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氨基酸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 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 术.
二、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 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 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
展层剂由有机溶剂与水组成.在纸上,水被吸附 在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当有机相沿纸流 动经过层析斑点时,层析点上的溶质就在有机相和 水相之间进行分配.当有机相不断流动时,溶质就沿 着有机相流动方向移动,不断进行分配,溶质中各组 分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不同,因而彼此分开.
四、试剂
1、扩展剂:按体积4:1:3的正丁醇:冰醋酸:水
混合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
排出水相
80 ml /组
2、平衡剂:取漏斗中的扩展剂5ml 于烧杯中作 平衡剂.
3、氨基酸:0.5%赖、脯、缬、苯丙、亮氨酸溶 液及各组分的混合氨基酸各5ml.
五、操作
1、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3cm处用铅笔画一条直线,在此线上每间 隔2cm作一记号〔即原点〕如图.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极性大小决定了物质在水和有机 相之间的分配情况,其极性的大小主要取 决于物质所具有的极性基团的性质和数 量,在极性基团不改变情况下,非极性基团 成分越多,则分子极性越低等.
展层方式
上行法 下行法 环形法 <辐射法〕
三、器材
层析缸、毛细管〔用钢笔代 替〕、喷雾器、培养皿、层 析滤纸〔新华一号〕
图1-2 滤纸缝合示意图
5、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 的茚三酮 正丁醇溶液,干燥.
6、计算:用铅笔描出各层析斑点的轮廓,并 计算各氨基酸的Rf 值.
图谱示
化学方法:显色剂不与滤纸起反应,挥发 性小,易于去除,含水量少.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是了解其性质和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探究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混合氨基酸溶液、纸层析纸、色谱槽和色谱溶液。
2. 制备纸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用铅笔在距离底部1.5cm处画一条水平线,再在该线上距离左边1cm处画一个小点。
3. 装置纸层析槽:将纸层析纸的底端浸入色谱槽中,确保纸层析纸上方的溶液不超过纸层析纸的底端。
4. 样品加载:用微量吸管将混合氨基酸溶液滴在纸层析纸上的小点上,尽量避免溶液滴到纸层析纸以下的溶液中。
5. 开始分离:将色谱槽盖好,待溶液上升至纸层析纸的顶端时,取出纸层析纸,迅速标记各个斑点的位置。
6. 斑点分析:将纸层析纸放入紫外灯下观察,记录各个斑点的颜色和位置。
结果与讨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紫外灯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根据斑点的颜色和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合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混合氨基酸溶液包含了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斑点。
根据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第一个斑点为苏氨酸,第二个斑点为甘氨酸,第三个斑点为丙氨酸。
然而,仅凭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还不足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斑点的化合物,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斑点与实验样品的斑点,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各个斑点所代表的氨基酸。
结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出混合溶液中的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存在。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实验甲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滤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滤纸层析法
进行分离时由于被分离物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
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物质将在两相间进行连
续的、动态的不断分配,从而造成不同组分移动的 速度也不相同。 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 大的组分移动慢,于是得到分离。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滤纸层析法
物质分离后在滤纸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f)来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参P36。
1.4、实验结果及处理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计算各氨基酸的Rf值,并对层
析后氨基酸的显色情况进行分析。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滤纸层析法
