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书心得
长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5c17a5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5.png)
长征读后感长征读后感(通用18篇)仔细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长征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征读后感篇1这篇课文讲述了贺捷生奶奶不满一岁跟着红军走完了漫漫的长征路的故事。
这个动人的故事让我感觉到了当年的红军战士们长征时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漫漫长征路上,不畏艰险,爬雪山过草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回顾在枪林弹雨中战斗的红军战士们,再看看我们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就算学习上有再大的困难,和当年的红军战士们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今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决不向困难低头。
长征读后感篇2一提起长征,大家都会知道,长征是1934年10月起程的,在长征中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对于战士们他们经过了多少苦难以至于五岭山脉绵延起伏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细小的浪花,乌蒙山的气势磅礴在红军眼里只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还有他们也睡过在冰天雪地的雪山上,战士面对陡峭的绝壁也曾经走过。
许多战士在长征中牺牲了,草地、雪山和河流中,埋葬着我们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长征读后感篇3这几天,我翻开了《红军长征》这本书。
它多少次让我热泪盈眶,多少回让我痛哭流涕,又多少次让我倍受感动......面对险恶莫测,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全都,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练意志的艰辛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
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嫩绿的小草下却是无尽的沼泽,许多红军战士就这样倒下了,却没有一句怨言。
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然而,面对粮食短缺,战士们何尝不是风雨中前进呢?作为小学生,我们不得不被红军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所感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奇迹中的辉煌,我们一同见证,在那古老的历史篇章中,红军长征也足足得写二万五千里,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乐章!长征读后感篇4读了长征背后的故事,我深受震撼,如果我把浪费的粮食给那个小红军,他就不至于饿死了。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2282cf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c.png)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长征》用毛主席写的诗,做开头曲,写的是即将看到长征胜利的曙光,但道出了多少血汗艰辛。
那么《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一)人的精神力量若强大起来,可以到什么境界?从1931年开始的那段征程应最能诠释。
从瑞金到延安,从东南到西北,为救国救民倾尽所有,最终,真理战胜了谬误,血泪凝聚成了丰碑,镌刻了那一代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长征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是蒋介石的"围剿",内是博古、李德"左"的错误。
初期的战役无疑是悲壮的,"血战湘江"一役红军从八万锐减到三万,剧中一个叫"阿玉"的姑娘,打游击战,被捕后高唱一曲《十送红军》,沉塘牺牲。
红军,不仅要抗击各地围追堵截的军阀、国民党的中央军,还要、也更为重要的,是纠正党内的错误,否则,工农红军,全军覆没。
故说长征,是一场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的跋涉。
剧中党内一切以"苏联军事顾问"为王的指导方针让我讶异,军事顾问并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导方针出现严重错误,导致中国的工农红军一败再败,甚至可以说到了四面楚歌的绝境,但,指导方针将博古、李德的教条主义奉若神明,丝毫不考虑党内的实际情况,这时的红军是艰难的,是压抑的,也是岌岌可危的。
但,幸好,毛泽东等领导人,一再坚持打游击战、西进川滇黔等作战方针,创造了四度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终于,让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高奏起了凯歌。
回望长征,不禁感叹那对信仰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信仰,是多么崇高的名词啊,它由不得任何人侵犯与亵渎,在任何情况,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是天边那颗最亮的星,始终在心中亮着,即使,触碰不到它,即使,实现它在好远好远的未来。
崇敬红军当时的信仰,敢问若心中没有坚定的追求,岂会拼上一切,倾尽所有,只为那个"缥缈"、"虚无"的将来?乱世,让当时的人迫切改变一切,小至个人的生死,大到国家的存亡,唯有坚持,才可能有出路。
《长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ec897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2.png)
《长征》读后感《长征》读后感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长征》读后感1红军的长征路是指策略转移,在《红军长征胜害》这篇文章中,重要写了夹金山中年积雪,兵士们硬是底着风雪翻了从前,红军开端功草地,这是长征途中最艰巨的行程,红军断粮时,他们就煮皮带掘家菜,找树根。
这面还有一个故事,有三个小红军生了胃病,炊事班长情急生智,用针钓鱼给小红军吃小红军的病恶了,炊事班长由于吃了他们剩下的鱼骨头,不够充饿,所以就义了,在1936年10月,红军长征成功停止。
在文章中的红军不怕甜不怕乏,皆是替了报效祖邦,为国民服务。
在咱们生涯中消防官兵也是这样杀人越货的。
在去年,我野对点的楼着火了,在不到二分钟后,消防车火快赶到了现场,一望到火势来势凶悍,有的消防队员也没穿,就拿着灭火器上了楼,有多少个队员翻开了电子门却始终击不启防匪门,他们硬是用楼讲的钢筋将防窃门撬开了,这时,他们发明墙角里有个小孩,立刻抱伏孩子就返外跑,剩下的持续在屋子里找人,过了一会,一位消防队员腹没一集体,即将孩子和大我用120迎去病院急救。
消防队员谦脸是灰,他们基本瞅不上这些,继承觅找灭火的逝世角,力争将火势片面点燃,决不让死灰复焚,很钝他们美满实现了此次灭火义务,个个满脸灰尘,拖着疲软的身材上了车,跟着警报叫响声凯旋而往。
啊!太英勇了!他们让我瞅到了消防官兵的渎职绝责,看到了国度的“虔诚卫士”和人官财产的“守护神”的大无畏的精力,这使我想讫,无论是反动时代的红军战士,仍是该代的公安干警、武警消防官兵等,都是这么不辞辛苦地为人民服务,他们才是我们最尊敬的人!这样的名例举不胜举,他们所干的所有无奈用语言去形容一言半语汇成一句话:“感激你们,尔作尊重的己————私安干警、武警消防民卒跟结抬军们”。
《长征》读后感2读完这厚厚的一本<长征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写过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长征读后感范文(5篇)
