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物联网定位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物联网定位实验报告.doc
中南大学物联网定位实验报告。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冠华学第0911930121号专业课物联网项目1301导师张石岗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时间:6月XXXX文字教育数据录入实验1无线指纹定位系统11实现及性能评估。
实验目标12。
实验背景13。
实验原理1 3.1 wifi基础知识13.2室内定位方法建模23.3指纹定位算法34。
键码45。
实验结果66。
室内定位误差分析8实验2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实验101。
实验目标102。
实验要求103。
算法介绍103.1基本内容介绍103.2迭代多边定位算法113.3 DV-HOP算法113.4 PDM算法114。
算法实现124.1迭代多边定位算法124.2 DV-HOP算法144.3 PDM算法165。
实验结果和分析17迭代多边定位算法17DV-HOP算法19PDM算法23。
实验总结22字教材实验1无线指纹定位系统的实现及性能评价1。
实验目标通过:实现一个基于无线指纹的室内定位系统,掌握指纹定位的原理和实现,并进行测试,评估实现的指纹定位系统的误差性能。
2.实验背景无线定位指纹定位技术是基于接收信号的传播特性进行定位的。
与传统定位技术相比,它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角度测量和时间同步设备,并充分利用现有的W1FI无线网络来降低其使用成本。
其次,WIFI定位指纹定位技术比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如:视频信号和红外定位)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由于WIFI信号传输受非视线和多径衰落等因素影响较小,因此基于WIFI网络的指纹定位系统相对稳定,而基于红外或视频信号的定位技术相对容易受到限制。
例如,在阳光直射或强光照射下,基于红外技术的定位精度将大大降低,而基于视频信号的定位技术是基于移动终端必须处于可视条件下的前提。
在当今人口密集的城市,由于室内和地下无线基站信号微弱,现有的主流定位技术有全球定位系统、AGPS、谷歌地图等。
室内和地下定位都有盲区,定位精度不高。
然而,WIFI定位指纹定位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中的接入点进行定位,避免了对无线基站网络的依赖,从而实现对地下或室内环境的准确高效定位,在地下商场、停车场、物流等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物联网实训总结
物联网实训总结物联网实训总结这次物联网实训是我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次实践项目。
通过这个实践项目,我了解了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建立物联网系统。
以下是我的一些总结:首先,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团队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了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我们学习了物联网的核心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我们还学习了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我们后续的实践打下了基础。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建立了一个物联网系统。
我们使用了Arduino和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并利用云平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
我们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然后通过手机APP获取和控制数据。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
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外,本次实践还加强了我们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要互相配合,分工明确,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同时,我们还需要和其他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团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后,通过这次物联网实践,我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升了我的技术和实践能力。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明确了我对物联网领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和应用,为我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次物联网实践是我大学期间最有意义的实践项目之一。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学到了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还提升了我的技术和实践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践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保持对物联网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物联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联网专周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升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校特举办为期一周的物联网专周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为今后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实训目的- 深入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 掌握物联网设备的硬件选型、软件编程和系统集成;-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实训意义- 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认知水平,拓宽知识面;-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 物联网基本概念与架构;- 物联网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等;- 物联网设备选型与硬件设计;- 物联网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物联网实际项目案例分析。
