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

合集下载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辅导个案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辅导个案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辅导个案
概述
本个案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心理辅导来帮助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摆脱其成瘾行为并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个案背景
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以及无法戒除对互联网的依赖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心理辅导措施来帮助这些青少年。

目标
本个案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意识到其网络成瘾行为对自身生活和健康的负面影响,培养戒除成瘾行为的意愿,并建立积极的心理机制以应对网络成瘾。

辅导策略
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旨在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
1. 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和理解青少年的问题与困惑,建立起与他们的信任关系,为后续辅导工作奠定基础。

2. 教育与启发:向青少年传达网络成瘾的影响和危害,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激发他们主动改变的意愿。

3. 心理调适:借助有关焦虑、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青少年学会应对网络成瘾引发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4. 情绪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抚,帮助青少年管理负面情绪并增强心理韧性。

5. 制定具体计划:与青少年共同制定可行的戒除计划,并提供必要的监督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6. 家庭支持:与青少年的家人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以创造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结论
通过采取上述心理辅导策略,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逐步戒除成瘾行为,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除了个案的特定策略,还应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心理辅导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辅导个案的概述和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过度沉迷网络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网络沉迷对初中生的危害,以及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的孩子。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父母和老师发现他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经常迟到早退,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他沉迷于一款网络游戏,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甚至经常熬夜玩游戏。

当我第一次见到学生姓名时,他显得有些抵触和防备。

他不愿意与我交流,只是低着头,偶尔用简短的话语回答我的问题。

我意识到,要帮助他,首先需要建立起信任关系。

于是,我没有急于询问他关于网络沉迷的问题,而是从他的兴趣爱好、家庭生活等方面入手,逐渐打开了他的心扉。

在与学生姓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之所以沉迷于网络,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压力。

他觉得在游戏中能够找到一种成就感和归属感,能够暂时逃避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此外,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与他交流的时间很少,这也让他感到缺乏关爱和支持。

针对学生姓名的情况,我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首先,我帮助他认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

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科学数据,让他明白过度沉迷网络会对他的身体、心理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我也引导他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让他知道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其次,我帮助学生姓名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也与学生姓名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让老师在学习上给予他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姓名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体育运动、社团活动等。

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高一3班班主任:___一、案例概述___,男,16岁高一学生,与父母居住,有一个年龄较小的妹妹。

初一、初二时研究劲头足,成绩良好,但初三开始迷恋上网打游戏,研究状态和成绩明显下滑。

家长多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___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与父亲关系恶化,基本不说话。

升入高中后,开学一个月里,多次迟到,严重时一上午未到,直到中午才到校,理由是睡过头了;上课精神不集中,经常发呆、打瞌睡,坐着也能睡觉;作业多次欠交或随便抄袭应付。

家长反映经常在家通宵玩游戏,尤其是周末通宵达旦玩游戏,周一上午就旷课在家睡觉。

该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和研究状态,并且由于经常迟到和欠交作业,在班级内造成很不良影响。

二、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1.精神空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或者照顾二胎,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忽略对孩子的关心。

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关心,于是就到网上寻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2.性格不良:除了家庭因素导致精神空虚外,孩子不良的性格也是容易成瘾的重要原因。

容易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性格孤独、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心理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去上网发泄。

3.环境影响: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

几乎家家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网吧经营者本着赢利的目的,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们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4.研究的压力: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考高中和考大学还是以分数为主,所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沉迷网络。

三、辅导过程对于___的辅导,___班主任首先与他进行了心理沟通,了解他的心理状态和成瘾情况。

中学生痴迷网络游戏问题的干预案例

中学生痴迷网络游戏问题的干预案例

中学生痴迷网络游戏问题的干预案例【个案资料】女孩小媛今年17岁,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外表灵秀,但脸上却挂着无奈又无所谓的表情。

