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

合集下载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部分建筑受到地理位置限制,需要建设在坡地上。

因山坡区域地质情况特殊,且地势具有一定的起伏性,也因此对结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本文中,将就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应对措施;1 引言坡地建筑是较为常见的建筑类型,能够在与自然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对土方的开挖量进行减少。

在山地城市当中,更是因市内用地紧张而需要大量应用坡地建设建筑。

受到地势与地质因素的影响,结构设计则成为了坡地建筑建设当中的要点,而地基基础更是结构设计当中的重中之重。

对此,即需要能够充分把握要点,以科学措施的应用做好应对,满足建筑的建设需求。

2 案例概述我国某酒店工程,依山傍水建设,建设区域为丘岗地貌,处于边坡边缘,下卧基岩裂隙发育,存在一定的破碎情况,对于建筑抗震具有一定的不利作用。

在建筑地基设计当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有:第一,在自然条件当中,建筑厂区是否存在断层破碎带、是否存在滑坡情况;第二,在施工当中,堆载、挖方、填土等情况对山坡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第三,岩溶发育程度以及地基的不均匀性;第四,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关键问题与应对3.1 基本情况分析在建筑所处区域,整体地势较为陡峭,处于上坡当中,并因此可能影响到山体的稳定性。

同时,工程建设需要对部分山体进行开挖处理,也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经过对场地稳定性开展的评价,所处结构不存在活动断层,为相对稳定区,适合作为建筑建设的场地,但所处区域为山前地带,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极端天气当中有几率发生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地质构造方面,场所处于相对稳定性,但处于丘岗区域,周边具有较大的坡度,也可能因此影响大建筑建设。

经过项目勘查,发现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与孔隙潜水,其中,孔隙潜水主要在局部厚填土孔隙中存在,裂隙水则处于底部基岩裂隙当中,在赋水性方面存在不均匀的情况,近3年来最高地下水位可以根据整平场地后地表下1m考虑。

浅析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相应措施

浅析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相应措施
设 计 与 规 划
建 材 发展 导 向 2 0 1 5年 6月
浅析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相应措施
陈 德 勤
( 贵 阳市 建 筑 设 计 院 有 限 公司 贵 州 贵 阳 5 5 0 0 0 3 自然景观优美 , 多有坡地 , 这就使 得 山区丘陵地 区的房屋 往往依 山而建 , 因此为保证
尽量不要采用 桩柱设计对坡地建筑进行 结构设计 。
. 3 常规 设计 不 能满 足坡 地 建筑 的需 要 ,要 有 针对 性 1 坡 地 建筑 结构设 计 中的 常见 问题 以及 设计 方法 1
在我 国西南部分地 区山林环绕, 坡地建筑成为这些地 区的建 的进行设 计 此时就需要先进行常规设计 , 在下落竖向构件 。此类设计方 筑特 色 。虽 然 坡 地 建筑 日益 见 多 , 但 是坡 地 建 筑 结 构 与 常规 结构
设计规范 ,从软件模拟与现场处理等方面对坡 地建筑结构设计 层结构 中计算模型产生位移 等情 况的出现 ,然后在将 不再统一 相 关 问题 展 开讨 论 , 为 相似 工 程 结 构 的 设 计提 供 一 种 参 考 经 验 。 标 高线上 的竖 向构件进行 下落到基础中 ,这样就 只用 稍微加强
配筋 和 截 面 。但 是 并没 有 准 确 的 加 强量 度 , 且 该方 法 还 将 一 个 重 要 的 问题 忽视 ,那 就 是 常 规 结 构 与 坡 地 建 筑 结构 的 受 力 方 式 不
同。
竖 向构件要建在 同一标高上进行 设计 。 这种方法的主要 内容
出 现 较 大 程 度 的 误 差 。将 竖 向构 件 建 立 在 同 一 标 高 上 进 行 设 计
( 2 ) 在P m C A D的设计 中 , 将 高度填在 与基础相 连 的最 大的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城市工程77产 城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崔森沈阳市建筑设计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山体斜坡处的建筑,其整体建筑结构相对特殊,其受力原理也与其他形式结构的房屋建筑存在诸多的差异,我国现有的山体斜坡建筑的结构普遍处于房屋建筑的底端位置或房屋外围区域的边坡地段。

对于房屋建筑外围区域的斜边坡可采用传统的建筑手段保障其稳定性,但对于处于房屋建筑底端位置的斜边坡的处理手段相对特殊。

本文就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工作进行着重分析,探讨新时期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基础处理的科学有效展开,推进我国建筑事业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斜山坡;多层建筑;基础处理;结构设计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最大的发展局面,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始不断在斜山坡上进行多层建筑建设,但是在实际工作展开的过程中碰到了越来越多的难度问题。

本文结合在斜山坡上建设多层建筑所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即时性的总结,同时对于长期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这样在进行斜山坡上多层建筑时才会保证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工作的行之有效,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1 边坡稳定性问题想要在斜坡上进行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展开,首要的就是处理好边坡稳定性,因为对于室外的边坡位置可以进行简单常规的基础结构设计处理,但是对于处于建筑物下部位置的边坡进行简单常规的处理根本无法满足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因为这种特殊边坡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所以本文对于边坡稳定性处理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整体稳定性建设,斜山坡的建设场地一般情况下为山区地貌,在经过人工的不断开发后会使得原来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对周围整体性进行有效的分析,最终才能保证其合理性。

其次,要保证局部的稳定性状态。

在进行场地开挖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原有场地的稳定性失衡状态,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开挖、填筑以及堆载等多方面问题,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问题,最终使得边坡失稳,同时在进行基础回填土的过程中由于压实问题处理不当直接引起固结沉降问题。

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措施

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措施

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措施发表时间:2019-07-10T15:31:55.6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作者:陆鸿知[导读]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由此引发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

摘要: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由此引发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

在一些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由于平原用地十分的稀少,所以建筑大都选择在低矮山坡上进行。

具体分析平原建筑施工和山坡建筑施工发现,山坡建筑施工的承重、荷载和平原区域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相同结构的建筑施工中,山坡区域的建设其设计的要求更好,具体的操作难度更大。

本文就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基础处理作具体分析,旨在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基础处理随着多层建筑施工的广泛开展,在斜山坡上进行多层建筑的施工不可避免。

在斜山坡这种复杂场地上建造多层建筑时,在上部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形成多层次的空间稳定结构体系;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与措施对在斜山坡地基上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为了改善山坡施工环境,基础处理的效果必须要进行强化,具体的建筑施工也需要做结构设计的综合化和细致化分析。