2. 实训过程- 理论教学: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物联网相关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包括设备选型、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 项目答辩:学生展示项目成果,进行答辩,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实训成果与收获1. 实训成果- 学生完成了多个物联网项目,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学生掌握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具备独立设计和开发物联网应用的能力;- 学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实训收获- 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今后发展方向;- 学生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书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书实验名称:网络定位算法研究成员:董嘉伟指导老师:张士庚完成时间:2013-6-1目录●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要求●实验背景●实验原理●实验实现(部分)●实验结果展示及分析●实现小结一、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网络定位算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和实现。
二、实验设备硬件:计算机软件:VS2012、C#4.0三、实验要求●在给定的两个网络中,编程实现前面所讲的定位算法●选择至少两个定位算法进行实现●计算所得的定位结果的误差●对不同定位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撰写实验报告●扩展:考虑距离测量有误差的情况?四、实验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定位问题在军事、楼宇自动化、跟踪与监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一直是WSN的技术热点之一。
尽管全球无线定位系统(GPS)提供了很好定位手段,并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GPS不适合于室内环境定位,其能量消耗将减少传感器节点的生存寿命,GPS 及其天线增大了节点的体积等,因此GPS并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展专门的不依赖于GPS的定位研究(特别是分布式定位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学者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精确定位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算法。
这些算法依据是否计算节点间的距离,可分为距离无关定位算法和距离相关定位算法。
距离无关定位算法如最小包含圆算法、DV-Hop(distance vector-hop)算法、多向度量法(MDS)等。
这些方法大多通过几何方法实现,依赖于网络的拓扑结构,从而影响了定位精度。
距离相关定位算法一般先通过某种测距方法确定未知节点与初始锚节点的距离,然后根据这个距离利用三边关系、多边关系或边角关系等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
测距方法有到达时间法(TOA)、到达时间差法(TDOA)、接收信号强度法(RSSI)等。
距离相关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依赖于测距的准确性,其测距误差可用测距的百分比来衡量。
中南大学物联网定位实验报告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关华学号0919130121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1301班指导老师张士庚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时间2016年6月目录实验一 Wi-Fi指纹定位系统的实现与性能评价 (1)1. 实验目标 (1)2. 实验背景 (1)3. 实验原理 (1)3.1 wifi基础知识 (1)3.2室内定位方法建模 (2)3.3指纹定位算法 (3)4. 关键代码 (4)5. 实验结果 (6)6. 室内定位误差分析 (8)实验二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实验 (10)1. 实验目标 (10)2. 实验要求 (10)3. 算法介绍 (10)3.1基本内容介绍 (10)3.2迭代多边定位算法 (11)3.3 DV-HOP算法 (11)3.4 PDM算法 (11)4.算法实现 (12)4.1迭代多边定位算法 (12)4.2 DV-HOP算法 (14)4.3 PDM算法 (16)5.实验结果和分析 (17)迭代多边定位算法 (17)DV-HOP算法 (19)PDM算法 (20)三.实验总结 (22)实验一 Wi-Fi指纹定位系统的实现与性能评价1.实验目标通过实现一个基于Wi-Fi指纹的室内定位系统,掌握指纹定位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进行测试,对所实现的指纹定位系统的误差性能进行评价。
2.实验背景WIFI位置指纹定位技术是基于接收信号传播特性而进行定位的,与传统定位技术相比,其无需额外添加设备来进行角度测量与时间同步,且充分利用了己有W1FI无线网络,降低其使用成本。
其次,WIFI位置指纹定位技术与传统室内定位技术(如:视频信号与红外定位)相比,其扩展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广。
由于WIFI 信号传输时受非视距、多径衰落等因素影响较小,故基于WIFI网络的指纹定位系统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红外或视频信号定位技术在使用时较易受限,比如:在阳光直射或突光照射下基于红外技术定位的精度将大大降低,而基于视频信号的定位技术使用前提是移动终端必须在可视条件下。
物联网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1)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图书馆门禁系统系统验证
2)学习射频识别技术的简单应用
二、实验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四、实验小结
过程&感受
实验名称
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研究及检测
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学时
4
实验时间
四、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要求:
实验目的:
二、实验环境
2)学习物联网技术在远程监测系统中的简单应用
二、实验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四、实验小结
过程&感受
实验名称
定位技术研究及实践
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学时
4
实验时间
六、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要求:1)以物联网应用中定位技术为研究对象,实现远程无线定位
2)基于蓝牙的定位技术研究
3)基于Zigbee的定位技术研究
实验目的:掌握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四、实验小结
七、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批阅人
日期
实验目的:1)了解物联网应用中定位算法实现的基本原理
2)学习物联网技术在定位应用中的具体实现
