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遮蔽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

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

旅游景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者:杨振之一、旅游地“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理论框架㈠“形象遮蔽”、“形象叠加”的概念就游客的感知和认知而言,不同旅游地的形象对游客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不同旅游地形象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

针对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根据旅游地旅游资源的品级、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旅游地之间的市场竞争三个主要因素,我们可以把不同旅游地形象间的关系分为两种:以竞争为主(导致形象遮蔽)和以整合为主(导致形象叠加)(如图1)。

“形象遮蔽”,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形象叠加”,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旅游地的差异化形象定位,使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力。

㈡旅游地“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产生居于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旅游地,因为旅游资源的品级不同、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同及在市场竞争中态势不同,使旅游地(风景区或城市、城镇)相互之间可能出现以竞争为主的关系或以整合为主的关系,从而形成相互之间的“形象叠加”抑或“形象遮蔽”。

如图1所示,若旅游地A的旅游资源品级高于旅游地B,一般地,旅游地A的形象会遮蔽旅游地B的形象;若旅游地A开发的旅游产品品牌效应大于旅游地B(即使旅游地A的资源品级不如旅游地B高),如果两个旅游地旅游产品结构相近,则旅游地A的形象会遮蔽旅游地B;若两地在市场竞争中,在市场竞争的势头上旅游地A大于旅游地B,也就是说在前提上两地共有市场圈或市场(供给)圈交叉重叠部分大,或者两地共有购买(需求)圈或购买(需求)圈交叉重叠部分较大,细分市场重合,在区域位置方面也相近,则旅游地A的形象将遮蔽旅游地B的形象。

当然,如果在资源、产品、市场三大要素上,旅游地A都大于旅游地B,则旅游地A的综合竞争力特强,将会对旅游地B形成整体上的形象遮蔽。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在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黑竹沟为例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在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黑竹沟为例
中 图分 类号 : 5 0 F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18 (0 9 0—0 00 1 7—7 5 20 )408 —3
1 “ 形象遮 蔽” 形象叠 加” 论 和“ 理
旅 游地形象 的研 究已经有 许多年 了 , 对于什 么是旅游 地形象 , 中外 专家学 者从 不 同 的角度 提 出 了 自己的 看法 , 但对 于旅游地形 象在 旅游 地 资源 开发 和规 划 中 的重要 性
却是一 致肯定 的. 振 之在 《 杨 旅游 资 源开 发与 规划 》 2 0 (0 2 年第一 版) 书 中认 为 :旅游地 形象 是旅游地 的理念 和文 一 “ 化精神 , 是旅 游地 的象征. ” 旅游 地形象 是旅游地 对客源 市场产生 吸引力 的关键 。
象影 响力 , 而使这 一 区域产 生 一种 叠加 的 合力 , 生 整 进 产
黑 竹沟景 区 为 山岳 型 风 景 区 , 区 以高 山 深 谷 为骨 该 架, 以大 规模 原始 生态 群 系和 孑遗 动植 物 资源 为外 貌 , 以 壮丽 古老 、 神奇 为主要 特征 , 兼有 奇 峰 、 石 、 溶 、 瀑 、 异 岩 泉 草甸 、 花林 、 高山海子 和 民俗 风情等景 观 内容 , 一处景源 是
“ 形象 叠加” 理论 , 形象 遮蔽” 形象叠 加” 对“ 和“ 理论的表 现 形式 及其 作用机 制进行 了阐述 , 并在 规划实践 中进行 了实
证研 究( : 寨沟对 黄龙 的“ 如 九 形象 遮蔽” 金华市旅 游形 象 ;
策划 中对旅 游地“ 象叠 加 ” 论 的应 用 ) 他认 为 , 形 象 形 理 . “ 遮 蔽” 是指在一 定 区域 内分 布着 若干 旅 游地 ( 风景 区 ) 其 , 中旅游资 源级别 高 、 色突 出或者产 品品牌效 应大或 者市 特 场竞 争力 强的一个旅 游地 ( 风景 区) 在旅 游形象 方面也会 , 更 突出 , 而对 其 他 旅 游地 ( 景 区 ) 从 风 的形 象 形 成 遮 蔽效 应 1;形 象叠加 ” 指在 同一 区域 内不 同的 旅游 地 的差 j _ “ 。 是 异化 形象定位 , 得一个 区域 内的各旅游 地具有 各 自的形 使

基于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重塑研究

基于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重塑研究

基于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重塑研究作者:施江义张星和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11期摘要: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其实质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文章以保山市隆阳区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分析隆阳区旅游形象屏蔽因子,提出打破屏蔽、去边缘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重塑策略,以期为实现地区旅游公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屏蔽;形象重塑近30年来,中国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很多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目中已经树立起明确的形象,然而也有很多地区的旅游资源景观丰富但发展却被日益边缘化,旅游形象被同类型发展成熟的景区所屏蔽。

文章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隆阳区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基础设施薄弱,本文基于旅游形象屏蔽理论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找出屏蔽机理,趋利避害,提出打破屏蔽、去边缘化的旅游目的地重塑策略,最终为实现旅游公平发展提出建议。

