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绘画比较

合集下载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同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自身有很多特点:
1.首先便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画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又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2.在构图方法上不受教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既可以移动的远近法),使的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3.中国画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交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4.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西方绘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概括的讲,如果中国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的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对比。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中西方美术比较精品PPT课件

中西方美术比较精品PPT课件

二、“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
❖ 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巨大差异就是“天人 合一”和“神人合一”的差异。
❖ 中国由审美走向人际,回到生活;西方由审 美走向宗教,皈依上帝。
❖ 中国灵肉兼顾,情、理交融;西方尊崇灵魂, 鄙视肉体
❖ 中国与自然同在,重视此在;西方向上帝赎 罪,企求来世
❖ 中国中庸平衡;西方纵欲禁欲
❖ 在古希腊罗马至文艺复兴时期,画中有戏,以戏剧 性的情节、动作作为画面内在的构架,是艺术上的 普遍现象。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 同的结 果。若 能把一 些事看 淡了, 就会有 个好心 境,若 把很多 事看开 了,就 会有个 好心情 。让聚 散离合 犹如月 缺月圆 那样寻 常,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
❖ 西方近代美学开创的时候,德国的莱辛在《拉奥孔》 中提出“诗画分界”说,他指出,绘画凭借线条和 色彩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因此绘画不 适于处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情节,诗通过语言和 声音叙述持续于时间的动作,所以诗不适于充分地、 逼真地描写静止的物体。
❖ 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曾说诗人富于想象的人,善于 感受的人,雕刻家和画家只能表现自然界的事物, 诗能表现“可能是”,画只能表现“就是”。西方 美学是戏剧美学,早期文学样式主要是戏剧和史诗, 以后是小说,长于叙事,不长于抒情。西文戏、画 两方面的特点,使西方绘画产生以戏入画的美学特 点。
❖ 沉睡的维纳斯 ❖ 自由引导人民 ❖ 不相称的婚姻
五、诗书画印、画中有诗和“诗画分 界”、以戏入画
❖ 中国画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天衣无缝,相 映成趣共同创造完整的艺术形象。中国画上能有 题识,主要基于中国画笔墨线条的抽象的、超实 象的形式结构,与中国书法、印章灵犀一点脉脉 相通,在画面中显得十分和谐。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东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也对应着东西方思想文化史的发展。

东西方的文化思脉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讲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眼见为实,一切知识都是实用的,中国的社会思想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偏重思考社会人伦问题,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思想体系;而西方思想家认为无用的学问才是大学问,西方人讲爱智、务虚、追问。

两者思想文化及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因此文化艺术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中国史前文明与西方史前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相似,多是以简约、祭祀、图腾等为主的功能性表现形式,受前神学影响,型制基本偏重实用性,相对粗陋而简朴。

发展到战国时期,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还是以功能性为主,以尊卑等级高低来呈现它的精致和繁简程度。

随着佛教在唐代兴起,这种新思想传入中国,它华彩纷呈,就连道家儒家学说都被其影响和整顿,她与儒道文化一起,在中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儒释道文化格局。

中国人自此重新思悟人生观、宇宙观,并展开追问,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心灵感悟。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了解佛教就能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思想脉络,就能理解中国文化大观和深入细致之处。

佛教思想下的文学作品一定美在虚构,既要落实于现实又要高拔于现实,也叫浪漫主义文学。

前有先秦屈原之《离骚》、汉朝儒客文人之《汉赋》,但唐诗宋词抵达了最高峰。

中国唐诗宋词美就美在意境、美在遐想、美在空灵。

一首诗词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表现一幅动感的风景画。

其用字简练概括,都是受佛教意境高拔的影响。

此时的中国艺术创作,开始呈现华彩纷呈的繁荣景象,艺术表现除了功能性外,更多的为精神服务,“美”变得更纯粹。

如中国佛雕、云岗石窟石雕、龙门石窟石雕,体量巨大、雕刻精美,高度逼真,即为典型。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绘画也影响极深,含有高拔的文学性。