二、实验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四、实验小结
过程&感受
实验名称
物联网的综合应用实践
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
设计
实验学时
4
实验时间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要求:应用所学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知识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并实践
实验目的:掌握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中南大学物联网平台与标准实验报告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平台与标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实验一物联网中间件体系结构分析 (1)1.1实验背景 (1)1.2实验目的 (2)1.3 实验环境 (2)1.4 实验内容 (2)1.5 实验步骤 (2)1.6 实验结果 (3)实验二物联网中间件的创建及数据清洗 (6)2.1 实验背景 (6)2.2 实验目的 (7)2.3 实验环境 (7)2.4 实验内容 (7)2.4.1 具体内容 (7)2.4.2 内容详解 (7)2.5 实验步骤 (8)2.5.1 连接数据库 (8)2.5.2 中间件的创建及其清洗策略 (8)2.5.3 OPC Server的安装和配置 (9)2.5.4 OPC Client的开发 (10)2.6 实验结果 (11)实验三物联网中间件缓存中提取指标数据 (12)3.1 实验背景 (12)3.2 实验目的 (13)3.3实验环境 (13)3.4 实验内容 (13)3.5 实验步骤 (14)3.5.1 remoting 技术 (14)3.5.2 Web Service (14)3.6 实验结果 (14)实验四历史数据展示 (19)4.1 实验背景 (19)4.2 实验目的 (19)4.3 实验内容 (19)4.4 实验步骤 (19)4.4.1 实验思路 (19)4.4.2 主界面介绍 (19)4.4.3 主界面制作 (20)4.4.4 历史展示控件制作 (21)4.4.5 历史查询信息详细展示 (22)4.4.6 历史数据查询结果展示 (22)4.5 实验结果 (22)实验总结 (25)实验一 物联网中间件体系结构分析1.1实验背景环境监控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风速、风压等),再通过监控软件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实现对环境的监控和报警。
其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终端终端服务器本次实验是为后续的实验室环境监控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
物联网实训报告
物联网实训报告一、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本报告旨在总结物联网实训的过程和成果,分析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未来的物联网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实训内容。
在本次物联网实训中,我们团队选择了智能家居领域作为实训的应用场景。
通过使用各类传感器和控制器,我们成功实现了家居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包括灯光、空调、窗帘等。
我们还结合了移动App和云平台,实现了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体验。
三、实训成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如传感器数据的准确采集、设备之间的协同控制、移动App与硬件的通信等。
最终,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统,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 实现了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2. 开发了可视化的移动App,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家居设备进行控制;3. 构建了稳定可靠的云平台,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数据存储。
四、问题与解决。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如传感器数据不稳定、硬件设备兼容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包括优化传感器采集算法、更新硬件设备固件、加强网络稳定性等。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未来展望。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不断优化智能家居系统,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结论。
通过本次物联网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
七、参考文献。
[1]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XXX,XXX出版社,2019。
物联网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 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3. 熟悉物联网系统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1. 物联网感知层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传感器网络,实现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和传输。
(1)实验原理:利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单总线通信协议将数据传输到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
(2)实验步骤:1)搭建传感器网络,包括DS18B20传感器、单总线通信模块、单片机等;2)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和通信;3)使用上位机软件(如LabVIEW)接收传感器数据,并实时显示。
2. 物联网网络层实验: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1)实验原理: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数据传输。
(2)实验步骤:1)搭建ZigBee网络,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节点;2)编写节点程序,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接收;3)测试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通信距离等。
3. 物联网应用层实验:开发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1)实验原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实时监测等功能。
(2)实验步骤:1)选择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2)搭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3)编写控制器程序,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实时监测等功能;4)测试系统性能,如设备响应速度、数据准确性等。
