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微课设计思路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 学生通过实际例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1. 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和逻辑。
2. 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例题。
2. 准备乘法分配律的讲解PPT或黑板。
学生准备:1. 复习相关乘法运算的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兴趣,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2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探究与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具体的例题,如:(1+2)×3 和1×3 + 2×3,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比较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即a×(b+c) = a×b + a×c。
3. 讲解与解释: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并用图示和逻辑推理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反例,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
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应用与拓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
例如:“一家超市举行打折活动,买3件商品可以享受8折优惠,小明买了2件商品,计算他需要支付的总价。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篇一:《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学流程: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
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其他同学快速判断。
(生口算。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发现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
(出示:(10+4)×25。
)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生: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
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师:为什么这样算哪?生:我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算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
师: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采摘园图片。
这是老师去采摘园采摘草莓的图片。
你们观察过采摘大棚的地面是什么形状?采摘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现在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
交流学生作品后,出示60米30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刚才已知长增加了30米,现在尝试自己决定长增加的数量,你还能写出一些类似上面这样的等式吗?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
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小结: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和相加。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6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6篇《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例6、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四。
(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进点通过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羹育渗遇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践,使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
运用已有经验(D识迁移类推,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知识。
1.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2.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小黑板(转板)、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红(白)方木块。
(一)锚垫孕伏1.口算:(卡片)25× 17×4 125×24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投影片)(6+4)×5 6×4+4×5(二)探究新知1.导人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且知道应用这些定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乘法的分配律。
(板书课题)2.教学例5:(1)出示例5:(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算式,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懂得:①两个算式相等。
②两个算式可用等号连接。
学生答,教师板书:(18+7)×6=15018×6+7×6二150(]8+7)×6二18×6+7×6 .(4)教师出示:20×(15+9)20× 15+20×9=48020×(15+9)二20×15+20×9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明确: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反馈练习:按题目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2、汇报: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25=6×25=150(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100+50=150(人)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三、巩固练习1、P27做一做2、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验证:18x5-5x8(18-8)x5265×105-265×5265×(105-5)结论:适用【2】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篇一设计说明教材中本单元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且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便于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出运算定律。
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本教学设计注重体现以下三点:1.游戏激趣,设置悬念。
在游戏中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玩中有乐,乐中有疑。
上课伊始,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计算比赛,通过对比赛结果的质疑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2.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猜想。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把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积累丰富的探究数学知识的经验。
3.多角度练习,强化认识和理解。
小学数学练习题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梯度地设题,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延伸。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游戏激趣1.比赛热身。
师:同学们,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在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
师: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计算大屏幕上第(1)小题,右边的两组同学计算大屏幕上第(2)小题,看哪边的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
(1)9×37+9×63 (2)9×(37+63)2.评出胜负。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预设生:虽然这两道题的算式和运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这两道算式,即9×37+9×63=9×(37+63)。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7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7篇)《乘法分配律》篇1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54—55。
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
2.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1、口算a b(2+8)×5 2×5+8×5(2+10)×3 2×3+10×3(9+11)×6 9×6+11×6(12+18)×5 12×5+12×5(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后一道先不出示,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
学生猜后再公布答案。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
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2、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3、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有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周长。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64+26)×2 64×2+26×2(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65×5+45×5=(65+45)×5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棵树。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课时设计
课时:2课时
教材:教材上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相关算式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相关算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即在乘法运算中,乘数与被乘数的加法分开计算,最后再将结果相加。
二、讲解(25分钟)
1.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3.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练习(40分钟)
1.给学生几道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3.随堂检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总结(5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乘法分配律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了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分配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够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
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
(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A组的题,右边的两组做B组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9×( 37+63) 9×37 + 9×63
(2)评出胜负。
(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
可以看出左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刚才的计算中你发现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吗?
