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转行而来的十大女歌星
明星舞台人物
![明星舞台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682cc2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a.png)
明星舞台人物明星舞台人物舞台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以演员通过肢体、声音和表情来展示角色情感和故事情节。
在舞台上,有许多出色的明星舞台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演技、声线和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明星舞台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
第一位明星舞台人物是梅兰芳。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巨星,被誉为“梅派”的创始人。
他以其细腻入微的表演和高亢激昂的唱腔,将传统京剧演绎到了极致。
梅兰芳的剧目涵盖了历史剧、传奇剧和儿童剧等不同类型,他的演出充满了饱满的激情和个人魅力。
梅兰芳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出色表演,更在于他对京剧传统的坚守和创新。
第二位明星舞台人物是玛琳·黛德丽。
玛琳·黛德丽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歌剧演员之一。
她的美妙音色和出色的演技使她成为二战后最具代表性的歌剧女主角之一。
玛琳·黛德丽的歌唱功底和戏剧表演相辅相成,她可以通过声音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命运。
她的演出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深深打动了全球观众。
第三位明星舞台人物是皮尔斯·布鲁斯南。
皮尔斯·布鲁斯南是英国著名的舞台和电影演员,曾在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中饰演詹姆斯·邦德。
他以其优雅的风度和幽默的演技成为了詹姆斯·邦德的象征。
皮尔斯·布鲁斯南不仅在动作戏中展现了他的男子气概和英勇无畏,而且在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第四位明星舞台人物是杰克·尼科尔森。
杰克·尼科尔森是美国著名的舞台和电影演员,他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而闻名。
尼科尔森凭借出色的演技在电影《愤怒的公牛》中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之后又多次获奖。
他擅长于演绎复杂和多维的角色,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位明星舞台人物是朱迪·丹奇。
朱迪·丹奇是美国音乐剧女演员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在舞台剧《绿野仙踪》中饰演小女孩多萝西而名声大噪。
京韵大鼓第一位女演员“更姑娘”
![京韵大鼓第一位女演员“更姑娘”](https://img.taocdn.com/s3/m/1f15c87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5.png)
京韵⼤⿎第⼀位⼥演员“更姑娘”
京韵⼤⿎第⼀位⼥演员“更姑娘”
作者:陈笑暇
⾃1900年,经过前辈名家刘宝全、⽩云鹏、张⼩轩创⽴了京韵⼤⿎三⼤流派后,已成京津各“杂耍场”的“攒底”⼤⾓⼉,各以独特的代表曲⽬和演唱风格雄踞曲坛,凝聚了⼴⼤知⾳。
⾄1908年,第⼀位京韵⼤⿎⼥艺⼈“更姑娘”由京来津,由其⽗钟有亭(著名弦师钟少亭之⽗)等伴奏,在“东燕乐”挑梁,前三天⽇夜连演名段《战长沙》、《关黄对⼑》、《古城会》、《赵云截江》等“三国段”,唱做俱佳,风靡了顾曲周郎,⽴即誉满三津。
“更姑娘”本名灵芝,1893年⽣于北京,满族镶蓝旗⼈,⾃幼受艺术熏陶,听到弦乐喜形于⾊,如嗜如慕,⽗母喜悦异常。
惜当时不许旗⼥从艺,认为是“给皇上丢脸”。
依清王朝祖制旗⼥必须注册,以备选“秀⼥”⼊宫。
钟⽒原为其取名“德禄”着男装。
⾄17岁(1911年)清廷崩溃,始着⼥装,改名“更姑娘”,正好成为艺名。
家传之外,幸得⿎曲教师谢五先⽣传授,每⽇上午去谢家与谢⼥⾦⼦同堂学唱做;勤修苦练,⼒求上进。
⼀年后出演于“豪门堂会”,相识刘宝全先⽣,不断私淑其技艺,并据⾃⾝条件锐意改进。
如⾃知⽴⾳、刚⾳、宽厚苍劲上不如男声,乃以清脆、柔媚、悲情见长。
刘⽒认同为“笑看⼥将,精彩亮相,曲坛呈现,旺盛景象”。
更姑娘在津东、西两家“燕乐”轮流“攒底”,刘则回京休养。
后嫁卞姓富户,仍向其妹钟⼆姑娘、钟三姑娘传艺。
74岁病逝。
活跃在八十年代歌坛的著名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有哪些?
