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合金的凝固

合集下载

铸件成形原理第4章 单相合金凝固

铸件成形原理第4章 单相合金凝固
(1)最初过渡区 根据图4-4d所示,T=TL时,析出固相成分为C* =K0C0,多余溶质排向液相。 (2)稳定状态区 当固相凝固排出的溶质原子等于液相中扩散离 开界面的原子数量时,即进入稳定状态。 (3)最后过渡区 到了凝固后期剩下液体的体积有限,界面上溶 质原子向液体扩散受到限制,于是界面处及其前方液相的溶质 浓度又再上升,C*不再保持不变,而逐渐变得比C0/K0要高得多, 固相C*也随之急剧上升而大大高于C0,直至凝固结束。
4.1.1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
1.K0的定义及其意义 2.液-固界面局部平衡假设
1.K0的定义及其意义
图4-1
2.液-固界面局部平衡假设
在实际凝固过程中,溶质原子在固、液两相中的扩散速度有限, 在界面两侧两相大范围内的成分不可能达到均匀。因此,随着 温度下降,C*S及C*L也不可能按平衡相图的液相线及固相线变 化,故凝固过程的实际溶质分配系数与K0有较大差别。而且, 凝固速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这种差别也会随之更显 著。尽管如此,凝固理论认为,在通常凝固条件下(在冷却速率 处于103℃/s范围内的非“快速凝固”情况[1]),界面处液、 固两相的成分始终处于局部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给定合 金,无论界面前沿溶质富集的程度如何,两侧的C*S及C*L值仍 符合相应平衡相图,且C*S及C*L的比值在任一瞬时仍等于溶质 平衡分配系数K0,此即凝固界面的“局部平衡假设”。这一假 设是本节讨论溶质再分配的前提,也是以后一系列常规凝固过 程研究工作及其理论计算的基础。
4.3.1 热过冷对纯物质液-固界面形态的影响
图4-12 纯物质液相正温度梯度
4.3.1 热过冷对纯物质液-固界面形态的影响
图4-13 纯物质在正温度梯度下维持平面生长
4.3.1 热过冷对纯物质液-固界面形态的影响

第四章 单相合金与多相 合金的凝固

第四章 单相合金与多相 合金的凝固
质浓度 CL 接近合金原始C0 。
• 扩散边界层δ内溶质扩散场可用下式描述:
DL
d2CL dx2
R dCL dx
0
通解CL

A
B exp(
R DL
x)
δ
•将边界条件代入,得到:
A

CL*

1
CL* C0
exp(
R DL

)
B CL* C0
1

exp(
R DL

)
CL

————夏尔(Scheil)公式 非平衡(近平衡)杠杆定律
2、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有限扩散而无对流
起始瞬态
稳定态
终止瞬态
凝固开始,同平衡态凝固,固相溶质kC0,液相
中溶质浓度C0
(1)起始瞬态
固-液界面两相局域平衡,Cs﹡/ CL﹡=k,远离界面
液相成分保持C0
C C 时,C C k
凝固过程:金属的结晶、体积的收缩、成分的重新分配
凝固过程中的传质基本原理
传质控制方程:
菲克第一定律:
jA
D d A
dz

D
dwA dz
JA
D dcA dz
Dc dxA dz
jA—体系中A物质的质量通量密度,kg/(m2.s)
JA--体系中A物质的摩尔通量密度,mol/(m2.s)
纯金属凝固:热过冷 合金:过冷状态由界面前方的实际温度(即局部温 度分布)和熔体内的液相线温度分布两者共同决定
成分过冷:凝固时由于溶质再分配造成固液界面前 沿溶质浓度变化,引起理论凝固温度的改变而在液 固界面前液相内形成的过冷。
即:只要熔体某处的实际温度T(x’)低于同一地点 的液相线温度(平衡液相温度,即理论凝固温度 TL(x’)),即在熔体中获得过冷。

几种材料的凝固

几种材料的凝固

( k 0 1 ) /( 1 2 k 0 )
式中α为无量纲的溶质扩散因子,可表示为
1 1 2 k 0 Tm T Tm TL
1 2 k 0 k 0 1
DSt f / L
2
将与Cs*相对应的相图上的温度T代入前式可得:
fS [1 ( ) ]
5
式中TL是合金的液相线温度;Tm是纯溶剂的熔点温度。
3
长度为L的单元体内单向凝固时的溶质分布
南航材料学院
王寅岗
11.1
单相合金的凝固
②求解: 由固液界面处质量守恒可得
(C
L
C S ) L df

