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分级. 共34页

合集下载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心功能是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心脏的工作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心功能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这些级别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下面将介绍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一、心功能分级标准。

1. Ⅰ级心功能。

Ⅰ级心功能是指患者没有心脏症状,平时活动不受限制,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轻度体力活动也不会感到不适。

这类患者的心功能处于较好的状态,心脏的工作能力正常。

2. Ⅱ级心功能。

Ⅱ级心功能是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中度体力活动时会感到不适,但在休息状态下则没有明显的症状。

这类患者的心功能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受限,心脏的工作能力有所下降。

3. Ⅲ级心功能。

Ⅲ级心功能是指患者在进行轻度体力活动或者平时活动时会感到明显的不适,甚至需要在休息状态下才能缓解症状。

这类患者的心功能已经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心脏的工作能力明显下降。

4. Ⅳ级心功能。

Ⅳ级心功能是指患者在任何活动状态下都会感到严重的不适,甚至在休息状态下仍然有明显的症状。

这类患者的心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的限制,心脏的工作能力已经达到极度下降的程度。

二、心功能分级标准的意义。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患者心功能的分级,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心功能的分级也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清晰地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三、心功能分级标准的评估方法。

医生通常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检测结果来评估心功能的分级。

其中,心功能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评估指标,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心脏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心功能的分级。

四、心功能分级标准的临床意义。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1.NYHA分级I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n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川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

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w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WH0心功能分级I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矇。

n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川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W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3•六分钟步行试验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

女口<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I级,n级,川级,W级),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O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 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D 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Killip 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力衰竭(泵衰竭〕I 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 PCWP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 高,病死率0-5%。

who心功能分级标准

who心功能分级标准

who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分级标准是一种根据患者心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和分类的方法。

以下是心功能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
1. 一级心功能:患者的心脏功能正常,能够适应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2. 二级心功能:患者的心脏功能轻度减退,但仍能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

3. 三级心功能:患者的心脏功能中度减退,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

4. 四级心功能:患者的心脏功能严重减退,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需要休息和医疗照顾,可能会出现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

除了以上四个等级外,还有第五级心功能,也称为终末期心功能。

此时,患者的心脏功能已经无法逆转,需要采取积极的医疗措施来延长生命或提高生活质量。

心功能分级标准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状况的重要工具,对于指导治疗、预测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结果来确定其心功能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判断指标
心衰(心功能不全)分度
心脏储备能力
体力活动表现(症状)
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体征
Ⅰ级
正常
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不出现疲劳、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及心绞痛等症状。
无心衰体征
心功能代偿期
Ⅱ级
轻度减低
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中等体力活动时,如常速步行500-1000米或登3-4层楼即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休息后症状消失。
明显的心衰体征
Ⅲ度(中)
有心衰征,如心率增快、轻度,肝肿大等
Ⅰ度(轻)
Ⅲ级
中度减低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微体力活动,如:日常家务劳动、常速步行500-1000米、登2层楼等,即出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笔症状,卧床休息后症状好转,但不能完全消失。
出现肝肿大、水肿等心衰体征
Ⅱ度(中)
Ⅳ级
中度减低
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心功能分级ppt课件

