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机顶盒与IPTV平台接口技术规范(V2.2)-修订版》
机顶盒与IPTV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规范V2.2(EPG部分)
节目映射表
PSI 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 节目专有信息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远程过程调用
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
网络时间协议
OS
Operation System
操作系统
PAT 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 节目组合表
PCR Program Clock Reference
节目时钟参考
PES Packet elementary stream
打包的基本码流
PMT Program Map Table
国际标准化组织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
MPEG2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2 活动图像专家组 2
MPTS Multiple Programs Transport Stream 多节目传输流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文件编号:SHDX/ZS/CZ/JG/002/A/2008
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 机顶盒与 IPTV 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V2.2
1. 目的 本规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的《机顶盒与 IPTV 业务运营
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V2.0》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 IPTV 运 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修订而成的。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 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PTV-中国电信IPTV平台承载网络技术规范
网络设备要求(5) • ADSL MODEM
– ADSL MODEM设备必须满足《中国电信ADSL MODEM设备技术要求》,同时必须满足以下 技术要求:
同时支持两个以上PVC配置,并能把不同的以太网接 入端口业务映射到不同的PVC封装。 网络侧ADSL端口(RJ-11)同时支持双PVC上联配置 支持IGMP协议 用户侧两个以上以太网接入端口(可选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业界对以上几种 业务的Qos经验值如下:
QOS 业务种类 视频直播 视频点播 游 戏 1s 10s 200ms 1s 1s N/A 1/1000 1/1000 N/A 1/10000 1/10000 N/A 网络时延上 限 延时抖动上 限 丢包率 上限 包误差率 上限
IPTV承载网要求(4)
网络设备要求(3)
• BRAS
– 接入服务器(BRAS)设备必须满足《中国电信接入服 务器设备技术要求》,同时必须以下技术要求: 支持虚拟路由器(VR)功能。 支持IGMP协议。 支持组播路由技术: PIM-SM 、PIM-DM 支持IGMP Proxy(IGMP代理)协议 支持组播业务控制 ,如下:
IPTV承载网要求 (2)
• 网络带宽要求
关于中国电信IP TV视频编码技术的选取还在进一步讨 论当中,目前初步倾向于在业务初期使用MPEG4,然后 过渡到H.264。 综合以上两种编码的分析,IP TV用户在接收视频流数 据时,一般要1Mbps的带宽需求,再加上20-30%的协 议封装开销,共需1.3Mbps带宽。另外,信令控制信道 也要占用一定的带宽,保守估计,每个用户的最低带 宽需求应为1.5Mbps。考虑到IP网络的统计复用特性, 网络流量的波动较大,为了保证IP TV的播放质量,建 议为每个IP TV用户规划2Mbps以上带宽。
中国电信iTV新媒体运营服务系统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书(标段二)
中国电信iTV新媒体运营服务系统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书(标段二)中国电信iTV新媒体运营服务系统建设工程(标段二)新媒体运营服务支撑系统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二O 一三年二月1、概述1.1 定义1)本规范书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甲方)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新媒体运营服务支撑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供货要求,供设备提供商与系统集成商(乙方)编写建议书和报价书之用。
建议书的内容格式应符合本规范书附件的要求。
2)集采设备:包括集采软件设备。
集采软件设备:操作系统、外购中间件、备份软件、监控软件、开发环境软件等。
3)非集采设备:除集采设备以外本项目所需求的其它设备(包括硬件与第三方软件等)。
本次新媒体运营服务支撑系统硬件设备采用江苏电信云平台虚拟主机。
4)乙方在建议书中,对本规范书中所提各项要求能否实现与满足,应逐项予以说明和答复。
乙方亦可根据自己提供的产品技术性能具体情况,在建议书中提出建议,并附详细资料和说明。
5)对本规范书各条目的应答为“满足”、“不满足”、“部分满足”,不得使用“明白”、“理解”等词语。
在答复中,要求明确满足程度,并作出详细解释,不得仅有应答而无解释。
说明中有“详见”、“参见”的,应指明参见文档中的具体的章节或页码。
6)本技术规范书中标记★的条款为不可偏离条款。
7)本技术规范书应视为保证系统运行所需的最低要求。
如有遗漏,乙方应予以补充,否则一旦中标将认为乙方认同遗漏部分并免费提供。
8)根据本规范书要求,乙方应做出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架构及功能详细设计。
同时在建议书中说明给甲方提供的技术文件、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的范围和程度,乙方最后确认的解决方案和系统架构及功能详细设计应该得到甲方书面认可。
9)规范书有关内容的澄清:✧乙方对于规范书的疑问可以通过书面材料与甲方联系。
在规定的建议书提交最后期限以前,甲方将以书面材料给予答复。
有关甲方答复材料的复印件也将递交所有得到技术规范书的乙方;✧在技术谈判的各个阶段,甲方将以书面形式要求乙方对有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澄清,乙方应以书面资料给予正式应答;所有各阶段的技术澄清文件都将作为合同附件。
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范本(doc 76页)
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范本(doc 76页)四川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2012-4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四川分公司1 适用范围本标准是对中国电信集团《IPTV技术规范(V3.0)》的补充,规定了四川电信IPTV终端的零配置、性能告警、性能监控、远程故障诊断、远程升级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IPTV终端与ITMS的接口开发,为四川电信ITMS管理IPTV 终端接口开放的测试提供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有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TR-069: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PD-069: TR-069 with Change Text from WT-121TR-106: Data Model Templatefor TR-069-Enabled DevicesPD-128: Interoperability Test Plan for TR-069 Plugfests WT-121: TR-069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SOAP1.1: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SOAP) 1.1SSL3.0: The SSL Protocol, Version 3.0RFC 2616: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1.1RFC 2617: HTTP Authentication: Basic and Digest AccessAuthenticationRFC 2246: The TLS Protocol, Version 1.0Q/CT 2374-2011 IPTV业务系统终端与终端管理平台接口技术要求V3.0Q/CT 2375-2011 标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 V3.0Q/CT 2376-2011 高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 V3.03 缩略语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 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EPG Electronic Programmer Guide 电子节目单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HTML Hypertext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 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Management Protocol 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协议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MPEG-4 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移动图像专家定义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OSD O n-screen Display 屏幕视控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PPPoE PPP over Ethernet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RTCP Real-time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 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SIP S 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起始会话协议S/N S ignal/Noise 信噪比SOAP Simple Object四川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SL S ecure Socket Layer 安全套接字层STB S et Top Box 机顶盒TCP T 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Stream TS传输流UDP U 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通用即插即用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四川电信IPTV 终端技术规范4 终端定义IPTV 终端:是指具备网络接入和页面信息浏览、视、音频播放等交互式应用功能,可直接连接电视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的多媒体终端。
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_修订版_090622
文件编号:SHDX/ZS/CZ/JG/005/B/2009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修订版)1目的本规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的《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0》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业务发展的需求以及IPTV运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修订而成的。
本技术规范的增补、修订和解释权归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所有。
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此之前的文件与本技术规范有矛盾,按此技术规范执行。
本技术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IPTV终端的应用功能、操作要求、终端管理和接口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供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引入机顶盒终端设备时参照执行。
同时,本规范也为终端厂商进行机顶盒终端设备开发制造提供依据。
3引用文件/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
在本技术要求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可能推出更新版本,使用本技术要求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RFC1889: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SJ/T10730: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TR069: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YD/T 965-1998: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93-1998: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定义/术语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EPG Electronic Programmer Guide 电子节目单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协议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MPEG-4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移动图像专家组定义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OSD On-screen Display 屏幕视控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PPPoE PPP over Ethernet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RTSP Real-time Transport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传输流媒体协议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起始会话协议S/N Signal/Noise 信噪比SOAP 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SL 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层STB Set Top Box 机顶盒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S Transport Stream 传输流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通用即插即用USB Universal Serial Bu 通用串行总线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5机顶盒定义IPTV机顶盒终端是指具备网络接入和页面信息浏览、视音频播放等交互式应用功能,可直接连接电视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的多媒体终端。