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公共性危机表现、原因及防范

合集下载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探析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探析
2.政 府 制 度 供 给 严 重 缺 乏 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在法律体系、 民主监督制度比较健全,对公共权力的规范、监控 比较成熟的前提下推进的, 这些制度能够有效地 避免公共服务市场化失控。 然而, 当前我国的社 会生态环境中相关的资源缺乏,制度保障不力。 首先,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迄今 为止,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主要是依靠政策引导 来推进的, 但作为一项战略性改革仅靠政策引导 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依 法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目 前, 最缺乏的是对非政府资本进行保障的法律制 度, 没有把政府资本和非政府资本看作是同等重 要的生产要素, 阻碍了公共服务市场化。 至于有 关公共服务的法规, 大多是在行政主管部门主导 立法体制下产生的。 行政主管部门为维护本行业 或本部门的利益,将一些行业利益、部门利益融入 到法规的条文中去,损害了公共利益。 其次,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完善。公共服务市场 化的监督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监控;二是 社会监督, 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监督。 在公 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政府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 供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管者, 政府能否实施有 效监管是公共服务市场化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的 关键性因素, 正是由于我国一些政府部门监管的 不到位和缺位, 导致某些公共服务市场化失败。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力量薄弱,使得作为公共服务 享受者的公民更是监督无力。 三、走出困境,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的对策 稳步推进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需要政府在体制保障、 制度供给和培育社会力量 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逐步走出目前的困境。 1.转 变 政 府 职 能 ,为 公 共 服 务 市 场 化 提 供 体 制保障 加快推进以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核心的政府
入者和从事交易者, 必须是平等的。 公共服务市 场化基本理念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其核心要素在于竞争、 开放和透明。 公共服务市 场化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共服务质 量,最根本的 原因不在于 “公 营 对 私 营 ”,而 在 于 “竞争对垄断”。 [7](P1)只有允许多个、各类供给主体 的存在,竞争才可能实现。 为此,要在市场准入方 面放松规制,让各类组织比较容易地进入 场主体和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有关准则和法规, 是政府对市场管理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具体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登记、发 放许可证、 发放执照等方式来体现。 当前市场准 入问题仍是困扰私营资本、 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 务领域的主要障碍。 公共服务供给要市场化,必 须在市场准入方面遵循非歧视原则, 放松对私人 资本、社会资本进入的限制,统一各类市场主体准 入的条件和标准, 精简准入程序。 尽快打破公共 服务提供主体准入的行政性壁垒和垄断经营,改 行业审批为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准入条件, 精简现 有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如供水、供电、交通等。

在公共事业的运营过程中,危机和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危机和风险的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共事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一、危机应对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不可预测的情况,可能对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应急预案。

首先,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关键。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制定危机应对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危机处理流程。

其次,加强危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及时获取危机信息,以便做出准确的决策。

此外,有效的危机沟通也是危机应对的重要环节。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危机信息,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增强公众对危机应对措施的信任。

二、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损害。

风险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其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是关键。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此外,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三、案例分析以供水事业为例,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

供水事业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公共事业,但在供水过程中可能面临水源污染、供水中断等危机和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供水公司应建立危机应对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危机处理流程。

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预警,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此外,供水公司还应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及时发布供水情况和危机信息,增强公众对供水公司的信任。

四、结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是确保公共事业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公用事业市场化政策潜在的公共风险及其控制

公用事业市场化政策潜在的公共风险及其控制

公用事业市场化政策潜在的公共风险及其控制( 摘要: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逻辑与公用事业的“公用”属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这种矛盾性使公用事业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公共性风险,如效率风险、公平风险、公共安全风险、腐败风险和政府合法性风险等。

对于公共管理主体来说,防范和控制这些公共风险是正确推进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个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理论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供热、供气、通讯、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置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公用事业运营的基本模式是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垄断经营。

由于这种经营模式缺乏竞争机制,导致公用事业领域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服务意识淡漠等等一系列的弊端。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趋势是,(1)民营化,即从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向民营化转变,这是目前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最基本内容;投资主体多元化,即从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向吸收民营资本、国外资本转变;竞争化,即由自然垄断性向竞争性转变;经营化,即在公用事业的公益性基础上向经营性拓展,由事业逐渐向产业转变。

任何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成本。

对私营企业来说,参与公用事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政府是否守信、投资能否回报等。

