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黄庭坚拼音

合集下载

《登快阁》原文及翻译

《登快阁》原文及翻译

《登快阁》原文及翻译《登快阁》原文及翻译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快阁》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登快阁》原文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翻译/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了却,完成。

[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倚:倚靠[5]落木:落叶[6]澄江:指赣江。

澄,澄澈,清澈。

[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8]“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登快阁黄庭坚

登快阁黄庭坚

登快阁黄庭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登快阁黄庭坚登快阁黄庭坚导语:《登快阁》是著名的文学家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注释及解析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注释及解析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快阁[宋] 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②,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③。

朱弦已为佳人绝④,青眼聊因美酒横⑤。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⑥?〔注释〕①本篇选自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

快阁在太和县,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

诗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黄庭坚为太和令时。

②痴儿,如言痴人,作者自称。

了却公家事,办完公事。

晋夏侯济与傅咸书说:“生子痴了公事,官事未易了也。

”黄诗本此。

③澄江,双关语。

它是水名,快阁即在其上;也是清澈平静的江。

④朱弦句,古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最知音。

子期死,伯牙绝弦,示不再弹。

黄诗用此事。

⑤青眼句,晋阮籍能作青白眼。

嵇喜来,他作白眼,表示厌恶;嵇康来,他作青眼,表示爱重。

横,此指目光流动。

⑥与白鸥盟,和鸥盟誓说明归心坚决,而且惟鸥鸟可以为友。

〔解析〕快阁是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的一处名胜,黄庭坚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登临此阁,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诗人当时正知太和县事,为一县之长。

要欣赏这首诗,首先必须了解诗人当时的境遇怀抱。

黄庭坚踏上仕途之时,正是王安石变法推行之日,而诗人和这场变法是格格不入的。

他在地方官任上要违心地执行这些法令,目睹民不聊生的惨状,内心十分痛苦,故时时流露出归隐之念,但为了养家活口又无法弃官而去,正如他在诗中所叹:“蚤为学问文章误,晚作东西南北人,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一般来说,官员上任伊始,总要表示有所作为,而黄庭坚一到任却写了《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诗云:“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敛手还他能者作,从来刀笔不如人”。

他与当权者的凿枘不合,于此可见一斑。

《登快阁》作于他到任的第二年,披露的是同样的心境。

诗人一上来就以“痴儿”(语出《晋书·傅咸传》)自比,公余之暇,登临高阁,纵目远眺,胸襟为之一展。

“东西”状其放眼扫视,气宇轩昂;“倚晚晴”更显其洒脱不扬,且造语生新。

《登快阁》精品课件

《登快阁》精品课件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诗人官场工作 为民尽力服务和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并不矛盾的观点;然后,渐入 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 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并举;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 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知己和自由的可贵、 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 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 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解析:初登而喜(前四句),忽而转忧(“朱弦”句),继而又转喜(“青眼”句),喜而复忧(“万里”两句)。 答案:D
6.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 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 一道白练,皎洁明净。(意思对即可)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苏门学士——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世称黄山谷。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诗、词、散 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 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 “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 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 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等。
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 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 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 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登快阁》原文翻译赏析

《登快阁》原文翻译赏析

《登快阁》原文翻译赏析《登快阁》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快阁》原文翻译赏析登快阁朝代:宋朝|作者: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了却,完成。

[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倚:倚靠[5]落木:落叶[6]澄江:指赣江。

澄,澄澈,清澈。

[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8]“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及赏析

登快阁[宋] 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分类标签: 高中作品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

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

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登快阁》(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写作背景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源自,以 江山广远、景物清秀华美著称。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 西泰和)任知县。 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所以处理 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 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 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 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元丰五年(1082)秋天的一个傍晚,他 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 即将其所见所感写入了《登快阁》这首诗。
走近作者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 学士”,后在诗歌方面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 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艺求上讲究修辞造句,追 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 创了江西诗派。
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 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 “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
诗句赏析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举目远望)千山落叶,天远地阔,赣江澄澈如练,在朗
月下分外鲜明。
1.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意境上有何特点?
景物:
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 明的夜(秋)月;
意境特点:
辽阔、空旷、悠远、明净。
诗句赏析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
全文小结
首联:记叙。写登阁的时间和心境。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登 颔联:绘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登快阁》黄庭坚

