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美术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初探摘要:新课改让美术课堂更精彩,让美术课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充满了掌声与笑声。
但也存在着一些与课改不和谐的现象,如: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营造“热闹非凡”的课堂气氛;运用“花样百出”的教学形式;设计“新颖特别”的教学环节等。
有些美术课只是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与以前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变得华而不实,这需要引起所有美术教育者的重视。
教者通过分析案例、实验,得出自己的体会,并从多方面去理解一堂好课的真正意义。
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领会新课标的精神,领会新课改的真正内涵和实质要求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们就会在新课改中一路走好,走得更远,直到成功。
关键词:新课改;精神;课堂教学;导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
美育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作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的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转变旧观念,发展示之以形的形象性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就是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
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在教学中我利用直观教具、范画、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比如,我在上《我和昆虫》一课时,我利用电脑制作了一段《昆虫王国历险记》的幻灯片,学生执欣赏和津津有味,还一同认识了很多昆虫。
我问一个低头玩的男孩:“你认识了哪些昆虫?”他说:“蚱蜢”。
接着伸出了手,一只活的蚱蜢在矿泉水瓶中跳着。
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接过他手中的瓶子,将蚱蜢的形象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向了银幕,小小的蚱蜢放大了很多倍。
课改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论文
课改后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在小学新课改美术教学倡导的是,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一年级的《太空里的植物》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家观察花草树木,看看生活中的植物有什么各自的特点。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向自己是太空人,在太空里看到的植物有什么不一样的,都有什么奇异的植物呢?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观察的植物与想象中的植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
有的认为太空中的植物应该颜色很奇特,五颜六色的;有的说形状很奇特,有很多手和脚,还会说话。
有的说太空中的树上结着各种的果子和不同形状的叶子;有的认为太空中的花长着会吃人的大嘴巴和会诱惑人的眼睛……。
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大胆的想象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及想象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想象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太空里植物的奇特。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
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美术课改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课
内容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在美术欣赏课中,要力求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以体现《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美术欣赏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以德治国"的原则,教育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新课标下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的培养,倡导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多元化。
这就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美术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学生能学好美术,形成美术素养的关键是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想理解、掌握、研究所学内容,从而转变为创造的动力。
兴趣学习具有情感色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自我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并使自己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的开始和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悬念,善于诱导,要不断激发学生短暂的兴趣和思考活动来达到培养持久兴趣的目的,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幽默,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录像、光盘、课件等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教师精心制作范画、教具,精心装裱学生作业,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此外,在课程结束时,教师要适时将知识扩展、延伸,留下问题,让学生保持对美术的好奇心,从而有兴趣想上下一节课或课余时间自己研究。
新课程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摘要: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学的发展和建设,可促进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习和评价方式,使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促进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真正发挥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技术、智力、创造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新课程;引导;传授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71-001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想,它本身还包含了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新课程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内容:1.新课程的使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改变美术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强调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
2.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美术教材不是唯一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新课程的教学观——和学生一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新课程倡导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持续发展的过程。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展。
同时,加强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信息、情感、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
4.走进新角色——经验的共享,世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共5篇)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共5篇)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后的美术教学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
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摆脱“像”的说法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
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
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
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画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
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
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突出“变”的创作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
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