![活跃在八十年代歌坛的著名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99199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a.png)
八十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以其出色的唱功、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表演艺术,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活跃在八十年代歌坛的著名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的介绍。
1.邓丽君邓丽君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音乐风格独特,歌曲质量高,深受人们喜爱。
邓丽君在八十年代的音乐作品中,以《甜蜜蜜》、《但愿人长久》、《小城故事》等歌曲成为了经典。
她的音乐风格纯净、清新,歌曲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渴望,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2.范晓萱范晓萱是八十年代的一位知名女歌手,她的音乐作品以抒情、民谣风格为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
范晓萱以《雨夜花》、《一场游戏一场梦》、《天空之城》等歌曲成为了八十年代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她的音乐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歌曲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诠释,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3.张明敏张明敏是八十年代的一位著名女歌手,她的音乐作品以流行、摇滚风格为主,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活力。
张明敏以《我是一只小小鸟》、《红豆》、《夜半歌声》等歌曲成为了八十年代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歌曲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4.韩红韩红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位著名女歌唱家,她的音乐作品以民谣、流行风格为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
韩红以《天路》、《天亮了》、《天边》等歌曲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深情和感悟,歌曲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活跃在八十年代歌坛的著名女歌唱家(含歌手歌星)有邓丽君、范晓萱、张明敏和韩红。
她们以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表演艺术,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代表人物。
她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她们的音乐作品在当今依然流传,成为了经典之作。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https://img.taocdn.com/s3/m/d08a4124ccbff121dd368328.png)
陈素真女,1918年出生。
豫剧表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
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对豫剧的改革做出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妙绝伦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提起《叶含嫣》、《宇宙锋》,熟悉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名字——陈素真。
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
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
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
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18年3月生于陕西富平,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色,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
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 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https://img.taocdn.com/s3/m/b4a9a8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a.png)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悠久,音乐艺术也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奉献,成就了中国音乐的辉煌。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他们是中国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1.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公元625年-公元680年)是唐朝皇室成员,也是唐代著名音乐家。
她是唐玄宗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文成公主擅长演奏琵琶和箜篌,她在宫廷中多次表演,被誉为琵琶箜篌的“仙女”。
2. 董建华董建华(1895年-1951年)是中国近代音乐家,也是中国西洋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他精通欧洲古典音乐,并将其融入中国音乐创作中。
董建华提倡音乐现代化的思想,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冼星海冼星海(1900年-1941年)是中国早期的男高音歌唱家和指挥家。
他的歌声激情四溢,富有感染力,被誉为“东方卡拉雅”和“中国四大男高音”之一。
冼星海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支合唱团,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 陆春龄陆春龄(1919年-1991年)是中国著名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是中国交响乐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春龄的指挥风格独特而充满激情,为中国音乐界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5. 冯增湘冯增湘(1923年-1989年)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擅长创作现代中国音乐,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开创了中国作曲家的新风格。
冯增湘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李谷一李谷一(1929年-2013年)是中国杰出的打击乐演奏家和教育家。
他在打击乐演奏技巧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打击乐教育。
李谷一为中国打击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中国乐坛的传奇人物。
