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管理学 管理研究方法(14.7)--理论的层次

管理学 管理研究方法(14.7)--理论的层次

知识点三:理论的层次
1.宏大理论
宏大理论是指高度复杂、非常抽象的系统理论,试图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中的大部分方面。

例如,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Parsons的功能理论,Homans社会交换理论,道家的阴阳理论,都被视为宏大理论。

宏大理论最为全面,这些法则涉及许多不同的情境下的各种现象宏大理论最为抽象,从可观察的现象识别其背后隐含的法则也最难。

2.细微理论
细微理论也称工作假设,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常识性的认识。

细微理论只包含有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也只与有限的情境下的少数现象有关。

细微理论最具体,理论与可观察的现象之间几乎是相同的。

3.中层理论
中层理论是相对于宏大理论和细微理论而言的。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全面性和抽象程度也都是中等的,其目的在于解释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现象背后的法则。

它也是有边界的,也就是说只适用某些现象而非所有现象。

例如,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笔记汇总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笔记汇总
四、如何使用案例研究方法
文献来源 项保华,张建东. 案例研究方法和战略管理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159(5): 62 – 66. 案例研究方法的目的
案例研究的定义:Yin 将案例研究定义为,在现象和其背景的界限不清晰时,使用多种资 料源调查现实世界背景内当前现象的一种实证(empirical) 的探究
案例研究首先要交代所引用案例的基本情况,用此案例的原因以及数据获取的多元性和 真实性,其次,案例研究最好能产生新的理论,如钱德勒的《战略跟随结构》。
五、案例研究的“术”与“道”的反思
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产生新理论和复证( replication) 已有理论,而在复证已有理论的过程 中,除了支持已有的理论有效性外,往往能够对已有的理论产生一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扩展 或者缩小了原有理论的使用范围
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 同其它研究一样,确定了研究问题,才能使诸如收集资料的工作有所侧重, 也使研究者的思维更加集中,时间和费用的约束也使我们不能将研究问题定义得太大,应该是 越具体越好
理论抽样 在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检验假设的研究中,样本的选择应该是随机的,这样才能 使样本的分布更接近总体的分布,从而更有效地检验假设是否被支持
收集资料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往往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如钱德勒所言,要对每一 家公司改进其管理的措施进行评价,就要对公司管理的实践和方法、以及最终导致多分部组 织流行的重大结构创立和重组发生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Dick Larson教授 (1)你一定要觉得你的问题有趣而又重要, 否则你就不会有激情, 不会投入. (2)你一定要有能力解决问题.假如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起码你能做些什么, 部分解决问 题. (3)除了你自己, 还有人也认为你的问题很重要, 假如有很多这样的人就更好. 作者认为应该加上两条,.第一条, 是否增加价值? 也就是说, 你的题目有没有学术价值? 有没有新东西? 所谓“新东西”包括: ·新观点、新模型 过去没有人这样看问题; ·新方法 过去没有人这样分析、解决问题; ·新结论 过去没有人得到这样的结果. 学术价值, 有两点说明.第一, 要了解问题是否有价值, 首先要搜寻解决问题的现有理论 和方法.你的问题再有趣, 如果能用现有理论和方法完全解决, 这问题的研究就没有多大价 值.这里有个例外, 如果你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一类新的问题, 过去没有人这样做过, 这 就有价值.譬如, 期权定价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实业投资问题, 这为现有理论和方法找到了一 个新的、重要的应用领域.第二, 所谓“新” , 有程度的不同.如果你用一个全新的观点来看 问题, 建立了一个新模型, 那就是非常“新” .如果你只是把现有结果推广了, 那可能只是有 点“新” .当然, 问题的最终价值还要看你的贡献对管理实践的影响.譬如, 用信息经济学的 观点来看会计:会计是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在当时来说, 就是非常 “新” . 这样, Larson 教授的三条加上我的两条, 就得到了我们的选题清单: (1)是否我认为重要? (2)是否有能力贡献? (3)是否别人也认为重要? (4)增值 在管理科学领域是否新,是否不同? (5)预期结果 能否感觉可能的结果? 三、我的思考

管理学 管理研究方法(14.5)--理论的构成要素

管理学 管理研究方法(14.5)--理论的构成要素

知识点二:理论的构成要素
1.理论的构成要素
(1)概念和变量
概念和变量是理论要解释的对象,是理论的最基本成分。

概念是对单个现象或实体的一种表达和指明,它是抽象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地被观察到的,反映事物或者现象成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变量是对概念的一种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测量。

