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拔节长穗期田间管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拔节长穗期田间管理技术
摘要通过分析水稻拔节长穗期的生育特点、长势长相,阐明该时期稻苗生长的田间适宜条件,以及大田生产的主攻方向和栽培要点,系统地提出包括施肥、水管、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为实际生产作指导。
关键词水稻;拔节长穗期;生育特点;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91-02
拔节长穗期是从拔节、幼穗分化开始至抽穗前的一段时期,一般为25~35d,是水稻一生的转折期,即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
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该时期稻株生长量增大,各器官生长达最显著,稻穗迅速分化,氮磷代谢并旺,对环境反应最敏感,是壮秆
大穗的关键时期。其主攻方向是要在前期促蘖争穗的基础上,争取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大、粒多,并为以后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奠定基础。在栽培上既要使稻株充分生长,又要防止生长过旺,达到高产、稳产。
1水稻拔节长穗期的生育特点
1.1根的生长量达最大
稻株从拔节开始,靠近土表的1~2节上生长大量的不定根,即表根。表根的发生可延续到成熟期,并逐渐向土层纵深方向发展,到出穗前后可达60~100cm的土层。水稻进入拔节长穗阶段,光照和土壤通气状况对根系影响大,如果光照和通气不足,就会降低根系对水
分、养分的吸收;稻根生长要求土温在15~32℃为宜;同时,要求有充足的氮、磷、钾肥,才能使根系生长发达、活力强。强大的根系和较高的根系活力是壮秆、大穗、抗倒伏、高产、稳产的基础。
1.2茎节间显著伸长
水稻生长点转入幼穗分化前后,茎节开始伸长,长度达1cm以上时称拔节,拔节稻株占50%以上时称拔节期。拔节后节间逐节伸长,到齐穗后停止。水稻拔节有3种类型:一是早稻早熟型。地上部只有4个节间的,其拔节发生在幼穗分化之后;二是早稻中、迟熟种及中稻型。地上部有5个节间的,其拔节与幼穗分化同时进行;三是晚稻型。地上部有6个以上节间的,其拔节发生在幼穗分化之前。在拔节长穗期要控制氮素水平,增施磷、钾肥,防止早封行,改善光照条件,以增强叶片和茎壁的刚强性,促成壮秆。
1.3生殖叶相继长出,叶功能进入盛期
水稻进入拔节长穗期长出的最后3片叶为生殖叶,其中倒3叶的长度最长,倒2叶和剑叶次之。至孕穗抽穗期全田叶面积达最大。分蘖期生长的叶片在拔节长穗期进入功能盛期,其光合产物大部分输入生长中心,即茎部节间和分蘖节,其次是幼穗和根系;拔节长穗期出生的生殖叶,其功能盛期始于幼穗分化期,终于成熟期。生殖叶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正在发育的幼穗和谷粒,所以这3片叶的长短与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显著的相关性,即同一品种生殖叶长的就穗大、粒多、产量高。如果长度不足,则表明长势不旺,不但穗粒数减少,且抽穗后早衰,同化能力降低,不利结实;相反,若长度过长,则
表明长势过旺,每穗粒数虽较多,但受光不良,光合率低,造成贪青
倒伏,空秕粒增多。高产水稻对3片生殖叶要求的长度指标,因品种不同而异。
1.4对环境因素反应敏感
水稻在拔节长穗期的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对影响颖花数增加和减退的内、外因素反应很敏感。水稻体内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内因,环境因素温度、水分、养分、光照等是外因。
(1)温度。枝梗和颖花分化时,最适温度26~30℃,低于21℃,即
