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动作发展顺序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讲义
一、问题导入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在人类种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身体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1.规律一:首尾规律是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顺序发展的过程。
任何一个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都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这种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发展成熟的。
也就是说,离头部近的动作先发展,离头部远的动作后发展。
这种趋势还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
2. 规律二:近远规律由身体的中线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是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才是手部的精细动作。
也就是说,靠近身体中线部分的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如臂部、手部、腿部、足部的动作。
例如,图片中婴幼儿的上肢是从肩头—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手指组成,所以,婴幼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物体,之后才能慢慢的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3.规律三:大小规律先发展大动作,再发展精细动作。
从四肢运动发展而言,婴儿一般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
下面请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婴儿是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视频中的幼儿才会用手指去抓取物体。
4.规律四:正反规律婴幼儿动作是正面的动作先发展,反面的动作后发展。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幼儿先学会朝前走,后来才学会后退走;先学会抓握玩具,然后才学会放玩具;先学会上楼梯后学会下楼梯;先学会从坐位站起来后学会从站位坐下。
5. 规律五:泛化集中规律婴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的动作发展。
视频中这个手舞足蹈的婴儿,他试图想抓东西,手脚并用,多余动作很多,这种情况随着月龄的增加,躯干与四肢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抓到眼前的玩具。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一)抓握动作
手和眼的协调动作 •眼睛注视下,两只手合作玩一个玩具 •玩具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同时玩弄两个玩具,会用撕、扯、拉、摇、翻等种种方式玩弄各种物体。
(二)涂鸦绘画
•在纸上画点,或画短的直线 •画曲线和基本几何图形 •组合几何图形以及其他图形
(三)生活自理动作
•1岁的孩子会主动配合大人的穿衣动作; •还会自己用小手拿着小勺摇摇晃晃地往自己或别人的嘴里送饭; •真正独立吃饭至少要到2岁,而独立穿衣还要更晚些。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指导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
(一)头部动作的发展
出生后的1个月左右,有意识地控制头部的动作 满月时,把头抬到水平位置 5个月俯卧时能够将头高高地抬起 6个月时,能够自己坐,头部保持竖直
(二)躯干动作的发展
2个月,撑着手臂在俯卧时挺胸 3个月,学会了翻身 5个月,握住小床的边缘或栏杆来保持自己的坐姿 7个月,独立地坐起来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三)腿和脚动作的发展8个月时学会了爬行 随后,手扶物站立 1岁左右开始扶物走路 1岁半左右行走自如
二、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一)抓握动作
尺侧抓握→手掌抓握→桡侧抓握 •6个月内,主动的尺侧抓握开始出现 •随后,逐渐能应用手掌抓握 •6-9个月,拇指主动应用的抓握模式出现 •7个月,粗大的耙抓模式 •9个月,能用拇指获得手指表面的小物品 •8-9个月,桡侧抓握模式 •9-12个月,能抓握小物品
婴幼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婴幼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婴幼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粗大动作(如翻身、爬行、站立、行走)的发展先于精细动作(如拿取、握持、掌握工具),一般从出生后的几个月开始。
2. 从头部控制到身体控制:婴幼儿刚出生时,只能通过头部的转动来控制自己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从而实现更复杂的动作。
3. 从整体运动到局部运动:刚开始时,婴幼儿的运动是整体协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控制和协调局部的肌肉群,实现更精细的动作。
4. 视觉引导动作发展:视觉对于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首先通过眼睛追随物体的运动,然后逐渐能够将目光和手部动作协调起来,最终实现目标的准确握取。
5. 手眼协调的发展:婴幼儿初期可能会有手眼协调不准确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探索,手眼协调逐渐变得更加准确和稳定。
6. 经验和环境的影响: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也会受到他们的经验和环境的影响。
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机会,例如在安全环境中提供足够的自由运动空间和适当的玩具,可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婴幼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探索,他们逐渐掌握和发展出更复杂的动作能力。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各种动作技能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神经系统逐渐完善,肌肉力量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动作,从简单的翻身、爬行到复杂的站立、行走和手部精细动作。