简言之,在斜山坡行进行多层建筑施工,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基础处理都必须要实现专业和科学,所以分析这方面的具体内容现实意义显著。

1斜山坡多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处理1.1基础分析在斜山坡多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处理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基础的分析。

基础分析包括两个方面:①地质分析。

对于多层建筑的施工实践来看,地质结构的稳定结构稳定的保障,所以需要对具体区域的地质运动以土层结构做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判断区域土壤结构的工程性。

②环境分析。

区域降水以及一些频繁发生的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会影响的建筑的稳定,所以在基础分析中,需要对环境要素做掌握,这样,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做好趋利避害。

1.2基础设计和处理在基础分析的情况下,利用分析所得的资料和信息做设计和处理是斜山坡基础处理的坚持的重要原则。

浅谈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浅谈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浅谈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娟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梁、柱、板以及结构体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使设计的工程既经济又合理。

其中框架结构由于施工工期短、内部空间大,相对于砖混结构又相对安全合理,因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对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探讨了有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对策1、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述1.1框架结构的定义框架结构是指由梁、柱结构等构件组合连接成的一种承重结构体系。

这种由梁、柱连接形成的框架结构不仅稳定性好,平面布置灵活,还可以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并对建筑空间有着良好的分隔和围护作用,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2建筑框架结构的种类划分多层建筑中的框架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结构模式,按照材料划分可以分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具体划分情况如下:(1)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其在工程中应用的范围较广,耐久性和材料造价优势明显,因此目前多層建筑多采用此类结构形式。

(2)钢结构。

钢材料的性能优势较为明显,自重轻且韧性好,可以实现机械化的作业。

施工起来较为方便。

但是钢材的成本较高且在施工后的维护费用较高。

设计成本也相对高于钢筋混凝土。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钢结构所体现的耐火性能不能与钢筋混凝土材料相比,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钢结构则作为首要结构形式,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和应用。

1.3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性能对于框架结构,在结构建筑特点方面,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所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横梁连在一起,横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对民用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民用建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的结构。

因此,设计师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不断创建新的建筑设计,以提高整个建筑设计的效率,从而确保建筑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引言建筑设计是建筑项目的基础,对于建筑项目的成本、质量和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房地产业目前面临着各种形式的竞争,以优化住房集团设计,根据经济、可行和合理的原则设计建筑,同时控制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经过优化的体系结构使设计成本比传统设计方法降低了30%以上,从而节省了更多成本。

建筑优化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结构的内部单元以及材料的性能,从而提高了设计的完整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本文研究了建筑优化,分析了设计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了建筑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1建筑结构设计内容结构设计是建筑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通常分为基础结构设计和上部结构设计。

基础设施设计根据地质构造报告确定可选基础设施材料的分类和基本形式。

然后设计建筑结构的图纸。

上部结构设计分为下列类别:保护层设计、框架、洞口和剪切墙,以确定用于民用建筑的材质和建筑结构。

首先查看建筑的使用特性,主要是建筑类型、高度和抗冲击性。

第二,土木建筑的各个部分是精确计算的,主要是柱、板、墙、梁等的数据。

最后,将土木建筑的特性结合起来创建特定的结构设计、结构平面等。

2房屋结构设计优化基本原则房屋结构设计优化应该满足以下原则:①经济性原则,建筑施工由建筑施工活动以及建筑施工原料等构成,建筑结构优化过程中,对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分析,项目前期做好概预算管理,优化资金投入和项目设计,能够在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②安全性原则,房屋结构首先必须保障安全,整体结构、细部结构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同时应该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干扰,通过优化施工设计,从而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确保建筑结构安全问题,提升建筑结构质量;③功能性原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成为人们购房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结构设计优化需要对建筑的功能、材料的功能等进行优化,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细部结构等都能够符合人们的期待,从而提升用户的居住体验。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摘要: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墙体不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而只是起到填充分隔作用,所以此结构自重较轻分隔灵活且节省材料,在实际中的建设上运用广泛。

本文即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1.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竖向承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轻巧,便于布置;(2)整体性比砖混结构和内框架承重结构好;(3)可形成大的使用空间;(4)施工较方便;(5)较为经济。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组成的杆件体系,梁-柱通过节点构成承重骨架,刚性连接,共同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

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墙体不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而只是起到填充分隔作用,所以此结构自重较轻分隔灵活且节省材料,在实际中的建设上运用广泛。

但框架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在力学上则会表现出抵抗水平荷载能力差、侧向刚度小、侧移大、应力集中、当框架结构房屋的高宽比较大,则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也比较大,引起的颠覆作用也是比较严重,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也比较严重,以及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

二、工程概况在设计工业厂房建筑结构期间,某多层厂房实际占地面积有 3000 平方米,厂房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防火等级设计为一级。

厂房共四层,总高度为23m总面积为12000平方米,抗震等级为三级,以工业厂房实际生产需求为基础,开展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三、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一)结构设计要点1、结构荷载设计为了保证工业厂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质量,同时还要为其日常生产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的环境作为支持,必须要意识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

在结构设计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同时还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荷载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竖向、水平等荷载类型。

只有对荷载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根据现有的荷载实现对结构的有效设计,为厂房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保证。

分析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分析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要 是承受竖向构件对其造成 的压力 , 于是水, 抗 侧力体系并不是稳定不变 的, 它会随着竖 向构件 的变化而变化 。
通 常情况下, 抗 侧 力 体 系 决 定 了建 筑 物 的 安 全 指 数 以及 质 量 的 优 劣 。 由
4 结 束语
通过 以上论述 , 我们 可以 了解到 , 概 念设计在 建筑 结构 设计 中具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 且其在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 中被广泛应用 。只有对概念 设计进行不断探索和创 新,才能促进建筑施工 的安全系数和 可靠程度 , 并且还能最大化节约资源、 降低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 1 ] 刘 易. 试 论概念 设计在建筑结构设 计中的应用[ 工程技 术, 2 0 1 3( 4 ) :
计不 当导致工程事故发生 , 也可能会 因为设计不当引发安全隐患。
1 场 地 稳定性 分 析和 处理
处于斜 山坡 的工程 场地中 , 地 质条件异常 复杂, 不 良工程地质会 导
致 场 地 的稳 定性 受 到影 响 。
2 结构 设 计
2 . 1 挡 土 墙 设 计
挡土 墙设计坡地 建筑当 中, 对挡 土墙进行 科学设计 十分重 要, 挡 土 墙 对 上 部 结 构 设 计 带 来 影 响 。对 挡 土 墙 进 行 设 计 和 此 后 的施 工 过 程 中 ,
个方面 : ① 要考虑 的是设计 的成 本是否合理 , 结构的设计是 否能够 充分 反映概念设计的优点 。 ②合适 的计算简图的选择。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
计算简 图进行合理 的选择 , 并结合相关构造方法对其加一道保 障。③ 计 算结果会 因为工作人 员的操作方法 以及软件种类 的不 同而 存在较 大的 差异。基于这个 问题 , 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结合 自身对概念设计的认识和相关知识对 计算 结果进行合理 的把握和判定 。