1.1、原理
1、纸层析原理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
分配层析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 分配情况(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技 术。 层析时展层溶剂由有机溶剂组成,吸附在滤纸上的 一层水分子为层析的固定相,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 有机溶剂为层析的流动相。
层,
展层完毕后,用茚三酮作为显色剂,即可得到氨基 酸样品的分离图谱。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滤纸层析法
2、茚三酮的显色原理 氨基酸 + 茚三酮 紫红色复合物
570nm处具特征光吸收,可 据此定量测定各种氨基酸
1.2、实验材料及试剂
实验材料:氨基酸及氨基酸的混合物。
实验试剂:试剂的配制及注意事项参P36。
展层溶剂前沿
样品层析斑点 Y
X
原点
展层后斑点中心与原点之间的距离(X) Rf = 原点与溶剂前缘间的距离(Y)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滤纸层析法
Rf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分配系数,不同物质的分配
系数不同, Rf值也不同。 对某种特定的化合物,在特定的展层系统中,一定 的温度下, Rf值是个常数。 但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滤纸的性质、展层的温度等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地分离鉴定氨基酸成分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纸层析法的原理纸层析法是利用气相平衡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纸上各组分的相对亲疏性,通过运动距离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在氨基酸的分离鉴定中,纸层析法通过将待测氨基酸溶液滴于纸上,然后将纸立起来,将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使得溶剂上升,通过毛细作用将氨基酸上提,最终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
二、纸层析法的步骤1. 准备工作:制备纸层析板和显色剂。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氨基酸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使其浓度适宜,然后滴于纸层析板上。
3. 运行纸层析:将纸层析板立起,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待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取出纸层析板。
4. 显色:将纸层析板放置于显色剂中,通过氨基酸与显色剂的反应,使得氨基酸在纸上显色。
5. 结果鉴定:根据显色的位置、颜色和强度等特征,对氨基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纸层析法的应用1. 氨基酸组成分析:纸层析法可用于分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从而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质量控制:纸层析法可用于对食品、药品等中氨基酸含量的快速检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研究:纸层析法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四、纸层析法的优缺点纸层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行: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成本低廉。
2. 分离效果好:对于氨基酸的分离效果较好,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 易于观察:通过显色剂的反应,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氨基酸在纸上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然而,纸层析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分离效果有限:对于某些结构相似的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分离效果不佳,难以实现准确鉴定。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将混合氨基酸分离并鉴定其种类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的原理是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纸质或硅胶薄层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准确分离。
对于氨基酸而言,其分子结构均包含有羧基和氨基,因此都是具有弱酸和弱碱性的。
通过没食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缓冲液,可使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滤纸、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混合缓冲液、酸性洗涤液、碱性洗涤液及定量分装棒。
2. 在滤纸的底端画一个以棕色标识的线,表示样品的注入位置。
3. 用定量分装棒把混合溶液从注入位置滴入滤纸中,约需滴入 5 μl。
4. 将悬浊液放在平台上,加入具有吸附性但不溶于缓冲液的薄层纸片,等待它变成透明状态。
5. 将滤纸放入盒中,使其完全覆盖盒底,并加入混合缓冲液。
6. 等待溶液上升至顶端时立即取出滤纸,并在溶液升至预定高度后标注液位高度。
