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强大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1在回来的路上,我掀着《大国崛起》,我读到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总结如下,也作为我的读书笔记,以飨各位:1、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是基础,但必须防止过度军事化和若化国家的力量;2、教育,特别是针对全民的受教育的权利问题,义务教育也只是起步,应该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3、对教育、科研应建立科学、创新为主的体制,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不是记忆的机器,此点是基础,影响深远;4、金融、经济政策的科学、合理,应站立在民族的长远角度去制定远期、近期目标,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负责;5、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教育,特别是对基层人民的国家政策、法律、发展、艺术等方向进行落实;6、各项政策务必到基层了解情况制定,并到基层去了解落实、实施效果,防止成果被部分利益集体吞噬,并要在人民的利益去推动发展,为人民谋福利。

7、建立“商业”与“道德”平衡,保证物质与精神的共同提升!大国崛起读书笔记2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

依法国为例: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

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

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德国民族精神

德国民族精神

德国民族精神:一是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二是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

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大国崛起,软实力至关重要。

在德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和文化到底对德国的崛起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成功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有何启示?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前驻德大使、前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先生。

《人民论坛》:德国二战失败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第一强国。

在德国崛起过程中,教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梅兆荣:德国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着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从而为国家的振兴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对此,普鲁士元帅毛奇在普法战争胜利后曾经自豪地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早在1717年,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

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它的公民提供免费教育,通过教育,灌输民族统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

当有些大臣劝威廉一世考虑办学经费问题时,国王斩钉截铁地说:“这些钱相对于我的长远收益来说,算得了什么?我推广教育,改善的将是我整个国民的素质啊!”威廉一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大帝继位后,坚决贯彻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于1763年8月12日亲自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

德国在发展教育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

主张公民受教育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在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其二是提倡教育和研究的有机结合。

三是建立灵活的教育制度。

四是职业技术教育十分发达。

德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世纪60年代,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

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任正非的呐喊: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任正非的呐喊: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任正非的呐喊: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我们国家百年振兴中国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老师。

教育要瞄准未来。

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

……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

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冲锋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代表社会为人类去做出贡献。

因此,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这段话是任正非于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讲的。

呼吁发展基础教育,呼吁把基础教育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对任正非来说,这不是第一次,更不是应景的需要,而是出于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判断,基于深深的忧虑而发出的一声声呐喊。

任正非认为,未来世界二三十年内,一定会爆发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

这个革命的特征:第一,石墨烯等的出现,电子技术将发生换代式的改变;第二,人工智能的出现,造成社会巨大的分流,而人类社会也正因人工智能变化。

生产模式人工智能以后,简单重复性劳动力就不再需要;第三,生物技术的突破,将会带来巨大的信息社会变化,而且这个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人类世界未来是什么样子,还无法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工智能的突破,两极分化会更厉害,资本雇佣机器人,不再雇佣真人。

这个时代也将不再是凭人口红利就能取胜的时代,而是后技术时代。

任正非深感忧虑的是,应对这个变化所需要的是高文化素质,如果再不重视教育,西方重新恢复竞争,重新恢复制造,我们跟西方不再有工业成本的差距,那么中国制造完全有可能垮掉,走向空心化。

2018年4月16日,华为内部网络发布一个名为《传播材料征求意见》,并制作了一个小视频(如下)。

华为准备以企业的名义为基础教育的振兴摇旗呐喊。

华为仅仅是一个商业组织,任正非不过一个企业家,顶多算一位商业思想家,商业组织追求的是利益,企业家的高级使命是缴税和就业。

华为和任正非为什么不守“本份”多管闲事,成天惦记着基础教育呢?01最感谢中国的教育2014年6月16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蓝血十杰”表彰会上曾讲过这么一段话:“我们对中国社会最感谢的是什么?最感谢中国的教育,因为教育才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多人才,我们才能作战。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曾记得小冰和我说过,她们的老师和她们说:如果世界让美国人来统治还好,如果让中国人来统治,那将会是一种灾难。

因为美国人大多有着坚定的信仰,而中国人没有。

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她的这些话,但是看了几集《大国崛起》,看到法国的时候,我慢慢开始明白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了信仰就会心存畏惧,就会有所顾虑,就不会恣意妄为。

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是什幺?!我们中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东西是什幺?如果真的问得彻底一点,恐怕会没有答案。

法国,有他们引以为傲的巴黎铁塔,有他们引以为傲的革命思想,世界的启蒙运动,就是法国产生的,《人权宣言》就是出自法国人之手,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法国,他们有自己自豪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着多少宏伟的建筑?有着多少激励他们勇往直前的历史人物?他们榜样,并不远,就在近代。

