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精)

合集下载

叶片倾角

叶片倾角

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双作用叶片泵叶片的倾角问题,分别就叶片在压油区和吸油区的不同状况作了具体的受力分析,从受力情况着手讨论叶片前倾和后倾的利弊及作用。

论述了单作用叶片泵叶片后倾及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前倾的原因及作用,说明了目前学术界对叶片倾角的争议根源。

较为详尽的分析了叶片在不同的前倾角及后倾角的受力情况,对叶片倾角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和探讨。

[关键词]:双作用叶片泵、压力角、前倾角、后倾角、定子曲线、过渡曲线(等加速度曲线)、向心线压力角β、过渡曲线上的压力角γ、叶片倾角θ、受力分析、约束反力、哥氏力、摩擦力。

[正文]:叶片泵叶片倾角的选择关系到叶片与定子及转子的摩擦、磨损及泵的噪声。

倾角究竟选择多大最为合理一直是液压界的一个疑问。

在国内外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在转子中都采取了前倾,实际上这还有争议,下面即从叶片受力角度作一分析。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如图1所示。

在压油区叶片在离心力,液压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内表面,于是定子便对叶片产生一个法向反力N,这个法向反力N又可分解成两个分力:一个沿叶片运动方向的分力F=Ncosγ,一个与叶片垂直的分子力T=Nsinγ。

γ称为叶片的压力角,压力角大,垂直分为也大。

垂直分力仅使叶片弯曲变形,产生磨损和噪音,甚至会使叶片卡死。

卡死发生在吸油腔并不可怕,因为这时叶片沿槽外伸,不致被拆断;而在压油腔,由于叶片沿槽往里缩,卡死了缩不回去,就势必要被折断,因此,从压油区出发,应对叶片的压力角加以限制。

如果叶片沿转子径向安放,压力角β将会很大。

所以,一般应将叶片相对转子半径,向旋转方向前倾一个角度θ,以减小叶片的压力角,从图1可知,θ'是叶片中心线与转子体半径在定子曲线上相交的夹角,随相交点而变化。

为此,通常规定叶片中心线与转子体半径在转子体外圆相交的夹角θ为叶片安放角(前倾角),以便于转子槽的加工。

为了使叶片在过渡曲线上各点压力角的大小比较接近,一般取叶片安放角为叶片径向安放时最大压力角的一半,即:θ=12βmax这时叶片的压力角为λ=β-θ'(θ'角稍小于θ角)垂直分力为T=Nsin(β-θ')由此可知:T力减小,工作情况即有改善。

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

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

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常用的离心泵,叶片倾角是其设计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对泵性能的影响。

首先,叶片倾角对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和扬程有直接影响。

叶片倾角越小,流经叶片的液体受到的作用力越小,流量也会相应变小。

反之,叶片倾角越大,液体受到的作用力越大,流量也会相应增大。

但是,叶片倾角对流量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存在一个最佳叶片倾角,使得流量最大。

此外,叶片倾角对扬程也有影响,当倾角增大时,扬程有望增加。

其次,叶片倾角对双作用叶片泵的效率也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叶片倾角越小,泵的效率越高。

这是因为当叶片倾角较小时,流经叶片的液体受到的作用力小,能量损失也就相对较小,泵的效率自然会提高。

然而,当叶片倾角过小时,液体流经叶片的能量损失将会急剧增加,泵的效率会随之下降。

所以,在设计双作用叶片泵时,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叶片倾角,以保证泵的效率最大化。

此外,叶片倾角还会对双作用叶片泵的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

当叶片倾角过大或过小时,泵的运行状态可能变得不稳定,容易产生涡流、噪音和振动等问题。

这是因为叶片倾角过大或过小会导致液体流动不均匀,进而对泵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叶片倾角,保证泵的运行稳定性。

最后,叶片倾角还会对双作用叶片泵的磨损和寿命产生影响。

叶片倾角过大会导致叶片之间的摩擦增加,加剧磨损,缩短叶片的使用寿命。

叶片倾角过小则会导致叶片之间的碰撞增多,也会加剧磨损,降低叶片的寿命。

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叶片倾角,既能满足流量和扬程的要求,又能保证叶片的寿命。

综上所述,叶片倾角是双作用叶片泵设计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合理选择叶片倾角可以对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扬程、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寿命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际设计和运行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到一个最佳的叶片倾角,以保证泵性能的最优化。

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引言在广泛应用的各种液压设备中,液压泵是关键性的元件,它们的性能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因此对液压泵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显得格外重要。

即使是使用维护液压设备或从事液压系统的设计、生产,而不是从事液压元件开发、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必要深入了解液压泵的结构及性能。

本次设计中主要是从设计双作用叶片泵的方面来进入研究的。

本设计主要从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原理、性能以及它的合理使用与维护来进行的,对于叶片泵参数设计的问题也有涉及。

采用了国内通常所称的双作用式。

本设计的内容安排比较单一,只涉及了一种YB型的双作用叶片泵,而且其中的很多数据并不是按顺序来进行设计的,有些事根据网上的实验材料来进行取值的,先介绍的是双作用叶片泵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是流量计算,在然后是双作用叶片泵各零件和部件的设计,最后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双作用叶片泵。

由于本设计中,能够直接收集到的资料有限,不尽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您能指正。

1.双作用叶片泵的概述1.1 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

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定子内表面近似为椭圆柱形,该椭圆形由两段长半径R、两段短半径r和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

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建压后)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在转子槽内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内表,由叶片、定子的内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间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经过渡曲线而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叶片外伸,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要吸入油液;再从大圆弧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叶片被定子内壁逐渐压进槽内,密封空间容积变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因而,当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所以称之为双作用叶片泵,这种叶片泵由于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并且各自的中心夹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式叶片泵,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应当是双数。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及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及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及原理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

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

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一次吸油与排油。

一、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泵由转子1、定子2、叶片3、配油盘和端盖等a件所组成。

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形孔。

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着偏心。

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通入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间便形成了一个个密封的工作腔。

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图右侧的叶片向外伸出,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于是通过吸油口6和配油盘5上窗口将油吸入。

而在图的左侧。

叶片往里缩进,密封腔的容积逐渐缩小,密封腔中的油液经配油盘另一窗口和压油口1被压出而输出到系统中去。

这种泵在转子转一转过程中,吸油压油各一次,故称单作用泵。

转子受到径向液压不平衡作用力,故又称非平衡式泵,其轴承负载较大。

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便可改变泵的排量,故这种泵都是变量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为平衡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当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率小。

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都取12或16。

《船舶辅机》模拟试卷(30)

《船舶辅机》模拟试卷(30)