浅谈当代多层砖混住宅工程在斜山坡地结构设计及措施

浅谈当代多层砖混住宅工程在斜山坡地结构设计及措施

浅谈当代多层砖混住宅工程在斜山坡地结构设计及措施摘要:结合工程实例,本文主要针对在斜山坡地这种复杂场地进行工程设计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围绕场地的边坡稳定、挡土墙的设置、基础和上部结构的设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山坡稳定;策略工程概况:以某住宅小区为例,建造在斜山坡地带。

占地面积约18000m2,总建筑面积约20000m2,小区内拟建5幢6+1层砖混住宅建筑。

根据原地形的特点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着尽可能少挖土方、降低造价的原则。

5幢建筑物顺山坡地形布局,将原斜山坡修整为七个台阶地,每个台阶地高差2.7 m。

按照设计总体要求,5幢建筑物均采用跌落法的建筑设计手法。

即将台阶地间的高差设于两个单元之间的横墙处(图1)。

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揭示的场地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冲填土,粉质粘土和全风化泥岩。

一、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处理在斜山坡上兴建多层砖混住宅建筑,除了有位于建筑物边缘以外的室外边坡外,还有因台阶开挖形成的位于建筑物下部的边坡。

位于建筑物边缘以外的室外边坡可按常规方法设计处理。

但当边坡位于建筑物下部时,这种边坡已不是独立的土质边坡,而是与建筑物相关联的边坡,其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和基础形式将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着重阐述这类位于建筑物下部边坡的稳定问题。

在进行该类工程的结构设计时,场地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台阶处边坡及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基础的稳定性。

1.1 整体稳定性该小区建筑场地为山区地貌,建筑场地位于江南隆起的东南缘与华南活动带的拼贴复合部位,场地内无较大的区域性构造通过,建筑场地范围内各层岩土体较稳定,未发现溶洞、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

但经人工开挖平整后,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筑物荷载作用亦会对场地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构设计时,应对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

1.2 局部稳定性(1)场地开挖形成的多级临空台阶破坏了原有场地的稳定平衡状态。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但商业楼、居民楼等建筑工程的土地需求量却不断增加,土地资源供需关系严重不平衡。

为解决这一问题,斜山坡等土地资源也开始被人们关注,在斜山坡上建设的多层建筑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对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给今后斜山坡上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处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的不断进步,但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却给建筑工程发展造成了阻碍,这就迫使建筑工程向着斜山坡等地形上发展。

但是,相对于平地而言,斜山坡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场地整体的稳定性、局部与地基的稳定性等都较差,这就给多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影响。

为保证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的安全,必须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并做好基础处理工作。

一、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在进行多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时,首先要对斜山坡的场地情况进行了解和处理,然后再进行挡土墙和上部结构的设计。

所以,斜山坡上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其具体内容分别如下:(一)斜山坡场地情况分析和处理1.斜山坡场地情况分析首先,对斜山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勘察斜山坡的土体情况,分析其土层的组成,进而计算其在受到建筑物荷载、地震作用等外部荷载后,土体的稳定性失衡情况,得到土体滑坡值的范围[1]。

其次,对斜山坡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多级台阶的挖、填土施工过程中是否会使斜山坡土体原有稳定结构的破坏、局部土体中是否有风化土夹层受外部荷载或者水影响引起坍塌、斜山坡中是否有溶洞、溶蚀或风化严重的基岩以及地表下土洞等。

第三,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斜山坡多层建筑物的地基是否能能够承载建筑物的自重,其沉降值是否低于建筑物正常使用时的限值等。

2.斜山坡场地的处理措施上述稳定性问题在斜山坡中是同时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处理时,要综合考虑,具体处理措施有:首先,为保证地基原有稳定性不受破坏,在设计标高和台阶时,就要尽量顺着地形的坡度来设计,并考虑最少的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且不会对基岩的顺层产生破坏,降低临空陡坎出现的概率,避免场地整体滑移问题的发生。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文/杜智刚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30【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多层高层建筑的坡面建设势在必行。

同时也是突破土地利用困境、改造建筑环境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对现场多层建筑结构进行改造,有利于出版独具特色的作品,也会因设计不当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边坡地基处理优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结构设计;多层建筑;斜山坡;基础处理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随著城市化,山坡上出现了一些建筑。

山坡上的建筑物和平原上的建筑物截然不同。

因此,在斜坡上建造多层建筑,必须根据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和所能承受的重量来进行。

因此,在坡面施工中,应提高施工质量,科学合理地设计最佳的施工方案,保证坡面在施工过程中无事故发生。

本文着重从坡面结构设计、多层建筑地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保证了坡面在设计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1、斜山坡多层建筑拟建场地的稳定性极其处理措施1.1稳定性分析与结构设计1.1.1稳定性拟建场地坡面土层若为层状基岩,会影响到原地基的稳定,甚至在多层建筑施工中引起土方滑落。

从局部稳定性来看,挖填形成的台阶破坏了原始土体的稳定性;从填方稳定性来看,在雨水渗入和软化的过程中,滑移了原始坡面。

对此,在确定地面高度和地面台阶时,应考虑沿坡面地形的优化设计,以避免破坏原地基的稳定性,保证整体稳定。

1.1.2结构设计工程实践表明,挡土墙的使用对上部结构的稳定有重要影响。

对挡墙进行优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经济和科学合理的原则,并结合拟建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斜坡地质条件复杂,多层建筑有许多特点。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设计围护结构;在工程实践中,斜坡挡土墙的设计可采用两种方法。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科技推动下,使得建筑覆盖面积与范围得以有所提升,部分不适宜施工的地形区域,以现有技术为基础,也得以进行工程。