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建造巴黎铁塔的故事没有?他们有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刺激着他们前进,有着清晰的伟人榜样让他们去效仿,让他们去追求。

再看看德国,德国是一个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的国家,那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德国人有着自己优雅的精神寄托,因为那里曾经是古典哲学的圣地,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等这些现在为我们所熟悉的哲学家都出自德国,那里也曾经是古典音乐的天堂,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享誉世界的音乐家都来自德国。

德国人注重教育,他们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

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 在德国,孩子们上课时免费的,反而不上课却要受到惩罚。

正是因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国家会大力支持和赞助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就是依靠着高素质的国民走到了世界强国的位置,就现在我们知道的,德国已有29位诺贝尔获得者。

反视我们中国,我们的精神寄托是什幺?我们的信仰是什幺?我们的榜样又是谁?是什幺激励我们前进?在一定程度上,落后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当一个民族的前进,仅仅是因为畏惧落后,那就显得有点可悲了!我们的这一代,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空虚的!我们的国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空虚的!正如美国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的一份对中国现状分析报告中所说的那样: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报告还指出,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德意志,它在哪里

德意志,它在哪里

它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它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它在推进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力自己。

它就是德国。

分裂与统一,是德国历史上一再上演的剧情。

由于德意志自身的地理条件,德意志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德意志人经常成为环伺在周围的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还有其松散的混乱的社会秩序和德意志受阻于分裂的经济发展:在进行了三十年的霸权争夺后,最终欧洲各国签署的《威斯特法利亚合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

邦国各自为政,中央权力几乎不存在。

德意志邦国这片土地上最多的时候使用的货币种类达到过6000种。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

这些关税一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内部贸易,另外一方面,也阻碍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德国产品的竞争力。

这些都使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屈辱的历史。

1806年10月27日,拿破仑率领强大的法国军队,飓风般地席卷了欧洲,轻而易举的征服了德国这片饱受古典音乐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的土地。

和平女神被作为战利品运回了法国。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了。

再一次屈辱的降临,唤起了深藏在德意志人心灵中的沉痛记忆。

征服者拿破仑虽然加重了这片土地的屈辱,但是拿破仑却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推动者。

他用武力扫荡了这片土地上存在了几百年的封建秩序,并在所到之处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德意志人在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引导下,开始寻求建立一个统一和自由的国家。

德意志的诗人们,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的音乐家们,用音符抒发抗争的激情;德意志的哲学家们,用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崇拜。

德国在经济上,建立关税同盟,实现经济联盟;在政治上,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展开。

同时,与欧洲其他大国结盟。

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实现了统一,一个崭新的,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就出现了。

德国的两次工业革命

德国的两次工业革命

德国的两次工业革命早期德国大学以中世纪为源头,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影响,在“束缚”与“自由”的交替更迭中,开始了由“传统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德国的两次工业革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国的两次工业革命篇一德国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策源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了一场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为何没有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地?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英国经济还在继续发展。

它的一些传统部门,如造船业、金融业在世界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电气等发展也很快。

但就其经济总体而言,它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就相对落后了,被美、德赶上并超过。

英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一是背着沉重的旧包袱。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业革命的母国,英国的很多工厂都存在百年之久,企业设备陈旧。

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

因为,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这就阻碍了英国工业的进步。

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

英国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资本投资的最好场所。

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劳动力便宜,原料价格低廉,工业利润大。

因此,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占世界的第一位,一战前的几年中,英国每年在殖民地和国外的投资额与在本国的投资额是六与五之比。

资本输出给英国带来惊人利润,仅1912年就达17600万英镑。

英国虽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还是很繁荣的,其繁荣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

因此,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德国的强大,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德国的强大,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德国的强大,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最近,很多家长都在看一篇文章《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孩子没礼貌》,文中说到: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婚宴,婚宴的桌上有一个孩子,那孩子很没有礼貌,把转盘转得忽悠忽悠的。

一席下来,家长没有阻止自己的孩子,大家因为不熟悉也没有阻止。

但是在家长带孩子去上厕所的时候,所有人都说:“这孩子真没礼貌!”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有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

——我们把这种“不说”当成了一种礼貌,礼仪之邦的俗语是“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跟一个德国朋友出去,路过郊区的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小孩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

”(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两个小孩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

”“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带了带了。

”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

“哦。

”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管那么多,“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也不是。

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认识?怎么可能呢?那人家干嘛要听你管教?”“呵。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德国朋友淡淡地说着。

我沉思良久,想到一个景象: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你敢大声地喝斥那些不认识的孩子,教他们怎样做吗?在德国期间,我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德国社会何以文明,德国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的尊重?通过了解和体验德国的教育,我们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

在很多人看来,德国战后之所以能崛起,与他们“严谨”、“勤奋”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

德国重为何如此重视教育?