18~20℃,会延长分化期和增加颖花数;若低于15~18℃,会延迟抽穗。在减数分裂期对低温反应最敏感,若遇低于19℃(粳)、21℃(籼),连续3d以上,就会使大量颖花退化和不育。
(2)水分。从幼穗分化至抽穗是水稻一生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水分蒸腾量占全生育期的25%~30%;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分要求最敏感,此时如果稻株淹水2d,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畸形,空秕粒大量增加。
(3)养分。各种养分都会影响稻穗的分化发育,以氮素水平影响最大;叶片含氮量与颖花数密切相关,氮多颖花数多,反之则少;若有磷、钾配合,则能促进颖花分化发育;尤其氧化钾与氮的比值,要维持较高水平为好。据资料,高产稻株含钾达3 000mg/kg,土壤速效钾在120mg/kg以上为好,否则就会发生缺钾或亚铁中毒。高产栽培时,氮钾施肥比例以1.0∶1.5~2.0为佳。
(4)光照。在幼穗分化期间,尤其是减数分裂期也是对光照反应最
敏感时期,随太阳辐射量在1.004~1.464kj/cm2·s的升高颖花数增加,在1.004kj/cm2·s,逐渐减少,若降至0.837 kj/cm2·s,颖花数成比例地显著下降。
2水稻拔节长穗期长势长相
2.1健壮苗长势长相
叶色变化的过程是黑—黄—青,即:分蘖末期烤田时叶色为黑绿,经烤田至拔节穗分化叶色褪淡呈黄绿,经历7~10d到复水后孕穗抽穗期叶色转为青绿。叶色转黄,是氮代谢受抑制、碳代谢旺盛的表现,说明稻株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顺利转入生殖生长。叶色转青绿,是碳氮代谢并旺的标志,说明叶片内含氮量增多。这是高产水稻叶色正常变化的表现,稻株生长稳健,茎秆硬、有弹性,基部叶片消退,上部叶片叶尖距小,呈现平头叶,整个田面呈馒头型,叶片挺立清秀,最上顶叶长度适中,剑叶长度与叶鞘比例约1∶1。高产水稻适宜封行时间在幼穗分化后7~10d,要求封行不封顶,叶鞘增厚,淀粉累积
增加。
2.2徒长苗长势长相
叶色“一路青”,无效分蘖多,稻脚不清爽,下田会缠脚;叶片软弱、搭蓬,最上2片叶过长,稻株多病。徒长苗水稻空秕粒多,单产低。
2.3瘦弱苗长势长相
叶色褪黄后不转青,未老先衰,或老而不秀,最上2~3片叶的长度与其下部叶的长度差异小,全田迟迟不封行,不能充分利用阳光,群体生产力低。
3水稻拔节长穗期田管技术
3.1巧施穗肥
从幼穗分化至抽穗施用的追肥均称为穗肥,合理施用穗肥增产显著。穗肥在不同时期施用效果不同。穗肥可分为促花肥、保花肥、穗粒肥。促花肥宜在第1苞分化期至第1枝梗分化期施用为好;保花肥宜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施用为好;穗粒肥宜在始穗期施用为好。具体施用时,应掌握“瞻前顾后看当时”的原则,看苗、看天、看地力,合理施用。如果稻苗长势差,土壤肥力低,叶色褪黄早且重,又要靠大穗构成产量的品种,以及杂交稻有大穗优势,宜在幼穗分
化1~2期前3~5d施用促花肥,促进颖花多分化,增加穗粒数,巩固有效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如果稻苗长势旺盛,分蘖末期经烤田叶色未明显褪黄,以及对穗肥反应敏感、不耐肥的多穗型品种,不能施用促花肥,应抓好烤田,使叶色褪黄,待复水后,视叶色情况,再决定是否施用保花肥或粒肥;若烤田后,叶色能褪黄,复水后转青不快,天气晴冷叶色不够青,或后来有脱肥现象,则应分次施保花肥、粒肥;若地力足,复水后转青快,叶色浓绿,或多阴雨天,病害多,则不施或少施氮素穗肥,应施磷、钾肥,促进壮秆大穗,增强抗逆力。
早稻生育期较短,中、后期高温多雨,基肥比例较大,尤其是施用大量有机绿肥的田块,穗肥宜少施或不施;杂交水稻(再生稻)较耐肥,以及晚稻生育期较长、后期气温较低、气候干燥、基肥比例小、烤田重,可以重施穗肥,以利于保穗、保花,提高结实率和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