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XX字

合集下载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范文(三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范文(三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范文《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一部小说,该书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顿的生活与内心的冲突。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出了一些思考。

首先,这本书通过主人公查尔斯顿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查尔斯顿是一个有着稳定家庭和事业的中产阶级人士,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渴望追寻真正的艺术梦想。

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放弃了舒适的生活,追随着他的激情,到了南太平洋的岛屿上生活。

这种追求内心真实的勇气和决心,引起了我对于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成为了很多人的目标,但是我们应该审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并勇敢地为之努力。

其次,这本书还揭示了现代社会对艺术家的态度。

查尔斯顿的选择被周围的人们视为疯狂和不理智。

社会对于艺术家常常抱有偏见和质疑,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常常被人轻视。

然而,正是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才华,为人类带来了美和思想的火花。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重视并尊重了艺术家的工作和努力。

我也意识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最后,这本书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查尔斯顿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结识了一个年轻的艺术家朋友,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通过他的朋友泰哈姆的艺术作品,查尔斯顿的眼界得到了拓宽,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得到了满足。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启发,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我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智慧和经验,共同成长。

总的来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小说。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它引发了我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思考。

同时,它也促使我更加关注艺术家们的努力和付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启发。

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范文(二)《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的故事,他叫查理斯·斯特立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合15篇)【word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合15篇)【word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合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我很久没见过月亮了,手机将我的夜晚霸占的严严实实,不过今晚我有点话不吐不快。

以前我时常醉心于麻将,大学时跟我的朋友们几乎天天“血战”,甚至经常逃课去占位置,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开一家麻将馆,外面还得有几个台球桌……毕业后我们分道扬镳,最想浪迹天涯的我无奈回了老家,待我再次与新朋友们坐上麻将桌的那刻,我就感觉到我的麻将瘾不知何时消失殆尽,那一刻其实我有些慌乱,至于为什么慌乱却不知道,直到有个朋友突然问了个问题:你们如果不做老师,还能做什么?“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可能会从事外贸,我在大学时参加过学校的产业园,我觉得电商行业也不错,我还可以写东西,很多地方招编辑,我对这方面兴趣比较高,我还可以做美甲!”r我只记着我说的话,其他的人的我丁点也想不起来,又或者她们什么也没有说。

虽然我嘴硬的`说了那么多,但我明白哪有那么容易,就算我说的都成立也不过是从最底下的做起,广而不精从来都是我最大的缺点,死要面子也是我生活的原罪。

许是日子太无聊,我打算跟自己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叫“五年”,就是以五年为期限,完成叁个我,我赋予了每个我名字和标签,希望五年后这三个我都可以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

等我27岁时我会再来留言,看这个游戏结果如何。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他在生活中总是痛苦地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做斗争,但我也明白大多数在世人看来很可怕的事情,他根本是不在乎的。

斯特里克兰和大部分英国人不同,他丝毫不讲究享受,他从不为经年累月寄身于破落的房间里而烦恼,他不需要周围拥有许多漂亮的玩意儿。

我想他肯定注意不到我最初去找他时那个房间里的墙纸是多么的肮脏。

他不想要坐在舒服的扶手椅里,他确实觉得坐在坚硬的餐椅上更为舒服。

他吃东西的胃口很好,但不在意吃的是什么;对他来说那无非是食物,都是为了缓解饥饿的痛苦才吞下去的;在没有食物的时候,他似乎也能忍饥挨饿。

我听他说曾经有六个月他每天就靠一片面包和一瓶牛奶度日。

月亮六便士读后感范文(模板8篇)

月亮六便士读后感范文(模板8篇)

月亮六便士读后感范文(模板8篇)对于斯特里克兰,我先是好奇,然后厌恶,继续好奇,继续厌恶,最后羡慕,震撼。

我最初也觉着他没有人性,自私,不负责任的抛妻弃子,之后又破坏了别人的家庭。

他什么都不在乎,所以谁都拿他没办法。

我甚至一度觉着他活着或者死了又有什么区别,他活着也只是他自己,他又什么都不在乎。

可是后来,我开始羡慕他,该有怎样的力量才能支撑一个人完全不在乎别人,他不仅不在乎别人,他也不在乎自己,他不在乎是不是能成为有名的画家,他不在乎他的画是不是被别人接受,他活着什么都不为,他甚至活着也不是为了画画,他只是画画而已,就是画画。

读这本书我反复的去想,到底为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子,人是不是应该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应该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到底怎么活着才有意义?我想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些想法了,所有的都取决于你自己。

你自己人生的意义取决于你自己,我甚至不认为斯特里克兰有梦想,我觉着画画对他来说不是爱好,也不是理想,更不是工作,画画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

他只是画画,画画也只是画画。

如果非要给斯特里克兰画画安排一些意义或者目的,那就太俗气了,太低级了。

月亮不是六便士,六便士也不是庸俗的生活。

月亮只是月亮,六便士也只是六便士而已。

月亮六便士读后感内容【篇2】“月亮是望而却步,六便士随处可见。

有多少人只是看月亮的崛起,和六会继续追下去的土壤。

”初次学习拿起《月亮与六便士》,领教这句颇耐人寻味的句子后便一头扎进书中的世界。

书中的画家可以拥有一个不俗的收入,可也就是突然出现消失在人海里,放弃继承爵位,放弃社会稳定发展优越的生活,一意为了追逐他对画画的热爱。

起初我还以为他是个偏执的疯子,谁给生命以达到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然后我可以我想:月亮是一个理想,一个目标,和六便士的生活。