这些风险无疑将影响私人利益。

对于公共管理主体来说,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用事业市场化是否也存在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风险呢?我们认为,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虽然是国际潮流,但公用事业的存在的基本原因,正是基于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暗示了市场价格机制面临的困境。

” 也就是说,公用事业是属于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不好的“市场失灵”领域。

因此,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逻辑与公用事业的“公用”属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这种矛盾性使公用事业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可能的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风险。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及化解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及化解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及化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西方各国相继进入了以打破传统的公共服务垄断供给为特征的政府改革时代。

纵观这场改革,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有效改善各国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给世界产生了广泛、持续性的影响。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领域,仍然普遍存在着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等弊端。

因此,分析和评价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方案,借鉴其经验,反思其教训,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现状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私营组织和第三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完全由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提供转变为调动社会的力量由社会自治和半自治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这些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都成为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为提供相同的公共服务而展开竞争。

政府则通过对社会力量的引导、组织、管理来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从而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政府开支的情况下改善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我国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体制方面,逐步放宽了外商以及国内民营企业直接投资基础项目的限制。

二是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公司制改造,打破垄断,促进竞争。

三是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部分地引入市场机制。

四是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府采购制度。

五是在社区服务方面,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委托第三部门提供服务。

目前,在公用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邮电通信、铁路电力等行业,政府独家垄断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在投资、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民间资本开始纷纷介入,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但是,我国政府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时间较短,涉及的领域也较为有限,在一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仍然基本实行垄断经营,市场化份额比较小。

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及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政府责任、确保公众参与、建立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公用事业市场化问题对策一、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公用事业是由地方政府或其委托的政府部门直接管辖的、为辖区内公众或不特定的多数人提供特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行业。

包括:供水、供热、燃气、城市公交、排水、污水与垃圾处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等。

与其它行业相比,公用事业具有公用性、基础性、地域性、不同程度的自然垄断性等特点。

我国实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是政府推进公用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垄断经营的弊病在客观上要求公用事业推进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公用事业的产权安排和组织形式都以国有企业的形式存在,具有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合二而一的特点。

在垄断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公用企业势必形成垄断带来的低效率和对策性激励扭曲。

所谓对策性激励扭曲指无论采取何种监管政策,企业都会相应地采取对策,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由此造成公用事业成本居高不下、资源浪费严重、财政负担沉重、运营效率低下、冗员严重、服务质量和意识差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公用事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外部条件变化及政策支持为公用事业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外部条件的变化,公用事业市场化已成为可能。

第一,由于技术进步,许多曾被视为自然垄断的公用事业不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为竞争机制的引入创造了条件。

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一些纯公共物品具备了部分竞争性和排他性。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不断壮大,且外资大量引入,为民营、外资进入公用事业领域提供了资金保证。

第三,公用事业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能迅速成长的产业,其风险低、收益回报稳定的特点受到民营、外资等各种社会资金的青睐。

第四,近几年,国家出台许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公用事业领域和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政策,为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公共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公共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对策: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总结词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是解决信息不畅问题的有效方法,包括加强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等 方面的建设。
详细描述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传递体系,确保危机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 门和公众。同时,应加强信息处理能力,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此外,应鼓励媒体发挥信息传播的作用,及时报道危机情况,稳定社会情绪。Biblioteka 02公共危机应对措施
预防与预警
1 2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及 时发出警报,为应对危机争取时间。
提高公众危机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 力,减少危机发生时的恐慌和混乱。
3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 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迅 速响应。
特点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 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广泛的社会影响 和危害性等特点。
公共危机的分类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主要由自然因素引发

事故灾难
如交通事故、生产事故 、火灾等,主要由人为 因素或技术故障引发。
公共卫生事件
如疫情、食品安全事件 等,主要与公众健康和
安全相关。
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公共危机概述 • 公共危机应对措施 • 公共危机应对案例分析 • 公共危机应对的挑战与对策 • 公共危机应对的未来展望
01
公共危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共危机是指对公众生命、财产、环 境等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的突发事件 ,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是指政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公共资源提供给社会各个单位或个人,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

这种市场化配置方式,有助于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就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措施及路径选择。

一、风险分析1.政府权力失控风险: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如果权力失控将面临诸多风险。