7. 阿炳阿炳(1893年-1961年)是中国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的重要人物。
他以高超的琴技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被誉为现代古琴艺术的奠基人。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https://img.taocdn.com/s3/m/26f68c1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8.png)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
越剧以其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演技、深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越剧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优秀的演员和唱段,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一、荀慧生荀慧生是越剧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越剧之花”。
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她的代表作品有《牡丹亭》中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红楼梦》中的“秦淮河畔”等。
二、袁雪芬袁雪芬是越剧界的巨星,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她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和《西厢记》中的“夜深人静时”等。
三、程砚秋程砚秋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深情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化蛇”等。
四、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戏曲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越剧的名家,也是京剧的大师。
他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他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凤姐儿讲义气”等。
五、尹桂芳尹桂芳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六、秦怡秦怡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凤姐儿讲义气”等。
七、王文娟王文娟是越剧界的一位年轻艺术家,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八、陈佩斯陈佩斯是越剧界的一位著名艺术家,他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豫剧名旦六大家
![豫剧名旦六大家](https://img.taocdn.com/s3/m/8312d8c4a32d7375a5178020.png)
豫剧名旦六大家常香玉(1923 -2004),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
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
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
幼功深厚。
豫剧六大名旦之常香玉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是豫剧旦角唱腔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其真假混合声科学发声方法的推动下,出现了“无腔不常”的旦角形势。
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
1941年赴陕甘演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被誉为豫剧皇后。
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地方戏中只有常香玉袁雪芬获此殊荣。
同年与梅兰芳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演出,成为享誉世界的戏曲名家。
1956年《花木兰》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两次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破洪州》,毛主席亲笔写信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革后对郭沫若的词《大快人心事》进行谱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成为时代的烙印。
1988年带领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出大半个中国,募捐资金,设立了由杨尚昆同志题词的“香玉杯”,为培养豫剧新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的上半年参加了艺术人生节目,同年年末参加首都慰问民工演出,成为生前最后一次登台。
2004年6月1日病逝郑州,享年81岁。
2004年7月被国务院追授为人民艺术家,这是自建国以来国务院首次授出此荣誉称号。
常香玉同志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开创了豫剧旦角真假声结合唱法的先河。
艺考中走出的十大惊艳女星-中戏篇(组图)
![艺考中走出的十大惊艳女星-中戏篇(组图)](https://img.taocdn.com/s3/m/7329fbee6294dd88d0d26bfa.png)
艺考中走出的十大惊艳女星-中戏篇(组图)章子怡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于中国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著名女演员,四大花旦之一。
1998年被导演张艺谋发掘,担任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女主角,此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1999年章子怡被著名华人导演李安选中,与周润发、杨紫琼合作,参演影片《卧虎藏龙》,此片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由此晋级国际影星行列。
梅婷梅婷出身于南京一个军人家庭,还在读小学时就进了前线歌舞团的校外班,在那里学了五年舞蹈。
毕业后正式进入前线歌舞团,跳古典舞。
自从《红色恋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问世后,梅婷这个名字和一张温和、端庄的脸就频频出现在娱乐圈里。
在许多影视剧中,她总是塑造一些善良、甚至带点悲苦的角色。
胡静胡静,1978年11月13日出生,云南昆明人,中国著名演员。
2008年9月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完婚,其老公是马来西亚富豪朱兆祥。
胡静及其老公朱兆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苏丹皇宫受封拿汀和拿督,受封的礼节非常隆重,胡静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中国籍艺人拿汀。
曾黎曾黎,中国内地女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6级本科毕业,与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璐、胡静、张彤、李敏并称中戏“八大金钗”,中戏毕业后进入全总文工团,先后在《烟雨红颜》、《东西奇遇结良缘》、《江山为重》、《男才女貌》、《归途如虹》、《死亡日记》、《理发师》、《神舟》等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
陈好陈好,中国女演员、歌手。
