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第一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
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宁夏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
例如神华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内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
《2024年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范文
《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其中,税源专业化管理成为提升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基层税务机关如何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与重要性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以税收法规为依据,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的税收征管措施。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通过专业化管理,税务机关能够更好地了解纳税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税源分布,从而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2. 促进税收公平:专业化管理有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减少税收漏洞,防止税收逃避。
3. 提升税务机关形象:专业化管理体现了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和法治精神,有助于提升税务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
三、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目前,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导致管理措施不够科学、规范。
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税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难以满足专业化管理的需求。
3.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虽然税务系统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在数据共享、数据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影响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效果。
四、优化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措施:1.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规划和指导体系,明确各级税务机关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管理措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税收征管队伍。
3. 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从税收征管的角度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从税收征管的角度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税收征管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国家财政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税收征管的一种新模式,不仅能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还能有效解决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税收征管的角度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进行探讨。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通过专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以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和纳税人满意度的一种管理模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工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将税务机关内部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使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明确,减少办公室级别的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 便捷高效:税源专业化管理通过优化流程和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能,使纳税人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完成纳税申报和缴税等税务事务。
3. 精准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的税收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收征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和挑战税源专业化管理相比传统的综合管理模式,在税收征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优势:(1)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税源专业化管理使得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明确,减少了冗余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税收征管效率。
(2)促进纳税人便利化:税源专业化管理通过优化流程和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纳税人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办理税务事务,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
(3)精准管理税源: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税源专业化管理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的税收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收征管,提高了管理的精细程度。
2. 挑战:(1)信息共享不畅: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但由于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兼容等问题,导致信息共享不畅,影响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效果。
(2)人才不足: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税收征管队伍,但目前我国税收征管队伍中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不足,限制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推进。
青海国税税源专业化管理调研报告
青海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报告总局征科司:我局按照总局便函精神,组织具有代表性地区税收管理员,采取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表等有效形式,深入开展税源调研活动,经过近半个月的工作,顺利完成了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和思路(一)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概念的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由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对特定税源管理对象所实施的专业化管理行为。
所谓专业化管理行为是指纳税评估、税收分析、反避税调查等需要专业化知识支撑的行为。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对所管辖的纳税人进行合理分类,对已有税源管理队伍按照知识结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对现有税源管理队伍和税源管理对象之间的最优配置方式。
其前提是对现有税源管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归类,找到当地税源管理重点或重点管理环节。
而后再对当地税源管理队伍进行合理评估,全面、客观评价其知识结构、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源现状,并采取培训更新知识、抽调骨干人员等针对性措施,以达到对税源管理队伍的最优配置,实现对税源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将税收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互动的税法遵从环境。
(二)如何对纳税人进行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税源专业化分类管理应在坚持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税源分布和税源结构,采取某一种分类形式为主、兼顾其他分类形式为辅的管理原则,突出差别管理和落实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突出管理工作重点事项,强化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管理。
同时在坚持属地征管的原则下,以专业化分类管理税源为抓手,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分别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内容,提高税源控管的针对性。
