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点
角大于 I1 0作为公认腰椎不稳定的标准。CT检查:我院应用 3 讨 论
pQsooo型超高导螺旋 CT机,层厚 2 mnl,节段主要局限于 3.1 X线在腰椎不稳定中的价值 功能位 x线影像学表现
L。~ 、L ~ 、L ~S ,可以观察小关节的关节间隙、关节软骨、 是诊断腰椎不稳定的基本条件,这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共
1.2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我院使用先进的数字化 x线 现见表 1;MRI检查主要表现在每例患者的L。~ 、L ~ 、L ~
成像系统(DR),本组所有病例均行站立位腰椎过伸过屈侧 s 椎间盘的退变情况。本组患者的 165个腰椎间盘退变的
位x线片检查 ,以椎体间水平位移大于 3 mm、椎体间矢状成 MRI表现见表 2。
实用骨科杂志 第 14卷 ,第 12期 ;2008年 12月
即是对上述 观点的证 明。
等不恰当治疗有可能损伤颈髓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故
4.3 治疗及预后 一经诊断,应及时平卧,行 Glisson枕颌 不作推荐。
带牵引,肩背部垫枕使头后伸,头部两侧置沙袋以防旋转。低 重量维持牵引,初始重量 0.5~1 kg,最大重量不超过体重 1/ l0为宜。牵引重量过大并不能迅速复位和缓解症状,相反会 造成患儿不适等情况,影响疗效,增加一定危险。牵引 3~4 周,颈部受损韧带多已纤维连接,复位成功并经 X线片证实 后带颈托固定 3~4周,多可彻底治愈。如果因漏诊、误诊而 延误治疗,则可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手法按摩复位
何一方面的负荷增加 ,应力集中导致退变,都将产生一系列 度。国内学者将椎间盘分为 0~3度[1]。0度:正常髓核图像,
的临床表现。本文分析总结 55例有明显腰椎不稳定患者的 信号均匀,形态正常;1度退变:信号强度不均,形态不规则扩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通常是指腰椎的结构不稳定或功能失调,导致腰部疼痛和不适。
这种情况的诊断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
以下是可能用于诊断腰椎不稳的一些标准和检查: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病史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站立、走动时的姿势和步态,检查腰椎的活动范围、肌肉张力和感觉异常等。
3. 疼痛评估:医生会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加重因素。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磁共振成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腰椎的结构,查看椎间盘、骨刺或椎间关节等问题。
5. 功能性测试:例如活动范围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以评估腰椎的稳定性和功能状态。
6. 神经系统评估:检查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如下肢无力、麻木或痛觉异常等。
诊断腰椎不稳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腰椎不稳,建议尽快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腰椎不稳
腰 椎 不 稳
影像学诊断—侧位
椎体矢状面排列紊乱 椎间隙“不正常” 成角移位 椎间孔变窄 棘突排列不对称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 椎 不 稳
影像学诊断—过伸过屈侧位
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站立位/卧位拍片有争议; 多种测量方法,标准不统一; 实际应用中人为差异大;
腰 椎 不 稳
腰椎解剖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 椎 不 稳
腰椎不稳病理变化
椎 间 关 节 软 骨 退 变
椎 间 盘 关 节 囊 变 薄 髓 核 损 伤 关 节 囊 松 弛 纤 维 环 膨 出
不 正 常 的 活 动 增 加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 椎 不 稳
影像学诊断—过伸过屈侧位
Bambakidis,2005;Iguchi,2004;Kotilainen E,1998;
椎间成角≥ 10° 矢状面位移≥3mm,L5~S1
北京协和医院等
腰 椎 不 稳
脊柱内固定
坚强固定 弹性固定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 椎 不 稳
脊柱非融合系统
脊柱融合技术被广泛使用,近年来融合技术和器 械的发展,腰椎融合的成功率几乎达到100%
9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学者使用“非融合技术” 进行腰椎动态固定,及稳定但不融合腰椎,取 得了满意的成绩!!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椎失稳影像诊断标准
腰椎失稳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动力性X线检查:
o腰椎椎体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在过屈和过伸侧位X线片上,相邻腰椎椎体间的相对水平移动大于3mm,通常认为可能存在腰椎不稳现
象。
o旋转活动度:腰椎节段在屈伸过程中旋转角度增加,L5/S1椎间旋转>20°,其他节段>15°。
2.静态X线检查:
o椎间隙狭窄程度:椎间隙宽度减少>10%。
o椎间隙角度变化:椎间隙的角度变化>10°。
