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走近大自然》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表达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景观。
2. 绘画和手工表达自然的方法和技巧。
3. 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体验自然,运用绘画和手工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技巧和色彩表达自然,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绘画材料、手工材料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特征。
3. 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4. 绘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5. 手工:学生运用手工材料,制作与自然相关的手工作品。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板书设计1. 《走近大自然》2. 内容:自然现象、观察和体验、绘画和手工表达、自然保护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家中的植物或动物,进行绘画表达。
2. 学生与家长一起制作与自然相关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供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教师应加强对自然保护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观察、讨论到创作、展示的全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引入环节通过PPT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2《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1)可以合理的利用材料的形状、颜色巧妙拼摆、大胆组合。
(老师指导过程中可以以拍照片的形式保留学生的作品。优秀作品可以专门制作幻灯片给同学们分享并永久留存做为教学资源)
(2)选择团队合作的,要注意分工明确、材料工具共享。
(3)制作完成后,组织排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欣赏并互评。(教师巡回辅导,对于好的作品及时鼓励和肯定,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引导。)
5、引导学生用手中现有的材料进行一个简单的拼摆创作。
(此活动引导学生熟悉自然物的加工和拼摆创作的操作流程,为下一步室外活动中找一找、拼一拼、摆一摆的拓展交流与同学间合作做一个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季节变化的色彩美,以及利用这些自然物创作的新的形象的美,体验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的丰富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本课和后面即将学习的第4课《分一分 变一变》、第5课《有趣的半圆形》第6课《摸一摸 画一画》、第8课《瓢虫的花衣裳》这5课可以做为一个以“面”与“线”结合,绘画与工艺结合,多种造型表现体验为主的“造型·表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对于美术的一些基本应用已经掌握,但以绘画方式居多。本课教材中呈现的作品材料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轻松获取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既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借鉴并启发思维,又能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打开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走进大自然
材料的选择:1.形状
2.颜色
3.质地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简明、直观的凸现本节课创作的核心,就是围绕自然物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展开观察联想,进而构思、组合完成作品的创作)
教学思路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探寻的兴趣。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去探寻发现美。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 走近大自然》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学生将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强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2. 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3. 基本的绘画技巧4. 色彩的运用和搭配5. 创作的灵感和表达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提高审美能力。
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何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的运用,同时鼓励创新。
教具与学具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教学PPT或海报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第二阶段:观察与描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景物,注意细节,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示范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鼓励学生尝试。
第三阶段:创作与表达给学生发放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让他们自由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第四阶段: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和表达的感受。
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走近大自然》2. 重点内容: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基本的绘画技巧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创作的灵感和表达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进行观察和描绘,完成一幅画作。
2. 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自由创作的画作,主题为“我眼中的大自然”。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详细说明第一阶段:导入展示与讨论:使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海滩、山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的美丽。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些景色的感受,以及他们在自然中的经历。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课 走近大自然》人教 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一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走近大自然》。
本课以大自然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自然、表现自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学习描绘自然景物的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培养他们观察、发现美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自然景物,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自然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水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播放大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观察与发现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动植物。
2.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
三、绘画实践1. 教师示范如何描绘自然景物,讲解绘画技巧。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论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第2课走近大自然一、导入二、观察与发现三、绘画实践四、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3.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绘画实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自然之美。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走进大自然 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自然界中多种媒材进行造型游戏。学会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质感进行创作。
2.技能目标:通过组合、插接、剪贴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走进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运用自然界中多种媒材根据其造型特点进行创作。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悟发现
分析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老师和同学们准备的不同材质的物品,通过看看、摸摸感受物品的形状和质感。
尝试发现不同物体的形状和质感,并联想他们可以怎样变化。
小组讨论
整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料
讨论并交流不同的物品像什么?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物品的造型尝试组合成各种造型。
学生尝试发现不同物品的组合与变化。
欣赏提升
拓宽视野
这些组合能带给我们美感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带着思考去欣赏。如:《绿色天地》,看看艺术家是运用什么材料创作出这么美丽的风景。分析他利用了不同材料的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不同造型的变化通过组合、插接等方法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感受
分析演示
变化创作
教师演示,现场根据不同媒材运用组合、插接、剪贴等方法制作。并分析制作的材料与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设计的创意。
学生创作,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美化装扮我们的生活。
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美无处不在。
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点评作品的创意理念。
对学生作品欣赏与感悟,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美感。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 (2)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和材料,并学会利用它们进行艺术创作。
通过观察、收集、构思和制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和材料,并学会利用它们进行艺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收集、构思和制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和材料,并学会利用它们进行艺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图片、示范作品等。
2. 学生准备: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剪刀、胶水、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 分钟)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形状和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呢?学生:想!教师:好的,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二)讲授新课(15 分钟)教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利用大自然中现有的形状和材料创作的作品。
(展示图片)学生:哇,好漂亮啊!教师:这些作品都是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制作而成的。
你们知道这些形状和材料来自哪里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这些形状和材料来自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石头、贝壳等。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