所有的变量都应当可以被赋值。

(2)命题和假设
命题和假设都是对于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陈述,区别在于命题是关于抽象的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假设是关于具体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机制或原理
仅仅列出命题或者假设并不足以构成理论,理论的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解释概念或者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原因。

理论要对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提供合理的解释。

(4)边界条件
所有的理论都只能在某些条件下成立,一旦超出这些条件设定的边界,理论可能就不再有解释力。

因此,研究者都需要明确的指出理论的边界条件或情景限制。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所以我们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学习, 时刻提醒自己,发现研究规范和自 己思维定势之间的差异,提高研究 效率。
a
《7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第一节 科学及科学研究
a
《8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学习研究方法,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用规 范的方式开展学习、研究,减少随意性,提高 研究效率。
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获取知识
五种方法(4)
科学方法
a
《14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科学
科学是反应世界各种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从方法论的视角,科学是一种求知方式。 按牛津辞典解释:科学是“通过观察、调 查和试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a
《15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通过系统观测而获取客观知识 的方法。
科学方法与其他求知方法相比的特点: (1)客观性 (2)实证性 (3)规范性 (4)概括性
以获得最大劳动效率。
计算机辅助管理
提高决策效率。
a
《33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管理研究的对象
管理研究离不开人。管理研究对象 的企业管理者、企业成员和消费者是 个性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有各自价 值观念、偏好和感情的人。这是管理 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之处。
a
《34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管理研究的特点
a
《50 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
按照研究目的分类:描述型、解释性和规范性
描述型研究是收集数据以检验有关研究对象状况假 设的工作过程,回答who, what, where和how much之类的问题,旨在将现象和事件描述和识别清 楚。 解释型研究回答why的问题,在描述清楚现象和事 件以后深入探索现象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规范型研究回答“应该怎样”或“应然”的问题。

管理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要点

管理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1.科学是指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所得到的系统知识2.科学的两大支柱逻辑——必须言之成理证据——符合我们的观察3.逻辑是通过严谨的推理,对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有可能是真实的理解、解释或预测4.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5科学研究的三个层面理论—处理的是科学的逻辑层面资料收集—处理的是观察的层面资料分析—比较逻辑预期和实际观察6.科学的基本范式合乎逻辑的理论诠释,显著地事实证据,证据与理论的匹配组成了我们追求7.管理学科主要是沿着科学管理和组织行为两大学派的轨迹发展8.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思辨研究方法——回答应该是什么以逻辑推理、思辨为主,相信所有的知识可以从已知的定律或基本的事实演绎得到。

实证研究方法——回答是什么以事实(观察、测量、资料)为判断真实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眼见为实”9.应用性研究目的是解决局部的、特定的管理问题基础性研究针对有代表性的管理问题,试图发现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10.研究有两种途径演绎的研究方法现有的理论开始,利用理论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建立假设,并通过假设检验来发展理论11.归纳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来形成新的理论或命题,以形成对现象的解释和预测12.实证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1)提出问题和研究目标;(2)提出可证伪的假设;(3)设计研究的技术方法和路线;(4)取得数据并说明数据的客观性(5)利用数据检验假设;(6)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

13.理论是一个由概念或者变量组成的系统,通过命题将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通过假设将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

14.理论至少包括四个要素(1)概念和变量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或行为的抽象变量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2)命题和假设是对概念(变量)之间关系进行描述(3)机制或原理,构成理论的命题必须被系统地组织在一个逻辑框架中,说明概念间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或心理的)(4)边界条件15.概念就是对于单个现象或实体的一种表达和指明,它是抽象的、普遍的、不能被直接观察的。

管理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觉得有用就看看,觉得没有用,删除到回收站去!我只总结了前5章,第六章没有总结!1.管理研究是以系统的、有控制的、实验的、严谨的方法来探讨管理决策需要认识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的问题。

2.按研究目的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政策研究政策研究的内容----a描述:主要对象是政策系统和备选政策方案。