一、0-6个月:非熟练的全身运动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新生儿通过反射动作和初步的全身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
他们能够短暂地抓住和握住物体,但这种动作通常是不稳定的和不协调的。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鼓励宝宝进行各种运动,如仰卧起坐、翻身和爬行,以促进他们的肌肉发展和协调能力。
二、6-12个月:初步的主动运动在6个月大时,婴幼儿开始表现出更复杂的动作,如爬行、站立和行走。
他们开始能够使用手和膝盖来爬行,有些孩子甚至能够扶着家具走路。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提供足够的安全和鼓励,让宝宝自由地探索和练习他们的新技能。
同时,也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和游戏来增强宝宝的运动能力和自信心。
三、1-2岁:更加独立的行走和手部精细动作在1岁到2岁之间,婴幼儿开始更加独立地行走和跑步,同时也对手部精细动作有了更好的掌握。
他们可以抓取小物体,如积木、玩具和食物,并能够更准确地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刷牙、洗脸和穿衣。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宝宝进行运动和手部活动,如户外散步、亲子游戏和绘画等。
四、2-3岁:更加协调和复杂的动作在2岁到3岁之间,婴幼儿的动作变得更加协调和复杂。
他们可以双脚交替地跑步,并能够更准确地控制手部精细动作。
他们也开始尝试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行为,如穿鞋、系鞋带和开门等。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和游戏来帮助宝宝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如跳绳、跳舞和玩拼图等。
总之,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各种动作技能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提供足够的机会和鼓励让宝宝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以促进他们的肌肉发展、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61、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61、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婴幼儿动作发展是婴儿从出生到两岁左右期间不断学习、掌握和改进的基本移动技能。
这些运动技能是婴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后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基础。
下面将就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作一些详细说明。
1、运动的发展层次从0-2岁,将运动发展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躯体控制,主要表现为对头部,躯干和肢体的掌握,以及对身体姿势的调整。
第二层次是大肌肉控制,表现为爬行、翻滚、爬楼梯和走路等动作的掌握。
第三层次是小肌肉控制,表现为对手指的掌握和精细动作的完成。
最后一层次是协调运动控制,表现为快速的身体转移和运动姿势调整。
2、运动发展的发展特点从0-2岁,运动发展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运动技能的学习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线性发展的,特别是在1-2岁之间,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其次,发展的速度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儿童的发展速度可能不同。
最后,动作发展依赖于动机、体验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婴幼儿的运动技能掌握与周围环境和对它感知的程度息息相关。
3、动作发展的教育意义婴幼儿动作发展对于身体和认知的发展必不可少。
在婴幼儿阶段,智力和感知之所以发展得快是因为婴幼儿在移动,探索和体验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因此,富有意义的动作体验是婴幼儿学习和认知能力进步的关键所在。
家长和保育员应依据婴幼儿的发育状况,提供适当的动作体验和指导,帮助婴幼儿建立自信和独立性,在运动技能的发展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最后,婴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成长和发展,也是为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大方向:
1.头尾规律:先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站立和行走。
这种发
展趋势可称为“首尾规律”。
2.近远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先发育,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
作的发展。
具体来说,即先学会抬头,然后是坐、站、走。
3.由大到小: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后成熟,如儿童开始学会抓笔、筷
子等较精细动作的过程。
4.泛化到集中:婴儿早期出现的是一些笼统的、弥散性的动作,然后这些动
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5.先正后反:儿童先学会向前走,后会倒退走;先学会用手抓握物品,后才
会放下手中的物品。
6.整体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以后才逐
渐分化,动作越来越准确。
7.肌肉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从大肌肉群动作到小肌肉
群动作,从躯干动作到四肢动作。
8.适应和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
