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仿真任务书

合集下载

基于sp-200的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程序设计

基于sp-200的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程序设计

目录第1章引言 0第2章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2)2.2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方法分析 (2)2.3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系统I/O分配 (3)2.4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系统接线图设计 (4)第3章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系统梯形图程序设计 (5)3.1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 (5)3.2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程序时序图设计 (6)3.3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6)第4章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上位监控系统设计 (7)4.1PLC与上位监控软件通讯 (7)4.2上位监控系统组态设计 (7)4.3实现的效果 (10)第5章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12)5.1绕线转子电动机正逆转控制系统调试及解决的问题 (12)课程设计心得 (13)参考文献 (13)附录 (15)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第一章引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

今天的PLC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绕线转子电动机在原理上相当于普通的异步电动机,结构上有所区别,就是其转子是由分布式的绕组构成。

如果把转子上的绕组在集电环处短接,这个电动机(用法上)就是一个普通的笼式异步电动机了。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使用,一般是在一些需要较大启动转矩的场合,比如吊车(起重机)。

它的原理就是改变转子绕组的电阻,以改变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矩的。

它的定子直接接在三相交流电源上,而转子绕组一般串联上一定阻值的可变电阻上。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一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设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对应的结构图如图所示,绕线机用直流电机来缠绕铜线,能快速准确地绕线,并使线圈连贯坚固。

采用自动绕线机后,操作人员只需从事插入空的转子、按下启动按钮和取下绕好线的转子等简单操作。

设计控制器满足如下条件:(sG)c1.系统对斜坡输入响应的稳态误差小于1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2.系统对阶跃输入的超调量在10%左右;3.按△=2%要求的系统调节时间为3s左右。

要求:1.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控制器的设计思路;2.详细设计;3.用MATLAB编程输出仿真结果及图形。

题目二海底隧道钻机控制系统连接法国和英国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于1987年12月开工建设,1990年11月,从两个国家分头开钻的隧道首次对接成功。

隧道长37.82km,位于海底面以下61m. 隧道于1992年完工,共耗资14亿美元,每天能通过50辆列车,从伦敦到巴黎的火车行车时间缩短为3h.钻机在推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必要的隧道对接精度,施工中使用了一个激光导引系统,以保持钻机的直线方向。

钻机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图中C(s)为钻机向前的实际角度,R(s)为预期角度,N(s)为负载对机器的影响。

该系统设计目的是选择增益K,使系统对输入角度的响应满足工程要求,并且使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较小。

要求:1.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控制器的设计思路;2.详细设计;3.用MATLAB编程输出仿真结果及图形。

题目三哈勃太空望远镜指向控制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0年4月14日发射至离地球611km的太空轨道,它的发射与应用将空间技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望远镜的2.4m镜头拥有所有镜头中最光滑的表面,其指向系统能在644km以外将视野聚集在一枚硬币上。

望远镜的偏差在1993年12月的一次太空任务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校正。

哈勃太空望远镜指向系统模型经简化后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设计目标是选择放大器增益Ka和具有增益调节的测速反馈系数K1,使指向系统满足如下性能:1.在阶跃指令r(t)作用下,系统输出的超调量小于或等于10%.2.在斜坡输入作用下,稳态误差较小。

9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解析

9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解析

在控制工程中用得最广的是电气校正装置,它不但可应用于电的控制系统,而且通过将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还可应用于非电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常常可以归结为设计适当类型和适当参数值的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可以补偿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由控制对象、执行机构和量测部件组成的部分)在特性上的缺陷,使校正后的控制系统能满足事先要求的性能指标。

常用的性能指标形式可以是时间域的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见过渡过程),也可以是频率域的指标,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见相对稳定性)、谐振峰值、带宽(见频率响应)等。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

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由电阻、电容按不同方式连接成的一些四端网络。

各类校正装置的特性可用它们的传递函数来表示,此外也常采用频率响应的波德图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对信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

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络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摘要 (1)ABSTRACT (2)1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3)1.1目的 (3)1.2要求 (3)1.3方案比较分析 (3)2 设计计算与分析 (3)2.1计算幅值与相位裕度 (4)2.2使用MATLAB软件获得系统的伯德图和相位,幅值裕度。