浑身上下穿的都是名牌,但看着却很邋遢。

母亲说小媛以前是个好孩子,学习一直很用心,成绩也一直很好,基本不用父母操心。

初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某著名重点高中。

上高中后不久,小媛的情绪一度低迷,渐渐迷上网络游戏。

开始时利用晚自习去网吧,后来发展到上课时间也去玩网络游戏。

她上课无精打采,成绩急速下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排班级倒数第一。

同时,因为她动不动就发火,同学都不愿意和她交往。

教师对她进行几番教育,仍不见好转。

小媛的厌学情绪也越来越强烈。

【谈话与了解】听完家长的叙述,我积极寻找能够引起小媛兴趣的话题,以引起她表达的欲望。

在谈话中,我了解到该女孩的确很聪明,很自信,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并非好多人所说的坏孩子。

在进一步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小媛自从上了重点高中以后,本来不关心她学习情况的父母开始对她提出一个又一个更高的要求,她觉得压力很大。

进入重点高中后,同学的成绩都很好,她的优越感没有了,她感到很郁闷。

一次做化学实验,由于她操作失误,差点发生事故,为此老师狠狠地批评了她,这让她觉得很没面子,从此她很不喜欢这个老师,以致开始讨厌上化学课。

再加上不能与同学很好的相处,她越发觉得孤单,于是去网吧寻找成就感。

【评估与诊断】经过询问与观察,我发现小媛语言流利、思维清晰,对自己沉迷网络游戏存在矛盾心理。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出现了心情烦躁、情绪无常、严重厌学等表现。

此表现已经持续一年以上,反应内容已经泛化。

【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7个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我确定了以下3个目标:1.近期目标:认清网络游戏的利害,远离网吧,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

2.中期目标:逐步提高学习成绩,恢复自信心,改善与同学的关系。

3.远期目标:加强学习效率的指导,巩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其成为好学、有责任心的人。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青少年沉迷网络。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网络的沉迷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心理辅导对初中生沉迷网络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效果。

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非常喜欢上网,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上。

由于他沉迷于虚拟世界,他开始饭量变小、睡眠质量下降,并且与同学和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

小明的家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决定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

第一步是建立信任。

心理辅导师首先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让他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通过倾听小明沉迷网络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动机,心理辅导师了解到小明在网络中找到了自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网络游戏让小明在虚拟世界里成为了一个英雄,而社交媒体则让他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关注。

第二步是拓宽视野。

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小明分享有关网络沉迷的信息和案例,让他认识到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

这些信息包括网络沉迷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家人朋友之间交流减少的后果以及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负面影响,小明逐渐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是探索现实活动的乐趣。

心理辅导师鼓励小明参与其他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如运动、艺术或参加社团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小明建立新的兴趣爱好,增加自信心和满足感。

同时,家人也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加强亲子关系。

第四步是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心理辅导师指导小明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学习和娱乐。

他帮助小明制定一个每天上网时间的限制,并监督他的行为。

逐渐地,小明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现实生活中。

第五步是保持长期支持。

心理辅导师和小明的家人保持与小明的定期沟通,关注他的进展和困惑。

他们给予小明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助他保持对正面行为的动力和信心。

对网瘾学生的个别辅导案例

对网瘾学生的个别辅导案例

对网瘾学生的个别辅导案例一、案例概述我又一次接手新班级。

这是一群“9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或憨厚朴实,或自骄自大,或我行我素……但有一个却与众不同。

他肤色较黑,不爱言语,稚气的脸上常常让人感觉冷漠,他叫卓晓豪。

入学成绩优良,但半学期后急剧退至班级末游。

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变得颓废,上课总是心不在焉,作业时而拖欠,不喜与同学交往,班上只有一同乡好友而已。

一切变化都来自于网络,来自于游戏。

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喜欢到网吧打游戏,上初中后更是成瘾。

据他父亲说,有天夜里,听到早已熄灯睡觉的儿子房里仍有说话声,打开灯一看,儿子睁着眼睛在叫嚷着。

一问才知,他所喊的都是游戏中的人名。

网瘾已经让他神情恍惚,难怪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我这才明白是游戏掠夺了他的学习。