先后出演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电视剧《天龙八部》,其中《粉红女郎》中的万人迷一角让陈好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并获得中国大众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演员奖。
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让她首次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后,在《纸醉金迷》中,陈好凭借在该剧中的上佳表演,获得第四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高奖项评审团特别奖,2010年电视剧《新三国》中出演貂蝉,备受关注。
话剧《日出》结束演出之后宣布暂停演绎事业,就读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
“全网第一刀马旦”甄淑梭:人生不过是换个舞台继续出彩
![“全网第一刀马旦”甄淑梭:人生不过是换个舞台继续出彩](https://img.taocdn.com/s3/m/6e0d00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a.png)
本文主人公甄淑梭伴侣2022.1018伴侣2022.10人生视界南下温州闯荡戏曲江湖甄淑梭1971年出生于河北曲阳县党城乡城南村,兄妹四人中排行老二。
她从小机灵聪明,深得父母喜爱。
同龄小伙伴中,甄淑梭身手是最好的,翻跟头、拿大顶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村里唱大戏、放露天电影就是村民最好的精神食粮了。
由此,甄淑梭喜欢上了看戏,幼小的心里种下了戏曲梦。
1983年春节期间,村里来了梆子剧团,甄淑梭天天跑去看戏,戏台上的演员干净利落的打斗动作和英姿勃发的表演让甄淑梭如痴如醉,同时萌生了学戏的念头。
父母听了她的想法后并不同意,觉得学戏太苦,家里虽不宽裕,但也不至于让她没饭吃。
但甄淑梭从小就很有主见,父母不同意,她就不吃饭,绝食两天后,父母怕饿坏了孩子,只好随了她的心意。
此后,甄淑梭在定州、曲阳县、唐县等地学了两年戏。
当时,村里有两个同伴和她一同学戏,学员们天不亮就要起床吊嗓子、翻跟头、耍刀枪,苦练基本功,饭菜也难见油星,两位同伴受不了这份苦,中途退了学。
而甄淑梭不但坚持了下来,还练得非常刻苦。
她专攻的戏路是刀马旦,刀马旦专演巾帼英雄,穿着几十斤重的戏服,要能唱、念、做、打,还要侧重表现人物威武稳重的气质,平时练武受伤是家常便饭。
因为喜爱,甄淑梭很能吃苦。
冬天,她踏雪苦练,鞋子湿透了就烘干,干了又湿透,脚上冻出冻疮,依然坚持训练,直到疼得走不了路,才发现冻坏的伤口已磨烂甚至露出了骨头。
就这样,在伤病和血泪中,甄淑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在180多名学员中脱颖而出。
1985年,凭借出色的表现,甄淑梭考入唐县梆子剧团,很快就成了团里的角儿。
1990年,曲阳县评剧团把她挖了过来,在这里,甄淑梭结识了在剧团唱花脸的马三权,马三权英俊帅气,唱功很好,平时练功也很刻苦。
甄淑梭喜欢上了他,主动向马三权示爱,马三权对漂亮大方、功夫非凡的甄淑梭也很欣赏,1992年两人结了婚。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兴起打工潮,南下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看戏曲的观众越来越少,北方戏曲市场日渐衰落。
中国戏曲四大名旦原创
![中国戏曲四大名旦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f450b7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f.png)
描述离别的唯美的诗词描述离别的唯美的诗词不要说珍重,不要说再见,就这样,默默地离开。
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谊之树上将垂下丰硕的果子。
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述离别的唯美的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描述离别的唯美的诗词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唐)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赠王伦》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山中送别》王维(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唐)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十年的阔别,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
庆幸还记得你的名字,不然再相逢,便会错过了你的一生。
《采桑子》宋·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犹似当年醉里声。
十年前,与友相聚酒宴上,那时春风得意前途亮;十年后,好友相继离去,自己也苍然老矣。
再听当年那曲调,仿佛是昨日之欢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秦腔音乐女才子
![秦腔音乐女才子](https://img.taocdn.com/s3/m/cea6d39c65ce05087732130f.png)
秦腔音乐女才子——姜云芳姜云芳,西安市郊区人,生于1943年,1959年考入易俗社学艺,先学演员,后改习乐队拉高胡,自学作曲,是易俗社第15期学生。
百年剧社它有一个强大的艺术群众人才,无论编剧、导演、音乐创作,都是秦腔界的名流一代,像陈玉农、党甘亭,解放以后的薛增录、郝振易、李敬,他们先后发展了秦腔的板式、曲牌,还有许多秦腔艺术,如:碰板腔、闪板腔、上板腔等,都深入人心,被秦腔界广为流传使用。
易俗社的艺术风格,文雅清新、委婉细腻、曲折妙趣、流畅自如。
如:易俗社的《双锦衣》、《桃花扇》、《红梅岭》、《社长女儿》、《夺印》、《沙家浜》等戏曲音乐,特别是电影艺术片《火焰驹》、电影艺术片《三滴血》的音乐艺术广泛的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欢迎。
姜云芳从70年代搞音乐作曲以来,她的作品无不渗透着易俗社老前辈的艺术风格韵味。
她的成就卓著,1994年《日本女人关中汉》获西安市新剧目调演“音乐突出成就奖”,1995年《日本女人关中汉》获文化部“金三角调演作曲一等奖”,2000年《飞将军李广》获首届秦腔节作曲一等奖,《郑国渠》获首届秦腔节作曲一等奖,《女使臣》获省艺术节作曲一等奖,2002年《郭秀明》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节作曲一等奖,2005年《孙思邈》获作曲一等奖,2008年《柳河湾的新娘》获第三届中国秦腔节作曲一等奖,《一代元戎》一剧的音乐被西安电视台以《秦腔一曲报春来》为题制作录像赴北京参赛,荣获全国金龙一等奖,等等。
姜云芳作曲委婉、细腻、流畅深情,特是电视艺术片《三回头》一剧旋律之美感人之深美中到佳。
《三回头》一剧主要描写一个纯朴善良的吕荣儿规劝浪子丈夫学好做人的戏剧情节。
父亲吕鸿儒让荣儿离婚回家,荣儿一去三反恋恋不舍,放心不下,就在此时情景之中,一大段深情细腻、优美动听、催人泪下的旋律演唱,把吕荣儿对许升的爱、怨、关心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段唱腔在西北五省流行甚广,影响深刻,专业、业余都广为学习演唱,为使大家知其唱腔全貌,列谱如下。
谭晶:下一个音乐皇后-孝贤皇后下一个皇后
![谭晶:下一个音乐皇后-孝贤皇后下一个皇后](https://img.taocdn.com/s3/m/d318a6345022aaea988f0f95.png)
谭晶:下一个音乐皇后:孝贤皇后下一个皇后有音乐评论说,谭晶就是下一个音乐皇后,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中国歌手中,她仍然是第一人选。
谭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独唱演员,著名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2006年7月,谭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生班,成为中国第一位通俗唱法的硕士学位获得者;9月12日,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和谐之声”独唱音乐会,成为第一个在这里举办个唱的中国通俗歌手;12月12日,她作为唯一的歌手,在卡塔尔多哈亚运会闭幕式上的10分钟中国表演“东方神韵”中,演唱歌曲《中国之约》。