心功能分级ppt课件

心功能四级
保持大便通畅,由于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 所以长发生便秘。如果两天未解大便,根据情况 给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等 对患者要实行身心并护,患者因突然发生心悸、 气短、呼吸困难而产生濒死感及不安情绪,精神 高度紧张,因此,对患者要加倍关心、体贴,主 动照料日常生活,使之产生信任、安全、稳定感, 消除紧张,充分休息,减少痛苦,减轻病情
NYHA分级的局限性
• 由于单纯从症状出发,缺乏客观指标,带 有一定的主观性 • 体力活动衡量也缺乏量化指标,所谓一般 体力活动、日常体力活动、低于日常体力 活动,均无明确分界线 • 不适用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
NYHA分级的局限性
• 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 (ACC/AHA)2001年版《心力衰竭的评估 及处理指南》对NYHA分级进行补充 • 新分类系统将心衰分为A—D四期,A期和B 期为无症状患者。
心脏指数 为了更准确起见,免受身材大小的影响, 临床上多采用心脏指数(CI)来估价心脏 的泵功能。 心脏指数=心排血量/体表面积 正常值:2.8~3.2L/(min· m² );指数在 2.0~ 2.2L/(min· m² )以下,临床将出现心功 能低下,;若达1.8~2.0,则可出现休克
临床常采用肺毛细血管楔压与心脏指数的 相关图,作为病情评价和治疗依据 若测得的血液动力学数据处在Ⅱ、 Ⅳ项限 内,表明肺毛细血管扩张剂及心肌正性收 缩药物 若处在Ⅲ项限内,提示体内血容量不足, 不宜首先选用血管扩张剂,而应快速扩容 (包括采用胶体溶液)
心力衰竭分期(ACC/AHA,2001)
心衰的阶段
A:前心衰阶段:高危人群 B:前临床阶段:器质心脏病 C:临床阶段(NYHAⅡ、Ⅲ、Ⅳ):心衰 的症状 D:难治性心衰,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终末 期心衰

心功能的分级.ppt

心功能的分级.ppt

心衰的分级
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 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 结构损害; D级为终末期心衰, 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包括多数须住院治疗、 某些病人需心脏移植。
9
精选ppt
心衰的阶段
10
精选ppt
A期和B期是心衰的高危阶段 C期和D期是心衰阶段
11
精选ppt
6分钟步行试验
要求 病人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的快走,测 定其6分钟的步行距离,以此为依据将心衰 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心功能的分级
老年病一科 杜菲菲
1
精选ppt
心功能分级
➢ NYHA分级 ——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 ➢ 心衰的心功能分级——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
2
精选ppt
NYHA分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 级
级别 体力活动 静息状态 症状(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Ⅰ 不受限
无症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
Ⅱ 轻度受限
无症状
日常体力活动可引起
Ⅲ 明显受限
无症状
低于日常体力活动引起
Ⅳ 丧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症状
任何体力活动均加重
3
精选ppt
日常评判依据
有报道指出:一般 体力活动指常速步 行3~4里、上三楼、 上坡等活动量;
日常(轻度)体力活动 指常速步行l~2里、 上二楼、上小坡等 活动量;
4
精选ppt
7
精选ppt
ACC和AHA对NYHA分级的补充 (2001年)
新分类系统将心衰分为A—D 四级,A级和B 级为无症状患者。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 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 症状。这些病人常在医师检查其他疾病或 非心脏手术前被偶然发现。