海船船员适任考试(操作级)《船舶辅机》模拟试卷(30)试卷共10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70分为合格。

1、船用真空沸腾式海水淡化装置为了减少结垢,给水情率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_。

A、1.3~ 1.5B、3~ 4C、1~ 2D、7~ 82、设有机械排风的舱室,其空气补充一般不设计成靠_________。

A、空调舱室流入B、通风机送入新鲜空气C、空调系统送风D、开窗自然进风3、三螺杆泵的螺杆节圆直径为d,其理论流量_____。

A、与d成正比B、与d的平方成反比C、与d的立方成正比D、与d无关4、关于食物冷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臭氧不适于油脂类食品B、低温冷藏不能杀灭细菌C、湿度过高对0℃以上食品保存不利D、对冷库湿度的要求与空调相似5、中央空调器中在取暖工况一般不起作用的设备是_________。

A、挡水板B、加湿器C、滤器D、空气加热器6、先导型减压阀的图形符号______。

7、长航线船舶鱼、肉库库温以_________为宜。

A、0℃以下B、-8~-10℃C、-10~-12℃D、-18~-20℃8、泵的吸入压力基本上不受_____影响。

A、吸入管高度B、转速C、吸入管直径D、泵的型式(如流量均匀不变)9、中央空调器风机出口风道壁面贴有多孔性材料,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A、减轻风机震动B、吸尘C、消减高频噪音D、消减低频噪音10、干燥器长期接入系统中的不利方面不包括_________。

A、流阻大,使制冷剂闪气B、易被油和杂质污染C、增加粉末进系统机会D、使水分重新冲入系统11、按规定设计压力大于0.35MPa,受热面积大于4.65 m2,船龄8年以上的锅炉_________进行一次检验。

A、每年B、每两年C、每三年D、视具体情况而定12、关于离心泵比转数的下列说法中错的是_____。

A、几何相似的泵如运送同种液体,额定工况的比转数必然相等。

B、通常给出的比转数都是相对额定工况而言。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安装倾角的分析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安装倾角的分析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安装倾角的分析YANG Tao-yue;Cao Yang【摘要】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安装倾角对泵的工作情况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本文建立了双作用叶片泵叶片的受力数学模型,分析了双作用叶片泵在吸、排油全过程中叶片的受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双作用叶片泵采用径向安装叶片有利于减小定子、叶片和转子槽的磨损,防止排油区叶片运动自锁,并且转子槽的加工工艺简单,泵的生产成本低.【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147-150)【关键词】液压泵;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安装倾角;受力分析【作者】YANG Tao-yue;Cao Ya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31叶片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液压动力元件,其叶片按布置方式有径向安置和倾斜安置两种结构形式[1]。

对双作用叶片泵而言,目前多采用叶片倾斜安置形式,其目的主要是防止排油区叶片运动自锁,便于叶片缩回[2,3],然而这种方式不仅使转子槽加工工艺复杂,而且会因排油区叶片顶部和底部的压力差造成叶片伸缩不灵敏,影响到定子、叶片、转子槽的磨损,进而影响叶片的使用寿命[4]。

本文将根据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对其两种叶片的安置形式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安置的最佳安装角。

1 叶片的安置倾角与受力分析叶片的磨损主要为叶片与定子以及叶片与叶片槽间的磨损,因此在分析叶片受力时,二者作将为分析研究的重点。

如图1和图3所示,叶片的安置倾角为θ,φ角是定子曲线接触点处的法线方向与半径OA的夹角,α是压力角,κ是离心力Fn与叶片径向的夹角,叶片与OA之间的夹角为θi,θi是叶片安置倾角θ和转角φ的函数。

但是因为叶片伸出的长度的变化值相对定子曲线半径很小,这里可以近视的认为θi=θ.如图2所示,P是来自叶片根部压油腔的高压油对叶片的压力,f是定子对叶片顶部的摩擦力,N是定子对叶片的接触反力,Fn是叶片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离心力,N1、N2是叶片在转子槽内切向载荷,除上述作用力外,叶片还作用有惯性力,哥氏力和粘性摩擦力等[5]。

双作用叶片泵径向不平衡力

双作用叶片泵径向不平衡力

双作用叶片泵径向不平衡力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流体输送设备,其内部结构由叶轮、叶片、泵体和密封装置组成。

在泵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泵叶片的旋转和液体的流动,会产生一定的径向不平衡力。

这种不平衡力会对泵的性能和寿命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泵的损坏。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解释双作用叶片泵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产生原因1.泵叶片的不对称性泵叶片是泵的核心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叶片的数量、角度和长度等。

如果叶片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泵的转子不平衡,从而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2.泵体的偏心性泵体的偏心性是指泵轴线和泵体中心线不重合的现象。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泵体在工作时产生旋转力矩,从而使泵的转子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二)解决方法1.优化泵叶片的结构设计泵叶片的不对称性是导致径向不平衡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优化泵叶片的结构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针对叶片的数量、角度和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泵的不平衡度,减少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

2.调整泵体的结构泵体的偏心性是导致径向不平衡力的另一重要原因。

为了减小泵体的偏心性,可以通过对泵体结构进行调整来实现。

调整对称性和减小偏心度,可以降低泵体在工作时产生的旋转力矩,减少泵的径向不平衡力。

3.使用精准的制造工艺精准的制造工艺也是减小泵径向不平衡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优化制造工艺,实现泵叶片和泵体的最佳匹配,可以减少泵转子的不平衡度,降低泵的径向不平衡力。

总之,双作用叶片泵径向不平衡力是制约泵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叶片结构设计、调整泵体结构和优化制造工艺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减小泵循环中产生的径向不平衡力,提高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双吸泵叶轮叶片包角的研究

双吸泵叶轮叶片包角的研究

() 6 确定叶轮 出 口轴 面速度 :
2 m( ) =K 22
出其它离心泵叶轮叶片包角也可参考照此原则办理。
式 中
: 叶轮 出 口轴 面速 度系数 ,根据 比转数 一
=4 2 s . 2m/
2 泵基本参数及叶轮水力设计
1 .选本公 司的 S O 0 5 0 I L W2 0— 3 ()型双吸泵为
1 8 / i) 表 2 4 0r m n 见 。
10 一 8 。 心泵 的叶片包角也 可参照此范 围 ) 0。 10( 离 。 ( )加大 叶片的包角设计 , 以增 加叶 轮的切 2 可 割量 ,以满 足更 多 的性能要 求 。从实 际使 用来 看 ,
用 加大叶片包 角设 计 的叶轮 , 切割量达 到叶 轮外径
例 ,其 基 本 参数 如 下 :流 量 p= 1 , h 8 8 m / ,扬 程
H= 1m, 9 转速 n=18 / i。 4 0r m n
2 .叶轮 的水力设 计
() 1 比转 数 n 的计算
n =3 6 。 . 5n =6 . 18
最后 , 根据轴 面图 , b = 0m 取 : 2 m。 根 据 叶轮 进 口直径 D 、轮 毂 直径 d、叶 片数 j
维普资讯
·
2 2·
2b 2
小 番柱 采
20 年第 3 05 期
表 2 叶 片包角 为 10的试 验结 果 1。

