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廖伟麟
华商名人堂 l 廖锡麟:多元化战略
华商名人堂|泰荣立集团董事长廖锡麟多元化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开办第一家水管配件厂到第二家汽车零件厂,然后钢珠厂,以及专事自动调压阀门生产和水泵的多间工厂,廖锡麟拥有的工厂越来越多。
业务的不断发展给廖锡麟带来事业成就的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他的所有工厂业务都集中在冶金铸造领域,这个经营模式太过单一。
身处商业世家的廖锡麟对泰国经济日渐加快的发展脚步十分敏感,他深切的感受到一个企业、一种行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是不能永恒的。
他回忆自己当时的想法,原来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往往有上百年,现在可能只有短短几十个月,竞争也更激烈了。
如果一个公司或集团只做一个产业,就很危险。
于是他开始考虑创立一个多元化的经营集团,“一方面做生意,一方面做企业,一方面做工厂。
”为此,他什么行业都愿意尝试,只要这个行业有前途,而他又有能力做,他就会试试看。
而人决定去做一件事时,机会总会随之而来。
1989年,廖锡麟的一位台湾朋友找他合资,做人造圣诞树。
这是他从来没有尝试过的, 廖锡麟先请机构做了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投资回报率颇为可观,于是他立刻拍板。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这个陌生的行业比他熟悉的行业利润更好,第二年就赚钱了,甚至之后这20年多中,这个企业都是集团里赢利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
廖锡麟还因为这家企业结识了台湾“塑胶大亨”、原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
因为这家圣诞树工厂,需要向台塑王永庆买原料,一年达几千吨,是王永庆的一个不小的客户。
有了第一次尝试的甜头,廖锡麟发展多元化企业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之后几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拓展其旗下新产业,很快打入地产业、食品业等多个行业。
但细观廖锡麟的扩展脚步却是快而不乱,因为他始终有自己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坚持做在能赚钱的同时,对国家、社会、世界都能有所益处的生意;亦坚持不做那些不受欢迎的生意,对社会无意义,人们觉得‘不正经’的生意。
他说,在泰国,有不少“非正常”的行业都非常挣钱。
华商名人堂 l 廖锡麟:从投资中国到沟通中外
华商名人堂|泰荣立集团董事长廖锡麟从投资中国到沟通中外廖锡麟是廖家迁居泰国后的第三代子孙,他生于泰国长于泰国,却深受祖父和父亲赤子情怀的影响,再加上在中国数年的求学生活,使廖锡麟对中国有着比一般泰国华人更为亲近的感情。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外商赴华投资,在泰国已经做出一番事业的廖锡麟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1985年,阔别中国25年之久的廖锡麟又一次踏上了中国国土。
他此行前来,正是为了考察在中国设立工厂的可行性。
当时中国和他50年代求学时已经有很大不同,但是一切也才刚刚开始,基础设施还很简陋,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廖锡麟在中国设厂的决心。
1993年,廖锡麟的投资真正进入操作阶段,选址上海青浦的大盈镇,以250万美元的资金建立上海泰盈金属有限公司。
回忆在中国的初次投资,廖锡麟坦言,并不一帆风顺,“工厂直到1995年才动工”,期间,交通,政策等问题都成为了阻碍。
所幸,经过一番周折,这个工厂终于发展起来,并且一直发展至今,产值逐年稳步增加。
从那之后,廖锡麟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并致力于再寻找适宜于投资的企业。
但是很快他发现了在中国发展企业的两大难题:环保和劳动力。
廖锡麟想投资符合环保要求的、使用劳动力也比较少的企业更成为难上加难的事情。
21世纪初,廖锡麟试着与日本八番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八番餐饮有限公司,做餐饮连锁业务,但是并不成功。
另外,廖锡麟始终坚持挣得每一分钱都要光明正大,所有投资都是走中国外管局的正规渠道进入中国,所以,相对于一些非正常进入的外资来说,他在中国的投资回报并不可观。
再加上在中国做实业,泰荣立集团有个“软肋”:懂中文的管理人员太少,甚至廖锡麟自己儿女的中文也不好,这使得廖锡麟对中国事务只能事必躬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团在中国的发展。
考虑到这些制约因素,再综合集团在东南亚市场的优势,廖锡麟决定在经营实业之余,兼做中外贸易,做沟通中外的桥梁。
廖锡麟说,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了,南洋的一些华侨企业家已经跟不上中国的发展速度,不适合来中国投资了,但华侨仍然可以起到沟通中外的作用。
华商名人堂 l 廖锡麟:《纪念母亲逝世三十周年》
华商名人堂|泰荣立集团董事长廖锡麟《纪念母亲逝世三十周年》2014年正逢我的母亲逝世三十周年纪念。
三十年来,母亲的音容,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对我来说,她是个好慈母和好导师,对父亲来说好她是个好伴侣和贤内助,对她周围的亲朋戚友来说,她是个人人敬重的好大姐。
母亲一生对家庭的贡献和付出实在太多,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母亲于公元1900年清朝末期出生于潮汕一个书香世家。
外祖父姓李,是个有学问的读书人。
母亲在五个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大。
外祖父给她取名“佩珊”,并从小不但培养她读书识字,还延师教导古文诗词,使母亲长大后,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
那个时代在潮汕乡下,家长对女儿的教育像外祖父这样重视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女孩子多数被关在家里,待长大后出嫁就可以了。
外祖父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和关心,使母亲的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日后都上了大学,成为辛亥革命后发扬中华文化新生的一代。
母亲和父亲的结合,也可以说是由于两人都有共同深厚的中华文化所促成的。
父亲虽然是在泰南洛坤府出生,但不幸三岁丧母,当时祖父正忙于发展在泰国的事业,就把父亲送回乡下给大祖母抚养,稍长大后即聘请老师教导中文直至十五岁后才让他回泰国帮助祖父的事业。
父亲少年时代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因而和母亲的非常相似。
日后,当祖父在泰国的事业和社会活动日益扩大,他不忘家乡,要求父亲把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和星加坡一位著名侨领廖杰夫先生合作正在汕头市近郊兴建的“廖氏华侨新村”的工作上。
在那段繁忙的时间里,才三十岁多一点的父亲盼望找一位和他文化背景相近能干又可靠的家室作为他的内助。
他终于在潮汕找到了合乎他所要求的女子也就是我的母亲。
