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合集下载

交通流理论第八章

交通流理论第八章

第八章无信号交叉口理论平面交叉口把相交的道路路段连接起来,构成路网。

因为在交叉口同一平面上有多股交通流动,考虑到交通安全,有时需要进行适当的交通控制。

按照有无交通控制,可将交叉口分为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简称为信号交叉口)和无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简称为无信号交叉口)。

无信号交叉口是最普遍的交叉口类型,虽然它的通行能力可能低于信号交叉口,但它在网络交通控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运行情况不良的无信号交叉口,可能会影响整个信号网络或者智能运输系统的运行,并且无信号交叉口理论是信号交叉口理论的基础,因此首先对无信号交叉口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无信号交叉口不像信号交叉口那样会给驾驶员确定的指示或控制,驾驶员必须自己判断何时进入交叉口是安全的。

驾驶员所寻求的在交通流中进入交叉口的安全机会或“间隙”称为可插车间隙,它用时间来度量,并且等于某一车头时距。

可插车间隙理论是分析无信号交叉口运行的基本理论,其它的所有分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可插车间隙理论,或者即使没有明确地应用该理论,但也是以它为基础的。

在无信号交叉口中,必须考虑车辆的优先权问题。

如果有一辆车试图进入交叉口,但此时存在优先级高于它的交通流,那么它必须让路给这些交通流。

另外,低级别交通流的存在也会影响高级别交通流的运行。

由此可见,无信号交叉口的车流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本章的第一节首先讨论无信号交叉口的理论基础,着重介绍可插车间隙理论以及在该理论中用到的几种基本的车头时距分布。

普通的无信号交叉口(即四路相交)可分为二路停车和四路停车两类,即主路优先控制的交叉口(包括停车控制和让路控制)和主次路不分的交叉口。

在第二节中首先讨论了二路停车的无信号交叉口,第三节接着讨论了四路停车的无信号交叉口。

在考虑交叉口交通运行时还用到了经验方法,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经验方法的结果也是比较准确的,与实际情况差别并不大,在第四节中介绍了这些方法。

第一节理论基础一、可插车间隙理论1. 可利用间隙可插车间隙理论是分析无信号交叉口的基本理论,理解该理论必须先理解可利用间隙的概念。

平面交叉规定(规范节选)

平面交叉规定(规范节选)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交叉路口如何认定等问题的答复发布部门: 公安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文号: 公交管(1991)17号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你局《关于执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平面交叉路口如何认定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所称的交叉路口,指平面交叉路口,即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部位。

这里的道路,包括城市街道、胡同、里巷(仅与城市街道两侧人行道平面相交的胡同、里巷除外)和公路。

符合该条件的即可视为交叉路口。

公路与未列入公路范围的乡村小路的平面交叉点,不属于交叉路口。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8.3 平面交叉8.3.1平面交叉是公路路网中的节点,其位置和形式的选定直接影响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以及交通安全,因此平面交叉的选址和选形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同时应体现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相交公路的线形指标等平面交叉各组成要素都能满足其安全要求。

一级公路具有两种功能,但都允许设置平面交叉。

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为视需要控制出人,因之应限制平面交叉数量,可采取合并、设置辅道等措施尽量加大平面交叉的间距;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其平面交叉必须配以齐全、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

8.3.2 从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公路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尚未得到充分重视,除信号交叉以外,许多用路者对其他交通管理方式及其规则尚不熟悉,导致平面交叉的交通状况较为混乱。

因此,应对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引起重视并在设计中明确其管理方式。

一般来讲,当被交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或相交公路中有一条为干线公路时,应考虑采用主路优先交叉;当各相交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相同、交通量或行人数量很大时,可采用信号交叉;无优先交叉一般仅用于相交公路的等级很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