心肺功能评定【共56张PPT】

心肺功能评定【共56张PPT】
2.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以往运动试验曾是冠心病早期诊断最 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3. 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运动中发生心肌 缺血的运动负荷越低、心肌耗氧水平越低(即心率、血 压越低)、ST段下移的程度越大,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就 越重,预后也越差。
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三)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3)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4)严重动脉新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6)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
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Bruce方案
优点:易于达到预定心率;最高级别负荷量最 大,一般人均不会超过其最大级别。
缺点:主要是运动负荷增加不规则,起始负荷较 大(4~5METs),运动增量较大,老年人和 体力差者往往不能耐受第一级负增量较大, 不易精确确定缺血阈值;此外,在走-跑速度 临界时,受试者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节奏,心 电图记录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最优选常第用三的章是心W肺H停功O能推止评荐定运方案动参见的下指表。征包括 :
①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胸闷、胸痛、心绞痛、极度疲劳、下肢痉挛、 应配备除颤器和必要的抢救药品,以便出现严重问题时能给予及时的处理。
运动试验的起始负荷必须低于受试者的最大承受能力,方案难易适度,每级运动负荷最好持续2~3分钟,运动试验总时间在8~12分钟为宜。
2.相对禁忌证
(1)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同等病变; (2)中度瓣膜狭窄性心脏病; (3)明显的心动过速或过缓; (4)肥厚型心肌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性病变;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1.NYHA分级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3.六分钟步行试验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力衰竭泵衰竭〕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 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Ⅳ级:出现心原性休克,血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 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 85-95%;Ⅴ级:出现心原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MET量化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代谢当量METsⅠ级:-------------------- ≥7Ⅱ级:-------------------- ≥5 <7Ⅲ级:-------------------- ≥2 <5Ⅳ级:-------------------- <2衡量体力:<5METs: 65岁以下的病人<METs则预后不良;5METs:日常生活受限,通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的功能储量;10METs:属于相当正常的健康水平,药物治疗的预后和冠脉搭桥术一样好;13METs:虽然运动试验有异常表现,但是预后好;18METs:有氧运动员的体力;22METs:有充分运动的竞技运动员才能达到的运动量;Weber KT 标准,按VO2 max/kg 及ATmlmin-1kg-1分级:----------VO2 max/kg----ATA 级------->20---------->14B 级-------11-14C 级--------8-11D 级-------<<8治疗分级用于心脏不正常的患者:甲级:活动无限制乙级:重度用力受限制丙级:一般用力中度受限丁级:一般用力明显受限戊级:不能活动射血分数EF:即每搏量占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它反映左室的排血效率; --------SV----------EDV-ESV--------EDV------------EDV一般认为,射血分数在50%~75%为轻度降低,在35%~49%为中度降低,在34%以下为明显降低2.目前,学术界最普遍应用的心脏功能评价方法为纽约心脏学会分级NYHA分级,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如下: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功能障碍的分级常用killip分级法和Forrester分型分级法:killip分级法是以临床症状及体征来判定:Ⅰ级:无心力衰竭的征象;Ⅱ级:轻度到中度心力衰竭,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肺野50%以下有湿性罗音;Ⅲ级:严重心力衰竭,肺野50%以上有湿性罗音或出现肺水肿;Ⅳ级:心源性休克;此分级不包括急性右室梗死并发的右心衰竭;并应注意鉴别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常引起的肺部罗音2.根据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分型改良Forrester分型:Ⅰ型:肺毛细血管压PCWP<18mmHg,心脏指数CI>min-1/m2,临床无肺充血及周围组织灌注不足; Ⅱ型: PCWP>18mmHg, CI≥min-1/m2临床肺充血,无周围组织灌注不足; Ⅲ型: PCWP≤18mmHg, CI<min-1/m2,临床有低血压及周围组织灌注不足,无肺充血.此型根据右室舒张末压右房压是否升高可分为A、B两个亚型;ⅢA型:右室舒张末压<5mmHg为绝对或相对容量不足, ⅢB型:右室舒张末压>10mmHg为右室梗死;最常使用的代表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可由两维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左心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心室内膜圈定的面积,并根据辛普森法计算收缩末和舒张末容积: 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LVEF= ×100%;左室舒张末容积LVEF的简易测定方法为仅测定左室收缩末内径Ds和舒张末内径Dd,Dd3-Ds3LVEF= ×100%, 此方法比上述测定方法简化,但精确度差;Dd3一般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为50% — 70%,小于40%时为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Ⅱ级心力衰衰,小于35%时为纽约心脏病学会Ⅲ级心力衰竭,小于25%时为纽约心脏病学会Ⅳ级心力衰竭;左事短轴缩短率为表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另一项常用指标,测定方法如下:Dd-DsFS= ×100%正常应大于25%;Dd除了LVEF和FS,还可用M型B型二维或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的其它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对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测定,可用二尖瓣前叶舒张中期关闭速度EF斜率和脉冲多普勒测量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或流速积分ETVI/ATVI比值;正常人E/A比值>1,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时,EF斜率降低E/A比值常<1;核素心血管造影可测定左、右心室的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通过记录放射活性——时间曲线可以计算出左心室最大充盈率和充盈分数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精确直观的反映心室几何形状,因而可精确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容积,心搏量和射血分数,并可精确计算提供右心室的功能参数;运动耐量和运动峰耗氧量VO2max测定:运动耐量试验测定最大运动持续时间和最大做功负荷,它运动耐量更多取决于外周循环的变化,而非中心血流动力学变化;运动耗氧量是动静脉血氧差和心排血量的乘积;运动峰耗氧量可反映运动时的最大心排血量,是反映心脏储备功能的较好的无创指标,可用于定量评价心脏功能,定量分级标准如下:A级>20ml/kg﹒min,心功能损害程度为无 ~ 轻度损害;B级 16—20 ml/kg﹒min,心功能损害程度为轻度 ~ 中度;C级10—15 ml/kg﹒min,心功能损害程度为中度 ~ 重度;D级<10 ml/kg﹒min,心功能损害程度为重度;。