观众最喜爱的“东方莎拉・布莱曼” 1977年,谭晶出生于山西侯马市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独唱演员。
16岁那年,谭晶考上了山西大学音乐系,继而,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
大学期间,谭晶学的是民族声乐,但她创造性地尝试着融合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之美,让传统与现代相交融,民族与流行相贯通,以形成大气、简约、主流的新演唱风格。
谭晶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她可以在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之间穿梭自如,得到了导师朱以为教授的认可与支持。
随着在各种大赛中频繁获奖,谭晶的名字渐渐为音乐学院的师生们所熟悉。
1996年谭晶参加首届全国推新人歌手大奖赛,获通俗组金奖;1997年,她在“亚洲之声中外歌手大奖赛”中一举夺得金奖;1998年,谭晶代表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参加国际流行音乐比赛,夺得银奖……谭晶成了学校的名人。
1998年毕业后谭晶成为了总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她不顾辛劳地参加各种慰问演出,成为战士们最喜爱的军旅歌唱家之一。
2000年8月,谭晶在中央电视台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金奖,并荣获“观众最喜爱的歌手”称号。
这次获奖成了她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人们形象地把她称作“东方莎拉・布莱曼”。
谭晶说,近年来,许多人质疑民歌在受众中间的生命力,认为民歌曲高和寡,而她正在做的就是把民歌与通俗歌曲等兼容并蓄。
新凤霞个人资料
![新凤霞个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113908ed630b1c58eeb51a.png)
[标签:标题]篇一:新凤霞的资料新凤霞,评剧青衣、花旦,籍贯江苏,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生于苏州。
由人贩卖到天津。
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
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
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
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
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
1955 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
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
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
《刘巧儿》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
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
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684967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3.png)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在咱中国的戏曲舞台上,豫剧那可是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其中豫剧五大名旦更是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这片艺术的天空。
今儿咱们就来聊聊这五位大师,她们个个身怀绝技,风格各异,却共同书写了豫剧的辉煌篇章。
先说陈素真,这位大师那可是被誉为“河南梅兰芳”,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
陈素真出生在河南开封,从小就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
她嗓音清亮,唱念做打俱佳,表演起来那是既刚柔相济,又含蓄典雅,简直就是戏曲舞台上的美神。
她的代表作《宇宙锋》、《春秋配》那都是豫剧迷们耳熟能详的经典,陈素真把每一个角色都演得活灵活现,让人看了那叫一个过瘾。
再说常香玉,那可是豫剧界的扛把子,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淳厚,听起来那叫一个舒服。
常香玉的表演风格也是独具一格,刚健清新又不失细腻大方,尤其是她塑造的花木兰、白蛇等角色,那叫一个深入人心。
常香玉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还是个热心肠,为豫剧的发展那可是操碎了心,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崔兰田这位大师,那可是豫西调的代表人物,她的唱腔深沉浑厚,含蓄蕴藉,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崔兰田的表演风格也是庄重大气,朴实无华,尤其擅长演悲剧人物,把角色的内心情感那是刻画得淋漓尽致。
她的代表作《秦香莲》、《桃花庵》那可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崔兰田也因此赢得了“悲剧大师”的美誉。
接下来咱得说说马金凤,这位大师那可是豫剧“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创立的“马派”艺术那也是独步江湖。
马金凤扮演的穆桂英、花打朝等角色,那叫一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她的唱腔也是别具一格,流光溢彩,听起来那叫一个畅快淋漓。
马金凤大师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她留下的艺术财富那可是永垂不朽。
最后咱得聊聊阎立品,这位大师那可是豫剧界的瑰宝,唱腔优雅舒展,表演深沉含蓄,一看那就是大家风范。
阎立品塑造的秦雪梅、胡凤莲等角色,那叫一个深入人心,让人看了久久不能忘怀。
她的代表作《秦雪梅》、《藏舟》那也是豫剧迷们的心头好,阎立品大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立业需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的艺术信念,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百变才女”黄琼英
![“百变才女”黄琼英](https://img.taocdn.com/s3/m/869c2f6f336c1eb91b375d18.png)
“百变才女”黄琼英作者:王骊媛洁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3期摘要:“百变才女”是人们对云南省著名的民歌表演艺术家黄琼英的赞誉之词。
作为我省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和表演艺术家,她不仅在自己的人生中塑造着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而且在其歌唱艺术中成功地传承和发扬了云南民族民间音乐,成为这一艺术领域的成功典范。
关键词:黄琼英;民间音乐;民族声乐;民族原生态唱法黄琼英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穷苦的贫民家庭,尽管家境窘迫,但与当时昆明著名的戏剧歌舞场(今云南艺术剧院)毗邻对她今后的成长影响至深。
小时候的黄琼英几乎都跑去群舞台里看戏,再加上她喜欢唱歌,天生就是个有明亮嗓音的“大嗓门”,在四、五岁的时候已经能流畅的唱出《苏三起解》,还能倒背如流《狸猫换太子》,很多曲子她在耳融目染下很快就能哼唱并学会。
但是由于不幸的家庭变故,10岁的黄琼英被迫辍学,还成了童工。
14岁由于黄琼英舅舅的介绍下她进入位于护国路的昆明青春歌舞团当学徒,因此也开启了黄琼英的演艺生涯之路。