世界一心只顾便士无数人:厌倦工作的父母,学生被埋刻苦钻研,工人的屈辱......有多少像他这样的,尽管六便士,以追逐与闪闪发光的银色月亮点缀?便又文章想想这对艺术家肃然起敬。

2024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3篇)

2024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3篇)

2024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的追求艺术、追求自由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震撼人心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被主人公的生命旅程所深深打动,在他的追求中,我看到了艺术和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我也思考了人们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

主人公查尔斯·斯特瑞克兰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生活在一个安稳而充实的家庭中。

然而,他的内心却一直渴望着超越目前的生活,追求艺术的真谛。

他放弃了一切,毅然决然地远离了家人,投身于艺术创作。

尽管绘画领域的艰辛和挫折不断困扰着他,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追寻着内心的声音。

小说中的斯特瑞克兰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艺术家形象。

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使他变得与世隔绝,甚至为了追求灵感,放纵自己过度,以至于失去了健康和家庭。

他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追求艺术而痛苦挣扎的灵魂。

这一点让我深思,艺术究竟是一种注定要担负沉重代价的追求,还是可以与生活和谐共存的方式?斯特瑞克兰的艺术观也让我心生感慨。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无私的,追求着内心的真实表达,而并非迎合市场和观众的口味。

他脱离了常规的审美观念,追求着自己内心的冲动和直觉,他的作品既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标准。

这种对艺术的追求和态度令我深为敬佩,它勇敢地挑战了社会对艺术的认知和评判。

小说以斯特瑞克兰与画家布鲁蒂欧尔的友谊相交织,展现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不同观念和价值观。

布鲁蒂欧尔是一个私心的、虚伪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只追求商业利益和个人名声,而不是内心的真实表达。

与之相对的是斯特瑞克兰,他坚持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无视社会的眼光和评判,只为了唤醒他内心的那份真实与原生态。

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对比,毛姆在小说中探讨了艺术与商业、内心追求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冲突。

这让我思考起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的眼光和认同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无法忽视的,但是否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

——题记六便士是英国当时价值最低的银币,月亮则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事物,两者有天壤之别。

“月亮是那崇高而遥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

”在许多人看来,最怕的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拥有梦想过后,被现实打败,打败你的不是无能,而是已经麻木,麻木的心死了,死了的心不再跳动。

不怕梦想流于现实,只怕梦想止于现实。

而本书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抛下一切去追逐理想的年龄是40岁,是该追名逐利,顾家育子的40岁,而不是一腔热血无处挥洒的20岁。

20岁的'人敢于拼搏,是因为年轻,有放纵的资本,他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即使梦想总会被现实打败,可是他们还是要把它揣在兜里,疲惫时拿出来看一看,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思特里克兰德他很不一样,正如文章所说“你身边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实际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实际上没准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这正是思特里克兰德的真实写照,他从一个白开水式寡淡无味的人,到一个千夫所指的败类,再到奇迹般崛起的天才画家,他毅然决然地跳出了凡俗的桎梏,走向了他钟情的艺术世界。

那一年,他抛妻弃子,流落巴黎街头,住着最破烂的旅馆,几近身无分文,甚至生了一场大病,如果不是朋友惦记着他,早已不知不觉死去了,然后就是因为“我感受了召唤”,放下了本来不错的生活还有健康可爱的孩子。

世上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一个个身份,一个个角色,恨不得诸多光环加身,而正是这些东西,成为了自我绑架,将他们困在城市的牢笼里挣脱不得。

而思特里克兰德为自己做的是一道减法,他甩掉了一个个的身份:证券经纪人,丈夫,父亲,甩掉了优越的生活,如同褪去了一层层的枷锁,直到最后赤身裸体般踏入他内心的召唤——绘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毛姆说:“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

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这部小说本身的内容远远比这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明显的主题要丰富得多。

人生阅历深广的毛姆,不过是借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现代绘画杰作的高更,塑造了一位个性迥异的现代派画家,他不断战胜内心的欲望和生活的艰辛,去摸索,去创作,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这不仅是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原始的回归,更有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说清的精神诉求,可以让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铤而走险,他的激情驱使他像朝圣者一样艰难跋涉,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

自问生活为了什么,为了“爱”,然而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它有时能够激发人的艺术感性、创作本能,有时又是欲望的牢笼。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2谁不曾有过梦想,梦想就如空气,没有它,生活也会嚼之如蜡,失去光彩。

但可曾想过,如果你处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头现实却在向你招手,此时,面对理想,你敢不顾一切吗?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

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

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

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

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后感7篇《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后感都有哪些?《月亮与六便士》优秀的读后感心得都是怎么样的?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后感(篇1)“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

多少人只抬头看一眼月亮,又低头继续追逐六便土。

”初次拿起《月亮与六便士》,领教这句颇耐人寻味的句子后便一头扎进书中的世界。

书中的画家拥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失在人海里,放弃爵位,放弃稳定优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对画画的热爱。

起初我觉得他是个偏执的疯子,谁会放弃实现的生活去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又转念一想:月亮是理想,是目标,而六便士是生活。