(4)3 确定校正网络传递函数 (6)3.1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6)3.2校验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6)4. 校正前后系统根轨迹的绘制 (7)4.1校正前系统根轨迹 (7)4.2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8)5 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 (9)5.1校正前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9)5.2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0)心得体会 (13)参考文献 (14)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电动机转子绕线的设备,通过对转子绕线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控制,可以提高绕线质量和效率。

在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中,滞后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用于对系统的误差进行校正,以使系统更加稳定和准确。

滞后校正是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的校正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对系统的控制输入进行修正。

在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位置传感器来测量转子位置,然后与期望位置进行比较,计算出位置误差。

通过引入滞后校正,可以根据位置误差来调整转子绕线的参数,以达到更好的绕线质量和效率。

滞后校正的设计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首先,需要确定滞后校正的目标。

在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中,滞后校正的目标通常是使转子绕线达到最佳质量,并且尽可能减少绕线时间和浪费。

因此,滞后校正应该针对这些目标进行设计。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

在滞后校正中,通常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来对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PID控制算法可以根据位置误差的大小来调整控制输入,使系统的输出更接近期望输出。

然后,需要确定滞后校正的参数。

在PID控制算法中,有三个参数需要进行调整: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

比例增益用于调整控制输入与位置误差之间的关系,积分时间用于调整系统对误差的积累程度,微分时间用于调整系统对误差变化率的敏感程度。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滞后校正效果。

最后,需要进行滞后校正的实施和调试。

在实施滞后校正之前,需要对滞后校正的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通过不断调整滞后校正的参数,可以使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滞后校正是一种用于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常用控制方法,通过对系统误差进行校正,可以提高绕线质量和效率。

在滞后校正的设计中,需要确定校正目标、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确定参数,并进行实施和调试。

通过合理的滞后校正设计,可以使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题 目: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10)(5()(++=s s s Ks G要求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1.0e =ss ,相角裕度 50≥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2) 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并进行性能指标分析。

(4)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

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摘要 (1)1串联滞后校正 (2)1.1RC滞后网络 (2)1.2串联滞后校正的作用 (2)1.3滞后校正的设计步骤 (2)2 控制系统校正前分析 (3)2.1 用matlab做出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3)2.1.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3)2.1.2 matlab软件求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3)3 控制系统滞后校正分析设计 (4)3.1 理论计算 (4)3.2 采用matlab工具进行串联滞后校正设计 (6)4 系统校正前后伯德图对比 (7)5 利用阶跃响应曲线对校正前后系统进行分析 (10)6 串联滞后校正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1)6.1串联滞后校正的优缺点 (11)6.2 串联滞后校正的适用条件 (12)心得体会 (13)参考文献 (14)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自动控制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技术之一,也是21世纪最重要的高技术之一。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题目题目一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设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对应的结构图如图所示,绕线机用直流电机来缠绕铜线,能快速准确地绕线,并使线圈连贯坚固。

采用自动绕线机后,操作人员只需从事插入空的转子、按下启动按钮和取下绕好线的转子等简单操作。

设计控制器)(s G c 满足如下条件:1. 系统对斜坡输入响应的稳态误差小于1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2. 系统对阶跃输入的超调量在10%左右;3. 按△=2%要求的系统调节时间为3s 左右。

要求:1.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控制器的设计思路;2.详细设计;3.用MATLAB 编程输出仿真结果及图形。

题目二海底隧道钻机控制系统连接法国和英国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于1987年12月开工建设,1990年11月,从两个国家分头开钻的隧道首次对接成功。

隧道长37.82km,位于海底面以下61m. 隧道于1992年完工,共耗资14亿美元,每天能通过50辆列车,从伦敦到巴黎的火车行车时间缩短为3h.钻机在推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必要的隧道对接精度,施工中使用了一个激光导引系统,以保持钻机的直线方向。

钻机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图中C(s)为钻机向前的实际角度,R(s)为预期角度,N(s)为负载对机器的影响。

该系统设计目的是选择增益K,使系统对输入角度的响应满足工程要求,并且使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较小。

要求:1.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控制器的设计思路;2.详细设计;3.用MATLAB编程输出仿真结果及图形。