号 流量 ( h 扬程 ( 轴 功率 (W) m/ ) m) k 泵效 ( ) %


Oo .o
9 .1 8 l
Z、 叶片包角 、出 口安 放角 : 外径 D 、叶片厚 、
r 2 计算 叶轮进 口直 径 D j

液压与气压传动复习题答案

液压与气压传动复习题答案

液压与气压传动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在密闭系统中,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并以其(压力能)进行能量传递的方式称为液压传动。

2.油液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外负载),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流量)。

4.液压传动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传动介质)五部分组成,其中(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为能量转换装置。

5.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装置,液压马达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

6.尽管液压系统中采用的液压泵型式很多,但都属于(容积)式液压泵,它们都是依靠(密封工作容积大小)不断变化来进行工作的。

7.在液压系统中,输出运动为直线运动的元件是(液压缸),输出运动为旋转运动的元件是(液压马达)。

8.变量泵是指(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 单作用叶片泵 )、( 径向柱塞泵)其中(单作用叶片泵)和(径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9.设液压马达的排量为q m,转速为n m,则其理论输入流量为(q m n m)。

如果输入流量为Q m,则马达的容积效率为(q m n m/Q m)。

10.液压泵的容积效率与(泵自身密封程度)、(泵进出口压差)、(油液粘度)有关。

11.液压泵实际输出流量随压力升高而(降低)。

12.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大)。

13.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卸荷槽),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通。

14.齿轮泵的内泄漏途径主要有(轴向间隙)、(径向间隙)、(啮合线)三条,其中以(轴向间隙)泄漏最为严重。

15.齿轮泵中齿轮上受到的径向力主要由(液压力)和(啮合力)两部分组成,其中(从动)齿轮上受到的径向力比较大。

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精)

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精)

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双作用叶片泵叶片的倾角问题,分别就叶片在压油区和吸油区的不同状况作了具体的受力分析,从受力情况着手讨论叶片前倾和后倾的利弊及作用。

论述了单作用叶片泵叶片后倾及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前倾的原因及作用,说明了目前学术界对叶片倾角的争议根源。

较为详尽的分析了叶片在不同的前倾角及后倾角的受力情况,对叶片倾角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和探讨。

[关键词]:双作用叶片泵、压力角、前倾角、后倾角、定子曲线、过渡曲线(等加速度曲线)、向心线压力角β、过渡曲线上的压力角γ、叶片倾角θ、受力分析、约束反力、哥氏力、摩擦力。

[正文]:叶片泵叶片倾角的选择关系到叶片与定子及转子的摩擦、磨损及泵的噪声。

倾角究竟选择多大最为合理一直是液压界的一个疑问。

在国内外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在转子中都采取了前倾,实际上这还有争议,下面即从叶片受力角度作一分析。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如图1所示。

在压油区叶片在离心力,液压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内表面,于是定子便对叶片产生一个法向反力N,这个法向反力N又可分解成两个分力:一个沿叶片运动方向的分力F=Ncosγ,一个与叶片垂直的分子力T=Nsinγ。

γ称为叶片的压力角,压力角大,垂直分为也大。

垂直分力仅使叶片弯曲变形,产生磨损和噪音,甚至会使叶片卡死。

卡死发生在吸油腔并不可怕,因为这时叶片沿槽外伸,不致被拆断;而在压油腔,由于叶片沿槽往里缩,卡死了缩不回去,就势必要被折断,因此,从压油区出发,应对叶片的压力角加以限制。

如果叶片沿转子径向安放,压力角β将会很大。

所以,一般应将叶片相对转子半径,向旋转方向前倾一个角度θ,以减小叶片的压力角,从图1可知,θ'是叶片中心线与转子体半径在定子曲线上相交的夹角,随相交点而变化。

为此,通常规定叶片中心线与转子体半径在转子体外圆相交的夹角θ为叶片安放角(前倾角),以便于转子槽的加工。

为了使叶片在过渡曲线上各点压力角的大小比较接近,一般取叶片安放角为叶片径向安放时最大压力角的一半,即:θ=12β max这时叶片的压力角为λ=β-θ'(θ'角稍小于θ角)垂直分力为 T=Nsin(β-θ')由此可知:T力减小,工作情况即有改善。

单位内部认证车工4级考试(试卷编号121)

单位内部认证车工4级考试(试卷编号121)

单位内部认证车工4级考试(试卷编号121)1.[单选题]V带传动中V带的最大应力在( )处。

A)紧边绕出大轮B)紧边进入小轮C)松边进入大轮D)松边进入小轮处答案:B解析:2.[单选题]V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是( )。

A)可以避免的B)不可以避免的C)不一定D)可防止答案:B解析:3.[单选题]下列型号中( )是最大加工工件直径为φ400毫米的数控车床的型号。

A)XK5040B)CJK0620C)CK6140D)CK6136答案:C解析:4.[单选题]铁碳合金相图上的PSK线用( )表示。

A)A1B)A3C)AcmD)ABC答案:A解析:5.[单选题]如果一点的三面投影中有一面投影不属于直线的同面投影,则该点必( )该直线A)不属于B)属于C)等于D)小于6.[单选题]质量必须履行的需求主要指( )A)合同规定B)法律法规规定C)国家强制标准D)以上全部答案:D解析:7.[单选题]切削速度增大,导致( ),刀具使用寿命下降。

A)切削温度升高,刀具磨损加快B)切削温度升高,刀具磨损减慢C)切削温度降低,刀具磨损减慢D)切削温度降低,刀具磨损加快答案:A解析:8.[单选题]滚动轴承62308中轴承的内径为( )。

A)62B)40C)8D)308答案:B解析:9.[单选题]AutoCAD中要准确的把圆心移到直线的中点需要是用( )。

A)对象捕捉B)正交C)栅格D)平移答案:A解析:10.[单选题]钢件精加工一般用( )。

A)极压切削液B)乳化液C)切削油D)水溶液答案:C解析:B)半剖C)局部剖D)阶梯剖答案:A解析:12.[单选题]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称为( )。

A)劳动时间B)基本时间C)单件时间D)服务时间答案:C解析:13.[单选题]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 )的意见。