8.3.3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相交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应该有良好的线形和视距,因此其设计速度一般不得任意降低。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5.2 原则
5.3 交叉口类型
5.3.1 各级道路相交路口的类型
信号平交、非信号平交、环交、立交
5.3.2 相交道路数量及交叉角度
5.4 交叉口转弯设计(转弯半径、停车视距)
5.4 进口道拓宽
5.5 人行天桥或地道、地块出入口的设置
5.6 公交车站
5.6 公交专用道
5.7 机动车道
5.7.1 车道宽度
5.7.2 车道功能划分5.8 非机动车道
5.8.1 车道宽度
5.8.2 过街处的处理
5.9 步行道
5.9.1 车道宽度
5.9.2 过街处的处理5.10 人行横道
5.10.1类型
包括国外做法、国际惯例
5.10.2 宽度
5.11 中间隔离带
5.11.1 使用条件
5.11.2 功能及宽度
5.12 交通岛
5.13 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
5.14 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等
5.15 绿化
5.16 其他
5.1
6.1 地铁出入口。

道路勘测设计第八章

道路勘测设计第八章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1、三个点:分流点 合流点 冲突点——不同方向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交的点。 2、两个结论: ①无交通管制且相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 分流点=合流点= n ( n 2 )
冲突点=
n ( n 1 )( n 2 )
2
6
②产生冲突最多的是左转变车辆。 3、三种方法(消灭冲突点) ①实行交通管制 ②采用渠化交通 ③修建立体交叉
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三、组织渠化交通 1、渠化交通: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 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 2、渠化交通的作用: ①避免车辆相互干扰,增加行车安全; ②可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辆行驶方向; ③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道宽度,控制车速,防止超车; ④利用交通岛或分隔带设置交通标志。 3、交通岛的类型 方向岛——指引行车方向 分隔岛——分隔车道车流 中心岛——组织交通 安全岛——供行人过街时用 4、交通岛的形状和尺寸:见P239-240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六、环道的横断面 七、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以四路相交为例 1、环道上只设一条机动车道 NA=N右1+N直1+N左1+N直2+N左2+N左3 设进口道的左、直、右交通量均相等, 则NA=N右+2N直+3N左 再设N右=N左, 则NA=2(N右+N直+N左) 而整个环道的通过量N环为 N环=4(N右+N直+N左) 所以,N环=2NA
(二)识别距离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识别距离的定义: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 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 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采用各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 2、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一节交叉口设计概述一、基本要求和内容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交叉口。

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处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通过能力满足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口的“立面”,保证行车稳定,且符合排水要求。

主要内容:1. 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个部分的几何尺寸2. 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 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

4. 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雨水排水管道。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叉口的车辆来自不同方向,又向不同方向行驶,车辆之间会产生不同的交错方式,交通性质也不同。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

合流点:不同方向行驶来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这三种交错点的存在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147(无交通管制措施)特点:1. 交叉道路条数越多,交错点越多,其中冲突点增加的最快。

各条路均为双车道时:分流点=合流点=n(n-2)n2(n?1)(n?2)冲突点= 6n —交叉口相交道路的条数2. 产生冲突点的大多是左转弯车辆(处理好左转车辆至关重要)减少或清除冲突点的方法:(1)交通管制(信号)(2)渠化交通(设交通岛,标志线,增设车道,环岛)(3)交体交叉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1. 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将各条道路平顺连接。

148优点:简单,造价低,设计方便不足:车速低,通行能力低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次干路、支路。

2. 分道转弯式采取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向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

优点:右转车辆速度快,提高通行能力(不乱挤)不足:占地多,造价较高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3. 扩宽路口式在交叉口处增设变速或转弯车道。

城市道路工程复习纲要

城市道路工程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的组成:城市道路由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交通广场、停车场及加油站等设施组成。

①车行道②路侧带③分隔带④交叉口和交通广场⑤路边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⑥道路雨水排水系统2、城市道路的功能:①交通功能②公共空间功能③防灾救灾功能④城市结构及建筑艺术功能3、城市道路的特点:①组成复杂、功能多样②需要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③交通分布不均衡④道路交叉口多⑤道路两侧建筑物密集⑥景观艺术要求比较高⑦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较多⑧政策性强4、城市道路的分类: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5、城市道路设计车辆的种类:小客车、大型车、铰接车6、城市道路设计车速:道路设计车速,也称为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天气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情况下,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在路段上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7、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参考交通工程) 8、城市道路设计要求:①道路运输尽可能经济。