![长征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8403f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9.png)
长征读后感范文(5篇)篇1:长征读后感范文归去来兮,斯人已去。
长征往矣,精神不灭。
长征精神穿越八十余年的时光,在我们当今时代,注入了鲜活而滚烫的血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隔着八十余年的时光回望红军,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穿着破旧绿色军大衣的他们,在资源极度匮乏,身体极为饥寒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住雪洞,吃树皮,出生入死,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常人无法想象的任务。
他们把草地当床,把树叶当被,与星空共寐。
他们将儿女情长的喃喃细语,化作慷慨的誓言豪情!他们将风花雪月的凝望,化作铁骨铮铮的生死奋战!他们将身体的饥饿与寒冷,家人的关心与牵挂,青春的浪漫与柔情,都置于一旁,他们的心中,只有百姓的安宁与幸福。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他们的精神何其崇高!何其伟大!何其可贵!长征往矣,但长征精神仍在我们心中。
那是一股不畏艰难困苦,舍家为国,慷慨激进的精神,是中华之魂!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始终,是我们的时代。
”之所以为好,是因为中国红军前赴后继,为我们换来的锦绣时代,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抒写了中华之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虽然长征精神在有些人心目中日益淡薄。
一些权力在握的*,放纵自己,生活奢靡,令人悲哀。
但这并不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不会让我们社会失去长征精神。
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中华之魂,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让中国历经风雨却仍然傲然挺立!新时代一个又一个身上凝聚着长征精神的人向我们走来。
歌手王力宏,年收入几亿元,却仍不忘节俭。
在颁奖大会上,有眼尖的网友一眼认出他所穿衬衫与十四年前专辑《唯一》中是同一件。
作为一线明星,他开的是几万块的二手车。
他将长征精神之一——节俭,发扬得淋漓尽致。
唐山十三兄弟,在地震现场不畏生死,心系灾民。
事后*问他们为什么如此拼命?他们说:“我们的生命是祖国给的,我们也体会过灾后重生的感觉,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帮助那些正在遭受同样遭遇的人。
长征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长征心得体会(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245dd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9.png)
长征心得体会长征心得体会(精选16篇)长征心得体会篇1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七十多年前,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七十多年后我们牢记了这个伟大的历程,也牢记了“红军”这个永恒、响亮的名字。
红军是坚定的。
我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红军带伤爬雪山》,十分震撼,赴红军长征会师旧址参观学习后,内心更是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频繁转战、动荡不定的环境已经让红军筋疲力尽,何况他们负伤时没有药品,也没有足够的食物,行走艰难的他们想要爬上寒风刺骨的雪山,简直不可想象。
然而,红军伤员们望着高耸险峻的雪山并没有退却。
他们坚强地爬了上去,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信红军会赢,共产党会赢,正义能战胜邪恶!红军的伟大使他们走过寒风刺骨的雪山;走过泥泞不堪的草地;走过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走过水流湍急的金沙江;走过奔腾咆哮的大渡河……长征路上有着红军的坚定信念;有着红军的坚实足迹;有着红军的责任感;有着红军的`不屈灵魂!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红军为了中国和所有中国同胞努力着、坚持着、奋斗着,做着不屈的抗争。
红军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斗志昂扬、勇往直前!赴会宁参观学习时的场景使我思绪万千,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心中那份真诚的誓言。
艺术家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精心设计展现了当年长征会师中艰难悲壮的历程,写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铭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以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纪念馆的每一件革命纪念品和墙壁上每一副宣传画背后的故事都震撼人心。
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与期盼,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我们铭记这些伟大的历史,也铭记不朽的长征精神。
作为一名兰州大学的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青年,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在今天我们要深刻理解不朽的长征精神,继续发扬、继承不朽的长征精神,用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刻苦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祖国的明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征》读后感(通用25篇)
![《长征》读后感(通用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e6983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f.png)
《长征》读后感(通用25篇)《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优秀范文读后感写作方法(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1]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的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的前面。
《长征》读后感(通用2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长佂的读后感
![长佂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868af7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9.png)
长佂的读后感篇一长佂的读后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着毛主席写下的《七律·长征》,我心中不禁涌起对长征那段艰难岁月的无限感慨。
长征,这是一段怎样的征程啊!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很难真正去想象那一路上的艰辛。