世界上一心只顾着六便士的人数不胜数:疲于工作的父母,埋头苦学的学生,忍辱负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样不顾六便士去追逐散布着皎皎银光的月亮?想到这便又对画家肃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机智幽默,画面感极强,我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在破落脏乱的房间里,蓬头垢面的男人拿着廉价颜料画着不被大多数人欣赏的画。

可是,冷静下来细细琢磨。

满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画家抬头,看到了月亮。

屈服于生活,一生都低头苦苦寻找六便士才是大当数人不可逃脱的宿命。

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选择安逸的生活也不可耻。

正如书中所说:“成功与否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于什么意,取决于你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想到这里,我合上书本,继续解着烦琐的数学题,继续同千千万万的人争夺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闲时间,偶尔抬头看看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后感(篇2)《月亮与六便士》声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但是我不喜欢。

毛姆用词很准确,句子也很优美,但是他像任何一个西方作家一样,讲故事啰里啰嗦,每个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让人看着厌烦。

主人公也不讨喜,甚至真实的有点讨厌,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达的东西吧,那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8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8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8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是被这句话所打动——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全是却没有这句话,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位评论家对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的评论,毛姆很喜欢这个说法便作为下一本的书名,而我则是因为这句话认识了斯朱兰。

斯朱兰,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是“斯朱兰非常憎,但我们仍觉得他很伟大。

”因为热爱,因为着魔,因为本能,他抛弃了一切,急速脱离原本幸福平稳的常人生活轨迹,猛烈地冲撞向未知的艺术领域。

他风餐露宿,衣衫褴褛,恶疾缠身,在艺术的殿堂门口撞得鲜血淋漓,血肉模糊。

你以为他很可怜?想要为他投之以同情?可是他又是不屑一切,冷血而无情麻木地对待周遭的环境。

大概,他的感情全都燃烧在了那挥动的画笔下五彩的颜料里吧,他就像活在梦里,现实于他无足轻重。

因此,作为一个庸俗的时刻被“良心”监督的社会分子,我即鄙视斯朱兰的荒诞行径,冷血无情,却又不得不佩服他勇于追求那遥不可及的月亮,不顾一切的果断与坚决。

如果说,艺术的最大妙趣在于艺术家的个性与生活,事实也大多如此,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性怪诞孤僻,经历种种痛苦与不幸,幸福与快乐永远与他们无关,他们是异类,是孤独者,是凭借着本能去倾注所有的热情疯狂痴迷着艺术。

月亮很美,孤傲而冷清地挂在高空,可惜我要俯身去捡那六便士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斯朱兰才不管自己是不是天才,他只做了自己想做的。

我心随我,我为我心,这一刻我想这样做,且不论前程好坏,亦不在乎是非成败。

不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一抬头就看见了月亮。

而是月亮一直都在他心里,只是在这一刻他准备抬头看向月亮,然后不再低头而已。

并非是所有人选择了世俗而他孤单的选择艺术,而是大部分人选择安逸刻板符合社会主流认知的幸福,只有他选择了狂浪不羁遵从本心最初的想法。

斯朱兰是不是个天才,别人认不认可他对于斯朱兰来说都无关紧要。

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且不留有机会让后世评价他的'一生曲直是非。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早就见到过《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但如此简单和莫名其妙的书名并没有吸引我的注意力,直到去年有同事跟我聊起此书,才决定看看。

题目是什么意思?很奇怪的组合。

带着这样的疑惑开始了寻找“月亮和六便士”之旅,遗憾的是阅读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关它们的蛛丝马迹,反而是在读完此书,掩卷而思的时候恍然间明白:原来月亮象征了理想和浪漫,六便士代表了现实和庸俗。

只不过,主人公在书中若隐若现的出现,叙述者“我”时断时续的讲述,让我感觉小说的主题并不明媚,像是雾里看花。

所以,读完之后的这几天一直在回味着这部作品,在思考着主人公的故事。

最终还是将目光聚集到书名上,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到一起,本就具有张力,具有选择性,在二者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月亮”。

原本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英国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事业顺利,收入不错,妻子美丽贤惠,儿女健康伶俐,家庭美满幸福。

在所有人看来很不错的状态中,思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了,留下了幼小的儿女和不安的妻子,还有疑惑的众人。

在其妻子的拜托下,“我”去巴黎找到了他,否定了他找情人的猜测,获得思特里克兰德开始学画画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信息,这之后“我”或是在巴黎与他碰面,观察他的生活和绘画状况,或是从一系列其他人那里获得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绘画情况,直至思特里克兰德去世。

思特里克兰德抛下优越的生活,只身来到巴黎追求理想,学校教育并不能契合他的想法,随后自己关在小破屋中作画,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生病潦倒也是常有之事,不过他打点零工赚点小钱,有时受到朋友的帮助,但他的画作并不让他满意,在他人眼中也并不讨喜,加上他脾气古怪更让人不愿接近。

之后他辗转来到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在这里他开始幸福了,在原始自然的椰林中,他与爱他懂他的爱塔一起生活,也开启了他创作的源泉,终其一生,在岛上的这几年无论是画画还是婚姻,于他而言都是最幸福的。