教师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找出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两道题其实可以互相转化,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9×( 37+63) =9×37 + 9×63
(3)将学生的发现以他(她)的名字命名为“**猜想”。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一、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针对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设计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习题练习机会,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2.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做简单的乘法练习;3.能够发现并分析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问题解决。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利用黑板或幻灯片等方式呈现课题标题“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2.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三本书,每本书价值为10元,那么三本书的总价值是多少呢?”,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演示和解释,引入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即:$a \\times (b+c) = a \\times b + a \\times c$。
2.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第三步:课堂练习1.教师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点。
2.学生可以自主完成作业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步:拓展应用1.教师可以用课上自主探究和作业练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如计算商品优惠价格的公式,等。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尝试找到更多的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并在班级讨论分享。
五、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踊跃参与课堂互动。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和交流,共同探究和解决。
六、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完成课本练习册上的乘法分配律相关的题目。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叫做乘法分配律。
2. 乘法分配律的符号表示:a ×(b + c) = a ×b + a ×c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兴趣。
2. 讲解示范:运用直观教具,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3. 练习巩固: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分配律。
4.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生活情境,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讲解示范:用直观教具演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含义。
3.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5.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8. 教学反思:对教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自己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练习训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和巩固乘法分配律。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思路
本次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提高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各种应用场景。
2.掌握乘法分配律基本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3.能够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应用2.乘法分配律的基本运算规则3.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案例分析3.小组合作学习4.课堂练习。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应用,并提出“3×(2+5)与3×2+3×5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是指在一组数中,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可以先将其中某些数相乘,然后将所得积的和再相乘,最终得到的积与先将这些数各自相乘所得的积的和相等。
2.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b+a×c(a+b)×c=a×c+b×c3.乘法分配律的几种运用方法:(1)“乘法分配律”的转换:a×(b+c)=a×b+a×c可变形为:a×b+a×c=a×(b+c)(2)乘方的分配律:(a+b)²=a²+b²+2ab(a-b)²=a²+b²-2ab(a+b)(a-b)=a²-b²(3)开方的分配律:$\sqrt{a+b}+ \sqrt{a-b}= 2\sqrt{a} \cdot cos(\frac{b}{2})$$\sqrt{a+b} - \sqrt{a-b} =2\sqrt{b} \cdot sin(\frac{b}{2})$第三步:示例分析1.小学数学题:小明有8个苹果,小红有2个学习桌,如果小明一人比小红多2个苹果,则小红几人?解题思路:设小红为x人,则小明为x+2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微课设计思路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本节课我以“猜测规律——探究论证——构建模型”的过程来认知乘法分配律。
首先教学伊始教师通过运用规律迅速答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再出示相关习题引导学生猜测规律。
伟在的科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所以本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猜测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计算中论证猜测的可行性。
在实践中体验猜测的合理性,在理论说理中阐明猜测的正确性。
引导学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特点、大胆猜想、观察计算、验证猜想,建立模型,掌握规律,养成简便运算的意识。
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分享的能力,在最后的识记规律的设计中既营造“爱”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浓厚的师生之情,又起到了巩固理解的作用。
设计之初,将本次活动设计为五大环节:
1、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师生赛一赛,102×56,99×25,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秘密吗?(不是老师提前算了,而是老师掌握了一些乘法计算的秘密,假如你掌握了一定比老师还快呢!想不想知道呢?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2、情景导入,引出定律。
用这些笑脸来奖励学生。
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四行。
让学生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32个,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
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数感。
3、验证猜测,概括定律。
①抽象本质特征:师:观察这几组算式,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关系?②归纳定律。
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数学中的秘密,请你们把发现的秘密小声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
教师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同类推广,总结归纳。
1、有这样特征的例子多不多,你能写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要求数字用得简单些)。
请你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
举例,小组交流,挑选几组板书。
2、你是怎样验证的。
3、同桌互相验证。
4、用符号表示:这样的式子很多,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把具有这种特征的等式表示出来吗?全班交流。
5、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种规律表示出来,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分配律(板书)来,一起读一遍。
6、统一用字母表示:(a+b)×c=a×c+bc
5、回归引入,巧用定律。
运用定律简便计算,知道乘法分配律的作用。
那你知道老师开始计算103×56和98×25,为什么那么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