这种文学性在中国画中,表现为以含蓄的手法体现理想化境界。

一幅好的绘画,讲空灵、讲意境、讲玄妙、讲超然、讲境界——此等皆是佛教词汇;强调“气韵、神妙、苍润、补拙、超脱、齐辟、纵横、淋漓、灵性、简洁、精谨、空灵”等;重感悟,富有文学性、抽象性。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西方绘画则不然,其 他实际上就是对景写 生,要求对象、光源、 环境、视点四固定。 这就意味着画家在创 作时,对客观景物的 位置和自己的视点一 旦做出选择,就不能 随便移动。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画家要严格地按照物理 和光学的透视原理来 构图,精心地把各类 表现对象组织在画面 中。因为只有这样, 三维空间中的客观世 界才能被科学、准确 地再现出来。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部体上 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 为基础的。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 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就是 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两者的观念 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 分的。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从这种观念出发,西方 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 就是认识自然、征服 自然,从而获得人生 幸福;西方的自然科 学自伽利略以来的400 年间,都是在走一条 分析的道路,总是不 断地将客观物质世界 一分为二。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 西方绘画则不同,其 画作中的物象界限不 是用线条来区分,而 是用色彩的深浅、光 线的明暗来表现,就 像我们眼见的实物一 样。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 西方绘画用亚麻籽油 来调和各种颜料,色 彩十分丰富。通过这 些色彩及物体在一定光源 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 视觉效果。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西方绘画还很讲究描述,画面大都是现实 事件的浓缩,是复杂故事的再现。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国画所表现的,不是 描绘对象在某个时刻的 客观状态,而是“神似” 的人物,花鸟与山水。 实际上,这些客观事物 已经成为画家主观精神 的载体,身上已经融入 了画家的个性与情绪。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人类主要的审美方式是东西方两种,当然还有重要的非洲艺术和南美印第安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及中西亚艺术。

西方人至今仍然忽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方人自负的认为有了白种人的艺术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恰恰是西方人从未尝试过的。

其中美妙西方人至今不甚明了。

那么东西方艺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美术)有那些明显的区别呢?1:艺术思维有区别。

西方艺术主要反映客观现实。

东方艺术主要通过对现实主观再现表达某种意境。

西方社会从19世纪开始对艺术的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至今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很富有逻辑,他的艺术史这种最可以不逻辑的学科也充分显示了其思维的一贯性。

这点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我发现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核偏偏是西方人从来没有触及和能真正领悟的。

西方人从19世纪末仿佛突然开了窍,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哲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严谨的。

其主要的催化剂之一是摄影技术的诞生。

在摄影术诞生以前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主要精力放在对客观事物的精确再现上,经过上千年的努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其实对事物的平面再现本身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艺术,这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算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经过量化的训练也可以掌握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表现方法。

我宁愿把这种技术归纳为科学而不是“艺术”。

但西方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的卓越技巧仍然可以算作艺术。

但可笑的是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打乱了艺术家的思维---还有必要画画蛮?有了摄影我们画什么?艺术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艺术家们开窍了,重新思考并定义绘画的定义以及表现的方式。

于是种种流派,种种观念,种种思潮不断涌现,其实无非是想给画家们一个存在的理由。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西方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严谨的。

这几乎是一个拨丝抽茧的过程。

东西方绘画对比1

东西方绘画对比1

东西方绘画对比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座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

东西方绘画是世界绘画的两大不同体系: 一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包括印度、西亚、日本诸国的东方绘画体系,中国画是这一体系的代表画种;二是萌芽于意大利半岛,涉及整个西欧,近百年来又影响到美、亚、非各大洲的西方绘画体系,这一体系的代表画种是油画。

中华文明主要诞生于黄河流域,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中国人,有基本相同的生活习性与心理特征,具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凝聚力,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农业国家,有着统一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稳固的中原文化传统。