心功能的分级.ppt

心功能的分级.ppt

NYHA分级的局限性
• 由于单纯从症状出发,缺乏客观指标,带 有一定的主观性。
• 体力活动衡量也缺乏量化指标,所谓一般 体力活动、日常体力活动、低于日常体力 活动,均无明确分界线。
• 不适用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
ACC和AHA对NYHA分级的补充( 2001年)
• 新分类系统将心衰分为A—D 四级,A级和 B级为无症状患者。
心衰的阶段
• A期和B期是心衰的高危阶段 • C期和D期是心衰阶段
6分钟步行试验
• 要求 病人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的快走,测 定其6分钟的步行距离,以此为依据将心衰 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 426米—550米为轻度心衰 • 150米—425米为中度心衰 • <150米为重度心衰 • 该评估方法的特点是以主观感觉与客观结
• 不能胜任任何体力 活动:指静息状态 ,吃饭、说话穿衣 均出现症状
NYHA分级的优点
•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928年用于临床 ,199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修订,是 根据患者体力活动所出现的症状而定,其 优点是简易、无创、可重复。
• 这一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作为自 身对照、病情分析、功能鉴定、疗教判定 ,有实用价值。
果为依据,安全、简便、易行。
谢谢
心功能的分级
老年病一科 杜菲菲
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 ——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 级
➢心衰的心功能分级——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
NYHA分级—纽 症状(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Ⅰ 不受限
无症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
Ⅱ 轻度受限
无症状
日常体力活动可引起
Ⅲ 明显受限 Ⅳ 丧失

心功能的分级.ppt课件

心功能的分级.ppt课件
不适用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


ACC和AHA对NYHA分级的补充 (2001年)



新分类系统将心衰分为A—D 四级,A级和 B级为无症状患者。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 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 症状。这些病人常在医师检查其他疾病或 非心脏手术前被偶然发现。

明显受限
无症状
低于日常体力活动引起

丧失
有症状
任何体力活动均加重
日常评判依据


有报道指出:一般 体力活动指常速步 行3~4里、上三楼、 上坡等活动量; 日常(轻度)体力活 动指常速步行l~2 里、上二楼、上小 坡等活动量;
日常评判依据


轻于日常体力活动 指上一楼、室内步 行; 不能胜任任何体力 活动:指静息状态, 吃饭、说话穿衣均 出现症状
NYHA分级的优点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928年用于临床, 199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修订,是根 据患者体力活动所出现的症状而定,其优 点是简易、无创、可重复。 这一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作为自 身对照、病情分析、功能鉴定、疗教判定, 有实用价值。
NYHA分级的局限性

由于单纯从症状出发,缺乏客观指标,带 有一定的主观性。 体力活动衡量也缺乏量化指标,所谓一般 体力活动、日常体力活动、低于日常体力 活动,均无明确分界线。
心衰的分级
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 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 结构损害; D级为终末期心衰, 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包括多数须住院治疗、 某些病人需心脏移植。