7. 筛选并选择相应的染色剂将其喷在纸层析板上,以便于观察分离效果。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纸层析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在该纸层析图上,靠近底部的区域标示着杂质的位置,应当忽略不计。
通过纸层析图,我们得到了以下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 Alanine(6μg)2. Leucine(4μg)3. Isoleucine(3μg)4. Phenylalanine(1μg)5. Tyrosine(1μg)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能够成功地将混合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并且通过染色剂的辅助,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氨基酸的分散情况。
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纸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根据氨基酸在层析纸上的迁移率(Rf 值)来鉴定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当有机相沿滤纸经过样品点时,样品点中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滤纸上的迁移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和鉴定。
Rf 值(比移值)是氨基酸在层析中的特征值,计算公式为:Rf =溶质移动的距离/溶剂移动的距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标准氨基酸溶液: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
混合氨基酸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 4:1:5(体积比)。
显色剂:025%茚三酮溶液。
2、实验仪器层析缸。
毛细管。
喷雾器。
烘箱。
直尺。
四、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选用一张大小合适的滤纸,在距底边 2cm 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横线,作为起始线。
2、点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标准氨基酸溶液和混合氨基酸溶液,在起始线上轻轻点样,每个点的直径不超过 2mm,点样后自然风干。
3、层析将滤纸垂直放入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滤纸下端浸入展开剂约1cm,注意滤纸不要与缸壁接触,盖上盖子,进行层析。
当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滤纸顶端约 1cm 时,取出滤纸,用铅笔标记展开剂前沿的位置,自然风干。
4、显色用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滤纸上,放入烘箱中,在 80℃左右烘 5 10 分钟,直至斑点显色清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测量并计算 Rf 值用直尺分别测量标准氨基酸和混合氨基酸斑点中心到起始线的距离(a)以及展开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b),计算 Rf 值。
2、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 Rf 值,对照标准氨基酸的 Rf 值,鉴定混合氨基酸溶液中的成分。
六、注意事项1、点样时要避免毛细管的尖端刺破滤纸,且点样量要适中,过多会导致斑点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极为重要。
因此对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的运动速度不同,根据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出各种氨基酸。
实验步骤:1. 纸层析板的制备将一张高分子量纸,如Whatman No.1滤纸,剪成所需要的大小,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氨基酸移行的标线。
2. 氨基酸样品的制备将所需的氨基酸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浓度应为0.2-2%。
3. 样品的上样将氨基酸溶液利用微量注射器沿着标线往上移行。
在上样后,将纸层析板放在带有盖子的玻璃罩中,罩中放置一些饱和度为70%的异丙醇-水溶液,保持相对湿度为70%,使其充分展开。
5. 鉴定氨基酸将经过分离的氨基酸溶液阴性反应的氨基酸用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鉴定。
将0.2ml 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加入几滴氨基酸样品中,加热60℃-80℃,5分钟。
加入0.1ml氯仿,振荡混合,分离出上清液,上清液加入干燥瓶中,用喷雾器喷洒Ninhydrin试剂,加热于热水中1分钟,在冷水中快速降温附着氨基酸的部位呈现紫色。
注: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的组成为45%二乙酰胺,45%丙酮和10%水。
6. 结果的解释根据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的运动速度和比色反应的颜色,确定样品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
优点:纸层析方法简便易行,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小样品分析,能分离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并且结果清晰,操作简单。
限制:纸层析分离结果受到氢键作用和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控制好上样的数量和浓度。
此外,纸层析无法分离胶原氨基酸和类似结构的氨基酸,且鉴定结果在颜色和色谱图谱方面有些模糊。
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