政策系统包抬两个组成部分:政策域,政策涉及的利益相关者.b预测:趋势、数量、概率;c确定政策目标、价值标准、判断准则、评价指标、衡量尺度;d政策分析、政策评价、政策建议:政策的特点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证研究+规范研究3.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有效性;政策效率;公平性;政策弹性;可操作性4.按研究的时间特征分类,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近似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的特殊类型.分为趋势研究.,特征组研究,定组研究,近似纵向研究5.按研究层次分类.: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6.按研究功能分为:发现研究、示范研究、反驳研究,重复研究。

7.按研究内容分为: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价值研究;评价研究8.理性认识主要有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9.推理有三种形式:逻辑推理、概率推理和模糊推理10.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是三段式命题,其本质是结论在实际上已包括在两个前提之中。

11.概率推理的前提则不包含结论,它的前提仅能以概率导致结论。

12.规范研究的基础是价值研究13.在评价研究中要考察规范研究提出的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评价研究涉及方案、准则、权重、尺度、阈值和判断等六大要素。

14.价值判断是评价研究的基础。

15.管理研究的模式,个性模式是指通过列举大量的独立原因去解释某一行为或事件。

共性模式用最少的原因变量去最大限度地解释因果关系的一般模式16.管理研究的单位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会产品17.体系错误是指用一个分析单位作研究却用另一个分析单位作结论导致的错误。

18.管理研究的要求:系统性,客观性,有效性,目的导向19.管理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对资料是如何取得的,交待不清;决定调查样本的大小没有统计理论依据;没有说明数据的形态、所用的统计方法以及所有方法的局限性;所用的统计方法单一,很少提到统计结果的统计意义;对统计结果的解释牵强。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一、研究方法的概念及特点1. 研究方法的概念研究方法是指用于获取、分析、解释、理解和评价研究对象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的总体。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研究活动能否达到科学的根本标准。

研究方法是涉及科学研究活动实践的一门学科。

2. 研究方法的特点(1)科学性:研究方法应基于科学原理和理论,严谨可靠,不能是主观意识的任意行为。

(2)操作性:研究方法是对具体研究问题的操作规程,必须是可操作的、能够具体指导实践的。

(3)通用性: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不同研究领域间的研究方法具有相似性。

(4)创新性:研究方法需具备创新性,要求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继续向前发展。

二、研究方法的分类1. 按研究目的和手段分类(1)定性研究方法:侧重于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性质、关联等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

(2)定量研究方法:侧重于利用数量分析、统计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等进行分析和解释。

2. 按研究范围分类(1)宏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总体的、全局的,关注于各种资源、人或机构之间的关系。

(2)微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局部的、个体的,关注于单个个体或小团体的行为。

3. 按照研究途径分类(1)实证研究方法:依靠实证数据进行研究,着重于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强调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

(2)理论研究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侧重于对各种理论体系进行建构、整合,强调研究过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1. 定性研究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决策等方面。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通过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现象观察等手段,获取对管理问题的深入理解,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 定量研究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定量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

管理学复习大纲(知识点)

管理学复习大纲(知识点)

管理学复习大纲(知识点)《管理学》期末复习大纲注:复习大纲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复习要点,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第一部分:复习要点1、《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为讲义中每章小结中的内容,要求同学们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其相关概念和知识要点。

2、期末考试试题分为6种类型,分别说明如下:1、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课程中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多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课程中基础知识点的组合运用。

3、概念题(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课程中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4、简答题(1道题,15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课程中基本概念掌握、理解和运用的情况。

5、论述题(1道题,15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管理学知识总体掌握、理解和运用的情况。

6、案例分析(1道题,10分),目的:测试同学们通过对管理学课程学习后,对实际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导论[ 需熟练掌握知识点 ]1、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预测企业未来,设定组织目标,拟定行动方案,制定企业规则。

组织职能包括划分组织要完成的各项工作,然后安排人员负责;设立职能部门,并将职权分配给下属;建立命令传达和沟通交流的渠道,协调下属的工作。

领导职能是指对他人施加影响力,使其完成工作。

控制指设定指标,将实际结果和这些指标进行比较,然后进行必要的校正行动。

2、管理者是那些能借用他人智慧去有效地完成自己工作的人。

3、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可以根据他们时间的分配加以区分。

如果把一个组织的活动分为管理活动与技术活动,那么,基层管理者可能把30%的时间花在管理活动上,70%的时间用于技术活动。

高层管理者至少要把自己90%的时间用在管理活动上,只把10%的时间用在技术活动上。

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是人类长期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这是它的科学性。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1.思考过程:本质上是将让人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2.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大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的显在知识的过程。