为了让他回归学业,我决定采取高压态势,当着他父亲的面给他定下一个目标,期末考试成绩务必升至中游,否则“回家反省”。

可是,我的严格要求并没有唤回这个浪子。

他上课依然走神,成绩依然低迷,网吧依然光顾,后来竟发展到无故旷课,离家出走,甚至扬言辍学。

综上所述,晓豪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自暴自弃,沉迷网络,难以自拔。

二、家庭背景晓豪的家庭是一个再婚家庭。

他的父母在他读小学四年级时就离婚了,母亲远嫁汕头,他和姐姐随父亲生活。

不久之后,父亲也再婚,并生下一男孩。

家庭的变故,尤其弟弟的问世,更使他倍感失宠。

父亲忙于生意,缺少沟通,疏于管教,父子间的感情渐淡。

他常常跑到奶奶那里吃饭,奶奶疼爱孙子,经常给他零用钱。

晓豪居无定所,晚上时而在家睡,时而在奶奶家过夜,时而到同学处借宿。

孩子的行踪缺少有效的监督,孩子的教育出现重大的漏洞。

三、心理与行为分析晓豪的行为表现来自于家庭的变故,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分析促使他沉迷网络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逃避现实生活初中生本来就叛逆,思想不够成熟但行为上却总想独立,遇事容易偏激。

父母离异,本已是难以承受之痛。

面对新家庭,孩子内心不能适应,甚至有些抗拒,觉得没有温暖。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精选6篇)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精选6篇)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让学生加强对不良网上内容的抵抗力。

3、正确对待互联网,做健康阳光青年。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提高网络自制力,让学生有节制的上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

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

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迷恋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认识网瘾,拒绝网瘾1. 网瘾是什么“网瘾”可谓互联网成瘾综合征。

即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

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行为发展的终结。

心理学认为网瘾是一种精神病;而心理老师认为网瘾是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特例除外)。

网瘾具体可分为网络交际瘾、网络色情瘾、网络游戏瘾、网络信息瘾和网络赌博瘾等类型。

2、网瘾的危害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

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影响。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陷入了沉迷网络的困境中。

他们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掌控,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为了帮助这些沉迷网络的学生重拾自我,学校开展了心理辅导活动,并分享了一位初中生网络沉迷的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小明走出网络的阴影小明是一位初中生,他在上初中之后沉迷于网络游戏,开始逃避学习和家庭责任。

他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这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变得疏离。

初中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得知了小明的情况后,决定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

在与小明进行初步的沟通后,心理辅导老师采取了以下的心理辅导措施,帮助小明重新找回自我。

一、建立信任和倾听心理辅导老师在开始辅导前,首先要和小明建立互信的关系。

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小明才会敞开心扉,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真诚的交流。

心理辅导老师使用非指责性的语言,倾听小明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二、了解个体情况和原因通过与小明的对话和问卷调查,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小明沉迷网络的原因。

原来,小明作为独生子女,长期以来缺乏家庭陪伴和关爱。

在学校里,他也遭受了同学的排挤和欺负。

网络游戏成为了他逃避现实和获得快乐的方式。

了解这些对小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帮助心理辅导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三、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根据小明的情况,心理辅导老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首先,他在学校组织了一个班级活动,旨在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以减少小明受到的排挤和欺负。

其次,他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辅导,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并提供家庭支持。

最后,心理辅导老师还帮助小明制定了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督促他遵守。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时刻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并及时与他沟通。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为了填补小明空虚的内心,心理辅导老师鼓励小明参与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例如运动、音乐和绘画等。

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小明的生活,又能使他逐渐放下网络游戏,找到新的快乐。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初中生沉迷网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空间吸引了大量青少年,他们不仅沉迷其中,还面临着身心健康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心理辅导案例来探讨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小明的网络成瘾问题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习之余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愿意进行其他正常的活动。

父母对此深感担忧,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师进行帮助和指导。

分析小明沉迷网络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首先,网络游戏给他带来了一种虚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他沉迷其中找到了一种自我肯定的途径。