政府可能滥用权力,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平,甚至发生腐败现象,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2.市场失灵风险: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市场机制失灵将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垄断企业通过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来获取非正当利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3.社会稳定风险: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如果资源分配不公平或者导致社会不稳定,将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信息不对称风险: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从而损害社会的利益,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5. 政策风险:政府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可能因政策制定不周或者政策执行不力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出现偏差和失误,影响资源配置的效果。

二、路径选择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流程和标准,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减少不公平竞争和资源错配的可能。

2. 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加强对市场化配置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和制裁力度,以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合理。

3.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信息的公开,提升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公正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损害。

4. 强化社会参与:政府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社会各界的参与,建立多元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增加社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促进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自20世纪末在深圳开始实施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以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为基础,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

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不断实践中,问题不断产生,只有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

标签: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市场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要求和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了被学术界称为公共行政里程碑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中核心的主题就是公共服务市场化,即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

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尝试,公共服务市场化从垃圾处理、城市绿化等简单职能扩大到政策制定、环境保护、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多方面。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长足以展,GDP总量已是世界第二。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加且日益多样化,政府全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弊端正逐步显现。

2004年6月中旬举行的首界“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传出一个强烈信息:中国政府改革正由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着力点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1994年,深圳市罗湖区积极借鉴新加坡等地先进经验,将一定区域的环境卫生服务移交于第三方作业,成为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起点。

在肯定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应如实寻找其负面因素。

市场化不是万能的,其间出现的政府与投资商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良好愿望与客观效果的现实反差,使人领悟到公共服务市场化之路的艰难与曲折。

一、公共服务存在问题(一)公共责任的严重缺失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和投资者对公共产品上的价值目标的追求是不尽一致的。

作为政府部门不仅要求其有效率,而且更注重社会责任;而私营部门可能在计较投入产出率下,忽略社会责任及公共利益。

这始终是一个难以平衡的矛盾。

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国家将一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作为重要的改革项目,持续推进,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速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服务市场化的发展。

首先,受市场缺乏、监管不力等问题影响,公共服务市场化现在面临着市场竞争不公平等问题。

由于市场结构、政府监管和行政审批制度落后,有些公共服务机构能够通过腐败、投机等方式取得优惠,与此同时,有的企业缺乏竞争力,也会因此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从而阻碍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

其次,公共服务市场化因为政府投入的不足,使得市场化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普遍不高。

目前,在一些市场化的公共服务中,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使得管理失去了理性和合理性,因此市场化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甚至出现了一些欺骗、拒绝服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利益,这也成为公共服务市场化反思和改进的重要课题。

再次,公共服务市场化普遍遇到服务人员素质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由于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的完善度不高,很多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限制性极大,政府的投入也差强人意,导致一些服务机构的薪酬低,福利待遇不够合理,从而使得大量服务人员出现人才流失,从而降低了公共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公共服务市场化虽然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认真落实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加强政府投入,提升服务人员的质,改善服务环境,从而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有效地解决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此类措施,加快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改革发展的稳定增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当务之急。

既然市场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改革中存在着许多挑战,要想更好地推进改革,必须搞清楚这些挑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依法正规的推进市场竞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市场准入、市场准入、专业化管理等,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减少市场乱象的出现。

公共服务市场化失灵的风险分析

公共服务市场化失灵的风险分析

理性的制约, 这一证实成本就更高。在公共服务市场化契 约中, 企业有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 常见的诸如偷工减 料、 谎报成本、 更改结构设计等等, 这些动机付出实行后 , 会
损害政府与消费者的利益。当公共服务市场化契约的委托
42
方将代理方提请诉讼时, 司法系统介入证实需要以公共服 务市场化的信息为基础, 但公共服务生产的信息由企业提
I F Y 机会主义行为、 F_  ̄ 性、 信息不对称、 第三方不可证实、 资产专用性、 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其 交易 公
I 服务市场化所赖以存在的前提假设并不必然成立, 不完全契约和交易成本的非比较优势使得公共服 务
l 市场化面临着失场化; 不完全契约; 交易成本
定的权利时, 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就建立起来 , 这位代理人
务模式转变。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政府把公共服务的提供与 生产职能分离开来 , 形成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契约关系, 通过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契约管理机制, 打破 自身垄断公共服
受契约制约代表着委托人的利益完成各种任务 , 而委托人 为此同意以一种双方均能接受的方式付给代理人报酬。 公共服务市场化将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职能分开 , 在保 留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责任 的前提下 , 由以往政府直接生产 向依靠市场间接生产转变, 因此, 政府与市场就形成一种契 约关系。公共服务市场化以市场完美的竞争和契约的完全
( ) 二 公共服务 市场化 交 易成本的 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7 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8 5 4(0 00 — 0 1 0 F1 A 10 — 9 72 1)3 04 — 3