适应,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逐渐成熟,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也逐
渐提高。
以上就是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是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标志。
如果发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与这些规律有明显不符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0~36个月婴儿大动作发展时刻表,父母一定要收藏
0~36个月婴儿大动作发展时刻表,父母一定要收藏几个月的宝宝会翻身?几个月的宝宝会爬行?几个月的宝宝会走路?几个月的宝宝会自己穿衣服?这可是新手妈妈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来看看这个图解版吧,轻松易读、印象深刻。
每个宝宝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以下时间是平均值,自家宝宝发展的早点或者晚些都是正常的,不必介意。
第1个月俯卧、握拳、蹬腿、挥动手臂、听声音有反应、感官敏锐、视力比较模糊第2个月开始学习抬头,发现自己的手,偶尔会露出笑容,会有各种情绪的反应“一举头,二举胸”意味着满1个月时,孩子在俯卧的情况下可以有抬头的动作;满两个月时,不仅可以抬头,而且抬头时胸部也可以离开床面。
趴着不仅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而且通过刺激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婴儿常趴着,还会缓解肠绞痛症状。
如果孩子满3个月,俯卧位时还不能抬头。
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家长从未让孩子尝试过“趴着”的姿势,还可能是孩子神经发育存在问题,与喝配方粉和是否补过钙、补过维生素A+D等无关。
第3个月俯卧可以撑起上身,头可以抬45度,开始把看和做联系到起。
一般来说,如果婴儿的发育正常,从3个月开始有翻身动作,甚至可翻身。
而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已经3个多月了,竖抱时头还会后仰。
竖抱孩子时出现后仰现象,说明孩子的颈部肌肉发育还不能承受竖立的头。
遇到这种情况,停止竖抱。
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趴在床上。
通过抬头动作逐渐锻炼孩子的颈背部肌肉。
只有颈背部肌肉“结实”了,竖抱时才可能承受头部。
婴儿在6个月以内,不鼓励竖抱。
第4-5个月会翻身,会大笑,喜欢注视镜子中的自己第5-6个月有支撑能够独立坐一会,会喃喃自语引起别人注意,躺着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滚动身体一般来说,孩子满5个月后就不满足于继续躺着了,总想自己坐着。
这时家长不要为了满足孩子,而让他靠着沙发等支撑物独自坐,这样对脊柱的发育不利。
此时,仍然应该多让孩子趴着,趴着既利于腰背肌肉和大脑的发育,又可缓解“想坐”的欲望。
7 婴幼儿动作发展
0—1岁:以移动运动为主。包括:躺、坐、爬、 站等; 移动运动时期的动作发展开始于自主动作的出 现,并横跨生命的第一年。 在这一时期,婴儿发展的动作技能是后来的动 作行为的前身,并且是物种特有的。 在这一时期,生物性的约束在这个时期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仅仅需要一点特定环境的支持 动作里程碑
由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逐渐分化为 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
由身体上部到下部的发展
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每个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式及速度有个体的差异。
婴儿移动的发展
◆ 爬行(Crawling)
爬行是在俯卧位时手臂和腿的交互动作。 虽然爬行是预先适应时期一个普遍存在的动 作里程碑,但有些健康婴儿可能在发展独立 行走前不会出现爬行。
行走(walking)
用双脚移动,即行走,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最有意 义的物种独特性之一。
二、婴儿大动作发展的规律
大多数婴儿的动作技能发展呈现相同的顺序并出 现在大致相同的年龄。动作发展的顺序表现为:
婴儿姿势的发展即人能保持身体平衡,并在环境中维持一 个特定的身体方位。 头部和上部躯干的控制
翻滚
坐立:坐立是人类获得的第一个直立的姿势。 站立:双腿站立是人类生命中第一年内一个重要的里 程碑,因为它是很多后来出现的动作技能的根本,如 行走跳跃。 姿势的感觉动作控制:姿势控制涉及到神经肌肉系统 和感觉系统之间连续且动态的相互作用,它是很多动 作技能发展的根本条件。
1—2岁: 由移动活动向基本运动技能过度。 包括:爬(障碍爬)、走、滚、踢、扔、接等;
2—3岁: 以发展基本运动技能为主,向各种动作均 衡展。包括: 走(向不同方向走、曲线走、侧身走或倒着走)、 跑(追逐跑、障碍跑)、跳(原地跳、向前跳)、 投掷、玩运动器具等(荡秋千、蹬童车)。
0~3岁婴幼儿身体运动发展和训练
0~3岁婴幼儿身体运动发展和训练一、0~3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表现出生第一个月称为新生儿期,又称为儿童运动初始期。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和遗传有关的如吮吸、觅食、抓握等一系列非条件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如蹬脚、挥臂、扭动躯干等。
在出生后的半年时间里,首先发展的是一些感觉能力,手的动作和直立行走的动作发展较慢。
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顺序。
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生理的发展是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幼儿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一)0~3个月1.大肌肉动作(1)1个月:全身无规律地动作;仰卧位时头经常转向一侧,俯卧位时能勉强抬头,扶坐时头低垂。
(2)2个月:俯卧时,头抬起来大约能支持20秒,能挺胸,扶坐时头能一晃一晃地竖一下。
(3)3个月:俯卧能持久抬头至45。
,扶坐时头向前倾,头稍晃不稳。
2.小肌肉动作(1)0~2个月:手指有时会伸展,但基本上是握拳。
(2)2个月:把自己的手放在眼前细看,或吃手。
(3)3个月:能用手抓东西,但抓握不紧。
(二)4~6个月1.大肌肉动作(1)4个月:仰卧位时两手自动在中线相握。
俯卧抬头90。
,并能翻身至仰卧,扶坐时仅腰部弯曲,头稳定。
(2)5个月:仰卧位时会将两腿伸直、高举,并能翻身至俯卧位。
拉坐头不后置,扶站时肩部有张力,腿能支持大部分体重。