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
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
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
新课标美术教材论文:新课标下美术教材的灵活使用
新课标美术教材论文:新课标下美术教材的灵活使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应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
与新课标相配套的人教版美术教材还有某些不适应具体教学实际的情况。
我们美术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应该灵活机动地、创造性地使用新课标下的美术教材。
1.灵活使用教材的必要性1.1新教材自身的不足促使教师必须灵活机动地运用教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新版本的美术教材尚存在如下不足:①有的课时分配不当,需要调整;②有的知识容量偏大,需要浓缩;③有的内容偏难,需要通俗化;④有的内容偏繁,需要简化;⑤有的内容不够完整,需要补充;⑥有的顺序不当,需要调整。
1.2客观条件的差异促使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运用教材。
很多客观情况使我们教师不能熟视无睹,必须实事求是地活用教材。
比如:①学校之间的城乡差别使得学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②学校之间重视程度的差别使得美术课的课时开设数量不等;③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④美术教材内容偏多和美术课时总量偏少的矛盾突出。
1.3教育的不断创新性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当今的教育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创新性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我们美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灵活地使用教材就是重要的表现。
2.灵活使用教材的意义2.1激活教师探索思维,有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我觉得作为教师不应该被教材本身所束缚,而应该灵活机动地使用教材,如果照本宣科就难免会陷入被动的境地;况且对教材的活用又会反过来激活教师思维,给教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2.2优化教材知识结构,有利于教师传授教材内容。
鉴于新教材可能存在的不足,我们教师在具体使用教材时必须做适当的整改,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可以使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体系化,更贴近教学实际,更利于教师教授课本知识。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随着美术新课标的实施, 国家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 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 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促进美术教学改革。
一、仔细讲解绘画步骤, 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美术创作的过程是有一定步骤的。
首先, 要从欣赏入手, 再按照静物速写、风景速写、人像速写、动态速写、主题性速写这一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的创作。
初中生对于速写并不感到陌生, 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 但是并不细致, 同时也欠缺主观情感表达能力。
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他们的笔法往往比较简洁, 绘画生动活泼,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有趣的图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是初中生难能可贵之处。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 我们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 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 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 给学生讲清楚绘画的具体步骤,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实际上, 速写的题材与内容都非常丰富, 可以画静止物体, 如:文具、书包、花盆等, 也可以画人物, 如:家人、朋友等, 还可以画大自然景物, 如:大树、鲜花、小桥、房屋等。
速写的基本步骤如下:一是从整体上看实物;二是观察实物, 找出基本特征;三是找到最佳的入手之处;四是依次绘画;五是对整幅画进行补充和修改, 最终完成一幅画。
由此可见, 贯穿速写画始终的就是两个字观察, 每一步都离不开观察, 观察力强的学生必定能画出优秀的作品。
又如, 在画人物画时, 学生应先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体和动态, 这几根线就是主线, 然后再画出其余次线。
在人物画像中, 只要是贴近人体结构的线条就是实线, 一定要画得准确;只要是不贴近人体结构的线条称之为虚线, 要画得生动与流畅, 加强画面的节奏感。
还有一种速写方法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绘画, 先从大的形块入手, 可以画得比较有情趣、比较生动。
此外,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结构, 以免在形体结构上发生错误。
新课程下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摘要: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贯彻启发性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的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个人认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重在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其艺术才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本文就美术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育人教学方法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如果教师能细心寻求,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美的环境,插上美的翅膀,实现美的创造,那么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将是必然的结果。
本文就将围绕“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要育人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我们认为: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知识,三流的老师误人。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21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2.培养学生实践中的动手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
”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育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育【摘要】本文依据新的教育理念,从美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客观实际出发,浅述了本人的感悟和收获。
综观世界美术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分析美术教材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论述美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究新的发展趋势,树立“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的大美术教育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美术教学,感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对艺术、艺术教育的价值、功能的认识日益深化。
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艺术教育,许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如法国有《艺术教育法》,同时也有艺术教育高级委员会。
美国1994年通过了一项法令,把艺术课程(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等)增列为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并在二十世纪末出台了《国家艺术标准》,古希腊人一直把艺术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中国也是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的一个古国。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美术课堂,使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沐浴在春风里。
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树立“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的大美术教育观念。
下面就几年来我个人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感悟与反思及所进行的探索,谈谈自己对美术教育的认识。
1.新课程新理念下的美术教育人类历史上尽管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离不开美术。
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美术,文明与美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那种文化中,美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艺术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经验。