摘要 : 公共服务市场化建立在完全契约和交易成本比较优势的前提假设 E但实践中, . , 由于人的 有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潜在经济风险分析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潜在经济风险分析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潜在经济风险分析摘要: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公益性和私营企业供给的自利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风险,本文就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济风险从国有资产损失、新垄断风险、效率风险方面做了主要分析。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经济风险引言20世纪七八十年,世界各国政府为了缓解政府出现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而纷纷进行政府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单纯的政府供给难以满足这种需求,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应运而生。

诚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公益性和私营企业供给的自利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提高人民福利、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地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一旦出现,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文就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济风险做下简要的分析。

1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国有资产的改制和出售作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由于“政治寻租”、制度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它既可以直接指政府财政的损失,也可以表现为国有企业的亏损。

但最终都是公众利益的损失,同时也背离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市场化,正如新公共管理所主张的,以提高效率(经济效率与管理效率) 为出发点和根本特色,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往往容易偏离最初的宗旨,其结果可能是政府在市场化中获得了财政危机的暂时解脱,而企业也通过某些非正当手段取得了相当客观的利润,而最应该保值增值的国有资产却在市场化中悄悄流失。

国有资产可能流失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1)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价或评价过程缺乏具有资格的中介机构的合法参与,直接通过一对一协商的方式,将国有资产转让给他方。

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几年,我国地方政府共服务市场化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不仅回应了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和管理国际化要求,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有助于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行政改革,更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建立有效政府和廉价政府。

但是,作为改革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

本文主要阐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和实质要求,探讨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现状和问题,现阶段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起步晚、份额比较小,主要存在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政府公共责任缺失、市场化引发腐败与私人垄断、公共服务的投入相对不足、第三部门发展滞后和盲目借鉴西方经验等问题。

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地方公共服务特别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其中主要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政府责任,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法律法规,强化对政府相关人员的监督和制约,避免因寻租而产生的腐败现象,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建设植根民众的公共服务融资体系,促进第三部门发展,选择符合地方情况的公共服务市场化范围和方式,以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公共责任第三部门对策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Of Local Public Services Market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otal marke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not only in response to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requirements, will help ease the financial pressure on local governments, help to streamline government agencies,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reform,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government and low-cost government. However, the reform process as a new thi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market-oriented public serv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imperfections.In this paper, the market-oriented public service content and the substance of the request to explore the market of local public services and questions the status quo at this stage of local public services market late start, the share of relatively small, the main market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not enough, the government's public responsibilities lack of market-oriented private sector lead to corruption and monopoly, the public service into the relative lack of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sector lags behind the West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blind and so on.Through its analysis of the causes, pointing out that the special needs of local public services to market-oriented reforms, mainly to strengthen market-oriented public servic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improve public services market-orien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constraints to avoid rent-seeking resulting from corruption, increasing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public services, construction, public service rooted in the public financing syste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sector, choose the place of the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scope ofmarket-oriented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local public market process.Key words: Market-oriented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 public liability The third sector Countermeasures引言当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财政提供公共物品的紧张状况;另一方向,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了公共物品的质量,使更多的公民亭受到了更丰富的、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问题分析与完善对策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问题分析与完善对策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问题分析与完善对策公共服务适度市场化是公共服务体制的基本运作方式。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就是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为他们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公共物品所具有的市场特性决定了政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公共服务的初步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

理性剖析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完善市场化的对策,无疑会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近年来都在致力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决定着公共服务体制的运行绩效,影响到政府公共服务的社会效应。

因此,深入研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对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特性与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就是政府及其公共组织通过市场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

斯蒂格利茨认为:“在物品的分类方面,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处于一个序列的两个极端,在一个极端中,一个人的消费增加一个单位使得他人的消费减少一个单位;而公共物品在另一极端,一个人消费的增加并没有导致他人消费的减少。