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不同的行业和类型对纳税人集中管理,为实现税源管理规模化管理奠定基础,并调配和培养一批专业化管理人才,尽快熟悉行业特性、经营特点和管理重点、难点,逐步建立行业管理模板,不断探索和积累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关于我市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我市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将税源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强化对税收征管工作的专业化管理。
本文将从我市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在我市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提高税收征管效益,增加税收收入,已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税源专业化管理能够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度,降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摩擦,对于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高效和规范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要加强税收征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只有具备丰富的税收征管经验和深厚的税收知识,税务人员才能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其次,要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效率。
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及时地掌握纳税人的情况,准确发放税收通知和征收通知,实现对税源的精准管理。
此外,还要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税收征管工作的支持度和配合度。
然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平衡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和责任,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制定工作流程和权责分配,确保税收征管工作既能高效进行,又能保证纳税人权益的合法性。
其次,如何防范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是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关键。
最后,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加大投入,改善税务机关的工作条件和硬件设施,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这对财政预算的安排提出了挑战。
综上所述,我市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力度等措施来实现。
此外,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也面临挑战,需要平衡工作效率与责任,加强监督和约束,提高投入等。
通过适当的措施和对挑战的应对,相信我市能够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益,为地方财政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容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容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思想在于“以税源为中心,综合把握和分散税收,以税收的区域分类构建税源管理微分化体系,在税源管理中以高效、准确、安全的方式配置专业化税收技术资源。
”税收专业化管理涵盖了从税源选择、识别、分析、利用到征管的多个阶段,其中,税源选择是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它的实现是通过对税源的分类进行管理,并对各类税源综合考虑,以实现合理分配税收资源及确保征管安全性的基础工作。
一旦税源选择完成,就可以进行税源识别,税源识别主要是根据所确定的税源类别,多维度联合考虑,对目标税源进行个性化分析,并对经济状况、服务规模等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研判。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税源的实际应征税金额,据此准确把握税源的实际状况,有效把握税收的实施运作工作,并确保税收的合理、准确征管。
税收专业化管理也要求我们要求自觉维护税收的税法秩序,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举措惩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和强化税收的秩序机制,确保各种政策、措施的全面有效实施,不断改善税源管理水平。
同时,要加强征管中的信息化建设,确保税收信息及时、准确地披露,使征管责任到位,充分推动和加强政务公开,提高税收管理的透明度,提高税收审计等税源服务的效能,为税收征管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税收专业化管理也要求税务机关要结合实际,调整管理模式,提高税源服务的便捷性,建立完善的系统运行机制,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不断改善和完善税源管理质量,为税收管理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社会消费活力和投资热情提供有效的保障。
综上所述,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以税源为中心,综合考量税源特性,进行精准管理,以税收的区域分类构建税源管理微分化体系,加强税源管理,以高效、准确、安全的方式配置专业化税收技术资源,确保征管安全性,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维护税收税法秩序,促进税收征管效率,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实施,为税收服务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今天,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化管理税收是增加税收,提高
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多个部门已经建立了专业化管理税收的机制,税源专
业化管理已成为政府税收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且充满活力的新举措。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
种现代化的税收管理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在财政税收及政府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中具有重
要意义,这将推动税收制度优化,改革机制制度,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另外,要充分发挥政府税收机构的主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政府监管观念,调动社会各
方的积极性,搭建政府、业主、和社会各界的综合税收管理平台,实施集中管理,根据不
同的行业需求,采取灵活的手段,实现税源的全面控制和跨越式发展。
此外,要结合现有税收监管政策,建立统一的税收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税收监管政策,限制税收结构漏洞,扩大税收管理及催缴效能,丰富税源管理工作。
同时要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税源管理模式改革,实现税收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流程标准化,实施汇聚
式税源管理,构建一个全面的税源管理体系。
最后,要充分发挥各类认证机构的职能,按照税收准入和税收绩效的要求,对申报税
收表的真实性进行充分的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收安全问题,全面控制税收风险,充分
利用专业机构提供的税收咨询服务,有效改善税源管理工作。
总而言之,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专业化管理,提升全面控制能力,实现税收制度和
政府税收管理的安全、合理、有序、有效的运行,从而达到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的目的。
浅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税收情况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的一种方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推动税收征管水平的提升,实现税收目标的有效实施。
税源专业化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挑战。
首先,税源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税收信息,税务机关难以实现对纳税人的全面管理。
其次,税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着纳税人类型多样、业务复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频繁变化等问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再次,税源管理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税源管理能力不够强大。
最后,税源管理在操作性上存在一定困难。
税务机关需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对税源进行管理,但现有的技术和工具仍有待完善。
面对税源管理的现状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信息共享与互通。
税务机关可以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共享纳税人的信息,实现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互通,从而增强税源管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次,加强税务机关的人员培训和专业化建设。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同时,可以建立专门的税源管理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素养。
