 是广 泛 采用 的一种
的测验结果 可归为一个 因素 ,
中句法不合理部分 以及任务
另一个 因素 ,它们反 映 了学 习者 的外显知识 。又 比如 ,句法判断测验
的贡献率 。因此 ,充足 的背景信息不仅有助于读者 了解某结论 的来源及其 推广范 围 ,同时也 为
这种非常有价值 的重新分析和元分析提供 了前提 。
当然 ,我们通 常无法在一项研究 中对所有 风格 的语 料 、 不 同类 型 的任 务进 行全 面分 析 ,这 就要 求研究 者 了解各种任务所反 映 的言语加工策略和不 同语料 的性质与特点 。我们 日前研究 韩 国学生 习得汉语 主谓谓语句 时发现 同为完成对话 任务 ,在有语 境 的条件下 ,被试 可 以较好 地 使 用 主谓 谓 语 句 但 是 在 自由完 成 任 务 中 ,他 们 大 多采 用 回避 策 略 而更 多 地 使 用 主 谓 宾 结构 ,从 而导致 主谓谓语 句 的使 用 率很 低 。又 比如 ,在 自然语 料 中 ,类 似“ 我 丈夫人 品 很好 ” 这样 的领属类 主谓谓语句 的使用率和正 确率都非 常高 ,但 相应 的偏误 分 析 、 问卷测 验 与 访谈 的结果 则表 明 此类结构 的 出现在 很 大程 度 上 是 由于被试 受 韩 语“ 双 主题 ” 结 构 的影 响 , 省 略句 首两个名 词之 间 的“ 的” 而“ 无意 ” 中随机 产 生 的 ,并 非 是 基 于 习得 的 主 动使 用 。应 该 说 ,在语言 习得研 究 中 , 自然语料 和诱 发语料各有 自己的优 缺 点 自然语 料是 学 习者 主动产 生 的 ,可 以 比较真实 、 自然地反映他们使 用 目的语 的情 况 但 自然语 料 中 目的语 的使 用会 受 到不 同策略 的影 响 ,例 如过度使用 不该用而用 、 回避使 用 该 用 、 会 用 而 不用 、 随机使 用 等 。实 验和 问卷等方法 虽然可 以通过研究设计和 因素控 制得 到 比较“ 纯净 ” 的诱 发语料 ,但 即使是 非 常严谨 、 巧妙 的设计 ,仍 然无法保证它 与 自然语 料 的 同质性 。因此 ,一方 面研 究 者 应 根据 自己
被试反复观看
这些环节都会影响所得语料的质量 。
,
句法判断测验
这是在言语理解研究 中广泛使用 的
方法 。测验材料包括句法正确与不正确 的句子 ,请被试对所给材料 的句法正确性进行判断 。 或者也可 以附加其他任务 ,例如在判断为错误的句子中划 出错误 的部分 ,或 对错误部分进行改
正 。后来 ,有 的研究将这种方法加 以改进 ,采用句法可接受度 判断任 务 ,即在量
含所要研究 的语法结构 。句子长度应该是超 出被试短时记忆能力 的 ,其原理是 如果所呈现 的
句子超出了被试 的记忆容量 ,那 么在完成模仿任务时他们就不能依靠对形式 的记忆和提取 ,而
需要对语义进行加工和再编码 ,并利用现有 的 目的语知识表述 出来 。血 为 在儿童语言习得研究 中 ,此类任务 以 一 言习得研究 中 ,句子的长度与信息量则应 当根据被试 的语言水平而定 。 此外 ,语料库分析或成熟 的测验工具也是 习得顺序研究 中所常用 的 。前者如 甲 语句法测验 和依据
习得顺 序研究 中常用 的语言样 本 收集方法 根据对语 言 习得顺 序文献 的总结 与分析 ,可 以对该领域 的研究方法分类 如下 从被试数量 的角度 可 以分为个 案研究 和群体研究 从 时间的角度 可 以分 为横 向研 究 与纵 向研 究 。在样 本 形式上 ,分 为非语 言样本 例如反应 时 间 、 问卷 或测 验成绩 、 语 言样 本 包括 口头语 言 与 书面 语言 、 学 习者 的报告 包括 自陈报告 、 出声思维 、 访谈 等 。在语料来源上 ,分 为 自然样本 和诱发样本 ,前者是指学 习者在 自然状态下所 产生 的语 言材料 后者是 指根据研究 目的设置相应 的任务诱 发学 习者产生所要分析 的语料 。 在 习得顺 序研 究 中 ,常采用 的诱 发语 言样本 的方法有 以下几种 。 图片作文 求被试 在看 的 同时讲述 还是看完后讲述 这是 言语 产生研 究 中常 用 的方 法 。要 求 被 试 根 据 所 如果是 多 幅 图片 ,是逐 渐 拿 开看 完 的 图片还 是 允许 给 的图片或 录像 ,用 自己的语 言叙述其 中的内容 ,采用 口头或 书面形 式 皆可 。在操作 时 ,是要
主要有 以下几种 。
准确率