S
L (1 f S ) dC
L

1 2
S dC
S
式 中 Ldfs=dyi , δs 为 固 相 内 溶 质 反 扩 散 的 边 界 层 厚 度 , δs=2Ds/v,其中v是固-液界面推进速度。式中等式左边代表 在某一温度时凝固 dyi 合金排出的溶质量 ( 图中的面积 A1) ; 等式右边第一项代表液相中溶质的增量(图中的面积A2),第 二项代表溶质向固相中反扩散的量,近似地用高为 δs 底为 dCs*的三角形面积表示。
单相合金的凝固
) exp( v DL x ' )]
(3)、稳定区
液相溶质分布方程:
1 k0 k0
L
随着v的改变,CL改变,导致CS改变。若推进速度v的变化, v2→v1→v2(v2>v1),固相中成分发生如图的变化,说明在稳 定凝固时凝固速度的减小,将会使固相中局部区域溶质贫 乏; v 增大,则相反。此外,富集区中溶质的最大含量随 凝固速度变化的增大而增大。
王寅岗

成分过冷(end)

成分过冷(end)
mC0 (1 k0 ) GL 当 R 时,界面前方不存在成分过冷,有 DL k0
任何凸起必将伸入过热熔体中而被熔化,凸起消失,界面 以平界面生长。
23
(a) 无成分过泠的平界面生长 (a)粗糙界面)(b)光滑界面
(b)
24
界面前方成分过冷很小

mC0 (1 k0 ) GL R DL k0
33
典型的非小面-非小面共晶组织(纵截面)
34

时,
a相成杆状,否则是片状。
非小面-非小面片状共晶组织(横截面) 非小面-非小面杆状共晶组织(横截面)
35
非小面-小面柱状共晶组织
36
非小面-小面等轴共晶组织——共晶团
37
共晶组织的生长机理
• 领先相析出后,后析出相依附于其上析出,形成具有两相 共同生长界面的双相核心,然后以相互“搭桥”的方式进 行生长; • 溶质元素在界面前沿两相间横向扩散,互相不断为相邻相 提供生长所需组元而使两相彼此共生生长。
与此同时,在固/液界面前沿,真实的温度分布 可能是这样两种情况,即: • 温度分布相对比较平坦(温度梯度GL小),与液 相线的温度分布曲线有交点; • 另外一种情况,温度分布相对比较陡峭(温度梯 度GL大),与液相线的温度分布曲线没有交点。
15
第一种情况下在固液界面前沿存在一个区域, 该区域内真实温度低于液相线温度,即发生了过 冷,这种在温度更高的熔体中,由于成分分布的 变化造成的过冷叫“成分过冷”
该公式就是Scheil公式
6
(2)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扩散而无对流时的溶质再分配
7
(2)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扩散而无对流时的溶质再分配
当液相中溶质边界层达到稳定后,其浓度从固液界面 (x=0)开始的分布为:

第4章单相合金与多相合金的凝固

第4章单相合金与多相合金的凝固

工艺因素
材料因素
25
2、“成分过冷”的过冷度
成分过冷度表示为: T C T L x -T x
以液相只有扩散的情况为例: “成分过冷”区的最大过冷度:
T m am x L C 0 k ( 1 k ) G L R D L [ 1 lR n m G L L C D 0 ( L 1 k k )]
6
平衡凝固——在一定的压力下,凝固体系的温度、成分完全由相应
合金系的平衡相图所规定的理想状态下的凝固过程。
近平衡凝固——对于大多数实际的材料加工而言,所涉及的合金凝
固过程一般不符合平衡凝固的条件,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固液两相成分 并不符合平衡相图的规定,但是在固液界面处合成分符合平衡相图, 这种情况称为界面凝固,相应的凝固过程称为近平衡凝固,也称正常 凝固过程。
S
G S
L
G L
界 面 ~Tm -Δ Tk
29
2、“成分过冷”对合金固溶体晶体形貌的影响规律
随“成分过冷”程度增大, 固溶体生长方式: → 平面晶 → 胞状晶 →胞状树枝晶(柱状树枝晶) →内部等轴晶(自由树枝晶)
30
合金固溶体凝固时的晶体生长形态
a) 不同的成分过冷情况 b) 无成分过冷 平面晶 c) 窄成分过冷区间 胞状晶
动凝的开C 力平固始S学衡f终S (无成 C了T关分C S时=L ,,Tf,即即LL C) 固固此s时C 、相时0 :液( 此成f相S 刻分 中的C均fS成动L =匀)分力C k地均C学1 L0能为条及C:件时LCC是LS充=充=C分C分SC0扩的0,1散。C均(凝1kL C =匀固C0k进。)0/fk行S
20
4 绝对的非平衡凝固
如快速凝固、激光重熔、合金雾化冷却凝固