心衰的阶段

A期和B期是心衰的高危阶段 C期和D期是心衰阶段

心功能分级ppt课件

心功能分级ppt课件
• 由于单纯从症状出发,缺乏客观指标,带有一定 的主观性
• 体力活动衡量也缺乏量化指标,所谓一般体力活 动、日常体力活动、低于日常体力活动,均无明 确分界线
• 不适用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
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的局限性
• 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ACC/AHA) 2001年版《心力衰竭的评估及处理指南》对NYHA 分级进行补充
心功能分级
Killip和Forrester比较
无论根据Killip分级还是Forrester分型,心衰的轻 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增加是一致的
特别是Killip Ⅳ级大约有80%的患者死亡 Forrester Ⅳ型中有65%的患者死亡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de
相关护理措施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一级
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症状不明显,但不能掉 以轻心 。入院后安排在安静、舒适的病房内,注 意观察病情变化。特别要加强夜间巡视,防止突 发疾病,老年人反应迟钝,有时病情发展快,而 自觉症状不明显,警惕猝死发生。对冠状动脉多 支病变且无典型临床表现者尤要注意。
防止交叉感染 给予氧气吸入,流量和时间视病情而定 卧床休息,给予舒适卧位,协助翻身拍背、下床
大小便 严密观察病情,有心律失常者给予心电监护,巡
视病房每15-30min一次,严格交接班制度,对患 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 和潜在的护理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以不 变应万变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三级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1g左右 坚持每日排便,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前列腺肥大
者配以药物治疗 重视心理护理,患者有紧张、恐惧、孤独、抑郁
感,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耐心听他们倾诉,帮 助、体贴、安慰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YHA分级的局限性
• 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 (ACC/AHA)2019年版《心力衰竭的评估 及处理指南》对NYHA分级进行补充
• 新分类系统将心衰分为A—D四期,A期和B 期为无症状患者。
心力衰竭分期(ACC/AHA,2019)
心衰的阶段
A:前心衰阶段:高危人群 B:前临床阶段:器质心脏病 C:临床阶段(NYHAⅡ、Ⅲ、Ⅳ):心衰
肺毛细血管楔压(PWCP)
是利用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又 称肺动脉导管或漂浮导管)测得的指标, 可以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 状态。
心脏指数
为了更准确起见,免受身材大小的影响, 临床上多采用心脏指数(CI)来估价心脏 的泵功能。
心脏指数=心排血量/体表面积
正常值:2.8~3.2L/(min·m²);指数在 2.0~ 2.2L/(min·m²)以下,临床将出现心功 能低下,;若达1.8~2.0,则可出现休克
的症状 D:难治性心衰,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终末
期心衰
区别
• 心功能分级 某时的心功能状况 时间点 横向 NYHAⅠ、Ⅱ、Ⅲ、Ⅳ
• 心衰的各个阶段 心衰发生发展过程 全过程 纵向 A、B、C、D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衰的分级
• Killip分级 • Forrester分型
Killip分级
临床上普遍采用,简便易行
Forrfster分型
• Ⅲ型:有周围灌注不足、即末梢循环不良, 临床表现为低血压、脉速、精神及神经症 状、紫绀、皮肤湿冷、尿少等;无肺淤血。 多见于右室梗塞,亦可见于血容量不足, CI≦2.2L/(min·m²), PCMP≦2.4kpa(18mmHg)
Forrfster分型
• Ⅳ型:此型兼有肺淤血与周围灌注不足, 为严重类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 CI≦2.2L/(min·m²), PCMP≦2.4kpa(18mmHg)
心功能二级
住院后,除给予相应的检查治疗外,还应 做到: 适当休息,可下床活动,生活给予必要的 协助 观察病情每1-2h巡视病房一次,发现病情 变化给予相应处理,并报告医生配合救治 给予低钠饮食,每日2g左右,有利于减轻 心脏负担
心功能三级