但当我读着那些文字,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展开。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走路嘛,能有多难?但你想想,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敌机轰炸,这哪里是走路,简直就是在枪林弹雨中求生!我觉得长征就像是一场超级马拉松,而且还是障碍赛。
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翻雪山、过草地,那可真是要命啊!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能坚持下来吗?也许走不了几步就哭爹喊娘了。
但是,红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勇往直前。
他们的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对未来的希望。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的信念在哪里?我的坚持又在哪里?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和红军战士们比起来,我真是太惭愧了!长征途中,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
像“金色的鱼钩”,老班长为了让战士们能吃上鱼,自己却饿着肚子,最后牺牲了。
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难道他们不怕死吗?不,他们怕,但他们更怕失去革命的胜利,更怕老百姓受苦受难。
读完长征的故事,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太幸福了,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可别总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和长征比起来,咱们这点小烦恼算啥呀!篇二长佂的读后感提起长征,我的内心就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击了一下,那种震撼难以言表。
想想看,那是怎样的一段路程啊!雪山、草地、河流,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一路上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也许你会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有啥好感慨的。
但我想说,这可太有必要记住啦!我在想,长征中的战士们,他们难道是钢铁做的吗?怎么能承受那么多的苦难?爬雪山的时候,那寒冷刺骨的风,说不定能把人的骨头都冻裂了。
过草地的时候,一脚下去可能就陷进去出不来了。
我不禁自问:如果我在那里,我能活下来吗?可能我早就吓得尿裤子了吧!长征中,那些英勇的战士们,他们有的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啊!本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却扛起了枪,走上了生死未卜的道路。
《长征》读后感15篇
![《长征》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34d1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d.png)
《长征》读后感15篇《长征》读后感1长征中一个个惊心动魄,可歌可泣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吸引着我。
“陈同志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走着,突然看到一个小红军,他面黄肌瘦。
于是提出要小红军骑自己的马,小红军却说;我的体力比你强。
不管陈同志怎么劝说,怎么下命令,他依然倔强,随后要求小红军和自己一同走时,小红军却说要等自己的同伴,陈同志无可奈何,只好取出自己仅有的一点青棵面递给小红军,他却说自己还有。
分别后不久,陈同志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再回到原地时,小红军已倒在地上,鼓鼓的的袋子里是一快烧得焦糊的牛骨。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出来了,或许是他的小,或许是他的坚持、坚强、倔强,或许是他的精神和意志。
我不由得渺小了许多,比起那些艰苦奋斗的战争岁月,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要坚守过去,珍惜现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为坚信,每一个小小的微笑,就可让世界变温暖。
中华儿女们,让我们学习军人的勇敢,怀揣报国之志,重走红军的长征路,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长征》读后感2相信大家都听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红军部队翻雪山、过草地……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日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写的诗歌――《长征》,读后我更是感慨万千。
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4年从瑞金出发。
期间历时13个月零2天,红军部队纵横了11个省份,途中共翻越了五座行程达2700里大雪山,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渡过24条水流湍急的河流。
其中,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每一次战役都惊心动魄。
当读到《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句时,我被红军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的折服了。
五岭山脉上下上下起伏,连绵不断,在红军眼里却像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浪花。
乌蒙山地势险要,气势磅礴,在红军脚下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滚动的泥丸。
一切的艰难险阻在红军眼里都是轻而易举的小事。
特别“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中,红军面对险峻的金沙江、大渡河时,那种不畏艰险、永不退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长征》读书心得总结
![《长征》读书心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ee64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3.png)
《长征》读书心得总结
《长征》是一部描写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作品,通过描绘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坚韧,展
示了人民军队的英勇与无私奉献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
得体会。
首先,长征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历程。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极端恶劣的环境和各种困难,但他们始终坚持着信念,奋勇向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其次,长征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伟大精神。
红军将“无产阶级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