《登快阁》黄庭坚

典故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种,用来含蓄 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在颈联中所运用 的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运用这两个事典表达了自己厌 恶官场、欲求知音的心情。
尾联为什么不说自己“想弃官归隐”, 而是用了“归船”、“长笛”、“白鸥” 等词语,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尾联不说自己“想弃官归隐”,而是 用了“归船”、“长笛”、“白鸥”等 词语,这是将“想弃官归隐”这种抽象 的思想感情用形象的东西表达出来,增 加了诗中的形象之美。
从全诗的结构看:首联诗人从“痴儿了却 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 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 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 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 明对照;颈联两句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 诗人内心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 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 苦。”、“白鸥”之想。这一 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 “一气盘旋而下之感”,而且意味隽永,让人 想象无穷。
颔联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变化?这两句 描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它 们表达了作者何种思想情感? 作者由首联的叙写承接下来,描写出 自己登快阁后的所见。 这一联描写了“落木”、“千山”、 “天”、“江”和“月”等景物。 具有“天之远大,月之分明,气象 阔远”的特点。 寄托了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感情。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诗的首联写了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自 称为“痴儿”?用“倚”字好还是用 “赏”字好? 首联写了作者公余之暇登快阁眺望。 “痴儿”是作者的自嘲,但显示出一 种兀傲的神情。 “倚”字用得好,含有倚阁赏晚晴两 重意思,如果用“赏”字,就显得呆板了。

黄庭坚《登快阁》课文与资料

黄庭坚《登快阁》课文与资料

黄庭坚《登快阁》课文与资料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 家黄庭坚写的七律。

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

百姓的困苦, 官吏的素餐, 使作者有志难展, 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

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 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 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 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黄庭坚《登快阁》 课文 与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 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评】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 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 " (《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 所感。

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 举。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 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 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 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 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 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 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 "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 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 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 "二字, 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与"快阁"之" 快"暗相呼应, 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 "倚晚晴" 三字, 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译文] 千山之上满是落叶,天显得十分的邈远而阔大;山下是一条大江,江水清澈,映着天上的明月,感到格外的皎洁晶莹。

[出典] 北宋黄庭坚《登快阁》注:1、《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2、注释: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姑且。

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倚:倚靠。

落木:落叶。

弄:演奏。

3、译文1: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1】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了却,完成。

【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倚:倚靠。

【5】落木:落叶。

【6】澄江:指赣江。

澄,澄澈,清澈。

【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8】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9】“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0】聊:姑且。

【11】弄:演奏。

【12】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

《登快阁》北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清楚。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
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姑且。

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
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倚:倚靠。

落木:落叶。

弄:演奏。

《登快阁》译文及赏析

《登快阁》译文及赏析

《登快阁》译文及赏析《登快阁》译文及赏析登快阁[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痴儿:呆子,指作者自己。

了却:做完。

东西:东西两边。

千山:众山。

澄江:清澈的江。

朱弦已为佳人绝: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

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

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

青眼聊因美酒横:只对美酒有兴趣。

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

青眼表示重视。

聊,暂且。

弄:演奏。

与白鸥盟:与白鸥结友,表示要辞官隐退。

【古诗今译】我也是一介愚钝的书生,尽管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过很多困难和不幸,却始终是痴心不改,总是尽心尽力地把为官一方的事情做好。

今天结束案牍劳作之后,有幸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倚着栏杆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万木萧疏,天地更显得空旷辽远,而在朗朗明月下清澈的江水如同一条明净的白练伸向远方。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好在身边还有美酒相伴,总可以提起一点精神。

想想自己为官以来坎坷的人生羁绊,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结伴逍遥,那该是更好的归宿。

【赏析】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分宁(近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创江西诗派。

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上览胜。

这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快阁时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的是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咏叹的是世无知己之感慨。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意思是终于解脱了“案牍之劳形”,快到外面快阁上轻松一下吧!诗人开门见山就流露了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

“了却”,足见期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

黄庭坚《登快阁》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赏析黄庭坚《登快阁》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庭坚《登快阁》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快阁——[宋] 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例。

赏析一: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登快阁》

《登快阁》

书法 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

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纪录。 《砥柱铭》近600字,长达8.24米,加 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黄庭坚 现存最长的大字行楷。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仕途坎坷, 屡遭贬谪。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 学士”(黄、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其诗与 苏轼并称“苏黄”,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 “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诗风奇崛 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 开山鼻祖。 。他开创了江西诗派(陈师道、陈与义、 曾几、吕本中等) ,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词与秦 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有 《山谷集》。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苏 轼、黄、米芾、蔡襄)之一,。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
赏析: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 要分析。(4分)
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
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 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 〔4分。“高远明净”1分,“秋景”1分,分 析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
澄江静如练——谢朓
颈联: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 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 出喜色。
两个典故借指世无知音,聊且借美酒遣怀。 伯牙捧琴谢知音 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黄庭坚《登快阁》课文与资料