(3)6个月:仰卧时用手抓自己的脚,拉坐时会主动举头,用手支撑坐片刻,扶站能自动跳跃。
2.小肌肉动作(1)能观察、摸索并抓住悬在胸前的玩具。
(2)能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里。
(3)会摔、扔掷物体。
(三)7~9个月1.大肌肉动作(1)7个月:仰卧时玩自己的脚,并能将脚放到嘴里。
俯卧时以腹部为中心做旋转运动,可以不支撑地坐直1分钟。
(2)8个月:独自坐稳,左右转动自如,扶着栏杆能站立。
婴幼儿发育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发育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幼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令人惊叹的阶段。
在婴幼儿的成长中,动作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对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以及如何在关键时期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通常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原始反射阶段、运动期、探索期和精细运动期。
1. 原始反射阶段:婴幼儿从出生开始就会表现出一些原始的运动反射。
比如,婴儿会自动吸吮、握住物体以及对声音、光线等刺激产生反应。
这些反射是保证生存和适应环境的关键。
2. 运动期:在大约3个月到1岁的时候,婴幼儿逐渐学会控制头部的运动,并开始翻身、爬行和坐立。
这一阶段,宝宝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得到了发展,有助于其后续的动作发展。
3. 探索期:当宝宝能够自如地爬行、行走时,他们开始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兴趣,并开始探索。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尝试走路、爬上楼梯、抓取小物体等。
这是他们生活空间逐渐扩大的时期,对他们的智力和大脑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 精细运动期:大约在2到3岁时,婴幼儿的运动技能会进一步发展。
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活动,如穿衣、使用餐具、涂画等。
这一阶段对于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关键时期的重要性婴幼儿的发育动作在特定的关键时期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这个时期呈现出最高的可塑性。
在这段时间里,婴幼儿的大脑细胞连接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
因此,给予足够的刺激和积极引导对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至关重要。
在关键时期,亲子互动、环境刺激和适当的玩具选择都对促进婴幼儿的发育非常重要。
父母和照顾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婴幼儿发育动作的发展:1. 亲子互动:与宝宝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安抚和亲吻,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意识和运动控制。
还可以与宝宝进行游戏和唱儿歌等活动,帮助他们学习与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
、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指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会影响其能够完成的运动和动作的类型和难度。
以下是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的简述:
1. 婴儿期(0-2岁)
在婴儿期,婴儿的运动控制主要依赖于肌肉的反射性动作和姿势反射。
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会出现基本反射,如抓握反射和翻身反射等,但这些反射是非意识性的。
到了三个月左右,婴儿会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运动,如头部抬起、翻身和坐起来等动作,这些动作的控制依赖于颈部和躯干肌肉的发育。
2. 幼儿期(2-6岁)
在幼儿期,儿童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开始更加成熟,儿童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和运动。
例如,儿童可以开始走路、跑步、跳跃和爬升等运动,这些动作的控制依赖于腿部和臂部肌肉的发育。
3. 儿童期(6-12岁)
在儿童期,儿童的肌肉和神经系统继续成熟,儿童能够完成更加复杂和协调的动作和运动。
例如,儿童可以开始进行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这些运动需要更高的协调性和技术性。
总之,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表明了儿童运动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的不断提高。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运动和锻炼机会,以帮助其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其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婴幼儿在各个年龄段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在各个年龄段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发展的过程婴幼儿在各个年龄段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发展的过程:起初,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他们的肌肉和骨骼还很脆弱,无法承受太大的力量。
这个阶段,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以自主运动为主。
一开始,他们只能依靠头部的转向和颈部的抬举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自主地翻身、爬行和坐起来。
到了六个月左右的时候,婴幼儿开始进入了翻身、爬行和坐立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动作发展主要集中在大肌肉群的运动上。