德国重为何如此重视教育?

重视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现代国家的发展已经是技术创新的发展。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寻求更高效更合理的教学制度。

而在教育的支持中德国一直走在领先的地位,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仅是制度上的支持,更是金钱上的支持。

在德国每个孩子可以每月领取生活费至18岁,这也体现了德国对孩子的重视。

并且德国公立大学大部分都是免除学费的。

德国为何会如此重视教育?这不仅是因为当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德国历史对其形成的深远影响。

德国位于欧洲大陆的中部,是连接两端的内部桥梁。

欧洲还处在各国刚刚兴起的时候,四处一片硝烟,而德国便成了各国交战的主战场。

在饱受他国战乱的同时还要被迫接受割让土地以及财务上的损失。

屹立在勃兰登堡门的和平女神,是德国的象征,是不容动摇的存在。

而拿破仑大扫荡时期,在攻下了德意志之后还把和平女神作为胜利的纪念品一同带回了法国,这对德国的打击是致命的。

不仅整个欧洲动荡不安德国内部也四分五裂,从一个地区到另外一个地区就要缴纳税款,假设你要跨越大半个德国运输货物,纳税的税款甚至会比货物的本钱还要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散的德意志在普鲁士人的带领下不仅使国家得到统一更使自己在德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二战以后德国迅速巩固了欧洲大国的地位,德国能够快速兴起这主要在于教育成为了他的坚实基础。

并且有这样一个说法“普鲁士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才特尔镇位于德国北部临近丹麦。

180年前这里是普鲁士王国最偏远最贫穷的乡村,今天的才特尔小学依然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同时,他也是全德国最完整地保留了普鲁士时期原貌的小学博物馆,在180年前,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孩子们就已经知道了中国的长城是什么样。

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壁画了解到五大洲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生活环境。

孩子们在这里亲近自然,了解各种知识,更是课设了世界地理、自然、算数、德语、宗教、书法、体操等课程。

学生们上学几乎都是免费的,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来支付。

国家的强盛始于小学讲台

国家的强盛始于小学讲台

国家的强盛始于小学讲台作者:任正非来源:《支点》2020年第07期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要依靠科学、人才和教育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如果没有科学、没有人才、没有好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工业及农业的发展。

中国首先还是要自己强大,比如说我们的农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与美国的农产品有一定的差距,如何促进未来生物科学进步,这需要向美国学习。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弱点在哪里?比如低端工业,很多都迁移到泰国和越南去了,但现在泰国和越南也已经开始产业升级,在不断争取中国高科技企业迁移过去。

我们现在不仅要跟美国比政策优势,还得要与泰国、越南比优势,如果我们的优势没有比过他们,那么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就不容易实现。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优化升级产业环境,提升国家竞争力。

我们要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稳定,首先就得让青少年有思想、有道德,这些思想和道德是谁给他们的呢?是小学教师。

普鲁士元帅毛奇1870年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孩子们10岁之前,应该是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最好的时候,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束缚。

如果采取很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的才智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创新能力会有很大提升。

到了一定时间他们会自己选择科目学习,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不能搞标准化的教育。

现在的问题是农村教育投入还不够,应该大幅提高教师收入,其实教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老师的话孩子们一般都是会听的。

能不能把修建房子的资金拿出来一些,给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多增加点儿营养,孩子们茁壮成长就会报效国家,为国家作贡献。

此外,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名牌大学,担负社会重任。

高级职位是少数的,不能都走这条道路。

应该发展职业教育,学一门技术就能就业,就业就能摆脱贫困。

我们不能完全走精英教育路线,很多人不需要走那一步,一定要开展多样化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没有必要搞一两千人一起学习的教学方式。

师傅带徒弟也是职业培训,德国很多职业学校就二三十人,就是师傅带徒弟,师傅收取的培训费能够养活一家人,并且徒弟也带出来了。

论德国地理位置对其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德国地理位置对其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德国地理位置对其传统文化的影响院系:学号:姓名:摘要:德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被誉为“欧洲的走廊”,扼守着多处欧洲的主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发生于17世纪上半叶的“三十年战争”,当时欧洲大陆的几个主要国家几乎都参战,但战争主要发生在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