动指南,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的幸福和解放而奋斗。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
我深深感动和敬佩。
第三,长征证明了红色力量的伟大威力。
尽管红军人数不多,装备简陋,但他们通过
灵活的战术和坚定的信念,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要有正确的信
仰和目标,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最后,长征是一段充满希望的历史。
红军长征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新中国,最终实
现了这一目标。
这让我深信,只要有信念和努力,一切艰难困苦都能战胜,未来是充
满希望的。
总之,读完《长征》,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长征是一个伟
大的历史篇章,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铭记。
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坚
持信念,无私奉献,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66aa2033687e21af45a995.png)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一这些天,重新拿起了王树增先生的《长征》,翻开书本,重新阅读那些用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毅力刻成的文字,心里不禁生起涟漪,平静的心灵重新被震撼。
知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收集大量长征资料,采访上百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并数度行走长征路线而创作的6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长征》,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以全面的视角,理性地反映“长征”的作品。
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数万人的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面对的是高山悬崖、冰天雪地,面对的是湍急的河流、渺茫的沙漠和无底的沼泽……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 18 条山脉,其中 5 条是终年积雪覆盖的,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4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
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数名族放牧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这令人感到绝望的险境,却被这支队伍以滚烫的热血与钢铁的意志战胜了!这是红军,这就是百折不挠的红军。
身着薄衣,饥寒交迫,是什么让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的呢?是意志,坚强的意志。
长征故事读后感(通用24篇)
![长征故事读后感(通用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e9561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7.png)
长征故事读后感长征故事读后感(通用24篇)长征故事读后感篇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历尽千山万水,通过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
1935年8月,右路红军踏上了生死难测的茫茫草地,度过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岁月,走过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及时赶到班佑、巴西地区并率先北上。
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于同年9月,率红四方面军再次通过渺无人烟的草地,重过草地比第一次情况更加恶劣,是一次无谓的牺牲。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成功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为了早日摆脱国民党的围捕堵截,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他们只好选择一条人烟稀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路线——爬雪山,过草地。
过了雪山草地后,1936年10月,红军三支队伍终于在陕北胜利会师。
党中央领导核心得以胜利转移到延安,红军主力也迅速转移到民族解放战线的最前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英雄足迹携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豪迈记忆;他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朝着辉煌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飘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长征故事读后感篇2当我读完《长征的故事》,合上书的时候,“红军”这两个字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14个省,历时两年,1936年10月才到达陕北。
长征途中,与红军作对的有三方敌军,分别是川、滇和黔三军,还有蒋介石的中央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面对的并不止敌军,还有十分恶劣的天气。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精选25篇)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精选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275b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5.png)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精选25篇)王树增长征读后感篇1《长征》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书中写了自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经过。
中国红军留下的是:坚强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谓艰难的远征。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度过了三十多条河,包括世界上最汹涌的峡谷大江。
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最高的广褒的湿地。
而最重要的是:在总长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武围追堵截器简陋的中国红军往往面对数十倍与己的装备精良的敌人中,并且年轻的红军战士在数日为见粮食的情况下,日夜前行,翻过高山,然后又投入激烈的战斗。
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断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出现在中国红军长征途中。