黄庭坚《登快阁》课文与资料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评】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

不仅如此,"倚晚霞"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张宗泰《鲁斋所学集》)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

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

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黄庭坚古诗登快阁

黄庭坚古诗登快阁

黄庭坚古诗登快阁 导语:《登快阁》是北宋文学 家黄庭坚写的七律。

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

那么,这首《登快阁》讲 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庭坚古诗 登快阁的内容吧! 黄庭坚古诗登快阁原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1]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 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2]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 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 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 好的人是“痴”,黄庭坚 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3]东西:东边和西边 。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 己、知音。

[5]“青眼”句:《晋书·阮籍 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 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姑且。

[6]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 》:“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 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 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 隐。

[7]倚:倚靠 [8]落木:落叶 [9]弄:演奏 黄庭坚古诗登快阁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 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登快阁(黄庭坚)

登快阁(黄庭坚)

•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 诗》。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以诗歌负盛名,开创了“江西 诗派” 。其诗取法杜甫,重视格律技巧,力求无一字无来历, 擅长化用前人诗意,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自成一家,被称为 “山谷体”。在北宋诗坛,与苏轼并称“苏黄”。 • 今存诗一千九百多首,著有《山谷集》。书法方面,擅长行书、 草书。
文本解读
题解:
Hale Waihona Puke •《登快阁》是黄庭坚的七律名篇。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诗人时任吉 州太和县令。由于长期辗转各地担任地方小官,位 卑事杂的生活令诗人不免产生失落惆怅之感。于是 忙里偷闲,公务之余登澄江快阁,倚栏远眺,摒除 尘念,陶然自乐成为诗人最为惬意之事。
黄庭坚《登快阁》中的快阁,今在江西泰和
颔联用的是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和谢朓“余霞散成链,澄江静如练”之句, 但黄诗又是锻炼熔造新的境界: 千山叶落,天空方显辽远阔大,新月映照,澄江更显空明澄 澈。后人曾评此联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 奥妙。”
颈联引用了《吕氏春秋· 本味》伯牙摔琴谢知音 的典故和《晋书· 阮籍传》中阮籍能为青白眼以 礼俗士的典故。 诗人以此意谓世无知音,唯有借酒消愁,因此 以青眼相待美酒。
小 结
1、体会诗中所用典故的寓意, 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阅读《山谷集》,谈谈你对 “山谷体“特点的看法。
黄庭坚
广西财经学院林凤春制作
本诗何处体现了 “山谷体” 以俗为雅,好用典故,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的特点?
黄庭坚其人
•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晚年又号涪翁,洪州分 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 人、书法家。 •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 省试,以一首《野无遗贤》诗中了第一 名。第二年,再到汴京(今开封)参加 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曾任北京国子监教授、知太和县、校书 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等职。 •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以修 《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贬官涪州(今 四川涪陵),徽宗时又被贬至宜州(今 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卒于 宜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快阁黄庭坚拼音 登快阁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以下是小编为您 整理的登快阁黄庭坚拼音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chī ér liǎo què gōng jiā shì ,kuài gé dōng xī yǐ wǎn qíng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luò mù qiān shān tiān yuǎn dà ,chéng jiāng yī dào yuè fēn míng 。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zhū xián yǐ wéi jiā rén jué ,qīng yǎn liáo yīn měi jiǔ héng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wàn lǐ guī chuán nòng chǎng dí ,cǐ xīn wú yǔ bái ōu méng 。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翻译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 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 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 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 只有见到美酒, 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 为官蹭蹬, 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 漂流到家乡去, 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 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 统治·吉安府》 ) 的快阁览胜。

此时作者三十八岁, 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赏析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

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 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 方东树评析说: "起四句且叙且写, 一往浩然, 五、 六句对意流行。

收尤豪放。

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 的。

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 "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 绝大之境界,


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简评: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 家黄庭坚写的七律。

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

百姓的困苦, 官吏的素餐, 使作者有志难展, 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

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 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 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 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 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 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 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 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 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 想。

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意味隽 永,想象无穷。

题库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 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 图。

(2 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 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 洁明净。

(3 分)(意合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 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 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其 中任意三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