中国的传统美术在这一文化背景中发展,在整体面貌上始终有一脉相承的特点。

欧洲文明是从狩猎到游牧生活发生发展的,政治长期分裂,这使得欧洲绘画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在对文艺的产生、对艺术的起源的认识和解释上,中国古代有“物感说”,认为艺术是由于人心感于外物而产生的,强调人对自然的感受和看法。

欧洲古代则有“模仿说”,认为艺术是人对事物的模仿。

基于以上不同的认识观点,中西绘画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和创作观念。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

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

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中国绘画在在透视上将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结合,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1. 引言1.1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常以水墨为主,注重于意境的表达。

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注重于现实感的表现。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艺术家们选择的调色板和画面构图上,也体现在观众对于色彩所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上。

中国画色彩的含蓄和水墨的表现力,常常让人感到一种深沉的内在情感,而西方绘画的鲜艳和直接性,则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尽管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它们都在色彩的表达上追求艺术的卓越性,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

在今天的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技巧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融合和碰撞,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艺术景观。

2. 正文2.1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中国画的色彩鲜明而含蓄,这一特点体现在中国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上。

中国画注重色彩的“含蓄而不张扬”,追求简约、朴素的美感。

在中国画作品中,往往能看到色彩丰富而和谐统一的画面。

传统中国画作品中的色彩主要以墨、淡彩为主,通过对比冷暖色调和深浅层次的运用,呈现出含蓄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

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重叠,通过虚实、明暗的对比,体现出中国画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画中,色彩的表现方式更多地体现为意境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

色彩在中国画中并非单纯的视觉刺激,更多的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画家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中国画家注重于在细腻的笔墨之间凝结出丰富而含蓄的情感,通过色彩的灵动处理,使得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共鸣。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的特点便是其独特之处,与西方绘画色彩运用上的丰富而直接有着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中国画色彩的深入了解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画独具的魅力与韵味。

2.2 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是指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较为跳跃和明快,色彩对比强烈,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东西方绘画比较

东西方绘画比较

东西方绘画比较
绘画是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因此,任何文化都会有它独特
的绘画传统。

然而,在东西方文化中,绘画的风格和特点却大不
相同。

从历史上来看,东方绘画是古老的、极其注重传统的。

它源于
中国和日本,现在已经传播到了整个亚洲地区。

其中,中国画最
具代表性。

中国画以传统技法和线条为核心,表现了诗意、哲学
和美学。

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是中国画的典型特征,因此它需要
很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来达到非常高的技艺水平。

传统的中国画
作品常常是笔墨纵横、气势磅礴的山水画或花鸟画。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的历史要相对较新。

它的发展始于古希腊
和罗马文化,之后又受到了基督教艺术的影响。

西方绘画的特点
是以透视、色彩和形状为基础,展现出强烈的个人表现力和创造力。

对于西方文化中的艺术家,画家的本人对其作品的影响更大。

因此,在西方的画作中经常会发现摆脱了传统约束的艺术风格和
技法。

尽管东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价值
和特点。

相比之下,中国画更侧重于表现诗意和哲学价值,而西
方画则更侧重于表现人类情感和气氛。

虽然两种绘画形式在表达方式上截然不同,然而,它们通常是在它们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它们的深层次文化含义来真正欣赏和理解它们。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邓继荣【摘要】本文用比较学的方法就东方与西方绘画的形成、种类与内容的区别、主要艺术特征以及创作理念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文中阐述了传统西画尊从“客观观察”,力求“再现现实”,中国画崇尚“天人合一”追求“画中意境”的不同。

又指出东、西绘画相互间的影响,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写意画几乎如出一辙,均强调心意与情感表现的事实。

文中最后提出东、西两大绘画体系犹如两座高峰,应在互相学习中共同发展。

【关键词】东方绘画西方绘画天人合一再现意境人类从事绘画创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当原始人还居住在洞穴里茹毛饮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人类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在距今两万年前的洞窟里和数千年前的彩陶上,都留下了人类早期绘画的例证。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于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等不同,绘画的种类、材料、形式也产生了相异的特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不同的流派和体系。