不过,幸福的时光如此短暂,因为感染麻风病,不久之后在创作了满屋子的绝世壁画后,他病死了,绝世壁画也跟随她而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28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28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28篇)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28篇)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篇1“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

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

我们必须自甘卑屈。

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

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

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

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

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在爱这种感情中主要成分是温柔。

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

爱情要占据一个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生活专门去做一个爱人。

即使头脑最清晰的人,从道理上他可能知道,在实际中却不会承认爱情有一天会走到尽头。

爱情赋予他明知是虚幻的事物以实质形体,他明知道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爱它却远远超过喜爱真实。

它使一个人比原来的自我更丰富了一些,同时又使他比原来的自我更狭小了一些。

他不再是一个人,他成了追求某一个他不了解的目的的一件事物、一个工具。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

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得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

”张贤亮在《绿化树》中说:“凡是出现两次的事物必有某种意义,那就是命运!”文学,文学真的是很难言的东西,它如此另人费解,它不是靠智力,不是靠理性可以把握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非常有意思,首先叙述手法就很有趣,以身为作家的第一人称”我“,来回忆与死后才名声大噪的著名画家在生前的一些交集。

小说的描述非常写实,很多回忆特意形容得不那么确定,更增添了一种真实感。

这就好像是仿古的画,有了模糊斑驳的痕迹,更容易被人信服。

我甚至还上网查,是否真的有“斯特里克兰”这个画家,因为拿不准这是一部小说,还是真实的`回忆文了。

另外,毛姆将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异常鲜明,你在他身上总能感受到强烈的对撞与冲突。

就像书名“月亮与六便士”,代表的是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性与理智或者其他充斥在我们人生中的纠结选题,许多人会随着成长,找到矛盾关系中的平衡,甚至妥协。

但已步入中年、生活安定、家庭美满的斯特里克兰,却突然离家出走,只为了实现画画的梦想。

这就好像心中一直沉睡的野兽,不知道是什么因素使它突然觉醒,然后整个人就再也不受控制了,被这股莫名的力量攫住,发了疯地往前跑,顾不上理会搞砸的事情、周围诧异的眼神,也顾不上窘迫潦倒的自己。

所以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斯特里克兰应该是非常讨厌的,他抛妻弃子、忘恩负义、自私冷漠、粗鲁无礼。

这样一个人设,完全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越是沉浸,就越能理解,他的世界,只有创作。

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裹挟着巨大的勇气与魄力。

月亮很美,但义无反顾去追逐的,能有几个?读完这本书,就像在内心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荡起层层涟漪,让你意识到自己曾经也是有追求的吧?或者意识到当下,噢原来有一天,我们还会这样平淡无奇、了无生趣地度过一生。

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残酷,鸡毛蒜皮终究打败了你的天马行空。

我们不时抬头望一望月亮,低头捡起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写的《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活了九十四岁),一直笔耕不辍,最负盛名的比如有《刀锋》《人性的枷锁》《面纱》还有《月亮与六便士》。

2024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五篇)

2024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五篇)

2024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第一次读毛姆的小说,想读《月亮与六便士》起源于一位我喜爱的网络写手有这样一句话: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但愿你的生活中同时拥有月亮和六便士。

大概六便士代表了金钱,而月亮则代表了某种圣洁的难以企及的事物吧。

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果金钱和圣洁同时得到,是再好不过的了,不过,是不是有些贪心?然而,看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的全文,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我的世界你不懂”的故事。

故事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放弃自己的社会地位,放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四十几岁高龄,跑到法国去画画去了,贫穷、潦倒、疾病,也都没有动摇他画画的决心和热情。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坚持自己的梦想而同现实决不妥协的故事,听起来像是鸡汤一般,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与其说是他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倒不如说这是种生命的召唤,按照作者的话说:他也由不得自己。

当然,这位梦想的召唤者,一生穷困潦倒,一幅画都没有卖不出去,他也一幅画不想卖,却又如所有的奇迹艺术家一样,在死后名声大噪。

听起来像是一个在现世社会得不到认同却在死后能够终于获得荣誉的故事,不不,作者完全就不是这个意思。

对于画家自己,完全没有想得到现世社会的认可,而对于作者对画家的态度,始终游离在“这真是一个混蛋的人”和“这个人真是个天才的疯子”之间徘徊。

说到底,还是“我的世界你不懂”。

看看这个画家是多么的混蛋吧。

抛弃妻子,没有留下一毛钱给未成年的孩子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妻子,几乎是让他们自生自灭了,而他对自己的行为只留下了一句:他们会想到办法的,而丝毫没有丁点儿的内疚。

在穷困潦倒几乎要病死的时候,一位萍水相逢的画家因为欣赏他的画而将其接到自己家中养病,对此他不仅不表示感激,还勾引了画家的妻子,在完成了自己的情欲之后,又将画家的妻子抛弃,直至她为他自杀他都没有丁点儿的遗憾,只是一句: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说的轻描淡写好像这事儿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word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word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在《月亮与六便士》中,高更这个人物叫Strickland,在巴黎尚未出名,不名一文。