②交通应流畅、迅速和安全。

③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

④注重道路的配合、协调。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特征1、路段通行能力:路段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①基本通行能力计算公式:0010006.3/3600t 3600l vv l C ===车安车安制反l l l l l l l 254v 6.3v 20+++=+++=φC ————路段基本通行能力:pcu/h0t ————车头最小时距:s0l ————车头最小间距:m 车l ————车辆平均长度:m 安l ————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 制l ————车辆的制动距离:m反l ————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t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sφ ————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②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Hv cw w f f f C C ⨯⨯⨯=基实实C ————路段实际通行能力:pcu/hw f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cw f ————侧向净空受限的修正系数 Hv f ————纵坡度修正系数③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实设⨯=C C设C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pcu/h第四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1) 凸形设计时, 应使交叉口的 纵坡与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一致, 适当调整接交叉口的路段横坡。此 类交叉口可不设雨水口, 见图 1。
2) 凹形形式的地面雨水都向交 叉口集中, 排水比较困难, 应尽量 避免。因受地形、地物的限制而不 可避免时, 应在交叉口范围内设置 雨水口及地下排水管道, 以防止雨 水汇集到交叉口中心, 见图 2。
m; B 为行车道宽度, m; i 为路拱横坡, %。
可根据道路等级来选用计算公式, 一般 14 m 宽
以下的中、低级路面采用式( 1) , 14 m 宽以上的高级
路面及次高级路面采用式( 2) 。
8 勾绘调整等高线
交叉口的竖向应满足行车平顺和路面排水畅通的
要求。通过调整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使纵、横坡的
5) 斜坡形设计时, 相交道路的 纵坡维持不变, 将两条道路的横坡 在进入交叉口前逐渐向其纵坡方向
中国市政工程
段成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2008年第 1 期
过渡, 使交叉口形成单向倾斜 面; 并在纵坡指向交叉口道路的 人行横道线外设置雨水口, 见图 5。
6) 马鞍形设计时, 相交道路 的纵、横坡度均在交叉口范围内 进行适当调整, 并在纵坡指向交 叉口的道路两侧设置雨水口, 见 图 6。 3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
当主、次干道相交时, 在一般情况下, 对主、次 道路的行车舒适尽可能地照顾到。在特殊情况下, 如 果主道路的交通量和车速都占主要优势时, 要求主道 路上的横坡不变, 此时次道路的路脊线只能交至主 道路的车行道边线, 但这样的设计对于次道路的行 车和排水都不利, 应尽量避免为宜。 6.2 控制点标高的确定
曲线上, 即构成标高计算线网。 4) 平行线法。平行线法是先将道路路脊线的交点

8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8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8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第8章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 第四节 匝道设计 ▪ 第五节 端部设计 ▪ 第六节 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1)菱形立交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喇叭形立交: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 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减速车道;
▪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加速车道。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平行式 ▪ 直接式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形式:
▪ (1)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 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的方式。

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2、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道路的种类。

4、我国公路发展目标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内容。

5、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6、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划分的依据,分级情况。

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7、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何影响。

8、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及区别。

9、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关系。

10、公路网系统的特性。

11、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的基本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最能综合反映城市交通拥挤的技术指标。

12、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的内容。

13、划分公路用地和城市道路红线的意义。

怎样划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14、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5、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16、本章主要名词术语:道路、道路功能、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公路网、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道路红线、道路建筑限界、道路用地、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第二章平面设计1、汽车行驶轨迹的几何特征。

道路平面线形组成要素2、平面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

3、平面直线的技术标准及直线的适用情况。

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线形?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4、影响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的因素。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原理、种类。

圆曲线半径值的选取。

5、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稳定性及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横向力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横向力系数µ取值的影响因素。

6、缓和曲线的作用。

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的轨迹方程。

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线形的理论依据。

7、省略缓和曲线的条件。

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缓和曲线长度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8、本章注要名词术语:路线、路线的平面、同向曲线、反向曲线、汽车行驶稳定性、横向力系数、横向超高、横向滑移、横向倾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参数A、桩号(里程)、交点、交点里程(桩号)、曲线主点、曲线主点桩号。

道路勘测复习题

道路勘测复习题

道路勘测复习题1.道路的分级答: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一下;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一下。

2.我国公路时如何分级的?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

国道: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国家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联结首都与各省、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的公路,联结各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省道: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的干线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重要公路。