两人结婚后不久,父亲就带着母亲回泰国居住,母亲自此所面对的是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但她一点也没有出声埋怨。
老辈时代的女子,嫁了人就跟着丈夫走。
母亲也不例外,她除了照顾父亲的生活之外,还要帮助父亲管理“内账”。
所谓“内账”,指的是父亲的私有财产的账目,包括家庭的开支等等。
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推荐榜单)
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首批推荐)陈光标江苏黄埔集团董事长、2008中国首善(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陈丽华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关英才英才国际集团主蒿、汶莱“船王”(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长牛根生蒙牛集团董事长马化腾腾讯企业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国美电器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马云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百度董事长兼CEO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许荣茂世茂集团董事长荣智健中信泰富主席李立民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叶伟东新昌制药厂研究院院长张田世界和谐集团总裁赵松青炎黄健康传媒董事长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丁磊网易董事长林圣雄圣雄集团董事长郑元豹人民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红蜻蜓董事长陈天桥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梁稳根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田汉北京京汉投资集团董事长金志国青岛啤酒总裁李兴浩志高空调总裁段强首都旅游集团董事长鄢礼华世通华纳总裁王献蜀巴士在线董事长兼CEO-武杰天发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令麟台湾东森集团总裁马雪静北京东百发集团董事长徐明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尹明善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阙平北京市南国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张永庆央视三维传媒总裁陈伟明中博传媒董事长黄明生开屏传媒CEO王丰内蒙古九昌训马中心董事长赵冬北京久久彤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张春来中国曙光实业集团董事长石岩北京莱双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盛春青海德胜投资公司董事长郭子瑞新疆天山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王国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林祥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效金古井集团董事长车建新红星家具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吴志泽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张宏伟东方集团总裁张近东苏宁电器董事长王爱唐北京东方博古收藏品中心董事长潘志忠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社长李桂荣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燕京啤酒董事长杨元庆联想集团主席冯军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孟依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张茵玖龙纸业董事长张玉珊香港修身堂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张庆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新颖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总裁李锦林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董事李欣营禹州神州钧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育钦恒丰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少伟惠州市炜达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征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庄儒桂荣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李宁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裁何才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秘书长韩三平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朱林瑶华宝国际主席谢观兴信诚人寿总经理郭广昌复星高科技董事长陶建幸春兰集团总经理高德康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德传青岛港集团总裁梁庆德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建章携程网CEO梁稳根三一集团董事长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基四通集团董事长胡成中德力西集团主席谢宜学山东万杰集团执行总裁宋郑还“好孩子”集团总裁安钟岩北京丰顺工贸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文驹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陈纪平温州博古斋董事长韩伟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梅德辉上海万资源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国西安银桥乳业集团董事长王云飞北京凤凰奇境酒业总经理张征宇北京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居士慈辉佛教基金会会长刘瑞强黑龙江马迭尔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汇源果汁董事长李志仁台湾胜大庄文化集团董事长黄如论金源集团董事长张爱华爱华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力帆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宗申集团董事长余彭年彭年集团董事长陈春中威企业联合体主席卞洪登宝贝集团董事长楮武军善佑善集团董事长李伯淳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甘连舫星牌集团董事长周松波华商投资公司德国周氏王朝集团黄朝阳钰泰集团董事长马彦文中讯传媒集团董事长裘丽蓉敦煌集团董事长(以上榜单排名不分先后)。