3.纯理论研究:华莱士模型的上半部循环,T-H-E-T,即从理论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和主观臆测提出假设,再通过经验数据进行概括,然后推导出理论。

具备良好的理论研究功底或思辨能力,可以得出相当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4.理论的去向:继续今后的研究,推出新的成果;发表落实著作权,为同行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

5.知识的分类:事实类知识、原理类知识、技能类知识、人际类知识。

内容性知识:指我们人类知识库里存放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

包括事实类知识和原理类知识。

方法类知识:指我们发现和处理内容类知识的方法、技能或工具等。

包括技能类知识和人际类知识。

规则类知识:包括制度类知识和伦理性知识。

6.认知方法:传承知识方法(因袭法、权威法、常识法)- 李怀祖分类发现知识方法(科学法、思辨法、直觉法)7.好思考:有意义的假说(研究有三种: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即提出又验证假说)有创造性的假说好表述:易于理解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论文具备三点:一是证据充分、资料确凿这是事实说服力;二是论点正确、立论妥当,这是内容说服力;三是逻辑正确,结构明晰,这是形式说服力)8.科学方法的四特性: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普遍性非科学方法四特性:主观性、思辨性、直觉性、普遍性人类知识进步的“三部曲”:科学、哲学、宗教第二章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要1.管理人与经济人:西蒙提出,管理人是指遵循满意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阿罗提出,有限理性是人的行为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是管理人假说的两个基本要素)管理人追求满意解,经济人追求最优解。

2.经济学是力图用“一套方法解释所有”社会经济现象,而管理学则似乎是在用“各种方法处理一种”管理现象。

考研管理学专业管理方法的复习要点.doc

考研管理学专业管理方法的复习要点.doc

考研管理学专业管理方法的复习要点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运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等的总称,我们在考研的时候,需要抓住复习的要点。

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管理学重点汇总,欢送大家前来阅读。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法律方法是一种运用法律标准和具有法律标准性质等各种行为规那么进行管理的方法。

这里所使用的“法律”一词,不仅包括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还包括各种组织团体的管理系统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种类似的法律性质的行为标准,是国家法律和组织内部纪律章程、行为标准的总称。

法律标准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分类:按照法律标准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义务性标准、禁止性标准和授权性标准;按照法律标准内容确实定性程度可以分为确定标准和非确定标准;按照法律标准机关、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守那么、合同、标准、规章制度及标准性文件。

法律和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时,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法律是由管理系统中的权力机构所确立的组织原那么和所制定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规那么,当这些组织原那么和行为规那么付诸实施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来加以执行和监视。

在执行和监视中,既定的原那么、规那么和与其和相对应的机构执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这种结合中所形成的运行机制,就是制度。

所以,制度是法律和法律实施机制的总和,法律是法律方法的根本因素。

二、法律方法的性质和特征法律方法的性质:法律方法是管理系统整体意志的表达。

与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相比拟,法律方法能够以最坚决的方式贯彻管理意志。

他不会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人的个体差异而不同。

法律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强制性,他对全体公民和组织成员均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也就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行为准那么。

第二标准性,法律方法通过确定行为标准来进行管理。

第三概括性,法律制约的对象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特定的人。

第四稳定性,法律已经制定,就不能随意改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
1. 组织结构与构建:管理学强调组织的结构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影响。

管理者需要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包括分工、协调与控制机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2. 领导与管理:领导力是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管理学研究领导者如何有效影响他人并达到组织目标的方法,包括理论、模型以及实践技巧。

3. 决策与规划:管理者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决策,这涉及到信息收集、问题分析、方案选择等过程。

决策理论和规划方法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技巧。

4. 绩效管理:管理学强调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于组织成功至关重要。

绩效管理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激励与奖惩等环节,可以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

5. 沟通与协作: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以促进信息流动与团队合作。

管理学探讨了沟通模式、技巧和团队建设原理,并提供了相关方法。

6. 创新与变革管理:在变革与创新的时代,管理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变革管理的能力。

管理学研究如何推动组织创新,以及如何管理变革过程,提供了许多实践工具和理论支持。

7. 管理伦理与责任:管理学关注管理者应具备的伦理道德素养,强调管理活动应该符合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