再次,加强资源投入和协同合作。
政府可以增加税务机关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支持,从而使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税务机关可以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税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最后,加强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的建设。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税源管理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动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工具。
例如,可以建立税收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税源管理的精确度和预测准确性。
综上所述,税源专业化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一些现状和挑战。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容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容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采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对收入税收征管进行管理和
监督,从而推动税收管理工作,提高税收收入的方法。
1、督促纳税人按时申报和缴纳税款。
要求纳税人按照规定的期限申
报纳税义务,缴纳应纳税款项。
2、实施审计检查,确保纳税义务的履行。
要求纳税人提供有关财务
账目和财务资料,监督其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漏税行为。
3、开展税收风险分类。
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纳税风险和社会关系风险,分类管理,采取不同措施,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4、加强社会动态信息分析。
定期分析和总结发生的重大经济新闻事
件及其对纳税义务的影响,分析影响可能带来的税收损失,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降低税收风险。
5、组织开展纳税人关系管理。
根据纳税人的性质、纳税行为特点,
建立和完善纳税人关系管理模式,组织纳税服务工作,增强纳税人缴纳税
款的参与意识,使税收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引言税源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管理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各国逐渐采取了专业化管理的方式。
专业化管理强调将税收管理工作分解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专业人员负责,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风险。
本文将探讨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分析其意义、挑战和推进措施。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义税源的实施专业化管理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通过将税收管理工作分解给专业人员,可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专业人员对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流程更加熟悉,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有效地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2. 降低管理风险专业人员在税收管理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降低管理风险。
他们对税收漏税和避税行为的识别能力更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打击非法行为,保护国家财政收入。
3. 促进税收规范化发展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有助于推进税收规范化发展。
专业人员对税收政策和法规的熟悉程度高,可以积极指导纳税人遵守税收法规,减少违规行为。
同时,专业人员还能够提供专业的税收咨询和服务,帮助纳税人合理规划税务事务,促进税收优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挑战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面临一些挑战:1. 人才培养和引进难题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但培养和引进这样的人才是一项挑战。
培养一名合格的税收专业人员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而引进人才则需要解决人员流动性和竞争问题。
2. 技术支持和信息化要求税源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专业化管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
3. 组织架构和流程调整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需要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调整。
这可能涉及到内部分工、职责和权限的重新划分,需要解决组织变革和管理调整的问题。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措施为了推进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税收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推进专业化管理的关键。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其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现代税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提升税收征收效率、加强税收监管、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义、优势、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税源管理的实践意义和思考。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义与特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定义为通过对税收来源进行专业分析、识别和管理,从而实现更为精准、高效的税收征收与监管。
其主要特点包括清晰的责权划分、精细的业务流程管理、科学的数据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和高效的管理运作等。
税源专业化管理较传统的税收管理具有更高的效果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优势1.提高税收征收效率通过对税源进行专业分析和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进行涉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识别出涉税人员和企业的纳税行为,提高了税源的识别能力和征收效率,从而增加了税收收入。
2.强化税收监管税源专业化管理可以准确识别税源、实现精准纳税监控,发现涉税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税收监管,有效遏制涉税违法和逃税行为的发生。
3.提升税收征管水平税源专业化管理可实现税源储备,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风险防范和终身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涉税主体,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施策略1.建立科学的税源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全面的涉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涉税人员、企业的全面信息掌握;建立专业的税源识别机制,做到书面和现场审核相结合;建立涉税案件管理平台,对违法行为实时监控,加大处罚力度。
2.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通过积极引进各类税收专业人才,建立齐全、具有高素质的税收管理团队,组织对税收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研修,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探索多元化的税收征管模式通过探索线上、线下等多种征管模式,优化税源信息管理和纳税管理操作流程,为纳税人提供多样化的涉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的便利性和效率性,从而升级税收征收方式。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所谓专业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管理规律,科学划分管理对象,积极实施专业方法,优化配置管理资源,努力实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
税收专业化管理符合现代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是提高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认识。
专业化管理的出发点是科学化,落脚点是精细化。
离开科学化搞专业化,就会丧失根基,偏离正确的方向;忽略精细化搞专业化,就会劳而无功,不能取得管理实效。
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包括对纳税人的管理,也包括对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
在专业化管理推进中,通过风险防范控制机制的建立,达到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目标。
二是健全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和完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