全球华商名人堂——廖伟芬
磨 磨 闯 售 沸 也 沸
O
O
酒文化,到英国的现代私人博物馆参 观,去瑞士手表制造厂和珠宝工作坊 参观等。廖伟芬很希望参加其中,出
2
韬华 略商
·廖伟芬
去见识一番,但母亲考虑到女儿年龄 尚小,缺乏自立能力,执意不让她去。 为了说服母亲改变主意,廖伟芬写了 一封长达六页纸的信,来解释这个课 程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她向母亲解 释道,这些课程也许无法让自己提高 数理化的成绩,但与正规教育相比, 却是另一番非凡的体验,会让她学会 理解精巧杰作的心血,放大对生活中 美好事物的感知。母亲看完信后,竟 改变了主意,同意在表亲的陪伴下让 女儿在成年之前参加这为期两个月的 交流课程。 这次活动让廖伟芬受益匪浅,不 仅开阔了她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还 让她改变了对世界的认识,更主要的 是激发了她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以及 敢于尝试的冒险精神。从此,她不断 挑战自己和执著追求完美的信念,至 今没有改变。 不同于很多强制给孩子勾画人生 蓝图的成功者,廖伟芬的父母都非常 开明。她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梦想 的实现,只要能说明理由,父母都给 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廖伟芬自小 热爱绘画,骨子里充满艺术细胞,她 的画作想象力丰富多彩,略有稚气却 充满活力。父母看在眼里,格外珍惜 女儿这份天赋,视其为老天赐给女儿 的礼物,不愿去破坏,所以并不强迫 女儿要主攻商业课程,反而提议廖伟 芬修读艺术与科技并存的建筑系。最 终,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如愿地在美 国长春藤之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完成了 自己的大学学业。 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在美国本科课 程里是一流的,起初父母担心女儿不
廖伟芬的父亲廖烈正,是创兴银 行创办人廖宝珊的第八子,为人甚是 低调, 曾任上市公司廖创兴企业董事, 于 1972 年成立纪惠集团。父亲很疼 爱自己的掌上明珠,对廖伟芬的教育 也很是用心。廖伟芬回忆“我们一家 四口,感情很好,小时候爸爸教会我 很多做事的智慧,至今仍能受用。” 廖伟芬的母亲廖汤慧霭在香港地产及 社交界积极活跃,曾任仁济医院“总 理”、妇女联合协进会副主席,1997 年以全国妇联特邀理事身份统领全港 妇女界筹办回归活动, 投身公益事务, 甚有女强人风范。 廖伟芬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思想。 在加拿大寄宿时,曾经有一个国外学 习交流的课程,与 20 名学生到欧洲 体验生活——去法国的酒窖领略葡萄
华商名人堂——廖锡麟
廖麟他的家族是泰国华人社区的名门望族,在华侨中享有崇高威望;他学贯中他将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了“富过三代”的理想;他奔忙于泰中之间,他热衷社会事业,热心公益;他一心弘扬中华文化,推广中文教育,在百442443做中华文化的推广者——泰国泰荣立集团董事长廖锡麟初次见到廖锡麟的人,很难将这位儒雅、斯文的长者与他“商人”的身份联系起来。
他对名、利的态度,不像一个商人,却像一位洒脱的学者。
他对自己取得的商业成就只用寥寥数语带过,却饶有兴致地介绍在泰国传播中华文化和兴办中文教育的重要性。
正因为此,很多人称他为“最具学者风范的儒商”。
名门之后 求学清华廖锡麟是泰籍华人,1935年生于泰国。
150年前,其祖父廖葆珊从广东澄海赴泰国“闯南洋”。
经过数十年辛勤打拼,终于在湄南河畔奠定了一番基业,创立廖荣兴行。
廖葆珊不仅经营实业,更热心社会公益,他与旅泰华侨高学修等人一起,创办了泰国中华总商会,使之成为旅泰华侨的“娘家”,并先后担任商会主席等要职。
正因为其在泰国华侨中德高望重的地位,廖家得到泰国王室的认可,被赐予泰姓“色博里”,廖葆珊也被赐予侯爵爵位。
尽管远离故土,廖葆珊却始终重视中华文化在廖家的传承,他要求廖家的孩子都必须受中式教育。
很多第二代泰国华侨已经不会说汉语了,但廖家直到第三代都还会说。
去世时,廖葆珊未像一些泰国知名华人那样,采用泰式葬礼,而是采用中式葬礼。
此后,廖家基业传至廖锡麟的父亲廖公圃。
他将家族生意做得更大,经营范围也扩大到能源、保险、航运、银行、地产等多个行业。
他更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为泰中两国和泰华侨社立功立德,贡献极大。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
廖公圃一方面通过自己出资创办的中文报纸《中原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一方面积极向中国运送抗战物资。
廖公圃对抗战的支持,引起了当时亲日的暹罗(泰国旧称)政府的注意。
1942年,暹罗政府以通外叛国罪判处廖公圃等9位抗日华侨终身监禁,并把他们投入监狱。
全球华商名人堂——罗康瑞
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喜欢名著《天地一沙鸥》,追求卓越的罗康瑞博士,已像小说中那只为梦想孤独飞翔的沙鸥一样,走过被人笑为“疯子”的孤独旅程,开始比谁都飞得更快更高。
从向父亲“贷款”10万元港币起步,到北上黄浦江,再到动辄投资上百亿的著名地产开发商,温文尔雅的罗康瑞博士以优美的姿态展翅翱翔,飞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如今,他的上海“新天地”早已是中国最有味道的城市风景和旧城改造样本,他所形成的配合城市发展方向,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投资开发具有创新主题地产项目的独特地产发展模式,更获得众多正在重塑城市个性的建设者的广泛认同,助他飞得更高。
1百年石库门 一片新天地在上海,随便拦下一辆出租车,只要说到“新天地”,司机二话不问,马上送达。
在香港和台湾,不知道“新天地”,会被人认为“落伍”;即便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城市,也有人知道上海有个“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问世短短几年,名声雀起,成为上海的时尚地标和品位的象征,成为上海最有情调,最聚人气的新亮点。
可在当初,听过罗康瑞要投资14亿打造“新天地”时,许多人说:“这个老板疯了”。
当时的瑞安公司内部,也流行着一句话:“以最浪漫的想法,最严谨的工作,跟着一个发疯的老板拼命干”。
罗康瑞还要求公司在2001年6月30日前,限时完成全部工程。
否则,管理层通通去“跳黄浦江”。
于是,经理们说,“罗先生是自己疯的,我们是被他逼疯的。
”人们说罗康瑞“疯了”,是因为他做了有违常理的事情。
1996年,上海卢湾区政府邀请罗康瑞为区内的太平桥旧城区改造与重建计划提供咨询意见。
之后,罗康瑞和美国SOM规划咨询公司共同提出改造规划,瑞安公司因此拿到太平桥地区52公顷土地开发权。
“新天地”正是这52公顷土地中的第一期工程。
位于上海市中心淮海中路南侧的太平桥地区,由成片的石库门建筑里弄构成,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的所在地。
石库门最初由欧洲建筑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推出。