”根据消费的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可能,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共同物品和俱乐部物品三类: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第二类是俱乐部物品,其特性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却可以轻易排他;第三类是共同物品,或称共同资源,其特性与俱乐部物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

俱乐部物品和共同物品通称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服务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

公共服务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
担机 制和建立保证 民意表 达和利益 实现机制等方 面克服公共性的流失。 【 关键词】公共服务; 市场化 ; 共性流失 公
公共服务 的内涵和分类 第二, 公共服务 的公正性流 失导致公共服 务对象公共性流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 能之一 。马庆 钰等认 为公共服务 失。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和机会公正。公共服务在机会平等方 如教 是指根据 公法授权 的政府 、 非政府公共组织和 非营利组织 以及 面的责任 就在 于为公民提供大致平等的初始条件和资源 , 医疗 和社会保 障等 , 使每个人 都能够在 维持生存 的基础 上 工商企业 , 在公共规制 的规范下 向社会共体提供所 需的具有纯 育 、 最终促成最后结果 的公平 。公共服 务市 公共性 、 半公益半私益 以及特殊无私益性 的产 品和 服务。公共 提高社会 参与的能力,
顾客导 向” 衡量标准 也是市场标准 , , 即最 服务可分为治理型公共服务和公益型公共服务。治理型公共服 场化 则强调服 务的“
务是 由政府通过运用参政资源 向一 国的全体 公民提 供的安全 、 大利益化和最小成本 , 使用者的付费能力将决定其获得服 务的 秩序和公平产 品, 基本上属于纯公共性产 品。公益性 公共服务 数量 和质量 , 那些付 费能力低或 无能力付 费者 , 往往只 能得 到 由此导致公共服务 的等级化 。其后果就是 公众 是指那些 具有非排 他性却有 竞争性 的或 具有非竞 争性却有 排 较低等 的服务 , 服务对象将被市场化和 他性 的半公益半私益的混合型消 费产 品, 包括那些通过 公共化 在公共服务领域基本权利得不 到保 障, 网络方式提供 的具有弱竞争性、 弱选择性和成本弱增性服务。

政经视点
公 共服 务 在 市 场化 过程 中的公 共 性 流失

公共危机的定义、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公共危机的定义、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六、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小邓供稿)1、含义:也称政府危机管理,即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2、存在问题:(1)在思想上认识不足。

一是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各级政府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忽视了危机意识的培养,认识不到社会转型时期各类潜在危机爆发的普遍性和危害性,缺乏敏锐的危机判断能力。

二是公共危机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普遍存在“重救轻防,事后设防”倾向,弱化了抵御危机的能力,使得危机管理处于被动地位,政府丧失处理危机的主动权。

(2)组织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缺少专门的常设性公共危机管理机构;二是管理组织结构不明确。

危机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职责规定不一,存在模糊、交叉和分散现象,很难集中统一发挥综合作用;三是危机管理专家库建设存在不足。

政府应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危机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制度建设不健全。

一是法制建设尚不完善。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颁布和制定了部分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法规,但总体上来说还不尽完善。

二是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

三是教育制度存在缺陷。

教材陈旧落后,没有专门的危机教育机构,缺乏专职危机教育人员。

公共危机教育走过场,并没有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四是管理保障制度不完善。

(4)欠缺合作性。

因社会转型诱发危机因素增多,难度加大,政府失灵现象不可避免而社会力量无法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就难以有效实现公共危机管理。

3、对策措施:(1)强化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责任意识。

一是培养政府和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

要正确处理“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的关系。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是要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2)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

公共服务问题及应对策略

公共服务问题及应对策略

公共服务问题及应对策略公共服务,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

从教育、医疗到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然而,当前公共服务领域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去关注和解决。

首先,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的重点学校,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在师资、设施等方面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公平。

在医疗领域,大城市的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医生,而基层医疗机构则面临着医疗技术不足、药品短缺等困境,使得一些地区的居民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其次,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有待提高。

一些公共服务部门存在着繁琐的办事流程和低下的工作效率。

例如,办理某些行政手续时,需要提交大量的材料,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公共交通方面,公交线路规划不合理、车辆调度不及时等问题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

再者,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标准不够明确。

以物业服务为例,服务内容和质量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经常产生纠纷。

在养老服务领域,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

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医疗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和医生到基层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优质资源能够惠及更多的人群。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简化行政办事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材料。