管理伦理与责任的研究,指导管理者在决策与行为中遵循道德原则和义务。

管理学研究方法整理

管理学研究方法整理

1、研究方法之哲学信仰进化知识论(重要知识点)以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提出的进化认识论为代表。

他主张科学方法应当是以理性批判为基础的演绎推理。

科学家先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假说和猜想,再依据事实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修正原有的假设和猜想。

其进化认识论如下图(波普尔的四段图示)所示:•科学哲学的转向在科学理论的场合,问题的产生通常是出自于下列三种不同情景:(1)理论与观察或实验的结果不一致;(2)理论系统内不发生相互矛盾的现象;(3)两个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冲突。

•进化论与逻辑实证论的区别知识论方面,进化认识论不像逻辑实证论那样,采用“逻辑图像论”只以精确地描绘世界图像为满足,而主张要建构理论来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本体论方面,进化认识论认为:科学家为了解释事实或现象,在建构理论时必须提出各种形而上的概念,这种形而上的假设建构,不是一种虚构,而是一种“实在”。

方法论方面,正因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描绘世界的图像”,因此进化认识论在方法论方面主张“证伪论”,认为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在于“证实”命题,而是在于“证伪”理论中的命题,他们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

•科学哲学——总结• 1. 实证主义:极端经验论(实证)• 2. 逻辑实证论:极端经验论(实证)、逻辑图像论(反对形而上)• 3. 后实证主义(进化认识论):理论建构(形而上)、实证(非极端经验论)、可证伪性• A Simplifi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nd Types of Research•• El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二、科学研究过程•检验假设的研究(演绎法)遵循图1右半部分的流程。

•建立理论的研究(归纳法)遵循图1左半部分的流程。

•检验假设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邮件、网络、电话或访谈)、实验(大学环境下)、准实验(组织中)以及二手数据(财务、生产或人事记录)。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要点2015

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要点2015

第一部分科研研究的目的和过程第1章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1.1 前言与基本概念1、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解释并预测自然或社会现象;2、求知的四种方法:宗教权威逻辑科学3、看待现实的3种观点:前现代观点:个人的经验无关紧要,也不能改变现实;现代观点:有一个客观的现实,但是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经验,因此客观现实和主观经验能够并存;后现代观点:没有客观事实,只有对现实的印象或者主观经验,这些现象和经验都被认为是现实或者真理。

1.2科学研究过程是对自然或者社会现象做系统性的、受控制的、实证的和批判的调查,他可以始于理论,也可以终于理论。

1、科学研究过程的4个步骤:第一步,提出研究问题;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第三步,找到理论并且形成假设;第四步,设计并执行实证研究。

2、研究设计的两个目标--控制差异--确保效度三大类差异:最大化系统变异,控制外生变异,最小化误差变异系统变异:因变量的差异,它受到研究假设中的自变量的影响;外生变异:外生的或者研究目的不希望得到的其他因素的差异;误差变异:由于随机波动而导致的指标差异;效度:指研究成果的可行程度。

四种效度:构念效度:测量的准确性内部效度:结果是否真的由所假设的原因导致统计结论效度: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释的可行程度外部效度:假设的因果关系能否应用到对因果变量的其他测试方法,推广到不同类型的人、环境和时间当中。

第2章研究的起点:提问2.1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问题的重要性和新颖性;问题与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2.2 用什么方法发现好的研究问题由现象驱动的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由方法驱动的问题:多层次、纵向、跨文化由灵感驱动的问题:深度思考、与他人交流由文献驱动的问题:广泛阅读2.3 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化问题为研究设计2.3.1研究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用定性方法研究全新的课题和变量用实验法研究具有因果关系的假设用问卷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来检验相关性假设2.3.1.1问卷研究法分(主要考虑是否含有时间维度影响因果)横向研究法:同一时间段内,对研究的所有变量搜集大样本的数据,这些样本通常跨越部门、企业甚至国家。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核心考点(最终版)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核心考点(最终版)

1.研究的定义:研究就是发现那些所感知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原理、原则的过程,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包括思考和表述两个阶段。

1.1思考过程:(1)思考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资料认识等进行大脑的加工,从而创造新知识,特别是理性知识的过程。

(3)思考过程可分逻辑思考过程、非逻辑思考过程。

1.2表述过程:(1)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大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的显在知识的过程。