这些建筑采用了欧式联排屋的外表,内部则保留了天井、客堂、厢房等江南民居特色,并因用花岗岩石条做门框而得石库门之名。
华商名人堂 l 廖锡麟:泰荣立的伯乐
华商名人堂|泰荣立集团董事长廖锡麟泰荣立的伯乐时年80岁的廖锡麟是泰荣立集团的总调度人,统筹全局,运筹帷幄。
于此同时,廖锡麟也是泰荣立集团内的“伯乐”,多年来承担着为集团各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
对于企业的人才选拔,廖锡麟有自己的原则。
首要的一条就是对人才不分内外。
泰荣立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分支众多;而廖家本是经商世家,商业人才辈出。
所以,在泰荣立集团,诸多分支企业由家族内部成员和家族之外的人分担掌管。
这样的人才分布,使很多人产生疑问:企业对这些人才会不会有“内外之别”?对此,廖锡麟很肯定,不会。
因为在他眼里,企业发展不该把人才分成“内外”,尤其是家族企业。
对于一些能干而又忠诚的家族外人才,家族企业要敢于提拔他,有这样的胸怀,家族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另外,他还引用华人首富李嘉诚“一只蛋糕大家分”的经营哲学,说“企业在商场上不可能没有竞争对手,你尚且要和对手瓜分市场蛋糕。
那么在企业内部,你有什么理由不能把这个‘大蛋糕’与‘外人’分享呢?”除了对人才的一视同仁,廖锡麟在人才选拔上还很懂得变通。
古语云:“疑人不用。
”廖锡麟现在并不完全赞同这句话。
他认为,企业用人,不必强求他的完美。
有些‘疑人’,有时候也要用。
他回忆起自己创业时的经历,第一家工厂创立后,逐渐做出了成绩,这时有一些管理和技术人员因为待遇或其他原因提出辞职。
凡事皆追求完美的廖锡麟向来从不挽留,要走你就走。
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事业发展也出现问题。
之后,廖锡麟对这件事进行反思,他说,以前看人,品德最重要。
而现在有些人,可能会让你有很多疑虑,你也可能觉得他不够忠诚,但是他确实很能干,企业又不得不用。
那怎么办?廖锡麟说,“用制度来约束和激励他,让他安心为公司服务。
”廖锡麟这种管理方式正应了现代管理中强调的“惯人才不如管人才”,作为企业的一把手,不仅要做伯乐识人,还要善于用人,善于治人。
2008世界潮商百人榜
2008世界潮商百人榜(以姓氏拼音为序)1 猜育·干那戌潮安泰丹意集团(泰国)2004年,猜育·干那戌以205.6亿元的财富,名列全球潮商财富榜第二位,仅次于华人首富李嘉诚。
3 陈汉士潮阳万盛集团(泰国)陈汉士,泰中友协副会长、泰国潮商会馆主席、泰万盛冷冻食品(大众)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
1935年出生于潮阳谷饶镇大坑村,上世纪50年代初到泰国创业。
如今,他的企业已经成为一个2万员工的上市跨国集团。
陈汉士在泰国、美国等地拥有多家规模宏大的企业,包括世界第二大金枪鱼罐头加工厂。
6 陈克威潮阳陈氏兄弟公司(法国)陈克威,1934年出生在老挝的一个华人家庭。
1975年,陈克威和弟弟陈克华到法国寻求发展。
1976年6月的一天,“陈氏兄弟公司”在巴黎12区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开业了。
上世纪70年代末,大批东南亚难民到法国定居,带来了亚洲文化和亚洲饮食习惯,为“陈氏兄弟公司”提供了商机。
1981年8月15日,巴黎第一家专营亚洲产品的超级市场——陈氏百货商场在13区正式开业。
到1987年,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2.7亿法郎,被列入法国5000家大型商业企业行列,成为被列入法国企业名单的首家华人企业。
7 陈龙坚揭阳暹罗集团(泰国)陈龙坚,祖籍揭阳,暹罗集团创办人。
暹罗集团是泰国最大的汽车装配集团。
估计其财富约20亿美元。
8 陈如竹潮阳协联集团(泰国)陈如竹创办的泰国协联大众集团颇具实力,多年来还在上海、浙江等地先后投资8个电力企业。
财富约164亿元。
9 陈顺源、陈文雄普宁嘉华进出口(法国)陈顺源,法国潮州会馆名誉会长。
30年代出生于柬埔寨,70年代中期,因柬埔寨政局变化,陈顺源举家逃难,经越南而抵达法国巴黎。
随后他创办巴黎嘉华进出口有限公司及百货公司,经营中西式餐具、厨具及中国茶叶等。
该公司现成为欧洲知名的饮食器具批发零售中心。
他在巴黎创办的白天鹅大酒楼,是以潮粤菜驰名的高级食府。
此外,他还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
华商名人堂 l 廖锡麟:“双赢”的中文教育
华商名人堂|泰荣立集团董事长廖锡麟“双赢”的中文教育廖锡麟被很多人称为“最具学者风范的儒商”。
他生于泰国华侨世家,幼承庭训,饱学中华文化,穷究四书五经。
长时间的文化熏陶养成了他儒雅斯文的气质,也影响着他的价值观,甚至经商之道。
这也让他更加明白在泰国传播中华文化和兴办中文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在亚洲,做生意肯定要和中国人做,学中文很重要。
”廖锡麟道,他在中美两国都受过高等教育,但至今为止,廖锡麟最推崇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他认为懂得中华文化的年轻人是有优势的,不仅仅是做生意的语言沟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一个人是有深远影响的。
所以,在经商之余,廖锡麟用很大精力传播中华文化和兴办中文教育。
廖锡麟曾回忆,在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东南亚的排华思潮的泛起,很多中文学校都被关闭,中文传播在泰国中断了数十年,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儿的汉语,全靠太太姜恩涓在家教的,以至于“水平很一般,只会讲不会写”。
不过好在近年来,泰国政府开始支持中文教育。
2000年初,泰国国王普密蓬设立了泰国皇家卫星教育电视台,并特意在英、法、德、日文之后加入了中文。
电视台决定编写一套汉语教材,并邀请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专家杜厚文教授到泰国编写。
这项工作被交给泰国中华总商会,廖锡麟被任命为汉语教材编审委员会主席,负责帮助杜厚文审编,并将教材翻译成泰文,审查是否符合泰国国情。
接下这项工作后,廖锡麟尽心尽力。
在4年的时间里,他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和编审委员们,与杜厚文一起撰写了11本书,包括6本教程、3本教师手册和2本练习册。
这套中文学习教材,被泰国教育界评价为“泰国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中文教材”。
多年来,这套教材逐渐在泰国推广开来,让无数学生学会了中文、了解了中华文化。
而在编写教材之余,廖锡麟为了进一步推广中文教育,兴办了中中学院——泰国中华总商会中中学院,主要面向泰国人和华人子弟教授中文课程。
在商会中,有中文根基背景的廖锡麟被选为学院院长。
学院从2006年招生,规模从开始的几个学生,发展至如今的几百个学生。
全球华商名人堂——陈贤进
常独自往返于新加坡、香港、泰国和越南之间,行
此间,陈贤进想尽办法推销“鳄鱼”,打响名号。
万里路,增长、累积了不少见识和生意经验, 为日 不断别出心裁地把“鳄鱼”带到各种场合。“我参加
后的 “鳄鱼牌”在市场奠定了稳固基础。
展览会的方式就跟人家完全不一样。人家参加展览
会的商标是画的,我参加展览会的商标是活的。我
数十年的经营中,陈贤进始终坚持“货真价实” 的经营方针,并紧跟消费者需求和时代发展,不断 赋予产品新的生命力。这也是“鳄鱼”在快速变化 的市场中,品牌常青的重要原因。
3
韬华 略商
全球华商
名人堂
·陈贤进
32 一件。接着,我问他要什么颜色,那时候我有 4 个颜色,白色、浅蓝色、浅灰色、浅咖啡色,他说 要白色,我就写了白色。好了,我说这样子,假如 一个人进来要买 15 号半的,你没有货,他跑出去了, 你说我的货在你店里不能够卖,公道不公道呢?”