东、西方绘画,尤其是作为东方绘画代表的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先是从希腊克里特岛壁画,到意大利架上绘画的油画),均走过了辉煌的二千多年历程。

它们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思维上究竟存在那些异同,如何使现代绘画的各画种在兼收并蓄中健康发展,本文用比较学的观点作如下剖析。

一.东、西绘画的种类至今,绘画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着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根据绘画所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区分,可以分为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人物画)、风景画(山水画)、静物画、花鸟画等。

按照绘画工具和材料区分,有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以及版画、雕塑、壁画等。

按照国别或民族文化传统区分,则有中国画、日本画等。

在这众多的画种中,中国画和油画,则是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典型代表画种。

油画,是以油为调合剂调和颜料、用短毛硬质棕笔和油画刮刀、画在经加工制作过的不吸油的亚麻布或其它材料上的一种画种。

它发明并流行于西方,主要是欧洲。

由于油画是来源于西方的画种,我国传统上便将素描、油画、水粉、水彩等称为“西画”。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绘画体系,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浅析,以期了解两种绘画体系的异同之处。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绘画艺术以人体裸体为主题,强调形态的准确性和立体感,往往以神话、历史或宗教题材作为创作对象。

而中国绘画艺术则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追求意境的表现和意象的描绘,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抒发。

在绘画表现上,中西方绘画艺术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立体感的表现,强调光影的效果和材质的真实性,注重人物和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追求写实的表现方式。

而中国绘画则讲究线条、颜色、形式的审美感受,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意象的抒发,追求意境和神韵的表现。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有着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的历史。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在绘画领域有了一定的交流和影响。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艺术理论和技法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丝绸、瓷器、书画等艺术品也影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

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上,中西方绘画艺术也有着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客观和形式的表现,重视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追求艺术的完美和智慧。

而中国绘画追求主观和心灵的表达,注重艺术的情感和意境,追求艺术的个性和境界。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未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交流和影响将更加频繁和深入。

在绘画理论和技术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绘画题材和表现方式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对话,促进绘画艺术的多样化和丰富化。

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绘画艺术的共享和传承。

中西方绘画艺术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影响和差异,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共同推动世界绘画艺术的繁荣和进步。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中西方美术由遥远的原古时期发展到现在的文明时代,由古延伸至今其形成演变到逐渐完善,可谓此涨彼伏、异彩纷呈。

无论是中国美术抑或是西方美术,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只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我们会发现两者在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中的共鸣与差异,同时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与融合。

一、中西方审美意识的比较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由于文化环境、审美倾向的异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中国美术在表现与再现、抒怀与求真关系中,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使人在融入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

西方艺术相对强调客观地再现,以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偏重于强调对象客体的方向。

中国绘画是由笔墨营造气氛,重视传神与意境,追求神情意趣的氛围。

它一方面要求形与神的结合、情与景的互映,另一方面还要求创作者以中国哲学所独具的智慧和心灵、以笔墨艺术独有的语言形式表现出一种“境生象外”的审美境界。

然而西方人眼中的人与物皆是宇宙的本体,人与物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人只能站在与自然一定距离之外,借助眼睛等主观能动因素去理解把握自然之美.因此,西方绘画尤其是西方古典艺术,则是真实自然的再现和模拟,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

这种主观把握情感、再现自然的把握性与中国古代哲学那种人与自然统一、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的世界观是有很大差异的。

然而无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多少差异,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和谐”的探究永远是一致的.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眷恋,实现了主观意志与客观规范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西方以“摹仿说"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强调客观再现的真实性,实现了个别性与典型性的统一,其理性主义精神点燃了人类生命的光芒,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二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完善了古典艺术美学的和谐理想,使人类的心灵得到了慰藉,这是东西方艺术重要的契合点,也是中西方哲学观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西方绘画艺术注重形象塑造和视觉感染力,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透视法为科学基础。

而中国绘画艺术注重意象和精神传达,重视意境和气韵,追求主观精神的真实,源于大自然又高于自然。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中西方艺术对比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