(2)表述过程不能离开语言(或文字,或符号)。

(3)表述的目的在于将知识记载下来和传递给他人。

2.华莱士模型及其扩展华莱士模型认为,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有研究者做的是纯理论研究,就是根植于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学术价值,成了模型的上半部循环:T—H—E—T;有的重视应用价值的研究,研究起源于观察,为根植于实践的研究,成果在于实用,初入研究之门的学生的研究属于模型的下半部:O—E—H。

3.华莱士模型及其可能的短路4.华莱士模型的扩展:如果我们扩展一下华莱士模型,增加理论用于实践的再检验、再观察环节,就可能使研究过程变得更加完整,至少减少短路的可能性。

5.开放性研究模型更关注理论的去向,理论的三个去向为:1.该理论的研究者继续今后的研究,不断推出新的、升级的研究成果,这种成果可以是完善、可以是质疑也可以是推翻原来的假说。

2.研究者通过发表落实自己的著作权等权益,并为同行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

3.研究者通过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并使实践者在实践中检验和推进理论。

6.研究的目的:6.1 写论文的目的:一是为发现新知识,有价值于社会;二是为提升你自己,真正掌握科学或系统地发现问题、分析事物、表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拿文凭、评职称或者拿科研奖金。

6.2搞研究的六大目的:(1)提升能力;(2)拿文凭、评职称;(3)创造知识;(4)积累知识资本;(5)满足兴趣;(6)享受求知快乐。

管理学考研复习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研复习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研复习重点整理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理论,对于考生来说复习起来可能会显得有些困难。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管理学考研,本文将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三个方面整理出重点内容。

组织管理是管理学的基础核心,它研究的是如何协调和整合组织内部的各项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组织管理方面,考生需要了解组织的定义与类型、组织结构与设计、权力与权威、决策与协调等内容。

组织的定义与类型包括:组织作为一个有目标的系统,以及组织的功能、特点和类型;组织结构与设计则涉及到组织的形式、特点、分工方式、权责关系及其设计原则;权力与权威是指管理者对组织成员进行行为指导和激励的能力和手段,考生需要了解权力的来源和类型,权威者的特征和角色;决策与协调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进行决策和协调的过程,包括决策的特点、类型和过程,以及协调的方法和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和发展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生需要了解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内容。

招聘与选拔是指组织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吸引和选择合适的人才,考生需要了解招聘与选拔的目标和方法,以及面试和考核的内容和技巧;培训与开发是指组织对员工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考生需要了解培训与开发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员工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绩效管理是指组织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和激励的过程,考生需要了解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以及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激励方式;薪酬管理是指组织对员工进行薪酬制度设计和管理的过程,考生需要了解薪酬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以及薪酬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激励效果。

营销管理是管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在营销管理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策划和市场控制等内容。

市场分析是指组织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过程,考生需要了解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市场定位是指组织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过程,考生需要了解市场定位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原则;市场策划是指组织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规划和实施的过程,考生需要了解市场策划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市场营销组合的设计原则;市场控制是指组织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估的过程,考生需要了解市场控制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市场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技巧。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1.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明确:在进行管理学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是理论探索、理论验证、理论构建或实证研究等,研究问题应该具备足够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2.文献综述:在进行具体的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进展、争议和不足之处。

文献综述有助于识别研究问题的研究空白,并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3.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管理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研究的范围、时间、样本选择、数据采集方法等。

研究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来选择,例如,实证研究可以采用实证方法,探索性研究可以采用质性方法。

4.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管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试、观察等方式进行采集。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管理,以及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数据分析:管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使用主观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分类、比较、归纳和演绎等。

定量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可以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

6.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是管理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在解释和讨论研究结果时,需要对研究假设的支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7.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在进行管理学研究时,需要保证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具体来说,需要在研究设计中遵循科学原则,控制研究误差,提高研究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估,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8.实践应用和推广:管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因此,研究结果应该能够被管理实践所接受和应用,并能够为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案。

在掌握了以上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要点之后,还需要进行实践和练习,不断提升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研究的质量。

管理学复习重点汇总

管理学复习重点汇总

管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一定的社会组织内管理者通过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协调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达成组织的预期目标的实践活动。

2、管理的要素:(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划分并非绝对的)管理主体:由谁管(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有机组成)、(特点:阶层性、部门性、全员性)管理客体:管什么(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组织目的:为何而管组织环境或条件:在什么情况下管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管理的目标: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4、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职能实际上是一个持续、循环的整体。