老板觉得他说的有道理,陈贤进就接着再进攻。 “应该是每个号码一件,从 13 号半到 16 号半,尺码 齐全之后,颜色呢 ? 如果人家要浅蓝色,你只有白 色,这也不公道。颜色都有了以后,还有种类呢, 我当时有两种货品,一种是金鳄鱼,另一种是黑鳄 鱼。我说你到底要金的还是要黑的,他说要黑的, 因为黑的比较便宜,容易卖嘛。我说好,黑的,那 么要买金鳄鱼的客户进来,你说没有,他出去怎么办 ? 不要浪费时间,我两款都给你,每款 120 件,一共 240 件,反正你不需要现在给钱,两个星期卖不出去, 我全部拿回去。”
老少都懂得的,猫啊、狗啊、狮子啊这种容易识别, 货的风险。到后期,陈贤进更以专卖和特许经营的
一看就记得,不需要什么解释。但这种商标都已被他 形式拓展业务。“店员就是老板,开始时资本我出,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
从一张渔网走出的世界级企业家——印度尼西亚嘉丰集团董事长林如光现今,15岁卖掉渔网开辟新天地的林如光,已经是印尼工业界少有的取得世界级行业成就的企业家之一,由他创办的嘉丰集团已是印尼家喻户晓的玻璃器皿王国,同时,他也是世界最大玻璃器皿制造厂商的企业家之一。
而且,他们的成就还不局限于玻璃器皿。
多年来,本着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念,林如光领导嘉丰集团从玻璃逐渐发展到其他行业,如搪瓷炊具、不锈钢餐具、模具、印花铁罐、包装纸箱、建筑材料、通讯、金融服务以及房地产等等,不但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也为印尼人民创造了数万个就业机会,进而带动社会的繁荣。
同时,林如光也是最早到中国投资的印尼企业家。
早在印尼与中国断交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的亲自支持下,以新加坡企业家的身份到天津投资,成为第一个到天津外商投资开发区投资的外商……少年雄心 破釜沉舟开新篇祖籍广东陆丰的林如光,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的浮罗甘扒,一个仅3.7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人,无水电供应,医疗设备欠缺,以务农为主的小岛屿。
生于那个时代的一代人,几乎都是在艰苦中成长,林如光尤其如此。
15岁,他的父亲林启恩就去世了,一夜间,人从少年到成年。
林启恩先生生前经营渔网、渔船租赁及渔网维修,虽终年辛苦卖命,却也无法改变家庭与生活的窘境。
去世后,他留给全家的唯一财富就是他生前使用的渔网,而且只有一张渔网。
一张渔网,一个陷入崩溃边缘的家庭,一位暗夜忧叹的母亲……一切,需要一位15岁的少年面对。
这很残酷,但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林如光却想要改变。
过去无法改变,他把目光放远未来。
父亲走后,除了悲伤,他想了很多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好的办法。
三天思考之后,他找到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渔网卖掉,改做其他生意。
母亲被他的想法吓了一跳,这相当于一个农民要扔掉锄头,抛弃土地。
但林如光态度坚决,因为他不想再做农民了。
小小的林如光似乎已经找到为什么父亲如此勤奋他们还要如此贫寒的原因,因此,他想走出一条新路来。
全球华商名人堂——廖伟麟
2华商韬略·李壮/文继承者 创业家——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廖伟麟在世界经济饱受欧债危机拖累之际,香港仍是一派繁荣。
尤其是香港地产,楼价指数步步走高,尽管有“冰与火之间”的悲观论调,但香港地产大亨们依旧看好后市。
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廖伟麟(Jeffrey)就是其中一位,他继续看好未来甲级商厦的升值潜力,并持续寻找新的投资契机。
与此同时,他也在密切观察地产市场,稳健为先。
入行9年,“玩票”般地将个人资产做到10亿港币,帮助公司资产从数十亿港币放大到200亿港币,廖伟麟的判断很少脱离“靶心”,他在蓄势力推动公司实现更大发展。
如果说做好公司是他的本分,那么在而立之年,他也着力让家庭得到照看。
廖伟麟说:“未来5到10年,我们主要的发展计划是将公司现有的一些大型住宅及商厦进行重建或翻新,来增加资产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打算给家人建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宅院,让我们一家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名门之后当聚焦廖伟麟时,媒体常常会自然联想到他的显赫身世。
廖伟麟的祖父是香港银行家廖宝珊,父亲是廖宝珊第八子廖烈正,母亲廖汤慧霭(廖太)。
从祖父到父母辈都是香港地产、中资银行的领航者,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持续将廖家事业推向前进。
廖家开基者廖宝珊最为传奇。
1941年,廖宝珊还是一位在饱受战乱之祸的香港街头看招工广告的内地人。
几年后,他就开始投资地产、创办银行,廖家迅速崛起为香港闻名的大家族。
到了廖烈正这一代,几位弟兄共掌廖创兴银行(现为创兴银行),廖烈正扮演了多年的低调董事角色。
虽然香港几经经济起伏、动荡,但创兴银行的谨慎和稳健,保证了它几十年的稳定成长,至今市值超过90多亿港币。
比起家族银行,廖太创办的纪惠集团则另辟蹊径、成就非凡。
纪惠集团成立于1976年,当年廖烈正负责廖创兴银行九龙区业务。
廖汤慧霭时任廖创兴银行襄理(副经理),对地产业非常有研究的她早有投资地产的想法,并得到廖烈正数百万资金支持,于是正式创立伟邦投资公司(纪惠集团前身),开始涉足财务地产。
一名中国亿万富翁的价值
一名中国亿万富翁的价值
梁伟;李勃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1999(000)011
【摘要】一切生与死的思考,一切生命价值的讨论,在41岁的轩辕集团香港玄苑公司总经理薛兴文奋不顾身扑进海浪救人的瞬间,都静默了。
爱因斯坦曾不止一次想过:人为什么而活着?他的结论是:人是为了爱我们的人而活着。
薛兴文腰缠万贯,地位显赫,兄弟情深,夫妻恩爱,儿子前途无量。
但当面对一个陌生人生命临危之际,他毫不犹豫地舍身取义。
这就是一名中国亿万富翁的价值!