A)协会B)企业主要负责人C)各部门负责人D)工会答案:D解析:14.[单选题]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

关于高压子母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

关于高压子母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
维普资讯
第 1卷 8
第1 期
甘 肃科 学学 报
J u n l f n uS in e o ra a ce c s o Ga
Vo . 8 1 1 No 1 . Ma. 0 6 r2 0
20 0 6年 3 月
关 于高压子母 叶片泵叶片倾角 的探讨
李少年 ,那焱青, 峥嵘 , 王 那成 烈
( 兰州理工大学 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 , 甘肃 兰州 7 0 5 ) 3 0 0
摘 要 ; 针 对 子母 叶片泵 叶片倾 角 的选取影 响叶 片受 力的 问题 , 考虑 了子 母 叶 片泵与普 通低 压 在
叶 片泵的 结构及 油腔 供 油原理 的 不 同后 , 叶片在吸 油 医受 到 的液压 力 , 动 惯 性tt e is e o h o i g h ei g a g e f h a e wh c l e f c h a e S f r e n sr c : mi g a h s u fc o s n e l n l s o ev n ih wi fe tt e v n ’ o c si n t l h g r s u e i t a v n y e p mp, we c n i e e h i e e t o t u t r s a d p i c p e e we n ih p e s r n r — a e t p u o s n d t e d f r n f s r c u e n rn i l s b t e d f
行 建模. 一 系列 叶片倾 角的值 , 真 出叶 片所 受的接 触反 力变化 曲线. 取 仿 经分析 , 比较 得 出 : 双作 用 在
子母 叶片泵 中 , 当叶片倾 角为零度 时, 片受力状况 最佳. 叶
关 键词 : 子母 叶 片泵 ; 力角 } 压 叶片倾 角; 接触反 力 ; 性力 惯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1)双作用叶片泵如不考虑叶片厚度,泵的输出流量是均匀的,但实际叶片是有厚度的,长半径圆弧和短半径圆弧也不可能*同心,尤其是叶片底部槽与压油腔相通,因此泵的输出流量将出现微小的脉动,但其脉动率较其他形式的泵(螺杆泵除外)小得多,且在叶片数为4的整数倍时小,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为12片或16片。

(2)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

由于一般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底部通压力油,就使得处于吸油区的叶片顶部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不平衡,叶片顶部以很大的压紧力抵在定子吸油区的内表面上,使磨损加剐,影响叶片泵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工作压力较高时,磨羝更严重,吸油区叶片两端压力不平衡,限制了双作川叶片泵工作压力的提高。

所以在高压叶片泵的结构匕必须采取措施,使叶片压向定子的作用力减小,常用的措施如下。

①减小作用在叶片底部的油液压力。

将泵的压油腔的油通过阻尼槽或内装式小减压阀通到吸油区的叶片底部,使叶片经过吸汕腔时,叶片压向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不致过大。

②减小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作用的面积。

叶片底部受压面积为叶片的宽度和叶片厚度的乘枳,因此减小叶片的实际受力宽度和厚度,就可减小叶片受压面积。

减小叶片实际受力的宽度结构,这种结构中采用了复合式叶片(亦称子母叶片〕,叶片分成母叶片a与子叶片b两部分。

通过配油盘使k腔总是接通压力油,引人母子叶片间的小腔c内,而母叶片底部l腔,则借助于虚线所示的油孔,始终与项部油液压力相同。

这样,无论叶片处在吸油区还是压油区,母叶片顶部和底部的压力油总是相等的,当叶片处在吸油腔时,只有c腔的篼油作用而压向定子内表面,减小了叶片和定子内表面间的作用力。