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_百度文(精)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9年3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 Q/CT 2271-2013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rface between HGW and ITMS+ of China Telecom 2013-02发布 2013-02实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Q/CT 2271-2013I目次前言 (VII)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缩略语 . (1)4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总体概述 (4)4.1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4)4.2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主要内容 (4)5 接口技术要求 . (4)5.1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框架 (4)5.1.1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描述图 (4)5.1.2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定义 (5)5.1.3 终端管理协议栈分层模型 . (5)5.2 RPC方法概述 (6)5.3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安全 (7)5.3.1 家庭网关发起的安全连接流程 . (7)5.3.2 ITMS+发起的安全连接流程 . (8)5.4 家庭网关与设备认证注册接口(M1) (9)5.4.1 M1接口描述图 (9)5.4.2 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基于物理ID ) (9)5.4.3 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基于逻辑ID ) (12)5.4.4 非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 . (15)5.5 家庭网关与参数监视接口模块(M2) (15)5.5.1 M2接口描述图 (15)5.5.2 参数模型获取接口 . (16)5.5.3 参数查询接口 . (17)5.5.4 参数变化上报接口 . (18)5.6 家庭网关与参数配置接口模块(M3) (19)5.6.1 M3接口描述图 (19)5.6.2 参数属性上报接口 . (20)5.6.3 配置用户可写属性接口 . (21)5.6.4 参数实例配置接口(SetParameterValues ) . (22)5.6.5 实例删除配置接口 . (23)Q/CT 2271-2013II5.6.6 参数实例配置接口(配置文件) . (24)5.6.7 上传配置文件接口 . (25)5.6.8 上传日志文件接口 . (27)5.6.9 配置电信维护帐号接口 . (28)5.6.10 设备告警接口 . (29)5.6.11 设备监控接口 . (31)5.7 家庭网关与软件升级接口模块(M4) (32)5.7.1 M4接口描述图 (32)5.7.2 软件升级接口 . (32)5.7.3 软件版本查询接口 . (35)5.7.4 软件升级配置备份接口 . (36)5.8 家庭网关与测试诊断接口模块(M5) (39)5.8.1 M5接口描述图 (39)5.8.2 PING测试接口 (39)5.8.3 ATMF5Loop测试接口 (41)5.8.4 重启接口 . (43)5.8.5 恢复出厂设置接口 . (44)5.8.6 DSL测试接口 (45)5.8.7 IAD模块测试接口 (47)5.9 机卡分离型家庭网关与设备认证注册接口(M1) . (49)5.9.1 M1接口描述图 (49)5.9.2 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 . (49)5.9.3 非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 . (5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RPC方法定义 (54)A.1 Inform . (54)A.2 Inform eventCodes . (55)附录B (规范性附录)RPC XML Schema描述 (56)B.1 XML Schema文件头 (56)B.2 SOAP信包头 (56)B.3 SOAP错误代码 (56)B.4 RPC参数类型定义 (56)B.5 RPC方法请求/响应 (57)附录 C (规范性附录)业务配置描述 . (60)C.1业务配置逻辑图 (60)C.2 业务配置模板 . (60)C.2.1 基础类配置模板 (60)Q/CT 2271-2013IIIC.2.1.1 WAN连接 (60)C.2.1.2 PPPoE代理功能 (63)C.2.1.3 DDNS . (63)C.2.1.4 WLAN . (64)C.2.1.5 家庭网关电信维护帐号管理 . (66)C.2.1.6 TR-069 . (66)C.2.1.7 强制家庭门户管理 . (66)C.2.1.8 PORT FORWARDING . (66)C.2.1.9 DHCP SERVER . (66)C.2.1.10 ALG功能开关 (67)C.2.1.11断线重连功能 (68)C.2.1.12网络服务管理 (68)C.2.1.13 LAN 上行 . (68)C.2.1.14 QOS . (69)C.2.1.15 日志管理 . (70)C.2.1.16 快速恢复 . (71)C.2.1.17 中间件平台管理 . (71)C.2.1.18 用户信息管理 . (71)C.2.1.19设备告警 (72)C.2.1.20状态监视 (73)C.2.1.21 EPON上行 (73)C.2.1.22 UPNP功能启用 (75)C.2.1.23 VDSL2上行 (75)C.2.1.24 IPv6功能启用 (75)C.2.1.25 GPON上行 (75)C.2.1.26 DHCPv4网络侧 OPTION60功能 . (77)C.2.1.27 DHCPv4网络侧 OPTION125功能 . (77)C.2.1.28 Ping功能 (78)C.2.1.29 家庭网关卡 . (78)C.2.1.30 DHCPv6 OPTION16功能 (79)C.2.1.31 DHCPv6 OPTION17功能 (79)C.2.1.32 WAN连接索引 (80)C.2.1.33 家庭网关能力信息 . (80)C.2.1.34 时间服务器配置信息 . (82)C.2.1.35 VLAN绑定关系 (82)C.2.1.36 DLNA信息 (83)Q/CT 2271-2013IV C.2.1.37环路检测 (83)C.2.1.38数据流双向限速 (84)C.2.1.39全路由模式 (85)C.2.2 面向应用配置 (85)C.2.2.1 VoIP . (85)C.2.2.2 IPTV . (94)C.2.2.3 多终端上网 . (94)C.2.3 IPv6相关配置 (95)C.2.3.1 WAN IPConnectionIPv6地址配置 (95)C.2.3.2 WAN PPPConnectionIPv6地址配置 (96)C.2.3.3 LAN 管理地址配置 . (97)C.2.3.4 LAN IPv6 全局配置 . (97)C.2.3.4 LAN IPv6 DHCPv6 Server配置 (98)C.2.3.5 LAN RADVD配置 (98)C.2.3.6 DS-lite功能参数 ................................................ 9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对TR-069的扩展 . (100)D.1 RPC方法 (100)D.2 RPC方法修订清单 ...................................................... 100 附录E (规范性附录)设备告警信息 ......................................... 102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家庭网关和ITMS+交互约定细则 ........................... 103 F.1家庭网关TR-069参数树初始配置技术细则 .................................. 103 F.2 ADSL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03 F.3 ADSL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04 F.4 LAN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04 F.5 LAN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05 F.6 家庭网关和ITMS+交互过程重启原则 ....................................... 