一、旅游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其实质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其主要表现是旅游者依据旅游景区的感知形象对具体旅游景区的比较和选择。

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分解为认知屏蔽、利益屏蔽、引力场屏蔽。

2001年,许春晓在《旅游地屏蔽理论研究》将旅游地屏蔽现象,定义为“某特定区域的旅游资源,因某些限制性因素的存在,而开发利用价值大为逊色,甚至不能顺利开发的现象。

”而王衍用提出的“阴影理论”中的“阴影区现象”与“屏蔽现象”概念相类似,“由于旅游热点景区的阻滞或屏蔽作用而形成的旅游行为减值区,多出现在旅游热点周围一定距离的空间范围内,一般为旅游温点或冷点,谓之旅游阴影区。

”在“旅游屏蔽区”和“旅游阴影区”的概念中都揭示了,一些景区虽然资源丰富却备受冷遇,是因为其旅游目的地形象被开发成熟、旅游形象鲜明的同类型旅游地所遮蔽引起的。

二、保山市隆阳区概况隆阳区地处云南省西部,为保山市的市政府所在地,东临大理白族自治州,北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南分别与保山市的腾冲、龙陵、施甸为界。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完好保存的明清宫廷建筑群,被誉为“北方第一宫”。

其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文化价值极高,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探讨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发展,在促进沈阳旅游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视角,分析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概念解析形象遮蔽是指在一个景点或者一个地方的形象上受到负面事件或者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游客对这个地方的整体印象产生消极的评价或者认知。

形象叠加则是指在已有的正面形象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增加景点的吸引力和正面影响,提升景点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在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发展过程中,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是两个互相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形象遮蔽分析1. 历史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完好保存的明清宫廷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由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不足,导致其中部分文物的破损和遗失,这影响了游客对景点的整体认知和评价。

2. 缺乏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沈阳故宫的宣传推广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宣传渠道,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宣传手段。

这使得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形象受遮蔽的可能性增大。

3. 服务质量待提升在景点的管理和服务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导游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部分景区设施老化,游客体验不佳等问题,都对景点的整体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

1. 优化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对沈阳故宫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恢复原貌,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可以通过开展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专业化管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知沈阳故宫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创新宣传推广策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打造沈阳故宫的IP形象,增加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手段,如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举办展览、举办限时活动等,提升景点的关注度和游客体验。

旅游形象遮蔽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实证研究——以广西阳朔福利景区为例

旅游形象遮蔽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实证研究——以广西阳朔福利景区为例

旅 游地 的形 象对 于旅 游地 之 间 的竞 争 , 着 至关 十分便 利 。 起 重要 的作用 。“ 象遮 蔽 ” 在 一 定 区域 内分 布 着 若 2 1 2 自然 条 件 形 指 . . 干旅游 地 ( 风景 区) 其 中旅 游 资 源级 别 高 、 色 突 出 , 特 福利 镇辖 区属 岩 溶地 , 西北 部 多 为 石 山 , 部 石 东 或者产 品 品牌效 应 大 或 者市 场 竞 争 力强 的一 个 旅 游 山平 地参半 , 余为平地 。福利镇 属 中亚 热 带季 风 气候 地( 风景 区) 在 旅 游形 象 方 面 也会 更 加 突 出 , 而 对 区, 候湿润 , , 从 气 光照充 足 , 冬无 严寒 , 无酷暑 。 夏 其他旅 游地 ( 区) 景 的形 象 形 成 遮 蔽效 应 。旅 游 形 象 2 1 3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 遮蔽地 区 , 指被 同一 区域 内旅 游 资源 类 似 , 源 品 是 资 级高 的旅游地所 形象遮 蔽 的地 区口 。 ] 福利全 镇 现 有 1 8个 自然 村 , 人 口 4 6 5人 , 1 总 69 土地 总 面积 约 2 2 8平 方 公 里 。盛产 水 稻 、 田柚 、 2. 沙
维普资讯
第 1 5卷 第 4期 20 0 7年 O 7月
河南 机 电 高 等 专 科 学 校学 报
J un l f n n Me h nc l n l ti l n ie r g C l g o r a o He a c a i d E e r a E gn ei ol e aa c c n e
中 图分 类 号 : 5 F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2 9 (07 0 —0 50 1 0—0 3 20 )40 6—3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研究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对人类视觉健康的影响,例如长期观看叠加图像是 否会导致视觉疲劳等问题;4)开展跨学科合作,促进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理论 与技术在设计、营销、医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国家,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 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旅游形象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 的重要因素。本次演示旨在对比研究中国旅游的“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为提升旅游形象提供理论支持。
四、结果与讨论
1、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游客对于中国旅游的感知 形象主要集中在独特的文化、风景和美食等方面,而投射形象则以旅游目的地宣 传为主,涉及景点、民俗和历史等方面。
2、因果关系分析显示,感知形象对游客的旅游决策产生显著影响,而投射 形象在游客的旅游体验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六、
参考内容二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已成为传播信息、塑造形象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的“三农”问题上,短视频的传播既展现了新时代下农村、农业和农民的 新形象,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演示将从“热呈现”与“冷 遮蔽”两个角度,探讨短视频中的中国新时代“三农”形象。
一、热呈现:短视频中的新“三 农”形象
案例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业广告中, 商家常常运用形象叠加技术将明星与产品图像合成为一张新的图像,以此来提高 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此外,形象遮蔽也被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 例如在目标检测和识别中,通过遮挡部分图像来降低任务的难度。
结论
综上所述,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都是重要的视觉现象,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 和实际应用价值。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1) 深入研究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认知机制,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其本 质;2)探索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应用,例如通 过技术手段实现更加真实的虚拟场景;3)