在统一和崛起的国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是无数的战争。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点和传统文化。

关键字:德国地理战争传统文化一德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拥有欧洲第四的陆地国土面积,面积为357042平方公里。

西北和北面是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线长1300多公里,进出大西洋受到严重的制约。

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山地,北部为平原。

主要的河流以莱茵河,多瑙河。

1相比于曾经一度称雄海上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德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型国家。

现在的德国与9个国家在陆地相邻。

德国的西南方向是几度称雄欧洲大陆的法国,北面是一度强盛的瑞典和芬兰,东北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强大压力,与英国隔北海相望。

作为一个欧洲大国,德国却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

德国扼守着进入北欧平原和波罗的海的战略要冲,成为欧洲强国在陆地上争霸的主战场。

一方面,当德国走向强大之时,就会收到邻国的不断干涉。

三十年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场由宗教引起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给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从此帝国四分五裂,邦国林立,名存实亡,再也不能威胁到欧洲其他国家。

另一方面,当俾斯麦吸取历史的教训,为德国赢得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之后。

日益强大的德国不得不面临资源匮乏和没有没有北海波罗的海的制海权的问题,由此德国走上了战争解决问题的道路,最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1百度百科:《德国》2012年11月4 /view/3762.htm二地理位置与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一场宗教引起的战争,实质是欧洲诸国争夺霸权的战争。

2在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输家就是圣神罗马帝国,虽然战争起初是新教和天主教阵营交锋。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金冲及读后感2000字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金冲及读后感2000字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金冲及读后感2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谁不想成为英雄谁不想探索英雄成长的奥秘这是我们每个要求上进的青少年都向往的事情。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英雄少年时》。

看完之后,我越想越有滋味,于是又看第二遍、第三遍……这本书,选编了古今中外30名英雄的故事。

其中,有唐朝诗人李白的故事,有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的故事。

但是最吸引我的,还要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总理在少年时代讲的,周总理是我们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为振兴中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斯大林说过:“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的。

”是的,周总理之所以创立了丰功伟绩,是和他小时候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个远大的志向分不开的。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其实,抱着这种读书目的的人是十分渺小的,一旦读书做不了官,或无利可图了,那么书对这种人来说,也就毫无用处了。

然而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却不是这样想的。

有一天,老师问他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有的学生说:“为做官而读书。

”有的学生说:“为家你而读书。

”还有的学生说:“为明理而读书。

”老师听了很不满意,这时,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有力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听了大为赞赏,夸周恩来是个有志者。

实践证明,周恩来这一回答并非灵机一动,也绝不是为讨老师的夸奖,而是他长期以来树立的目标。

周恩来在要离开学校,和老师同学告别时,曾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此后,周恩来便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

他与朱德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人民革命史册下写下了光辉一页,仅些一举便能说明他的确在为中华崛起而出力啊写到这里,我不禁对敬爱的周总理产生了无限敬仰之情,而且对自己以前的表现感到羞愧,我过去只要评上了“希望之星”,就伸手向妈妈要“奖金”。

妈妈说:“这就是你读书的目的吗”然而我却不以为然。

现在读了这个故事,我完全懂得了妈妈的批评是对的。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已经深入学习对于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树立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提法,最先提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我们先来看一下核心价值体系是怎么提出来的。

2021年10月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没有明确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到了2021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提出了这个命题,但是也没有具体说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直到2021年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这个问题,明确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这里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既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包括后来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还包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最新提出的中国梦等理论,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比较清楚,不用解释。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很多、博大精深,在这些民族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也有很多,我们给它的概括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最后一个是荣辱观,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讲的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再重温一下。

德意志,我们能够对你说些什么

德意志,我们能够对你说些什么

德意志,我能够对你说些什么?姚永庆我对一个国家开始顶礼膜拜起来,那就是德国。

这个叫德意志的国家令我感动,令我向往,真想迁身而栖委身为他的子民,在我不彻底的舜尧意识里加进它日尔曼后裔的精神。

我真不知道除了爱自己的祖国外,在这种狭隘的民族情结的核里还能不能如此这般地热爱别人的国家?德意志,我能对你说点儿什么?刚有这么点意识就遭遇来自内心深处的质疑:你可以谈论任何国家,但唯独不可以谈论德国。

你想表述什么都被这个伟大的民族表述过了,你永远也达不到那样的深度。

抬头看我那沉重的书架吧!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贝多芬,莫扎特,瓦格纳,牛顿,爱因斯坦……德意志的智慧养育了整个人类。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