,也称 正 确率 标 准 ,也就 是将 准确 率顺 序 作 为 习得顺 序 。
但这一标准的采用也有不同的方式 ,在初期的研究 中 ,准确率的计算方法为 正确使用次数 所
有应使用的次数 。由于它不能反映学习者语言运用 的复杂性 ,因此 在使用 中被不断改进 。首
先 ,该方法将 应该使 用某语 法结 构 的语 境 次数 作 为统 计 基 数 ,这 就无 法反 映学 习者 过 度使 用
的分析认 为 只有 当学 习者 的 目的语达 到一定水平 时 ,该 任 务 的结果才
能较好地反 映他们所建构 的 目的语知识 系统 被试语言水平较低时 ,该测验结果 的信度是较低
的 。这就提示 我们 在选择测验任务 时要避免 因学 习者 的知识 系统不稳定 或测 验难 度 与学 习
者 的语 言水平不符而导致被试 随机反应 。 语言习得研究 常常通过学 习者 的语 言表现 推测其 语 言能力 。 能力连续统 ” 的研 究结果 。如 提 出的“ 可变 认 为 学 习者 的语 言能力是 由不 同的语 言风格构成 对三名英语母语 者 习得瑞典语所进行 的纵 向调查
表上对材料的句法可接受程度进行评定 或者对一系列句子按照句法合理性标准进行排序 。 句图匹配 一 判断所给的句子是否正确表达 了图片 的信息 。 句子可采用视觉或听觉方式呈现 句子和图片可以一对一呈现 ,也 可以在一组句子 中选择最能 正确表达图片信息的一个 ,或 者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信息在一组图片中进行选择 。
语 习得研 究科 学 、 持 续发展 的重要 条件 。 关键词 第二语 言 习得 研 究方 法 习得顺序
引言
习得顺序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中广泛关 注 的一个 问题 ,该领域 的研究结果不仅 为各 种语言习得理论提供 了积极或消极 的证据 ,深化 了人们对语 言 习得本质和语 言 习得 内部机制
的了解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 了对语言习得各种研究方法 的适用条件 、 操作程序 的思考 ,
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第
期
第二语言 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冯丽萍
提要
孙红娟
分析 学 习者的语 言样本是语 言 习得 顺序研 究 中的重要 方法 。本文对 习得 顺序研 究
中的样 本收集 、 确定 习得 标 准 、 样本分析 三 个 关键 环 节 的方 法进 行 了总结 ,讨 论 了在 各 环 节 中 应 注意的 问题 。最后 对汉语 习得研 究提 出了方法论 上 的建议 ,认 为 正确 的研 究方 法是 保证 汉
关于语素习得 的研究结果 中筛选 出语料收集方式相 同的
者 , 种不 同的母语 。元 分析结 果 发 现 有
项 ,这些研究共涉及 了
名学 习
种 因素 频 率 、 语 音 突显 性 、 语 义 复杂 性 、 语法类
别、 语音规则性 对语素习得顺序起关键作用 ,并利用 回归分析计算 了各 因素对语 素 习得顺 序
描述 ,它是保证不 同研究之 间具有 可 比性 以及进行 重新分 析 一 和元分析 一
的基础 。例如 根据对 名 叫 的西班牙语被试 个 月 的英语语 料纵 向调查与分析认 为西班 牙母 语 者 在 习得英语 时很 早 就 可 能 出现 化石 化现象 ,而
运用分 布分析法对该被试 的语 言发展进行重新分析发现 著名 的语 素 习得顺 序 的元 分析 从 一 的英语 习得 并 未 出现 。 年 间发表 的 项 完全停滞 ,某些语 法结构 例如否定结构 在某些语境 中表现 出了发展 参见
证研究 的信度与效度 。每种任务都有其适用的条件 ,同样 的任务如果用不 同的方法会反映学
习者不 同的语 言知识结构和加工策略 ,并影 响数据 的分析和结果 的推论 。 个英语句法结构 的习得为 内容 ,对常用 的研究手段 ,如
限时 的句法判 断测验 、 比较 。运用 主成分 分析法进行 的统计结果表 明 任务 它们 反 映了学 习者 的 内隐知识 ,而任务 方法 ,然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