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课时练带答案课时练习题带答案
(2020年春)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同步训练习题(解析版)
马说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祗.(zhǐ) 骈.死(pián) 槽枥.(lì) 食.马者(sì) 外见.(xiàn)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2处)(2)才美/不外见(限标1处)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虽..有名马故:所以虽:即使(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仅奴隶人:奴仆(3)骈死..之间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槽枥:马槽..于槽枥(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次或:有时(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才干(7)执策而临.之临:面对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5.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②执策.而临之(马鞭)(2)其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代指“千里马”)②其.真无马邪(表示诘问,岂、难道)③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恐怕)(3)之①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才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5)而①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②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6.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7.填空(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马说》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B.《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的是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节奏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D.《马说》通篇是一个“比喻”: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
2. 选择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十斗为一石)B.不以千里称也(称:chēn称颂)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huò,有时)3. 选出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是一篇抒情文,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
B.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臜气。
C.表面说“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实则蕴含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D.全文以短句为主,行文流畅,颇有气势。
朗读时应注意“也”“而”“其”“呜呼”等词对调配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
5. 下列对文章《马说》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6. 下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7. 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1.B2.B3.D4.A5.D6.D7.B二、语用能力提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才美不外见(jiàn)D.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D.执策而临之(面对)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祗()骈()死是()马也策()之食()马者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或()尽粟一石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8分①食之不能尽其材___通__ _含义:;___通___含义:②才美不外见通_ __含义:___ __③其真无马邪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⑤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选择正确的答案:(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2)下列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故虽有名马\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屋舍俨然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3)下面句中斜体词的意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同步习题解析版)
23《马说》(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D.其真无马邪.(yé)【答案】C【解析】C. “食”应读“sì”,同“饲”,喂养。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
A项,两个“食”同“饲”。
B项,“见”同“现”。
C项,“邪”同“耶”。
故答案为D。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答案】C【解析】A项,应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项,应为“安求/其能千里也”;D 项,应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答案】C【解析】A.才能,能力/能够;B.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它的,代词;C.都是“有时”;D.的,助词/代词,学过的知识;故选C。
5.(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答案】D【解析】D.“千里马常有”,可知作者认为世界上并不缺乏人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2)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让它竭尽才能。
材,才能、才干。
参考答案1.A2.C3.(1)同“饲”,喂。
(2)著称。
(3)用马鞭驱赶。
4.C5.(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6.(1)pián(2)sù7.(1)才能、才干(2)同“返”,返回(3)买8.(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9.《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得不到“食马者”的赏识,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即可)【参考译文】[乙]我听说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有买到。
国君身边的内侍对国君说:“请(让我为您)寻求千里马。
”国君就派遣他去了。
(内侍)三个月后找到了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了五百金,将死马的头买下,回宫向国君复命。
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怎么去买死马而白费五百金呢?”内侍回答道:“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这消息传开后)天下人一定认为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很快就会到了。
”于是不出一年,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
10.C11.(1)同“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3)用马鞭驱赶12.(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给(鲁定公)。
(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13.示例: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参考译文】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
定公说:“好啊,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了!”颜渊说:“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快要逃跑了。
”定公很不高兴,就对身边侍奉的人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中伤他人。
道德高尚的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给(鲁定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马说》是一篇具有寓言色彩的议论文。
全文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论点,从而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
请仔细品味——1.本文篇幅较短,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相关知识。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仕途之路多不得志,痛感遇明主难,因而写了《马说》一文。
二、作品信息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
融入文本一、整体解读开门见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
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着重描写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运用“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反问句,谴责了那些昏庸的“食马者”由于无知而埋没千里马的罪过。
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极大愤慨。
揭露了“食马者”的愚蠢无知。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二、问题研讨1.仔细阅读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的看法全是对的吗?有没有不足之处?请加以说明。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都对,它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如“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社会底层百姓的歧视。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还是把认识和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
2.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斥责那些不识马的人,暗含有第一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论断。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本文托物寓意,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三、名句鉴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对人君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现实的痛惜,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同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
部编八下语文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
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①直称。
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②暗称。
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③代称。
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参考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陈述语气)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转折语气)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不少于300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参考答案:【示例】人才问题之我见从课文和课后所给的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1)
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二、语言表达7.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以及两句关于“马”的古诗。
①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
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①赤兔马:_________②乌骓马:_______③的卢马:____________④黄骠马:________(3)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象形字“马”。
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过程,按照要求写出探究的结论。
①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下面的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_____________9.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通顺。
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
一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的箭不走正道,也算不上一张好弓。
评判人才也是如此,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__________,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