这里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而这一切都源于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么样的悲喜剧?电视片《大国的崛起<帝国春秋> 》这样一段话是道不尽德意志的伟大的,那至多是现代传媒的骄情。

不说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那艰深的表述把美学睿智透彻到了世人在语言上无以为继,不说牛顿爱因斯坦把宇宙的天机道出于现代科技结构中,单说这《资本论》的伟言煌论不就养育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国运吗?改革开放让我们新的智者与伪智者张狂了近三十年,我们不依然在旧经济结构中不伦不类的活到现在吗?我也曾是那批张狂者之一,学术会议上,国家杂志上,国家领导人的办公桌上,一个国家经济部门的发展战略,都曾故作惊人的有过洋洋数余万言的文字,我不是依然行走在如今这无可奈何之境吗?一阵狂热之后,我才发现我们并没有把我崇敬的智慧弄明白。

德意志,我在向你献媚了!好在我现在还算安全,不会因我的崇洋媚外的近乎卖国贼行径而再与天安门广场的旧英雄们过一把牢狱的壮烈瘾了。

心理学史重点 (2)

心理学史重点 (2)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

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一)概述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

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洛克提出“第一性质”,客观性反应。

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

“第二性质”主观感受经验论:内部经验和外部经验联想论:自由联想和习惯联想1、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前科学心理学时期的特点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第一阶段:自然哲学的心理学阶段亦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老师的启示

老师的启示

今天在网友的空间里看到《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第9期上的一篇题为《老师的启示》的文章,很受启发。

汤姆逊老师对一个失去了父母护爱的孩子泰迪的特别关注,促使这个孩子由退步转向进步的成功的故事,虽然算不上什么惊心动魂的事迹,但这平凡的故事背后给我的启示是巨大的。

原因就在于,阅读这个故事的我们所处的按理说是更先进的社会制度的教育环境里,营造不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了。

所以我想,我们到底缺少了什么呢?我们缺少充满爱心的老师。

汤母逊老师是一个很平凡的老师,开始他是想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的,而且发现前排的泰迪仪表精神与学业都不好,就又很不在乎他。

便当他从四年级以前的老师的评语得知孩子是缘于家庭不幸的时候,他彻底改变了看法,而对泰迪更加厚爱。

这让我联想起另一个网友推荐我读过陈忠实的《晶莹的泪珠》里所写的那位中学老师。

陈忠实回忆自己因贫困办理休学手续时曾经与自己一个不知名的老师间的很短小很细微很感人的一段经历,那位老师因舍不得让陈忠实退学而流泪,那一幕激励陈忠实完善了自我的成长。

泰迪也一样,汤姆逊老师的行为给予泰迪的是什么呢?多年以后泰迪博士的婚礼上,他深深地拥抱着老师说:汤姆逊老师,谢谢你相信我,谢谢你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国内有些教育家也许会说他们很早就提出赏识教育了,这个故事也不过是证明了这一点,我想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仍将没有大的改观。

一个教育心灵的问题怎么能用一个赏识的教育手段所代替呢。

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用尽各种赏识的手段,也不会让孩子产生心灵的共振,进而激出学习的潜能的。

我们缺少有爱心的教育管理者。

中小学教师的贫富观对社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观会对国民成长过程中人生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会影响几代人,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成长。

从小处讲,他们的观念往往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而现在我们的社会与学校充满了向富羡富、嫌贫欺贫的弥漫气息,信仰在教育的天平上已经失去了份量。

德意志民族精神_与世无争

德意志民族精神_与世无争

德意志民族精神德意志民族精神:一是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二是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

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我们的理想,向死而生德意志气质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战斗的精神和勇气。

RichardWargner(瓦格纳)之所以为我们无限推崇,是因为《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勇士齐格飞》等歌剧,展示了德意志民族的无上的勇气!为了理想,为了拯救善与毁灭恶,灵魂崇高纯洁的勇士在黑暗里与一切未知搏斗,等待他们的是毁灭,然而这种毁灭是光明的,神圣的,而且寓意着善的重生。