旅游地形象遮蔽实例

旅游地形象遮蔽实例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理论----以婺源为例针对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根据旅游地旅游资源的品级,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旅游地之间的市场竞争三个主要因素,可以把不同的旅游地形象的关系分两种:以竞争为主(导致“形象遮蔽”)和以整合为主(导致“形象叠加”)。

“形象遮蔽”,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形象叠加”,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旅游地的差异化形象地位,使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力。

在旅游地形象遮蔽中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形:1、同一区域内,不管旅游资源是否具有相似性,级别、品质高的景区一般会对其他景区形成“形象遮蔽”。

.婺源处在赣东北,临近的江西境内以及隔壁的安徽,福建等省的景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婺源形成"形象遮蔽".江西庐山,南昌,景得镇,安徽黄山,西递和宏村,福建武夷山等景区会对婺源形成较大的形象遮蔽.这种情形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⑴同一区域内,旅游资源类似,资源品级高的旅游地对其它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

安徽西递宏村以徽州古村落成功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这将会对婺源的徽派古村落形成长期的形象遮蔽.婺源以"中国最美的乡村""伟人故里""茶乡""水乡"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边景区形成形象遮蔽.也就是说在同一区域内,或者一条旅游线上,或者在邻近地区,同时存在甲、乙两个风景区,它们的资源条件相近,资源类型雷同,但可能甲地在资源级别、品质上高于乙地。

单就乙地来看,资源级别也很高,可如果它生长在另外的区域,它的发展前景无可限量,投资潜力也很大。

可它偏偏就与甲地生在了一起,可谓生不逢地了。

由于资质条件差不多,可能开发的产品也相似,在“形象遮蔽”的情形下,根据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规律,受时间、成本限制,乙地不在旅游者抉择、计划内。

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问题分析

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问题分析

Consumption Economy消费经济0422017年2月 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问题分析① 青海大学 卫一帆 张小红摘 要: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包括“青海湖”对全省旅游形象的遮蔽、“塔尔寺”对省内相似旅游资源的形象遮蔽、“西藏旅游”对青海藏文化旅游形象的遮蔽,旅游形象遮蔽区实施旅游开发的意义在于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和有效保护资源环境。

关键词:旅游形象遮蔽 青海湖 塔尔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042-03“旅游形象遮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其中旅游资源级别较高、特色鲜明、产品市场品牌效应大的一个旅游地,在旅游形象上会显得较为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1]。

旅游形象遮蔽会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严重制约弱势旅游地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影响本地区整体旅游效率的提升。

本文从青海省旅游发展实际出发,分析旅游形象遮蔽形成的原因,阐述弱势旅游地实施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旨在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经营者制定适宜的旅游发展规划和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1 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1 旅游资源分布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域开阔,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与我国东部地区截然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有以冰川、湖泊、荒漠、戈壁为特征的地质地貌形态;以古城堡、古墓群、古岩画为特征的历史遗存;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以汉、藏、回、蒙、哈萨克等民族为特征的民俗风情。

依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调查、分类及评价》,青海省旅游资源占有标准所列:地文景观、水文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等8个主类的全部类型,拥有主类之下27个亚类、92个基本类型,其中,建筑设施最为丰富,之后依次是历史遗迹、水文景观、地文景观、生物景观等[2]。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青海省的旅游资源垄断性①基金项目:本文属于青海省社会规划项目“基于形象遮蔽理论的青海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12033)的阶段性成果。

沈阳景区旅游形象遮蔽机制及叠加策略研究

沈阳景区旅游形象遮蔽机制及叠加策略研究

沈阳景区旅游形象遮蔽机制及叠加策略研究李萍,刘兴双(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沈阳110034)摘要:根据“形象遮蔽———叠加”理论,借助旅游网络热度对比,分析了沈阳景区旅游形象遮蔽现象,探讨了遮蔽机制,发现沈阳景区旅游形象遮蔽问题主要体现在清昭陵对清福陵旅游的形象遮蔽;清文化及近代史类景区对工业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北京故宫对沈阳故宫的形象遮蔽;哈尔滨冰雪旅游对沈阳冰雪旅游的形象遮蔽四个方面,并为此提出沈阳景区旅游形象叠加策略。

关键词:旅游景区;形象遮蔽;形象叠加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08-0154-04收稿日期:2021-03-2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BJY196);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L16BJY033)作者简介:李萍(1996-),女,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刘兴双(1967-),男,黑龙江肇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一、引言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象征,也是旅游者对旅游地感知印象和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国内对于旅游形象的研究是借鉴管理学企业形象设计的理论成果,陈传康较早将该理论引用到旅游研究中,[1]目前旅游形象研究从探讨旅游地开发中形象因素的意义,[2]延伸到“形象感知”“形象定位”“形象塑造”“传播策略”等方面。