然而,虽然有技术作为支撑,但是在一些复杂地形,诸如坡地地形上的工程,质量方面仍旧较难把控,需要相关工程方,依据实际地形情况,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优化,以避免由于地形因素破坏建筑稳定性。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坡地地形上的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应对措施坡地建筑,相较于平地建筑来说,要更为考验建筑本身的稳固性,工程方在规划结构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影响,无论是基础结构亦或是上层结构,都需进行稳固性上的优化,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兼顾到美观性,实现建筑设计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体现。

一、选址问题与应对措施通常,坡地建筑的选址,都会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对土质、水文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

选址后,需要依据实际坡地形状、朝向等,进行整体上的设计,例如,为保证采光,需得保证建筑整体朝向日照停留时间较长的方向;若想提升美观性,则可以适当结合树木河流或湖泊,以生态、绿色为设计理念。

除此之外,由于坡地地形存在特殊性,基础层的不平衡,较有可能导致稳定性的破坏,减弱其抗震能力,为此,就需在设计上,依据地质实质情况,提升抗震等级。

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进行的步骤为爆破、打桩与勘察三个方面,并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测定强度与等级。

通常,以素填土、粉质黏土为主要土质类型的坡地地形,由于其土质较为柔软且容易变形、稳定性较差的特点,进行地基建设时,不能够保证基础结构的稳固,因而并不利于开展坡地建筑工程。

而以上层粘粉质土和强风化云母岩为主要成分的地形,虽然该成分地形属于较为普遍的类型,然而实质上也并不是工程开展的最佳地形。

最为适宜坡地工程的土质类型为中风化云母片与中风化片岩这两类,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构成也相对稳定,得以最大程度保证建筑整体稳固性。

试论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

试论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

试论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方法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因地势因素影响,土地资源稀缺,坡地建筑也越来越多,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研究并不多,再加上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与施工难度也比较大,也导致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只有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技术经验与设计方法,才能够确保关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文章通过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具体有效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应对方法前言坡地建筑通常指的是在高度差较大的坡地地形环境建设一些建筑物,该建筑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建筑结构底部地基不在相同水平面上,坡地建筑也被设计成连续的台地,并建设高楼建筑,这种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也是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

由于坡地地形比较特殊,地质环境也非常复杂,因此,设计与施工建设难度也大大增加,必须要科学合理解决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关键问题,才能够确保设计与施工建设稳步有序进行。

1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类1.1 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是比较常见的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类型,通常是由块石、混凝土以及砖共同筑成,挡土墙自身的重力能够保持整体稳定性,结构相对简单,施工工期短,可就地取材,但是其对基地承载力综合要求也比较高。

该挡土墙坡度主要可分为倾斜、俯斜以及直立式三种不同类型,倾斜墙背土压力最小,俯斜墙背则最大,在开挖过程中,倾斜墙背可与临时边坡进行结合,俯斜墙背需回填土。

墙前地形一般比较平坦情况下,选择仰斜墙是最合理的,如果地形比较陡,则可选用俯斜墙[1]。

1.2 悬臂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建造,截面尺寸比较小,施工流程简单,且对于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也并不高,工作面相对较大,一般在市政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悬臂式挡土墙多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差,且墙高>5m的工程项目。

1.3 扶壁式挡土墙其整体受力性能比较好,但工艺相对复杂,且造价也比较高,其属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构造比较简单,施工流程方便,质量较轻,能够充分发挥材料自身的性能与强度,可适应较低承载力的地基。

坡地多层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坡地多层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坡地多层建筑设计策略分析摘要:坡地建筑因其独特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建筑增添个性,不仅被称之为原生态建筑,更被认为是属于景观建筑和人文建筑。

然而因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复杂地形,也为建筑设计增加难度,既要考虑对坡地的利用和保护,还需要重视建筑物自身的美观和安全。

为此坡地多层建筑设计也成为建筑中所探究的一个重点话题。

本文也对坡地多层建筑设计展开探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坡地,多层建筑,设计策略引言:坡地建筑因其天然地形特点,比平地上的建筑建设难度更大,技术与生态要求也更高。

因此坡地建筑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平地建筑无法企及的高度。

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坡地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体的一部分创造了条件。

要设计好坡地建筑,就要充分了解地块的地形地貌、环境水文、气候等多种自然条件特征,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民居建筑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方案设计。

使得坡地建筑比平地建筑更具有自然生态的特征,更能融入大自然的景观环境,更具有文化亲和力,成为充满魅力的城市名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坡地多层建筑设计特点1、高差与空间的优势坡地因其地势的高低起伏,会自然地形成空间视野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因此,充分了解坡地地块的特点,重新整理场地等高线标高,利用场地的标高差,组织形成一个基于原始基地高差关系的新的场地空间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组织交通、布局功能、组织视线,创造出更能体现出坡地空间层次感的建筑组群关系。

2、景观和视线的优势建筑在新的场地标高上的坡地多层建筑,因其特殊地貌环境,让整个建筑布局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视觉更具层次感和灵活性。

由于场地标高的复杂性和坡地朝向的多样性,使得建筑的朝向不再是因循着平行布局或者组团布局的传统手法,而是尊重自然的坡地走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进行场地规划,因此,丰富的建筑群落关系就形成了自然错落的建筑形体关系,自然就具有景观和视线方面的优势。

3、建筑间距和朝向布局的优势由于坡地多层建筑的前后建筑之间的关系不是依托在平地的平行建筑的日照关系,前后排之间因为增加了场地的标高差,后排建筑不再需要简单地按照规划条例中规定的高度比例进行间距的退让,而是可以借用前后排的高度差进行建筑的退让,有效地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李小兵;于宁;郭敏【摘要】以多层框架结构的坡地客房设计为例,根据其场地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简况,应用“掉层”和“吊脚”形式,对其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设计原则及技术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合理的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应对策略。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lope room design of multistory frame structure as an example,and used“drop layer”and“suspended”form of in-depth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foundation and the main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hat according to its site of forma-tion lithology and hydrogeologic profile. That will obtain a reasonable slop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trategies.【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4(000)025【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坡地建筑;框架结构;基础设计;主体结构设计【作者】李小兵;于宁;郭敏【作者单位】成都市成华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中心,四川成都 610101;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成都市成华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中心,四川成都 6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75.4坡地建筑指在高差较大的地形地貌上修建的建筑物。

由于坡地建筑顺应山坡地形层层退阶(层层接地),造成其底部嵌固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常见的接地处理方法有“吊脚”和“掉层”,结构上即为架空、退阶。

“吊脚”的处理可以避免大面积开挖,保持坡地的原有地形,节约建造成本。

浅析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浅析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2 . 1 基 础 设 计
在该多层建筑实体的基础设计工作 中, 依据地基基础 的相关 设计 规
r区基奉控—翻