105 F.7 家庭网关Inform 消息上报,参数列表扩充 .................................. 105 F.8 ITMS+与家庭网关交互约定 . ............................................... 106 F.9 ITMS+异常流程 . ......................................................... 106 F.10 ITMS+对家庭网关远程升级流程(配置文件不兼容) ......................... 106 F.11平台业务下发逻辑判断 .................................................. 106 F.12 VOIP业务发放流程 ..................................................... 107 F.13无线加密建立流程 ...................................................... 108 F.14端口映射建立流程 ...................................................... 109 F.15 QOS出厂配置模版示例 .................................................. 109 F.16 QOS建立流程 (110)Q/CT 2271-2013VF.17 ADSL上联DHCPv4方式建立流程 .......................................... 110 F.18 LAN 上联DHCP 方式建立流程 ............................................. 110 F.19 ADSL上联Static IP 方式建立流程 ....................................... 111 F.20 LAN上联Static IP方式建立流程 ........................................ 111 F.21 ITMS+与家庭网关通信超时控制建议 . ...................................... 112 F.22基于逻辑ID 的设备首次认证流程 ......................................... 113 F.23基于DSCP 数据标识优先级队列方式的QoS 保障建立流程(示例) ............. 114 F.24基于目的IP 优先级队列方式的QoS 保障建立流程(示例) ................... 114 F.25基于业务发现优先级队列方式的QoS 保障建立流程1(示例) ................. 115 F.26基于业务发现优先级队列方式的QoS 保障建立流程2(示例) ................. 115 F.27 EPON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15 F.28 EPON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16 F.29 EPON上联DHCv4方式建立流程 ........................................... 116 F.30 EPON上联Static IP方式建立流程 ....................................... 117 F.31 ITMS+下发业务模板示例 . ................................................ 117 F.32 VDSL2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18 F.33 VDSL2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18 F.34 VDSL2上联DHCPv4方式建立流程 ......................................... 119 F.35 VDSL2上联Static IP方式建立流程 ...................................... 119 F.36 GPON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20 F.37 GPON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20 F.38 GPON上联DHCPv4方式建立流程 .......................................... 121 F.39 GPON上联Static IP方式建立流程 ....................................... 121 F.40家庭网关通过DHCP OPTION60/DHCPv6 OPTION16上报语音账号流程 ............ 122 F.41 ADSL上联IPv6 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 123 F.42 ADSL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24 F.43 LAN上联IPv6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125 F.44 LAN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25 F.45 EPON上联IPv6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126 F.46 EPON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27 F.47 VDSL2上联IPv6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127 F.48 VDSL2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28 F.49 GPON上联IPv6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129 F.50 GPON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30 F.51 ITMS+对不同版本家庭网关配置流程建议 . .................................. 130 F.52 IPv6家庭网关LAN 侧配置流程 (130)Q/CT 2271-2013VIF.53机卡分离型家庭网关相关流程补充 (130)Q/CT 2271-2013V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河北高清双向标准型机顶盒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河北高清双向标准型机顶盒技术规范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线数字电视高清机顶盒技术规范高清双向标准型(1.1)版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8-6前言随着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市场对高清机顶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HighDefinitionTelevisionSetTopBox)可以用于接收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并将高质量的视、音频信号输出给电视机进行显示,能够解码、输出1920×1080i/50Hz或更高图象格式的视频信号;其输出的视频信号宽高比为16:9,同时兼容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并能解码,输出多声道声音信号。
为做好河北省内使用的有线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功能和性能的规范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构成本规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视同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于2008年6月18日首次发布,2008年6月18日正式实施。