其次,小明可能面临着学习和社交压力,导致他选择逃避现实,找到网络世界中的安慰和放松。

解决方法心理辅导师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帮助小明摆脱网络成瘾。

首先,帮助小明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和对他生活的负面影响,提醒他要合理使用网络。

其次,通过和小明的交流,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并引导他寻找其他适合他的兴趣爱好,如体育运动、音乐等。

再次,心理辅导师和小明的父母共同制定了一份合理的作息表,限制他的网络使用时间,并且给予他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家庭的支持,小明的网络成瘾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他逐渐开始接触其他活动,结交新的朋友,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通过心理辅导的过程,小明不仅意识到了网络成瘾的危害,还学会了适度使用网络,保持身心健康。

结论初中生沉迷网络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对于学校和家庭而言,应该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此外,应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使他们远离网络游戏的诱惑。

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提倡健康的网络环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辅导在帮助初中生摆脱网络成瘾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于网络成瘾的学生的教育个案

关于网络成瘾的学生的教育个案

关于网络成瘾的学生的教育个案一、背景1、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信息的要求促使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但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信息的同时,也让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导致心理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而由于未成年人的判断能力、抵御诱惑的能力不强,导致大量的未成年人在网络中迷失方向,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学习、生活,更甚于对社会、家庭造成了大量的伤害。

2、个案背景(一)个人情况小浩男14岁外来人口子女(二)家庭情况小浩的父母是东北人,目前在安徽巢湖做生意。

由于家里做生意,一方面在经济方面比较宽松,另一方面由于比较忙,家长的管理就显放松,再加上这是一个最小的孩子,上面只有一个姐姐,所以又备受家长的宠爱。

所以,这个孩子就显得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一旦批评就会情绪低落,产生抵触情绪。

二、个案情况小浩,其动手操作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思维灵活。

但其经常不写作业,在家里上网打游戏上网聊天,据其父母讲,晚上睡觉很晚,导致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振,上课时经常打瞌睡。

面对老师的劝导,显得比较麻木,有时候虽然表现出悔改的样子,而且是保证得很好,但从来没有行动,全然忘记自己所作的保证。

家庭的监督作用很小,即使在学校能做到,一回到家里,马上恢复原状。

三、个案分析造成小浩上网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1.家庭教育的真空给了学生迷恋网吧的机会。

这主要指学生放学,周未,以及其他非学习时间,这一段时间成了教育的真空带。

而家庭没有及时地加强管理,比如该生经常晚上在家里上网,家长不仅不加以教育,反而认为只要不去网吧,在家里上网无所谓,而且该省在家里不写作业,家长也不加以管理约束,导致小浩上网成瘾,影响学习成绩。

2.好奇心理是学生迷恋网吧的内因。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喜欢猎奇,渴望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渴望了解校园以外的多彩世界,更渴望能够有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互联网无疑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网络成瘾倾向学生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网络成瘾倾向学生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内容摘要
2、引导小李正确看待游戏:心理医生帮助小李认识到网络游戏的本质,以及 过度沉迷游戏的危害。
内容摘要
3、培养小李的其他兴趣爱好:心理医生鼓励小李尝试新的娱乐方式,如运动、 音乐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内容摘要
4、家庭教育:心理医生与小李的父母进行沟通,指导他们如何孩子的生活和 学习,增加家庭关爱。
谢谢观看
个案背景
个案背景
来访者,男性,35岁,已婚,职业为IT工程师。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低落、 焦虑等问题,前来寻求心理帮助。来访者自述在工作方面一直表现优秀,但最近 由于项目延期和团队成员离职等问题,感到压力巨大。同时,自己的情绪也变得 低落,经常失眠、焦虑不安。来访者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恢 复到以前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内容摘要
5、强化学校教育:心理医生建议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监管,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
内容摘要
四、原因分析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教育的缺 失和不当是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 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和指导。其次,社会环境也对青少年 的成长产生影响,例如缺乏适当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对网络游戏的监管不力等。 此外,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学校和老师缺乏对学生心理健 康和网络游戏成瘾的和干预。
2、原因分析
2、原因分析
小明之所以出现网络成瘾倾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忙,很少有时间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小明 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感到孤独和无助。同时,父母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缺乏 关心和指导,导致他对网络游戏产生过度依赖。
2、原因分析
(2)心理因素:小明自幼聪明,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但在学习上缺乏自信 和动力。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让他感到自由和快乐,对现实世界产生逃避心理。 同时,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缺乏朋友和社交圈。