_ ●-。 --● ●。 。。。 。- _● 。。 _。。 。。 。。 。— —

.. ..
.....
...
: I I . . . . . . . . . . . . 一
丈 比铡尺教 卒亿 地形矾 t
1 , 置● 黼量 2 碎. 1 一t
4 结 语
综上所述 , 数字 化测绘 技术在 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过程。 数字化测绘技术不像传统 的测绘技术, 它具有测图 自 动化 图形 自 动化、 耐保存、 输出形式多样以及为 G I S提供信息等优点, 使其在测绘时 速度快、 精度 高、 存储使用方便 。正因为它的这些优点 , 使其在地质勘 查 领域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让我 国的数字化测绘技 术发生 了革 命性的 改
工内容 的处理手段等 理论体系并 不是太健全 , 而建筑 结构的设计 难度 比较 大且基础 处理的难度 高等 问题较 为普遍 , 文章就 某斜 山坡 上多层大型公共 建筑 的具体施工情况 , 进行施工建设场地 中的整体 、 局部及地 基的稳定性 问题 的处理 , 就基础 、 挡 土墙 、 上部结构等 设
在斜 山坡 上进行多层建筑 的设计施工就是 对斜 山坡进 行必要 的修 整, 使其变为很 多个连 续性的 台阶地 , 并在台阶地上面进行 并依据 具体 的需求对场地 、 建筑结构 的框 架进行抗震 防裂强度 的设置 , 在基础 部位 的处理环 节中设计采用柱下独
计问题进行探讨 , 力求通过建筑结 构的合理设计及基础 的科 学处理 , 提 升整 个多层建筑 实体的稳 定性, 有效 的防止不均 匀的沉降对 多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施工设计及基础处理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施工设计及基础处理
( 1 ) 水平梁截面形式 、 高度、 标 高取值参照见 图 1 所示 。 ( 2 ) 斜梁截面形式 、 高度、 标 高取值参照见 图 2所示 。 ( 3 ) 斜悬挑斜梁端部截砸形式、 高度、 标高取值参照见图3 所示。
支撑木枋的水平杆必须加设( 防滑扣) 保险扣。步步紧距梁端部
3 0 0 a r m位置开始设置; 步步紧水平间距为 6 0 0 mm。 被步步紧夹住 的
2 4 . 6 m、 2 1 . 3 m 1 9 . 8 m、 1 7 . 5 m、 1 7 . 2 m、 J , 6 . 8 m, 1 5 . 5 4 m、 1 5 . 3 m、 1 3 Am、 1 Z 7 m、
1 2 . 1 m、 8 . 2 m , 本工程坡屋面标高多, 结构复杂, 折梁及折板较 多, 施 工
相邻两根木枋相接位置要求采用另一根木枋进行重叠连接 。梁两侧
的模板采用斜撑板进行加 固, 斜撑板 的水平间距为 6 0 0 a r m。
・ 1 7 ・
规 划 与 设计
建 耐 目 蒜 晦
2 0 1 3年 9月
工程造价、 工 期、 施工 的方便性等 , 这几 点既相 互独立 , 又相互关
. 2 斜屋 面水 平梁模 板支 设及 加 固设 计 粉 质粘土 , 厚度约 0 . 4 ~ 2 . 8 m可 塑状 态 ; ③粉质 粘土 , 厚度 约 0 . 5 ~ 3
梁侧立杆距梁侧 的距离均为 3 用 于摆放梁 底木枋 。 质 粘土 , 厚度约 1 . 5 - 2 . 1 m; ⑤层 细砂 夹粉土 , 厚度约 0 . 5 ~ 5 . 3 m; ⑥ 平钢管 ( 梁底木枋垂直 于梁 长方 向按照不大于 3 0 0 a r m间距均匀布置 ; 木 层 细 砂 层 厚度 约 0 . 5 2 . 5 m。 枋截面尺寸为 5 0 m mx 8 5 m m。梁底 、 梁侧模 板采 用 1 8 a r m厚双面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王 方,杨 智(中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摘要:在斜山坡这种复杂场地上建造多层建筑时,针对结构设计难度大、基础处理困难等实际情况,讨论了场地的稳定性问题(包括建设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及挡土墙的设计计算问题和基础设计过程中的不良地质处理问题,提出了处理和计算方法.在上部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性,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提出场地、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协调设计、计算共同工作,形成多层次的空间稳定结构体系;此外,提出了协调设计和计算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与措施对在斜山坡地基上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关键词:斜山坡;多(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 U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9792(2001)0320235204 在斜山坡上建造多(高)层建筑,即将斜山坡修整为若干连续台阶地,在各台地上建造多(高)层房屋.这是缓解用地紧张、塑造良好建筑环境的有益尝试.在这种场地上建造房屋,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往往很复杂,其建筑及结构设计具有特殊性,既有利于设计出独特风格的建筑作品,也容易因结构设计不当而酿成事故.对有关该类建筑的设计研究及实例报道较少,在此,作者通过对某大学综合教学大楼的设计实践,研究了该类工程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方法.1 工程概况某大学综合教学大楼建造在校区内斜山坡地带,建筑面积为1.3万m 2,建筑平面面积(长×宽)为98.4m ×58.2m ,建筑顺山坡地形采用庭院式(局部以连廊相连)布局(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5至8层不等,采用全框架结构、人工挖孔桩基础.建设场地山坡平均坡角为20°,为顺岩层面坡,局部基岩出露,山坡展布方向同岩层倾角为340°;山坡地经人工改造为多级不连续台阶向坡顶攀援;在建设场地范围内,坡底与坡顶高差25.6m (见图2).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揭示的场地土层情况如下:a 1人工填土Q ml .分布于场地内局部区域,厚度为1~12m. b 1残坡积土Q dl .分布于基岩面以上和溶蚀的沟槽、裂隙、溶洞中,厚度为0~18m ,岩性以含块石角砾土、砂土、粉质粘土为主,承载力f k =160kPa ,土层力学性质变化较大,局部发育有0.1~30m 3的土洞.图1 基础平面图图2 建筑结构剖面图收稿日期:2000-09-20基金项目:湖南省建委科研项目(97032008)作者简介:王 方(1960-),女,中南大学副教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第32卷第3期2001年6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J.CE NT.S OUTH UNI V.TECH NO L.V ol.32 N o.3June 2001 c1基岩,奥陶纪泥灰岩.该岩石分层夹有软质强风化石英砂,形成片状叠层岩石体,岩层面倾斜角均30°~32°,f k=4000kPa,岩溶强烈发育,存在沟槽、裂隙、溶洞及风化夹层.2 场地的稳定性分析及处理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不良的工程地质会影响场地的稳定性.场地的稳定性包括3个方面:场地整体稳定性;局部边坡、台阶及挡土墙的稳定性;基础的稳定性.2.1 整体稳定性建筑场地范围内斜坡土体下为层片状基岩(产状为∠30°~32°),中间有夹砂层,原坡土(岩)体受到附加的填土、建筑物重力荷载作用或地震作用,破坏原有的稳定平衡状态,可导致土体滑坡;建筑施工中如破坏顺坡基岩层的连续延伸性,也会产生失稳现象.2.2 局部稳定性局部稳定性问题的主要表现体现在:a1挖、填土形成的多级临空台阶,破坏了原有的稳定状态;因工期紧张,回填土未经压实固结处理会造成固结沉降;堆填土在雨水渗入软化时会沿原坡面滑塌.b1局部临空基岩体中的风化土夹层被水湿润或临空体被直接加载后具备滑移坍塌条件.c1基岩溶蚀、风化强烈,地表下土洞、溶洞较多,局部地段覆土会沿土洞或溶洞发生塌陷.2.3 基础的稳定性基础的稳定性即地基承载力可靠,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及倾斜,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2.4 处理方法以上3个方面的稳定性问题,相互关联,必须统一协调处理.a1为不破坏地基原有稳定性,在确定楼、地面的标高及台阶时应考虑到既要依地形顺坡设计,又要尽量减少挖填土方并且不得切断原顺层基岩层,以防出现高大的临空陡坎,使台阶的施工均在土体中完成,确保场地无整体滑移.b1建筑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要求桩端穿越基岩上部夹层及裂隙发育的破碎层,进入完整基岩0.5 m以上,使上部荷载直接传到稳定岩层,并具抗剪抗滑作用,确保整体稳定.c1利用场地内30个钻探孔作为锚杆,锚杆进入完整、质密灰岩约10m,加固上部破碎层与下部稳定层,使其成为1个整体.d1做好地面排水设计,避免加剧地基差异风化及溶蚀作用.e1对正大门弧形踏步台阶等具备滑坡条件处,进行抗滑计算并采用椭圆形人工挖孔抗滑桩支挡.潜在滑动体的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为K=(Q cosαtanφ+p c L)/(Q sinα);潜在滑动体的下滑力计算公式为p=K s Q sinα-(Q cosαtanφ+f c L).其中:K为稳定系数;Q为潜在滑动岩土体总重力及附加荷载之和;α为潜在滑动面倾角,(°);tanφ为摩擦因数;p c为岩土体内聚力,kPa;L为潜在滑动面长度,m;p为下滑力设计值,kPa;K s为推力系数[2],取为1.25.要求经抗滑处理后,稳定系数K≤K s[5].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可参考文献[9].3 挡土墙(板)的设计问题场地被挖、填成多级不连续台阶,台阶高差0.8~9m,宽5~12m不等.台阶边均设置挡土墙(板),有室内、室外挡土墙之分.室外挡土墙受场地限制少,可按常规设计;室内挡土墙受建筑墙、柱的限制,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物与挡土墙间的相互影响.在进行室内挡土墙设计计算时须注意:a1挡土墙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墙体会绕墙前趾发生一定的转动,因此,建筑墙体或构件不得直接承载在挡土墙上.b1挡土墙应避开建筑墙或柱,挡土墙不能以建筑结构构件作为支撑体.c1对具备滑移条件的临空高台阶,挡土墙体承受滑动土体的下滑力p作用,设计成抗滑移挡土墙,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为p a=rh2K a+K s Q sinα-(Q cosαtanφ+p c L).