可见,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五、填空题22.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借以突出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23.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23 马说(附答案)
23马说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chēng)也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食之.不能尽其材C.执策而临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求其能千里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4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课课练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23马说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chēng)也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食之.不能尽其材C.执策而临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求其能千里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4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 马说 -(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一、基础知识1.填空。
(1)韩愈,字_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______代著名______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韩愈说明“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作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C.作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2)其真不知马也()(3)安求其能千里也()(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策之不以其道 ()(6)食之不能尽其材 ()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2)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D.其真无马邪(yé)5.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D.执策而临之(面对)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B.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虽有千里之能D.骈死于槽枥之间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不饱,力不足(吃不饱,力气不充足)B.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D.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3 马说》(1)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马之千里者C.执策而临之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骈(bìng)死于槽枥之间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才美不外见(xiàn)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本文作者韩愈,宋代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C.“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多数学校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师资力量,二是教材资源。
B.长期沉迷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之所以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度的体育运动和作息时间不规律。
C.通过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D.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学生课上听讲态度是否认真,以及能否付出相应的努力。
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当我们还在仰望星空,以为火星遥不可及的时候,火星探测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
2020年,中国加入“探火”队伍,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这其中就有一辆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火星车,计划于2021年初登陆火星。
__________________①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
②一批“80后”“90后”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
2020—2021学年下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B.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C.正患己不能知(担心)D.执策而临之(靠近)(2)下面句子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B.食之不能尽其材古之致治者C.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D.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D.安可/诬一世之人(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3)
(2)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人们使用“马上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四则材料中,画线的四个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提出修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象形字“马”。
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过程,按照要求写出探究的结论。
①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是: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吃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11.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12.说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课时练
《马说》课时练年级:八年级册次:下册单元:二单元设计者:樊明盼单位:江河外国语实验学校审核人:戴群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伯.乐(bó) 尽栗槽.枥(cāo) 千里称B.食.马(shí) 祗辱骈.死(pián) 不外现C.相.马(xiàng) 执策呜.呼(wū) 无马邪D.一石.(dàn) 鸣之奴.隶(lú) 尽其才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其”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真无马邪(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B.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相当于“它”)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相当于“它的”)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相当于“还是”)3.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D.骈死于槽枥之.间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可能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B.自我修养的好坏,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
C.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缺陷所造成的。
D.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儿嗅着。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②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⑤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A.②④③①⑤ B.④③⑤②①C.①②⑤③④D.③①⑤②④7.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3 马说》()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①祗.辱()②骈.死()③槽枥.()④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或.尽粟一石:②虽.有千里之能:③才美不外见.:④且.欲与常马: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只辱于奴.(nú)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4.解释一词多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才(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5.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6.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虽有千里之.能D.骈死于槽枥之.间7.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做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做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c.做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码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2)其.真不知马也()(3)安求其.能千里也()(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尽其.材()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2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9.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精练(含答案)课时精练1.解释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祗辱.于奴⾪⼈之⼿( )(3)⼀⾷..或尽粟⼀⽯( )(4)⾷.马者不知其能千⾥⽽⾷也( )(5)才美不外见..(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策之不以其道.( )(8)⾷之不能尽其材.( )(9)其.真⽆马邪( )答案:(1)两马并驾(2)受屈辱(3)吃⼀次(4)同“饲”,喂(5)表现在外⾯(6)犹,尚且(7)⽅法(8)才能、才⼲(9)表⽰诘问21世纪教育⽹版权所有2.⽤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者不知其能千⾥⽽⾷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马。
(2)喂马的⼈不懂得(要根据)它⽇⾏千⾥(的特点)来喂养(它)。
3.⽤“/”标出下列句⼦的朗读停顿。
⾷马者不知其能千⾥⽽⾷也答案:⾷马者/不知其能千⾥/⽽⾷也4.填空。
本⽂选⾃《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学家__________,他位列“唐宋⼋⼤家”之⾸。
答案:韩昌黎⽂集校注唐韩愈5.默写。
(1)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称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鸣之⽽不能通其意。
(3)千⾥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马的可悲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主旨的句⼦是: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⑥。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①比:接连着。
②三旦:三天。
③莫:没有。
④还:通“旋”,旋转,绕圈子。
⑤朝:早晨,也指一天。
⑥贾:通“价”,这里指报酬。
⑦一旦:一天,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
(1)下列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B.愿子还而视之(希望)C.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D.比三旦立市(交易)(2)下列画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愿子还而视之B.执策而临之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任重而道远(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B.愿子还/而视之C.臣有骏马/欲卖之D.其真/不知马也(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B.【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C.【甲】《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D.【乙】文实际上证明了【甲】文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勾践宴群臣,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注】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
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
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
④跂:踮起脚尖。
⑤曳:拖,牵引。
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
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
⑦走范蠡:逼走范蠡。
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③介鳞之属以班见___________④鳖延颈而笑___________⑤终日匍匐,所行几许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试卷第1页,总16页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