3.表1-2书8页4.城市道路的分类快速路:设有中间带,双向四车道以上,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快速路沿线两侧不能呢个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当进出口较多时宜在两侧另建辅道,在过路行人集中的地点必须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8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课件

8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课件

三、拓宽车道的长度
右转车道的 长度
⑴.渐变段长度ld ⑵.减速所需长度lb和加速所需长度la ⑶.等候车队长度
⑴.渐变段长度ld
ld
VA B 3.6
渐变段的长度可以按照转弯车辆以路段平均车速行驶
时,每秒横移1.0米计算。
最小渐变段长度
表8-11
速度(km/h) 100 80 60 40 30 20
A. 确保安全前提下,使车辆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时间通过 B.正确设计交叉口,保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 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 的地点。
1、设置交通控制信号。禁止、限制交通,封闭支 路等
2、选择合理的交叉口形式,正确组织交 通。如组织单向B交an通gk。ok
3、渠化交通
4、立体交叉
4、立体交叉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 警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 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 路径行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 叉可消灭冲突点。 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 开,使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 的办法。
方向岛
方向岛(导流岛)用以指引行车方向。 作用:可以减少冲突点;约束车速,保证行车安全。
分割岛
分割岛:用以分割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快速车和慢速车, 以及对向行驶车流,保证行车速度和安全长条形交通岛。 (画线代替)

《建筑制图与识图》 课件 第8章

《建筑制图与识图》 课件 第8章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② 当道路分期修建、改建时,应在同一张图纸中标出规划 道路中线、设计道路中线和原有道路中线的位置关系。规划道路 中线应采用细双点画线表示,规划红线应采用粗双点画线表示。 在设计横断面图上,应注明路侧方向,如图8-17所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③ 横断面图中管涵、管线的高程应根据设计要求标注,管 涵、管线横断面应采用相应图例,如图8-18所示。
第8章 道路路线工程图
目录
道路路线工程图概述 公路路线工程图识读 城市道路工程图识读 公路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图识读
8.1 道路路线工程图概述
道路路线工 程图概述
8.1.1 道路的发展历史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8.1.1 道路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供行人和牛马及其他兽类行走、驮运货物的阶段。 此时期的道路通常称为小路或小径,如图所示。
(1)路线横断面图的形成 路线横断面图是用假想的剖切平面垂直于路中心线剖切而 得到的,如图8-15所示。横断面图的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应采用 相同比例,一般为1﹕200,1﹕100或1﹕50。在道路工程施工设 计图中,对应每一个里程桩的位置都绘有路线横断面图。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2)路线横断面图的有关规定 ① 路面线、路肩线、边坡线、护坡线均应采用粗实线表示; 路面厚度应采用中粗实线表示;原有地面线应采用细实线表示, 设计或原有道路中线应采用细点画线表示,如图8-16所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⑧ 在测设数据表中的平曲线栏中,道路左、右转弯应分别用 凹、凸折线表示。当不设缓和曲线段时,按图8-14(a)所示标注; 当设缓和曲线段时,按图8-14(b)所示标注。在曲线的一侧标注 交点编号、桩号、偏角、半径、曲线长。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暂时无用)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暂时无用)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集第1章绪论第2章汽车行驶性能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Ⅳ档以30km/h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2.2 已知λ=0.8,f=1%,若东风EQ-140型载重汽车以80km/h的速度开始在3%的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系数为0.10,则:(1)当R=500m,i h=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当V=80km/h,i h=-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2.4 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3章平面设计3.1 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3.2 缓和曲线有哪些作用?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3.3 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

3.4 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路拱横坡度为2%。

(1)试求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B=8%)的极限最小半径(分别取0.035和0.15)。

(2)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9m,超高渐变率取1/150)?3.5 某段山岭区二级路,设计速度为40km/h(如图3-1),路线转角α4右=95°04′38″、α5左=69°20′28″,JD4至JD5的距离D=267.71m。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R4=110m、L s4=70m,试定JD5的曲线半径R5和缓和曲线长L s5。