在人类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今天,行走在这条重山峻岭和水流湍急的路途上,世人难以忍受疲劳,劳顿和生存条件的贫乏。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热津斯基走过长征后说:“对崭露新头角的新中国来而言,长征的意义决不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深刻的多,它是国家统一的精神,它是克服落后东西必要的因素。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
他们一路欲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是长征成功的关键。
长征唤醒中国的民众,给予他们从未有过的向往和信念,让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失业者从共产党中使他们懂得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世间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长征是中国红军走向崭新的中国的起程。
长征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壮丽的史诗。
长征在人类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强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
这大概就是长征精神,我坚信这种精神将代代相传。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篇2王树增着的历史题材小说《长征》,我感触良多,可以说以王树增的《长征》和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新一轮出版热为代表,以《长征》的追求为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景式客观再现,全球化认知高度”。
长征读书心得
![长征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f1d83f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6.png)
长征读书心得长征读书心得通用9篇长征读书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长征读书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长征读书心得通用9篇】,供你选择借鉴。
长征读书心得篇1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饭吃也是很平常的事,为了生存,他们吃草根,啃树皮,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那荒无人烟的草地和那皑皑白雪中。
最终,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廖廖三万人马,他们都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而活了下来。
在长征途中,常发生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就拿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丰碑》来说,文中的军需处长在过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一位小战士,带着安祥的微笑死去了。
他身为军需长,如果他没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为了让别的战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这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着红军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之路。
他们自己不吃,让给战友吃,他们不穿,让给战友穿。
有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
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有能力爬过那终年积雪的雪山,但他们没有独自爬过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战友一起手拉手,肩并着肩,一同爬过了雪山。
因为有了红军战士那种精神,长征才能成功,长征成功就让革命有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长征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那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
日常生活中那种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同学置之不理。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相信,将来我们一定开得最鲜艳,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国家肯定会更强大,一定要记住,长征精神不能忘,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长征读书心得篇280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
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拚搏。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长征》读后感(范例14篇)
![《长征》读后感(范例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ebd09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2.png)
《长征》读后感(范例14篇)《长征》读后感篇1我们了解到“七律长征”的诗句,让我知道不但红军65000千里的长征一路下跌的艰辛,也让我觉得红军有毅力。
红军发展一路越五岭,翻乌蒙山,过金沙江,跨大渡河……经历的艰辛数不胜数。
那五岭山脉以及高低变化起伏,绵延不绝。
那乌蒙山地区更是一个高大建筑雄伟,气势更加磅礴……不管山有多高,水流有多快,天气有多冷,多少雪都挡不住它们。
在他们的心中,困难,饥饿,寒冷,酷热,是很普遍的。
因为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怕”这个词,只有“坚持”这个词多么根深蒂固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长途跋涉中经历的困难就像生活中的困难一样。
红军就是我们。
我们会一步一步地解决困难。
在学习中,长征作文是学习生涯,我们还要有红军作为坚持不懈的学习困难一一解决,最终将我们的学习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前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流血,不只是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成大在未来的学习增光添彩的祖国。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学习环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红军发展经历的艰难但是我们是没有一个经历过的,他们成为可能睡雪窝,可能通过饥饿得吃树皮,草根……如果换做长期吃饱穿暖的我们是做不到的。
我们国家没有得到那份勇敢,那份工作坚持,那份面对敌人时的镇定。
所以需要我们生活还是要干好我们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
更加努力!荣誉我们的国家。
为了公平对待那些前辈奉献,为祖国的事业,学习,天天向上!《长征》读后感篇2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
脑海里不断浮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