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改进现行的征管质量效率考核评价办法,逐步淡化综合类指标,不断细化分行业、分规模的专业化指标,逐步建立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征管质量效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对不同管理类型纳税人,实施不同重点、不同方式、不同频度的管理,如对重点管理类纳税人,侧重于税源分析监控和优化服务;对一般管理类纳税人,重点放在对申报和发票管理的评估控管;对巡查巡征类纳税人,突出户籍管理和定额核定;对日常检查类纳税人,主要是加强日常检查,对发现的税收违法问题实施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三是发挥信息化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本支撑,是确保税源管理专业化发挥效能的关键要素。
不断提高现有软件系统的应用水平。
加大软件系统操作应用培训力度,以尽快适应软件系统的配套调整,熟练掌握新上线软件系统的应用,保证正常有效运行。
调整软件系统的职能、岗责、权限及流程,将全部业务事项统一到任务管理平台上,实现工作的自动推送、网上流转和流水作业,提高工作质量和运转速效,降低工作成本,支撑专业化管理的运行。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对内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探索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十二五”税收征管创新的重点,其实质是对原有管制型税源管理体系的再造,形成先进性加中国特色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必将在推进国家税收管理体系创新变革的同时,引发税源企业(纳税人)税务管理相应的创新和变革。
1、税源管理的涵义。
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收入的来源渠道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规范的、现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保证税收收入实现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
而企业作为税收来源的最主要渠道,必然成为税源管理的重心。
2、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专业化管理通常具备以下特征:管理职能专业分工与管理组织机构的专业分工相契合。
税源管理要上升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满足专业化管理的上述条件。
具体而言,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是税源的分类管理专业化;二是税务机构设置专业化;三是岗位设置与业务流程专业化;四是纳税服务专业化。
所以,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源管理与专业化管理内涵的有机集合,其目的是集中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税源管理效益的活动中去,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以及更强竞争力。
3、税收专业化与税源专业化的相互关系。
从税源与税收关系角度看,税源归属税收范畴,税收隐含着税源。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税收管理的核心是税源管理。
税收和税源这两者的相互关系将固化成一项基本理念,成为今后税收工作的长期指导思想,引发税收管理体制持续而深入的变革创新,必将对税收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相比,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管理理念上,传统模式侧重于组织收入为中心的税收征收职能,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的税收缴纳职能。
税源专业化管理简介
管理面进一步扩大; ——税源专业化管理团队设置更加健全,运行更具效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深化目标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标
➢ 具体目标: ——情报驱动等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应用进一步深化; ——“一体化”信息平台应用基本覆盖税源专业化管理
前言
近年来,江苏国税作为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单位之一 一,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的成绩,得到总局的充分肯 定。2012年是江苏省局党组确定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深化年”。 为什么要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如何定位税源专业化管理?如何 开展和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这些都是大家所关心的内容。
今天就上述问题与大家作一次探讨,希望对更好地理解和做 好税源专业化管理有一些帮助!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深化目标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 我们的选择--逻辑扁平化 就是在保持现有机构、人员、隶属关系和纳税人登记
属地、缴纳场所、入库渠道、预算级次不变的前提下,依 托信息化网络,打破层级间、部门间的界限,重新分工, 改变国税机关内部的指挥和执行机制,充分发挥省、市、 县三级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上的比较优势,实现工作任务统 一安排、人力资源统一调配和税收风险统一应对。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深化目标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 当前税务机关实施扁平化的矛盾: 一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障碍,现有的各级地方政府组织
架构属于典型的科层制,税务部门短期内很难逾越现有行 政管理体制,直接过渡到扁平化架构;
二是财政分配体制的差异,“一级政府、一级财政” 的原则让各级地方政府更多关心的是收入划归本级财政的 问题,而扁平化改革使税务部门突破了属地化管理模式, 会增加协调难度,影响和减弱地方政府对税收工作的支持。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而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就是在保证税收稳定增长和提高税收征收效率的基础上,对税收管理进行专门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的定义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是指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税源,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实现税收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思想模式。
它是现代经济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主要体现在税务机关通过分工和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统一协调的内部协同机制,实现对税源的精细化管理。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的意义1.提高税收征收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源的类型和规模不断扩大,征收难度增加。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能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征收效率,缩短征收周期,减少征收成本,增加税收收入。
2.提高税务机关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更是对税务机关内部管理的重大突破。
它可以促进税务机关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流程和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对内部管理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同时要求税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能。
3.加强税源的监管和风险控制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风险评估和监管方式。
对于“大户”、“关键税源”可以加强监管和对其进行评估,以控制风险和避免税收损失。
4.推进税务机关和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可以促进税务机关和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
税务机关通过协同其他部门的力量,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实现税源管理工作的合作与协调,推进税源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1.建立多层次的税源管理制度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要求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流程、标准和工作程序等。
税务机关要按照税源规模、类型和纳税人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税源管理制度,实现分类管理。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的认识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的认识
在今年7月份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上,总局明确了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一是强调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形成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的闭环系统,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