学校物联网项目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技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培养具有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我校开展了物联网项目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实践,实现以下目标:1. 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2. 熟悉物联网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开发工具;3. 学会使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理论学习:通过对物联网相关教材、论文和在线课程的学习,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
2. 硬件设备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联网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
3. 软件平台搭建:搭建物联网软件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等模块。
4. 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物联网系统方案,包括硬件连接、软件编程和数据交互等。
5. 系统实现: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硬件组装、软件编程和系统调试。
6. 系统测试与优化:对物联网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性能和稳定性,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四、项目实施1. 组织实施:成立项目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2. 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物联网相关讲座、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3. 硬件设备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
4. 软件平台搭建:使用开源物联网平台,如MQTT、CoAP等,搭建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等模块。
5. 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物联网系统方案,包括硬件连接、软件编程和数据交互等。
6. 系统实现:进行硬件组装、软件编程和系统调试,实现物联网系统的基本功能。
物联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物联网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践和交流学习,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1. 背景:物联网技术通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了对物体、环境以及人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 目的:(1)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2)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实践能力;(3)探讨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创新思维。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1. 实地考察:(1)参观物联网企业: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某知名物联网企业,参观了企业展厅、研发中心、生产线等,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以及产品应用。
(2)走访物联网应用场景:随后,我们来到了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实地体验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动手实践:(1)搭建物联网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搭建物联网平台,了解了平台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开发流程。
(2)编写物联网应用程序:我们分组合作,利用所学知识编写了物联网应用程序,实现了对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展示。
3. 交流学习:(1)专家讲座:我们邀请了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前景。
(2)小组讨论:在讲座结束后,我们分组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物联网技术与自身专业相结合。
四、活动成果与体会1. 成果:(1)掌握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2)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编写了物联网应用程序;(3)拓宽了视野,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物联网定位与监测实训
苏州市职业大学实习(实训)报告名称物联网定位与监测实训2015年6 月23 日至2015 年6 月26 日共1 周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班级13物联网应用技术1班姓名陈威院长李金祥系主任刘昭斌指导教师刘昭斌、李璐实训1:森林火险监测(一)---收数、配置接入服务器信息一、实验名称森林火险监测(一)---收数、配置接入服务器信息三、实验内容说明一实验目的1、掌握森林火险监测的收数、配置接入服务器信息。
2、掌握传感节点(森林火险监测)的WSN建立、收数及其作用。
3、掌握JDK、MYSQL、Navica的安装、配置、连接和数据库导入。
4、理解森林火险监测应用程序的环境配置与应用工程的开发过程。
二实验原理1、硬件平台目前系统以Telosb节点为主,配备多种传感器和CC2420通讯模块。
CC2420是一款低功耗芯片。
CC2420工作在2.4GHz的频道上,是一款完全符合IEEE 802.15.4协议规范的芯片。
相比CC1000,其最大的优点是数据传输率大大提高,达到250Kbps。
此外,CC2420是基于包的通信芯片,即CC2420能自动判断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其传输和接收是以一个数据包为单位的。
这样能极大简化上层链路层协议的开发,并提高处理效率。
后台服务器使用PC机,推荐配置为50G硬盘以上的硬盘空间,1G以上RAM以及VGA 以上的显示器。
森林火险监测软件的操作系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Window7或Vista。
推荐使用Window7系统。
软件的运行环境需要安装.net framework 4.0及其以上版本,1G以上的RAM及512MB以上的显存。
2、收数、配置接入服务器信息在TinyOS中每一个长时间运行的操作都是分相的。