【总页数】3页(P20-21,3)
【作者】梁伟;李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茅台蝉联中国酒企品牌价值第一名 [J], 江源;黄筱鹂
2.中国国际移民报告近3成亿万富翁移民国外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海外移民潮” [J],
3.无限极跻身品牌500强--评估价值80.83亿元,名列中国保健行业第一名 [J], 阿江
4.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出炉,汽车品牌第一名竟是Ta? [J], 柳燕
5.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发布《人民日报》位列平面媒体品牌第一名《环球时报》《京华时报》《中国汽车报》榜上有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应湘
胡应湘在中国内地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时,一位忠厚的老工程师告诉他,我们这里不比香港,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你还是别修什么高速路了。
他说,我了解,但我们得知道,香港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应湘胡·胡应湘名人堂全球华商1远见、实干、勇敢的中国人——香港合和实业集团主席胡应湘素称“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常常提醒那些不想被社会淘汰的企业家,应该多思考未来,并以5年为期,去思考未来5年的世界,但也不要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因为那样往往得不偿失。
而胡应湘却是一个喜欢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的人,这让他常常感到孤单,并饱受争议。
广深高速在10年后才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的结论:“我们之间的争论,是先进与落后之争,你代表先进。
”而他早在1983年就提出的港珠澳大桥构想,更在20多年后才得到共识。
因此,他说自己:“我不是商人。
”创造亚洲之巅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胡应湘对自己最准确的定位是工程师,最大的爱好就是绘图并把图纸变成现实。
胡应湘1935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花县(现广州花都区)。
父亲胡忠在他出生时,已享有“的士大王”的美誉。
1941年香港沦陷,家族产业被没收后,胡忠老先生自己留在香港,让家人陆续回到内地,祖国的多灾多难也因此在胡应湘幼小的心里烙下了印记。
胡应湘说:“从小,数学就是我的强项。
我对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是作家等等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职业都要写很多字,说很多话。
而数学就简单多了,答案只有‘正确’或者‘错误’。
”这个强项为他日后学习工程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只有“正确”或者“错误”的思维,则常常让他在关系复杂的商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得罪很多人。
“原则上,我从来不会妥协。
”他说:“工程师最重要的是以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因此,他说话办事,从来都是直来直去。
念完高中以后,胡应湘曾经有过不再上大学的想法。
是母亲改变了他。
“她说,你们年轻一代一定要读书,一定要读大学,我们家不管有钱还是没钱,但是要念书的话,多少钱都拿得起。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玉麟
·胡玉麟那个年代,泰国的对外贸易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运输工具用的还是帆船,外贸口岸主要也只是新加坡,出口物资也仅有用以换取电器、牛奶、石油等工业品和能源的饭干(将大米做成半成品后出口的产品),每一次海运航程,都需要多达十几天的时间,每次出海都是一段枯燥而艰辛的历程。
胡玉麟加入公司不久,就开始奔走在新加坡和曼谷之间。
为了取得生活和工作上的进步,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进步的机会。
一方面,他在实践中努力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一方面,他抓住旅途和业余时间勤奋地补习英文,提高知识。
胡玉麟一共在这家公司供职3年,他忠实的服务、不凡的才干,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和赏识。
到他基本上掌握了外贸的经营本领,在亲友的敦促下,想自立门户开创一番事业时,老板已是一万个的舍不得。
为了能挽留他,这位有二三十年“头家”资历的老板,竟第一遭屈尊下访,登门向胡玉麟求情,恳请他继续辅其左右。
对于老板的举动胡玉麟深为感动,但鲲鹏又焉能为感情所困而不振翼高飞呢?最终,胡玉麟歉疚地谢辞了老板的好意。
老板见挽留不住他,就转而参股投资到他的公司,这既是对这个得心应手的伙计的一种支持心意,也是对这位年轻人必有万里鹏程的一种信任与寄望。
1950年,胡玉麟凭自己在进出口公司积累下来的经验,以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和友人的资助,在曼谷开创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汇川米行,经营大米和树胶出口业务。
开始了真正的创业历程。
当时,二战后的泰国,正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
其主要出口货物——大米的外销,需经由联合国统一收购发售。
这样一来,泰国质地优秀的大米,不仅被抑价出口,而且常常由于各个发售需求国的苛刻条件,发生好米被当作次米退回的事情。
因为没有其他的出口渠道,被退回的好米时间一长,就发霉生虫,真正成为次米了,但所有的米商都因无权进行自由贸易而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损失。
面对国家外贸和同行的这一困境,胡玉麟想到:泰国是个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农业国,大米是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农产品,然而战前,大米的对外贸易均操纵在洋人洋行的手中,战后,联合国又贱价收购,任意退货,使国家和米商都蒙受很大的损失。
全球华商名人堂——王伯元
2两岸经贸先驱 大中华网通翘楚——中磊电子集团、中怡(苏州)科技、怡和创投董事长王伯元台湾创投公会十五周年颁奖予李国鼎资政,中间为萧万长王伯元于1942年出生于苏州观前街旁乔司空巷的祖宅,是地道的苏州子弟。
6岁时和父母渡海到台湾。
建国中学毕业后,他以第一志愿考取了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求学,取得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再之后,他进入美国IBM公司。
在服务IBM的20余年间,王伯元历任计算器各部门资深主管的业务。
可以说是横跨整个计算机领域。
由于历练完整又积极任事,因此两度被IBM总公司指派担任总部资深顾问,对董事长及资深副总裁所组成公司最高决策之资深经理委员会(Corp. Management Committee)提供产品及技术的咨询顾问,同时也负责亚太地区研究发展的策略规划。
因为具备多年IBM工作经验且熟知国外先进科技的发展历程,自1976年起,他即多次以海外学人身份受邀回台湾参加“国建会”及“近代工程技术研讨会”,协助指导台湾科技产业发展。
1979年受邀回台担任了台湾“行政院”的科技顾问,向当时的“行政院”院长孙运璿及“政务委员”李国鼎提供科技发展建言。
1983年起担任“讯息电子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兼委员,负责规划、检讨及推展台湾高科技产业之发展计划、培养高科技人才及引进海外人才。
此委员会持续营运了7年,其间促成及制订了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的蓝图,奠定上世纪90年代台湾发展科技产业的基础。
王伯元也因此与台湾高科技产业界结下渊源。
最具代表性的投资包括台积电(T S M C )、联电(U M C )、联发科(M e d i a T e k )、联咏科技(N o v a t e k )、纬创资通(W i s t r o n )、友达光电(AU Optronics)、新普科技(Samplo)、原相科技(PixArt)、远传电信(Far Eastone)、京元电子(KYEC)、智冠科技(Soft-World)、欣兴电子(WWEI),能元科技(E One)、及神通电脑(MiTac);大陆的尚德(Suntech)、展讯(Spreadtrum)、华润上华(CSMC)、瑞声声学(AAC);日本的联日半导虽然学的是科学,做的是工业,但王伯元心中最向往的却是创投。
福布斯中国富豪发家秘籍大公开
福布斯中国富豪发家秘籍大公开
廖奇
【期刊名称】《中国民商》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 一个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富豪群体正在以"神舟五号"般的速度崛起;rn一个在未来经济领域将享有更多话语权的群体在脱壳而出;
【总页数】3页(P86-87,88)
【作者】廖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口才致富发家大公开 [J],
2.口才致富发家大公开 [J],
3.福布斯中国富豪发家秘籍大公开 [J], 廖奇
4.雾里看花《福布斯》——访《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策划者胡润 [J], 郭润祥
5.养骨秘籍大公开 [J], 王振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缅甸华商商会
缅甸华商商会
佚名
【期刊名称】《华人世界》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缅甸是一个陌生,神秘的国度,但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缅甸正逐渐同中国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缅甸华人数量为250多万人。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华人企业在缅甸经济命脉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其中,缅甸久经考验商商会正成为代表着缅甸华侨华人工商企业办同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联系沟通的主要桥梁和纽带。
【总页数】1页(P1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3
【相关文献】
1.重庆华商会成立——在渝华商有了自己的家 [J], 廖晖;游江;
2.扬中市华商会组团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华商大会 [J],
3.寰宇华商一心一德,全球企业共存共荣世界华商会聚吉隆坡 [J], 方宁
4.空前盛典“华商会”——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剪影 [J], 胡小;
5.商会与20世纪初澳洲华商的商业网络——以1917年鸟修威雪梨中华商务总会购茶事件为中心 [J], 赵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与广东省眼镜商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与广东省眼镜商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
罗萍
【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2013年12月14日,重庆与广东眼镜产业发展洽淡会在重庆广场宾馆
举行。
重庆市经信委党组成员、主任助理艾万忠与广东省眼镜商会会长陈洪标签订了眼镜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广东省眼镜商会的12名企业家,重庆市消费品工业处、工业园区、经济研究室、外经外事处、民生工业促进办公室等相关fli]fJl~'9负责人以及本刊总编贺庆出席了洽谈会。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罗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拳拳之心谋发展殷殷之情为行业——记香港中华眼镜制造厂商会重庆荣昌行
2.