受感知距离和目的地的人文事象等因素的影响,[3]旅游者旅游形象感知存在形象屏蔽现象,[4]而旅游资源之间同样存在屏蔽现象,并可分为旅游地的要素屏蔽、资源屏蔽、区位屏蔽等。

[5]杨振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概念。

[6]形象遮蔽理论的研究进一步系统并深化了对处在劣势地位旅游地建设的探索,为景区突破形象壁垒提供可能。

近年来,基于旅游形象叠加—遮蔽视角研究旅游地空间竞合关系不断得到深入。

[7]沈阳市拥有众多旅游资源,但受周围地区及市内部分高级别旅游地形象的影响,旅游形象并不突出、不均衡,对沈阳旅游的优质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

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
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
第一讲:旅游地“形象遮蔽” 与“形象叠加”的理论
案例一:四川、云南香格里拉之争
资源比较:资源相似 发展现状比较:云南香格里拉开发较早,并争 取到香格里拉这个商标,已开通民航,在旅 游收入、游客人数上都大大高于四川香格里 拉 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 归根结底是:形象之争
案例二:成都与杭州“休闲”名片之 争
“形象遮蔽”,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 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 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 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 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形象叠加”,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旅游地的 差异化形象定位,使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 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叠 加的合力,产生整体性的影响力。
(1)同一区域内,不管旅游资源是否具有相似 性,级别、品质高的景区一般会对其他景区形 成“形象遮蔽”,这种情形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A、同一区域内,旅游资源类似,资源品级高的旅游 地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
案例:都江堰、灵岩山
B、同一区域内,尽管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各有特色, 并不具有相似性,但旅游资源级别高、产品特色 明显的景区对其他景区会形成“形象遮蔽”。

案例:浙江金华市 1、旅游资源评价

自然旅游资源二流:双龙洞国家级风景区 人文和购物旅游资源一流:黄大仙祠、诸葛八卦村、太极
星象村、太平天国侍王府、义乌小商品市场
八卦图 诸葛八卦村
2、摆脱“形象遮蔽”的影响,产生差异化形 象 从中尺度看,自然旅游资源处于西湖、千岛 湖、太湖等旅游地的“形象遮蔽”;人文旅 游资源处于苏州园林、杭州园林、上海大都 市风情的“形象遮蔽”之内。 抓文脉,差异化定位,旅游形象定位为: “风水金华,购物之乡”

形象遮蔽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运用【精选】

形象遮蔽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运用【精选】

形象遮蔽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运用——以安徽齐云山景区为例摘要:简要介绍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产生机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形成。

以齐云山景区为例,简要叙述景区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如何从旅游资源评价,形象设计,产品组合等方面避免景区的屏蔽效应,形成差异化形象,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设计出不同的形象,形成“形象叠加”效应。

针对不同景区的具体情况,在采取基本措施的基础上,也可以从旅游景区的区位感知、景区资源感知、景区路线感知、景区价格感知等方面了解景区的形象屏蔽程度,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感知形象,屏蔽产生机理,齐云山,一:形象遮蔽的概念:2003年,杨振之和陈瑾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旅游地形象遮蔽的概念,并结合杨先生以前的著作将其定义为“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文中还提出了形象叠加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旅游地的差异化形象定位,使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力”并提出旅游地形象遮蔽中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形:1、同一区域内,不管旅游资源是否具有相似性,级别、品质高的景区一般会对其他景区形成“形象遮蔽”。

2、旅游资源特色相似,两者或更多的旅游地都可以用同一形象,就看谁率先树立起形象,抢先树立起形象者由于品牌效应就会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3、资源特色相近,品牌影响力相差不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景区对其他景区形成遮蔽。

二:旅游形象遮蔽产生机制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由旅游形象和屏蔽两大概念构成。

旅游形象涉及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介体(旅游业)和客体(旅游资源),11分别构成感知形象,服务形象和资源形象;屏蔽现象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征,即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目的地,并且彼此产生遮挡作用。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沈阳故宫是中国辽宁省的一座历史古迹,也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四大宫殿之一,沈阳故宫以其宏大壮丽的建筑气势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沈阳故宫也面临着对其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本文将从“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视角出发,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播和展示沈阳故宫的魅力,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形象遮蔽是指在沈阳故宫旅游形象传播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沈阳故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沈阳故宫是清朝的皇宫,其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但在旅游形象的传播中,往往只强调了其建筑的雄伟和气势,而对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沈阳故宫在旅游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游客在参观沈阳故宫时,往往需要面对拥挤的人群和长时间的等待,这会影响游客的体验,降低他们对沈阳故宫的满意度,也会对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形象叠加,提升沈阳故宫的旅游形象。

应该加强对沈阳故宫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传播。

通过举办专题展览、推出文化产品等方式,向游客展示沈阳故宫的深厚历史和丰富文化,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沈阳故宫。