她开始跟着老板兼师傅的潘盼一招一式的学习,渐渐地她已经可以在一些文明戏、条纲戏里当演员。
虽然青春歌舞团在3个月后就倒闭了,但潘盼将黄琼英介绍到乐园剧团,在这里她什么都学,由于个人能力出众,黄琼英已经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演员。
1950年的黄琼英渐渐稳定下来,进入昆明市曲艺社,这也意味着她登上了新中国的文艺舞台,而此时的她已经有了很多舞台表演经验,由她所演唱的《夫妻识字》(模仿男女对唱)、《红梅花儿开》和《翻身道情》等中外艺术歌曲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尤其是黄琼英饰演的《红楼二尤》里的尤三姐、《西厢记》中的红娘等角色深受观众喜爱,此时的她已经成为了曲艺社的当家演员。
1952年由于曲艺社的调整,黄琼英作为优秀选手进入了云南省文工团(现云南省歌舞团),进入专业表演团体的她勤奋刻苦,表演的节目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后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服从组织安排进入歌舞团的美术组成为工作人员。
马琴老师演唱的豫剧选段
![马琴老师演唱的豫剧选段](https://img.taocdn.com/s3/m/7b1182e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5.png)
马琴老师演唱的豫剧选段豫剧简介豫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起源于河南省,流行于华北、华中和东北地区。
它是由曲艺和杂剧发展而来,以其独特的唱腔、特殊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豫剧通常以古典剧目为基础,通过表演、舞蹈、音乐和歌唱等形式,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马琴老师的艺术成就马琴是豫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被誉为“豫剧皇后”。
她是安徽合肥人,自幼学习豫剧,并在青年时期开始登台演出。
马琴以其高超的演唱技巧、扎实的表演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豫剧界的代表人物,并为豫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琴老师演唱的豫剧选段介绍马琴老师演唱的豫剧选段堪称经典之作,它们在豫剧界和观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马琴老师演唱的豫剧选段介绍:1. 《红楼梦》选段马琴老师演唱的《红楼梦》选段是豫剧中的经典之作。
这个选段主要讲述《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通过唱腔、表演和服饰展现出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马琴老师以其细腻的唱腔和情感演绎,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白蛇传》选段《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豫剧中的经典剧目。
马琴老师演唱的《白蛇传》选段将白蛇和许仙的故事情节通过唱腔和表演展现出来。
马琴老师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精湛的演技,生动地展现了白蛇的善良和许仙的纯真,使观众为之动容。
3. 《牡丹亭》选段《牡丹亭》是豫剧中的经典爱情戏曲。
马琴老师演唱的《牡丹亭》选段以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细腻的情感演绎,展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马琴老师的演唱让人沉醉其中,情感真挚,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马琴老师对豫剧的贡献马琴老师不仅在豫剧表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豫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将豫剧推广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
马琴老师还积极参与豫剧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传授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技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豫剧表演艺术家。
结语马琴老师演唱的豫剧选段是豫剧艺术中的瑰宝,它们展现了豫剧的魅力和魂魄。
京韵女声第一人
![京韵女声第一人](https://img.taocdn.com/s3/m/52dd05a8b9d528ea81c779c6.png)
京韵女声第一人作者:四维来源:《曲艺》2017年第09期今年是京韵大鼓女声唱法第一人、京都曲坛的领军人物、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良小楼诞辰110周年。
良小楼(1907-1984)曾任中国曲协和中国音协理事,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良小楼不仅是一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还是鼓曲改革家和教育家,是百年京韵发展史上第一个女声唱法的创造者。
她为后来众多京韵女演员开辟了一条通道,推进了由男声唱法向女声唱法的演变,多年来卓立鼓坛、誉满京都。
良先生是满族人,出生于京郊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原姓关,与北京单弦名票关贞奎是亲兄妹。
因家庭贫困难以生存,良小楼5岁时被卖与城里的联珠快书女艺人良惠芬为使女。
良惠芬宦门出身,酷爱说唱艺术,是北京早期女快书的创演者,她与城内永家三少爷自由恋爱私奔去天津,后回到北京,夫妇二人成立了永家杂耍班子应办堂会。
良惠芬收买养女良小亭、良小楼等,良小楼一名便是养母给起的名字。
良小楼自幼天资聪颖,有一副清脆甜润的好嗓子,七八岁便随养母学唱联珠快书。
她记词快且好学,悟性强,很快就随养母在位于石头胡同北口路西的四海升平茶社等处登台演唱,深得养母和观众喜爱。
10岁时养母让她学唱京韵大鼓,并让她拜师王鸿利。
王先生是京城早年的名弦师,善于教唱,当年钟家的钟贞荣(小岚云之父)与石岚云(小岚云之师)等都是王鸿利的徒弟。
良小楼学得快,边学边唱,艺技渐高,一年后便在京津两地登台献艺,并与京韵大鼓“张派”创始人张小轩同台演出。
听众大为赞许,称赞良小楼是京韵“挑帘红”,并赋予她“童龄坤星”的美誉。
她当时上台梳着长辫子,穿着长袍马褂,一身男孩子装束,演唱的多是“三国”曲目,学的是刘宝全的唱法,颇有神韵。
她演唱《长坂坡》《赵云截江》吐字清晰、韵味醇厚,一招一式英姿飒爽,观众称之为“小活赵云”。
因为她有唱联珠快书的功底,又有唱京韵的舞台实践,故在京城成名较早,是20世纪20年代演唱京韵大鼓的女演员中之佼佼者。
那时的女艺人都师法男声,在表演中多带有男艺人的风格特点。
戏曲京剧传承人物介绍
![戏曲京剧传承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45f42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b.png)
戏曲京剧传承人物介绍戏曲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戏曲京剧的传承人,他们在舞台上展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京剧的责任。
以下是几位戏曲京剧传承人的简要介绍。
首先要提到的是梅兰芳先生,他被誉为京剧“一代宗师”,是20世纪中国戏曲艺术的巨擘。
梅兰芳以其高超的演技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被誉为“神韵梅派”。
他不仅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还在戏曲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京剧演员。
第二位传承人是尚长荣先生,他是京剧“四小花旦”之一。
尚长荣以其清亮的嗓音和优美的舞姿著称,被誉为“玉洁冰清”。
她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角色,如《红楼梦》中的贾迎春,《西施》中的西施等。
