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核算基础知识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核算基础知识简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干部对经济指标的涵义缺乏了解,如有人把“国内生产总值(GDP)”叫成“市内生产总值”或“区内生产总值”,有的把“进出口”与“净出口”混为一谈,更有甚者把“增加值”理解为“增加额”,增长1%和1个百分点使用混淆等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其以GDP为龙头的核算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规模、结构、速度和效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G DP成为衡量全面小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GDP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四大指标之一,是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干部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尤其是GDP核算的基本原理,知晓GDP及主要相关指标的涵义,很有必要。
一、GDP指标的由来
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是世界上通用的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四大指标。经济增长率一般用GDP来反映,可见GDP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GDP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规模和发展状况的主要综合指标,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GDP年度核算,1992年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在全国各省市区开展了季度GDP的试算。目前一般按季公布GDP。
国际间存在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又称东方体系,简称MPS,主要是原苏联和东欧等计划经济国家采用的核算体系,指标主要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净产值、积累和消费等;另一种是国民帐户体系,又称西方体系,简称SNA,主要是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核算体系,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最终消费(也称总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也称总投资)和净出口等。两大体系都是联合国推荐使用的,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SNA,只有几个国家使用MPS。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扩大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国务院国发(1992)48号文件决定建立和实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四川省人民政府也以川府发(1992)142号文件下发了在全省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通知。经过10年的不断完善,四川与全国一样,基本完成了转轨工作。主要体现在:基本核算制度由MPS体系逐步过渡到SNA体系,经济总量从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核算转入SNA体系的GDP核算,逐步开展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循环帐户核算。同时,每一项核算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如GDP核算,从最初以国民收入核算为基础的间接核算发展到直接利用原始资料的直接计算,从生产核算发展到使用核算,从年度核算发展到季度核算。
2003年初,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八部门以国统字[2002]71号文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通知,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正式实施。
省统计局、计委、经贸委、财政厅、国税务、地税局、工商局、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9部门就我省2002年版新核算体系的实施提出了贯彻意见。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是对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做了重大修订,取消了其中的MPS核算的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了核算内容,修改和细化了有关表式的指标设置,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新体系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充分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涵盖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在方法上更加科学,既考虑到需要,又考虑到可能。新体系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增强国民经济核算在总体框架、基本原则、计算方法上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指标的国际可比性。新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由5张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2张附属表组成。5张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2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在整个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处于核心地位,其他核算是它的延伸和补充。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2-1984年,采用M PS体系;第二阶段为1985-1992年,是MPS与SNA两种核算体系并存;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今,取消MPS,采用SNA。采用什么核算体系是由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源于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但高于三大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观察宏观经济运行与进行管理的“数据库”、“平衡仪”和“晴雨表”,是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标准语”和“普通话”。
GDP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美国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对美国的GDP核算给予高度评价,例如,萨谬尔森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著名教科书《经济学》中指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GDP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 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马丁?贝利指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及时的和准确的GDP或GNP数据,我和其他人怎样谈论美国经济和商业周期。”美国前财政部部长罗伯特?鲁宾指出:“GDP核算向国会和其他部门提供了美国经济健康情况的极其重要的特征。今天,我们制定出较好的经济政策,因为GDP核算使我们较好地了解政策的作用。我们应当为实现GDP核算的现代化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保持我们的统计基础建设跟上迅速发展的经济。”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重要性和作用表现在:
1、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
2、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