一、绘画侧重点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画面空间表现和艺术审美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源于古希腊美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光影效果,以写实为基础,注重物体的细节表现,例如西方的油画、水彩画等,这些作品注重描绘客观世界,追求视觉快感和形式美。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丰富的艺术气息。

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主,其中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画更注重画家的心灵美。

同时,中国绘画更注重画家的个人感受和艺术表现,注重对画面的解读和表达。

二、线条运用的不同在艺术创作中,线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常常是明确、简洁、流畅的,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空间感和质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例如,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等,通过线条的表现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结构、比例、动态等。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则更加注重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线条的运用非常灵活多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气韵。

例如,中国绘画中的水墨画,通过墨色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肌理感,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画面的流畅感和韵律感。

三、透视法的不同透视法是西方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透视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通常是基于几何学原理,通过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等方法,表现出物体的远近、高低、前后等空间关系。

而中国绘画艺术中并没有明确的透视法,而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中西绘画区别

中西绘画区别

《舟发西苔岛》是华多的一幅著名的代表作品,画
中题材是取自当时的一个歌剧,描写一群贵族男女,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印象主义
二、西方绘画艺术
按时间历程可以将西方美术流派划 分为中世纪美术流派、文艺复兴时 期美术流派、17.18世纪欧洲美术流 派、19世纪欧洲美术流派和20世纪
野兽派
1905年产生于法国。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 义 ,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 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 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 境界。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戴帽子的妇人>、德兰、杜飞 弗拉曼克等。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 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 愉快和休息。
绘画,不仅种类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由于各国和民族 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绘 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 区别。
一、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画在绢、纸上并 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 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 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
3
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这本是芙蓉、锦鸡、蝴蝶之间的 故事,作者却似不经意地从左下 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 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 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 ,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 不致显得突兀。
4
随类赋彩 色彩相和-----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 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 光线下的条件色。画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 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 与色的调和。

东西方艺术绘画的不同

东西方艺术绘画的不同

东西方艺术绘画的不同[键入文字]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中国的画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写意,而外国的画是写实。

中国画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意境美。

它从不把真实地表现自然作为自己的目的。

它所表现的始终是一种源于现实又包孕着画家的主观思想的人格化自然。

而西方绘画是自然的真实再现和模拟。

西方绘画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

中国画描绘的是心灵的故乡,而西方绘画描绘的是生命的家园。

西方绘画艺术概括地讲有两大派,一是写实派或称具象派,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

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

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

二是抽象派。

西方艺术贯走极端,艺术家们在对具象写实感到厌倦以后,从印象派开始,仅在数十年内,有些人就从具象这个极端急剧转到抽象——另一个极端。

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或用光色和几何形态的抽象组合形式表现个人主观的思想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下意识,以及种种隐秘的心理。

中国画主要以线来描绘物象,尤其在传统中国画当中,最具审美价值的莫过于线的艺术了。

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不仅是画家用以抽取、概括自然物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而且还相对独立于客观物象,具有表现画家主观情感的审美价值。

它既符合人的视象在二维空间的真实合理性,又摆脱了像西方写实主义去被动地放映物象在三维空间的真实幻觉的束缚。

以中国画的发展进程来认识,每个时代所产生的艺术作品都附着了时代的气息与时代的特色,如:唐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即表现出了唐代流行的线描技法,同时又体现出了时代的背景与生活气息。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应用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它们在表达手法、审美观念、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画在色彩上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在简约中包含丰富的内涵,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更加强调写实性和明暗的对比。

本文将从颜色的运用、表达手法和审美观念等角度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进行比较分析。

一、颜色的运用中国画在色彩运用上注重以水墨为主,追求意境的凝练与深远,强调色彩的淡雅、含蓄和间接表现。

画家在作画时往往以浓淡干湿、冷暖对比等手法来表现色彩的变化和层次。

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则更加注重于真实的再现,追求色彩的明度和明暗对比。

西方画家通过运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色彩的鲜艳和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张力。