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纸层析法——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实验⽬的1、了解纸层析法的使⽤原理。
2、掌握⽤纸层析法分离蛋⽩质的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1、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持物的分配层析⽅法,滤纸上的纤维具有羟基,是亲⽔基团,滤纸吸附⽔作为固定相,其上流经的有机溶剂即展层剂作为流动相。
当展层剂流经固定相时,固定相上的样品由于亲⽔、疏⽔能⼒不同,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疏⽔能⼒强的多溶于流动相,随流动相移动距离较远,亲⽔能⼒强的移动距离则较近。
2、所有的氨基酸的α碳上均连接⼀个氢原⼦和两个亲⽔基团羧基(—COOH)与氨基(—NH2),唯⼀的不同则在于R基团。
因此R基团在氨基酸的亲⽔疏⽔能⼒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本实验采⽤丙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其R基团分别是—CH3,—CH2—C6H5,—CH2—COOH,其亲⽔疏⽔能⼒迥异,能在滤纸上明显分开。
3、Rf值表⽰原点中⼼⾄显⾊斑点中⼼的距离与原点中⼼⾄流动相前沿的距离⽐。
在⼀定条件下,Rf值为定值,其影响的因素有物质本⾝的性质,溶剂的性质,PH值,温度,滤纸的性质等等,本实验不予探究。
在测量原点中⼼⾄显⾊斑点中⼼的距离时,由于斑点的形状不规范(近似圆形),所以,⼀般取斑点的重⼼,测量出重⼼与起点的距离即可。
4、显⾊原理:茚三酮在弱碱性溶液中与α—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氧,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作⽤⽣成紫⾊物质。
三、试剂(⼀)提前配制试剂8*10-3mol/L丙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356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8*10-3mol/L苯丙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661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8*10-3mol/L天冬氨酸溶液:精确称取0.532g晶体,溶解后定容到500ml。
(将上述三种溶液装于⼩瓶中实验时,每两组共⽤⼀组试剂)正丁醇88%甲酸蒸馏⽔茚三酮晶体注:实验时,以上试剂均为每两组同学共⽤⼀组试剂。
实验五、氨基酸分离与鉴定--双向层析
实验八、氨基酸分离与鉴定--双向层析1、目的要求(1)学习双向纸层析的原理。
(2)掌握纸层析法分离混合氨基酸的操作方法。
2、实验原理纸层析是以滤纸作支持物,用一定的溶剂系统展开,使混合样品达到分离分析的层析方法。
其一般操作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当溶剂中,点样在滤纸的一端;再选用适当的溶剂系统,从点样的一端通过毛细现象向另一端展开,展开完毕,取出滤纸晾干或烘干,再以适当的显色剂或紫外灯、荧光灯下观察其图谱。
样品经展开后某一物质在纸层析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来表示。
Rf=纸层析可看作是溶质(样品)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连续抽提,由于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
一定的物质在两相间有固定的分配系数,因而在恒定条件(液剂、PH、温度)下,各物质有固定的Rf值,据此可达到分析鉴定的目的。
由于滤纸纤维可吸收20~25%的水分;且其中6~7%以氢键形式与纤维素上羟基结合,一般条件下难脱去;所以纸层析实际上是以水相作固定相,展开的溶剂作流动相。
纸层析操作按溶剂展开方向可分为上行、下行和径向三种。
氨基酸分离一般用上行法。
上行法又分单向(成分较为简单的样品)和双向(单向时斑点重叠分离不开,于是在其垂直方向用另一种溶剂系统展层)。
双相层析谱可分辨十几种以上的样品。
层析溶剂要求:(1)被分离物质在该溶剂系统中Rf在0.05~0.8之间,各组分之Rf值相差最好能大于0.05,以免斑点重叠。
(2)溶剂系统中任一组分与被分离物之间不能起化学反应。
(3)被分离物质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较恒定,不随温度而变化,且易迅速达到平衡,这样所得斑点较圆整。
本实验采用八种混合氨基酸为样品,用酸性和碱性两种溶剂进行双向层析,以茚三酮为显色剂,可获得分离清晰的层析图谱,如图3.2所示。
图3.2 八种混合氨基酸双向层析图谱3、试剂和器材一、试剂0.1%(W/V)茚三酮丙酮液。
溶剂系统:第一相:正丁醇∶88%甲酸∶水=15∶3∶2(V/V);第二相:正丁醇∶吡啶∶95%乙醇∶水=5∶1∶1∶1(V/V)。
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目的: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层析法也叫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的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
层析法是近代生物化学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性质极为相似而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分离的各种化合物。
如各种氨基酸、核苷酸、糖、蛋白质等。
层析法有许多种类,根据分离所依据的理化性质不同,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纸层析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物质的一中分离分析工具。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法。