其中:r为墙后土体容重;K a为主动土压力系数;h 为挡土墙高.因受场地限制,部分挡土墙只能设计为挡土板的形式,根据挡土板位置及施工进程,借助已有的建筑构件采用空间受力的方法加以解决.挡土板边及板中设置钢筋混凝土(边)肋梁柱,下端以人工挖孔63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第32卷桩支撑,上部或中下部设置垂直于挡土板的拉(压)梁与上一级或下一级台坎上的人工挖孔桩基础拉梁连接,形成空间整体受力的挡土结构.这时,该部位的人工挖孔桩基础应先期施工完成并且与基础连系地梁相连.4 基础设计及处理4.1 人工挖孔桩的设计问题为确保场地的稳定性及基础受力可靠,基础全部采用人工挖孔桩,按端承桩计算并考虑抗剪抗滑作用[1,7].框架柱底设计(垂直)荷载N为2000~3500kN,桩芯直径D≤2×[N/(fπ)]1/2,取D为800 mm,1000mm;扩底直经D0≥2×[(N+G桩)/(fπ)]1/2取D0为1200mm,1400mm;扩底高度h按(D0-D)/2∶h=1∶4计算,通长配置纵筋.要求桩端进入完整基岩0.5m以上,桩孔成形后每个桩底均要钎探深度3m以保证桩底有厚度为3D的完整基岩.因部分基岩埋深较浅或出露地表,对于长度小于5m的桩,桩底均设置4根锚杆,锚杆直径为75 mm,锚筋直径为25mm(L=2×1000mm).采用M30水泥砂浆压力灌浆.相邻桩桩底高差与桩水平距离的比值一般应控制在1∶2范围内,但在岩溶强烈发育的山地,应根据具体的稳定情况而定,如2根桩处于稳定的石芽类陡坎上、下时,可认为是处于稳定的持力层上.4.2 不良地质的处理在桩基的(爆破)施工过程中,有40多根桩存在土洞、溶洞、裂隙或沟槽,空洞的规模大小不一,容积为0.5~30m2;并在部分桩的云质灰岩中发现数层顺层分布的风化土夹层,风化夹层位于基岩下3~5 m处,厚度为0.01~3.30m.处理办法如下:a1增加桩底钎探的密度,桩底必须落到风化土夹层下的完整基岩上.b1穿越土洞的桩基,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结构,护壁外侧土洞应填实.c1小溶洞、沟槽等用混凝土填实或采用喷灌水泥砂浆护壁.d1大溶洞的处理可以采用喷浆加固、填砌毛石或砌块,或者在桩外围(溶洞处)砌成桩形再施工桩[6,8].5 上部结构设计建筑顺地势分布于山坡上.由图2可见,建筑前后各部位层次不一,高差变化较大,结构设计除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外,还需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建筑物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除在重力荷载、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开裂、倾斜等外,在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等)作用下也会产生局部失稳、滑坡等破坏.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在进行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a1提高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在建筑各开间处均布置框架柱,形成纵横向的多层框架结构空间体系,并全部采取现浇楼面结构形式,加强结构的水平连接和整体性;在砼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中一定间距内设置插筋灌芯柱以及在门窗洞顶设连续拉梁、在窗台位置设拉梁等,均有助于提高建筑的整体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空间工作性能及抗变形能力.b1设置变形缝.在建筑中部高差变化较大处设置变形缝,在低层连廊与主体结构间设置变形缝,均可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温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造成的不利影响.c1加强上部与基础的协调.采用桩基础的形式可减少建筑不均匀沉降的程度,按一定的密度适当地布桩能增强桩的抗滑和抗水平作用能力.在建筑底层人工挖孔桩的桩帽间设连系梁,将各桩、柱相互牵制连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可有效传递水平(力)荷载,避免因个别桩失稳或失效而引起建筑整体破坏.d1变形观测.为了掌握斜山坡场地地基在建筑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地基加载的变化引起地基的变形(沉降、滑移)情况,检查滑坡处理措施和结构设计方法的总体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隐患,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沉降变形观测.观测的时间规定为:基础施工和每层结构施工完毕后都要进行变形观测;主体工程封顶完成后每隔1个月观测1次;全部工程验收竣工后1a内每隔3个月进行1次观测;以后每隔1a应观测1次.观测的内容包括对局部临空岩土体、已进行抗滑加固处理的滑动土体的蠕动变形观测以及对建筑物各控制点(按等点分布的原则确定8个主要控制点)处的沉降和倾斜进行观测.732第3期 王 方,等: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e1在斜山坡复杂场地条件下设计房屋时,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设计显得很重要.设计与施工应紧密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筑造型与平面布置应充分研究并利用建设场地的地形.设计出特色作品.建筑设计应考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及控制工程总造价.6 结 语在斜山坡上设计建造多(高)层建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1各专业应协调设计,以确定适宜于场地的结构形式.b1对受外部扰动后的斜山坡场地(岩)土稳定性进行评估计算.抗滑移处理措施应安全可靠.c1采用多种手段处理土洞、溶洞等不良地质问题.d1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协调设计,共同工作,在斜山坡上形成多层次的稳定体系,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参考文献:[1] J G 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2] 岩土工程手册编委会.岩土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3] G B 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4] 王 方,杨 智.斜坡高填土地基上的建筑结构设计探讨[J].建筑结构,2001,31(5):76279.[5] G 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6] 杨 智,王 方.建筑地基中人防洞的综合处理技术[J].特种结构,1999,16(2):57258.[7] 王 方,杨 智.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桩基的受力问题研究[J].云南建筑,1995,37(3):32233.[8] 王 方,杨 智.水泥粉喷桩设计方法浅析[J].有色金属设计,1997,24(3):38241.[9] 戴自航,彭振斌.土体滑坡治理的合理设计与计算[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2):982101.Re search on the structure de sign of multistory building on the hillsideW ANG Fang,Y ANG Zhi(C ollege of Res ources,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Central S 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Abstract:T o design buildings on the hillside is very special,for it usually faces the labyrinthine geologic formation that makes the design difficulty.This paper aims at th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of multistory or high buildings on the com pli2 cated hillside.The stability of the hillside that includes the stability of whole ground,local site and foundation is the first problem that determin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ject.The authors present the retaining walls design methods,the dispose skills of geology structure defect in foundation design,and the integration design of upper structure that av oided the de2 struction of building under the asymmetry decline.Based on the design practice,the concert design method of subs oil, foundation and upper structure is put forward,and the treating techniques of foundation s oil are als o propounded.It can serve as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K ey words:hillside;multistory buildings;treating technique of foundation s oil;structure design 83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第32卷。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是指在坡地上建设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