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体系,并相应优化税收征管工作流程。
二是强调信息化。
以信息化为支撑,……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信息支持作用,大力推行信息管税,依法对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利用,特别是要努力获取第三方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三是强调专业化。
对象专业化、团队专业化、方法专业化、机构专业化。
四是强调科学化。
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机制、搭建科学的机构、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税源管理监控分析和管理。
《2024年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范文
《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税务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基层税务机关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其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平性。
因此,研究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基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以税收征管需求为导向,通过专业化分工、信息化手段等措施,对税源进行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治化原则。
依法征税是税收征管的基本原则,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确保税收征管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效率化原则。
税源专业化管理应以提高征管效率为目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手段,实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3. 信息化原则。
信息化是现代税收征管的重要特征,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三、基层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探索基层税务机关作为税收征管的基础环节,其实践探索对于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做法包括:1. 优化组织架构。
基层税务机关应根据税收征管需求,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
2. 加强信息化建设。
基层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税收征管的自动化、智能化。
3. 强化人才培养。
基层税务机关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4. 完善管理制度。
基层税务机关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税收征管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具体措施针对基层税务机关的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1. 完善税源分类管理。
根据税源的规模、性质、行业等特点,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
2. 加强税源监控预警。
建立完善的税源监控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认识(一)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对税收管理来说,专业化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税收管理专业化探索。
总局这次提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与以往以征管查三分离等为重点的专业化不同点在于,一是本次专业化的领域主要限于税源管理领域,也就是,不包括税收服务和税务稽查的专业化。
二是现在探索的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其鲜明特点在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不同的管理导向,形成不同的专业化管理格局。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就是要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根据税收风险发生规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按照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要求,进行专业化职能配置。
(二)税源管理专业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本次税源专业化管理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探索实践中,应当坚持这样一些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则。
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根据不同纳税人存在不同的风险特征,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将税源管理指向由管理所有纳税人转为管理有风险的纳税人,将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由用于管好所有纳税人转为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和领域。
二是坚持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原则。
税收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
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始终要以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是否有利于最具效率地促进纳税遵从来规划和展开,并以此作为衡量、检验这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
三是坚持基于信息化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税收管理的体制、机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实现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要自觉适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管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加强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化,建立符合信息化条件下税收征管新趋势、新特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四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近年来,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再造、税收信息化建设、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建设、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也为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同时,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对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税收管理方式方法又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要继承发展各项有益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
五是坚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
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体现与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相适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税收管理实践情况,几乎没有完全相同机构设置形式,但是,在信息化支撑下,都能通过合理岗位设置和流程分工,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的目标,因此,在推进专业化工作中,不必过度地进行机构设置的变化和调整,力求降低改革的成本,而是要注重在机构设置基本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合理调整职能,特别是推进省市县局实体化,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稳步推进。
六是坚持统一性兼顾差别化的原则。
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管理层级、各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的各主要环节,因此,必须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立统一的岗责体系、运行机制和信息平台,上下协同,整体推进。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分布以及征管机构人员状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局部的职责分工安排、税源分类和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别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践最佳的实现形式。
(三)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目标。
根据上述基本思路,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总体目标应当是,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具体应当包括这样一些关键方面:一是按照规模、行业等类别的风险发生规律,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分类管理。