本规范由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及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起草人:第一章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在河北省内使用的有线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规定了有线高清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端机顶盒的基本配置、功能和主要性能参数要求等相关内容。
本规范作为河北省有线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入围测试的依据。
二、引用标准和文件下列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本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1、GB/T17975.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2、GB/T17975.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3、GB/T17975.3-200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4、GD/J12-2007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暂行)5、GB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6、GB6833-86《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7、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8、GB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通用要求》9、GB1002-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10、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11、GY/T230-2008《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12、GY/T201-2003《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13、GY/T231-2008《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14、GY/T134-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15、GB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16、GB3174-1995《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17、GB/T11318.1-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1部分:通用规范》18、GB/T18239-2000《集成电路(IC)卡读写机通用规范》19、GB/T16649.1-2006《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20、GB/T16649.2-2006《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触点尺寸和位置》21、GB/T16649.3-2006《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22、GB/T14960-1994《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23、GY/T170-2001《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24、GY/T192-2003《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25、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和遥控器功能实施指导意见》26、有线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指导性意见(暂行)27、ETSITR101290《MeasurementguidelinesforDVBsystems》28、SJ/T11327-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一部分:射频信号接口29、SJ/T11328-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二部分:模拟音频信号接口30、SJ/T11329-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三部分:复合视频信号接口31、SJ/T11330-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四部分:RGB模拟基色视频信号接口32、SJ/T11331-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五部分:亮度、色度分离视频信号接口33、SJ/T11332-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六部分:YPBPR模拟分量视频接口34、SJ/T11333-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七部分:传送流接口35、SJ/T11325-2006数字电视接收及显示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36、SJ/T11326-2006数字电视接收及显示设备环境试验方法三、通用要求1、通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入网检测,获得广播电视入网认定证书。
IPTV机顶盒零配置规范
IPTV机顶盒零配置流程规范1 IPTV终端管理要求1.1IPTV终端零配置1.1.1零配置流程一、流程图:图1 零配置流程图流程说明:a)IPTV终端首次开机时调用Inform方法与终端管理平台连接,终端在首次加电连接网络时,Inform消息必须带有EventCode为“0 BOOTSTRAP”的Event,并且在HTTP头中不带摘要认证信息(参考5.1.6).b)终端管理平台发现终端上电消息需要进行摘要认证,返回HTTP 401 Unauthorized消息给IPTV终端,并且在HTTP头中将摘要认证消息告知IPTV终端。
c)终端再次调用Inform方法与终端管理平台连接,终端在首次加电连接网络时,Inform消息必须带有EventCode为“0 BOOTSTRAP”的Event,终端在HTTP头中将摘要认证消息带上。
Inform消息里必须携带MAC地址和业务账号。
业务账号出厂必须默认为“defaultUser”,恢复出厂设置后也必须为“defaultUser”。
d)终端管理平台首先对IPTV终端的HTTP消息再次进行摘要认证,在认证通过后,记录下终端的信息,包括MAC地址、业务账号等。
终端管理平台返回Inform响应;e)IPTV终端发起一条空的Http Post请求;f)TMS通过GetParameterValues方法,获取机顶盒上相关业务配置信息;g)IPTV终端回应GetParameterValuesResponse;h)TMS判断业务账号是否“defaultUser”,如果是,表明机顶盒需要做零配置,TMS根据MAC地址查询终端的零配置信息,如果查询到了,则通过SetParameterValues方法,下发IPTV终端的PPPoE账号、PPPoE密码、业务帐号、业务密码。
i)IPTV终端回应SetParameterValuesResponse,如果Status值为0则跳转到h步骤,如果Status值为1跳转到f步骤;j)终端要求配置重启生效TMS通过Reboot方法重启网关;k)IPTV终端回应Response;l)TMS发起一条空的Http Response回应;m)结束。
网通IPTV业务运营平台与内容运营平台接口规范v
网通IPTV业务运营平台与内容运营平台接口规范v网通I P T V业务运营平台与内容运营平台接口规范v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Q BQB/CNC-09-006-2006中国网通IPTV 内容运营平台与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要求()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目录前言本技术要求作为中国网通的企业应用标准,为各省公司在网络建设、设备选型、技术手段采用等方面提供指导。