但一个叫Stroeve的荷兰画家惠眼识人,在所有人不看好高更时,他预言性地向一个油画经销商指出:“到时候他一幅画的价值会超过你这一店子里的。

” Strickland一次病重,这个荷兰人不顾妻子近乎非逻辑的反对,坚持把Strickland接到家里养病。

他妻子后来全身心投入到照料病人中。

病人好了,荷兰人却发现妻子已深深地爱上了她所照顾的'病人,并坚决不愿跟自已过了。

原来逻辑是这样的:妻子开始所以坚决反对接Strickland来家养病,是因为这个女人在前几次他来家玩时,潜意识里已被这个潦倒,傲慢,冷酷,却被老公十分看好的画家所吸引。

她强烈反对病人来家只是徒劳地让自己不要出轨,她怕自已,确切地说,她敢肯定自已会把持不住。

然而她老公太不解风情,硬是“做成”了这桩好事。

月亮与六便士人真复杂,尤其是女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听着巴赫,写着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看着这本毛姆自我和解的文字,他是走了出来,从自我的枷锁中走了出来,我该怎么走出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确信,这是一本如同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字。

写这书不是为了成就什么经典,只是他要通过这个故事与自我和解。

到底什么是意义,欲望是枷锁,那么无论是自由意志还是生命意志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枷锁,月亮到底是六便士还是六便士本身就是月亮,总之我很混乱。

这本书大概用了四个小时读完,看到47页老思所谓的抛妻弃子去巴黎画画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明白毛姆要说什么,之后行云流水的读完,如同在和毛姆谈话,探讨我们自己。

小说无非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有要表达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想是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对自我冲突的总结。

我向高老板推荐此书,并告知老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

果不其然的一通大骂,她是如此的鄙视书中的人物。

我在想如果毛姆不是将高更作为老思的原型,这本书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经典小说。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精选)《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起初看《月亮与六便士》,并不觉被那开头的故事所吸引,只是翻到故事的最后,幡然醒悟自己早已旁人的角度走入了斯朱兰的梦境,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永不停歇的脚步,不论世事如何,只做唯一的自己。

幸福的童话当中总是有一座漂亮的房子,一个爱人,一双儿女,最后的`斯朱兰也是达到了他自己的童话,也许是幻化成墙上画作中一角走入仙境罢了。

每一任被他所抛弃的妻子,只是奔跑追寻月亮路途中,从口袋里跌落出来的便士而已,蜕去的是肉体,而终究留下的是灵魂。

时间流传最久的不是任何固化的物质,而是永久的精神。

然世人皆觉此书如获至宝,是因世人都不如书中主角那般洒脱,去追求天上之月,那如画如梦般的月亮,只能低头寻找那归属于自己的六便士。

如你有一个幸福的生活,能做到抛妻弃子去追寻梦想么?我相信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只好寄精神与书,放飞自我的灵魂,借斯朱兰之体去感受一下何为梦想之说。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充满好奇之心,什么时候,小时候的那份纯真好奇,被生活所磨平了棱角,我们宁愿数着口袋里的零钱,也不愿抬头看看月光。

我们留下的只有肉体,为温饱而辛苦的肉体,能超脱之人屈指可数,可你我却又能成为这样之人么?《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亮。

——题记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本关于理想和现实的书。

月亮代表的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六便士则代表现实生活。

理想和现实就像是一对矛盾体,人们都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或许很难找到这样一位坚定执着的追梦人。

在作者毛姆笔下,却刻画出了这样一位清流般的主人公。

他对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却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他尝试着用画笔谱写出光辉灿烂的乐章,倾尽全力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上。

现实社会中,在众人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财富忙碌的时候,梦想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不值一提。

大多数人最后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最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迫于生活的苟且与无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月亮很美很孤独,看上去很近却那么远,要做的就是清醒的活着!法国画家保罗。

高更曾经是一名证券经纪人,生活安逸但又乏味,在他38岁的时样,精神是自足的,谁也无法阻挡他追求梦想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止他为高贵的艺术和崇高的灵魂献身。

毛姆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作家,也是最懂人性的作家,读他的小说,会不由自主地发现自己,剖析自己,因此他也被称为“人世的`挑剔者”。

毛姆起这样一个书名,其实也是饱含深意的:月亮,高高在上,它象征着灵魂和理想;而便士随处可见,象征着物欲和现实。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就是人生最大的冲突。

人的一生是应该高高抬头仰望空中的明月,还是应该默默俯身去捡拾地上的硬币呢?对于现实和理想,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人生是不能太过安逸的,因为安逸就像是慢性自杀,他会让你的灵魂不再跳动,会白白耗尽你旺盛的生命力。

就好比那个温水当中的青蛙一样,还没来得及反思自己的处境,短暂的一生就结束了。

这也就是孟子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罢。

首先,斯朱兰真的很不讨喜,尽管是书中的主角,主角光环也无法阻止大多数人对他的不理解,厌恶,甚至鄙视。

我一路看来,觉得他在他的40岁左右时突然就放弃幸福美满的生活,抛妻弃子,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画画这种行径真的是不理解也不支持的。

追求理想与家庭并不冲突。

很多天才他们拥有超高的天赋,在某一行业出类拔萃,但同样拥有美满的家庭。

有时候,是家庭的爱与责任才成就了伟大。

但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斯朱兰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的思想境界已不是我们很多普通人所能企及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所以,也就是看完后杠两句,自己原来是怎样还是怎样憋。