所以这种日耳曼式的悲剧是英雄的史诗性的,相比希腊神话,这种植根于久远历史中的发自天性的英雄主义更刚健,更暴戾,有一种透自骨髓的冷静和客观。

“在日耳曼神话中,战争就是自然界的秩序,就是生命的基本要素”,这句话是对德意志式理想精神的定论,它隐含着欧洲对德国的畏惧和猜忌。

理想与战斗,是德国气质的核心。

弗里德里希二世满怀豪情地说:“没有武器地谈判犹如没有乐器地演奏”,俾斯麦则紧握利剑,说“天下大事,唯铁与血”。

血液里奔流的对战斗的信仰,是我们永远无畏的精神源泉。

我们的责任,决不畏惧“如果不把生命看做是为了神圣使命而必须履行的责任,一个人才可能怕死”。

德国人向来把死亡看做高尚人生的完成。

翻开一战或者二战的史料,那种热切的盼望前线的炮火,仰慕阵亡的将士,毫无顾虑的走向敌方阵地的记载比比皆是。

这里,死亡不是悲哀,而是被赋予某种终极的积极意义。

让我们重温那战争岁月的催人奋进的歌曲吧!装甲兵之歌“Und kehren wir nicht mehr,Zur Heimat zurck,Trifft uns die Todeskugel,Ruft uns das Schicksal ab,Ja Schicksal ab,Dann ist unser PanzerEin ehernes Grab。

”“跃上那冲向胜利的通途!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初三语文概括事实举例

初三语文概括事实举例

概括事实论据爱别人就是爱自己蔚泓①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一项经济活动,只要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增加了自己的福利,就算是实现了效率。

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实现效率。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这种理论,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合理的。

②但现实中许多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许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没有损害,甚至还能够增进别人福利的事情往往不能实现。

③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给两个人100元,由甲决定自己拿多少,乙决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

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则双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钱;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议,则两个人都一无所获。

如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解释,甲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应该是自己拿99元,给乙1元,而且乙也应该能够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得到1块钱比没有钱要好,尽管少了点,但也增加了福利。

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提议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对而使得两个人什么也得不到。

乙宁可自己得不到这1块钱,也不让甲得到那99元。

因为乙觉得这种分配方案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1块钱的好处,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宁可不要这1块钱,也不让甲“吃独食”。

乙这样做不仅考虑到了福利问题,还着重考虑了公平问题。

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④因此,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⑤其实,无条件地爱别人也能够给自己带来福利的增加。

这种纯粹的利他行为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增加往往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体现在纯粹利他行为发生一段时间之后。

典型的利他行为是慈善捐款。

⑥洛杉矶的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在捐钱出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打赚回来的主意,但他在捐了几次款以后发现,捐了款就能赚回来。

因为慈善行为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入口处的墙上刻着罗伯特·洛奇的名字,见者无不称赞),从而使自己有机会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物。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_央视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_作文专题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_央视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_作文专题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_央视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大国崛起》第六集之《帝国春秋》,讲述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衰落与崛起,非常耐人寻味。

下面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 1 看完纪录片德国崛起,颇有感触!有以下四点:科教兴邦。

纪录片中有这样两句句话:“德国能够打败法国这件事早在德国小学课本上就已经决定了、小学自然课本上画有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

十九世纪的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教育依然受得十分的重视,在德国受教育作为一项义务被写入法律。

这必将会使全民素质提高。

德国洪堡大学里同时存在着几种相背离的理论,这所大学出过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这所大学是在德国经济相当不景气的情况下,由德皇掏自己腰包建立的,可见整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德国发起了一战、二战,我们自然不会认同他的做法,但是换个方式想一想他那里来的这么大的实力呢;二战过后短短几十年,如今的德国又让人们望尘莫及。

我认为教育在这其中是占很大分量的。

经济的力量。

十九世纪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小小的一片土地上竟出现了几十个邦国。

这严重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崛起与发展。

经济1 / 14学家李斯特游说各邦国国王。

最终,实现了各邦国的经济联盟,并最终推动了政治的统一。

现在的欧盟已初步实现了经济联盟,以史为鉴,最终目的是否正是政治的统一呢?再看宝岛台湾,何时能够回归母亲的怀抱呢?民族魂。

日本错了,既不认也不改,鄙视;美国错了,不认但改了,有脑袋;德国错了,认错并诚心悔过,有风度。

勃朗特在受欺凌的犹太人墓碑前深深一跪,触动了所有人的心。

(勃朗特是个出色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是伟大的。

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不一定会有多么高的收入,有的甚至一贫如洗,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一定是相当丰厚的。

片中出现的经济学家李斯特,他的儿子因患病没钱得到良好的救治而死去,他本人最终自杀身亡。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他几乎穷其后半生致力于游说推行货币统一、经济统一。

观大国崛起浅谈德意志崛起之谜

观大国崛起浅谈德意志崛起之谜

大国崛起结课论文主题:观?大国崛起?浅谈德意志崛起之谜摘要:观看?大国崛起?之德国的纪录片,感慨颇多,从分裂到统一、从经济萧条到成为世界强国,德国的崛起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这是一个让人生发钦佩与敬仰的国家,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民族!而最让人赞叹的莫过于德国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开展科技,最终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飞速开展!关键字:科技改革竞争综合国力复兴翻译: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formation petition The 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Renaissance正文:大国崛起靠的是思想的解放、制度的改革、科技的创新。