在阻塞系统中,当一个调用长时间运行的操作时,只有操作完成时调用才会返回;而在分相系统中,调用会立即返回,当操作完成会发出callback。
三实验环境森林火险监测软件使用的软件开发平台是Visual Studio 2010(以下简称VS),VS是一个有多个版本、兼容各种开发语言(C、C++、C#、VB等)、和各种主流数据库(SQL Server、IBM、DB2、Oracle)的可扩展开发平台。
大学物联网实习报告
大学物联网实习报告篇一:物联网生产实习报告物联网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分工说明:我在上海天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公司实习期间参与PushWin 移动银行项目,“辛巴日记”公司OA项目。
一、企业背景介绍上海天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天畅信息)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为领先的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企业级移动平台软件产品(企业移动管理平台EMM和企业移动开发平台MEAP及消息推送平台)、企业移动咨询服务、行业移动解决方案以及移动数据业务受理服务。
天畅信息一直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十分注重移动互联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发展,是国内最早推出MDM产品(即移动设备管理平台)的厂商。
近几年随着市场环境的日趋成熟,天畅信息在不断自我创新和实践中,在企业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国内第一个把MDM升级为EMM(企业移动管理平台)、国内第一个企业移动门户上线、国内第一个企业专用推送中心、国内第一个EMM软硬一体产品ZBOX发布?基于公司移动信息化领域多年研发及实施经验,于2010年与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合作开发的天机变智能销售系统,是国内首个银行基于移动终端开发应用的信用卡办卡系统,此系统的推出和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应用也是中国信用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同时在移动银行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上,天畅信息推陈出新,不断完善PushWin移动银行解决方案,陆续推出移动信贷、移动开卡、智能大堂、移动工作台等功能模块,在众多银行获得成功应用。
天畅信息拥有国内最丰富的移动银行业务解决方案,是金融移动化实践的领军企业。
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采集,越来越多的终端需要管理,天畅信息不仅仅在移动端继续保持领先,同时也会结合云技术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万物互联的同时,我们也将提供万物的管理,并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创造更多的行业价值。
我们公司企业移动管理平台(EMM),ZIYA系列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它将不仅管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而且将管理物联网设备,实现万物互联,万物管理。
大学生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5篇范例)
大学生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大学生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大学生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一、公司简介xxxx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物联网领军企业——xx科技集团(深市A股上市公司:000997)下属子公司,成立于XX年,致力于面向全国高校进行产、学、研的校企深度合作,是xx科技集团回报社会、回报教育的直接执行者。
xxxx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依托xx科技集团深厚的物联网产业背景,与高校合作成立校企联盟,形成全新的物联网教育体系和研发体系。
该体系致力于打通人才供应端和人才需求端两个系统,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无缝链接,助力高校培养出一系列物联网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及实用型人才。
满足社会对科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各种类型人才需求。
二、实习岗位.netPc端开发,开发一套Pc端温湿度变送器数据采集系统三、实习项目要求Pc端温湿度变送器数据采集系统。
本系统通过24V稳压电源为温湿度传感器和kLm4514485模拟量采集模块提供电源输入。
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和湿度输出线分别接到kLm4514485模拟量采集模块的通道1和通道2(通道具体接线可以更换)。
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为模拟量的4-20mA通过输入至485模拟量采集器后转换为数字量。
485模拟量采集模块与Pc之间通过485转232模块进行连接。
Pc端应用程序以moDBUS协议标准通过向485模拟采集模块上温湿度传感器对应的地址和通道发送数据读取命令后,485采集模块读取相应的数值后返回给Pc端应用程序。
四、任务完成情况本系统旨在Pc的windows平台下通过485串口实现远程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控。
整个项目所有要求圆满完成,完成了winform版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wpf版的开发,实现了在Pc平台上通过485模拟采集器获取远程温湿度信息。
整个项目包含设计文档及使用文档、源代码,设计文档记录了一整套项目设计概要、流程和规范,使用文档详细描述了用户如何使用的一本说明书,源代码是整个项目的编码实现。
物联网实训分析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向,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物联网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
二、实训目标1. 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
2. 熟悉物联网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环境。
3. 能够进行简单的物联网系统搭建和调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物联网基础知识: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
2. 硬件设备操作:学习使用各类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
3. 软件开发环境:熟悉物联网软件开发环境,如Arduino、Python等。
4. 系统搭建与调试:进行简单的物联网系统搭建和调试,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5. 项目实践:分组完成一个具体的物联网项目,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资料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硬件设备操作、软件开发和系统搭建。