广东省眼镜商会成立10周年庆典暨龙岗区眼镜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召开3.变中高档眼镜生产集中地为中高端眼镜品牌拥有者——对话广东省眼镜商会会长陈洪标4.
广东省潮商会热烈祝贺第五届潮商大会隆重举行广东省潮商会简介5.广州市眼镜
商会代表团访港拜会香港中华眼镜制造厂商会及香港光学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华商韬略·李壮/文继承者 创业家——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廖伟麟在世界经济饱受欧债危机拖累之际,香港仍是一派繁荣。
尤其是香港地产,楼价指数步步走高,尽管有“冰与火之间”的悲观论调,但香港地产大亨们依旧看好后市。
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廖伟麟(Jeffrey)就是其中一位,他继续看好未来甲级商厦的升值潜力,并持续寻找新的投资契机。
与此同时,他也在密切观察地产市场,稳健为先。
入行9年,“玩票”般地将个人资产做到10亿港币,帮助公司资产从数十亿港币放大到200亿港币,廖伟麟的判断很少脱离“靶心”,他在蓄势力推动公司实现更大发展。
如果说做好公司是他的本分,那么在而立之年,他也着力让家庭得到照看。
廖伟麟说:“未来5到10年,我们主要的发展计划是将公司现有的一些大型住宅及商厦进行重建或翻新,来增加资产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打算给家人建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宅院,让我们一家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名门之后当聚焦廖伟麟时,媒体常常会自然联想到他的显赫身世。
廖伟麟的祖父是香港银行家廖宝珊,父亲是廖宝珊第八子廖烈正,母亲廖汤慧霭(廖太)。
从祖父到父母辈都是香港地产、中资银行的领航者,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持续将廖家事业推向前进。
廖家开基者廖宝珊最为传奇。
1941年,廖宝珊还是一位在饱受战乱之祸的香港街头看招工广告的内地人。
几年后,他就开始投资地产、创办银行,廖家迅速崛起为香港闻名的大家族。
到了廖烈正这一代,几位弟兄共掌廖创兴银行(现为创兴银行),廖烈正扮演了多年的低调董事角色。
虽然香港几经经济起伏、动荡,但创兴银行的谨慎和稳健,保证了它几十年的稳定成长,至今市值超过90多亿港币。
比起家族银行,廖太创办的纪惠集团则另辟蹊径、成就非凡。
纪惠集团成立于1976年,当年廖烈正负责廖创兴银行九龙区业务。
廖汤慧霭时任廖创兴银行襄理(副经理),对地产业非常有研究的她早有投资地产的想法,并得到廖烈正数百万资金支持,于是正式创立伟邦投资公司(纪惠集团前身),开始涉足财务地产。
伟邦办公室设在旺角廖创兴银行大厦8楼,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不仅要从廖创兴银行获得支持,还以财务公司名义向外资银行借入成本较低的同业拆息(Hibor),买卖住宅物业。
除廖汤慧霭,她的弟弟汤文亮也是伟邦主要的策划者和执行人。
汤文亮曾说:“当时一般银行按揭息率差不多要12厘,但用财务公司名义借Hibor,成本才3厘,而豪宅收租却有8至9厘,可谓稳赚。
”廖太和弟弟汤文亮联手操盘豪宅买卖,开辟“低3风险、高收益”的地产事业,成绩不俗。
比如,他们购入的春磡角海天径华翠海景别墅20多个单位,利润惊人。
不过,相对于香港地产业,纪惠集团还是一支新生力量,直到1989年公司才开始正式全力涉足地产行业。
“那时公司主要是从事一些大型住宅的投资,而当时香港的住宅价格还是很便宜的,我记得当时一个过亿的项目已经算是公司最大的项目了。
同时我们也有进行一些商业大厦的投资,但1993年的时候投资商业大厦,银行贷款的利息达到了25厘而租金回报只有4厘,而住宅投资则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回报,所以我们那10年的投资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了住宅上。
”廖伟麟说。
当时,廖太坚持精品物业“只入不出”,以出租为盈利来源。
只有少量的市场价值低的物业才进行买卖。
到1994年,香港楼市登上顶峰,纪惠集团也经历一段高速发展。
出于香港物业价格已经到顶的判断,廖太决定回内地发展。
汤文亮在历经一年多时间的考察后,落脚中山小榄,自行兴建物业。
不期遭遇国家宏观调控,部分项目立时停顿,几亿元投资被沉淀下来。
紧随内地投资失利脚步的是东南亚金融风暴,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纪惠集团长线持有的物业市值腰斩,公司发展陷入历史低潮。
廖伟麟记得,那时感觉大家非常辛苦。
但一直遵守稳扎稳打的秉持诚信的父母,在风暴过后很快就领导公司站稳脚跟,金融风暴除了仅仅影响到家人情绪外,再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经历了香港楼市的崩盘,父母对住宅物业买卖有了新认识,转而发掘了另一个巨大市场——车位买卖。
香港是自由港,进口汽车免税,不到10万港币可以买到很高级的轿车。
但有车也必须有车停放的地方——车库或停车场,停车场时租30-50港币,车库月租最高时曾达到5000-6000港币。
车位买卖有投资额较小,利润回报稳定的特点。
1999年,睿智的廖太多次大手笔投资,动用6400多万港币,先后购人黄埔花园和九龙红确湾中心的231个车位。
平均每个车位作价25万至32万元港币,以每月2500至2800元港币租出,回报率达到10厘以上。
此后三年,廖太连番大手笔购入黄埔花园、香港仔中心及鲤景湾等大型停车场,车位近5000个。
其中,既有分散拆售,也有长线出租,最终为廖太赢得“车位天后”的称号。
到2003年,廖太已经将自家事业做到数十亿的规模。
有实力但低调的父亲,事业心强烈又能力超强的母亲,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廖伟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但廖伟麟最重要的收获,还是家教。
廖伟麟说:“出身在一个银行世家,家教固然严格,而家父从小对我的教育着重于‘严谨’和‘诚信’这两方面。