本标准只适用于中国网通内部。
本标准的提出单位: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蒙华、张伦泳、厉盛义、姜鹏1.范围本标准定义了IPTV业务运营平台与内容运营平台之间的接口技术要求,包括两平台系统分工界面、平台功能定位、平台接口及相关业务流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IPTV业务由内容运营与业务运营两个运营主体合作运营的模式,该模式是目前中国IPTV业务运营的主要模式。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xxxx-200x IPTV内容运营平台与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要求3.定义和缩略语3.1 定义IPTV内容运营平台(IPTV Content Operation Platform, COP):在IPTV 合作运营模式下,由内容运营商负责建设维护管理的平台,主要负责EPG模板及元数据管理、内容管理。
IPTV业务运营平台(IPTV Services Operation Platform, SOP):在IPTV 合作运营模式下,由业务运营商负责建设维护管理的平台,主要负责EPG服务、内容分发、业务管理、运维支撑、增值业务等的运营与管理。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接口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接口。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版权管理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前端系统及终端的集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白皮书IEC 62455-2008 互联网协议(IP)和基于服务访问的传输流(TS)(Internet protocol (IP) and transport stream (TS) based service access)RFC 2396 统一资源标识符:通用句法(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 (URI):generic syntax)ETSI ETR 289 数字视频广播:数字广播系统中对使用加扰和条件接收的支持(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Support for use of scrambling and conditional access (CA) withi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用户 user使用数字媒体内容的组织或个人。
可通过用户标识(ID)来识别。
3.2许可证 license对数字媒体内容访问权限、使用规则和密钥等控制信息的描述。
3.3域 domain在用户环境中合法使用受保护内容的一组设备,该组设备的范围可由若干参数(比如设备数量、时间、令牌、设备ID等)界定,同时这些参数不应被用户轻易规避(本标准中的“域”即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白皮书中的“用户环境内容保护系统边界”)。
3.4设备 device安装有DRM代理的消费内容的实体。
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
IP与多媒体技术工作委员会TC1-SWG2#33-001IPTV特别任务组组会议名称: SWG2第33次会议会议地点: 昆明会议时间: 2011年4月20日~22日题目:会议报告来源:IPTV特别任务组(SWG2)目的:会议报告联系人:魏凯、陈戈、陶蒙华电话:传真:邮箱:一、会议概况IPTV特别任务组(SWG2)第33次会议于2011年4月20日至22日在昆明与TC1第十九次全会同期召开。
本次工作组会议共有来自XX个成员单位的XX名代表参加,会议代表名单见附件1。
本次会议审查的标准文稿如下:1) 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修订YD/T 1655-2007)(征求意见稿)3) IPTV机顶盒测试方法(修订YD/T 2017-2009)(征求意见稿)2) IPTV媒体交付系统技术规范(讨论稿)4) IPTV媒体传输优化技术(讨论稿)会议还讨论了IPTV特别任务组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会议详细情况如下:二、文稿审查的主要结论文稿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修订YD/T 1655-2007)(征求意见稿)会上起草单位介绍了根据上次会议意见修订补充的草案,与上次会议相比,主要的变化在于:1)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2)增加了“短消息”等补充业务;3)参照ITU-T H.720补充了机顶盒功能架构图及相关描述;4)补充了HDMI等音视频接口,等等。
会议代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功能架构、网络接口等方面的意见。
详细的意见汇总见附件2。
会议建议由起草单位根据本次会议意见修改完善草案,并在下次会议提交征求意见稿。
2.IPTV机顶盒测试方法(修订YD/T 2017-2009)(征求意见稿)会上起草单位介绍了最新修订情况,主要进展是根据接口系列标准,补充了终端管理接口、流媒体接口、EPG接口等相关测试方法,以及安全相关的测试方法。
会议代表提出希望进一步协调与《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修订)的关系,在技术要求、可选项等方面保持一致,详细意见见附件2。
【20120818】中国电信智能机顶盒技术规范(2)for 福建电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
Q/CT -2012
智能机顶盒设备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mart set-top box
2012-07-30 发布
2012-8-30 实施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
1
Q/CT -2011
目
目 前
次
次 ......................................................................................................................................................................................... 2 言 ......................................................................................................................................................................................... 4
3.1 3.2
4 5 6
缩略语............................................................................... 6 名词术语............................................................................. 8
智能机顶盒技术规范 ................................................................................................................................................................... 5 1 2 3 范围....................................................................................................................................................................................... 5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缩略语、术语和定义 ........................................................................................................................................................... 