3. 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4. 总结与反思:在实训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实训心得。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学生掌握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
2. 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升。
3. 项目成果显著: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成功搭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
六、实训反思1.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理论学习较为扎实,但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
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项目实践多样化:本次实训项目较为单一,今后我们将尝试增加更多类型的物联网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DV-Hop报告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DV-Hop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70425目录实验一常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实现与比较 (1)1实验背景 (1)2.实验目的 (1)3.使用的工具 (1)4.DV-Hop算法基本思想与基本原理 (1)5.实验详细设计 (1)实验一常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实现与比较1实验背景DV-Hop定位机制由美国路特葛斯大学的DragosNiculescu等人提出的,DV-Hop算法是为了避免对节点间的距离直接进行测量而提出的一种基于距离矢量路由(根据目的地远近决定最好路径)的非测距定位算法。
非常类似于传统网络中的距离向量路由(从相邻站点收集网络列表,来路由选择)机制。
2实验目的2.实验目的1.(课堂完成)掌握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基本原理,理解所讲的迭代式多边定位算法、DV-HOP算法、PDM定位算法、基于MDS的定位算法;2.(实验完成)利用所给的网络数据,实现两种以上的定位算法并进行比较。
3.使用的工具与语言工具:Visual studio语言:C#4.DV-Hop算法基本思想与基本原理(1)通过距离矢量路由方法使未知节点获得与信标节点之间的最小跳数(2)并计算出每跳的平均距离,然后以每跳平均距离和最小跳数的乘积作为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的估计距离,(3)再利用多边测量法获得未知节点的位置估算。
5.实验详细设计5.1本实验用到的基本数据类型Node(int NodeId,double x, do uble y,intisBeacon)//节点类NodeId—节点idX,y–节点的坐标isBeacon–是否为锚节点List<Node>NodeList–保存节点的信息Dictionary<int, int>hopCountTable–保存着路由信息double[,] d = newdouble[288, 32]; --锚节点i与锚节点j之间的实际距离path[b, c]–表示两点之间的跳数double avg --以锚节点i为基准,计算出的平均每跳距离本实验用到的计算方法是极大似然估计法double[,] A = newdouble[31, 2]; -- 表示如下A的信息double[] B = newdouble[31]; -- 表示如下B的信息double[] C = newdouble[2]; -- 表示如下X的值5.2.本实验用到的一些函数publicstaticvoid Floyd(int[,] path, int n)//找出两点最小跳数publicstaticdouble AvgHopSize(List<Node> list)//计算每跳的平均距离publicstaticvoid Multilateration(double[,] A, double[] B, double[] C)//多变定位本实验分四大阶段:第1阶段:读取信息---读取net1_pos.txt中的节点数据并存入List<Node>NodeList中,读取net1_topo-error free.txt中的节点距离数据,并存入string[] num中。
物联网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学习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云平台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二、实验内容1. 物联网系统搭建(1)硬件设备: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通信模块(如ZigBee模块、LoRa模块等)、控制模块(如Arduino、ESP8266等)、PC机、电源等。
(2)软件环境:物联网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等)、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Keil等)。
(3)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PC机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
2. 软件配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传感器、通信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相关参数。
3. 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模块的代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4. 测试:将控制模块的代码烧录到控制模块中,测试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2.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1)实验目的: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2)实验步骤:1. 采集传感器数据:使用控制模块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阈值判断等。
3. 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如实时曲线、图表等。
3. 通信模块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通信模块的工作原理,掌握通信模块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通信模块配置:配置通信模块的相关参数,如频率、波特率、地址等。
2. 数据传输:使用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平台。
3. 数据接收:在物联网平台上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