尚长荣不仅在舞台上展示了绝佳的演技,还将京剧带到了国际舞台,为京剧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三位传承人是程砚秋先生,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程砚秋以其豪迈的气势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闻名,被誉为“烈焰程派”。
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英雄豪杰的形象,如《秋江》中的岳飞,《关公》中的关羽等。
程砚秋在表演上追求真实和力量,他的演出令人感受到京剧的雄壮和激情。
第四位传承人是李少春先生,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李少春以其温柔婉约的演技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备受称赞,被誉为“玉柔李派”。
她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优雅娴静的女性形象,如《玉堂春》中的玉堂春,《尤刑部》中的尤二姐等。
李少春的表演给人以温暖和亲切的感觉,她的演出令人陶醉和感动。
以上只是对几位戏曲京剧传承人的简要介绍,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魅力。
作为传承人,他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现了京剧的魅力,还致力于推广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
通过他们的努力,京剧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认可,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珍惜和支持这些传承人,通过观看他们的演出,了解和欣赏京剧的魅力。
盘点社会公认的中国顶级三大女中音
![盘点社会公认的中国顶级三大女中音](https://img.taocdn.com/s3/m/81d8c05852d380eb62946df9.png)
盘点社会公认的中国顶级三大女中音美声女中音关牧村被誉为“最著名的女中音”关牧村,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辽宁沈阳人,生于河南新乡。
满族。
中共党员,硕士学历。
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1970年后在天津当工人。
1977年后任天津歌舞团演员,天津歌舞剧院演员。
1988年被授予一级演员职称。
第七、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天津市青联副主席。
是第七至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70年代以演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曲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作品而成为我国蜚声中外的女中音歌唱家之一。
关牧村质朴、豁达,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对音乐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始终坚持以民族性为基础,吸取西洋唱法之长自然地揉于民族音乐中,在演唱中实现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升华。
她的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评价。
曾多次出版录音带和唱片;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为多部电影、电视剧、艺术片配唱主题歌;还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瑞典、丹麦、泰国、新加坡、塞浦路斯共和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艺术交流和演出。
草原女中音德德玛被誉为“最美的女中音”德德玛,蒙古族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
1947年出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
1962年进内蒙古艺术学校声乐研究班学声乐,1964年进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
毕业后,先后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文工团、内蒙古民族歌剧团、内蒙古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和歌剧演员。
1982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九十年代在全国民族唱法十大女歌唱家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1995年获得蒙古国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
德德玛的演唱声音浑厚醇美,音域宽阔,气息通畅,演唱富于激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她的歌路十分宽广,既善于演唱蒙古族调民歌,又能演唱大型艺术歌曲,西洋歌剧咏叹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转行而来的十大女歌星
一、李谷一——花鼓戏李谷一,我国著名歌唱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她的“气声”唱法,是国内流行歌曲的标志性创新。
李谷一15岁考入湖南艺术专科学校。
1961年至1974年,作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主要演员,成功地塑造了二十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年轻姑娘形象,因主演《补锅》一剧拍成电影而成名,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1974年至1984年,调入中央乐团担任独唱演员。
她演唱的四十多首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如《边疆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知音》、《乡恋》等等。
1986年中国轻音乐团正式成立,担任团长。
在此期间,其演唱艺术再创高峰,《难忘今宵》、《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和我的祖国》、《刘海砍樵》等,在国内外颇具影响,为我国声乐艺术拓展了新路。
二、李玲玉——越剧风靡大江南北的甜歌后李玲玉,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家中有父母和两个哥哥。
曾就读上海虎林中学和复旦中学。
198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红旗越剧团,并赴浙江嵊州越剧学校学习,攻小生宗徐派,曾在越剧《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
1981年经越剧团老师介绍,与东方歌舞团舞蹈演员胡平相识。
1984年转入东方歌舞团,主攻日本及东南亚歌舞。
由于声音甜美,外型秀丽,舞姿优雅,台风清新,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东方歌舞
团的主要演员。
同年,与胡平共同组建家庭。
1985年由东方歌舞团为其灌录第一张个人专辑《东方新秀李玲玉》。
1987年录制个人大碟《午夜街头》,开始受到唱片公司的瞩目。
随后灌制的磁带《甜、甜、甜》销售量更达800万盒。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连续灌制了《甜歌皇后》、《甜妹子》等六十多张个人专辑,每张专辑的销量都在百万以上,从而奠定大陆歌坛甜歌皇后的地位。