3.临床症状和体征:
o反复发作的下腰痛,活动或轻度用力即可诱发疼痛。
o休息或佩戴腰围、支具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4.其他影像学证据:
o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椎体、椎间盘及韧带结构的形态变化,确认椎节不稳迹象。
o MRI检查不仅能看到X线和平片未能显现的软组织病变,还能评估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椎体和椎间盘的退变程度。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当X线动态观察到椎体间活动度异常并且患者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可以诊断为腰椎不稳。
确切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体检和影像学特征,必要时还需要包括MRI、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共同分析。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站立位腰椎动态摄片:测量相邻椎体间水平位移大于3mm(在L5/S1大于5mm),或椎体间矢状成角大于15°时,判断为腰椎不稳。
2. 目测法:观察椎体序列是否顺齐,大致评估椎体的不稳情况。
主要包括3条序列线:椎前缘连线、椎后缘连线、骨性椎管后缘连线。
椎体不稳主要表现为:不稳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椎体序列连线不连续,呈阶梯状改变。
3. Meyerding法:将下位椎体上缘关节面分成4等份,上位椎体的后下缘
滑脱至等分的位置数为滑脱的度数,分为4度,分别为椎体前后径的1/4、2/4、3/4及3/4以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腰椎不稳术后饮食
腰椎不稳术后饮食
正常情况下我们人的腰椎是具有稳定性的,但有些腰椎病会腰椎受损会导致腰椎不稳定。
而腰椎不稳定即是指腰椎不能维持正常的负荷。
腰椎不稳的常见的治疗手法是保守治疗,但也有严重的腰椎不稳的情况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后的康复和护理也是需要注意的,那么腰椎不稳定术后饮食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腰椎不稳定的原因
1、是由于腰椎间盘及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所致的腰椎假性滑脱,又叫退行性脊柱滑脱症,又称为完整椎弓峡部的脊柱滑脱症,多为老年人易患的一种脊柱病,多见于女性。
患者有长期腰痛史,但坐骨神经症状较轻。
病变主要发生在腰椎4~5之间,该部位是不稳定最敏感区域。
2、是因椎弓根先天性发育缺陷,或外伤后椎弓根骨折不连接而造成的腰椎真性滑脱,其滑脱的程度远比假性滑脱严重。
这种真性滑脱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症状往往比较严重,有时痛得不能弯腰。
二、腰椎不稳定术的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
重建稳定性是手术目的,目前主要通过固定融合达到。
弹性固定、人工髓核、人工椎间盘技术:理念先进,技术尚不成熟,是未来发展方向。
融合方法
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只要掌握好适应征,手术操作合理都能获得良好的融合率。
前路椎体间、后路椎体间、后路关节突、后路椎板间、后路横突间、融合是否加用内固定也众说纷纭,总体来说,内固定确实提高了融合率。
三、腰椎不稳手术后饮食
首先以蔬菜水果为主,多喝新鲜的果汁。
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最好选用牛奶、蛋黄、酸奶等。
少喝茶和咖啡。
如果术中失血过多,腰椎间盘突出的饮食中适当加一点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豆腐等。
少食多餐。
腰椎小关节不稳症(小关节半脱位,小关节错位)
腰椎小关节不稳症(小关节半脱位,小关节错位)【病因】(一)发病原因腰椎小关节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所组成。
关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其周围有关节囊包绕。
关节囊松而薄,内层为滑膜,能分泌滑液,以利于关节的活动。
当腰椎受到过大的垂直负荷应力或是腰椎过分旋转的剪力作用时,小关节容易发生损伤性滑膜炎,导致关节面软骨营养不良,软骨表面变薄、出现裂隙,关节面不平整。
软骨下的骨松质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骨质变硬。
关节囊在承受超负荷应力或剧烈旋转应力后可以撕裂,并形成纤维瘢痕化。
当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时,可致小关节囊松弛,直接造成小关节半脱位。
(二)发病机制腰椎小关节的关节囊由纤维结构和滑膜两层组成。
滑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分布于小关节突的神经为脊神经后支,后支分为内、外侧支,两支又均有小的分支,形成一种很丰富的神经结构,即小关节感受器。
当滑膜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时,便产生明显的疼痛。
腰段的关节面排列近似矢状面,前方有黄韧带加强,后方有部分棘间韧带加强,腰椎的旋转活动受到小关节突的限制。
当腰椎小关节突遭到旋转暴力时,很容易发生损伤。
脊柱屈曲50°~60°时,损伤主要发生在腰段。
腰前屈时,小关节分离。
腰后伸时,小关节会聚。
椎体发生扭转时,小关节一侧合拢,另一侧张开。
