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问题: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扣住王昌龄诗歌中的“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严维诗中的“秋”、“寒鸦”、“水悠悠”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孤独、寂静、空虚的思念之情。
运用答题模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杆)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1)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类的解题: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求同,析异;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
诗词形象鉴赏重点突破
“形象”题型主要有“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形象在诗歌中既灌注了诗人情感,又寄托了诗人志趣,可以说是诗人生活理想的生动、具体的体现物。因此,鉴赏诗歌却是要作为欣赏的重点的。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篇一: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12345篇二: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1、本诗歌的主题观点是什么?你认为这种观点有何值得
借鉴之处?
2、你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释。

答题步骤】
1)先确定诗歌的主题观点,并简要解释;
2)再从个人角度出发,对诗歌进行评价,并结合诗句解
释自己的看法。

答题模板】
这首诗歌的主题观点是……,这种观点……(简要解释)。

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借鉴,因为……(个人观点)。

同时,我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个人评价),其中的诗句……(诗句解释)。

本文是一篇指导如何进行诗歌赏析的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诗眼的概念,指出它是诗句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个字或词语。

接着,文章提供了三个设问示例,分别是关于诗眼、语言风格和诗歌意象的问题。

对于每个问题,文章都提供了答题步骤和答题模板,以供读者参考。

对于诗眼的赏析,文章提出了三个步骤:找到诗眼字或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

在答题模板中,文章要求考生表述诗眼的意思、修辞手法、景象描写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对于语言风格的赏析,文章要求考生用形容词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然后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最后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答题模板中,文章要求考生写出诗歌的语言特色、主要内容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总之,本文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进行诗歌赏析,对于初学者或者希望提高自己赏析能力的读者来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提问方式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赶紧收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赶紧收藏!

2.抒情方式
3.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 景情关系:
触景生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常考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 (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 罗列(列锦)、叠词
<<---------
2016课标全国卷Ⅱ《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 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 刻之间一气呵成。
答题模版
××感情:作品中的××内容(要转述诗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诗句),
表现了××感情。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杜子美书室 赵抃
直将骚雅①镇浇淫②,琼贝千章照古今。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③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注】①骚雅:骚,指《离骚》;雅,代指《诗经》。②浇淫:指不良风气。 ③兵火: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2.句子作用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 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 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④渲染什么气氛; ⑤抒发什么感情; ⑥定下什么基调。
结构包括: ①为××作铺垫; ②与××对照; ③与××呼应; ④总领××内容; ⑤总结××内容; ⑥点题。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一、题目简析在开始鉴赏古诗之前,我们需要对题目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古诗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

二、背景介绍在此部分,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有关古诗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诗人、诗词创作背景,以及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创作动机和意义。

三、鉴赏要点1. 诗歌结构与体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古诗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属的诗体。

这包括诗的格律、词数、用字等方面的特点。

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体裁对于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表达手法非常重要。

2. 感情表达与意象描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关注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意象来描绘情感。

我们可以分析诗中的具体描述、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3. 文化内涵与寓意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寓意。

古诗常常充满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隐喻,通过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我们能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深层意义。

4. 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古诗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这包括对诗中句式、用词、句法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理解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5. 主题词与意境解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主题词和意境,通过解读主题词和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意义和艺术形象。

四、个人感悟与评价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对古诗进行个人的感悟和评价。

我们可以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赏析以及与其他古诗的比较等方面的内容。

五、参考答案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我们在此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

这个答案将综合前面的鉴赏要点,并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展示出古诗的鉴赏思路和重点。

六、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指导,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提高古诗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诗歌赏析答题模板

诗歌赏析答题模板

诗歌赏析答题模板
一、诗歌名称及作者。

(在这里填写诗歌的名称和作者)。

二、诗歌背景介绍。

(在这里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三、诗歌内容概要。

(在这里概括性地介绍诗歌的内容,包括主题、情感表达等)。

四、诗歌语言特点分析。

(在这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

五、诗歌意境赏析。

(在这里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赏析,包括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情感表达等)。

六、诗歌艺术特点评析。

(在这里对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评析,包括结构、节奏、韵律等)。

七、诗歌赏析示例。

(在这里举例分析诗歌的具体语言、意境、艺术特点等)。

八、诗歌赏析体会。

(在这里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赏析体会,包括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等)。

九、诗歌赏析题目拓展。

(在这里提出一些关于诗歌赏析的拓展题目,可以是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是与诗歌创作、传播等相关的问题)。