6.3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全解

6.3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全解
第一节 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 第二节 合金凝固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
第三节 “成分过冷”对合金单相固溶体
结晶形态的影响
第四节 共晶合金的凝固
1
第一节 单相合金的凝固 ----溶质再分配
教学内容:
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近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 分配;非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
教学要求 : 1. 了解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规律 2. 理解近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规律
8
• 随着固相分数(fS)增加,凝固界 面上固、液相中的溶质含量均增 加,因此已经凝固固相的平均成 分比平衡的要低。 • 当温度达到平衡的固相线时,势
必仍保留一定的液相(杠杆原
理),甚至达到共晶温度TE时仍有 液相存在。这些保留下来的液相 在共晶温度下将在凝固末端形成 部分共晶组织。
9
三、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时的溶质再分配
四、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
6
一、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
开始( T=T )时: CS = K C = C 0 0 L L 0 0C0 : C 的平衡成分,即固、液相中成分均能及时充分 扩散均匀 。 凝固终了时,固相成分均匀地为 C = C S C S fS C f LC S 1 (1 0 K 0 ) f S C sC0 ( f S f L ) C1 SL L CL
K C
平衡凝固是指液、固相溶质成分完全达到平衡状态图对应温度 凝固过程 固、液相质量分数 ( T = T* )中,固 fs 、fL -与固液相成分匀时的溶质再分配
该情况下溶质在固相中没有扩散,而在液相中充分混合均匀。 起始凝固时与平衡凝固时相同: 接着凝固时由于固相中无扩散,
60% 30% 20%
56%
21

第五章--成分过冷与单相合金凝固教程文件

第五章--成分过冷与单相合金凝固教程文件

成分过冷”冷出现的区域宽度:x, 2D RLmLC 20k(0 1G kL 02D )R2
7
3.界面稳定性的动力学理论
(1)界面稳定性动力学的判别式
Rutter和Chalmer等人提出的成分过冷准则把固-液界面的平衡过于 简单化了,只考虑了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这2个具有相反效应的因素对 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即固一液界面前沿液相一侧正的温度梯度和小的 浓度梯度有利于界面的稳定;反之,负的温度梯度和大的浓度梯度则 不利于界面的稳定。但是, “成分过冷”准则没有考虑晶体生长过程
其中:R为界面推进速度;D为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W*为液相中固-液
界面溶质的波动频率 g, KS G, g KL G,,G,,G为固、液相中的温度梯
K
K
度,m为液相线的斜率,p=1-K0;
H
为表面张力常数,H为单位体积溶剂
的结晶潜热;GC为δ=0时的溶质浓度梯度。Ks,Kl为固液相导热率 •
3) 固液界面的稳定性取决于 的符号的正、负。若为正,则波动增长,
界面不稳定;若为负,则波 动衰减,界面稳定。分母始终为正,因
6
(2)成分过冷的过冷度及过冷区宽度
求最大过冷度:任一处过冷度为:
TTim LC0k1 0k0
1eR DL,xTi GLx,
取:
dT dx,
0
得: x, DLlnRL m C01k0
R GLDLk0
因此:
T m a m L x C 0 K ( 1 0 K 0 ) G L R D L [ 1 lR n m G L L C D 0 L ( 1 K 0 K 0 ) ]
固-液界面是由无穷小的正弦波所组成,界面稳定性取决于正 弦波的振幅对时间的变化率,如果振幅随时间而增大,固-液 界面是不稳定的,相反,如果振幅随时间而减小,则界面是稳 定的。(干扰影响温度和浓度的扩散均匀) 在X,Y, Z坐标中,Z指向液面而垂直于固-液界面,X与固-液 界面平行,则固-液界面在Z方向上的位置与时间t和距离所选坐 标原点的位置x有关,即:

北航物理冶金原理3-合金相图与凝固(1)

北航物理冶金原理3-合金相图与凝固(1)

B%
B
A
T, oC
Liquid: L
L + a
Solid: a
Co
CL
CS
Cs= k CL
Wa
WL
Co
CL
Ca
Ts
TL
二、单相合金的平衡凝固: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2. 两相平衡的基本规则:杠杆规则 Lever Rule 平衡相之成分点:连接线-tie-line or Conode 平衡相之相对重量百分数:杠杆定律Lever Rule
相平衡规律:相律
体系自由度 f=n – p + 2 f=n – p + 1(常压条件)
常见基本相图类型
1、匀晶相图(无限互溶单相固溶体)Isomorphous +L
L
a
(f=2-1+1=2)
(f=2-1+1=2)
(f=2-2+1=1)
2、共晶相图:Eutectic Phase Diagram LE (a+b) 三相平衡 f=2-3+1=0
单相二元合金的凝固 Solidification of Single-Phase Binary Alloys
一、相图分析: 液相线-Liquidus; 固相线-Solidus; 液相区; 固相区; 两相区. 自由度
DT
DGv
Tm
T
G
GL
Gs
Spontaneous Nucleation 自发形核(均匀形核)
Spontaneous Nucleation 自发形核(均匀形核)
Spontaneous Nucleation 自发形核(均匀形核)
r
临界形核功: Critical Energy of Nucleation