二、表达手法中国画在表达手法上偏向于含蓄、抽象和隐晦,画家常采用留白和点线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情感。

色彩在中国画中往往是以“淡”为主,画家通过水墨的渲染和勾勒来表现出色彩的丰富和变化。

而西方绘画在表达手法上则更加注重于细节的表现和形式的逼真,画家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形体的塑造来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现实感。

西方绘画的色彩表达更加直接和饱满,画面的细节表现更加丰富和具体。

三、审美观念中国画的色彩审美追求典雅、含蓄和平和,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与意境的凝练。

中国画家常常通过表现自然山水和人物的姿态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而西方绘画的色彩审美则更加强调于真实的再现和表现力的丰富,西方画家常常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形式的塑造来表达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西方绘画的色彩审美更加突出于个性和情感,“艳丽”和“鲜艳”成为了西方绘画色彩审美的重要标志。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表达手法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画注重于意境的表现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色彩运用上更加注重于水墨的淡雅与含蓄;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于形式的丰富和色彩的鲜艳,追求真实的再现和个性的表达。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1、绘画侧重点不同。

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方艺术重客观。

东方艺术为诗的,西方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绘画重神韵,西洋绘画重形似。

2、线条运用不同。

中国绘画盛用线条,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西洋绘画线条都不显著,19世纪末,西方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3、中国绘画不注重透视法,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西洋绘画极注重透视法,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4、中国绘画不讲解剖学,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

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

5、中国绘画不重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西洋绘画很重背景,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6、东方绘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方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东西方绘画的比较发言稿

东西方绘画的比较发言稿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与认识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想就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与认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让我们从历史背景开始。

东方绘画,尤其是中国绘画,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岩画到汉代的壁画,再到明清时期的工笔画,东方绘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而西方绘画则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等阶段,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在表现形式上,东方绘画更注重意象的表达,以线条、墨色、留白等元素,传达出深远的意境。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写实,通过明暗、透视、色彩等手法,追求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因此,东方绘画常常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的描绘和表现。

再者,从艺术价值来看,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各有千秋。

东方绘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方绘画则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元化的风格,为世界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东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地交流与融合。

在当代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将东方元素与西方技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新意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总结来说,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各有其独特的魅力。