分配层析法是一种连续抽提法,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纸层析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把吸附在滤纸上的水作为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水被吸附在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由于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和水以氢键相连,使这部分水不易扩散,所以能与跟水混合的溶剂仍然形成类似不相混合的两相。
当有机相沿纸流动经过层析点时,层析点上的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分配,有一部分溶质离开原点随有机相而进入无溶质的区域,这时,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质从有机相进入水相。
当有机相不断流动时,溶质就沿着有机相流动的方向移动,不断分配。
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纸上层析法的一般操作是将混合物点到纸上,干后让溶剂从有样品的一端经毛细作用流到纸的另一端。
在密闭的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反复抽提,由于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当把一种物质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振荡时,它将在这两相中不均匀分配。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实验室的氨基酸分离鉴定实验,哎呀,听起来就很专业对吧?做起来也不复杂,咱们先把氨基酸这玩意儿搞清楚。
氨基酸是咱们身体的“小工人”,它们负责合成蛋白质,咱们吃的各种食物,都是它们的材料。
所以,搞清楚氨基酸的种类和特性,简直是给自己补充营养的第一步。
在实验开始之前,先准备好需要的材料。
比如说,咱们得有氨基酸样品、缓冲液、色谱柱之类的玩意儿。
嘿,你可能会问,色谱柱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分离氨基酸的小工具,像个细长的管子,里面填满了能“吸附”氨基酸的材料。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然后,咱们得把样品溶解在缓冲液里,记住,这一步很重要,得搅拌均匀。
咱们可不能把氨基酸“丢”到水里就完事,得让它们彻底溶解,像小鱼在水里游得自在那样。
把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哇,真是“万事开头难”,这时你就得耐心等待,看看氨基酸们是如何排队出场的。
每种氨基酸在柱子里都有不同的“出场时间”,就像参加选秀节目一样,个个都想争当“明星”。
当氨基酸一一流出时,咱们得用“紫外光检测器”来识别。
这个小家伙可是非常聪明,能识别每种氨基酸的“身份证”。
你知道吗?有些氨基酸在紫外光下会发光,就像明星在舞台上闪闪发光一样。
每当看到一个个氨基酸冒泡,真是让人激动得像打了鸡血!咱们得记录每种氨基酸的出现时间和浓度。
这就像做日记,记下每个小细节,越详细越好。
然后,咱们就能把这些数据分析出来,画出一张“氨基酸分布图”。
说实话,这一过程还真是考验耐心,有时候还得来几次“复测”,才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不过,别担心,结果一出来,绝对让你心里美滋滋的。
咱们得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这一步也很重要,得看看咱们的分离结果和理论结果是否一致。
氨基酸的分离效果可能不如预期,别灰心,科学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让你意想不到。
你还会发现一些不常见的氨基酸,简直就像在挖宝一样,兴奋得不得了。
大家肯定好奇,这些氨基酸到底有什么用。
氨基酸可不是“吃了就算”,它们在咱们的身体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促进新陈代谢、修复组织等等。
氨基酸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鉴定(纸层析法)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一.实验目的1.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3.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d)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ate of flow, Rf)来表示。
所谓Rf,是指在纸层析中,从原点至氨基酸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X)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Y)的比值: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温度、湿度、层析滤纸的型号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2)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电泳的概念: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醋酸纤维是纤维素的醋酸酯,由纤维素的羟基经乙酰化而成。
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有强渗透性,厚度约为120微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有以下优点: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值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薄层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薄层层析法实验报告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特别是通过一种叫薄层层析法的实验。
你可能会想,这玩意儿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它不仅在实验室里大显身手,还能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基本构件——氨基酸。