人到成年后,椎间盘、韧带等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如果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做脊柱旋转活动如腰部扭转、弯腰取物、扫地等均会因椎体及椎间组织在不稳定状态下承受较大的力,而使小关节咬合不良或错位。
腰5的活动范围较大,容易发生小关节张开。
当其张开时,小关节腔内的负压增加,关节囊滑膜被吸入、嵌夹,形成小关节滑膜嵌顿。
近来有人通过对腰椎后关节内“半月板样结构”的解剖和组织学研究,认为该结构可能是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及小关节综合征的结构基础。
该结构的神经末梢可能是一种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ive rece ptors),当半月板样结构本身受到卡压刺激时,便会产生疼痛。
腰椎不稳定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定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通常由于退行性改变、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
影像学诊断在腰椎不稳定的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腰椎不稳定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1. X线检查:腰椎不稳定的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在正侧位X线片上,医生可以评估椎间隙的宽度和对称性,骨质增生和骨赘的情况,以及腰椎的姿势和弯曲情况。
通过X线片的比对,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腰椎的稳定性情况。
2. CT扫描:螺旋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骨结构影像,对于评估腰椎骨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变有很高的分辨率。
通过CT 扫描,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腰椎骨折的程度、椎间盘的状态以及椎管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腰椎的稳定性。
3. 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结构,对于评估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结构的病变非常有利。
在腰椎不稳定的诊断中,MRI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等情况,从而全面评价腰椎的稳定性。
4. 功能性影像学检查:除了静态的X线、CT和MRI检查外,功能性影像学检查也对腰椎不稳定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屈伸位X线片可以评估腰椎在不同姿势下的稳定性,动态核磁共振成像则可以观察椎间盘在活动状态下的情况,这些检查能够更真实地还原患者平时的生理状态,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腰椎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腰椎不稳定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以及功能性影像学检查。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影像学方法,医生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腰椎的稳定性,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谨慎判断,以确保对腰椎不稳定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腰椎不稳的诊断指标
腰椎不稳的诊断指标2007-08-09 15:35腰椎不稳参考诊断标准:1、动态侧位X线片示椎体向前或向后滑移大于3mm,和(或)椎体在伸屈过程中旋转活动度增大,L5-S1节段大于20度,其上位节段大于15度。
2、反复发作的下腰痛。
3、活动或轻微的用力即可引发下腰痛。
4、休息或用围腰、支具外固定治疗可缓解。
5、腰椎内固定手术史。
以上五点若满足前两项,同时满足后三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临床不稳。
脊柱的稳定性反映了载荷与其作用下所发生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同样的载荷下,位移越小, 稳定性就越强。
因此, 脊柱的不稳意味着在正常载荷下即出现了异常活动、应变和变形。
White 提出了临床稳定( clinical stability ) 和临床不稳( clinical instability) 这一概念。
认为在生理载荷下, 脊柱各结构能维持其与椎体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 不会引起脊髓或脊神经根的损伤或刺激, 故称为临床稳定; 当脊柱丧失这一功能时, 就称为临床不稳。
临床不稳在生物力学上, 是指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活动度增加, 与正常结构相比, 不稳的脊柱在同样载荷作用下发生更大的位移; 在临床上, 不稳脊柱的过度活动可导致疼痛, 潜在的脊柱畸形可能导致脊髓及脊神经组织受压损伤。
上述两方面的含义可以分别命名为“脊柱不稳”和“脊柱不稳征”。
也就像楼上前辈所说的, 当存在脊柱的过度活动和(或) 异常活动时,并不一定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不稳引起的疼痛后,真正不稳移动的范围又不大,达不到诊断影像学不稳的标准。
脊柱的不稳一般经历不稳,代偿性稳定重建,再次失稳三个阶段。