由于坡地地形的特殊性,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地形地势、土壤稳定性、景观特色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探讨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势分析、建筑设计、外立面设计和景观设计。

地形地势分析是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基础。

设计师需要仔细研究坡地地势的高低差、坡度和坡度方向等参数,以确定建筑的位置和布局。

建筑设计是根据地形地势和使用功能要求进行的。

设计师需要考虑住宅的层数、户型分布和公共空间的设置,以实现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然后,外立面设计是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外立面的形式感、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以突出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景观设计是为了提升住宅环境的美感和居住品质。

设计师需要精心规划植被、景观步道和公共空间,以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在进行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面对一些关键问题。

设计师需要考虑土壤稳定性问题。

因为坡地的土壤具有较大的坡度和坡度方向,可能存在滑坡、塌方等风险,设计师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抗震性问题。

地震是坡地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设计师需要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材料和构造,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坡地高层住宅建筑的交通便利性问题。

由于坡地地形的限制,交通通道的规划和设计需要更加合理和便捷,以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坡地高层住宅建筑的可持续性问题。

因为坡地的土地资源有限,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和能源节约,推进低碳生态的建筑设计理念。

谈坡地多层地下室结构设计问题

谈坡地多层地下室结构设计问题

谈坡地多层地下室结构设计问题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建设用地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工程建设场地的选取也相应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工程建设应保护环境,不应以破坏环境为前提来确保项目的实施;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先决条件,少占耕地、绿化用地等。

因此,工程建设场地逐步由单一平整的场地向条件复杂的场地过渡,如坡地、洼地等。

这类场地因其条件特殊、复杂多变,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地下室;不平衡推力;挡土墙;嵌固端;位移角引言:结合实际工程情况,从不平衡推力的抵抗、嵌固部位的选取等方面,分析了坡地上局部多层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不同结构布置方案受力性能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设计建议,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一、工程概况本文所选的建筑是某地区一栋框架结构的文化馆,地下2层,地上3层,地下室层高均为4.0m,地上层高分别为4.2m,3.9m,3.9m,场地类别为Ⅱ类,设防类别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特征周期0.40s。

建设场地位于一坡地上,地势南高北低。

建筑南入口(主入口)从±0进入建筑,北入口(次入口)从-1层进入建筑。

平面及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平面示意图图2剖面示意图(一)二、工程分析1、方案比较分析因建筑场地位于一坡地上,结合图1,图2可知,建筑的地下-1层南侧有两层覆土,北侧有一层覆土,其余两侧覆土随自然地势变化。