就像是咱们的身体要有砖头才能建房子,氨基酸就是咱们身体的“砖头”!这次实验就像一场侦探游戏,我们要通过一些小技巧,把氨基酸找出来,真是让人兴奋。
2. 实验准备2.1 材料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些材料。
我们需要一片薄层层析板,它就像咱们的舞台,氨基酸在上面展现风采。
还有些溶剂,通常是醇和水的混合物,像是给我们的“演员”们准备的背景音乐。
然后,当然少不了氨基酸的样品,可能是牛奶、蛋白质粉什么的,没错,这些都是天然的氨基酸来源。
2.2 设备接下来是设备。
我们得有一个显微镜,得让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还有一个小瓶子,用来装溶剂;最后,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比如量筒、烧杯等。
这些东西就像是咱们的“战斗装备”,没有它们可不行哦!3. 实验步骤3.1 制备层析板好了,实验要开始啦!首先,我们得把薄层层析板裁剪成适合的大小,就像是准备一块巧克力蛋糕,切得太大了吃不下,切得太小了也不够分。
然后,用铅笔在板上划出一条线,别用墨水哦,毕竟咱们不想让它变得花里胡哨。
3.2 点样和展开接下来,就是点样啦。
我们用微量吸管把氨基酸样品一滴滴地放在铅笔线的上面,就像撒盐一样,讲究均匀。
点完样后,把层析板放到盛有溶剂的小瓶里,溶剂开始往上爬,就像是在攀登高峰。
等到溶剂爬到顶端,咱们就可以拿出来了。
3.3 观察和记录现在最期待的时刻来了!我们把层析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哇塞!这些氨基酸就像是舞台上的明星,一个个跳出来,各自展示自己的风采。
不同的氨基酸在层析板上会跑到不同的位置,真是好不热闹!我们赶紧记录下每个氨基酸的位置,简直像是在写一本明星榜单。
4. 结果分析4.1 数据整理看完之后,我们就得整理数据。
根据氨基酸在层析板上的位置,计算它们的Rf值,简单说就是它们“跑”的远近。
实验11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分离和鉴定
实验11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理解薄层层析原理,2.掌握薄层层析技术,3.学会氨基酸的较为精确的定性。
二实验原理1 层析技术,亦称色谱技术,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
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如溶解度、吸附能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使各组分在两个相中的分布不同,其中一个相是固定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
2 固定相:可以是固体物质(如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硅胶或纤维素上的溶液)3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或超临界体等,都称为流动相。
柱层析中一般称为洗脱剂,薄层层析时称为展层剂。
4 层析技术利用分离混合物一些结构类似、理化性质也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一般应用化学方法分离很困难,但应用色谱法分离,有时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鉴定化合物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中都呈现一定的移值),动距离,称比移值( Rf所以利用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
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
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薄板层析:通常将吸附剂(载体)铺在光洁的表面上(如玻璃板、金属或塑料等),形成均匀的薄层。
然后以流动相展开,样品中的组分不断地被吸附剂(固定相)吸附,又被流动相溶解(解吸)而向前移动。
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组分有不同的吸附能力,流动相有不同的解吸能力,因此,在流动相向前流动的过程中,不同组分移动的距离不同,因而得到分离。
5 薄层层析特点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展开耗时短,一般20-30min即可上行十几厘米。
斑点扩散少,检出灵敏度高。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分离鉴定方法对于生物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
实验一:氨基酸的提取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食物来源——鸡蛋,作为提取氨基酸的样品。
将鸡蛋清与硫酸钠混合,用醋酸钠调节酸碱度,然后用乙醇沉淀蛋白质,最后用氯化钠溶液洗涤沉淀。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成功地将氨基酸从鸡蛋中提取出来。
实验二:氨基酸的分离接下来,我们使用离心管中的层析柱进行氨基酸的分离。
将提取得到的氨基酸溶液注入层析柱,通过不同溶剂的渗透作用,不同的氨基酸会以不同的速率通过层析柱,从而实现分离。
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不同氨基酸的分离程度。
实验三:氨基酸的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得到的氨基酸的类型,我们使用了二氯化二硼试剂进行鉴定。
将分离得到的氨基酸溶液与二氯化二硼试剂混合,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不同氨基酸与二氯化二硼反应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鉴定氨基酸的类型。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一,我们成功地从鸡蛋中提取出氨基酸,并得到了一定浓度的氨基酸溶液。
实验二中,我们使用层析柱对氨基酸进行了初步分离,观察到溶液中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带状区域,表明氨基酸已经分离开来。
