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①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②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③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
(5)意义:
(3)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条约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的独立和自主。
5、新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成立的第二天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十个国家建交。
(2)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率团出访苏联,双方就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会谈。
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新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初期的外交方针;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小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的了解,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教学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知识与
能力
了解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和成就,学习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况。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重难点阐释】
1、“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答案提示: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赞同。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参考书目及网址,收集新时期的外交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重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难点
对新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师点拨:重点引导学生分类分析新成立的历史意义。
拓展部分由教师给学生解释清楚即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教师对重难点阐释清楚后,可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提出疑问,学生讨论回答。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内政。
(2)会议召开:中、英、美、法及有关国家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
①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合作探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
提出的过程: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把“互相尊重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意义:标志新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对世界外交的贡献。国际上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体现,标志着外交的成熟,在新外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视野拓展】万隆会议
【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典型例题】部分
2、新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新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新外交的基本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
(1)“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与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使得新改变了半殖民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修改意见
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导入新课:播放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感受旧的屈辱,谈谈对旧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新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课堂小结】
新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学案【巩固练习】部分。
2、提出:1953年12月,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指导方案:学生根据学案的【自主学习提纲】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理清本课基本线索。并掌握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对【自主学习提纲】中设置的思考题形成自己的认识
(2)“一边倒”就是新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既说明了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至于被孤立,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①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②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③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
(5)意义:
(3)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条约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的独立和自主。
5、新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成立的第二天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十个国家建交。
(2)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率团出访苏联,双方就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会谈。
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新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初期的外交方针;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小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的了解,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教学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知识与
能力
了解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和成就,学习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况。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重难点阐释】
1、“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答案提示: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赞同。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参考书目及网址,收集新时期的外交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重点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难点
对新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师点拨:重点引导学生分类分析新成立的历史意义。
拓展部分由教师给学生解释清楚即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教师对重难点阐释清楚后,可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提出疑问,学生讨论回答。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内政。
(2)会议召开:中、英、美、法及有关国家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
①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合作探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
提出的过程: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把“互相尊重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意义:标志新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对世界外交的贡献。国际上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体现,标志着外交的成熟,在新外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视野拓展】万隆会议
【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典型例题】部分
2、新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新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新外交的基本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
(1)“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与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使得新改变了半殖民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修改意见
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导入新课:播放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感受旧的屈辱,谈谈对旧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新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课堂小结】
新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学案【巩固练习】部分。
2、提出:1953年12月,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指导方案:学生根据学案的【自主学习提纲】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理清本课基本线索。并掌握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对【自主学习提纲】中设置的思考题形成自己的认识
(2)“一边倒”就是新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既说明了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至于被孤立,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