题目三哈勃太空望远镜指向控制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0年4月14日发射至离地球611km的太空轨道,它的发射与应用将空间技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望远镜的2.4m镜头拥有所有镜头中最光滑的表面,其指向系统能在644km以外将视野聚集在一枚硬币上。

望远镜的偏差在1993年12月的一次太空任务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校正。

哈勃太空望远镜指向系统模型经简化后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设计目标是选择放大器增益Ka 和具有增益调节的测速反馈系数K1,使指向系统满足如下性能:1. 在阶跃指令r(t)作用下,系统输出的超调量小于或等于10%.2. 在斜坡输入作用下,稳态误差较小。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资料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资料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1. 设计目的首先,通过对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加强对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 认识,并掌握滞后校正设计的方法。

其次,通过设计,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此外,使用MATLAB^件进行系统仿真,从而进一步掌握 MATLA 的使用2. 设计任务及要求已知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15s,相角裕度-5°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 具体要求)① M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② 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③ 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②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 算其时域性能指标。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

3. 设计方案论证当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不能满足期望的特性指标时,需要在已选定的系统 不可变部分(包括测量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及执行机构等)的基础上加入 一些装置(即校正装置),使系统能满足各项性能指标。

3.1校正前系统分析用MATLA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G(s)二K s(s 2)( s 10)度和相位裕度。

首先,确定k 值:k - 300则可得到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 k=300那么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用MATLAB^件作出校正前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的系统伯德图如下MATLAB?序:k0=300;n1=1;d 仁conv(con v([1 0],[1 2]),[1 10]); [mag,phase,w]=bode(kO* n1,d1); figure(1);margi n( mag,phase,w);人=limn sG (s )=limsks(s 2)(s 10)k 20k v -15k 20G(s)=300 s(s 2)(s 10)15 ______ s(0.1s 1)(0.5s 1)图3-1 :校正前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的系统伯德图由伯德图可知系统的幅值裕度G^ -1.94dB」穿越频率W ^4-47rad S" 相角裕度P m 八4.61deg 截止频率W厂4.98rad S"3.2选择校正方案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G603 转子绕线机

G603 转子绕线机

G603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设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如图1 (a)所示,图1 (b)为相应的结构图,绕线机用直流电机来缠绕铜线,能快速准确地绕线,并使线圈连贯坚固。

采用自动绕线机后,操作人员只需从事插入空的转子,按下启动按钮盒取下绕好线的转子等简单操作。

图1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设计的具体要求是:)(s G c 1) 系统对斜坡输入响应的稳态误差小于1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0=v K ;2) 系统对阶跃输入的超调量在10%左右;3) 按%2=∆要求的系统调节时间为3s 左右。

解:由图1 (b)可见,系统为I 型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稳态误差vK 1)(=∞ss e 式中 50)(K lim 0v S G c s →=)(S G c 为待设计的控制器(校正网络)。

首先考虑采用简单的增益放大器,1)(K S G c =,则系统的速度误差1K 50)(=∞ss e 可见为了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必须采用高增益,但过高的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图2给出了不同值下的系统响应,可看出,当时,系统的,1K 1K 5001=K 10=v K %01)(=∞ss e ,刚好满足设计要求,但系统对阶跃输入的%70%=σ,,远大于设计指标值。

因此必须采用较为复杂的校正网络。

8s =s t图2 简单增益器的瞬态响应由于超前校正网络能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因此常时选用如下超前校正网络:)1()1()()()(11T s aT s K p s z s K s G c ++=++=,且aT z 1=,Tp 1=,故az p =p z <式中,。

系统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5()()(1p s s s s z s K s G ++++=根据主导极点思想,可将校正后的系统等价为二阶系统。

由%σ及要求,可近似求出系统的阻尼比s t ζ及要求的相角裕度γ。

由性能指标要求值:、无阻比自然频率n ω%10%100%21/==--ζπζσe %)2(34.4=∆==s t n s ζω59.0=ζ,49.2=n ω,再由公式 解得242412arctanζζζγ-+= 求出。