沉迷游戏孩子的教育案例(3篇)

沉迷游戏孩子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12岁,是一名初中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但在学习上却表现不佳。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小明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面对这一状况,小明父母深感焦虑,四处寻求帮助。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缺乏陪伴和关爱,导致小明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关注。

网络游戏成为了他填补内心空虚的“寄托”,使他沉迷其中。

2. 学校因素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佳,缺乏自信。

在老师的眼中,他似乎只是一个问题学生。

这种负面标签使小明更加自卑,进而寻求网络游戏的慰藉。

3. 社会因素网络游戏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许多游戏开发商为迎合玩家需求,推出各种刺激、炫酷的游戏。

这些游戏容易让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2)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3)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父母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2. 学校教育(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

(3)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社会教育(1)加强网络游戏监管。

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遏制网络游戏沉迷现象。

(2)提高公众对网络游戏的认识。

社会各界要加强对网络游戏危害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网络游戏的认识,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了沉迷游戏的困境。

他的成绩有所提高,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中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教案

中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教案

中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教案标题:中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教案引言: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广泛普及的一种娱乐方式,虽然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但也可能对中学生的学习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这一现象,为了帮助中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教育界需要制定相应的教案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游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的教案,旨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第一部分:初步认识网络游戏成瘾问题1.1 了解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和特征网络游戏成瘾指的是对网络游戏产生过度依赖和控制,影响个人生活和学习的现象。

常见特征包括频繁玩游戏、无法控制使用时间、对其他活动失去兴趣等。

1.2 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中学生易受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处于成长阶段,对新奇事物有好奇心;另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游戏提供了无限制的娱乐和逃避现实的方式。

第二部分:中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教案2.1 培养正确的游戏态度教师和家长应引导中学生认识到网络游戏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并非生活的全部,鼓励他们建立正确的游戏态度。

2.2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教育界可以在校内外宣传和课程中加强关于时间管理的教育,帮助中学生理解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并教授他们时间规划的技巧。

2.3 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一系列多样化的体育、艺术和社交活动,吸引中学生参与其中,减少他们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2.4 建立亲子沟通桥梁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在网络游戏中的参与情况,并与他们一同制定游戏时间和规则。

第三部分:总结与回顾通过执行以上教案,中学生可以获得以下益处:- 培养正确游戏态度,认识到游戏在生活中的适度地位;- 增强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降低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加强亲子沟通,建立家庭和谐氛围。

结论:中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教案的制定对教育界和家长具有重要意义。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范文(精选5篇)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范文(精选5篇)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范文(精选5篇)沉迷网络心理健康辅导教案范文(精选5篇)1班会目的: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针对本班一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经常不完成作业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告诉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

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要靠自己创造。

若想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就在我们脚下,一直通到我们的梦想之颠!现在还小,应该从小养成习惯。

班会形式:让好学生们自己发言,说说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然后再叫不经常完成作业的人谈谈班会主题设计: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身边搜集例子,用于班会中。

班会准备:1、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班上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以《如何解决厌学问题》为主题。

2、收集资料:围绕《如何解决厌学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厌学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厌学心理的心理测验题等资料)。

3、确定主持人:王思睿班会过程:一、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经过了四年多的努力大家都有所进步。

但是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厌学的现象,不完成作业。

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厌学的危害性及其自信的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

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二、主持人发言:“每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阶段,小学阶段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然而,有些同学从现在起就不完成作业,有厌学的现象,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很典型的小学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1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