加强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

在公共交通领域,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优化公交线路和车辆调度,提高公交的准点率和覆盖率。

三是明确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标准。

制定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培训和监督。

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让公众能够及时反馈服务质量问题,并得到有效的解决。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是指将公共资源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分配给社会各方,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虽然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效益,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路径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风险分析:1. 公平性风险: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容易导致资源获取不平等,从而影响社会公平。

例如,社会势力强大的团体往往能够抢夺较多的公共资源,而弱势群体则难以获取公共资源。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2. 监管风险:在市场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若监管机构无法有效执行,容易导致市场混乱、恶意炒作、非法竞争等问题。

这可能会对社会稳定性和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

3. 环境风险: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

如果制度不完善、流程不严密,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4. 认知风险: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需要社会各界对市场机制和经济运作模式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如果社会对市场机制和经济运作模式存在质疑或误解,可能会导致市场失败、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路径选择:1. 完善制度建设:应建立健全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确保市场公平、透明、规范运作。

同时,完善监管机制,有效保障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健康发展。

2.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强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提高社会各方对市场的信任度。

同时,应加强对公共资源的规划和监管,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3.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应加强公众对公共资源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公众参与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意识。

同时,加强公众参与市场监管,使市场更加公正有效。

4. 强化环境监管力度:应加强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监管。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规范管理,控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之一是市场失灵。

由于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市场往往无法完全反映公共资源的真实价值,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对于环境保护等公共资源,市场难以准确评估其价值,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在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时,需要考虑市场失灵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立环境保护税、建立环境补偿机制等,以修正市场偏差。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还包括收益不稳定和市场垄断。

公共资源市场具有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投资收益不稳定。

特别是在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配置中,需充分考虑项目运营期间的风险,确保项目收益能够覆盖成本。

市场垄断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果市场出现垄断或寡头垄断情况,可能会导致市场的非竞争性和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

在配置公共资源时,需要引导竞争,加强监管,防止垄断的形成。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风险还包括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在市场化配置中,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取信息,无法做出有效决策。

特别是在公共资源配置中,政府作为主要信息拥有者和提供者,需公开透明地提供信息,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道德风险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市场参与者可能出现道德风险行为,如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等,对公共资源的正常配置产生影响。

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中,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合规与执法。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政策的引导,明确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原则和规范,防止市场失灵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减少市场垄断的风险。

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息获取能力。

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向市场参与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提高他们在资源配置中的决策能力。

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加强产权保护和法律监管。

确保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侵权盗版行为。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伟刘蒙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公共服务市场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理念是我国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已有所发展,但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在结合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西方各国陆续迈入了以转变传统的公共服务垄断供给为主特征的政府改革时代。

通过此次改革,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有效改善西方各国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给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服务效率低、质量差等弊端。

因此,在对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公共服务市场化就是“政府通过法定程序做出决策,确定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要求,然后以市场机制为杠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等组织的参与,在竞争中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

这些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都成为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者。

”其目的是在政府部门不放弃公共政策制定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挖掘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从而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政府开支的情况下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较好地满足了公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我国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公共责任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给公共服务带来的活力,但也伴随着公共性危机,影响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效果。

本文对公共性危机的表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性危机
1.1公共性危机的表现
1.1.1市场的公共性缺失。

公共服务本身追求的价值目标应该是公平性、公正性、公益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公共服务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但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其追求的价值目标或多或少都背离了公共服务的初衷,市场的本质是追求经济效率,即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利益永远是第一条准则。

然而,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会由于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从而出现市场失效的情况。

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公共服务得不到很好的提供。

1.1.2公共服务对象缺乏平等。

在整个国家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由于各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等级的差异等因素,形成了地区间不平衡、城乡间不平衡。

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地区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效率、质量以及公共性是优于较为落后地区;城乡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收入、生活水平差异。

如果忽视这些差异的存在,是对于一部分公民的极大不公。

1.1.3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失。

公共服务市场化并不是将所有公共服务领域范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原本就存在着市场失灵与志愿失灵以及政府失灵。

由于政府没有界定清楚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边界或局限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盲目跟风的推崇公共服务市场化,这里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政府将本身不能市场化的领域强行注入市场机制或者丢给市场,放任不管,盲目夸大市场作用,弱化政府功能,市场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该领域内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第二种情况是政府没有将一些“政府失灵”或者可以由市场提供转而可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公共服务产品没有给予市场;
1.1.4政府公共服务行为缺失。