没有美术,我们的生活就缺少色彩与光泽,美术总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
那什么是美术教育,在《艺术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目标已从过去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促进学生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综合发展。
按照《艺术课程标准》的思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艺术包括技术,但不完全是技术,还包括人文精神;艺术包含技术,但不完全是技术娴熟的演员、画家演示的技术;艺术是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新课改下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新课改下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摘要:美术教育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对学生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各科的都在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美术也不例外。
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新课程理念的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寻求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力求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在结合了众多一线工作者的经验后,我提出以下几条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一、对学生进行想象力与审美观方面的专门培训有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同时,还有观点认为:审美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前提。
由此可见想象力与审美观是学习进行美术学习的主要“工具”,对其培训就非常有必要。
二、设置小组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采用小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共同进步。
在之前的美术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尝试过进行小组教学,但是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小组构成不合理。
一般的小组都是教师划分,人数在2—6人之间,但是有很多搭配不合理的情况。
如果让学生自行分组的话问题会更多:学生都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组队,组队后总有说不完的话,纪律难以保证;人缘好的学生人人要、人缘差的学生无人要,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自信心的打击,影响学习质量。
(二)小组合作无价值。
设置小组是为了让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共同进步。
但,实际的情况是: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多数只是应付形式,一声令下开始讨论,几句话后偃旗息鼓。
没有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价值。
(三)学生参与程度严重不均。
很多时候,小组讨论时组长或者平时表现活跃的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多,其他学生多数情况是充当听众,学生的参与程度严重不均。
这种情况下,小组之间缺乏深层的思想交流,而且活跃的学生越来越活跃、沉默的学生越来越沉默,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新的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的契机。
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与时俱进,认真钻研教法,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
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来来自学生自身,一部分来自外在刺激,另一部分则来自教师的激发与调动。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直观刺激,并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教师教得游刃有余。
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教学内容呈现和丰富多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课《神奇的口袋》中,我故弄玄虚的带了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去到教室,我问:“你们会隔袋猜物吗?”“会”这时学生的情绪已经高涨,我立即请一名学生上台摸袋子中的物品,其余学生则负责猜物品。
[美术课改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探索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
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身在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可是在实施新课程之前看也看了,听也听了,讨论也讨论了,新课程也体验了,可就是找不到新课程中所说的理念,达不到它的要求。
就是这种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思想,造成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以至于美术课被称之为图画(绘画)课,任课教师称之为图画(绘画)教师。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美术教师永远就是只是画画的教师,学生永远就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学生。
这时很有必要去改变,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去适应新课程,因此我认为在这几方面应做出调整:教师在自身素质、教师角色转化、教学方法等。
一.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
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课程,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这不是可笑致之。
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
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第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标下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04-01“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想这里指的老师应该是广义上的吧)。
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教师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在新形势新课标下我们美术教师又该怎么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好地作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呢?新课标下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突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培养。
三维目标发展了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维目标,有利地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三维目标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
同时,新课标更体现了人文性,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美术教学就应该使我们的日常的学科教学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
那么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是:第一教师是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第二,教师是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
因此,美术教学应由过去的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是:第一,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第二,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同时还应当注意有意识地沟通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这两类知识虽然并不总是一致,但也并非截然分开的。
新课程下的美术(精选2篇)
新课程下的美术(精选2篇)新课程下的美术篇1摘要: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展示自己的机遇。
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次改革中实现“蜕变”。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
在一阶段的艺术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身为艺术教师首先必须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我把他总结为“三态”。
关键词:新课程;艺术;教师;情态;语态;形态艺术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型课程,它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一门综合课程。