6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标准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作者:-----------------------日期: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规范性技术文件DYJ/T 4.10-200X××××-××-××发布××××-××-××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发布目次前言DYJ/T 4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总标题下,预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工程安装规范;——第4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检测验收规范;——第5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运行维护管理规范;——第6部分:接收站点技术规范;——第7部分:接收站点安装规范;——第8部分:接收站点检测验收规范;——第9部分:接收站点运行维护管理规范;——第10部分: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
本部分为DYJ/T 4的第10部分。
请注意本规范性技术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
本规范性技术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郑州威科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立建、梅宝富、朱鸣、李翔、祝晓康、张军奇、田莉、郑洪仁、徐冬梅、黄家英、李森、吴州、李克利、雷宇、管莉、徐全平。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第10部分: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1 范围DYJ/T 4的本部分规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机顶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电信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
GB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 限值和测量方法GB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RFC1889: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SJ/T10730: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TR069: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YD/T 965-1998: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93-1998: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IPTV业务视音频编解码规范》《机顶盒与IPTV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规范》《IPTV机顶盒接入层认证技术要求》《IPTV机顶盒业务质量监测技术要求》4.定义/术语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 EPG Electronic Programmer Guide 电子节目单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11.2.音频信号要求R/L音频信号以复合音频(RCA)输出信号为测试信号,符合SJ/T 11331-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5部分:模拟音频信号接口a)幅频响应: 20Hz—20kHz +/-2 dBb)60Hz—18kHz +/-1 dBc)谐波失真: ≤1%d)S/N: ≥70 dBe)左右声道串扰: ≤-70 dBf)左右声道电平差: ≤0.5 dB11.3.环境适应性要求a)环境适应性温度环境要求为-10℃~40℃。
STB电信2.2规范常见故障信息对应表
1“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连接RTSP服务器失败(RTSP_CONNECT_FAILED)3“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无法读取从服务器发来的 RTSP 命令(RTSP_READ_FAILED)4“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RTSP 连接断开(RTSP_CONNECTION_DIED)7“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流媒体发送ANNOUNCE 2103强制关闭连接消息,机顶盒响应强拆9“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服务器上找不到指定的资源文件(RTSP_STATUS_NOT_FOUND),流媒体返回40410“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被请求的服务器不存在或者资源文件不存在(STATUS_NO_VIDEO)12“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服务器关闭了RTSP连接(RTSP_CONNECT_STOPPED)13“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请求的媒体资源需要认证,并且认证信息没有传递到播放器所以不能播放(RTSP_STATUS_AUTHENTICATE)404http status 404发生页面错误,如404或500的时候500http status 500发生页面错误,如404或500的时候0209系统错误:错误码0209不免费0210系统错误:错误码0210用户不存在或状态不正确0211系统错误:错误码0211用户余额不足0213系统错误:错误码0213ppv不免费0214系统错误:错误码0214系统错误0216系统错误:错误码0216EPG负载均衡认证失败0217系统错误:错误码0217EPG保存订购关系失败0218系统错误:错误码0218UserToken更新失败0219系统错误:错误码0219增值业务订购失败0222系统错误:错误码0222获取用户加密token失败0223系统错误:错误码0223获取用户token失败0224系统提示:用户书签信息缓存成功用户书签信息缓存成功0225系统错误:错误码0225用户书签信息缓存失败0226系统错误:错误码0226书签列表被锁,无法操作0300系统错误:错误码0300当前浏览器不支持Utility对象0301系统错误:错误码0301请求参数非法0303系统错误:错误码0303获取域名地址列表失败0304系统错误:错误码0304获取业务入口地址列表失败页面错误故障号业务故障号0306系统错误:错误码0306更新域名地址和业务入口地址失败0307系统错误:错误码0307系统错误:错误码03070400系统错误:错误码0400未知的异常0502系统错误:错误码0502第三方播放参数不够1005“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与流媒体服务器端之间的RTSP信令信道检测到关闭的信号1007“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JS没有定位到URL1019“系统正忙,请稍候再试”该消息由JS直接产生。
Q-CT 2376-2011中国电信高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 V3.0