但只庆幸的是,他的画终名垂千古。

再有,文中那个烂好人德克让我挺气愤的。

他就是那种善良到无下限就算斯朱兰言语侮辱他,内心鄙视他,夺他妻子,霸占他画室等等,还有他妻子对他的背叛与残忍……这种种让旁人看起来都感到愤怒的事他居然能做到完全可以忍受,我不懂他图个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我是第一次看毛姆的书,不得不说,写的真的很好。

《月亮与六便士》里面刻画的画家“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在大众眼里,他绝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如他人到中年,抛家舍业、抛妻弃子去追寻自己的绘画梦;又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兰画家妻子私通,导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

我想通过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的读者是很难认为他是我们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好人的。

但正如毛姆在作品中所讲:“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我们也许不会喜欢这个画家,因为他不通世故、自私冷漠,甚至有点道德低下,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才能,不得不佩服他为了艺术的.完美创造而放弃一切、执着追求精神所折服。

我们很多人缺乏的往往是执着追求的精神。

在我们开始之前,自己便会自动地扼杀一切可能。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老于世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从来也拿不出“断舍离”的勇气来,抛开一切去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

我想当我们高声呼喊“理想”之前,我们要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我愿意付出代价去追求吗?《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毛姆用一种平铺直叙,不加修饰的手法近乎坦白地诉说了他所了解的斯特里克兰的一生,这刚好跟斯特里克兰画画的技法一样,粗糙却动人。

作为画家,半路出家的斯特里克兰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但作为父亲,丈夫,朋友,股票经纪这些角色,他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者,甚至是可以被世俗道德所谴责的对象。

但这些在前者面前好像不值一提。

都说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满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如果仅仅以此为例,来歌颂梦想的伟大,未免有些空中楼阁与不切实际,很像成功学告诉你,只要朝着梦想不断努力,就会成功。

要知道,主角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宠儿,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被赋予的梦想与才能,他所做的就是一直画下去。

而他的朋友斯特罗夫,因为仅仅被赋予了创作冲动却没有相应的.才能,最终只能在追逐不切实际的梦想中迷失了自我。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31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31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精选31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篇1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大学读书时校园图书馆里一个不起眼的书架上,一眼望去那平淡朴实的题目在初次相见的那一刻其实并未勾起我阅读的兴趣来,“月亮”与“六便士”简单的排列组合,容易让人产生书中资料无非就是两物之间简单比较的错觉。

直至2020年运营总部十大好书评选的舞台上,我才再一次见到了它的身影,而这次舞台上简单描述的百字简介在那一刻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下定决心将其加入到自己的必读书单里。

辗转至今,最后有空利用了周末的空余时间通读全书,真正了解到了题目中两物间非凡的象征好处以及其描述广阔的生命维度,震撼心灵,发人深省。

记得文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语: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而那里的“他”,指的便是思特里克兰德,本书的男主人公,一个贯穿整本小说的灵魂人物。

全书描述了主人公在四十七岁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他原本作为证券经纪人的安定生活,选取了绘画,选取了去追求自己对美的渴望,而他的生活也从许多人都羡慕的小康生活直接过渡到穷困潦倒、风餐露宿。

最后去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自己的画笔谱写出绚烂璀璨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到自己追寻的画布中去,并在他去逝之后,作品被世人所赞颂的故事。

故事描述的十分真实,书中人物原型来自于法国印象派三大巨匠的保罗·高更,文中人物刻画细腻且引人入胜,虽然文中人物与高更的生平和人格不尽真实,但擅于将戏剧性推向极致的作者毛姆却用他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更具批判意识的人物,并最终以杜撰超越了事实。

在他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在俗世的标准里是一个不负职责的混蛋,他抛妻弃子,过着为人所不耻的流浪者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24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天才总有让人无法理解且偏执的内心,可以强悍,可以柔软,他们不为任何人而存在,只为追求自我。

从一个平凡忙碌、拥有幸福家庭的普通男人,到流浪巴黎追求梦想的艺术家,查理斯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据毛姆说他是以高更的生平为原型而创作的,但是两者之间又不是共通的,所以查理斯有自己的灵魂而不是高更的仿造。

当他一无所有、生活困顿的时候,一个画家欣赏他、赞美他,给他提供食物和住处,好生款待。

可是他却勾引画家的妻子又抛弃了她,他就是这样一个“怪咖”,无法被常人所理解。

就像后来画家所说的那一段话“天才总是让人无法理解,人们通常要对他有超乎寻常的包容”。

我想,画家应是懂得他的,懂得那样一个偏执狂的内心。

再看书中那两个深爱过查理斯的女人,总让我想到罗丹的情人——卡米尔。

卡米尔身世坎坷,却有着对艺术敏感而火热的内心,如果不是罗丹,想必她的光芒会更加灿烂夺目,只可惜她爱的是那样一个男人,他的世界永远只有自己,即使有星光,也只是陪衬。

卡米尔将她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他,她对罗丹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透过罗丹的作品看到卡米尔的血肉甚至灵魂。

但当我看见不随流俗于世的少女变成一位痴坐于疯人院的疯妇时,终于恍然大悟,有时候,爱也是一种残酷。

查理斯就如罗丹一样——不爱她们,女人只是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从前读这本书,厌恶极了这个自以为是、傲视一切的男人,如今回首,发觉这无关专情和滥情,只是价值观、人生观不同,而正是因为不同,才有他不平凡而超脱的生活。