应该改善沈阳故宫的旅游服务品质。

提升游客服务水平,缩短游客等待时间,改善游览环境,提供更好的导览服务等,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要加强对沈阳故宫的品牌推广,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形象叠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多种渠道的整合传播。

沈阳故宫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游客,提升其对沈阳故宫的兴趣和了解。

可以通过与旅行社合作,设计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沈阳故宫还可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多种渠道,将沈阳故宫的形象传播得更加广泛,提升其品牌知名度。

黑竹沟旅游开发新思路-基于旅游地“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研究

黑竹沟旅游开发新思路-基于旅游地“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研究
刘 雄 杨 斌 ,
(.四川理 工 学院人 文 学院 , 1 四川 自贡 6 3 0 ; 4 0 0 2 .瑞 金 市第三 中学 ,江 西瑞金 3 2 0 ) 4 5 0

要 : 游 地 “ 象 遮 蔽 ” “ 象 叠 加 ” 论 是 分析 两 个 或 多个 旅 游 地 之 问 关 系的 钥 匙 , 旅 形 和 形 理
( _ ma i Co lg ,S e u n S in e a d En i e rn ie s y 1 Hu n s m l e ih a ce c n g n e i g Un v ri ,Z g n 4 0 0,Ch n e t io g 6 3 0 i a;
2 uj o 3M id c o l R in 3 2 0 , h n ) .R in N . d l S h o , uj 4 5 0 C ia i e i Ab t a t ma e s a i g a d i g o b e t e r ft u im o e i t e k y t sr c :I g h d n n ma e d u l h o y o o rs z n h e o s a a y e h ea in b t e wo o r o r m o e n l s s t e r lt ewe n t rmo e t u i z n .Th s p p r i to u e o s i a e r d c s n t e i g h d n n g o b et e r f o rs z n , n l z s h t t s h ma e s a i g a d i ma ed u l h o y o u im o e a a y e esa u t t
1 “ 形象遮 蔽 ” 形象 叠加 ” 和“ 理论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理论与方法浅析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理论与方法浅析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理论与⽅法浅析旅游地形象定位的理论与⽅法浅析旅游地的形象问题是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区域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被提出来的,同时也是旅游学术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

当前,旅游市场的竞争⽇趋激烈,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很⼤程度上就是形象的竞争,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形象定位对政府、企业、景区来说都是⾄关重要的。

因此,旅游地形象定位作为旅游地规划与开发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在理论层⾯,还是在实践层⾯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常⽤理论(⼀)同质化旅游市场的突围策略——定位理论定位(Positioning)的概念来⾃于⼴告界,初见于本世纪60年代。

⽽真正为商品停滞开创⼀条⽣路的定位时代始于70年代以后的美国。

定位理论的核⼼思想是“去操纵⼰存在⼼中的东西,去重新结合已存在的联结关系”,它产⽣的⼀个基本条件是产品、信息、⼴告的爆炸,相似类型的商品出现和各种名牌商品被仿造,使产品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

同时,消费者⾯对众多相似的商品,只能采取单纯化策略。

“单纯化”策略使顾客在⾃⼰的⼼中⾃然⽽然地建⽴起⼀个个简单有序的产品阶梯。

往往是排在第⼀位的名牌产品要⽐后⾯的产品,在品牌形象地位上要⾼得多,从⽽更容易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标。

例如,当外国游客谈论到中国的旅游胜地时,我们就会想北京、西安、桂林、杭州等地,其实就从旅游资源的原赋条件来看,⽐这些旅游地拥有更为丰富、品位更⾼的资源的国内旅游胜地还有很多,但是它们的知名度却不⾼,这其中形象定位问题就是原因之⼀。

⽬前,我国旅游业正处在有形商品定位时代,旅游者可以选择的旅游⽬的地越来越多,旅游产品的类型更加丰富,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也⽇益激烈,同时旅游本⾝还要⾯临与其类似的其他娱乐活动的冲击。

因此,合理⽽科学的进⾏旅游地形象定位,不仅有利于提升旅游地在消费者⼼中形象阶梯排列的位次,⽽且更加有利于旅游产品的推⼴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沈阳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第二大宫殿建筑群。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沈阳故宫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众多旅游景点中,沈阳故宫的形象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独特的品牌形象、缺乏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方式等。

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形象的遮蔽和叠加来提升其品牌形象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方面,沈阳故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应当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的遮蔽来摆脱一些负面形象,如陈旧、官方化等,使其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性;沈阳故宫可以通过形象的叠加,与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对于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其现状,深入探讨形象遮蔽和叠加对其形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提升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的探讨,分析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对其形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形象发展的策略和提升建议,以期为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提升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沈阳故宫旅游现状,了解其形象在市场中的定位和影响力,挖掘形象存在的问题和潜力;2. 探讨形象遮蔽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消极影响因素,分析形象遮蔽带来的挑战和危机;3. 分析形象叠加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积极影响要素,深入挖掘形象叠加带来的机会和优势;4. 提出针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的策略探讨,包括市场营销、形象塑造、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建议;5. 提出针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提升的具体建议,包括形象宣传、形象管理、形象传播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建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从不同层面阐述了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影响,可以为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塑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作者:苏杭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第10期摘要:作为辽宁省仅有的几项世界遗产项目,沈阳故宫在辽宁省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对比其他知名旅游遗产地,沈阳故宫近几年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处于落后地位。