做错事不要紧,最重要的是错了要承认,不能撒谎。
家父常说,我们做银行的,如果不能时刻用严谨和诚信这两样东西来对待顾客,是很难在同行业内得到生存的!再者我们是做华人生意,离不开‘人情味’这三个字,所以一个‘信’字显得更加重要!”父母对他的影响也非常不同,廖伟麟说,前20年受父亲影响较大,确立了诚信、低调的生活原廖伟麟出席活动时摄4则。
母亲则给他树立了做事业的榜样,只要看准目标就孜孜以求。
廖伟麟特别感谢父母的是,他们始终给予他最大的自由空间,令他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上大学时,廖伟麟开始选择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因为数学一直是他喜欢的学科,直到大三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算数越来越不对,就算拼命努力也只是换来及格的成绩。
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科?之后,他和父母商量还要不要读下去,母亲对他讲,既然没有兴趣继续也是徒然,不如趁早换专业。
再之后,廖伟麟转读与数学关系密切又特别锻炼逻辑思维的经济学,两年半后,他就拿到了经济学学位,“原来经济学才适合我”。
2003年,24岁的廖伟麟,从美国休学回港。
父亲建议他到家族银行工作,他觉得家族银行局限性较大、发展有限,就选择了放弃,并留在纪惠集团历练。
不想,父亲的建议竟成最后的嘱托,是年秋,56岁的父亲因病英年早逝。
因为父亲辞世,廖伟麟遂决定贴心留在母亲身边,留在纪惠集团。
以一个男人的担当,开始了他的生活和创业。
让人猜不到的是,他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不仅推动纪惠集团的事业迈进新阶段,也成功守护家族荣誉,成就廖家新王者。
物业投资翘楚纪惠集团当时已经形成住宅、商厦物业和车位买卖三大经营方向。
初时,廖伟麟像一个实习生一样从助理做起,主要负责公司车位出租。
短暂的“非典”肆虐,给香港以巨大冲击,地产交易低迷。
当工作有闲暇时,廖伟麟就忙着去看房子,无论豪宅还是商厦,他过目无数。
他认为,要用眼睛去思考,用脚步来学习。
“这样一来增加自己对二级市场的了解,二来锻炼自己洞悉市场价格的敏锐力。
再加上自己是从低做起,可以更加体会到基层员工的位置,在如何鼓励员工士气方面可以做的更好,这些都为我今日在公司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廖伟麟说。
用脚丈量香港,用眼光安排未来,廖伟麟从一开始就立意颇高。
在廖伟麟还未看透市场时,廖太和弟弟汤文亮(纪惠集团行政总裁)逆市出击,抄底商业物业。
当时,香港涌现大量银主盘(法院拍卖房屋),价格十分低廉。
为了筹措资金,他们先是廖汤慧霭获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摄于礼宾府(右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及夫人,纪惠集团主席廖汤慧霭,副主席廖伟麟,副主席及行政总裁汤文亮)5将同一屋苑3成车位提价3成出售,把余下7成抵押给银行借款,再结合车位出租收入和内地回笼资金,总计筹得10亿港币。
之后,纪惠集团陆续购进“银主铺”。
收购的第一个铺位,是位于香港岛湾仔告士打道200号地铺,当年市值750多万。
现如今,该铺市值达6000多万,升幅近7倍,租金也增长了4倍。
随后的两年,纪惠集团将10亿港币全部投出,以3成首付计算,相当于拿下了数十亿港币资产。
廖太的亲自示范,让廖伟麟受益匪浅,历次出手入市他也都有参与。
经过两年的锻炼,他也有机会开始单飞,尝试大笔投资,亦开始个人投资。
廖伟麟第一次个人投资的项目是阳明山庄,当时他以900万购入。
之后是赤柱滩道洋房等,这些项目都已止赚离场,为自己带来丰厚回报。
廖伟麟尤其钟爱甲级商厦的买卖,他认为甲级商厦的价值仍被低估,商厦价格升值趋势将延续几年;另外,投资甲级商厦不会牵涉到民生,纯粹买卖,对社会影响较小。
2007年,廖伟麟以当时高位迟价(即供计算,订价减4%)近1.3万元购入远东金融中心单位,持货不足3年,最后单位以迟价2.3万元出售,帐面赚幅达77%。
廖伟麟说:“甲级商厦远东金融中心是我负责的第三个项目,买入两年后卖出的价格打破了当时的最高成交价格,而这个记录一直保持了两年才被别人打破,自己经过这几个项目的操作后也开心看到了一些成就,也肯定了自己的投资眼光,而这些很多都可以归功于非典期间的锻炼。
”相比于廖太相对稳妥的做法,廖伟麟更为灵活、进取。
就个人投资而言,廖伟麟有8成资金放在楼市,其中半数已完成交易,另外2成是股票和现金。
廖伟麟觉得,属于自己标志性的投资项目是2009年以1.63亿港币购入金钟力宝中心17楼全层,后全层分拆成8个单位,最后摸出了6个单位,成功在一年内赚了3000多万港币。
几年下来,廖伟麟成功“摸货”(成交前已转手)无数,获利颇丰。
因为投资商厦的运筹帷幄,香港业界还赠予他一个头衔——“常胜将军”。
一直以来,廖伟麟总是将投资集中在香港。
他曾有两年专程到外地考察,包括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和内地等,始终认为香港最好。
他说:“香港的地方小、税率低、背靠祖国优势、资金进出容易、法治又良好,投资者买卖十分放心。
”以日本为例,买卖物业要付所得税,首5年税率高达30%。
以他既往投资的区域看,他特别关注香港上环、中环及金钟一带。
最近几年,上环信德中心、金钟力宝中心及海富中心等甲级商厦也经常能找到他的影子。
廖伟麟投资甲级商厦的顺风顺水,带来的是纪惠集团和个人投资的双重收获。
至今,纪惠集团总资产超过200亿港币,廖伟麟个人投资规模已经从初时的“试水”级放大到现在的10亿港币,持有超过5万平方尺的商业大厦。
廖伟麟与姐姐廖伟芬合照,摄于廖伟芬旗下餐厅之一的Habitu Restaurant对于公司能实现今天的成就,廖伟麟不敢居功,他认为主要是三个原因:“其一是公司已经越来越趋向成熟,在稳定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其二是公司在2000年大举进行车位投资,由于投资车位管理成本较低,回报率高,抗跌力却很强,帮助公司战胜非典期间的经济低潮期;其三是从2005年起公司开始投资甲级商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