社会变革是由人的力量来推动的,思想是人精神世界的根源,人的外在行为无一不是它的反映,所以也可以这么说,社会的变化是由思想的力量来推动的。

有人曾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

〞想要主导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就必须提升国民的素质,而在这项荣耀而艰巨的任务中,教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最好的先行者和执行者。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法国的凡尔赛宫里宣告了自己的诞生,经过近七十年的艰辛追求,这个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下并在政治和经济上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的国家,终于登上了世界一流强国的舞台。

刚一亮相的它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因为它在人口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以及铁路线里程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称霸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英国,位居欧洲第二,世界第三。

终究是怎样的魔力造就了一个欧洲大国的崛起奇迹?就在大家对此展开热烈的争论时,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这句耐人寻味的话让人们不得不把目光聚集到德意志民族的教育身上。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意志,落后、分裂、战争是它的代名词,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争斗不息。

德国与中国的义务教育区别

德国与中国的义务教育区别

德国与中国教育区别在德国,联邦政府法律规定企业的员工数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必须拿出一部分资源,如车间和师傅,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培训岗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在德国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熟练技工。

按照我们的国情,中职教育的规模应该大于高中教育的规模。

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是为了减轻就业压力,而是国家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职业教育。

但最近几年的重视和以前不一样。

以前是政府、专家重视,也喊了很多口号,但企业和社会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劳动力素质变得日益重要,企业迫切需要有各方面特殊技能的人才以保证在竞争中获胜。

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国家适时推行特殊职业培训计划等措施,会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

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职业教育首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在广东、江浙沿海发达地区。

上世纪80年代,德国人曾向中国推销过“双元制”教育,我国当时也很欢迎,但是那时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还不够,对技术工人需求有限,职业教育并没有像当时设想的那样普及开来。

而现在,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有了迫切的需求,大学毕业生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大部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很多企业仍然找不到熟练的技术工人。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经济发展绝不能缺少能工巧匠。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

“双元制”教育最典型的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学生一周有2~3天在学校上文化理论课,剩下的时间到企业接受训练,文化理论课的内容与企业训练挂钩,针对性很强。

也有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学生在那里可以接受系统全面的实际训练。

在德国,联邦政府法律规定企业的员工数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必须拿出一部分资源,如车间和师傅,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培训岗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在德国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强大,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最近,很多家长都在看一篇文章《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孩子没礼貌》,文中说到: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婚宴,婚宴的桌上有一个孩子,那孩子很没有礼貌,把转盘转得忽悠忽悠的。

一席下来,家长没有阻止自己的孩子,大家因为不熟悉也没有阻止。

但是在家长带孩子去上厕所的时候,所有人都说:“这孩子真没礼貌!”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有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

——我们把这种“不说”当成了一种礼貌,礼仪之邦的俗语是“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跟一个德国朋友出去,路过郊区的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小孩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

”(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两个小孩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

”“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带了带了。

”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

“哦。

”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管那么多,“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也不是。

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认识?怎么可能呢?那人家干嘛要听你管教?”“呵。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德国朋友淡淡地说着。

我沉思良久,想到一个景象: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你敢大声地喝斥那些不认识的孩子,教他们怎样做吗?在德国期间,我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德国社会何以文明,德国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的尊重?通过了解和体验德国的教育,我们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

在很多人看来,德国战后之所以能崛起,与他们“严谨”、“勤奋”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

而人们通常认为,德国这种高素质的民族性格,则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

正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的那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德意志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据说,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大获全胜,普鲁士元帅毛奇说,德意志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在德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有非常不错的收入。

据政府的相关统计,德国政府支付给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为人均国民收入的2倍多。

德国中学教师人均年税前收入超过45,000欧元,与德国一些着名的跨国公司职员的人均年税前收入相当,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属于名副其实的“中高收入阶层”。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收入也有一定差异,但不会很大,至多为30%左右,因为德国社会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这种价值取向已渗入他们的血脉,积淀成为一种民族文化。

放眼整个世界,德国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高于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高居全球第二。

在职业属性上,德国的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的公务人员,受不解雇的保护,无失业之虞,而且每年还有两个很长的假期。