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到达吴镇时写下的。
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总是为他们的意志而感动,红军战士是迎难而上,而我呢?暑假,灸热难耐。
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正好闲着没事,于是我们全家一起去爬厦门海沧的慈济宫。
来到山脚,望着那999层台阶。
我不禁有些胆怯,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往上爬。
《长征》读书心得感想(精选25篇)
![《长征》读书心得感想(精选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b3a1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3.png)
《长征》读书心得感想(精选25篇)《长征》读书心得感想篇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
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时期,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
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
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
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
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
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咱们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
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
《长征》读后感精选范文10篇
![《长征》读后感精选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90539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9.png)
《长征》读后感精选范文10篇《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一长征,是一部曲折离奇的神话,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长征是一部史无前列,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
多少年来,中国和世界上一切富有正义感的人们,无不为红军长征的伟大创举所惊羡,无不为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所极度焕发的伟大精神力量所仰慕。
这个暑假,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我品读了《长征》这本书,心中充满感怀,思绪万千。
1936年,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胜利到达了陕北,那一刻,中国革命的战斗激情在陕北沸腾。
中国革命的光辉征程中,镌刻了火红的两个大字——长征!如今,我们再次品读长征,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从八一南昌起义到共产党开始创建新型人民武装,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到夺取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一步步发展壮大,直到后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亦即人们后来所叫的“长征”。
说到长征,有人喜欢用战略大转移来形容,有人喜欢用大溃逃来形容。
但,不管怎样,长征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所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一个个艺术般史诗级的壮举,皆在长征完成。
没有长征,便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熟,选择毛泽东作为领袖,不也在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向成熟吗?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共产党人磨砺了意志,砥砺了心态,用宏伟的两万五千里描绘了自己的成长与奋斗。
这部辉煌壮烈的长征史,更是人类历史上一座划时代意义的精神丰碑!人们喜欢给长征带上太多的光环,对于长征,长征精神,已经到了溢美之词无以复加的程度。
毫无疑问,这是应该的。
但,在这种赞美的环境下,很多人体会不到长征的那种艰辛和环境的恶劣。
在当时,红军长征纵横14个省,穿越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总行程达6.5万余里,但这些都是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更为严峻的是,天上成百上千的侦察轰炸机,地上10倍于红军不择手段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途中高不可攀的雪上和漫漫无边的草地,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
长征读后感范文5篇
![长征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82012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1.png)
长征读后感范文5篇《长征》一书中,红军经历了许多磨难:有惊险的巧渡金沙江,血腥的湘江战役,神一般的飞夺沪定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征》读后感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长征读后感最近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长征》。
看完之后,我被红军那种不肯放弃任何希望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这本书讲了红军为了不被国民党“围剿”,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的根据地,进行艰苦的长征。
因为红军们坚韧不拔,所以他们打赢了380多次战斗,占领了700多座大城。
但是,他们也牺牲了430多个职位在营长之上的干部,几乎牺牲的每个人的年龄都不到三十岁。
同时,红军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经过了14个省,翻过了18座直入云霄的大山,跨过了二24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走过了无数的荒草地和雪山,并打败了国民党的数百个团。
长征的行程约两万五千里,大约走了两年。
这本书让我非常自豪。
红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居然还能活下来!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到了现在?是“打土豪,分田地,让全家幸福”的信念让他们活到了现在。
所以,我们只要不放弃任何希望,就能转危为安,渡过难关!长征读后感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漫长的征途,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一条生命之路。
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
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阅读红色经典《长征》读后感