2. 美术表现手法:素描、水彩、版画、雕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大自然,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2. 难点:如何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自然景观的图片、绘画作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笔、画纸、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授课:教师讲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物,介绍美术表现手法,示范绘画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 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一幅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1. 学生绘画技巧的提升: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发展:评价学生在作品中的创意表现,是否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见解。
3. 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大自然保护的认知和态度,评价其环保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4. 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直接在大自然中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邀请自然摄影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大自然的美。
2 走进大自然(教案)人教版 美术一年级下册
【课题与课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走进大自然》(2课时)【课标要求】课标对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尝试使用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物,了解各种自然物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知道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质感进行创作。
2.利用身边的各种自然物,根据其特性,通过拼、接、剪、贴、绘等方法创作一件有创意、美观的作品。
3.通过创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物质资源,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起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物,了解其特点,能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质感进行创作。
2.学生能巧妙利用物品的特质,通过拼、接、剪、贴、绘等方法创作一件有创意、美观的作品。
【资源与建议】1.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对于美术的一些基本应用已经掌握,但以绘画方式居多。
2.学生可以尽量利用身边的物品,通过看、摸等活动形式,观察它们的形、色、质,感悟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本课把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材料造型特点作为教学重难点,通过创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物质资源,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一:了解材料的颜色、外形和特点1.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
看来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在观察自备物品的同时,让学生描述物品的特点,语言概括内容正确全面。
观看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矿石等材料制作的工艺品。
并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介绍各种物品。
(PPT播放相关图片)出示课题——《走进大自然》PPT展示图片;有树、花、石头、种子等等。
学习任务: 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物,了解各种自然物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知道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质感进行创作。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 走近大自然》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版课程背景《第2课走近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二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美,体验自然的力量和神奇,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感知大自然的美,并描述自己所见所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审美水平。
3.学会使用颜色表现自然景观的气氛和情感,提高绘画技能。
教学内容教学准备•颜料或彩笔•纸张•设计好的自然景观图片•听力材料:自然风声、鸟鸣声等教学步骤第一步:欣赏自然景观教师给学生展示清新自然的图片,可以是树林、水流、草地等,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和欣赏。
调节环境、气氛,放音乐或播放自然声音,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第二步:欣赏画作教师向学生介绍知名画家的自然画作,这些画家的作品以自然为主题,形式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比如,范·高(Vincent van Gogh)的《星月夜》、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自然/自画像》等。
欣赏时,通过描述画作的氛围、场景、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画作的内涵和意义。
第三步: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所欣赏的自然景观进行描述,口头语言描述为主,可以用形容词或情感色彩词汇,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感受。
在口语描述后,学生可以使用颜料、画笔,或其他绘画工具进行表达。
第四步:独立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进行自然景观的创作,通过自己的表现和理解来表现自然。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形式和颜色的搭配,让学生更好地表现出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理解。
教学要点•注意开放性: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突出感性教学:通过欣赏、描述、创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注重引导性:在学生进行绘画表现时,教师应该进行逐步引导,把握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引导学生进行更准确、更符合自己的表述和表现。
《2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大自然的景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大自然的景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大自然景物的图片和视频。
2. 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3. 准备户外活动场地,便于学生观察大自然。
4. 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和搜集与大自然相关的资料,以便课堂上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和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2. 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素材和资源,如树叶、石头、果实、种子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美术创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自然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灵感来源。
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和交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通过评价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和创造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大自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大自然,积极探索和创作,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融入到美术作品中。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象,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 走近大自然-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描绘出基本的自然元素,如树木、花朵、小动物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户外观察和课堂绘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元素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大自然中的基本元素,如树木、花朵、小动物等。
2. 观察与描绘: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学会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用图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自然,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2. 难点:引导学生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大自然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认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元素,如树木、花朵、小动物等,并引导他们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实践与创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好奇心。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走近大自然2. 内容:自然元素的认知、观察与描绘、情感表达3. 图表:自然元素的图片、绘画步骤的示意图等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图画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好奇心。
2. 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他们看到的自然元素。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和描绘基本的自然元素,是否能够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篇1教材思路: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
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欣赏及交流: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
(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
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展示及介绍:做一幅色彩游戏图。
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
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尝试与练习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 走近大自然》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美术课程《走近大自然》。
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元素,如动植物、山水、天气等,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课程内容将涵盖对大自然的初步认知、观察与描绘自然景物、以及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画描述自然景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通过绘画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自然元素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描绘自然界中多样的元素,如不同的动植物、天气变化等。
2. 艺术表达的真实性: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而非机械地模仿。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和视频;实物投影仪,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2. 学具: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阶段:观察与学习- 分组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描述其特征。
- 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使用。
第三阶段:创作与表达-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景物进行绘画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四阶段: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