他们可以抬起自己的上半身,并尝试用手撑起自己的身体。
同时,他们也可以尝试在床上或者地板上进行爬行。
通过爬行的练习,他们的手臂和腿部的力量得到了锻炼,并且开始逐渐掌握坐立的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婴幼儿接近一岁的时候,他们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可以尝试站立,并在家具或者其他支撑物的帮助下进行行走。
这个阶段的动作发展主要集中在腿部和平衡能力的提升上。
婴幼儿会尝试用手扶着家具或者支撑物保持平衡,并尝试用脚尖的方式进行行走。
随着婴幼儿以及接近两岁的时候,他们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阶段。
他们可以自由地走动,并开始尝试一些更加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跳跃、奔跑和攀爬。
这个阶段的动作发展主要侧重于肌肉力量、协调性和空间感的培养。
同时,婴幼儿的神经系统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成熟的发展。
到了三岁左右,婴幼儿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他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跳跃和攀爬,同时还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动作,比如握笔、叠纸、剪纸等。
这个阶段的动作发展主要侧重于手部和眼手协调能力的提升,为日后更加复杂的动作和技能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婴幼儿在各个年龄段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过程中,他们的肌肉和骨骼逐渐增强,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不断地自主运动和探索,他们逐渐掌握了翻身、爬行、坐立、行走等基本动作技能。
《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 二 章 0~3 岁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保育
第一节 0~3 岁婴幼儿动作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含义
指 0~3 岁期间 ,婴幼儿的各种基本动作有规律地出现和不断发 展变化的过程。
二、动作分类
按照牵引动作产生的肌肉类型分类:粗大动作(大动作) 、精细动作。 按照动作产生的部位分类:头颈部动作 、躯干动作、上肢动作 、下肢动 作 、手部动作 、足部动作。
一 、精细动作的含义与内容 精细动作 ,又叫小肌肉精细动作 ,是由小肌肉所组成的随意动作 。一系
列小肌肉运动构成了协调的小肌肉群运动技能。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 ,尤其是手指的动作, 以及手眼配合能力, 由腕骨、
掌骨 、指骨和手部小肌肉群等共同完成的精细运动 。如抓握 、摇动、把弄 、 拇食指对捏 、握笔、搭积木、穿扣眼 、绘画 、书写 、折纸、用筷子等技能技 巧。
二、0~3 岁婴幼儿大动作发展的意义
(1)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基本活动能力。 (2) 提高对外界适应能力。 (3)促进智力和潜能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性格。 (5) 调节特殊婴幼儿的心理缺陷。
三、0~3 岁婴幼儿大动作发展的年龄特点
1. 0~ 1 岁以移动运动为主 例如 ,躺、坐、爬、站等。 2. 1~2 岁由移动活动向基本运动技能过度 例如 ,爬(障碍爬) 、走 、滚 、踢 、扔 、接等。 3. 2~3 岁以发展基本运动技能为主 , 向各种动作均衡发展 例如 ,走(向不同方向走、曲线走、侧身走或倒着走)。
二、0~3 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意义
三、0~3 岁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 一 )训练的内容
1. 敏感期原则
简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
简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在婴儿及幼儿阶段,他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他们的活动及动作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发展模式,被称为动作发展规律。
动作发展规律指的是,在婴儿及幼儿早期发展阶段,婴儿及幼儿会依次经历某种特定的动作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动作能力,以满足宝宝的发展需要。
动作发展规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发展,中期的发展和后期的发展。
在前期发展阶段,婴儿及幼儿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抓握、抚摸及拍打等。
在这个阶段,宝宝们开始熟悉自己的身体及环境,开始学习各种动作,如坐下、抬头及转身等,逐渐发展出一些基本动作能力,也开始认识自己的周围物体。
在中期发展阶段,婴儿及幼儿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动作,如站立、转身及调整身体的平衡能力等。
此外,这个阶段的宝宝们也能够学会简单的语言和手势,如听及说话,做出简单的手势等,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互动。
在后期发展阶段,婴儿及幼儿可以完成一些更复杂的动作,如行走、跳跃及跑步等,并能够熟悉会话、说话等,也能够做出更复杂的手势。
同时,他们也会学会使用工具和技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使用餐具、把小玩具拼凑起来等。
正是由于婴儿及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他们每一阶段的发展都非常快速。
婴儿以及幼儿的动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宝宝的发展来满足宝宝的发展需求,帮助宝宝发展出一流的动作能力。
为此,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宝宝尝试自己的能力,并尊重宝宝学习的过程。
虽然婴儿及幼儿的动作发展有其规律性,但它并不是确定的,孩子可以在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动作发展方式,只要他们得到足够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家长应该注意婴儿及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并尊重宝宝的玩乐学习过程,给他们更多支持和关心。