4. 云平台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云平台的基本功能,掌握云平台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创建项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项目参数。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如何通过RSSI信号强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二、实验主要内容及原理实验内容:学习通过RSSI信号强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并且通过串口打印出来。
实验原理:接收信号强度RSSI是传输功率和传输距离(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距离)的函数。
RSSI的理论值可以有下式表示:其中n为信号传播常数,与信号的传输环境有关;d为接收节点与发送节点之间的距离;A为距离发送节点1米时的信号强度。
A和n的取值不同,对测量的误差影响会很大,为了尽可能提高基于RSSI测距定位的精度,参数A和n的取值预先由工作人员在实际定位区域进行测量计算。
理论上A的值在各个方向上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发射节点和接收节点天线的各向性,使它的值并不一定相同,因此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因为n与信号传播环境有关,它的值是不断变化的,工作人员需要先在定位区域通过测量得到一组n值,然后在参考节点布置好以后,尝试使用不同的值以寻找一个最适合该区域环境的值。
三、实验器材硬件:ZIGBEE节点2个,UART转接板与转接线,ZIGBEE仿真器1个,12V电源2个,串口延长线1根软件: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MCS-518.10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串口调试助手;四、实验步骤1、启动IAR Embedded Workbench,打开对应配套实验源码中的IHF.eww工程2、编译链接程序代码。
点击工具栏中的Project下面的Rebuild All3、连接ZigBee节点与仿真器,点击工具栏上的DEBUG按钮将协调器程序下载到节点中。
如有出错,请检查硬件连接或拔掉仿真器USB再重接4、通过上诉步骤,已经将汇聚点程序下载到节点中(协调器),点击按钮,退出仿真状态,断开Debug仿真器与目标节点。
5、在左侧的导航框中,选择工程为“终端”工程,如下图。
6、修改完成,重新编译链接程序代码。
将终端程序下载到ZigBee节点中。
2024年关于物联网实习报告3篇_1
关于物联网实习报告3篇物联网实习报告篇1实习是我大学生涯结束的标志,也是我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的开始。
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渺小,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辛苦与劳累,也体会到了辛苦工作后,得到他人认可的成就感。
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后,终于是让我成长起来,下面我将这几个月里的实习情况做一个总结:一、实习时间x月x日二、实习地点__市__机器人教育学校三、实习单位介绍__机器人教育学校是以开展机器人教育为主的,培养中小学生对于机器人的兴趣的一所民营机构。
该教育机构开设有x家分校,遍布于__市、__市等五所城市里,是非常著名的一所学校。
四、实习内容我就读于__职业技术学院,所就读的专业是物联网应用技术,如今大学三年的时间已过,在离校之后,我通过本专业老师的介绍,在__机器人教育学校里当一名实习老师。
在通过简单的面试之后,我得到了学校的office,也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虽然是一名实习老师,而且还是第一天参加这样的工作,但我并没有太过紧张与兴奋。
在第一天上课之前,我就已经在家里练习了无数次了。
学校里会将每个年级组分一个出好几个班,就像真正的学校一样,大致上是以三岁为一个阶段,划分为一个年级,我所教导的孩子大多数是十一岁到十二岁之间。
机器人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主。
我作为学校里的实习老师,每天授课的内容是不需要自己准备的,而是由校方下发,然后让我们老师根据内容自行发挥。
基本上我们都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教导孩子们。
一边带着他们玩乐,一边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组装机械人。
学校里的机器人组装是一门很孩子们欢迎的课程,在课堂上,我需要教授这些孩子们如何连接每一个机器人的关节,这些关节各有什么用处,又是处于什么样的工作情况。
以组建机械臂课程为例,我们需要用到大致四个关节齿轮、五个扭矩电机、一根usb数据线、一个座台、一个机器爪以及一些连接部件。
这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有的配件,除此之外,我自己还带了一台电脑和一些电池。
我先教他们如今将机械臂组装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关华学号0919130121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1301班指导老师张士庚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2016年6月时间目录实验一 Wi-Fi指纹定位系统的实现与性能评价 01.实验目标2.实验背景3.实验原理3.1 wifi基础知识 03.2室内定位方法建模 (1)3.3指纹定位算法 (2)4. 关键代码 (3)5. 实验结果 (5)6. 室内定位误差分析 (7)实验二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实验 (9)1.实验目标 (9)2.实验要求 (9)3.算法介绍 (9)3.1基本内容介绍 (9)3.2迭代多边定位算法 (10)3.3 DV-HOP算法 (10)3.4 PDM算法 (10)4.算法实现 (11)4.1迭代多边定位算法 (11)4.2 DV-HOP算法 (13)4.3 PDM算法 (15)5.实验结果和分析 (16)迭代多边定位算法 (16)DV-HOP算法 (18)PDM算法 (19)三.实验总结 (21)实验一 Wi-Fi指纹定位系统的实现与性能评价1.实验目标通过实现一个基于Wi-Fi指纹的室内定位系统,掌握指纹定位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进行测试,对所实现的指纹定位系统的误差性能进行评价。
2.实验背景WIFI位置指纹定位技术是基于接收信号传播特性而进行定位的,与传统定位技术相比,其无需额外添加设备来进行角度测量与时间同步,且充分利用了己有W1FI无线网络,降低其使用成本。
其次,WIFI位置指纹定位技术与传统室内定位技术(如:视频信号与红外定位)相比,其扩展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广。
由于WIFI 信号传输时受非视距、多径衰落等因素影响较小,故基于WIFI网络的指纹定位系统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红外或视频信号定位技术在使用时较易受限,比如:在阳光直射或突光照射下基于红外技术定位的精度将大大降低,而基于视频信号的定位技术使用前提是移动终端必须在可视条件下。
在城市人口居住密集的今天,由于室内与地下的无线基站信号较弱,现有主流定位技术GPS、AGPS、Google Map等在室内与地下定位时均存在盲区,且定位精度不高,而WIFI位置指纹定位技术可通过WIFI网络中的AP进行定位,避免了对无线基站网络的依赖,从而实现了地下或室内环境的准确高效定位,其在地下室内商场、停车场、物流等行业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3.实验原理3.1 wifi基础知识W1FI网络的组成结构如下图2-1所示,主要包括了接入点(Access Point,AP)、站点(Station,STA)、无线传输介质(Wirless Medium,WM)与分布式系统(DistributionSystem,DS)。