管理过程如此循环不息,把组织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从而进一步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

5、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生产力性质):是指管理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所共同劳动引起的必然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生产关系性质):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强调其客观规律性,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活动的实践应有创造性。

第二节管理者1、定义:管理者是指拥有组织赋予的合法权利并以此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2、管理者的类型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划分: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按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划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直线管理人员、参谋人员3、管理者的素质:知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4、管理者角色决策角色:指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都会参与组织的决策工作。

(4 种角色)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信息角色:指管理者都会从组织外部环境接收和收集信息。

(3 种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管理者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来源于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正式权利。

管理学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1.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是(唯物辩证法)。

2.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3.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4.管理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5.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的观点。

7. 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8.(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9.管理者在作为组织代表与外界联系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代表人)。

10.及时发现问题、抽象形成概念的能力对(高层)管理人员更为重要。

第二章1.《科学管理原理》是(泰罗)的代表作。

2.(《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3.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4.(梅奥)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5.组织理论之父是(韦伯)。

6.(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

7. 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工时研究)。

8.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

9.(霍桑实验)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10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

11.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是指(案例学派)。

12.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孔茨)。

13.现代管理理论中,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14.(权变学派)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1.狭义的计划指的是(制定计划)。

2.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3.计划工作应当是一项(普遍)的工作。

4.(预算)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5.目标管理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把目标的制定和对个人的激励联系了起来)。

6.战略性计划一般由(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规划)。

管理学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知识点复习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涵盖了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管理学知识点的复习。

一、管理的定义与职能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方案。

2、组织:安排和设计工作,将资源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

3、领导:激励和引导员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4、控制:监督和评估工作进展,确保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挂名首脑需要代表组织参加各种仪式和活动;领导者负责激励和指导员工;联络者则要与外部建立联系,获取信息。

信息传递角色有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监听者收集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播者将信息传递给组织成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信息。

决策制定角色涵盖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企业家寻找新的机会和项目;混乱驾驭者处理组织面临的危机和突发事件;资源分配者决定资源的分配方向;谈判者参与各种谈判活动。

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际技能是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则是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

三、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念、规范和行为模式。

它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等功能。

强文化对组织的影响更为显著,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和决策,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

组织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和传承,如故事、仪式、物质象征和语言等。

四、决策决策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识别问题:明确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2、确定目标:明确决策想要达到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1、解释研究、研究方法论的内涵。

《辞海》研究定义——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埃思里奇研究定义——研究是获取和证实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探讨。

因此,研究是寻求解释(即寻求事件、现象、关系和原因的解释)的一个过程。

研究方法论是探讨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亦即是研究逻辑问题,阐明如何去规范做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是提高研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门学问。

2、何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的分类按功能的分类: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

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

按研究目的分类:描述型研究(description research)、解释型研究(explanation research)和规范型研究(prescription research)。

按论证方法分类: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根据假设去寻求论据,从现实资料和数据来证实或证伪所提出的假设。

实证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眼光向下,寻找事实。

理论研究从更高抽象层次的公理、定律、法则或学说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得出支持或否定假设的结果。

理论研究则眼光朝上,寻找公理、原理。

3、简述研究过程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提出研究问题第二步:明确研究目标第三步:计划和设计研究第四步:产生研究结果第五步:解释分析结果并引出结论第六步:研究结果的传播4、方法与方法论。

埃思里奇将方法定义为:“用于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工具或程序。

”埃思里奇将方法论定义为:“对给定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般方法的研究。

”第二章文献综述1、解释CSSCI、CSCD、SCI、SSCI的含义。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

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一种,许多国家和高校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

2001年收录社会科学领域内1700余种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由南京大学研制而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CSSCI的来源期刊或来源文献,不仅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而且将包括欧美等各国出版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且完整,被誉为“中国的SCI”。

中文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体系: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2、如何查找精品文献?从经济学辞典中找线索;从经济学专业手册(handbook)中找线索;浏览相关专著中的文献综述及目录;借助期刊数据库或图书馆的目录索引,从名刊中寻名作;请专家介绍或借助同事交流获取名家名著信息。

3、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

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引言:撰写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有待解决的问题,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等。

要求一:文献综述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要求二: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

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要求三:文献综述要突出“综述”,要分析归纳整理,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要求四: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和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