在实验三中,通过与二氯化二硼试剂的反应,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分离得到的氨基酸的类型。
根据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溶液中存在的氨基酸种类。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分离和鉴定了氨基酸。
这一系列实验手段为我们深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结构提供了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不同食物中的氨基酸成分,进一步探索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总结: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是生物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提取、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实验技术,还对氨基酸的性质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02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 的方法。在纸层析中,固定相是纸纤 维上的水分子,而流动相是溶剂。当 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物质在两相之 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固定 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移动速度不同,从 而实现分离。
01
02
03
改进实验操作流程
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提高实验效率。
优化实验条件
尝试不同的实验条件,如 温度、湿度、展开剂等, 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引入先进技术
考虑引入高效液相色谱等 技术手段进行氨基酸的分 离鉴定,以提高分离效果 和鉴定精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纸层析法,可以根据氨基酸的极性大小将其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影响氨基酸分离的因素
01 02
流动相的组成
流动相的组成对氨基酸的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可以 调整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从而改变它们的移动速 度。
固定相的性质
固定相的粒径、吸附能力等性质也会影响氨基酸的分离效果。选择合适 的固定相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辨率。
准备实验材料
选择适当的滤纸、展开剂、氨 基酸样品等。
展开
将滤纸悬挂在展开剂中,控制 展开剂的流速和高度,确保展 开充分。
观察和记录
观察各氨基酸在滤纸上的位置, 记录各组分的Rf值(相对迁移 率)。
了解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和分离鉴定方法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包括极性、溶解度、酸碱性、光学活性等。这些性质决定了氨 基酸在纸层析法中的分离效果。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实验,掌握氨基酸的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氨基酸是生命体系中的重要有机分子,它们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离心分离、薄层色谱等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
实验步骤:
1. 将混合氨基酸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得到氨基酸溶液。
2. 利用离心技术,将氨基酸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氨基酸溶液。
3. 将纯净的氨基酸溶液加载到薄层色谱板上,进行薄层色谱分离。
4. 根据薄层色谱结果,对氨基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
经过离心分离和薄层色谱分离,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混合氨基酸样品中的各种
氨基酸,并且得到了它们的定量数据。
通过比对标准氨基酸的色谱图谱,我们
成功地鉴定出了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成分。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氨基酸的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
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对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
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
们不仅掌握了氨基酸的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
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滤纸层析法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氨基酸滤纸层析法的原理。
(2)掌握氨基酸滤纸层析的操作方法。
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它也并存着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
滤纸纤维上羟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有机溶剂自上而下流动称为下行层析,自下而上流动称为上行层析。