9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汇总

9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汇总

绪论在控制工程中用得最广的是电气校正装置,它不但可应用于电的控制系统,而且通过将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还可应用于非电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常常可以归结为设计适当类型和适当参数值的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可以补偿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由控制对象、执行机构和量测部件组成的部分)在特性上的缺陷,使校正后的控制系统能满足事先要求的性能指标。

常用的性能指标形式可以是时间域的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见过渡过程),也可以是频率域的指标,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见相对稳定性)、谐振峰值、带宽(见频率响应)等。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

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由电阻、电容按不同方式连接成的一些四端网络。

各类校正装置的特性可用它们的传递函数来表示,此外也常采用频率响应的波德图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对信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

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络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3)1.1目的 (3)1.2要求 (3)1.3方案比较分析 (3)2设计计算与分析 (3)2.1计算幅值与相位裕度 (4)2.2使用MATLA软件获得系统的伯德图和相位,幅值裕度。

(4)3确定校正网络传递函数 (6)3.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6)3.2校验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6)4.校正前后系统根轨迹的绘制 (7)4.1校正前系统根轨迹 (7)4.2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8)5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 (9)5.1校正前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9)5.2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0)心得体会 (13)参考文献 (14)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题 目: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15)(5()(++=s s s Ks G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20v K s -≥,相角裕度ο60≥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 M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2) 前向通路中插入一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 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 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其时域性能指标。

(5) 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进行原理分析,写清楚分析计算的过程及其比较分析的结果,并包含Matlab 源程序或Simulink 仿真模型,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目录摘要 ............................................................ 13 1 滞后-超前校正的原理 . (14)2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Bode图设计方法 (15)3 校正前系统分析 (16)3.1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 (16)3.2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图 (17)3.3校正前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17)4 滞后-超前校正后的传递函数确定 (19)4.1确定滞后校正网络的参数 (19)4.2确定超前校正网络的参数 (19)4.3确定校正后的传递函数 (19)4.4滞后-超前传递函数计算 (20)5 校正后系统分析 (21)5.1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21)5.2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绘制 (22)5.3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23)总结 (24)参考文献 (25)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审定成绩: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仿真学院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姓名周密学号2012212660指导教师李鹏华2014年 11 月 4 日目录1、设计题目 (2)1.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2)1.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2)1.3课程设计任务 (3)2、设计报告正文 (4)2.1 设计步骤 (4)2.1.1 工作原理及总体设计 (4)2.1.2 开环系统 (4)2.1.3 各环节的放大级数及其时间常数 (6)2.1.4 系统扰动分析 (7)2.1.5 比较开环时和闭环时的动态响应。

(7)2.1.6 采用某种校正方式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10)2.1.7 建议和意见 (17)3、设计总结 (19)4、参考文献 (20)5、附录 (21)1、设计题目题目: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仿真 1.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通过控制系统闭环仿真熟悉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3、掌握控制系统性能的根轨迹分析或时域特性分析;4、掌握频率法校正或根轨迹法校正;5、能够根据性能指标,设计控制系统,并完成相应实验验证系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6、学会用MATLAB 进行基本仿真。

1.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一)设计题目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0)(5()(++=s s s Ks G要求达到性能指标: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5-≥s K v , 60≥γ。

(二)设计要求1.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系统总体设计。

2.构成开环系统,并分析器动态响应。

3.测出各环节的放大倍数及其时间常数。

4.对系统进行扰动分析。

5.比较开环时和闭环时的动态响应。

6. 采用某种校正方式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7.对本课程设计提出新设想和新建议。

1.3课程设计任务(1)复习有关教材、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

(2)总体方案的构思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找出关键问题。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转子绕线机结构图控制器c sG()设计的具体要求是[22]:1)响应的稳态误差小于1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vK=10;2)系统对阶跃输入的超调量在10﹪左右;3)按 =2%要求的系统调节时间为3s左右。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精度,必须采用高增益,但过高的1K 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调节不同的1K 值下的系统响应。

1K =500时对应的控制器的瞬态响应如图16所示。

Step ResponseTime (sec)A m p l i t u d e0246810120.20.40.60.811.21.41.61.8System: GP eak amplitude: 1.7Overshoot (%): 69.9At time (sec): 0.607System: Gse Time (sec): 0.205System: GSettling Time (sec): 7.51System: G Final Value: 1上升时间s t r 205.0=,峰值7.1)(=p t h ,超调量%9.69%=σ,峰值时间s 607.0=p t ,调节时间s 51.7=s t ,终值1)(=∞h 。

