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0年12月修订
本课程以于平安等编著的高等学校教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为参考书。下列内容均属考试范围,要求考生必须理解和掌握或运用其理论进行分析和计算问题。考题有填空、选择填空、判断、问答、推导、综合分析和具体计算等。
第一章绪论
1.2 压水堆:轻水既作冷却剂也作慢化剂,压力壳,燃料元件,燃料组件,安
全壳,一回路系统,稳压器等。
第二章堆芯材料的选择和热物性
2.1 核燃料:三种易裂变核素:铀-235、铀-233和钚-239,两种可转换核
素:
钍-232和铀-238,两类核燃料: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对于固体燃料的选择要求,目前动力反应堆常使用的两种固体燃料是:UO2陶瓷燃料和含UO2弥散体的燃料。
UO2陶瓷燃料的主要特性:UO2陶瓷燃料的熔点、密度、热导率和比定压热容。其中最主要的是UO2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2 包壳材料:选择包壳材料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两种主要的包壳材料:锆
合金和不锈钢,锆合金的热导率和比定压热容,现代压水堆为什么广泛选用锆合金作为包壳材料?
2.3 冷却剂:选择合适的冷却剂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轻水的热物理性质,过
冷水的主要热物性取决于温度和压力,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汽的热物性只取决于温度或者压力。
第三章反应堆的热源及稳态工况下的传热计算
3.1 反应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3.1.1 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及其在堆芯内的分布:堆的热源及其分配,堆芯体积释
热率,整个堆芯热功率,反应堆总热功率,堆芯内释热率的分布(主要是有限圆柱体的均匀裸堆堆芯中子通量或释热率的分布规律)。
3.1.2 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因素:燃料布置,控制棒,水隙和空泡。
*3.1.3 燃料元件内的功率分布。
3.1.4 核热管因子:径向核热管因子,轴向核热管因子,热流量核热管N R F N Z F 因子。
N q F 3.1.5 控制棒、慢化剂和结构材料中的热源及其分布。*3.1.6 压力管型反应堆内的热源及其分布。3.2 反应堆内热量的输出过程。3.2.1 堆内的导热过程:有内热源(燃料芯块)和无内热源(包壳和间隙)的导热。3.2.2 堆内的放热过程:单相强迫对流放热,自然对流放热;沸腾放热(包括大容积沸腾和流动沸腾,泡核沸腾的发生,泡核沸腾起始点的判别和沸腾临界,泡核沸腾传热关系式等)。3.2.3 堆内的输热过程。3.3 燃料元件的传热计算。
3.3.1燃料元件的形式及其冷却方式。3.3.2棒状燃料元件的传热计算:主要包括冷却剂、包壳外表面、包壳内表面,燃料芯块表面和燃料芯块中心线等的温度分布,间隙传热,即间隙热导(气隙导热模型和接触导热模型)。 例题3-1
3.3.3 积分热导率的概念和其应用。3.3.4 板状燃料元件的传热计算。3.3.5 管状燃料元件的传热计算。*3.4 热屏蔽的传热计算。3.5 泊松方程的数值解法。3.5.1 有限差分法简介。3.5.2 导热方程的变换:稳态、二维无内热源和有内热源的导热差分方程。第四章 核反应堆稳态工况的水力计算*
4.1 稳态工况水力计算的任务。4.2 单相冷却剂的流动压降。
4.2.1沿等截面直通道的流动压降:包括提升压降、摩擦压降、加速压降。4.2.2局部压降:主要包括截面突然扩大或缩小时的局部压降计算。例题4-14.3 汽—水两相流动及其压降。
4.3.1 沸腾段长度和流型。
4.3.2 含汽量、空泡份额和滑速比;含汽量、空泡份额和滑速比之间的关系式;
汽泡开始跃离壁面点的确定;沸腾通道内空泡份额 和真实含汽率x及热平衡含汽率x e沿流动方向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的计算。
4.3.3 压降计算。
1.沿等截面直通道的流动压降(包括汽-液两相流稳态流动的动量守恒方程、均匀流模型的两相流压降计算和分离流模型的两相流压降计算)。
2.汽-液两相流的局部压降(截面突然扩大、截面突然缩小和孔板)。
4.3.4 反应堆一回路内的流动压降。
例题4-2
4.4 自然循环计算。
4.4.1 自然循环的基本概念。
4.4.2 自然循环水流量的确定。
4.5 通道断裂时的临界流(临界流现象)。
4.5.1 单相临界流。
4.5.2 两相临界流:长通道中的临界流,短通道中的临界流。
4.6 堆芯冷却剂流量的分配。
4.7 流动不稳定性。
4.7.1水动力不稳定性(水动力不稳定性的分析,稳定性准则,消除水动力不稳
定性的方法)。
*4.7.2并联通道的管间脉动。
第五章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原理
*5.1引论
5.2 反应堆热工设计准则。
5.3 热管因子及热点因子。
5.3.1概述。
5.3.2工程热管因子及工程热点因子的计算(只要求热流量工程热点因子和焓升
工程热管因子计算的乘积法)。
5.3.3 降低热管因子及热点因子的途径。
5.4 临界热流量与最小DNBR。
5.4.1 概述。
5.4.2典型临界热流量公式。
例题5-2
5.4.3 影响临界热流量的主要因素。
5.4.4 水堆燃料元件表面的DNB比与最小DNB比。
5.5 单通道模型的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
5.5.1 概述
5.5.2单通道模型的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一般步骤和方法。
例题5—3。
5.6 子通道模型的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
5.6.1概述(主要包括冷却剂交混)。
5.6.2质量守恒方程。
5.6.3热量守恒方程。
5.6.4轴向动量守恒方程。
5.6.5横向动量守恒方程。
5.7 反应堆热工参数的选择。
*5.7.1核电站或动力装置的反应堆热工参数的选择。
5.7.2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条件,q-t图。
5.7.3核电站内一回路和二回路热工参数间的关系和参数选择。
第六章反应堆瞬态热工分析
6.1 瞬态过程中反应堆功率计算。
6.1.1停堆后的功率。
6.1.2 剩余裂变功率的衰减。
6.1.3 衰变功率的衰减(包括裂变产物的衰变功率和中子俘获产物的衰变功率)。
*6.2 瞬态工况的燃料元件温度场的计算(主要是导热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不要求
解析求解)。
*6.3 表征冷却剂热工水力状态的基本方程组。
6.4 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6.4.1安全分析的任务。
6.4.2功率调节时的过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