据网络调查显示,沈阳故宫的旅游形象感知远低于北京故宫、兵马俑、长城等知名旅游遗产地,旅游客源相对单一。

“形象遮蔽”和“现象叠加”理论对于分析两个或多个旅游地(景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基于该理论在分析沈阳故宫资源特色及开发不足基础上,提出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形象遮蔽;形象叠加;沈阳故宫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旅游者对景区乃至旅游区域的整体感知,旅游地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旅游形象的竞争。

作为辽宁省仅有的几个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首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是辽宁省旅游的招牌和典型。

但放眼全国,沈阳故宫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比发展还相对落后。

沈阳故宫的客源主要来自辽宁及周边地区,其他省市及海外游客相对较少,这与北京故宫的“遮蔽效应”存在一定关联。

一、“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理论王衍用在1990年提出“阴影理论”,主张类似的旅游地区之间会产生形象竞争,高等级的景区会对相对低级别景区产生形象遮蔽;李蕾蕾立足规划案例探讨分析,提出TDIS模式指导形象策划;杨振之在理论学习及规划实践中首次提出“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理论,并详细介绍该理论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理,并在后期项目开展实证研究。

“形象遮蔽”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旅游资源级别高的旅游地(景区)在旅游地形象方面遮蔽其他景区。

第二资源品类相似的旅游地(景区)可以树立相同或相似的旅游形象,率先形成旅游形象品牌的会对后期旅游地产生遮蔽;第三旅游资源品类、级别都相似,市场竞争力强的会对其他旅游地形成遮蔽。

“形象叠加”是位于同一区域内的景区应分别树立不同的旅游地形象,体现出差异化、个性化,在每个特色形象定位的基础上形成区域叠加合力,增强整体感召力。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作为休闲方式。

而旅游景点的形象对游客选择和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沈阳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旅游形象发展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概念所谓“形象遮蔽”,即是指一些不利于旅游形象的因素,例如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不善、设施老旧等,导致旅游景点的形象受损,从而影响游客选择和满意度。

而“形象叠加”则是指一些积极因素的叠加,例如历史文化底蕴、景点特色、服务质量等,使得旅游景点形象更加丰富和吸引人。

在沈阳故宫的旅游形象发展中,既存在着一些“遮蔽”因素,也有很多“叠加”因素,本文将分别进行探讨。

二、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遮蔽”因素1. 历史遗留问题:沈阳故宫作为清朝早期宫廷建筑群,曾经历过多次战火破坏和修复。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故宫的部分建筑和文物受损,影响了其整体形象。

2. 管理不善:长期以来,故宫的管理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票务系统混乱、游客秩序不佳、景区环境脏乱等问题,给游客游览带来不便和不愉快。

3. 设施老旧: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内部设施逐渐老化,部分展览和陈列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以上“遮蔽”因素不仅影响了沈阳故宫的形象,也削弱了其吸引游客的能力。

改善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1.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沈阳故宫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皇家宫廷生活的精髓,吸引了大量历史爱好者和文化遗产保护者。

2. 特色的文物收藏和展览:故宫内部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涵盖了各个时期的宫廷文化和历史风貌,展示了清代皇家生活和文化传承,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3. 日趋完善的服务设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故宫的服务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和升级,例如引入了智能导览系统、完善了停车场和餐饮设施,提高了游客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旅游形象遮蔽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实证研究——以广西阳朔福利景区为例

旅游形象遮蔽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实证研究——以广西阳朔福利景区为例

旅游形象遮蔽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实证研究——以广西阳朔福
利景区为例
王晶;石伟
【期刊名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7(015)004
【摘要】文章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差异化产品战略理论,对广西阳朔福利景区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和构建了福利景区旅游开发的模式,并结合福利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同时也为旅游形象遮蔽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一种探索性模式.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王晶;石伟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旅游系,河南,新乡,453007;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广西桂林市阳朔景区为例 [J], 徐成酌
2.浅谈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经验——以阳朔十里画廊景区为例 [J], 隆海玉
3.政府角色定位对旅游治理的影响——以广西阳朔遇龙河景区为例 [J], 杨昀; 保继刚
4.政府角色定位对旅游治理的影响——以广西阳朔遇龙河景区为例 [J], 杨昀; 保继刚
5.广西红色旅游文化景区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以阳朔徐悲鸿故居为例 [J], 肖珂珂;黄秋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研究

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 (总第191期)1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研究李雪松 赵丽娜(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1)摘 要: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旅游形象屏蔽研究基础上,以旅游活动三要素及形象屏蔽的空间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并回答了旅游形象屏蔽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旅游形象屏蔽概念、产生机理、性质以及空间表现,揭示了旅游形象屏蔽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为规范和引导旅游形象屏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旅游形象屏蔽;屏蔽产生机理;屏蔽空间表现[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39(2011)03-0001-07Theory Study on Destination Image ScreeningLi Xuesong / Zhao Lina(Tourism School ,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e of reviewing former studie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in-depth the basic theory of Destination Image Screen (DIS), including concept, generating mechanism, character and space behaviors, and clari fi es the inner structure and outer appearance of DIS, providing theoretic base for normal study of DIS.Key words :destination image screen; screen generating mechanism; screen space behaviors[基金项目]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旅游形象屏蔽半径与强度研究”(10YJC6301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遮蔽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运用——以安徽齐云山景区为例摘要:简要介绍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产生机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形成。