单相合金凝固界面上的溶质再分配系数详解

单相合金凝固界面上的溶质再分配系数详解

单相合金凝固界面上的溶质再分配系数单相合金凝固过程,由于溶质元素在液相和固相中的化学位不同,所析出的固相成分将不同于周围液相。

随着固相的长大将多余的溶质不断地排给界面前液相,导致界面两侧的固相和液相内均产生溶质浓度梯度并引起溶质扩散,发生溶质的再分配现象。

溶质再分配是凝固过程伴随的重要现象,对凝固组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决定界面两侧溶质成分分离的系统热力学特性可用平衡分配系数k表示,其定义是在给定的温度下,平衡固相溶质浓度CS 与液相溶质浓度CL之比LSCCk=图2-15 单相合金的平衡分配系数由二元相图仅能确定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分配系数。

如某温度T *时的溶质分配系数k ,是该温度下相图的固相线和液相线所对应的固相和液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C S 和C L 之比。

然而,平衡凝固的情况是极少见的。

对应于平衡凝固、近平衡凝固和非平衡凝固,用平衡溶质分配系数K 0、有效溶质分配系数Ke和非平衡溶质分配系数Ka 来说明溶质的分配情况。

凝固过程溶质分配的平衡条件包括??凝固界面上溶质迁移的平衡以及固相和液相内部溶质的扩散平衡。

随着冷却速率增大,界面上会出现如图2-16所示的三种溶质分配情况。

说明图2-16三种凝固条件下凝固界面附近的熔质分配情况(a) 平衡凝固(b) 近平衡凝固(c)快速凝固图2-16三种凝固条件下凝固界面附近的熔质分配情况•C S —固相溶质质量分数•C L —液相溶质质量分数•—平衡凝固条件下界面上固相一侧的溶质质量分数•—平衡凝固条件下界面上液相一侧的溶质质量分数•—非平衡凝固条件下界面上固相一侧的溶质质量分数•—非平衡凝固条件下界面上液相一侧溶质质量分数L —液相S —固相* —表示在固液界面上的值*L C *S C *Sa C *La C1)平衡溶质分配系数K在极其缓慢的凝固冷却过程中,凝固界面附近的溶质迁移及固、液相内的溶质扩散均能充分进行,如图2-16a 所示。

这样的过程称为平衡凝固。

单相合金成分过冷及凝固组织表征

单相合金成分过冷及凝固组织表征
如果扰动随结晶过程而减弱,则界面形态是稳定的。 即使界面上有扰动凸入液相中,也会被重新被熔化
而消失。 图2-20(a)和(b)分别表示不稳定界面与稳定界
面的发展的情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图2-20 温度梯度对凝固界面的形态演变影响 (a)不稳定界面 (b)稳定界面
纯金属
目录
对于纯金属而言,界面的稳定性取决于散热热 流的方向。
故其特点是热流方向与晶体生长方向相反。
液相内的这种温度分布常见于一般结晶过程, 例如柱状晶生长时的单向结晶过程。
以界面为坐标原点,则离开界面处熔体的实际 温度可以表示为:
T (x) T * TK GL x (2-A)
目录
负温度梯度GL<0,当液相在较大的过冷度下 凝固时,因界面析出结晶潜热而使界面温度T*高于 其前沿的液相温度,故界面前沿液相的温度呈负温 度梯度。
G
mLC0
1
K0
R DL
K0
(2-D)
式(2-D)称作“成分过冷”判别式
目录
如变果为预先约定mL <0 ,则“成分过冷”判别式
G mLC0 1 K0
R
DL
K0
***预先约定mL <0 要注意 注意:该式是在液相只有溶质扩散条件下推 导出的结论。
是 1953 年 由 Chalmers 等 人 提 出 的 “ 成 分 过冷”理论核心。
等轴晶结晶时,情况正好相反,如图2-22所示。
目录
图2-21 正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
图2-22 负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
纯金属
目录
这时的晶体是在过冷熔体中自由生长,生长时 放出的结晶潜热要通过过冷的熔体传出,即凝固散 热方向与晶体生长方向一致。