要求五:综述所引述的文献应有所选择,尽量是重要文献、经典文献。

4、如何利用Web of science查找文献?Web of Science是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包括三大引文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以ISI Web of Knowledge作为检索平台。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主页面进入时提供“简易检索”与“全面检索”两种选择。

简易检索共有三个检索入口:主题、人名、地名检索,简易检索的结果显示控制在100条以内。

全面检索则提供综合检索与引文检索两大途径。

综合检索是对来源文献的检索,共包括主题检索、著者检索、来源期刊检索和著者地址检索(著者地址检索可按机构名、城市名、国名甚至邮政编码检索)四大项,结果显示控制在500条之内;引文检索的入口包括被引文著者、被引文献(如被引期刊缩写、被引书名或被引专利号等,但不得超过20个字符)和被引文年代三项。

第三章研究问题的选择一、请谈谈硕士论文选题的注意要点。

1.从兴趣出发选择题目。

2.大范围调研,是选题的基础。

首先精读一两篇好的综述性文章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整体的把握。

然后大范围调研,大量阅读文献,熟悉你的研究对象,才能对课题的价值和意义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3.先广泛选题再逐渐明确。

选题前广泛浏览各种学术论文标题,帮助自己找到选题。

并了解可以得到相关资料,避免预先确定选题后而找不到研究资料导致的效率浪费。

谨防题目太狭隘,而无法找到足够数据。

4.难度选择与课题可行性。

论文选题难度应适中,难度的选择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研究资源进行选择和调整。

5.前沿性与现实意义。

3.不要把“论文选题”当“论文标题”。

且论文题目要具体到可以让人掌握足够的相关信息。

“论文选题”是确定研究的方向、范围、对象。

“论文标题”是在“论文选题”确定后,用文字符号对“论文主题”即论文的中心论点给予概括,即所谓点题。

4.要选择“科研领域的问题”中的“真实问题”中的“能解待解问题”作为选题。

谨防选择“非科研领域的问题”、“科研领域的问题”中的“虚假问题”和“真实问题”中的知识性问题(避免重复性研究)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5.做好论文的文献检索和查新,做到查全和查准。

6.选题应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而不只是纯粹报告数据和信息。

7.公开做论文选题报告,规范选题报告书。

选题报告书在于对选题的目的和依据、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题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水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点、工作量、工作进度等进行说明和展现。

8.硕士论文选题的主要误区:不与导师沟通,盲目选题或过分依赖导师。

二、何为硕士论文的创新点?如何归纳?美国的菲利普斯教授把博士生论文的"独创性贡献"--创新,归纳为十五种类型。

硕士论文参照:1、在前人做出的独创性工作的基础上前进;2、在导师提出的可能做出独创性成果的方向研究;3、在并非独创性的科研工作中提出一个独创性的方法、视角或结果;4、在证明他人的观点中表现出独创性(方法、途径等);5、对前人提出的假设的实证性研究,或提出新的实证性方法;6、首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首次相关性研究,同样是独创性成果);7、使用已有的材料做出新的解释(对前人发现的现象、实验结果做出新的解释);8、在本国首次做出他人曾在其他国家得出的实验结果(被封锁的实验方法、科研成果);9、将某一方法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10、为一个老的研究问题提供新证据;11、应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四章理论建构一、理论的构成一般包括哪些部分?1、概念和变量。

概念是理论的基本元素,理论建立在概念基础上。

概念反映事物成为自身并同其它事物区分的本质属性。

概念具有内涵(是什么)和外延(有哪些)两方面的特性。

概念化是将具体现象概括成抽象概念的过程。

变量是对于概念的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测量。

操作化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观测的)指标的过程。

2、命题和假设。

命题是用抽象概念陈述现象之间的关系;假设是将命题具体化和操作化。

3、机制或原理。

仅命题或假设不足以构成理论,理论更重要的方面是解释概念或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原因。

理论对人类行为、组织现象或过程提供根本的解释。

4、边界条件。

理论使用的对象是谁、在什么场合适用以及什么时候适用来界定理论的边界。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二、理论的建构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深化。

指研究者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新成分,使得原理论更全面具体、更精确严谨,从而增加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2、繁衍。

指研究者从其他领域借鉴某个理论或思想应用到新领域。

3、竞争。

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与原理论做出针锋相对的解释。

新理论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展示原理论的重大缺欠,提出另外的解释甚至替代原来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