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 f值表示:
溶质结构、溶剂系统物质组成与比例、pH值、选用滤纸质地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R f 值。
此外,样品中的盐分、其他杂质以及点样过多皆会影响样品的有效分离。
无色物质的纸层析图谱可用光谱法(紫外光照射)或显色法鉴定。
氨基酸纸层析图谱常用的显色剂为茚三酮或吲哚醌,本实验采用茚三酮为显色剂。
本实验用单向上行层析法作标准氨基酸的标准曲线,用双向上行纸层析法作几种已知氨基酸的层析图谱。
然后将其中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加以定量测定。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1)8×10-3mol/L谷氨酸和8×10-3mol/L天冬氨酸混合液。
(2)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和丙氨酸混合液(已知氨基酸混合液)。
将以上氨基酸分别配制成8×10-3mol/L的浓度,然后混合之。
(3)茚三酮重结晶方法:茚三酮有时由于包装不好或放置不当常带微红色,需重结晶方可使用。
5g茚三酮溶于15mL热水,加入0.25g活性炭轻轻搅动,若溶液太浓不易操作,可酌量加5—10mL热水,加热30min后趁热过滤(用热滤漏斗,以免茚三酮遇冷结晶而损失),滤液置冰箱内过夜,次日晨即见黄白色结晶出现,过滤,再以1mL冷水洗涤结晶,置于干燥器中干燥,最后装入棕色瓶内保存。
(4)0.1%硫酸铜(CuSO4·5H2O):75%乙醇=2 :38
硫酸铜难溶于乙醇,将硫酸铜直接用75%乙醇溶解不能得到澄清溶液,如将硫酸铜溶液和乙醇混合后,放置过久则会有沉淀析出,因此,必须在临用前按比例混合。
正丁醇(需重蒸),95%乙醇,88%甲酸,12%氨水(因氨易挥发,稀释前需测出毕重)。
0.5%茚三酮丙酮溶液。
二、器材
新华中速薄层析滤纸,层析缸(高约430mm,直径约290mm,具有磨口盖子),鼓风恒温箱,国产72型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喷雾器,电吹风机,点样架,点样管,加溶剂的漏斗,针、线和尺子,橡皮(或线)手套,结晶皿。
操作方法
一、滤纸的剪裁
选用国产新华1号滤纸,剪裁成28cm×28cm,在滤纸上距相邻的两边各2.0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两条线,在线的交点上,点样(图1.1)。
图1.1 滤纸的剪裁
二、点样
已知氨基酸混合液点样量30—40μL为宜。
将准备好的滤纸平放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用定量点样毛细管准确吸取样品到一某一刻度,与滤纸垂直方向轻轻碰点样处,点子的扩散直径控制在0.5cm以内。
点样过程中必须在第一点样品干后再点第二滴。
为使样品加速干燥,可用电吹风机吹干,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破坏氨基酸,影响定量结果。
将点好样品的滤纸两侧边缘比齐,用线缝好,揉成筒状(图 1.2)。
注意缝线处纸的两边不能接触,以免由于毛细管现象使溶剂沿两边移动特别快而造成溶剂前沿不齐,影响R f值。
图1.2 图1.3
三、展层
将圆筒状的滤纸放入结晶皿,注意滤纸不要与皿壁接触,皿周围放3个小烧杯,内盛平衡溶剂,盖好盖子,平衡1h后打开盖子少许,用移液管(管下端接触到结晶皿底部)加入层析溶剂(展层剂),取出移液管时勿使它碰纸。
当溶剂展层至距离纸的上沿约1cm时取出滤纸,立即用铅笔标出溶剂前缘位置,用吹风机凉风吹干。
进行双向层析时,先用一种溶剂展层后,晾干,将纸转900角,再用另一溶剂展层。
经第一相展层后,上端未经溶剂走过的滤纸(距纸边约1cm)与已被溶剂走过的部分形成一条分界线,进行第二相层析时,在分界线上影响斑点形状,因此在第二相层析时,先将第一相上端截去约2cm除去液边。
在截去
边缘以前,需将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量好,并记录下来。
双向层析溶剂系统:
第I相,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13 :3 :3(体积比,层析2次),
第II相,正丁醇:80%甲酸:水=15 :3 :2(体积比)。
第I相展层用12%氨水作平衡溶剂,第II相展层时,用该相溶剂平衡。
展层剂要新鲜配制并摇匀,每相用量18——20mL。
四、定性鉴定
把已经除去溶剂的层析滤纸用25mL0.5%茚三酮丙酮溶液在纸的一面均匀喷雾,待自然晾干后,用铅笔轻轻描出显色斑点的形状。
用一直尺量度每一显色斑点中心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和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求其比值,即得该氨基酸的R f值。
应该注意的是,使用茚三酮显色法,在整个层析操作中,避免用手接触层析纸,因手上常有少量含氨物质,在显色时也得出紫色斑点,污染层析结果,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戴手套或指套。
同时也要防止空气中氨的污染。
一种氨基酸在同样条件下,其R 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将各显色斑点的R f值与标准氨基酸的R f值比较,即可得知该斑点是哪一种氨基酸。
对于双相层析R f值由两个数值组成,即要在第I相计量一次和在第II相计量一次,分别与标准氨基酸的R f值对比,即可初步肯定其为何种氨基酸。
参考表1.1的数据和图1.5中的氨基酸斑点位置,对所得的层析结果加以辨认,定性鉴定图谱中1,2,3,4,5号斑点为何种氨基酸。
图1.5 几种已知氨基酸的双向层析图谱
注意事项
(1)选用合适、洁净层析滤纸。
如滤纸不干净,可将滤纸浸于0.4mol/L HCL中20h,蒸馏水洗至中性,再依次用95%乙醇、无水乙醇及无水乙醚各浸洗一次。
吹风机吹去乙醚,400C烘干。
(2)点样斑点不能太大(其直径应小于0.5cm),防止氨基酸斑点不必要的重叠,吹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变黄。
(3)根据一定目的、要求,选择合适溶剂系统。
溶剂中,正丁醇需要重新蒸馏,甲酸和乙醇等均须AR。
第I相溶剂系统临用前配制,以免酯化,影响结果。
思考题
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2.实验操作过程,为何不能用手接触滤纸?
3.影响R f值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