在这里,阶梯叶片和阶梯叶片槽之间的油室d始终和压力油相通,而叶片的底部和所在腔相通。

这样,叶片在d室内油液压力作用下压向定子表面,由于作用面积减小,使其作用力不致太大,但这种结构的工艺性较差。

③使叶片扁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平衡。

双作用叶片泵吸油口角度的优化方法

双作用叶片泵吸油口角度的优化方法

doi:10.16576/j.cnki.1007-4414.2018.05.023双作用叶片泵吸油口角度的优化方法∗景㊀玲ꎬ单凯凌ꎬ黄㊀煜(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ꎬ重庆㊀402760)摘㊀要:双作用叶片泵吸油口的位置角度和开口角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油泵性能ꎬ现基于Pumplinx分析软件ꎬ对吸油角度在理论范围内分组ꎬ通过评价脉动率㊁气蚀和泄漏量油泵重要参数ꎬ得出吸油口开始位置与上一个排油口结束位置夹角呈360ʎ/Z+(2ʎ~4ʎ)(Z是叶片数)ꎬ结束位置与下一个排油口开始位置夹角呈360ʎ/Z+(1ʎ~6ʎ)时ꎬ双作用叶片泵性能最好ꎮ关键词:双作用叶片泵ꎻ吸油口角度ꎻ脉动率ꎻ气蚀ꎻ泄漏中图分类号:TH135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4414(2018)05-0072-03OptimalDesignofDouble-ActingVanePumpOilIntakeAngleJING㊀LingꎬSHANKai-lingꎬHUANG㊀Yu(ChongqingHongyuPrecisionIndustrialCo.ꎬLtdꎬChongqing㊀402760ꎬChina)Abstract:Theintakeangleandtheopeningangleofthedouble-actingvanepumpgreatlyaffecttheperformanceofthepump.BasedonthePumplinxanalysissoftwareꎬtheintakeanglesaregroupedwithinthetheoreticalrangeꎻandthenbyevaluatingthepulsationrateꎬthecavitationandleakageꎬitisfoundthatwhentheanglebetweenthestartpositionoftheintakeandtheendpositionofthepreviousoutletis360ʎ/Z+(2ʎ~4ʎ)(Z:Numberofblades)ꎬandtheanglebetweentheendpositionoftheintakeandthestartpositionofthenextoutletis360ʎ/Z+(1ʎ~6ʎ)ꎬtheperformanceofthedouble-actingvanepumpisthebest.Keywords:double-actingvanepumpꎻintakeangleꎻpulsationrateꎻcavitationꎻleakage0㊀引㊀言对于双作用叶片泵油道的研究ꎬ吸油口的角度位置是叶片泵的重中之重ꎬ会直接影响脉动率的大小ꎬ气蚀以及泄漏现象ꎬ且相关文献无从查询ꎬ在实际的台架试验中也发现类似规律ꎬ不同吸油口角度出现了的噪音及磨损有明显不同ꎬ所以此项研究对叶片泵的正向设计及优化有重要意义ꎮ1㊀吸㊁排油角度分析1.1㊀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由配油盘㊁转子㊁定子㊁轴㊁壳体组成ꎬ如图1所示ꎬ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与转子同心ꎬ定子内表面是由两段大径Rꎬ两端小径r的工作曲线以及四段过渡曲线而组成ꎬ当转子旋转时ꎬ叶片会随着离心力和叶片底部的高压油(叶片泵建立液压后)甩出ꎬ紧贴定子内表面ꎬ并在叶片槽内做往复运动ꎬ当叶片由小径r处向大径R运动时ꎬ则两叶片间的容积逐渐增大ꎬ形成局部真空而吸油ꎬ当叶片由大径R向小径r运动时ꎬ两叶片间的容积逐渐减小而排油ꎬ转子转一圈ꎬ叶片在槽内往复两次ꎬ形成两次吸排油ꎬ这便是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ꎮ1.2㊀排油角度分析当两叶片间的容腔正好落在小径r处时ꎬ容腔最小ꎬ叶片随着转子从小径r部分开始向大径R部分运动时ꎬ容腔开始变大ꎬ会形成真空ꎬ开始吸油[2]ꎮ下面以12个叶片的叶片泵为例ꎬ以驱动轴中心为圆心ꎬ如图2所示ꎬ当叶片之间的区域在小径r范围内ꎬ即从X轴转过15ʎ时ꎬ容腔开始变大形成真空腔ꎬ即理论的吸油腔位置这个角度开始ꎬ当两叶片与Y轴夹角为15ʎꎬ容腔落在大径R范围内时ꎬ形成最大容腔ꎬ吸油结束ꎬ理论吸油腔也在此终止ꎮ图1㊀双作用叶片泵结构㊀图2㊀理论吸㊁排油油腔设计㊀㊀当两叶片间的容腔正好落在大径R处时ꎬ容腔最大ꎬ叶片随着转子从大径R开始向小径r运动时ꎬ容腔开始变小ꎬ对油液挤压ꎬ此时开始排油ꎬ如图2所示ꎬ当叶片之间的区域在大径r范围内ꎬ即从Y轴转27 研究与试验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第5期(第31卷ꎬ总第157期) 机械研究与应用∗收稿日期:2018-09-20作者简介:景㊀玲(1985-)ꎬ女ꎬ山西长治人ꎬ工程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汽车油泵科研设计方面的工作ꎮ过15ʎ时ꎬ容腔开始变小准备排油ꎬ当两叶片旋转至与X轴夹角为15ʎ时ꎬ容腔落在小径r范围内时ꎬ形成最小容腔ꎬ排油结束ꎬ理论排油腔也在此终止ꎮ理论中的吸㊁排油腔夹角为30ʎꎬ但在实际应用中ꎬ理论夹角往往容易产生高压腔向低压腔迸发泄漏ꎬ使油泵的流量脉动率加大ꎬ所以高低压腔的夹角应大于30ʎꎬ而高压腔(排油腔)需满足完全卸油ꎬ否则到达吸油腔时ꎬ高压油冲出ꎬ影响吸油ꎬ且使油泵扭矩增加ꎬ故排油腔角度不可改变ꎻ吸油腔油压低ꎬ可适当缩短吸油腔角度ꎬ现通过仿真的方法ꎬ优化吸油角度ꎬ达到降低油泵脉动率的结果ꎮ2㊀吸油腔位置角度优化计算油泵出口处的流量脉动率是评价油泵性能好坏的最重要指标ꎬ油泵在工作时ꎬ一对叶片之间的容腔随着定子曲线的而变化的过程中ꎬ完成吸油和排油的过程ꎬ但由于油腔的急剧变小使得油品被急速 挤出 ꎬ整个过程是不连续的ꎬ这便是造成油泵流量呈脉动的原因ꎮ叶片泵工作时ꎬ转子做匀速圆周运动ꎬ且各个叶片均匀的分布在转子上ꎬ故产生的流量脉动呈周期性变化ꎬ通常ꎬ评价油泵的性能用脉动率σ(流量不均匀性)来评价ꎮ当吸油腔角度为最优时ꎬ油泵流量脉动率一定为最小ꎬ现以12叶片的叶片泵为例ꎬ叶片夹角为30ʎꎬ理论吸油腔与X轴夹角α=15ʎꎬ结束部分与Y轴夹角为β=15ʎ(如图3)ꎮ图3㊀吸油腔位置角度2.1㊀数模建立与网格划分数模通过UG软件进行建立ꎬ将叶片泵内的有效油腔提取出ꎬ包括两个出口区㊁吸油区域及旋转区域三部分(如图4)ꎬ并将其转换为面文件STL导入到CFD软件中ꎮ对于油泵旋转区域的动态形式ꎬ用结构化动网格划分ꎬ其他两部分采用二叉树方法快速生成笛卡尔网格ꎬ共201865单元ꎬ495286个节点ꎮ2.2㊀边界条件(1)计算模型选择目前工程中较为广泛的湍流模型ꎻ(2)计算三周ꎬ第一周计算收敛精度为0.1ꎬ第二周加严到0.01ꎬ第三周收敛精度0.001ꎻ(3)计算模型使用Vane模型ꎻ(4)入口边界和出口边界均设为一个大气压ꎬ温度为90ħꎻ(5)模型中ꎬ转子部分设为结构化动网格ꎬ其他设为普通笛卡尔网格ꎻ(6)如图4所示ꎬ设置吸油口ꎬ出油口ꎬ旋转区域ꎬ其他设为壁面边界条件ꎮ图4㊀数模建立及网格划分2.3㊀计算结果2.3.1㊀脉动率计算基于pumplinx专业的泵阀软件ꎬ通过对比油泵最主要的性能指标脉动率σ来判断优化过程ꎮ[3]脉动率计算公式:σ=Qmax-QminQ-式中:Qmax为流量最大值ꎻQmin为流量最小值ꎮ仿真设计中ꎬ将吸油腔位置角度α和β在理论范围内组合并分别计算出两个出口的流量脉动率σ1㊁σ2(如表1)ꎬ吸油腔位置角度α和β分组如下:理论值为α=15ʎꎬβ=15ʎ如图5(a)ꎻ将开始吸油延迟ꎬ形成短时间的真空即α=15ʎ~19ʎꎬβ=15ʎ如图5(b)ꎻ结束吸油提前ꎬ即α=15ʎꎬβ=15ʎ~21ʎ如图5(c)ꎻ将开始吸油延迟ꎬ结束吸油提前α>15ʎꎬβ>15ʎ(如图5(d)㊁5(e)ꎮ由结果可知ꎬα=15ʎꎬβ=15ʎꎻα=19ʎꎬβ=21ʎꎻα=21ʎꎬβ=23ʎ三组角度的脉动率较小ꎬ油泵性能比较好ꎮ表1㊀各个角度的流量脉动率的计算结果㊀㊀角度脉动率㊀α=15ʎβ=15ʎα=19ʎβ=15ʎα=15ʎβ=21ʎα=19ʎβ=21ʎα=21ʎβ=23ʎσ10.0230.0430.0570.0230.023σ20.0110.0240.0320.0120.012.3.2㊀气蚀计算油泵气蚀过程就是流动的液体产生气泡并随后发生破裂的过程ꎬ当流体的绝对速度增加ꎬ由于流体的静压力下降ꎬ对于一定温度下流体的某些特定的质点来说ꎬ虽然无热量自外部输入ꎬ但他们已经达到了气化压37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5期(第31卷ꎬ总第15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研究与试验力ꎬ气泡就会迅速破裂ꎬ产生巨大的属于内向爆炸性值得冷凝冲击ꎬ导致避免材料受损ꎮ经计算得出气蚀能量云图ꎬ如图6所示ꎬ当α=15ʎ㊁β=15ʎꎬα=15ʎ㊁β=21ʎꎬα=19ʎ㊁β=21ʎ时ꎬ气蚀能量相对小ꎬ油泵性能相对优化ꎮ图5㊀各吸油口角度脉动率2.3.3㊀泄漏计算经过脉动率及气蚀的计算对比ꎬ得出当α=15ʎ㊁β=15ʎꎬα=19ʎ㊁β=21ʎ性能较好ꎬ但从泄漏计算(如图7)结果得知ꎬα=15ʎꎬβ=15ʎ时ꎬ泄漏量均值为0.22L/minꎬ当α=19ʎ㊁β=21ʎ时ꎬ泄漏量均值为0.17L/minꎬ故α=19ʎ㊁β=21ʎ更优化ꎮ图6㊀各角度的油泵气蚀情况图7㊀泄漏曲线3㊀结㊀论双作用叶片泵吸油口的位置角度和开口角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油泵性能ꎬ利用Pumplinx分析软件ꎬ对吸油角度在理论范围内分组ꎬ通过评价脉动率㊁气蚀和泄漏量等参数ꎬ对油泵性能进行较全面的评价ꎬ当吸油口角度开始时延迟ꎬ结束时提前ꎬ会使油泵性能更优化ꎬ但延迟不得超过4ʎ左右ꎬ结束提前不得超过6ʎ左右ꎮ参考文献:[1]㊀何存兴.液压元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ꎬ1982.[2]㊀李壮云ꎬ葛宜远.液压元件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ꎬ1999.[3]㊀李培滋ꎬ柏㊀华.泵源脉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ꎬ1986(3):29-33.47 研究与试验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第5期(第31卷ꎬ总第157期) 机械研究与应用。