0~3 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0~3 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0~3岁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期的动作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受到身体和大脑的相互影响,通过各种动作的实施和反复练习,来促进身体各系统的发育。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首先,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具有阶段性。
在出生之初,婴儿的动作主要是以基本的反射动作为主,如吸吮、眨眼、抓握等,这些动作是出生时即具备的天赋反射。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开始逐渐掌握更加复杂的动作,如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
这些动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规律性,通常是依次逐步发展的。
其次,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是由头至尾、由近及远的。
在刚出生时,婴儿的动作主要是以头部和躯干的动作为主,表现出一定的头尾比例。
随着生长发育,他们逐渐掌握了手脚的运动技能,开始进行手眼协调能力的练习。
到了3岁左右,婴儿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运用手部和脚部进行各种动作,如用手抓取物品、用脚行走等。
此外,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的。
婴儿在发展早期主要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和基本的动作,如抬头、翻身、坐立等。
随着成长,他们开始尝试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站立、行走、爬行等。
在动作的执行过程中,婴儿还需要不断地练习,慢慢地提高动作的精细度和灵巧度。
此外,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还呈现出个体差异性。
由于婴幼儿的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动作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
有的婴儿在动作发展上表现得较为迅速,而有的婴儿则发展得相对较慢。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关爱,以促进他们的动作发展。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包括阶段性、由头至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个体差异性等。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加科学地引导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为他们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制定恰当的教育计划,提供丰富多样的动作练习和体验机会,让婴幼儿在游戏、观察和模仿中,积极地参与和探索,促进其动作技能的全面发展。
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规律
0-3岁婴儿精细动作发展规律年龄发展规律
1个月
婴儿具有抓握反射,随着婴儿逐渐长大抓握反射由被动的抓发展为主动的抓。
2个月有意识的抓,我们把东西放到孩子的手心里他就可以攥紧。
3个月抓握时间加长,而且他的两个小手会搭在一起。
4个月宝宝不仅能够攥住,同时可以摇动和摇动的时候用眼睛看。
5个月宝宝能够抓住近处的玩具,这个时候能够拍掌和握住。
6个月最初的撕纸。
7个月
葡萄干这种小的物品可以拿到手里,在握住一个玩具的时候,可以看向另一个玩具。
8个月能够三指捏细小的物品。
9个月能够二指捏。
10个月
可以将小的物品放到杯子或是其他容器里,自己将积木在两只手之间来回传递。
11个月
一只手可以同时抓两个小积木,开始有了用手偏好,更习惯用右手或是更习惯用左手。
12个月可以全掌握笔,给宝宝笔的时候他会在纸上随意划。
13-18个月
可以叠两块积木;会拍手挥手再见;可以用小勺吃东西,虽然吃的还是很乱;能用两只积木敲击在一起发出声音,能把小纽扣或珠子放到容器内,能用蜡笔在纸上涂鸦。
19-24个月
开始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握住蜡笔;能用蜡笔或彩笔图画或是标记;能叠3-4块积木;能打开不是特别紧的容器盖子或是包装;开始学用剪刀剪纸(要接近两岁时);能一次翻一页书。
25-36个月
能通过扭动门把手开门;用剪刀剪纸(还不能按照线剪);能自己洗手;能将容器的盖子扭开并拧紧,即使是矿泉水瓶子这样的小盖子;能将大的珠子穿起来;能很正确的使用勺子。
简述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特点
简述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特点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婴幼儿身体、大脑及神经系统协调发展的体现。
本文将简述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特点,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一、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阶段1.站立准备期(约3-6个月):此时婴儿开始尝试用腿部支撑身体,腿部力量逐渐增强。
2.扶站期(约6-9个月):婴儿在家长或家具的帮助下站立,逐渐学会用双腿支撑身体。
3.独立站立期(约9-12个月):婴儿逐渐脱离支撑,实现独立站立。
4.熟练站立期(约12-18个月):婴儿站立姿势更加稳定,可以尝试行走。
二、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特点1.发展顺序性: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顺序性,从站立准备到熟练站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2.个体差异性:每个婴幼儿的站立动作发展速度和程度都有所不同,这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
3.阶段性: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孩子所处的阶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动作协调性:随着站立动作的发展,婴幼儿的身体协调性逐渐提高,表现在站立、行走、转身等动作的协调性上。