此时此刻,心中唯有平静,有无上的敬畏与骇然,那是对艺术和追求艺术者的尊崇。

记得和我的绘画老师闲聊时,他曾说过,“艺术是一个很小众的东西,大众的东西往往不能被称为艺术,而人们大多不懂真正的艺术,盲目地追捧和艺术品的利益最大化,也使其渐渐失去了本真。

”真正艺术的美,从未被世人所见——正如查理斯最后将画作付之一炬。

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虚无缥缈也义无反顾,有多少人能不被繁华尘世牵绊,不顾一切?写到这里时,耳机里放着《浮夸》的最后一声,那么悲哀无奈,声泪俱下,仿佛是在现实中受到的所有委屈,也仿佛是内心纠缠如困兽般的彷徨挣扎,就像现实与梦想的游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现实的书。

本书的主人公克兰德与一家人生活得安稳富裕,却突然抛妻弃子、放弃所有而离家出走,在所有人忙着寻找他时,他却在异国他乡成为了一个潦倒落魄的画手。

在面对作者的斥责与批判时,他坦然无畏,他认为他只是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他不愿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再浪费生命、虚度光阴。

诚然,在世人的眼里,他的做法无疑是愚蠢又可笑,甚至是可恶——他就这样毁了一个家庭,并且还毫无悔悟之心。

但在他自己心里,这或许是他这一生做过的最正确、最遵从内心的决定。

我佩服克兰德先生的勇敢与坚定,但他的做法我并不认同,我们生活在世俗世界里,又必须遵从的世俗法则,我想我永远也做不到那样洒脱与无畏,但我并不觉得遗憾。

我无法冷漠地面对别人的指责与批判,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对我造成的痛苦视而不见。

因此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总要坚持无愧于心。

我想要月亮,可我更需要六便士。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月亮与六便士并不矛盾,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遥不可及的月亮,还是平凡世俗的六便士,都可以作为我们人生航程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内心追逐的道路。

最后,借毛姆先生的话劝慰自己:“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

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

我们必须自甘卑屈。

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

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

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

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

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满地都是便士他却只看到月亮。

如果有哪位作家,读他的书便仿佛真切地与他对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毛姆。

每每读他的书,都像有人拿一把大铁锤敲击我的灵魂直到它脱离我身体的桎梏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审视我窥探我拷问我。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通用21篇)《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篇1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

月亮是在此世上遥不可及的形体,你可以赞美却无法亵玩它,代表了崇高。

它们都是圆形的,闪闪发光,却被赋予了南辕北辙蕴意。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出身不凡,喜欢在自己的幽闺里设宴招待各式文人,以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

姐夫是一位上校,丈夫本来也在银行工作,他们之间的相处互相敬爱,极少摩擦。

也就宛如大多数女性渴望的那样,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过上月亮般的生活,养尊处优,人人都可看到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每日只需流连在灯红酒绿的宴会上,思考自己是否是宴会的主角,能够再用文学的气质为自己添染上更高的光环。

但是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常常隐匿着一股惊惧不安的势流。

在不留神处往往让人万劫不复。

脆弱得如履薄冰。

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但思特里克兰德先生的灵魂早已被恶魔吞噬,所以他从来不屑于做讨好别人的事。

他很穷,穷得只能够住在一座破烂的小楼,多年没有粉刷过的,龌龌龊龊,连他穿的也没有一件东西不是肮脏、破烂的。

很难想象,在不久之前,他曾经住在一栋别墅里消暑。

六便士般的生活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乱蓬蓬的胡须底下,他的头发也非常长;但是最令人吃惊的变化还是他的极度削瘦,穿的仍然是五年前作者所见到的那身衣服,只不过已经破破烂烂,油迹斑斑,而且穿在身上晃晃荡荡,仿佛原来是给别人做的似的。

虽然这种生活被许多人所不齿,也没有太多人记住他,只是在偶尔需要画人像的时候,让他接几个钱,但是他只是置身于这个社会于以外,没有人能够打探到他灵魂的行踪,而且他对于这个社会有机体的不屑一顾,多少给人一些虚幻的好奇。

施特略夫是一个蹩脚的画家,但并不代表他缺乏艺术的嗅觉,他一直敬重思特里克兰德先生的天赋异禀,即便在所有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即便在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多番冷嘲热讽下,他亦然如此。

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害病甚危,他二话不说,把先生接往自己家里,不但把自己的工作全部撂下,整天服侍病人,大夫开了药,他总是连哄带骗地劝病人按时服用,尽管他的收入一向只够维持夫妻两人的生活,从来就不宽裕,现在他却大手大脚,购买时令已过、价钱昂贵的美味,想方设法叫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多吃一点东西,与其说故纵欲擒,还不如说他是一个傻子,习惯对别人好的傻子,总是把别人的事情揽成自己的事情,天底下有那么多舒心的工作,他偏不要,倒捡起了一个无心的怪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XX字第一次读毛姆的小说,想读《月亮与六便士》起源于一位我喜爱的网络写手有这样一句话: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但愿你的生活中同时拥有月亮和六便士。

大概六便士代表了金钱,而月亮则代表了某种圣洁的难以企及的事物吧。

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果金钱和圣洁同时得到,是再好不过的了,不过,是不是有些贪心?然而,看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的全文,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我的世界你不懂”的故事。