- 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作品,强调创意和真实表达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走近大自然2. 重点内容:自然元素的认知、绘画技巧、艺术表达的真实性3. 辅助图表:自然景物的简图、绘画步骤示意图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绘画,并写一段简短的描述。
2.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自然观察,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大自然有更深的认识,并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人教 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 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定义和特征。
2.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学会使用简单的素材进行自然元素的描绘。
二、教学内容第2课《走近大自然》1.定义大自然2.大自然的特征3.自然界的事物4.如何用简单的素材描绘大自然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掌握大自然的特征和其包含的元素。
2. 用简单的素材描绘大自然。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2. 如何用简单的素材模仿和描绘大自然特征。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范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特征和自然界的事物,掌握简单的素材的使用技巧。
2.体验法:通过学生观察、模仿、创作等多种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场景。
2.让学生谈谈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3.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步:学习知识(40分钟)1.讲解大自然的特点,如自然界的颜色和形状。
2.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其中的自然元素。
3.介绍用简单的素材进行大自然元素的描绘。
第三步:练习与反馈(40分钟)1.让学生在纸上用简单的素材进行自然元素的绘制。
2.讲解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
3.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和分享。
第四步:总结(10分钟)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和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勤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部分: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课堂教学效果。
成果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准确度、表现力、构图等要素。
七、课后作业1.家长带孩子去公园或其他大自然场所进行观察和体验。
2.让学生回家后用简单的素材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大自然元素。
八、课堂反思1.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大自然的特征变得更加重要。
2.给予学生更多的绘画技巧和素材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自然中的景色,如山水、花草、树木等。
2. 美术表现手法:教授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大自然美景的方法。
3. 创作实践:学生自主创作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的美,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手法。
2. 难点:如何将大自然的美转化为具有个性化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自然的美景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 教学示范:教师演示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自主创作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现大自然的美。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和观察能力的提升。
2. 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美的创作能力和个性的展现。
3.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培养。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直接在大自然中进行美术创作。
2. 举办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大自然主题作品。
3. 邀请大自然摄影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大自然中创作的经验和感悟。
八、教学资源:1. 大自然的美景图片、视频库。
2. 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3. 户外写生所需物品,如折叠椅、画板、遮阳伞等。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新课标(2023秋)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不同主题的绘画任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近大自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大自然的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自然美的奥秘。
(2)色彩的搭配:如何运用色彩表现自然景物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教师需要教授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冷色调、暖色调等,帮助学生掌握色彩渲染的技巧,表达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自然风光。
(3)观察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细节,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自然景物,提高观察能力。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走近大自然》为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二个课程,属于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美好景象,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欲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课程内容包括:1.认识大自然,观察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2.学习使用画笔、水彩等工具,尝试描绘自然景物;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自然风光作品。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美的认识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总之,今天的课程让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喜悦和挑战。我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收获知识和快乐。同时,也期待学生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能够不断进步,展现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走进大自然美术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掌握观察和描绘大自然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画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如山脉、森林、河流、天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大自然的魅力。
(2)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如喜欢的季节、景色等。
2. 观察与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观察校园内的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昆虫等。
(2)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分析大自然的色彩、形状、纹理等特点。
3. 绘画指导(1)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构图、透视、色彩运用等。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选择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4. 学生创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创作思路和感受。
(2)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大自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自然博物馆等,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多样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形态与色彩:让学生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运用。
2. 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3. 大自然的韵味与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体验和创作具有韵味和意境的艺术作品。
4. 大自然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倡绿色生活,关注可持续发展。
5. 走进自然,感受美好: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大自然的韵味与意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评价等方法进行教学。
2.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
1. 导入:教师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与示范:教师讲解大自然的形态、色彩、生机与活力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示范。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大自然,创作一幅大自然题材的美术作品。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大自然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丰富教学内容。
2. 邀请大自然摄影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大自然摄影或艺术创作方面的经验。
3. 开展大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大自然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美术教案小学美术第二册 第2课 走近自然 教学设计
第二课走近大自然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教学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沙雕作品二、讲授新课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
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
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
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
它是俄国人首创的。
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
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
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
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
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走近大自然》教案课题:走近大自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
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
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
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
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
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札记:
在上这一课的头一个星期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但星期一上课时,雪却化的干干净净。
这让我懊悔极了:为什么不能灵活的请教导处调整课时,充分利用最适宜上这一课的时间?!却让孩子们只能用沙子假装堆雪人!好懊悔,好懊悔!如果再这样抓不住机会,孩子们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