以齐云山景区为例,简要叙述景区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如何从旅游资源评价,形象设计,产品组合等方面避免景区的屏蔽效应,形成差异化形象,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设计出不同的形象,形成“形象叠加”效应。

针对不同景区的具体情况,在采取基本措施的基础上,也可以从旅游景区的区位感知、景区资源感知、景区路线感知、景区价格感知等方面了解景区的形象屏蔽程度,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感知形象,屏蔽产生机理,齐云山,一:形象遮蔽的概念:2003年,杨振之和陈瑾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旅游地形象遮蔽的概念,并结合杨先生以前的著作将其定义为“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文中还提出了形象叠加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旅游地的差异化形象定位,使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力”并提出旅游地形象遮蔽中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形:1、同一区域内,不管旅游资源是否具有相似性,级别、品质高的景区一般会对其他景区形成“形象遮蔽”。

2、旅游资源特色相似,两者或更多的旅游地都可以用同一形象,就看谁率先树立起形象,抢先树立起形象者由于品牌效应就会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3、资源特色相近,品牌影响力相差不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景区对其他景区形成遮蔽。

二:旅游形象遮蔽产生机制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由旅游形象和屏蔽两大概念构成。

旅游形象涉及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介体(旅游业)和客体(旅游资源),分别构成感知形象,服务形象和资源形象;屏蔽现象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征,即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目的地,并且彼此产生遮挡作用。

相应的,旅游形象屏蔽也必然涉及到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

分别形成认知屏蔽,利益屏蔽和吸引力屏蔽。

1.屏蔽现象在旅游主体中的产生机理——认知屏蔽发生在旅游主体(旅游者)的屏蔽现象主要受首因效应和类化原则规律的影响:首因效应是指个体根据最初信息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信息的解释;类化原则是指个体将所接收的信息纳入已预设好的范畴之中,将其视为同一类别。

旅游者首次接触某类旅游目的地信息时,会逐渐构建出一个新认知结构,来整合该目的地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会左右后来获得相类似信息的解释,形成首因效应;如果旅游者将来再接触其他类似旅游目的地信息时,会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线索,顺利将该信息同化,遮蔽了旅游者对后来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即类化原则。

由首因效应和类化原则造成旅游者对后来信息的同化,形成了旅游主体在认知规律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屏蔽——认知屏蔽。

2.屏蔽现象在旅游介体中的产生机理——利益屏蔽旅游介体主要指旅游业,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和旅游购物,其空间行为主要受利益驱动,会决定区域旅游业的空间形态。

保继刚(1993)在谈到旅游饭店的宏观选址时认为,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往往选择该旅游区的中心城市或较高级别的风景区暂住,因此,不宜在旅游资源级别较低的景区,或非旅游中心城市选址。

其实不仅旅游饭店选址有此规律,旅游业的其他行业选址也是如此,比如旅游社的选址行为——线路设计。

同时,韦伯集聚指向论认为,多种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会产生积聚,这种聚集利益主要来自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

受选址规律和集聚效应的双重作用,寻求稳定回报和低风险的旅游投资往往会选择较高级别的知名度区域,而放弃低级别的知名度地的区域,从而形成介体在下追求利益的旅游形象遮蔽——利益遮蔽3.屏蔽现象在旅游客体中的产生机理——吸引力遮蔽旅游客体主要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的,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吸引力。

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产生是由于其周边存在吸引力场,它的大小取决于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级别越高,场强越大。

不同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吸引力场强在空间相互交错,吸引力场强越大对旅游者产生交大吸引力,其结果是游客放弃场强低的旅游地而选择场强高的旅游地,从而形成客体在吸引力场强作用下的旅游形象遮蔽——吸引力场屏蔽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出旅游形象屏蔽产生机理与概念体系图,见图一。

图一三: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案例分析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古称白岳。

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

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

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四大道教圣地.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皖南三大名山,旅游资源方面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览特色方面,黄山以山岳自然风光见长,而九华山,齐云山则分别以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为特色;在可进入性方面,目前齐云山外部交通条件最好。

应该说齐云山占据一定优势,但在实际发展中,齐云山的旅游市场规模最小,增长缓慢。

从总量来看,1979年黄山,九华山,齐云山接待中外旅游者分别是10.43、3.22、0.0678万人次,2005年这一数字分别是180,105,12.3万人次。

2005年,黄山游客接待量是九华山的1.7倍,是齐云山的14.6倍。

2007年齐云山的旅客接待量为19.78万人次,即在安徽省31个重点景区中的排名28位。

而黄山和九华山分别位于第一第二位。

见表一,表一从发展历程看,齐云山在1979年起点低的基础上,初期发展迅猛,1988年旅游者首次达到12.57万人次,1979~1988的9月间,齐云山旅游市场的年均增长率高达78.65%,而同期的黄山与九华山的增长率分别是19.14%、22.07%。