速度误差系数c v s 0s =50limG K →()1050500501===K 速度误差()%1050050501===∞K e ss当1K 取不同值时系统的各项性能当1K =500, )(∞ss e =10%,刚好满足设计要求,但系统对阶跃输入的σ%=70%,s t =8s ,远大于设计指标值。

因此,必须采用较为复杂的校正网络。

)(∞ss e 要求,取1K =500,绘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10101010-150-100-505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10101102103-270-225-180-135-9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15.5 dB (at 17.3 rad/sec) , P m = 59.2 deg (at 5.41 rad/sec)Frequency (rad/sec)超前校正:Step ResponseTime (sec)A m p l i t u d e00.51 1.50.20.40.60.811.21.4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表明,系统引入超前校正网络后,相角裕度明显增大,动能改善较大,超调量及调节时间已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800 3.55.0451025v K ⨯==⨯⨯<10使得系统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高达20%,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化学院题目: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初始条件:已知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51-≥s K v ,相位裕度 56≥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 用M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的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2、 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 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 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其时域性能指标。

5、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

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01)(1()(++=s s s Ks G目录摘要 ----------------------------------------------- 1 1设计目的、要求及原理------------------------------ 21.1设计目的-------------------------------------- 21.2 设计要求------------------------------------- 21.3设计原理-------------------------------------- 2 2设计分析与计算------------------------------------ 32.1最小K值的系统频域分析------------------------ 32.2滞后校正函数计算------------------------------ 4 3用MATLAB画校正前后的轨迹------------------------- 83.1校正前的根轨迹-------------------------------- 83.2校正后的根轨迹-------------------------------- 9 4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114.1校正前系统----------------------------------- 114.2校正后系统----------------------------------- 13 心得体会 ------------------------------------------ 15 参考文献 ------------------------------------------ 16摘要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条件,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自控课设报告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自控课设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刘志立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0)(5()(++=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5-≥s K v , 60≥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 M 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2、 前向通路中插入一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 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 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其时域性能指标。

5、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

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目录摘要 (1)1初始条件 (2)2设计任务 (2)3设计原理 (2)4设计分析与计算 (2)4.1最小K值的系统频域分析 (2)4.2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确定 (4)4.3根轨迹的绘制 (5)4.4系统仿真 (7)心得体会 (10)参考文献 (11)摘要MATLAB是矩阵实验室的简称,是一个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的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

利用MATLAB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求解十分简便。

本次课程设计是利用滞后-超前校正网络来校正系统以改善系统性能,首先应该根据原有系统和初始条件要求来确定校正系统,然后利用MATLAB分析校正后的系统是否达到要求以及其性能。

关键词:MATLAB 滞后—超前校正系统分析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1初始条件已知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0)(5()(++=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5-≥s K v , 60≥γ。

基于MATLAB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调节器的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调节器的仿真研究

2 控制器设计
G s控制 器设 计 的主要设 计参 数如 下 :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1 9 3 作者 简 介 :季  ̄ N (9 6 )女 , 宁 大 连 人 , 阳 大学 硕 士研 究 生 ;马 18- , 辽 沈 授,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博士生副导师.
骥 ( 93 ) 男 , 北 抚 宁 人 , 阳 大 学 教 15一 , 河 沈
第2 卷 第 1 4 期
2 2年 2月 0 1
沈 阳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S e y n ie st ( t r lS in e o r a h n a g Un v riy Na u a ce c ) o
Vo . 4, . 1 2 No 1
Fe . 2012 b
文章 编号 :10 —2 52 1) 10 2 —3 0 89 2 ( 0 2 0—0 50
基 于 MA L B转 子 绕 线 机 TA 控 制 系统 调 节 器 的 仿 真 研 究
季丽丽 ,马 骥 阳 1O 4 ) 沈 1 O 4