5.肌肉力量和耐力:在站立动作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逐渐增强,有利于后续行走、跑跳等动作的发展。
6.神经系统发育:站立动作的发展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
随着站立动作的逐渐成熟,婴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得到了促进。
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的事项1.关注婴幼儿站立动作的发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发育迟缓、姿势异常等,及时就诊。
2.为婴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鼓励孩子多尝试站立和行走。
3.在婴幼儿站立动作发展的各个阶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如提供合适的家具、玩具等。
4.遵循婴幼儿站立动作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避免过度干预和强迫孩子进行站立和行走。
5.鼓励婴幼儿进行多样化的身体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界定和类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界定和类型婴幼儿动作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婴幼儿期间,婴幼儿逐渐控制和协调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动作能力得到逐步发展,从最初的被动运动到主动探索运动,从简单的动作到复杂的动作,从单一的运动形式到多样的运动形式。
1.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从出生后的几个月开始,婴幼儿开始有一些基本的动作发展,例如抓握、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
这些基本动作标志着婴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的逐渐增强。
2.婴幼儿的感觉发展:婴幼儿的感觉对于动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婴幼儿期间,他们的感觉器官逐渐成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平衡感、运动感觉等。
这些感觉的逐渐成熟和运用使得婴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表达自己的动作能力。
3.婴幼儿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在婴幼儿期间,婴幼儿通过不断的运动探索和练习,逐渐提高了他们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
婴幼儿会通过不断的摔打和站立的训练来锻炼和提升身体的平衡能力,同时也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跳、踢、打、抓等来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1.大肌肉动作发展:大肌肉动作是指利用大肌肉群控制身体的运动能力,例如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
这些动作的发展需要婴幼儿的肌肉力量、平衡感和协调能力的结合,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锻炼逐步发展。
2.小肌肉动作发展:小肌肉动作是指利用手指、手掌和脚趾等小肌肉群控制身体的微小运动能力,例如抓握、拿放、抓握等。
这些动作的发展需要婴幼儿对手和眼的协调能力的发展,通过不断地触摸和感受来逐步发展。
3.感官运动发展:感官运动是指婴幼儿通过触摸、听觉、视觉和平衡感等感官来进行探索和运动的发展。
通过感官的发展,婴幼儿能够更好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能力,并且逐渐发展出对环境的认识和掌握。
4.社交和情感动作发展:社交和情感发展是指婴幼儿通过表情、姿势、声音和互动等方式来进行与人类和环境的交流和互动。
这些交流和互动的发展需要婴幼儿的肌肉和感官的协调能力以及对他人情感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
婴儿动作发育和他们的中枢神经、身体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婴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婴儿动作发展是有规律的。
下面就是婴儿动作发展大致顺序表:
出生时动作行为和姿势随时变化,仰卧时头可以左右转动。
1个月,全身无规则的反应,仰卧时尝试着抬起头按来。
2个月,垂直位时头能竖直,但不平稳,能拿住放在手里的东西。
3个月,俯卧时以肘支起前半身,手触到玩具时偶尔能抓住。
4个月,扶着两手或髋骨时能坐,能从仰卧转到侧卧,手能有意识抓握、摇动玩具。
5个月,坐在父母身上能抓住玩具,能翻身,能拿着东西往嘴里放。
6个月,被扶着两个前臂时可以站的很直,会双手同时握物,能抓住悬挂的玩具。
7个月,能独坐,手能对换玩具,抓住成人的手能站立。
8个月,经训练能支撑爬行,能自己从坐位到卧位。
能对敲玩具,会用拇、食指捏细小的东西。
9个月,能扶住栏杆站起,能独自爬,扶着试走。
10个月,能扶栏杆走,独立片刻,扶双手能向前迈步。
11个月,牵一只手能蹲下,能走,会搭一块积木。
12个月,会独走几步,会独自坐下。
能从容器中取物。
穿脱衣服能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婴儿的动作发展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而心理发展又刺激了婴儿的动作发展。
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不同,大脑中枢神经发育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区别,因此,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也有着早和晚、快和慢、笨拙和灵活等各种差别和个性差异。
一般说来,孩子动作发育和常规标准会有±2个月的差异,这都属于正常范围,父母不能强
求统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发育特点对他们进行动作训练,使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动作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婴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