因覆土对结构具有侧向力作用,若建筑四周的覆土情况不一致,覆土将对建筑产生水平方向的不平衡推力。

这一不平衡推力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方向是恒定不变的,这对结构整体特别是地下-1层来说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结构设计方面,不仅仅是需要设置挡土墙等构件来抵抗这一部分的不平衡推力,还需要对结构进行调整来满足整体结构的刚度偏心,结构扭转等各项指标。

图3为本工程前期方案(方案一)-1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东西两侧因竖向挡土墙对称布置,对结构影响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给施工人员
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但是也正是因为建筑行业
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这给建筑结构
设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现代建筑越来越呈现出高层化形式,而且土
地资源的紧缺使得许多建筑的选址地形都比较复杂,比如坡地地区,要在这种地
形条件下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其难度是比较高的。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简要分
析了相关设计对策。

关键词:建筑;坡地地形;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对策
在坡地地形条件下进行多层框架结构建筑施工,相对于常规地形而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施工难度更大,尤其是在如何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方面,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一项内容,而
建筑施工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
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充分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方案,为后续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地区培训中心客房建筑项目为例,探讨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

将该坡地建筑分为A、B、C三个区域,该建筑总面积为1.5万m2,地面标高介于452.35m-470.25m,山坡坡脚在15毅-30毅之间,相对高差自东南向西北约19m。

A、B、C三个区域
地上分别为5层、4层、3层,层高为4.0m。

改坡地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
II类。

该坡地建筑主体结构的竖向构件嵌固形式为连续不等高嵌固,三个区域之间嵌固高度
存在一定差异。

该工程坡地为丘陵地貌,山脚局部基岩出露,岩层倾角为2毅-5毅之间,岩
质坡体稳定性较好。

水位设防标高为442.65m,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作用,现状稳定,无断
裂或滑坡等,适宜开展工程建设。

2结构设计的要点
2.1整体设计要点
首先,建筑设计人员要对整体建筑施工工地的条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尤其是施工现场
的地形特点,这些基本上是无法通过人力进行整体改变的,所以设计人员需结合现有地形优
化设计方案,构建符合实际施工条件的建筑框架结构体系,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保障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虽然在坡地进行多层框架结构施工具有一定难度,但是综合来看,这种
框架结构是比较能够适应坡地环境的,因为坡地地形大多具有层层退阶的特点,在进行建筑
设计时,通常无法按照该常规方法将嵌固端设置在一个统一层面上,所以多层框架更为实用。

而这种设计方法成本也比较低,所以更受施工单位欢迎。

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充分考虑
到坡地地形区的岩层条件,例如本次案例中的岩层土质主要是泥质粉砂型,与普通攻击岩层
相比,这类岩层位于较浅的地表层,所以在进行坡地建筑设计时,对于建筑基础部分的设计,可以采取浅埋的方式来完成,但是对埋设深度的计算要更为严格细致。

2.2维持建筑的稳定性
建筑结构设计的最主要原则是要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坡地地形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主要应当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是要合理控制建筑的基底标高,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施工比例,
确保各项施工工作良好衔接。

在对岩体临空面进行控制时,设计人员需优先考虑建筑的基础
埋深,为了能够确保岩层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应采用逐步增加埋深度的方法。

至于楼面基础
和楼层接地面基础,应设置相应的拉梁结构,如果使用构造底板,还应严格把控混凝土现浇
施工操作的规范性。

另外,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还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沉降
问题可能对建筑稳定性能造成的影响,尽量使建筑各部位结构受力均匀,以保持均匀沉降效果。

其次,建筑设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坡地地形建筑而言,所要面对的
风险主要有建筑风化风险以及建筑溶蚀风险,这些在结构设计阶段就应当做好全面预防。


本项坡地地形工程而言,三个区域的南北两侧基岩是最容易发生空面坡体风化和溶蚀风险问
题的地方,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结构设计时应当结合该种情况加强对建筑边坡的支护设计,最好是设计专项支护方案,可以采用设置挡土墙或者截水沟的方法来实现良好的排水功能,降低风险发生几率,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建筑主体结构设计
3.1主体结构设计建议
在坡地地形多层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设计中,整体概念设计主要通过建筑结构平面与竖
向规则性控制、主体结构整体稳定性等方面来对坡地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把握。

研究
表明,坡地建筑项目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优化,应当以地形条件和岩土构成为主要参考因素,该项目中主体结构设计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为保证施工便捷性与结构稳定性,通过“掉层”处
理方式消除坡地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结合地势坡形调整各楼层接地框架柱,形成“吊脚”框架柱。

通过不等高嵌固实现应力集中,通过边坡支护专项设计与结构主体的有序分离,减少楼
面质心与刚心的偏离,降低扭转效应,保证主体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3.2结构构造设计对策
首先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三级螺纹高强钢筋;其次设计
中对“掉层”和“吊脚”接地框架柱截面均做了调整,其截面均比上层框架柱截面每边加大
100mm,其柱轴压比不大于0.8,柱纵筋直径不小于18mm,柱箍筋沿接地层全高加密间距
为100mm;接地顶层柱、角柱除按计算要求外,柱纵筋直径不小于20mm,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同时规定接地框架柱相邻的楼板厚度不小于120mm,“吊脚”接地框架柱宜采用拉梁
连接;楼梯柱(短柱)按角柱及抗震规范要求。

3.3结构空间设计对策
在坡地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中,结构刚重比、周期比、强度比等指标的控制,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出结构整体稳定性以及平面与竖向的规则性。

为合理控制扭转效应,减少集中应力,可以适当调整接地顶层柱柱底嵌固方式,以保证坡地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主体结构地下连续不等高嵌固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因此在坡地建筑结构设计
中应当合理控制楼层位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坡地地形条件下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点是比较多的,相
对于常规建筑结构设计而言难度也比较大,但是多层框架结构相对其他结构而言却是对坡地
地形适应能力最强的一种设计方法,所以相关设计人员需充分了解坡地地形多层框架结构设
计的要点,并在实际建筑工程当中不断积累设计经验,这样才能在遇到各类复杂坡地地形的
情况下,准确有效地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最大程度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为建筑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长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大伟.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J]. 中国科技投资,2017(4).
[2]李京泽. 探讨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设计[J]. 中国科技投资,2017(18).
[3]李晓松. 坡地地形中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J]. 科学与财富,2017(11):211-211.
[4]杨婷,徐宏艳. 某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分析[J]. 建筑结构,2018(S1):159-161.
[5]王博. 某在建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J]. 福建建筑,2015(7):4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