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引言在广泛应用的各种液压设备中,液压泵是关键性的元件,它们的性能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因此对液压泵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显得格外重要。

即使是使用维护液压设备或从事液压系统的设计、生产,而不是从事液压元件开发、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必要深入了解液压泵的结构及性能。

本次设计中主要是从设计双作用叶片泵的方面来进入研究的。

本设计主要从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原理、性能以及它的合理使用与维护来进行的,对于叶片泵参数设计的问题也有涉及。

采用了国内通常所称的双作用式。

本设计的内容安排比较单一,只涉及了一种YB型的双作用叶片泵,而且其中的很多数据并不是按顺序来进行设计的,有些事根据网上的实验材料来进行取值的,先介绍的是双作用叶片泵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是流量计算,在然后是双作用叶片泵各零件和部件的设计,最后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双作用叶片泵。

由于本设计中,能够直接收集到的资料有限,不尽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您能指正。

1.双作用叶片泵的概述1.1 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

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定子内表面近似为椭圆柱形,该椭圆形由两段长半径R、两段短半径r和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

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建压后)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在转子槽内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内表,由叶片、定子的内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间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经过渡曲线而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叶片外伸,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要吸入油液;再从大圆弧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叶片被定子内壁逐渐压进槽内,密封空间容积变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因而,当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所以称之为双作用叶片泵,这种叶片泵由于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并且各自的中心夹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式叶片泵,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应当是双数。

双作用叶片泵的倾角

双作用叶片泵的倾角

双作用叶片泵的倾角
双作用叶片泵的倾角是指固定于泵轴上的叶轮叶片相对于泵轴线的夹角。

这个夹角一般在设计时确定,并且会影响到叶子的工作状态和泵的性能。

对于双作用叶片泵,其叶轮通常分为两部分,在泵轴上对称布置。

每一部分的叶轮叶片都有一个特定的倾角,使叶片在泵轴旋转时产生一个对流体介质的力,从而实现流体的输送。

在设计时,叶片的倾角应该按照流体介质的流动特性和泵的工作条件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双作用叶片泵的叶轮倾角应该尽量减小,以减小流体的摩擦损失和涡流损失。

但是,如果叶轮倾角过小,可能会导致泵的效率降低和流量波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流体介质的特性来确定叶轮倾角的大小。

叶轮倾角的确定还要考虑到泵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流量、介质性质等因素。

如果叶轮倾角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泵的损坏或者性能下降,甚至影响到生产和工艺流程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双作用叶片泵时,需要对叶轮倾角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以保证泵的稳定、高效运行。

优选叶片泵叶片倾斜角

优选叶片泵叶片倾斜角

优选叶片泵叶片倾斜角
李岚
【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优选叶片泵叶片倾斜角的数学模型和优选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优选叶片倾斜角可以延长泵的寿命,降低泵的噪声。

【总页数】4页(P95-98)
【作者】李岚
【作者单位】机械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31
【相关文献】
1.双联叶片泵与变量叶片泵的比较 [J], 张革平
2.突破介质限制的新型叶片泵 DryRun叶片泵拥有低能源消耗和可靠性能 [J], Annette Yon Dorp
3.无脉动的微型叶片泵——适用于微技术领域的新型叶片泵 [J], Hans-Jurgen Bittermann
4.双联叶片泵与变量叶片泵的比较 [J], 张革平
5.叶片泵一次装配合格率控制在98%以上的措施——改进汽车转向叶片泵 [J], 申孝忠;赵腊巧;李军;江冶;魏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位招聘考试车工4级(试卷编号141)

单位招聘考试车工4级(试卷编号141)

单位招聘考试车工4级(试卷编号141)1.[单选题]对应每个刀具补偿号,都有一组偏置量 X 、Z,刀具半径补偿量R和刀尖( )号TA)补偿B)编C)尺寸D)方位答案:D解析:2.[单选题]大批量生产中广泛采用( )。