十、诗歌赏析答题模板总结。

(在这里对整篇文档进行总结,简要概括诗歌赏析的要点和方法)。

以上就是诗歌赏析答题模板的内容,希望对大家在进行诗歌赏析时有所帮助。

祝大家学习进步,文思泉涌,赏析诗歌,感悟人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三、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具体)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有相关知识的题型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抒情方式、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等1.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2.抒情方式3.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景情关系:触景生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常考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罗列(列锦)、叠词其他艺术手法:虚写、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章法结构:①线索:时间、空间、情感、事物等。

②结构类型:首尾呼应、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层进、前后照应。

③层次脉络。

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理清作品脉络的发展。

注意写景与抒情内容的安排。

答题模板答案表述模式特点+说明+作用二、有答题模式的题型字词品鉴、句子作用(含景物作用)、句子赏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境分析、思想感情等。

1.字词品鉴答题格式:词义+手法+描述+作用第一步,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第三步,联想想象,描绘跟该词相关的诗句内容。

第四步,指出作用:(1)内容作用(①表现对象××特点;②抒发××感情;③渲染××气氛;④定下××基调);(2)结构作用(①为××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线索;⑦点题)。

2.句子作用答题格式:内容+结构内容包括: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④渲染什么气氛;⑤抒发什么感情;⑥定下什么基调。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表达方式和作用,点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具体表达方式)来表达,如…(举例),表现出诗人对…(主题)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整首诗的主旨是…(简要概括),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有些段落表述不够清晰或者重复,需要进行删减和改写。

1.诗歌意境分析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意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种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启发了人们珍惜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字词推敲在这首诗中,有许多生动传神的字眼,比如“碧空如洗”、“山色迤逦”、“流水潺潺”等等。

这些字眼通过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珍贵。

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诗眼赏析这首诗的诗眼是“流水潺潺”,这个诗眼通过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流水的清澈和悠扬,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流动和不息。

这个诗眼贯穿全诗,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4.人物形象这首诗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但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比如“碧空如洗”、“山色迤逦”、“流水潺潺”等等,这些形象都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塑造了一种自然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照以下层次进行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在具体分析时,需要从描写内容和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等方面入手。

例如,这首诗描写了某个特定环境或氛围下的一个具有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通过对诗歌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和意境的体味,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效果和意义。

在分析时,需要注意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避免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小说散文鉴赏角度及答题模板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小说散文鉴赏角度及答题模板
强,增强了气势。 ⑤反复:加强节奏感,增强语气,强调突
出……感情。 ⑥对偶:先写出什么对什么,对仗工整,句式
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⑦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
对……的注意和思考;表现了作者对……的思
考,也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⑧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增加
文章……情感的表达。 ⑨借代:突出了XXXX的形象特征,增强语言的 形象性,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 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③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揭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 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也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2)作用:①塑造人物形象;②表现(突出)中心;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心情。 7、细节描写 (1)定义: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 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小说、
3、赏析表达方式 答题模板:表达方式+内容+情感
本文采用了哪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这句(段)话运用了……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表达、抒发)了……(事件、景物、人物、 观点、情感),表达了……(结合主旨分析)
一、记叙
1、定义:记叙是用来叙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 展过程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文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2、作用: (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交代人物的关系; (2)交代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3)在议论文中,概括事实事例,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 点。 (4)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3、基本要求 (1)人物事件要交代明白; (2)叙述时要有线索,讲究条理; (3)根据文章体裁、文章中心,把握叙述的详略。

高考语文考试必备万能答题模板归纳2023

高考语文考试必备万能答题模板归纳2023

高考语文考试必备万能答题模板归纳2023高考必备的语文答题模板一、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__内容+抒发(寄寓/揭露)__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__手法+抒发__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二、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干货一、修辞手法1、注意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 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 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 (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叙” 即概括地引述原句; “析” 就是写作过程的简析; “评” 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
点。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例析
•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 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
正确解答: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 技巧(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变换抒情角度、 描写手法等)+作用(主旨情感)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 含义(即解释诗句) 2、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 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3、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4、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 (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 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 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 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 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 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 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 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 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修辞方法【设问示例】1、本诗歌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方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x句或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3、【答题步骤】(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方法;(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本诗歌(x句或x联)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描写手法【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得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答题步骤】(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2)再对相关诗句作简要解说;(3)最后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式【设问示例】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中的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1)首先确定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2)然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模板】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古诗词答题模式默写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种类型:分析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 人公形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塑造)了怎样的
人物形象形象? ▲ 第三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 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 感的?有何效果?
▲ 第四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 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第五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第六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式: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请对某句(某一联)进行赏析 第七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 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 一联发问。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 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 第九种模式: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 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 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 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 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 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 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10分。

下面我们就通过不同的例子总结出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5、答题示例(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案:“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1分)。

(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

“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08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野宴李白王昌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分)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练习:(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

(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练习:(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