第七章单相固溶体合金及铸锭的凝固

第七章单相固溶体合金及铸锭的凝固
k0c0 k0c1 k0C2 c0
c1
c2
C0
C0
B%
(b)
K 0 1 此阶段满足:固相结晶排向液相 的溶质量>溶质原子离开界面排 1 向液相的溶质量。 l Rx (2)凝固的稳定阶段(Ⅱ阶段): 0 D 当界面成分是C0,前沿的液相成 分为C0/k时,如图(b)的T5温度和 0 图(c)的第Ⅱ阶段直至Ⅱ阶段结束。 此阶段满足:固相结晶排向液相的溶质量=溶质原子离
图7-1不同KO的相图
(液相线与固相线近似为直线时K0为常数)
二.正常凝固时液-固相线中溶液的分布
研究水平园棒的定向凝固,对于KO<1的相图, 成分为C0 ,假设固相中无扩散,液相中可通过 扩散、对流和搅拌使溶液混合。
液相中溶液的混合分为三种: 完全混合、完全无混合、部分混合。
(一)液相完全混合时固相、液相的溶质分布:
(1)初期阶段:
①由于液相原子扩散速度较 小,边界层成分(CL)i与大体 积液相成分(CL)B相差较大, 且: (CL)B>C0
②固相结晶排出溶质部分进 入大体积液相,使边界层中 的浓度梯度不断增大C KC1x L 如图(d)的第Ⅰ阶段。
Ke1 S 00
d c L d x
定向凝固结论: ① 液相混合越充分,铸锭凝固后溶质分布越不均匀, 区域偏析越严重。 ② 利用定向凝固进行提纯材料,液相混合越充分,提 纯效果越好。
§7.2 固溶体合金的成分过冷
一.成份过冷的产生
①设K0<1的相图,液相完全 无混合,合金成分为C0, 进行完全无混合的单向 凝固如图(a); ②液相中实际的温度分布 图(b)为dT/dx>0,只 受壁模和已凝固的固相 散 热 单向散热所控制;

第四章 第一节 单相合金的凝固

第四章 第一节 单相合金的凝固

13
二、近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
1.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的溶质再分配 凝固开始时,与平衡态相同,固
相溶质为kC0,液相中溶质为C0。当 温度下降至T时,所析出固相成分为 CS ,由于固相中无扩散,各温度下 所析出固相成分是不同的,整个固 相的平均成分为 CS 与固相线不符。 液相成分均匀,为 CL 。凝固将结束 时,固相中溶质含量为 CSM 。即相 图中的溶质最大含量;而液相中的 溶质为共晶成分CE。
若扩散源是稳定的(如相变时相界面上溶质的析出速度与扩
散速度处于平衡)且扩散源的运动速度与溶质的析出速度和扩 散速度保持平衡,则此时的净余浓度变化率 C 0且方程(III) t C C 中的 (浓度梯度保持稳定)则有:
x x
C 2C R D 2 0 x x
在“稳态定向凝固”条件下,液态中溶质分配特征的微分方程。
C C x C R t x t x
(II)
因此对于运动的、不稳定的扩散源,扩散场中任一点的净余浓 度变化率应为上式(I)和(II)之和,即:
C C C C 2C R D 2 t t t x x
(III)
5
C C C C 2C R D 2 (III) t t t x x
D为A物质的扩散系数(m2/s),即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
C A x
为溶质A在x方向上的浓度梯度,即单位距离内的溶质浓度变化率
((mol/m3)/m)
扩散是一个自发过程。通常用扩散通量 ( 扩散强度 ) 来表示扩
散速度。所谓扩散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扩散流过单位截面积 的物质量 ( 分子数或摩尔数 ) 。显然溶质在扩散场某处的扩散通 量(强度)与浓度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单向结晶