这么好的收入待遇,使得德国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门槛也随之提高。

在我国,大学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都可直接到中小学应聘任教。

在德国,情况要复杂得多。

你若想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至少要过三道“关口”。

首先,你得拿到大学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

其次,你得一本正经地接受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训练,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相关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最后,你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这三关都不是轻而易举能闯过去的。

与我们国家正相反,“上大学容易毕业难”,这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常规。

在德国,大学学制一般为理工科4年,人文科5年,医科8年。

大学前两年学基础课,考试不及格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第二阶段是专业课学习,考试及格才能拿到学分,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学分,才能拿到大学毕业文凭。

由于大学学习要求很高,加上许多学生要一边打工补贴生活,一边又要随“不懂变通”的教授们认真读书,因此,无论是基础课考试,还是专业课学分,都难以一帆风顺。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据了解,目前德国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平均需要7年, 4-5年能毕业的人是少数。

如果想当教师,好不容易拿到毕业文凭后,还要应付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尤其是难度最大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这大约要花3年左右时间,而且,即便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培训应考,也不一定能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再加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德国的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校学生人数减少,教师职位空缺主要靠自然减员,而德国的制度设置又基本杜绝了“走后门”的陋习,单纯的德国人要想成为中小学教师,竞争和筛选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热爱教育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成为教师。

而一旦实现当教师的梦想时,年龄已在30岁上下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备受尊重,基础教育界人才荟萃。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怎么可能!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

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

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

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

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Wer alleine arbeitet , addiert. Wer zusammen arbeitet, multipliziert.”(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来看看他们长大后的好习惯看书:德国人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人少,看书的人多。

在德国如果你留心能看到各种大小的书店,而书店里永远都有不少的读者。

纸质的书籍在这个电子社会当中,似乎在德国仍然流行。

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23%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年阅读量超过18本。

礼貌和谦让:礼貌和谦让其实是一种宽广的心态。

有一次在德国高速上遇到事故,两排车并为一道,因为有急事,一个在我左方的车主动放慢让我先过。

如果你在人多的时候坐地铁,你也会发现,站在门口的人会主动先下车,让后面需要下车的人下车后在重新上车。

准时:大多数德国人都能遵守规定好的时间,这里说的准时并不单单只德国人,还指德国的公共交通,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每辆地铁、公交车都能按照时刻表的时间准时到达车站。

注重家庭:德国人与注重工作相比更注重家庭,他们会在下班后回家与家庭团聚,很少因为应酬而不回家,在节假日更是会把时间花在自己家庭身上。

记事本:几乎每一个准时的德国人都会有一本记事本,这个记事本不一定是要与工作相关,但一定与自己的生活相关,比如记录重要的事情或预约时间。

遵守交通规则:德国人十分遵守交通规则(不是全部,当然也有闯红灯的行人),尤其是司机,因为这关乎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德国开车基本都会打开日间行车灯,而他们在变道时不仅要看后视镜,还要扭头去看盲点区是否有车(考驾照时必学的)。

注重生活质量:德国人绝对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民族,他们宁可把钱花在正在品质生活上去享受,尽管他们能造出世界顶级汽车。

比如他们会花200欧去买一个保温壶,而不是一个Gucci钱包,他们会花500欧去买一个厨房用具,而不是一个LV包,他们会花上千欧去维护自己的花园,而不是一件Burberry大衣。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奢侈品是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个包或一件大衣。

注重环保:德国人很少乱扔垃圾,因为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国,他们也多数如此。

我和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爬山,由于没找到垃圾箱,这个德国人拿着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了一个垃圾桶后才扔掉。

严谨:他们的严谨源自对细节的考虑,比如在德国超市里买到的每一个鸡蛋,上面都会有一个标号,而你可以通过这个标号,了解到下这个鸡蛋的母鸡的生长环境。

契约精神:在我们看来很多德国人非常死板,甚至是不会变通,但这是因为文化和从小养成的一种“契约精神”造成的,他们轻易不作出承诺,但承诺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有了保证,才有了德国品牌质量的承诺。

不屈不挠:为什么德国汽车比普通汽车贵出许多?为什么德国的锅比普通锅贵出几十甚至几百倍?为什么德国的米勒洗衣机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为什么Made in Germany是高品质象征?其实百年前的德国产品是被英国人嘲笑的疵品,但就是因为专注和坚持,才有了今天质量上的保证。

遵守社会秩序:每一个德国人几乎都会遵守社会秩序,比如排队,无论是人在排队,还是汽车堵车排队,很少有过插队现象。

公共道德: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德国的公共场所(除了球赛期间)十分的安静,几乎大家都是窃窃私语的状态,很少有大声喧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