A)成组夹具B)通用夹具C)专用夹具D)组合夹具答案:C解析:3.[单选题]球墨铸铁在高温回火后,其组织为( )。

A)回火马氏体B)回火索氏体﹢球状石墨C)马氏体﹢残留奥氏体D)贝氏体﹢球状石墨答案:B解析:4.[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从业人员开拓创新要求的是( )A)思维训练B)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C)先天生理因素D)标新立异答案:C解析:5.[单选题]在轴类零件上车槽,一般安排在粗车和半精车之后,精车之前。

如果工件( )好或精度要求不高,也可在精车之后再车槽。

A)强度B)塑性C)硬度解析:6.[单选题]遵守法律法规不要求( )。

A)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B)遵守劳动纪律C)遵守安全操作规程D)加强劳动协作答案:D解析:7.[单选题]端面槽刀受轮廓影响,在刃磨时,两副后刀面磨成( )A)凸面B)平面C)斜面D)一凹一凸圆弧面答案:D解析:8.[单选题]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统称为投影面( )A)平行面B)一般位置平面C)垂直面D)水平面答案:A解析:9.[单选题]下列属于有色金属的是( )。

A)钛合金B)碳素工具钢C)碳素结构钢D)灰口铸铁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划分加工阶段后,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和及早发现零件铸造( )。

A)缺陷B)缺点C)错误D)失误答案:A11.[单选题]在投影系中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称为( )A)一般位置直线B)平行线C)垂直线D)倾斜线答案:A解析:12.[单选题]主要用于中碳钢和低碳合金结构钢重要零件的预热处理工艺是( )。

A)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答案:B解析:13.[单选题]保证电气检修人员人身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口头交涉B)放置遮栏C)悬挂标示牌D)将检修设备接地并短路答案:D解析:14.[单选题]在螺纹加工时应考虑升速段和降速段造成的( )误差A)牙形角B)长度C)直径D)螺距答案:D解析:15.[单选题]连续钻削几个相同直径的孔可视为一个(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双作用叶片泵叶片的倾角问题,分别就叶片在压油区和吸油区的不同状况作了具体的受力分析,从受力情况着手讨论叶片前倾和后倾的利弊及作用。

论述了单作用叶片泵叶片后倾及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前倾的原因及作用,说明了目前学术界对叶片倾角的争议根源。

较为详尽的分析了叶片在不同的前倾角及后倾角的受力情况,对叶片倾角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和探讨。

[关键词]:双作用叶片泵、压力角、前倾角、后倾角、定子曲线、过渡曲线(等加速度曲线)、向心线压力角β、过渡曲线上的压力角γ、叶片倾角θ、受力分析、约束反力、哥氏力、摩擦力。

[正文]:叶片泵叶片倾角的选择关系到叶片与定子及转子的摩擦、磨损及泵的噪声。

倾角究竟选择多大最为合理一直是液压界的一个疑问。

在国内外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在转子中都采取了前倾,实际上这还有争议,下面即从叶片受力角度作一分析。

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如图1所示。

在压油区叶片在离心力,液压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内表面,于是定子便对叶片产生一个法向反力N,这个法向反力N又可分解成两个分力:一个沿叶片运动方向的分力F=Ncosγ,一个与叶片垂直的分子力T=Nsinγ。

γ称为叶片的压力角,压力角大,垂直分为也大。

垂直分力仅使叶片弯曲变形,产生磨损和噪音,甚至会使叶片卡死。

卡死发生在吸油腔并不可怕,因为这时叶片沿槽外伸,不致被拆断;而在压油腔,由于叶片沿槽往里缩,卡死了缩不回去,就势必要被折断,因此,从压油区出发,应对叶片的压力角加以限制。

如果叶片沿转子径向安放,压力角β将会很大。

所以,一般应将叶片相对转子半径,向旋转方向前倾一个角度θ,以减小叶片的压力角,从图1可知,θ'是叶片中心线与转子体半径在定子曲线上相交的夹角,随相交点而变化。

为此,通常规定叶片中心线与转子体半径在转子体外圆相交的夹角θ为叶片安放角(前倾角),以便于转子槽的加工。

为了使叶片在过渡曲线上各点压力角的大小比较接近,一般取叶片安放角为叶片径向安放时最大压力角的一半,即:θ=12β max这时叶片的压力角为λ=β-θ'(θ'角稍小于θ角)垂直分力为 T=Nsin(β-θ')由此可知:T力减小,工作情况即有改善。

叶片前倾后,在进入压油区时,过流断面逐渐增大,还能起到油压的缓冲作用,这对改善叶片和转子体承受动载荷的状态是有一定好处的。

叶片前倾后,叶片在压油区受力情况得以改善,但在吸油区受力情况将更为恶劣。

(见图2)。

此时吸油区的实际压力角γ=β+θ,在压油区叶片顶部与底部油压是基本平衡的(实际上底部压力略大些),所以叶片压在定子上的力很小,而与转子作用的力亦很小。

叶片在定子圆弧段工作时,虽然压油区一面作用有高压油,而另一面(吸油区一面)没有油压作用受力情况很恶劣,但由于在这圆弧区里叶片没有径向运动,叶片与转子没有摩擦磨损。

在情况最严重的吸油区,叶片根部作用有压力而顶部没有压力故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时叶片要做径向运动,所以受力及磨损大,这从泵的实际使用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下面着重就吸油区叶片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图3表示叶片在吸油区各种角度时的几何关系。

图上叶片与OB 线间的夹角θ即为倾片倾角,NN 线是B 点的法线,叶片与法线间的角度γ为叶片在过渡曲线上的压力角,OB 与NN 线间的夹角β为向心线的压力角,图3上画了两个叶片的位臵。

当叶片在NN 线右面(如实线所示)时称为前倾,这亦是当前生产的双作用叶片泵叶片的倾角方向;当叶片在NN线左面时(如虚线所示)为后倾。

当前倾时,γ=β+θ,后倾时,γ=θ-β(θ>β)及γ=β-θ(θ<β)。

按照我国目前生产的定量泵的定子曲线(等加速减速曲线)的分析,向心线压力角β为[1]:tg β= d ρ ρd φ在0≤φ≤α2 区 tg β=4(R-r )φ[r+2(R-r ) α2 φ2] α2 在α2 ≤φ≤α区 tg β= 4(R-r ) α - 4(R-r ) α2 φR- 2(R-r ) α2 (α-φ)2 图4表示排量为25cm 3/r (即40升/分),α=550 ,R=41mm r=36.5mm 泵β角的变化规律。