单向结晶
1 K0 v Cx C0 1 exp D K0 L
L
x
1 k 0 vx / D Tx T0 mC0 ( e ) k0
x=0时, x=∞时,
Tx 0 T0
mC0 (1 k0 ) T1 k0
Tx T0
2、成分过冷的形成——内因+外因(冷却速度)
2、窄成分过冷区的胞状生长
T1 dTL(x)/dx x=0 GL TL(x)
GL mC0 1 K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DL K0
(a) GS T2 Δ TK
S
L
(b)
溶质汇集区
S
L
(c)
图 a)窄成分过冷区的形成 b)平界面在成分过冷作用下 失去稳定 c)稳定的胞状界面形态的形 成
对宏观平坦的界面,产生的任何凸起,都必将面临较 大的过冷,而以更快的速度向前长大。同时不断向周围的 熔体中排出多余的溶质,凹陷区域溶质浓度增加得更快, 因凹陷区域的溶质向熔体扩散比凸起部分更困难。凸起部 分快速生长的结果,导致凹陷部分溶质进一步浓集。 溶质富集降低了凹陷区熔体的过冷度,从而抑制凸起 晶体的横向生长。凸起晶体前端的生长受成分过冷区宽度 的限制,不能自由地向前伸展。 当由于溶质的富集,而使界面各处的液相成分达到相 应温度下的平衡温度时,界面形态趋于稳定。 在窄成分过冷区的作用下,不稳定的宏观平坦界面就 转变成一种稳定的、由许多近似于旋转抛物面的凸出圆胞 和网络状凹陷的沟槽所构成的新的界面形态,这种形态称 为胞状晶。以胞状向前推进的生长方式,称为胞状晶生长 方式。 对于一般金属而言,圆胞显示不出特定的晶面;而对于小 平面生长的晶体,胞晶上将显示出晶体特性的鲜明棱角。
图5-8 立方晶系枝晶的生长方向

金属凝固原理-第四章

金属凝固原理-第四章

一般凝固条件下,热扩散系数5×10-2cm2/s


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5×10-5cm2/s
溶质在固相中的扩散系数: 5×10-8cm2/s
则 实际结晶过程都是非平衡结晶。
固相无扩散、液相充分混合时的溶质再分配
接着凝固时由于固相中无
扩散,成分沿斜线由K0C0 逐渐上升。

公式推导:
* 由 (CL CS )dfs (1 f s )dCL
外生生长(平面生长——胞状生长——柱状枝晶
生长)——内生生长(等轴枝晶)转变;

外→内转变决定因素:成分过冷,外来质点非
均质生核能力——成分过冷区——利于内生生
长和等轴枝晶形成。

枝晶生长方向:枝晶主干、各次分枝的生长方向 //特定晶向。 枝晶间距:相邻同次分枝之间的垂直距离。

4-5 共晶合金的结晶

★ 热过冷作用下的枝晶生长

GL0;


热过冷,宏观平坦界面形态(界面能最低)不稳 定——凸起——与过冷度更大的熔体接触很快生 长——伸向熔体的主杆——主杆侧面析出结晶潜 热,T升高,远处为过冷熔体,新的热过冷—— 二次分枝——树枝晶——枝晶生长 枝晶生长结果:(1)单向生长:柱状枝晶; (2)自由生长:等轴枝晶。 注:此处界面形态——晶体(晶粒)大小而言; 而界面的微观机构——原子尺度,故any界面形态
的等轴枝晶。

等轴枝晶的存在阻止了柱状晶区的单向延伸, 此后结晶便是等轴晶区→液体内部推进的过程。
合金固溶体凝固时的晶体生长形态
a) 不同的成分过冷情况 b) 无成分过冷 平面晶
C) 窄成分过冷区间 胞状晶
d) 成分过冷区间较宽 柱状树枝晶

金属凝固原理第5单相合金的凝固

金属凝固原理第5单相合金的凝固

TM
T0
二、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
④ 凝固终了 T T1 时:CS C0 (单向凝固锭中无偏析)
TM
T0
三、近(准)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
1. 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时的溶质再分配
假设合金单向凝固,界面前沿存在正温度梯度,K0 1为例
(1)凝固过程 ① 凝固开始
时:CS K0C0 C0 ,CL C0
在凝固温度区间任一温度T时:析出固相成分Cs<Co 析出液相成分CL>Co
发现在整个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处固相的成分始 终低于固-液界面处液相的成分(对K0<1合金),多 余的溶质原子被排挤到界面上的液体中,使溶质原 子在界面富集,并逐渐向液体中扩散均匀化。
溶质的再分配—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已析出固相排
⑤ 凝固终了T T1' 时:CS CSM ,铸锭中成分不均匀,
存在微观偏析.
TM
T0
(2)微观偏析的定量描述
设凝固过程中某一时刻,形成
的固相分数为fs(液相分数为1-fs)。
当固相增加dfs时,则排出的溶
质量为(CL-CS)dfs,使剩下的液
体[1-(fs+dfs)]的浓度升高dCL,
CL 则有(CL-CS)dfs=[1-(fs+dfs)]dCL
固相成分
C
S
或液相成分
C
L

(3)应用
Scheil公式可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 单向(定向)凝固过程铸锭中成分的变化
· 分析微观偏析(晶粒内偏析)过程成分变化
· 利用此式提纯合金
(4)适用范围
· 此定理在液相充分搅拌情况下较准确。否则有误差
· 在凝固末端,即剩下最后一滴液体时,此定理不成立