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

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

孩子沉迷游戏家庭教育案例

孩子沉迷游戏家庭教育案例

孩子沉迷游戏家庭教育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游戏成为了孩子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过度沉迷于游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业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个家庭教育案例,展示了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游戏的沉迷。

案例一:建立规则与界限小明的父母发现他经常玩电子游戏到深夜,第二天上课时精神不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套规则:每天只能玩一小时游戏,并且必须在完成家庭作业后。

此外,他们还设置了一些奖励机制,比如连续一周遵守规则可以获得额外的娱乐时间。

通过这种方式,小明逐渐学会了自我控制,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案例二:提供替代活动小华的父母注意到他沉迷于一款在线游戏,几乎不参与任何户外活动。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们鼓励小华参加学校的篮球队,并安排了周末的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和野营。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小华的业余生活,还帮助他建立了新的兴趣和社交圈,减少了对游戏的依赖。

案例三:沟通与理解小李的父母发现他对一款新游戏非常着迷,甚至开始忽视家庭作业。

他们没有立即禁止小李玩游戏,而是选择与他进行深入的对话,了解他对游戏的兴趣点和为何如此沉迷。

通过沟通,他们帮助小李认识到游戏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平衡,并引导他合理分配时间。

案例四:技术手段辅助小红的父母使用了家长控制软件来限制她玩游戏的时间。

软件可以设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长,并在达到限制后自动锁定游戏。

同时,他们还教会小红如何使用软件来监控自己的游戏时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

案例五:以身作则小刚的父母意识到,作为家长,他们自己也需要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他们通过减少自己玩游戏和使用手机的时间,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让小刚意识到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有节制地使用电子设备。

结语孩子沉迷游戏是一个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在帮助孩子摆脱游戏沉迷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沉溺网游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沉溺网游

灵台三中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案例介绍(沉溺网游)小敏,男,初二学生,成绩中等,中上智商,性格内向。

小敏是独生子,父母较能关心其学习,但因其父母均在菜市里卖菜,早出晚归,对他无瑕顾及。

不论是平常上学,还是搞集体活动,他都经常迟到。

他话很少,常常闷声不响,集体活动很少参加。

老师问其父母他是否假日帮父母的忙,说是闷在家里,那儿也不去。

初一上学期成绩还可以,下学期开始下降,家访得知:他迷上了网络游戏。

案例分析使用Y·G——WR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得知小敏的性格类型为A型。

其特征为:情绪较稳定,对人对事较随和,社会适应力一般,没有冲动行为。

有参加集体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但缺少积极性。

进行影响学习因素XYZ测试,得知小敏学习自觉性不够稳定,主动性较差,坚持性不够稳定,克服困难的信心不够强,情绪、行为不够稳定。

由于小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又缺少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性格内向,一天闷在家里,父母很少在家,再加上他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故所以电子游戏机就成了他的玩伴,伴随而来的是迟到更多了,集体活动更少参加了,学科成绩一天天下降。

辅导方法1、给予适当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安排担任班上生物科代表工作,动员其参加班上宣传小组工作,鼓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与人交往,培养集体责任感和活动能力。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到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在班级举行如何抵抗网络游戏诱惑的心理辅导课。

4、个别谈心,进行心理疏导。

指出他这种“静”的性格最有利于学习,而且智商中上,如能远离游戏机,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定能使成绩优良甚至优秀。

5、通过班级周记进行谈心、交心,师生进行笔谈。

6、期末采用“谈心式”评语,及时肯定成绩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辅导效果通过辅导,小敏能够拒绝网络游戏了。

他已经不迟到,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他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一、案例1、个案描述小丁,男,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

据他的母亲女士的叙述,小丁是以优异成绩考上现在所就读的省级重点中学的。

但是上高中以后迷上网络游戏,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

现在,他的成绩非常糟糕,已经下滑到班级的倒数。

班主任找小丁谈过话,但是效果不大。

2、问题表现小丁是走读生,以前读初中时一回家就会自觉学习、写作业,但自从上高中迷上网络游戏后,他一回到家里就玩游戏,甚至会以不吃饭、不上学甚至断绝母子关系等方式来威胁母亲,最后女士只得妥协。