当叶片在圆弧段上滑动时,β=0、θ=γ、叶片没有径向运动。

图5为叶片在吸油区过度曲线上的受力情况,图中F c 为叶片离心力;N3为法线方向的反作用力;F 3为B 点处的摩擦力;N 1、N 2分别为转子槽与叶片接触处的反作用力,F 1、F 2分别为相应处的摩擦力;P 为压力油作用在叶片底部的力。

除上述作用力外,叶片还作用有惯性力,哥氏力和粘性摩擦力等。

经过实际计算说明[2],这些力与图5所示的力相比数值很小,所以不予考虑。

下面即对叶片进行受力分析。

当叶片前倾时,分别令沿叶片及垂直叶片各力之和为零,以及各力对B 点力矩之和为零,得下面三式:N 3cos γ+N 1f+N 2f-F c cos λ+N 3fsin γ-P=0 (4) N 2-N 1-F c sin λ-N 3fcos γ+N 3sin γ=0 (5)N 2AB-N 1h-F C h 2sin λ=0 (6) 解之得:N 1=N 3AB(fcos γ-sin γ)+F c (AB-h 2 )sin λh-AB(7) N 2=N 3h(fcos γ-sin γ)+ 12 F c hsin λh-AB(8) N 3=(h-AB )(F c cos λ+P)-f 〃F c ·ABsin λ[1+f 2]h-(1-f 2)AB]cos γ-2f 〃ABsin γ式中:h--叶片沿半径方向的高度(厘米);AB--叶片露在转子外部的高度(厘米);λ--见图3;从中心O 通过叶片重心C 画的线与叶片间夹角(度);f--摩擦系数。

在叶片泵实际情况下测出的数值为0.13。

当叶片后倾时,上面各公式的符号有所变化,相当公式为: N 3cos γ+N 1f+N 2f-F c cos λN 3fsin γ-P=0 (10) N 2-N 1+F c sin λ-N 3fcos γN 3sin γ=0 (11)N 2AB-N 1h+F c h 2sin λ=0 (12) 解之得: (9)N1=N 3AB(fcos γ±sin γ)+F c (h 2 -AB)sin λh-AB(13) N 2= N 3h(fcos γ±sin γ)-12 F c hsin λh-AB(14) N 3= (h-AB )(F c cos +P)+f 〃F c ·ABsin λ[(1+f 2)h-(1-f 2)AB]cos γ±2f 〃ABsin γ(15) 以上各式中有正负号,当θ>β时取上面符号;当θ<β时取下面符号。

由于在实际设计中,叶片倾角改变,叶片高度h 亦要改变,所以在这里当改变叶片倾角时,相应改变了叶片高度。

用作图法求出h 、AB 、λ等各值代入有关公式即可计算出各力之数值。

为了全面分析叶片在过渡曲线上的受力情况,我们对叶片在过渡曲线上的五个位臵进行了受力分析,所得结果分别如图6、7、8、9、10、所示。

在各图上,叶片后倾的情况由原点左面的曲线表示,叶片前倾的情况由原点右面的曲线表示。

力的作用方向如图5所示者为正,反之为负。

从各图可清楚看出,这些作用力的变化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倾角的变化N1及N2正值逐渐减小,到一定倾角后,力的作用方向即改变,以后绝对值又增大,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不论叶片在过渡曲线上什么位臵,叶片作用在过渡曲线上的压力角大约在7ο~8ο时,作用力N1及N2绝对值为最小(接近于零),亦就是说,从减小N1及N2的观点出发,压力角在7ο~8ο之间有一最佳值。

但是在曲线的不同部位,各γ角所对应的叶片倾角θ是不同的,从图上可看到,γ角为7ο~8ο时,相应的θ在-6ο~+7ο之间。

从N3的变化规律看,当θ角从后倾向前倾变化时,N3值大致由小变大,但变化远没有N1及N2那样大,在θ为零附近时,N3是较小的。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生产上所用的叶片倾角似有问题,根据资料[1]介绍,为了尽量减小压力角,以便改善叶片受力情况,因此,将叶片前倾一个θ角,这对吸油区来说显然是不对的,因这时实际压力角γ为:γ=β+θ即压力角反面增大了。

只有叶片后倾时,才能减小压力角,这时γ=β-θ。

然而,从叶片的受力分析中可知,为使转子对叶片的作用力(约束反力)为最小,以便减小它们的磨损,压力角γ并不是愈小愈好,压力角为零,N1及N2并不等于零,而在一定的γ值时,才接近于零。

这是因为通常指的压力角是在不考虑摩擦力时,叶片运动方向与正压力间夹的锐角。

当考虑摩擦力后,欲使N1及N2为零应使叶片运动方向与N3方向一致,即与N3形成γ'之角度(见图11)。

这个夹角决定于摩擦系数f(等于tgγ')根据实际测量得f大约为0.13,亦即这个γ'约为7ο,这与按照叶片受力公式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见图6~10),当叶片倾角θ使r为7ο附近时,N1及N2都为零。

根据我们对Q=40升/分(排量为25cm3/r)定子的计算,从图6~10可以看到γ=7ο时,θ为7ο,0ο及-6ο三种情况,亦即在整个过渡曲线上欲使γ始终保持70则θ角应在-6ο~+7ο范围内相应地变化,若取平均值,θ值应近似于零度。

这样,当φ=α或零时(即在过渡曲线终绐点)N1及N2出现最大值,它们分别在工2及7公斤力附近(图10)但这时叶片径向运动速度已趋零。

θ=0时,N3亦为最小。

通过上述分析,再考虑到转子叶片槽加工工艺性,定量、叶片泵叶片倾角似乎为零度时最为合适。

国外有个别叶片泵亦是选用零度。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问到单作用叶片泵叶片为何后倾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为何前倾这一问题,通过以上分析较清晰的解释了叶片前倾及后倾的作用及利弊,叶片前倾便于压回,叶片后倾便于抛出。

双作用定量叶片泵定子曲线是由四段不同半径的圆弧(R、r)与四条过渡曲线组成等加速曲线,在过渡曲线上及过渡曲线与圆弧的交接处,定子曲线给叶片的约束反力变化大,容易卡死,故而采取了叶片前倾。

因此而引起的不易抛出的问题通过给叶片底部加压力油的方法来解决。

而单作用变量叶片泵,由于定子曲线为一完整的圆弧,约束反力变化均匀,不易卡死,为提高自吸能力而采取叶片后倾。

但是不论采取了前倾还是后倾,在带来一定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足,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前倾,防止了吸油区出现的叶片卡死情况,副作用是吸油区叶片受力情况变坏。

对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的研讨,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是过渡曲线,转子转速,叶片顶部及底部压力差及吸油区压油区等各种条件综合影响的技术参数。

因而在叶片安放上是否应有倾角,学术界一直仍在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