第五章 成分过冷与单相合金凝固

第五章  成分过冷与单相合金凝固
10


第二项:浓度梯度DC与液相线斜率m的符号相同。故 的符 号只取决于分子项,
R 故将 W D p 为正去掉,得出界面稳定性动力学理论的判
*

别式为:
R W* 1 D S W Tm W 2 g , g m GC 2 R W * 1 K 0 D
6
(2)成分过冷的过冷度及过冷区宽度
求最大过冷度:任一处过冷度为:
Rx mLC0 1 k0 T Ti 1 e DL k0
,
T G x, L i
取: dT 0 ,
dx
得: x ,
DL RmLC0 1 k0 ln R GL DL k0
2)


R R R RW 2Tm W 2 W * p g , g W * p 2m GC W * D D D R R g , g W * p 2Wm GC g , g W * p 2Wm GC D D
12
R 当不考虑界面张力及溶质沿固液界面扩散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时,即: 1 , 分式近似为1.则产生界面稳定性的条件是:1/2(g +g)>mGC。 D 左边: K LG K S G , 1 ,
g 2
g

KL KS
右边在稳态时:
m GC m
dC R m R C0 1 K 0 m C * 1 K 0 D K0 dx D
第五章 成分过冷和单相合金的凝固
1.单相合金凝固组织的表征 2. 金属凝固过程的成分过冷 3.界面稳定性的动力学理论 4.界面稳定性与晶体形态 5. 胞状晶组织 6. 树枝晶组织

【材料成型原理--铸造】第5章 单相合金的凝固

【材料成型原理--铸造】第5章 单相合金的凝固

该式为液相只有扩散时的“成分过冷”判据。
9/22
二、“成分过冷”的过冷度
Tc=TL(x’) -T(x’) • 将固液界面前方的平衡液相温度(理论凝固温度)分
布直线曲T线(xT’)L(x的’)的表表达达式式代、入固上液式界,面可前以方导的出实“际成温分度过分冷”布 的过冷度表达式。
10/22
第二节 “成分过冷”对单相合金 凝固过程的影响
与 影
区叫“成分过冷区”。
7/22
2、必须具备的条件
• (1)固液界面溶质再分 配引起成分富集;
• (2)固液界面前方液相 的实际温度梯度必须达 到一定的值。即:
GL
dTL (x' ) dx'
x' 0
8/22
GL mLC0 (1 k0 )
v
DL k0
• 式中:
• v为凝固速度;
• mL为液相线斜率,mL0; • C0为合金浓度; • k0为溶质分配系数; • DL为液相溶质扩散系数。
d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2
TS'
1 3
GL
1
3
v
1 3
A2为常数,TS’为非平衡凝固温度范围。
21/22
谢谢!
22/22
18/22
四、宽成分过冷区的自由树枝晶(等轴晶)生长— —内生生长
当界面前方成分过冷 区进一步加宽时(G4), 成分过冷的极大值大于非 均质生核所需过冷度,于 是在柱状枝晶生长的同时, 界面前方液体将发生新的 自由形核过程,并长成树 枝晶,称为自由树枝晶或 等轴晶。
19/22
• 外生生长:平面生长、胞 状生长和柱状树枝晶生长 都属于一种晶体自型壁生 核,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 生长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减小,同时,合金的k0值越小,该过渡区距离愈长

讨论前面所求的稳定态区内溶质分布表达式:
CL
C0
1


1
k0 k0


e
v DL
x'



由上式可以看出稳定态时液相时溶质成分CL受晶体长 大速度的影响,因此,它同时也会对固相成分发生影响 。如下图所示:
以上变化说明,在稳定状态下,凝固速度的减小,将会 使固相局部地区溶质贫乏;而凝固速度的增大,将使固 相局部地区的溶质富集。
第二节 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成分过冷
1 成分过冷的判别式
当单相凝固平界面生长达到稳定 后,对于k0 1 的合金来说,在 固液界面前沿的液相内将形成稳 定的溶质富集层,该当量边界层 的厚度 c 与界面推进速度成反比 ,即c 2DL v 。 可以将溶质富集层转变成“液相 线温度边界层”,如图4-13所示, 图中所表示的固液界面前沿液相内的溶质浓度随距固液界面的距 离的增加而减小;与此相对应,液相线的温度TL则由低变高,当 液相线温度TL的分布曲线高于液相内的实际温度Tq分布线时,就 会在固液界面的前沿液相中形成“成分过冷”区。
界面出现的干扰如何影响界面的稳定性: ①干扰影响了邻近的热量和溶质的扩散。 ②几何干扰又会通过界面能来影响界面的稳定性。
DL
d 2CL dx'2