![阅读红色经典《长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c81ab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2.png)
阅读红色经典《长征》读后感阅读红色经典《长征》读后感(范文7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阅读红色经典《长征》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大家共享。
《长征》读后阅读红色经典《长征》读后感(篇1)篇1二万五千里!这段惊心动魄的路程。
见证了多少战士的生离死别,见证了多少人民的悲欢离合呀!这途中惊险不断,但是一一被战士们克服了。
这需要多么大的士气呀!《长征的故事》一书中,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虽然,他们或不是名留青史,或不是大名鼎鼎。
但是,他们为长征做出的一切,是功不行没的!在面对险峻的腊子口的时候,战斗指挥员们也束手无策了。
正值大家绞尽脑汁想着方法的时候,一位叫李小猴的小红军消失了。
他自告奋勇,担起了引路的工作。
是他,在峭壁上钩住了一条绳子,得以让后面的人上去。
当他回到这个山坳时,大家感动不已。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平平经常的`小孩子,竟然帮他们度过了这个大难关。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人让我印象深刻——李国策!长征的艰辛是很难克服的,去过的战士往往是九死一生。
而李国策,三次过雪山草地,二十次遇险,竟然活了下来!他应当算的上是一个老红军了吧!他,躲过弹;他,进过泥潭;他,过过铁索桥;他,受过伤,导致了终生伤残;他,穿过枪林弹雨;他,吃过皮带。
这些鲜活的事迹,另我所敬佩。
毕竟是怎样的信念,支持着他,鼓舞着他呢?信念,是一团烈火。
信念,是一盏明灯。
信念,是……阅读红色经典《长征》读后感(篇2)看里约奥运会,最让我们鄙视的是什么,是女排精神,但与女排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然是长征精神了。
前几天,我在书店中无意翻到了《长征》这本书,便毫不迟疑地买了下来。
在我的心中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是一个能克服一切困难的队伍,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是一个制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
在长征途中,还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最终勇敢牺牲了;雪山上,军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淹没了,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久的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才知道生命的珍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读书心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所展现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是全人类追寻理想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面快随来看看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
一滴一滴的泪,像蒙蒙细雨一样,洒落大地,眼前闪过的画面让我永无难忘,那是一场奇迹的话剧,那是一篇难以忘怀的历史纪录,那更是一段辛福而痛苦的记忆!当我合上《长征》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原来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令人神往,最能影响世界前途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
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
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众志成诚征服了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是的,纵使装备极其简陋,给养严重匮乏,环境殿堂艰苦,数十倍敌军前堵后追,但中国人却没有屈服和害怕;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
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这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历史虽已过去,但在国际形式日益紧张、天下尚未太平的现状下,我们依旧更需要虔诚的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长征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如列宁说过: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就应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
在学校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孜孜不倦的学好每一科知识,用科技来强国,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
毕竟,任何辉煌的业绩都需用努力去创造,我们应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皮带、嚼草根的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命运的精神中学习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精神,无怨无悔的气概,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
而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如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终完成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就像司马迁饱受屈辱终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像梵高孤独贫穷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价值连城的作品;就像贝多芬双耳失聪却抚着琴键谱出优美的惊世曲调。
身处太平盛事,想想那些为了后来者的幸福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征英雄们,我们还有任何理由和资格去埋怨周围的一切吗?
历史的身影渐渐远去,此刻重新聆听《长征》的故事,感受长征先驱们创造的辉煌,体验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感动之余无不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崇敬,同时也对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到更神圣和光荣。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时,才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
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
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布满了荆棘,但成功者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坚强忍韧的毅力开辟通向辉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