I2011-09-05 实施2011-09-05 发布保密等级:企业秘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 高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 V3.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igh definition set-top boxQ/CT 2376-201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 2011-09-07 发布 2011-09-07 实施Q/CT 2376-2011目 次目 次 (I)前 言 (IV)IPTV 高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术语和定义 (2)3.1缩略语 (2)3.2名词术语 (3)4业务功能要求 (4)4.1基本业务 (4)4.1.1直播 (4)4.1.2即时时移 (5)4.1.3点播 (5)4.1.4电视回看 (5)4.2扩展业务 (5)4.2.1B/S浏览类 (5)4.2.2C/S客户端类 (6)4.2.3本地业务 (6)4.2.4通信类业务 (7)4.2.5家庭媒体共享业务 (7)4.2.6可视电话甩屏 (7)4.2.6.3共享文件播放 (8)5业务能力要求 (8)5.1多任务 (8)5.2协议 (8)5.3媒体播放 (9)5.3.1视频 (9)5.3.2音频 (9)5.3.3图形 (9)5.3.4外挂字幕 (10)5.4虚拟机 (10)5.5浏览器 (10)5.6无线功能(可选) (10)5.7音视频主观质量 (11)IQ/CT 2376-20115.7.1图像质量 (11)5.7.2声音质量 (11)5.7.3可视通信业务 (11)6业务操作及管理 (12)6.1开机 (12)6.1.1开机方式 (12)6.1.2开机图像信号 (12)6.1.3开机过程 (13)6.2关机 (14)6.2.1关机方式 (14)6.2.2关机图像信号 (14)6.2.3关机过程 (14)6.3业务配置 (15)6.3.1本地配置 (15)6.3.2局域网配置 (16)6.3.3远程配置 (16)6.4业务操作性能 (17)6.5终端管理 (18)6.5.1软件升级 (18)6.5.2状态性能统计 (18)6.5.3故障诊断 (18)6.5.4业务质量监测 (18)7机顶盒与平台的接口 (19)7.1与业务运营平台的接口 (19)7.2与终端管理平台的接口 (19)8硬件及接口要求 (19)8.1硬件 (19)8.1.1基本要求 (19)8.1.2面板要求 (19)8.1.3电源要求 (20)8.2外设 (21)8.2.1遥控器 (21)8.2.2融合遥控器 (22)8.2.3摄像头 (22)8.3硬件接口 (22)8.3.1媒体接口 (22)8.3.2外设接口 (22)8.3.3网络接口 (23)9电气性能 (23)10文档配件等要求 (24)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机顶盒普通遥控器物理码、用户码及外观 (26)IIQ/CT 2376-2011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机顶盒普通遥控器键值表 (29)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机顶盒编号(STBID) (31)C.1 STBID定义 (31)C.2 STBID结构说明 (31)C.3 样本图例 (32)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机顶盒统一故障代码 (33)D.1 故障代码 (33)D.2 RTSP 错误码 (35)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机顶盒DHCP接入要求 (37)E.1 流程描述 (37)E.1.1 DHCP包交互流程 (37)E.1.2 续约流程 (38)E.2 DHCP包内容格式 (39)E.2.1 Discover包内容要求-广播 (39)E.2.2 Offer包内容要求-单播 (39)E.2.3 Request包内容要求-广播 (41)E.2.4 ACK包内容要求-单播 (41)E.2.5 NAK包内容要求-广播 (43)E.2.6 Release包内容要求-单播 (43)E.2.7 Declient包内容要求 (44)E.3 同时支持DHCP和PPPOE协议 (44)E.4 OPTION 60详细要求(Authentication for DHCP Messages) (45)E.4.1 功能描述 (45)E.4.2 实现流程 (45)E.4.3 加密算法 (46)E.4.4 OPTION 60字段说明 (47)E.4.5 OPTION 125详细要求(Vendor-Identifying Vendor Options) (48)E.5 IPTV终端识别网关及获取双IP地址方法 (49)E.5.1 前提条件 (49)E.5.2 IPTV终端DHCP流程 (49)E.5.3 IPTV终端第一次DHCP流程 (50)E.5.4 IPTV终端第二次DHCP流程 (51)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规范版本修订记录 (52)IIIQ/CT 2376-2011前 言本标准是中国电信IPTV系列技术标准之一,截止本标准发布之日,该系列规范的名称如下:(1) 《IPTV业务系统 业务技术体制(V3.0)》(2) 《IPTV业务系统 内容提供商与内容合成管理平台接口技术要求(V3.0)》(3) 《IPTV业务系统 内容合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V3.0)》(4) 《IPTV业务系统 内容合成管理平台与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要求(V3.0)》(5) 《IPTV业务系统 终端管理平台技术要求(V3.0)》(6) 《IPTV业务系统 业务管理平台技术要求(V3.0)》(7) 《IPTV业务系统 EPG页面制作及显示技术要求(V3.0)》(8) 《IPTV业务系统 业务能力平台接口技术要求(V3.0)》(9) 《IPTV业务系统 业务管理平台与业务能力平台接口技术要求(V3.0)》(10) 《IPTV业务系统 终端与终端管理平台接口技术要求(V3.0)》(11) 《IPTV业务系统 终端与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要求(V3.0)》(12) 《IPTV业务系统 标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V3.0)》(13) 《IPTV业务系统 高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V3.0)》本标准主要依据中国电信企业标准《IPTV机顶盒设备技术规范V2.0》、行业标准《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为基础,结合中国电信IPTV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及“三网融合”新形势下对机顶盒在业务能力、应用功能、操作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原有规范兼容性的情况下进行规范的制定。
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书
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书2005年9月目录前言 (1)1、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3)3、缩略语 (4)4、定义 (5)5、机顶盒及业务分类 (6)5.1基本业务 (6)5.2增值业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可选业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机顶盒功能要求 (11)6.1EPG浏览器及功能要求 (11)6.1.1 EPG浏览器要求 (11)6.1.2 EPG浏览器功能 (11)6.2业务应用要求 (13)6.2.1 音视频播放要求 (13)6.2.2时移电视 (15)6.3机顶盒管理要求 (15)6.3.1 日志上传(可选) (15)6.3.2 在线升级与下载 (15)6.3.3 系统设置 (15)6.3.4 输入法 (15)6.3.5 时钟同步 (15)6.4网络要求 (16)7、机顶盒操作要求 (17)7.1开机 (17)7.1.1 启动方式 (17)7.1.2 启动期间的图像信号 (17)7.1.3 启动过程 (17)7.1.4 启动阶段的故障诊断功能 (17)7.2节目播放 (18)7.2.1 菜单的操作 (18)7.2.2 节目转换要求 (18)7.3关机 (18)7.3.1 关机方式 (18)7.3.2 关机期间的图像信号 (18)7.3.3 关机过程 (18)7.4待机 (19)7.5可靠性要求 (19)8、机顶盒性能要求 (20)8.1视/音频信号 (20)8.1.1 视频信号 (20)8.1.2音频信号 (20)8.2环境适应性要求 (21)8.3安全要求 (21)8.4可靠性要求 (21)8.5供电要求 (21)8.6功耗要求 (21)8.7噪声 (21)8.8电磁兼容性 (21)9、机顶盒硬件要求 (23)9.1存储空间 (23)9.2按键及状态指示 (23)9.3接口要求 (23)9.3.1 媒体接口 (23)9.3.2 外设接口 (24)9.3.3 网络接口 (24)9.4遥控器 (24)10、机顶盒软件要求 (26)11、附录A:STB编号要求 (27)11.1STBID定义 (27)11.2STBID结构说明 (27)前言本标准规定了XX运营商宽带网络环境下宽带数字机顶盒(以下称STB)的业务支持能力、功能要求、性能要求、通信协议、安全要求及接口特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