词 :控制器 ; 直流调速 系统; 前校 正; 超 仿真 ;i l k B d Smui o e图 n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 分 类 号 :TM 2 . ;TP 3 1 9 9 15 9 .
在现 代化工 业 中 , 子 绕线 机 控 制 系 统 的应 转 用 日益广 泛. 子 绕线 机 控 制 系 统调 节 器 的控 制 转 功 能是通 过直 流调 速 系 统来 实 现 的. 线 机 系 统 绕
由图 2可 看 出该 系统 至 少 是 个 I 系 统. 型 由

全自动双飞叉嵌线式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全自动双飞叉嵌线式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绕制。 软 件 界 面 :整 机 电源 接 通 后 , 显示 主 页 ,之 后 显 示 如
图 2所 示 画 面 。
表 1 P C的 IO 端 口 地 址 L /
图 3 主 程 序 流 程 图
输入端 口
紧 急停 止 按钮 X O
输出端 口
左 飞 叉 电 磁 阀 Y1
操作者放好工件按下启动按钮系统初始化参数输入输出及显示故障检测报警及处理人工复位处理程序张力控制程序各参数运算及处理绕线主程序飞叉定位夹具合拢转子定位转子分度处理嵌线飞叉绕线整个转子是否完毕嵌最后一次线是否停止工作结束
维普资讯
工 业



i
全 自动双飞叉嵌线式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镌
I 编 I I 动 l 手 I 辑 自 l 动 l J l 参 修 数改 运 监 I 动 线 行 控 I 点绕
N \ —

P C动作 L
4绕 线 机 控 制 系 统 软 件 设 计
绕 线 机 控 制 系 统 软 件 有 三 种 工 作 状 态 :编 辑 状 态 、手 动 状 态 和 自动 状 态 。在 编 辑 状 态 下 ,进 行参 数 输 入 、读 出
_ 邋
赖兴余
( 1 广 东科 学技 术 职 业 学 院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 ,


自动 双 飞 叉 嵌 线 式 转 子 绕 线 机 工 艺 流 程 和 技 术 指 标 的 基 础 上
和 触摸屏 相结 合 的控 制模 式
PLC

广 东广 州

方 少强


鄢春 艳


5 10 6 4 0

转子绕线机控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转子绕线机控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自动控制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条件,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研究分析系统有时域分析法和频率法。

时域分析是通过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来研究和分析系统,而频率法可以直观的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需要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通过引入滞后校正,利用滞后校正的高频衰减的特性,降低截止频率,提高相位裕度,不影响频率特性的低频段。

由此可见,滞后校正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使系统同时满足动态和静态的要求。

可运用于以下场所:1.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2.保持原有的已满足要求的动态性能不变,而用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在自动控制理论诸多数据分析研究、数学模型的运算、数据的分析、模拟实验等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怎样确定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控.制系统的分析问题,怎样使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改造问题。

用MATLAB辅助计算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方便系统设计。

前言 (1)任务书 (3)1、利用MATLAB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1.1绘制满足初始条件最小K值的bode图 (4)1.2相位裕度和截止频率 (5)2、相位滞后校正网络传递函数 (7)3、用MATLAB画根轨迹3.1校正前系统根轨迹 (7)3.2校正后系统根轨迹 (9)4、检验校正结果 (10)体会与收获 (12)课程设计任务书题 目: 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仿真
单位(二级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姓名:周密
学号:2012212660
指导教师:李鹏华
设计时间:2014年10月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1 设计题目及要求
1.2 设计任务
二、设计报告正文
2.1摘要
2.2设计步骤
1.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系统总体设计。

//白松其、刘有为2.构成开环系统,并分析器动态响应。

//李盼盼
3.测出各环节的放大倍数及其时间常数。

//吴杰、庄元
4.对系统进行扰动分析。

//邓振扬
5.比较开环时和闭环时的动态响应。

//周密、朱俊
6. 采用某种校正方式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王翰磊
7.对本课程设计提出新设想和新建议。

//罗俊豪
三、设计总结
一、设计题目
题目: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仿真
由图可知,该系统不稳定,所以不存在峰值时间、超调量等。

闭环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闭环传递函数:
15
=
G;
峰值为:C(tp)=1.9
峰值时间tp=0.501s;
周期T=0.89s
由图可知该系统不稳定需要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