女士曾经把电脑锁起来,小丁就跑到外面的网吧上网。

由于担心儿子的安全,女士只得再次妥协。

一次,小丁因停电无法玩游戏,表现出激动、烦甚至破口大骂等行为。

此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

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

据班主任反映,小丁上课经常睡觉,做作业经常抄参考资料上的答案,成绩下降。

3、原因分析据了解,女士已经离婚三年,她的前夫在做生意,每个月定时给儿子寄来一笔不菲的生活费,却从来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女士一直视小丁为她全部的希望。

她一直希望小丁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因此对小丁的要求十分严格。

从个案看,小丁的问题是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 internet game addition),是指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的现象,一般是指不可抑制地、反复而长时间地玩网络游戏,并且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极度依赖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并可能造成个体明显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上网行为。

根据中国《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细化出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为: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 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游戏成瘾。

具体表现为:(1)对玩网络游戏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同时,以下5条标准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和投入程度;②玩网络游戏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地玩网络游戏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玩网络游戏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玩网络游戏而减少或放弃了其它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玩网络游戏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主要有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而个体原因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个体原因主要有:(1)不良的认知方式。

心理学认为,行为或情绪的障碍不是激发事件或不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不良行为和情绪的产生应该从认知上寻找原因。

(2)不良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具有侵略性、低自控能力、高自恋人格特质的人容易形成网络游戏成瘾[3]。

研究发现,那些具有孤独、抑郁和社交焦虑等心理特征的青少年学生往往是网络游戏成瘾患者。

(3)不良的满足心理需要方式。

研究发现,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的主要原因是它满足了青少年人际交往与归属、现实情感补偿、自我实现、认知和理解四个方面的心理需要。

因此,不少青少年在这些心理需要的驱使下,产生出一种强烈的驱力,就会产生对网络游戏的迷恋。

(4)不完善的心理防御机制。

由于青少年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心理防御机制。

当他们在生活中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是采取正确的方式去积极应对挫折,主动去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而是选择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这种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逃避挫折,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痛苦。

因为在网络游戏中,失败可以被忽略,游戏者通过重复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后将自己塑造成非常成功的形象,继而欺骗自己,让自己获得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

因此,找到小丁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方法,是促使其走出沉溺网游泥潭的根本所在。

4、辅导策略对于本案例中的“网络成瘾问题”可采用“个人对话”策略。

所谓“个人对话”(personal dialogue)是通过会面启发青少年认知自己身处的情况,探索自己上网行为对自己的未来、家庭、学业、工作带来什么影响,分享人生期望及实践步骤等。

“个人对话”的理论依据来自“叙事治疗”(Narrative Therapy),重点在于透过说故事和重写生命剧本让青少年重拾力量,获得心灵启示。

叙事治疗是一种充权的社会工作手法,以朋辈的身份与被辅导者对话,把问题交回服务使用者,不以高高在上的专业者的身份出现。

在辅导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过程中,专业人士需以一种同行伙伴(partnership)的态度推动服务使用者思索自己的处境和未来。

我们可运用“解构对话”(deconstructing conversation)“外化对话”(externalizing conversation)两种技巧让青少年认知自己、并解构和重建自己与上网的关系。

这类手法可协助上网成瘾者重新演绎自己的行为,从个人成长历史中,重拾解决难题的能力,做一个撰写生命剧本的主人。

当我们能给予他们以“开放空间”,抗衡负面的身分,他们便能支配负面身分,为自己创造一个另类故事。

5、辅导过程第一步建立良好关系,探寻沉溺网络游戏的原因小丁是和女士一起走进咨询室的,在其放松心理后,我和小丁之间的谈话开始进入主题。

谈话片段:师:听妈妈说,你很喜欢玩网络游戏?(小丁点了点头。

)师:能告诉我,你玩游戏有多长时间了吗?丁:快四个月了吧。

师:级别很高了吧?丁:还行,可以带别人一起战斗了。

师:哎呀,真没想到,你还蛮厉害嘛。

没玩多久,居然就当师傅了哟!(丁脸上有一丝骄傲的表情。

)师:一般你玩什么网络游戏呢?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我以前也很喜欢玩游戏!(丁一脸的惊讶。