而早期治疗目的为1.使颈椎被破坏的节段在理想的功能位充分愈合;2.防止对颈椎其他组成部分及脊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使原已损伤的神经组织尽可能恢复功能;3.防止颈椎原有畸形进一步加重或出现新的畸形。
腰椎节段性不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Fry—moyer等[8]极度屈曲与过伸的侧位X线检查,其诊断标准是临近的椎间隙成角超过15°或位移超过3mm。
腰椎失稳简述
临床特点: 与活动有关的下腰痛或神经症状 制动后会减轻或消失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久站后“折腰感” 屈伸活动时“受阻感”
“腰部断裂恐惧感” 支具制动后或改变体位,症状消失
临床体征: 站立时“台阶状棘突” 不稳试验 疼痛试验 腰椎被动牵拉试验 伴或不伴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
5.手术治疗进展
2.病因病理
腰椎失稳根据常见原因可分为:创伤性腰椎失稳 、退变性腰椎失稳、病理性腰椎失稳(感染或肿瘤) 、发育性腰椎失稳(峡部不连滑脱)、医源性腰椎失 稳、动力性腰椎失稳(神经源性或肌性)等。几乎脊 椎的所有常见伤病均可导致其本身的不稳定。此外 ,肿瘤、炎症以及各种减压性手术都可能被坏腰椎 的稳定性。
4.Stokes和Frymoyer对腰椎失稳作了如下的定义:脊柱 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使在生理载荷下,腰椎运动节段 上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的生理范围,从而出现脊柱的畸 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这个定义被大部分医 生所接受并应用到临床。
5.Panjabi重新定义了腰椎节段性失稳:在生理载荷下, 脊柱的稳定系统将脊柱运动的中性区域维持在生理范围 内的能力减退,从而出现脊柱的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 忍受的疼痛。
成角不稳定:前屈/后伸位椎间隙张开角度 水平不稳定:矢状面下位移 旋转不稳定:矢状面屈伸角
目前国内外大多使用标准
△θ=θ过伸-θ过 屈 ≥15°
(前后位移≥3mm L5-S1≥4mm)
L4-5≥20°
斜位
CT
MR
4.诊断
临床不稳 影像学不稳
White and Panjabi’s 脊柱不稳的 诊断标准 ( ≥5 分即为不稳)
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的病理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退变分期
椎小关节
腰椎退变性不稳
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退变的过程通常会导致僵硬,但一般都是稳定的,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不稳。
腰椎滑脱是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单一椎体相对另一椎体的水平移位,或更为广泛的退变性脊柱侧凸。
各种形式的腰椎不稳都可导致腰背痛和神经卡压。
退变导致的不稳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进行性的相对严重的症状,必须通过手术才能缓解。
腰背痛非常常见,在发达国家超过70%的个体都可能出现过单纯性的腰背痛,最多发的年龄为34-44岁。
这类腰背痛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对于任何脊柱专科治疗而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少的干预措施使患者恢复到相对舒适的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脊柱专科医生应不遗余力地查找单一的疼痛激发点,然后才能进行成功的治疗。
在一系列的退变过程中,任一结构都可导致腰背痛,而腿痛也可能受多个位点的影响。
在脊柱退变这个类似于多米诺效应的进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最先出现的是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对于轴向应力可起到缓冲垫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脊柱功能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椎间盘与关节突关节相互协调,可完成矢状位和冠状位上的活动。
在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相关功能的丧失使脊柱功能单位前方的力学稳定性下降。
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稳定性下降以后,在病变节段由于负荷增加,并出现新的扭转应力,可使韧带结构出现肥厚。
退变突出的椎间盘以及肥厚的韧带可使椎管容积减小导致椎管狭窄。
随着退变加重,关节突关节也出现退变、肥厚。
然而,这是腰椎退变典型的次序,事实上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
同一节段的一侧可能比另一侧退变得更快。
通常,这种不对称的病理改变被认为会导致两种常见的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滑脱和脊柱侧凸。
当然也存在一些复杂性的脊柱不稳,比如同一患者既有退变性侧凸也有滑脱。
这些状况往往会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和疼痛。
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患者的主诉。
脊柱退变性不稳的患者通常会抱怨腰背痛和下肢的症状,但很少会关注脊柱的畸形。
腰椎不稳康复论坛发言稿