v
dCL dx'
0
其边界条件如右图所示:
x' 0
CL CL*
x' N
CL C0
解方程得:
CL


DL v
v x'
K1e DL

K2
代入边界条件可得: K1
v DL
CL* C0
e
v DL

N
1
K2

CL*

C0 CL*
成分过冷判别式的推导:
设液相线的斜率为mL,则液 相熔点温度分布梯度可表示
为:
dTL dx'
mL
dCL dx'
在平界面凝固条件下,界面
处液体内实际温度梯度应大于
等于液相熔点温度分布的梯度
即: GL
mL
dCL dx'
x' 0
最终可整理得:
GL v

mL DL
C0
k0
1
e
v DL

愈小;生长速度越大时,CS*

向 C0 趋近。
3 液相中只有扩散的溶质再分配
单相凝固液相中没有对流只有 扩散时不同凝固阶段的溶质分 布如右图所示: 由于质量守恒,对于 k0 1的 合金来说,最初过渡区溶质的 贫乏总量等于最终过渡区溶质 的过剩总量即右图中A1=A2 ,由图b可知,固相浓度增加 的趋势随固相中溶质贫乏的程 度的减轻而变小,即:
此时,上式即变为稳定态时溶质分布方程:
CL
C0
1


1
k0 k0


e
v DL
x'



另外,当达到稳定态时:
DL
dCL dx'
v
x' 0
CL* CS*
4-13
对式4-12中的CL求导可得:
DL
dCL dx'
x' 0

v
CL* C0
N
1 k0
此即成分过冷判别式的通用式.
没有对流只有扩散的情况下,N 上式变为:
GL mLC0 1 k0
v
DLk0
L
2成分过冷的过冷度
成分过冷的过冷度可表示为: T TL Tq
其中:
Tq Ti GLx'
TL Tm mLCL
可得成分过冷的过冷度为:
T mLC0 1 k0
k0

vx'
1 e DL


GL
x'


第三节 界面稳定性与晶体形态
界面上出现的任何周期性的干扰行为都可以考 虑为所有可能波长的正弦干扰,界面的稳定性 取决于正弦波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率,如果振 幅随时间而增大,则界面不稳定;相反,如果 振幅随时间而减小,则界面稳定。
第一节 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1 液相中完全混合的溶质再分配 考虑溶质元素的反扩散,非平衡凝固时固液界面溶质
浓度与固相分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质量守恒可知:
CL CS*
Ldfs

L 1
fS
dCL

1 2

S
dCS*
固相内溶质反扩散的边界层厚度:
S 2Ds v
左侧第一项为面积A1,凝固出
dCS dx
P C0 CS
边界条件: CS |x0 k0C0
解此方程得最初过渡区内溶质分布表达式:
CS
C0
1

1
k0

exp


k0v DL
x

从上式可以粗略地估计出最初过渡区的长度为 4DL k0v ,由此看来,最初过渡区的长度随着长大速度v的增大
1


e
v DL

N
4-14
将式4-13代入式 4-14并运用 CS* k0CL* 的关系可得:
kE

CS* C0

k0 +
k0 1 k0
e
v DL

N
4-17
此即溶质有效分配系数的表达式,它将凝固中的溶质分
布与晶体的生长条件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搅拌对流愈
强时,扩散层愈小,故
C
* S
无量纲的扩散因子可表示为: DSt f L2
当 0 即固相中无扩散时,上式变为: CS* k0C0 1 fS k0 1
当 0.5 即平衡凝固的溶质分布表达式为:
CS*

k0C0
1 k0 1
fS
2 液相中有对流作用的溶质分配 实际生产中液相中的完全混合是较少遇到的,所以在 固液界面会存在一个扩散层,在扩散层以外的液相成 分因有对流而保持一致。液相中有对流时的溶质分布 如右图。忽略固相的溶质扩散,由溶质质量守恒:
Ldfs合金排出溶质量;右侧第一 项为面积A2,液相内溶质的增量;
第二项为面积A3,固相溶质反扩散
的增量。
设凝固厚度与凝固时间具有平方根原理的关系,凝固速度可表示
为:
υ = ds L
1
dv 2 t * tf
得固相扩散、液相完全混合的溶质分布方程:
CS* k0C0 1 1 2 k0 fS k0 1 12k0
e
v DL

N
1
整理后得:
v x'
CL C0 CL* C0
1 e DL

1

1

e

v DL

N
4-12
若液体容积有限,则C0是逐步提高的,这样:
CL C L CL* C L
v x'
1 e DL

1

1


e
v DL

N
在液相中没有对流只有扩散的情况下,上式中 N CL C0 CL* C0 k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