1989~2005年的16年间,齐云山,黄山,九华山旅游市场的年增长率分别为0.41%,7.98%,11.14%。

2008年间,齐云山的接待量与门票收入均出现了同比负增长的态势。

见表二,表二齐云山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旅游市场发展却十分缓慢,这与区域内旅游景区形象遮蔽不无关系。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齐云山的旅游形象受到黄山,九华山的屏蔽比较大。

在旅游者的皖南旅游区感知中,大部分感知到的是黄山的旅游形象,其魅力吸引比较大,没有特殊的旅游动机的旅游者在选择了黄山作为了旅游首选之后,往往就不会再把对他们来说组员性质感知差不多的齐云山作为旅游组合景区。

1:认知屏蔽在访谈式调查中,齐云山的资源类型被大多数旅游者定位为以山岳风景为主的人文综合型,大体上和黄山的资源类型相同。

由于黄山的知名度在外,许多人把黄山作为皖南地区的代表成了首选景区,而齐云山连替补都不算。

而在人文类型的景观感知上,西递宏村、花山迷窟等又在旅游者心目中占据了主要位臵。

旅游者对齐云山的认知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上,一个山就能概括齐云山的主要资源类型。

形成认知屏障2:利益屏蔽旅游景区被旅行社安排进团体旅游线路产品的频率往往能对旅游者的景区感知和旅游景区利用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黄山市旅游区范围内,齐云山虽然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但在旅行社的团体旅游线路及旅游者自助线路设计中的安排率却是极低,即使有线路,其旅游组合效率也不佳。

黄山市旅行社中仅有不到40%的旅行社线路产品中含有齐云山景区,几乎没有一家中带你推荐齐云山线路。

相比之下,几乎每家旅行社都有关于黄山的线路安排。

旅游线路感知率低,一方面使旅游者对齐云山线路产品的接触机会减少,旅游者甚至无法从旅行社的线路产品中感知齐云山。

另一方面,当旅游者希望从旅行社的线路产品中了解齐云山是,旅行社出于利益的考虑往往向旅游者介绍其他类似的景区,直接剥夺了游客对齐云山的进一步感知。

3:吸引力屏蔽齐云山景区的资源感知屏蔽。

资源感知的前提是景区名称感知,根据调查,黄山的形象感召是游客黄山执行的主要促成因素,而在对黄山游客关于齐云山的知晓度调查中,仅有两成不到的游客知晓齐云山,齐云山的名称感知度太低,导致很多游客无法对齐云山有正确的资源感知。

齐云山资源十分丰富,在现实游客的实地感知中,能明显识别这一点,但潜在游客对此的感知具有片面性。

从资源功能的感知看,事实上齐云山的资源功能主要是在满足游客对山岳风景感受的同时,调动游客对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和启发。

调查中发现,旅游者对着两方面的感知都存在偏见,惯常的感知结果是齐云山的功能就是满足“爬山和看景”需求,而这两方面的感知程度远不足黄山,同时游客对齐云山相关文化感知功能相当缺乏。

四:齐云山破除旅游屏蔽的对策1:扩大公众认知对齐云山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无法使更多的人感知到他的存在。

可以利用公共关系来改善公众的感知。

如,制定公共目标:即在多大的范围内让多少公众知晓齐云山的特点;按照既定目标有步骤的实施扩大齐云山的认知度计划;计划实施后,评估公众对齐云山的态度的变化,言语宣传程度及趋势2:联合资源类型和功能迥异的旅游景区共同发展扩大齐云山的认知市场和旅游景区的选择组合,齐云山的类型和性质决定了齐云山不能联合黄山,但在个别项目上可以联合开发。

齐云山可以考虑与周边民居类景区,水体类景区进行联合,增强景区间互补与组合3:在皖南受欢迎的景区实施现场广告策略,吸引区内客源当游客进入某个旅游景区时,就可以被看做是区内的客源,应该是区内各景区争夺的对象。

作为皖南旅游区的一元,齐云山要善于吸引区内客源。

黄山旅游区内很少看到齐云山的户外广告牌。

这对在区内流动的旅游者来说很难获得有关齐云山的旅游直观信息,损失了不少客源。

事实上,那些时间充裕的旅游者往往会选择在视觉刺激上经常出现的景区作为游览对象,所以各旅游去的联合广告很重要。

4:与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合作,争取最大程度地进入旅游线路组合中这对齐云山情趣在线路组合中被游客感知有很大作用。

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可以利用与游客直接接触的机会,宣传齐云山,增强感知,在游客心中构建正面形象。

5:挖掘齐云山的道家神秘文化道家的五行,八卦,风水理论尤其科学性的一面。

黄山资源资源,山水名声在外,要实现与黄山的差异性发展,必须抓住齐云山的本身特色。

发展道教文化并且与当地徽州文化相结合,发展特色文化。

6:利用现有的条件改变资源功能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齐云山最大的优势在于优秀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打造区内以生态体验和乡村生活体验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场所,与区内其他景区形成互补的同时避免硬性竞争,完善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走生态发展的旅游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