1987年首次“触电”,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成功地扮演了玉兔精一角,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其在剧中表演的歌舞《天竺少女》广为流传,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
三、张也——花鼓戏张也,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张也的演唱,音色甜美,细腻动人,她的多张个人专辑唱片畅销国内国外。
是当今歌坛不可多得的,颇有实力的女高音歌唱家。
近几年来作为文化使者,代表国家出访世界各地,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张也幼年就对戏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4岁登台,扮演小常宝获得轰动。
14岁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学习戏曲,与歌手甘萍同为学校花鼓科八二级的同学。
199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
1995年攻读完硕士研究生,现任声乐歌剧系教师。
1968年起,多次在全国各类音乐大赛中获奖。
1990年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1980年- 1990年优秀歌手演唱回顾展及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观众投票活动中,均获“观众最喜欢的歌
手”殊荣。
四、李娜——豫剧李娜196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戏剧学院,学习豫剧唱腔及表演。
而豫剧有被称为中国的民族美声之说,其发声方式相当考究,有许多利用腔体共鸣的技巧,要求演唱者必须拥有良好的运气控声能力。
唱豫剧出身的她拥有一把雄浑高亢的声音,并充分发挥豫剧的发声优势,唱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女人是老虎》、《嫂子颂》、《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风满楼》、《好人一生平安》等等,使美声唱法得以民族化地展现其独特风采。
不过李娜并没有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在一些歌曲里,李娜在声腔的运用上,在仍然采用发音较为靠后的胸腹共鸣作为基础下,加进了鼻腔共鸣技巧的运用,并赋予了情感的投入。
这样,歌曲的感情更为真切自然,歌词更具说服力,对加强歌曲的亲切感以及感染力都起了关键的作用。
李娜的皈依佛门,对战台烽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缺憾。
五、萧雅——越剧萧雅是著名越剧青年演员,尹派小生,第21届(2004年)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但已经不太为人知的是,萧雅开了戏曲演员唱歌的先河,成为最早的戏歌两栖演员。
她曾以首唱的一曲《月亮走,我也走》唱红大江南北,显示出厚实的音乐功底,在促进戏曲和歌曲的相互渗透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中学时,萧雅曾跟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学习过声乐,读完高中后,她考进了上海虹口越剧团当演员。
尔后,萧雅进入上海戏曲学校,专攻小生行当。
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
此在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子。
后又拜昆剧名家岳美缇为师,吸吮昆剧乳汁,提高艺术品格。
萧雅还大胆创新,在突破戏曲的传统唱法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对越剧传统唱法进行开拓创新。
她把通俗歌曲中轻声、气声及西洋美声唱法融合到尹派唱腔之中,在戏曲和歌的相互渗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丰富了越剧的表现力,使之富有时代感。
缩短了传统戏曲和青年观众的欣赏距离,形成了独特的演出魅力,赢得了众多的知音。
六、吴琼——黄梅戏吴琼,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75年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
在黄梅班里经历了五年的刻苦训练。
1980年包括吴琼在内的五朵金花毕业了,同时进
入黄梅戏剧院。
吴琼在“五朵金花”中是公认唱功最好的,而
经过严苛减肥变得扮相俊美的她,却始终没有得到导演的青睐。
无论拍电视还是拍电影,嗓音条件极好的她要么被安排为主角配音,要么配唱主题曲。
1992年,吴琼毅然离开黄
梅戏舞台转战歌坛,但发展成绩显然不及黄梅戏。
虽然当时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流行音乐上,但吴琼说:“我始终不会忘记黄梅戏,因为它是我的本。
”同时她也在努力将传统与时尚、古典与现代的诸多元素融合到流行歌曲中,“像我的新专辑《仙女》中的很多歌曲,初听起来非常传统,但内在节奏与曲调却是流行的。
”七、慕容晓晓——黄梅戏慕容晓晓有两首歌最火爆,一是《爱情买卖》,二是《黄梅戏》,虽然戏嗓在
后者中稍显身手,却惊艳异常,深厚的黄梅戏底子暴露无疑。
慕容晓晓从小喜爱唱歌的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作为黄梅戏世家的她,从小就追随父母到处演出,造就了她舞台的驾驭力,以及非常有亮点的嗓音。
慕容晓晓10岁代表市文化
馆参加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荣获一等奖。
12岁一曲《杜鹃山》选段荣获安庆市青年黄梅戏演员大奖赛特等奖,代表市里加安徽省比赛获得第四名。
16岁跟随父母进入黄梅戏民间艺术团学习黄梅戏。
20岁时开始演唱流行歌曲。
2009年,北漂了4年多的慕容晓晓凭《爱情买卖》红遍大江南北。
八、甘萍——花鼓戏甘萍现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
歌舞团,是国家二级演员。
甘萍从流行歌坛消失已久,但她甜美的相貌和清脆委婉的嗓音,相信并未被广大歌迷忘记。
甘萍作为戏校时期张也的同学,也是曾经的湖南花鼓戏演员。
甘萍1987年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分配至湖南省花鼓戏剧
院曾为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中国特警》、《中国模特》、《十七岁不哭》、《爱情帮你办》、《年轮》等录制单曲。
曾随同国务院侨办出访英国、法国、比利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九、李琼——楚剧以一曲《山路十八弯》爆红于央视春晚的李琼,常以土家少女装扮出现在舞台上,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伢,家住湖北省楚剧团院内。
李琼出身于艺术世家,的父亲李建勋是湖北省楚剧团副团长,全国著名的楚剧演员。
1975年6月10日,李琼在湖北中医院降生。
“哇——”地一
声惊天动地,楼上楼下的人听到后,纷纷跑来围观。
人群中,有位漂亮的护士小姐发出预言似的赞美:“这个女伢声音好亮,是个歌唱家的料子。
果然,李琼自幼就爱唱歌,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所以成就了她骇人的女高音。
十、陈琳——曲艺、昆曲已驾鹤西去的曾经当红女歌手陈琳,1985年9月
考入四川省舞蹈学院学习曲艺专业,1988年7月进入四川
省曲艺团担任清音独唱。
1992年闯北京流行音乐圈,录制
第一盘专辑。
1993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创造150万张销售纪录,在"东方时空"节目销售排行榜中取得第一名;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佳演唱奖和新人奖;在上海的“金曲跃东方”节目中排名第一;1994年1月作为中国唯一的歌手赴香港参加第十六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开幕式
获得“最佳优秀新人奖”,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女歌手。
而
不为人知的是,陈琳的昆曲造诣也很高,表演端庄秀丽,备受赞赏。
可惜如今只能空留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