故事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放弃自己的社会地位,放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四十几岁高龄,跑到法国去画画去了,贫穷、潦倒、疾病,也都没有动摇他画画的决心和热情。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坚持自己的梦想而同现实决不妥协的故事,听起来像是鸡汤一般,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与其说是他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倒不如说这是种生命的召唤,按照作者的话说:他也由不得自己。

当然,这位梦想的召唤者,一生穷困潦倒,一幅画都没有卖不出去,他也一幅画不想卖,却又如所有的奇迹艺术家一样,在死后名声大噪。

听起来像是一个在现世社会得不到认同却在死后能够终于获得荣誉的故事,不不,作者完全就不是这个意思。

对于画家自己,完全没有想得到现世社会的认可,而对于作者对画家的态度,始终游离在“这真是一个混蛋的人”和“这个人真是个天才的疯子”之间徘徊。

说到底,还是“我的世界你不懂”。

看看这个画家是多么的混蛋吧。

抛弃妻子,没有留下一毛钱给未成年的孩子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妻子,几乎是让他们自生自灭了,而他对自己的行为只留下了一句:他们会想到办法的,而丝毫没有丁点儿的内疚。

在穷困潦倒几乎要病死的时候,一位萍水相逢的画家因为欣赏他的画而将其接到自己家中养病,对此他不仅不表示感激,还勾引了画家的妻子,在完成了自己的情欲之后,又将画家的妻子抛弃,直至她为他自杀他都没有丁点儿的遗憾,只是一句: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说的轻描淡写好像这事儿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流落到小岛上,同当地的土著女人结婚生子,当被问及可否与妻子有共同语言时,他说:她满足了我对女人所有的要求,洗衣做饭生孩子。

这要是让女权主义者听到,真真的是要拿起大刀砍人了。

所有的这一切,在世俗的人看起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混蛋,不仅没有血性,甚至压根没有人性。

然而,好像这些混蛋的事情在他的天才的绘画面前都被原谅了。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我也由不得我自己。

他像是被蛊惑了一样,为了画画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忍受任何低贱的工作就为了挣的最低的生活费和画画需要的颜料和画布、忍受别人的白眼而伸手向人借钱并压根没有打算还、在病痛中依然毫不懈怠的画画,一切都像着了魔一样。

除了画画,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感兴趣,甚至情欲都不能吸引他哪怕一丁点儿的注意力。

如果说画画真的是为了将心中的欲望和才情表达出来,那好歹要把这些画出的成果展示给世人看才行。

然而在画家看来,这些完全不是他的目的,他完全没有想到拿自己的画来换取财产,但是他却着实知道这些画是伟大的,带有一种绝对的在外人看起来却是可笑的自信的认为,这些画是伟大的。

也不能说他完全不尽人情,他也会偶尔在别人帮助他的时候,随手扔一副画给他们,同时伴随一句:以后你会用得着的。

这种在外人看来盲目无比甚至自大的行为,在日后被证明画家是如何自知自己的伟大的。

如果这个自大的画家不是在死后要求土著妻子将自己最伟大的壁画全部烧毁而不留在世上,我完全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混蛋无比而恃才傲物的人,这样我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有才的人都是有脾气的,有才的人行为就是怪诞的,那样我真会好受的多。

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真的如画家所受到的昭示一样,有一种使命,一种召唤,召唤一个人,抛开所有世间的俗世,无论受多少苦、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去做的事情?我没有把“要做的事情”写作“梦想”,我想,画家受到的昭示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梦想”这类东西。

梦想,往往是人们心心念念想要实现的东西;梦想,一般都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实现。

而画家,没有人知道他什么开始想画画,也没有曾经显示有过画画的才能,好像突然开窍一样,抛家舍业的就去画画去了,任谁劝说都毫不动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想着的是画画。

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更是幸福的吧,这种没来由的召唤,更像是上帝的旨意一般,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身体上是痛苦的,但是当他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大概也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自由吧。

不过,尽管这个人看起来这么混蛋,又是这么有才,有件事情他却说对了。

他觉得他的妻子离开他会想到办法生存的。

确实如此,在那个所有体面的女人应该靠男人养活的时代,她的妻子竟然能够体面的生活下来,并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剑桥大学,女儿养的漂漂亮亮并嫁给了一个军官。

没有他,他的家人也好像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生活。

看来,一个人只要想做自己的事情,好像也不必顾忌所谓的责任。

因为责任,其实也是无能的人强加在他身上的任务罢了,离开依靠,无能的人,也会变的有能起来的。

那,这是不是也算一个,个人独立的故事呢?不过,这种生活,他的世界,我还是不懂。

因为,我,目前,还是没有接到类似的召唤,能让我义无反顾的去做。

这点上来,我这样的尘世间的尘埃,也是悲哀的吧。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小说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

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

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

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

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

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

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

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斯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他的噩运,更准确的说是一个被梦想俘虏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运。

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

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

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

这样的人当然可恶。

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

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

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

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

但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

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

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

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

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

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

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

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

你可以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

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

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

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

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

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

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

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

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

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

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

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

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施特略夫曾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

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毛姆让施特略夫这样一个毫无才能的画家来讲这句话,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张力。

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气去感受体会想象那些天才所经历的思想折磨啊!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

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 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