新的课程标准就是要告诉孩子,艺术并不神秘,并不遥远。
怎样唤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教法与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艺术课一阶段的教学、探索,我把它总结为“三态”。
1 情态长期以来,老师们在韩愈老夫子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影响下,每个老师都模式化为一个“领导者”了。
身为“领导者”,自然就想着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听自己的,自己必须强于学生,这样才“师道尊严”。
本来该属于孩子的金色童年失去了灿烂的光辉,本来该洋溢在孩子脸上的笑容变成了未老先衰的沉重,本来孩子灵动的双眼化作了呆滞的一潭死水。
新艺术课程的诞生使原本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变的活泼而又丰富,既有感性认识,理性反思, 又具心灵感悟,让学生在掌握学科能力和品位文化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对艺术的感悟,而不是单纯的唱歌、画画、跳舞、表演,让学生在艺术的感召下迁移学科能力。
所以,我们不应再把自己局限在三尺讲台,而应饱含情感,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投入艺术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怎样才能为学生开设令人陶醉的艺术乐园?我在《中秋节》这一课上,尽情让学生充分体验节日的氛围,感受节日的意义。
我首先深情地演唱了一段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同学们已被深深地打动,轻声跟随着节奏唱了起来。
当谈到中秋的情感与色彩时,他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认为“中秋节”有甜蜜,有伤感,所以色彩应该很丰富。
A组学生认为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应用粉红色,桃红色,表示甜蜜,幸福。
小学美术论文浅小学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_通用版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通用版普通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普通小学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选修及学习。
”美术教育思想通过理性和规律反映在教学上,也通过教师的手段和方法,艺术地反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教育思想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展示。
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每个美术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
它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直接影响、感召着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主要有两个方面:组织教学的艺术和教学语言艺术。
一、组织教学艺术(一)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普通小学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
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审美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
(二)创设情境,培养求知欲。
美术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应该创设能激发学生想像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主题鲜明又富有新意的作品。
美术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地方很多,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运用范画作品、幻灯等教具,可以在临摹中运用示范,在写生中训练艺术观察。
新课程美术教育论文
新课程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单调反复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地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相互依靠,通力合作,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学习中不要把成人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实验,自己解释,自己评价,进行探究学习。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形成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敢于探索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七年级美术第13册第14课《建筑之美》一课时,我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分组并布置了作业,要求每组学生都要搜集关于建筑的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每个小组都要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资料库。
上课时把这些资料拿出来大家进行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建筑之美的理解,还学会了一项本领———搜集资料,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受益无穷的。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术学习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或在单一的文化中讨论和分析美术作品,而是从不同文化背景中衍生出美术文化,还包括音乐、地理、历史、语文等更为广泛的文化。
在这种情况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的表现形式,还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例如,1.与音乐相结合。
在教学七年级美术第13册第3课《用线条表现》一课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如《命运》《金蛇狂舞》《步步高》《蓝色多瑙河》等,让学生用线条表现出不同音乐的不同特点,体会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相互联系。
2.与语文相结合。
在教学七年级美术第14册第3课《花的畅想》一课时,在教学中与语文相结合,让学生说出与古今文人雅士赞美、表现花的诗词,并且可以根据这些进行花的表现和创作,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除此之外,还与生活相联系,了解各种花所代表的含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课堂教学新课标创新精神一、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
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面带微笑这是我必须做到的,而且在语言上注意不给学生一种威慑力,而是通过语言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我在上课时,一开始总是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我看了上节课留给大家的作业,感到你们的思维那么独特,制作的小制作那么精美,我相信你们在这一节中会有更好的发挥,带给我更大的意外,是吗?通过这些激励的语言即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为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空间
教学打破学科的界限,使各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把音乐、文学、自然等学科引入美术课堂,不仅可以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和知识,还能开阔学生视野。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必须永远来自于感官”。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
我在上课前常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参考资料。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到收集资料的方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这对教学起到很好
的辅助作用。
如我在上《缤纷家用电器》一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的不只是现代家电的各种造型,还展示家电的背景资料以及各时代家电的性能技术特点资料。
再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我们未来的家电应该是怎样的呢?为学生综合知识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了
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课(校)内外结合,拓宽美术教育的渠道
美术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及家庭也是美术教育的广阔天地。
课外选修课、课外美术小组活动,课余带领学生去参观、考察、写生都是好方式。
我还经常把一些美术教学拉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
例如,我在讲授“书籍的封面设计”时,我举行两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如组织学生浏览我的几十本书的封面设计,给老师的创作进行艺术分析……使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四、注重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桥》,利用纸材袋来做,这种自己创造乐趣的艺术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启蒙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会积极探究新的课程要求下美术教学的方向,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