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在某些情况下,看似政府已将公共服务的提供放权给市场,然而由于政府的“自利性”亦或者一部分公务人员的“自利性”带来的权利寻租以及市场化本身的腐蚀性都使得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当行为,这一些因素就会将原本应公正公开的过程参杂入许多的人为干涉与不可控因素。

严重违背了市场化的初衷,危害了公众的利益。

1.1.5 公共服务过程缺乏公开。

在公共服务中,不管是政府主体或是市场主体,都应该在运作过程中本着公开的原则,将行为依据、政策制定过程、运作实施机制以及最后的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保证整个程序的透明阳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暗箱操作、掩盖真实情况等现象层出不穷,经常见诸报端,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1.2公共性危机的原因
1.2.1政府本身的自利性
政府自利性存在的基础是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这个假设认为作为决策的主体都充满理性的,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政府在公共服务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主体,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大局的走向。

如果政府始终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做出决策,公共性就在理性经济人有害的自利性中流失。

1.2.2 各个主体对象的伦理失范
一、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伦理失范
政府巨大的规模决定了其拥有数量庞大的公务人员,虽然经过选拔选举等许多过程来保证进入政府的公务人员是高素质、高道德、高能力的,希望他们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人民服务。

但这是相当困难的,公务人员们良莠不齐,出现了许多道德伦理失范的
现象,致使了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公共性的流失。

二、市场主体的伦理失范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使得许多市场主体进入了公共服务领域,这本是追求经济效率的结果,但这也成为了公共服务市场化一直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

市场中的主体为了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无所不用其极,追求的价值目标中也不会存在公共性这一点。

1.2.3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不足
在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政府一直在公共服务中处于垄断地位,随着之后市场化的展开,就表明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市场化来达到更高的水平。

这是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市场化的逻辑关系推断出来,具体落实到微观层面,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也表现出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2.4 监督机制的缺位
对公共服务市场化实现监督的主体有两个,一是社会公众,一是政府本身。

社会公众从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到现在的新公共服务一直都是作为重要的监督主体。

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社会公众作为公共服务的结果接受者,对于整个过程监督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在实际状况中,却一直缺少成熟的监督机制来保证社会公众这一重要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力和监督发挥的作用。

监督渠道不畅通,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公众难以真正参与进来。

另一个监督主体——政府,作为最有力也是最直接的监督主体,在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监督上,很多时候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制度也不健全。

1.3公共性危机的防范
1.3.1公共精神的培育,提高各个主体的伦理美德
一、提高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伦理美德,树立公众至上的价值取向
政府机关基于公共精神的行政伦理是防止政府工作人员自利害他的自利性追求、保证其依法行政的内在因素之一。

政府本应是伦理观念的现实和首善之区,诚信、责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守法纪、人性关怀这些要求大众的美德首先要在政府公共行政、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过程中体现出来。

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与政府公共性呈正相关,行政伦理的强化与政府公共性呈正相关,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是人的理性动机改造、行政伦理强化的重要手段。

只有政府的公共性、公共精神得到提升,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也会逐渐回归。

二、提高市场主体的(公共精神)伦理美德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精神文明不断进步,市场主体也逐渐意识到了公共精神的重要性。

到今天,“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被高度制度化,镶嵌于诸如“开明自利”的制度伦理或类似于sa8000国际标准守则之中,许多企业自觉地在长期盈利与社会的公共目标之间建立起某种制度化关联。

培育市场主体的公共精神,对于他们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发挥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3.2 政府自利性的修正(矫正)
可见,政府的自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不能盲目的一味否定。

控制政府的自利性,首先必须要界定合理的自利范围,然后再控制不合理的政府自利行为。

在这一前提下,政府不合理的自利行为通常表现为公共权力的滥用。

1.3.3增强政府回应性与公众参与意识,完善监督机制
公共服务的供给始终是一种不断循环的过程,需要不停的改进与更新来满足时代不断变迁下公民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这也注定是一个需要沟通协调的过程。

对话胜于对峙,从倾听民众的诉求中寻求改进,在回应舆论的质疑中寻求进步,实现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现代行政的基本理念,也是防范公共性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