除相应的治疗外,护士须做到: 安置在双人间,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和谈话,
心功能分级
陈莉莉 2019-02
心功能分级
• NYHA分级——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 会
• 心衰的心功能分级——2019年美国心脏病 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ACC/AHA)
• 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有两种分类方法: Killip分级 Forrester分型
心功能分级(NYHA,1928)
无论根据Killip分级还是Forrester分型,心 衰的轻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增加是一致的
特别是Killip Ⅳ级大约有80%的患者死亡 Forrester Ⅳ型中有65%的患者死亡
心功能分级一级
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症状不明显,但不 能掉以轻心 。入院后安排在安静、舒适的 病房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特别要加强 夜间巡视,防止突发疾病,老年人反应迟 钝,有时病情发展快,而自觉症状不明显, 警惕猝死发生。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且无 典型临床表现者尤要注意。
Ⅰ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力衰竭 Ⅱ级: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肺啰音
听取范围小于两肺野之50%,出现第3心音, 静脉压升高
Ⅲ级:有重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罗音 听取范围大于两肺野50%
Ⅳ级: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左侧心脏将含氧的血液经动脉输送至脑部、四肢及全身其 他器官。当身体消耗血液中的氧之后,此缺氧之血液会经 由静脉回流到右侧之心脏,再重复以上的过程
Forrfster分型
• Ⅰ型:既无肺淤血又无周围灌注不足,新 功能处于代偿状态,无泵衰竭的临床症状 及体征,心脏指数CI>2.2L/(min·m²),肺毛 细血管楔压PCMP≦2.4kpa(18mmHg)
Forrfster分型
• Ⅱ型:有肺淤血,临床表现有气急、肺部 啰音、X线肺淤血影像等变化,无周围灌注 不足症状,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此型早期 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CI>2.2L/(min·m²), PCMP>2.4kpa(18mmHg)
• 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作为自身对照、 病情分析、功能鉴定、疗效判定,有实用 价值
NYHA分级的局限性
• 由于单纯从症状出发,缺乏客观指标,带 有一定的主观性
• 体力活动衡量也缺乏量化指标,所谓一般 体力活动、日常体力活动、低于日常体力 活动,均无明确分界线
• 不适用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
在这两种分类方法中, Ⅱ级或Ⅱ型以 上者属于心力衰竭。根据Killip分级,临床 上振为心衰者约73%有血液动力学异常。 而按Forrester分型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 者中约78%有心衰的临床表现。但约1/4的 病例不大一致。特别其中Forrester Ⅲ型占 有特殊的位置。
Killip和Forrester比较
防止交叉感染 给予氧气吸入,流量和时间视病情而定 卧床休息,给予舒适卧位,协助翻身拍背、下床
大小便 严密观察病情,有心律失常者给予心电监护,巡
临床常采用肺毛细血管楔压与心脏指数的 相关图,作为病情评价和治疗依据
若测得的血液动力学数据处在Ⅱ、 Ⅳ项限 内,表明肺毛细血管扩张剂及心肌正性收 缩药物
若处在Ⅲ项限内,提示体内血容量不足, 不宜首先选用血管扩张剂,而应快速扩容 (包括采用胶体溶液)
肺毛细血管楔压与心脏指数相关图
Killip和Forrester比较
日常评判依据
• 一般体力活动指常速步行3~4里、上三楼、 上坡等活动量
• 日常(轻度)体力活动指常速步行1~2里、 上二楼、上小坡等活动量
日常评判依据
• 轻于日常体力活动:指上一楼、室内步行
• 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指静息状态,吃 饭、说话、穿衣均出现症状
NYHA分级的优点
• 1928年由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提出,应用 于临床,199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 修订,是根据患者体力活动所出现的症状 而定,其优点是简易、无创、可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