图3-1 习题3.5图3.6 某山岭区三级路设计速度为60km/h(如图3-2),路线转角α1右=29°30′,α2右=32°54′,α3左=4°30′,JD1至JD2、JD2至JD3距离分别为560.54m、458.96m。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集第1章绪论第2章汽车行驶性能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Ⅳ档以30km/h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2.2 已知λ=0.8,f=1%,若东风EQ-140型载重汽车以80km/h的速度开始在3%的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系数为0.10,则:(1)当R=500m,i h=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当V=80km/h,i h=-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2.4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3章平面设计3.1 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3.2 缓和曲线有哪些作用?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3.3 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

3.4 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路拱横坡度为2%。

(1)试求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B=8%)的极限最小半径(分别取0.035和0.15)。

(2)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9m,超高渐变率取1/150)?3.5 某段山岭区二级路,设计速度为40km/h(如图3-1),路线转角α4右=95°04′38″、α5左=69°20′28″,JD4至JD5的距离D=267.71m。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R4=110m、L s4=70m,试定JD5的曲线半径R5和缓和曲线长L s5。

图3-1 习题3.5图3.6 某山岭区三级路设计速度为60km/h(如图3-2),路线转角α1右=29°30′,α2右=32°54′,α3左=4°30′,JD1至JD2、JD2至JD3距离分别为560.54m、458.96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2 SS t 3.6 26a

3.停车标志控制的交叉口
对停车标志控制的交叉口,一般为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 主次关系明确,而且对标志的识别要比对信号容易,因此, 可采用式(8-10)及识别时间为2s计算。

二、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
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 交叉范围相交道路的圆曲线半径 分道转弯式圆曲线半径 加铺转角式圆曲线半径 (一)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R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第一节 交叉口设计概述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 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三)组织渠化交通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 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 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三)组织渠化交通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 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 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一般情况,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
第四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
一、交叉口的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 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 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 视距ST。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 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V2 127( ih )
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V仍采用路段规定值, 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同计算行车速 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于2%为宜,最 大不应超过6%。
第五节 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定义 : 在交叉口内增加左、右转车道,以提高交叉口的通 行能力的设计方法。 一、设置条件 1.平面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设右转车道: (1)平面交叉角小于60°,且右转车较多时; (2)右转交通量大,且为主要交通方向时; (3)右转车辆所需车速较高时; (4)有特殊需要时。 2.平面交叉除下列条件外应设左转车道: (1)不允许左转弯时; (2)道路交通量很小,通行能力有富裕时; (3)相交道路设计速度为40km/h以下,设计小时交通量 小于200辆时; ( 4)无对向直行交通,且进口道车道数较路段多一条时。
(二)识别距离

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 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 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对无任何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可采用各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 。 2.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 对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在车辆正常行驶条件下,识别距离 力使驾驶员能看清交通信号和显示内容,能有足够时间制动减 速直至停车,但这种制动停车并非急刹车。
4.环形交叉: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 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 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4.环形交叉: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 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 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行,没有 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 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 车的安全性;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车辆绕行: 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适用:多条道路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量总数为500~3000 辆/小时,左右转弯车辆较多,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

(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3.无中间带:当相交道路不设中间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 辟左转车道。 (1)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 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

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 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或 地方道路: 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 叉。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 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 ——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 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 的地点。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2.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3.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用立体
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
第三节 交叉口的车道数和通行能力
一、交叉口的车道数 交叉口各相交道路的车道数,应根据交通控制方法、交通 量、车道的通行能力及交叉处用地条件等决定。在城市道路 上还应考虑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需要。 从渠化交通考虑,交叉口最好按车种和方向分别设置专用 车道,以使左、直、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能在各自的专用车 道上排列停候或行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 但在交通量较小的道路上设置过多的车道是不经济的,可 考虑车道混合行驶。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 ——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 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 的地点。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 ——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 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 ——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 的地点。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指挥, 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 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驶,减 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 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 能力都较高。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 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 (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1. 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 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 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四、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1.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 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 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70%。 2. 转弯交通:设计速度因分、合流及用地等影响,通常应适 当降低,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 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 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2.窄型中间带:当设有较窄中间带(宽度小于 5m )时,利 用中间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 增加不足部分宽度。

(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3.无中间带:当相交道路不设中间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 辟左转车道。 (1)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 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
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 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 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 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X 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 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 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二、设置方法 (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 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

二、设置方法 (一)右转车道设置方法 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

(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 1.宽型中间带:当没有较宽中间带(一般不小于 5m)时, 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间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