)师: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玩一款叫《暗黑破坏神》的网络游戏,那时候和网友昏天黑地地玩。

丁:真的吗?师: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实在是太疯狂了。

至于,玩游戏的原因,主要还是当时的我对大学的学习没有目标和计划,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努力学习。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玩游戏呢?丁:我觉得只要一进入游戏的世界,我就会忘记所有的烦恼。

在游戏里,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等级,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权限,更好的装备,这样的话,就能在游戏里所向披靡,自由翱翔,感受到游戏带来的更多快乐。

而且,在游戏里,没有人会瞧不起你,不问你的出身,只要大家志同道合,就可以一起玩,成为很好的朋友……通过此次谈话,再结合女士的叙述,我初步判定小丁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在于他的压力过大,加上缺乏合理的认知方式和归属感,因此选择沉迷游戏的方式应对。

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我和小丁的班主任取得联系,为下阶段的辅导做好准备。

第二步对症下药,多管齐下第二次辅导,我给小丁讲了《化蛹为蝶》的故事,让小丁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和挫折,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应该积极面对挫折,而不是选择逃避,因为挫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谈话片段:师:读大学时,有一位专家就人生目标的主题来我们学校作讲座,听完讲座,我感慨万千。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其实玩游戏真的浪费时间,抓紧时间学习才是正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丁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师:你想继续在网络里沉迷,让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还是想从现在开始,在我和其他人的帮助下,重新寻找自己的舞台呢?丁:我想重新好好学习。

师:你有这个想法就好。

丁:不过,我担心自己无法战胜网瘾……师:只要你愿意,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之后,我例举了自己战胜网瘾的成功案例,并采取了以下几种辅导方法,让小丁明白,他也可以战胜网络游戏成瘾。

一是时间管理技术法。

这是一个通过改变个体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来减少个体对网络游戏沉溺的方法。

我和小丁共同制定了每一天的学习和上网玩游戏的时间。

对于玩网络游戏的时间,采取的是每周逐渐减少次数,每次逐渐减少时间,每次确定玩游戏的具体时间的方式,达到其逐渐减少玩网络游戏时间的效果。

二是社会支持系统法。

个体的社会支持是指包括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及同学、老师在的社会关系。

它可以提供广泛而多样的支持潜力,有情感支持,任务协助,沟通交流,陪伴,娱乐及归属感等[7]。

我鼓励小丁,一定要多和父母交流,让母亲降低对自己的期望。

我主动联系小丁的父亲,让其明白对孩子心理情感上的关注,是父亲应尽的责任,而不只是关注物质需要的满足;我联系小丁的班主任,助其开展主题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班会课,让全班同学接纳小丁,让小丁感受到“家”的温暖。

同时,我鼓励小丁的同学主动与小丁交往,并让小丁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小丁的特长,让其找到久违的自信和成就感,从而减少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和迷恋。

只要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逐渐获得网络游戏所给予他的东西,个体自然就会慢慢地走出网络游戏的泥潭之中。

三是采用积极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简单而且典型的条件反射。

在小丁产生玩网络游戏念头的时候,他就要用诸如“我要努力学习”“我要远离游戏,等放假玩”“我一定可以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等话语来暗示自己,打消玩游戏的念头。

暗示成功后,还应该及时地肯定自己,比如告诉自己“我真棒,我可以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通过积极的正面强化,从而抑制玩网络游戏的欲望。

二、学习心得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更加是尤为重要的。

下面是我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后,总结几点心得: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中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如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对此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觉得在当下,教育工作者应该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

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

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