WIFI无线网络工作原理框图3.2室内定位方法建模传播模型定位法是根据信号传播距离与衰减的关系进行建模,并通过建立的传播模型将RSS转换成信号的传播距离,从而完成对移动终端的定位。
传播模型法在定位时无需额外的硬件设备,故其定位成本很低,且其在定位时不会影响到现有网络数据的传输。
虽然传播模型定位法有以上优点,但由于其定位精度不高导致其应用范围不是很广,目前播模型定位法只应用于粗略定位与测距中,其定位步骤如下:①在己知室内环境下,利用接收信号强度估计此环境下的传播模型与参数值;②利用①中的传播模型,通过获取未知终端节点的RSS来完成对其定位。
位置指纹定位法是通过移动终端的RSS与指纹库中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然后再通过某种算法来计算其位置。
3.3指纹定位算法无线信号依赖传播环境,在不同位置上,其信道的多径特征也均不相同。
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反射、折射、散射后,生成与传播环境相关且独特的信号,我们称此多径特征为“位置指纹”。
信号的多径特征包括信号强度、脉冲响应时间、信噪比等,本文主要釆用接收AP信号的强度值(即RSS)作为信号指纹特征。
位置指纹法在定位过程中分`离线/训练'与`在线/定位'两个阶段,其定位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离线/训练阶段指纹定位在离线阶段主要采集定位场所中各参考点位置上的信号多径特征(信号强度),从而建立位置指纹数据库。
②在线/定位阶段在实际定位过程中,移动终端首先会接收到周围AP接入点发出的信号特征记为Rss,然后则可遍历指纹数据库对此RSS矢量进行匹配,最后再采取某种指纹定位算法计算出移动终端的位置。
常用的指纹定位算法有:最近邻法CNN)、K近邻法(KNN)、K加权近邻法(WKNN)、贝叶斯概率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等.假设在定位区域中共有L个位置指纹参考点,记为{F1,F2,....Fl},其与一组位置坐标{L1,L2,....L7}一一映射即指纹Fi在定位区域中对应的位置坐标为Li=(Xi,Yi)。
在“在线/定位”阶段时,移动终端会接收到周围n个AP热点发送的信号强度矢量,记为S,其中S=(S1,S2,..Sn)。
•通过贝叶斯公式计算后验概率:P(Li |S)*P(Li)=P(S)P(S| Li)*P(Li)假设选取参考点是随机的,均匀分布,即P(Li)=1/L。
由于在某一位置指纹处,来自每个接入点AP的RSS(接收信号强度)互不相关,所以可以得到:P(S Li)= P(S1 Li) P(S2 Li).... P(Sn Li)•观察数据发现某一位置指纹处的接收信号强度服从高斯正态分布,所以可以进行近似模拟。
•最后以概率值P(Li S)作为定位区域中指纹参考点的权重,并估计出移动终端的位置。
4. 关键代码/*** 计算距离,并且找出最小距离的点和值。
* @return*/p rivate Point calculate() {minDistance = Double.MAX_VALUE;mini = -1;double tempDistance;distance = new double[totalPoints.size() - 1];Point endPoint = totalPoints.get(totalPoints.size() - 1);for (int i = 0; i < totalPoints.size() - 1; i++) {tempDistance = calculate_Distance(endPoint, totalPoints.get(i));distance[i] = tempDistance;if (tempDistance < minDistance) {minDistance = tempDistance;mini = i;}}return totalPoints.get(mini);}/*** 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param point1* @param point2* @return*/p rivate double calculate_Distance(Point point1, Point point2) { float result = 0.0f;String str;Map<String, Integer> tempMap1 = 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Map<String, Integer> tempMap2 = 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int i, j;for (j = 0; j < point2.aps.size(); j++) {tempMap2.put(point2.aps.get(j).SSID, point2.aps.get(j).level);}for (i = 0; i < point1.aps.size(); i++) {tempMap1.put(point1.aps.get(i).SSID, point1.aps.get(i).level);}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totalAPs.iterator();while (iterator.hasNext()) {str = iterator.next();if (tempMap1.containsKey(str) && tempMap2.containsKey(str)) { result += (tempMap1.get(str) - tempMap2.get(str))* (tempMap1.get(str) - tempMap2.get(str));}if (tempMap1.containsKey(str) && !tempMap2.containsKey(str)) { result += (tempMap1.get(str) - minLevel.get(str))* (tempMap1.get(str) - minLevel.get(str));}if (!tempMap1.containsKey(str) && tempMap2.containsKey(str)) { result += (tempMap2.get(str) - minLevel.get(str))* (tempMap2.get(str) - minLevel.get(str));}}return Math.sqrt(result);}5. 实验结果代码调试截图实验界面截图第一次、第二次扫描截图wifi.txt 截图计算结果截图6. 室内定位误差分析由于室内环境比较复杂,信号在室内传播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造成此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非视距传播、多径传播、阴影效应。
非视距传播由于在信号的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直射路径上存在障碍物,导致无线电波不能在收发两端进行直射传播,而只能通过反射、折射进行传播,由此在接收端测得的信号特征,如信号到达时间、信号强度、入射角、到达时间差等,将无法准确的反映出收发两端之间的真实距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信号的非视距传播。
多径传播由于信号接收端所处环境复杂,使得发射的电磁波在向外扩散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物,使得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反射、散射、绕射等影响,导致接收到的信号为多条路径上信号的矢量和。
由于每条路径上信号的强度、到达时间、到达载波相位都不相同,则产生多径干扰,这种现象即为多径传播。
阴影效应阴影效应是指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有一些大型障碍物阻挡了其无线电波的直射路径,从而导致信号接收区域中存在半盲区,在电磁场中形成了阴影,致使信号接收点场强在终端移动过程中起伏变化,我们称此现象为阴影效应。
除以上三种环境客观因素外,指纹定位选取的信号传播模型、定位场景中AP与位置指纹参考点的配置以及选取的定位算法均会影响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