东方绘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传达出深远的意境;而西方绘画则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元化的风格,追求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应该尊重并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要开放包容,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未来,我期待看到更多的艺术家在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中寻找灵感,创造出具有新意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特鲁威人 】
《维特鲁威人》是一 幅达· 芬奇依照维特鲁 威人定律所作的钢笔 画素描,画在一张 13.5×9.5英寸的纸上, 现藏于威尼斯的学院 美术馆。这幅素描中 所画的男子形象被世 界公认为是最完美的 人体黄金比例。
人类绘画在盛行墙壁作画之后,才开始有了绘画画 种的明显分野。
东 方: 墙 壁—— 帛 绢— 纸 — 西 方: 墙壁——木板——布(亚麻布)
[以灰、胶作底具有硬性的材料 ]
2、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艺术观点。
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内涵:儒家、道家、佛教。
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讲究“阴阳平衡”。
中国艺术就有了“形神兼备”的追求和“气韵 生动”的讲究。 造型重“神韵”,构图讲“意 境”,运笔铺色讲“虚化”、“留白”技巧的运用, 画面效果注意“笔不到意到”的营造。
【 最后的晚餐 】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 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 芬奇为米 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画《最后的晚餐》之前, 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 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 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 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 芬奇对人的形象 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 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 表现出来。
【安吉里之战 】 1504年达· 芬奇开始了一项巨大的艺术工程:在佛罗伦萨
维吉奥宫市政会议大厅的墙壁上描绘《安吉里之战》,表 现的是战马和士兵在战斗中的情景,这是为了纪念1440年 米兰军队的“佛罗伦萨之败”。达· 芬奇创作的这幅画在 当时被认为是代表达· 芬奇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可是接 下来发生的事就不是很清楚了。这幅画是已经完成,还是 后来被完全毁掉,成了永久的谜团。这幅画就这样成了世 界艺术史上十大悬案之一,其蹊跷程度丝毫不亚于丹· 布 朗创作的悬疑小说《达· 芬奇密码》。现在,由英国基金 会支持的一些艺术家声称,他们相信这幅杰作就藏在瓦萨 里稍晚奉美的其家族之命创作的一系列壁画的墙后面的夹 层中,它是被瓦萨里保护性地藏起来了。意大利著名艺术 科学家莫里兹奥· 塞拉西尼的专长是调查艺术品的下落。 塞拉西尼表示他将通过扫描和安装探测器等方法来寻找蛛 丝马迹,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如何在不损害外面壁画的情况 下,用新的仪器发现达· 芬奇画的颜料,从而使达· 芬奇这 幅《安吉里之战》重见天日。
焦点透视:严谨的、立体的、客观的、理性的。
4、画面效果不同:
(1)黑与白:
黑:黑背景是指重色调子,也就是深 色背景,确切地说,一般是用深灰色 绘制而成(偏土红、土绿、熟褐、深 棕、黛青一类的复合色 )。
白:
就是在画面上的某种部分不着笔墨,不做 任何描绘,有意留下空白,在中国画家看来,空 白的画面其本身就可以形成某种空间,既是有限 又是一个无限的空间。 ——计白当黑
西
风景画 静物画
中 国 人 物 画
中国人物画
西 方 人 物 画
中国山水画
西方油画
中国花鸟画
2、工具材料不同:
中:毛笔(羊毫、狼毫) 颜料:水性
西:笔(猪鬃、尼龙)颜料:水性
3、观察方法不同
中——散点透视:有多个视点
散点透视:浪漫的、平面的、主观的、感性的。
西——焦点透视:只有一个视点
西方人的精神文化内涵:
(1)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思想
(2)科学
二、中西方绘画样式的差异
1、题材不同
人物画
成熟于战国时期 。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绘耕织、狩猎、 放牧、郊游和嬉戏的场景

山水画
滋生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 唐,是中国画的主流。
花鸟画 在五代、两宋时繁荣,水墨花鸟也随之盛行。
人物画
宗教、残酷血腥场面
【岩间圣母 】
是达· 芬奇的一幅传统宗教题 材画作。画中人物虽然被一 团潮湿的空气所包围,但是 人体的轮廓在昏暗山岩的衬 托下还是能明显地辨析出来, 尤其是画家着力描绘的面庞 被刻意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所 笼罩,人物轻柔、温存、纯 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显出 来。列昂纳多把结构看作打 开作品意图的钥匙,这很大 程度上形成了文艺复兴盛期 的古典主义金字塔式的人物
中西方绘画比较
王赟 1310011
壹 贰
中西方绘画的分流
中西方绘画样式的差异
中西方画家之对比 小结 参考文献



一、中西方绘画分流
中西方绘画是怎么发展成为泾渭分明的两大类的?
1、它们各自所依赖的物质——绘画材料不同。
早期人类的绘画材料基本上都是岩石与崖壁,而后来又 发展为在陶罐、人造的房屋和墓穴的墙壁上作画。
(2)光
中:平 光
西:注重光线
(3)厚与薄
(4)诗书画印
中国画特色: 诗
中 有 画 , 画 中 有 诗
三、东西方画家之对比
达芬奇
唐寅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
列奥纳多· 芬奇 达·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 个人简介 】
列奥纳多· 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 达· 代表。 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 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 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达芬奇自画像 】
在这幅《自画像》中,画 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 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 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 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 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 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 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 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 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 蒙娜丽莎 】
名称:《蒙娜丽莎》Mona Lisa 画者:列奥纳多· 达芬奇(意大利) 类型:油画 (木板) 尺寸:77X53厘米 收藏:现藏博物馆:卢浮宫 简介:《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 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 芬奇的最 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 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 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 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 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 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 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 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 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 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 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 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