二是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程序要求,将税源管理专业化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岗责体系。
三是在对税源科学分类和税源管理职能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实现有限征管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
四是支撑税源管理专业化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更加完善,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和基层管理平台为主要结构、贯通各级各部门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是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六是纳税遵从度显著提高。
纳税遵从总体状况、税收征收成本等重要指标进一步改善,税源管理专业化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二、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应重点把握的几个主要方面要把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思路、基本目标等落到实处,重点应注意把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理顺划清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和税收基础管理职责;明确省局、市局、县(区)局、基层分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定位;健全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岗职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各项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
(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厘清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按照风险管理导向要求,将税源管理职责分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基础管理是落实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的基础。
1、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的定位。
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主要是基于税源科学分类实施风险管理的各项主要职能,以及基础管理中部分复杂程度高需要较强管理技能的事项处理。
专业化管理职能相对于基础管理职能,一般采取由专业岗位、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实施专门管理的形式。
具体包括:税源管理目标规划:指税务机关对一定时期内税源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做出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
税收信息情报管理:指税务机关对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采集、筛选、量化、归集以及加工、分析、共享、传递、交换等工作。
风险分析识别:指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特征库,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开展项目化税收风险分析等措施,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
风险等级排序:指根据风险分析识别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估值计算,综合考虑征管资源,评定纳税人风险等级的过程。
风险应对管理:指税务机关强化联动,做好年度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分层级分部门风险应对的工作计划安排和任务分配,为各级有效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提供专业支持。
风险应对实施:指税务机关在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采取提示提醒、纳税评估、税收核定、反避税、税务稽查等各种应对措施,消除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的过程。
过程监控与绩效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监控,指税务机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具体运行与风险管理总体目标之间的偏差;风险绩效评估,指税务机关对风险过程的各主要环节做出的评价,并从税法遵从度和征管成本效益两方面对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2、关于税源管理中的基础管理职能。
基础管理职能主要是指专业化管理职能之外的,税收法律制度、规范性文件等规定的日常性管理工作。
基础管理职能相对于专业化管理职能,一般采取由基层税务机关属地管理人员实施综合管理的形式。
基础管理职能一般由征管基础管理、税种基础管理、税收法制基础管理、大企业税源基础管理、出口退税基础管理、国际税收基础管理等职能组成。
(二)建立健全覆盖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在梳理界定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要把税源管理专业化职能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覆盖省市县分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
1、关于省市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职能定位。
省、市局现行机构设置不变,各部门通过职能转变承担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市局可以成立专业化管理团队,从事具体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等工作。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研究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战略规划。
开展与税收相关的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开展征管基础类、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反避税、出口退税等类别的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设置和维护经济税收偏离度风险特征指标,收入与政策、征管关联度风险特征指标,跨税种、跨专业管理的综合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反避税、出口退税类以及征管基础类风险特征指标;研究、开发各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开展相关的风险分析识别。
制定和完善风险排序规则,实施风险等级排序综合管理。
研究各类税收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研究收集发布各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选择、确定风险应对对象,做好风险应对任务分配的管理。
组织开展或直接开展各类风险应对;直接开展重大和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组织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的风险应对,包括纳税评估、计算机审计、特别纳税调整、重大和复杂的非居民税收管理、大企业税收风险的提示、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立等。
开展风险管理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
2、关于县(市、区)局的职能定位。
县(市、区)局机关主要是通过落实省局提出的前移行政审批事项,整合办税服务厅功能等措施,为专业化、实体化管理聚集力量,拓展空间。
县(市、区)局机关重点是提高直接承担各类重要事项、复杂事项的处理能力;加强风险应对的规范管理,提高组织实施风险应对的质量和效率。
对涉及跨税种、跨部门、跨地区等专业化税收风险管理事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组织专业化管理团队开展工作。
在县以下国税机关的专业化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度实行差别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路径一,(市)局机关通过转变各部门管理职能实现管理实体化;县局机关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需要,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税源管理科,承担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同时,适当减少基层分局设置数量。
县局实体化后,主要履行以风险应对为重点的税收风险管理职能,包括: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专业纳税评估、中小企业行业性分类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
基层分局主要从事属地的税源基础性管理工作。
路径二,县(市)局实体化+部分专业化管理分局。
原有县(市)局机关机构设置不变,赋予机关业务科室部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调整基层分局的管理职能,将基层分局中的一个或几个转变为专业化管理分局。
专业化管理分局不承担基础管理职能,不实行划片分户管理;其余分局扩大户管范围,承担所属范围内的基础管理。
路径三,县(市)局实体化+分局内部专业化。
原有县(市)局机关机构设置不变,赋予机关业务科室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承担上收的复杂程度较高的风险应对事项。
人数较多的基层管理分局设立一个或多个税源专业化管理股,实施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不承担户管任务;属地管理股扩大户管范围,承担基础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