腰椎不稳康复论坛发言稿我是一个患有腰椎不稳的患者,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论坛中,与大家分享我的康复经验和故事。
我深知腰椎不稳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大的影响和困扰,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次发言,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友友们,让大家都能够走出困境,重拾健康的身体。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康复经历和困难。
在我开始感到腰痛、腿部无力和行走困难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平常的劳累导致的疲劳。
然而,随着症状的加剧,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腰椎不稳引起的。
当我得知确诊的消息时,内心充满了无助和恐惧。
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困境,如何恢复我的身体功能。
在康复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对自己情绪的管理,由于腰椎不稳带来的疼痛和身体功能下降,我时常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然而,通过与医生沟通和寻求家人的支持,我逐渐调整了我的心态。
我明白只有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才能更好地康复。
其次,我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找到适合我的康复方案。
我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康复方法,如物理疗法、针灸、推拿等等,并从中找到了适合我的方法。
最后,我还需要学会如何正确保护自己的腰椎,避免再次受伤。
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注意姿势和运动方式,我能够更好地保护我的腰椎,并加速康复进程。
在康复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很多有趣的经历和启示。
首先,我发现运动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尽管我开始时觉得运动会导致腰椎疼痛加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我锻炼身体,增强腰椎支撑力,还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其次,我开始关注我的饮食健康,并发现一些食物对于减轻腰椎不稳症状非常有效。
比如,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可以帮助我加强骨骼和肌肉,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最后,我发现坚持锻炼身体的难度和重要性。
尽管治疗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和诱惑,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因此,我非常感激那些一直以来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人们,正是他们帮助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最后,我想对所有患有腰椎不稳的朋友们说,不要放弃希望,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腰椎不稳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不稳的准确诊断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病史询问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
患者应提供疼痛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等信息。
此外,患者还应告知医生是否有脊柱外伤、手术史以及与腰椎相关的其他疾病。
二、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腰椎的体格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1. 患者的站立姿势:医生观察患者是否有脊柱侧弯、旋转等异常姿势。
2. 腰椎活动度:医生会检测患者的腰椎活动范围,包括前屈、伸展、侧屈等动作。
3.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腿部感觉、力量和反射是否异常,以排除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
三、影像学检查除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腰椎不稳。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1. X线:X线检查可以显示脊柱的结构和形态,包括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等指标。
医生可以根据X线片的结果判断腰椎是否存在退变、滑脱等异常情况。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腰椎结构信息。
它能够显示腰椎的椎间盘情况、椎管狭窄等影响腰椎稳定的因素。
3.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软组织结构的情况,如椎间盘膨出、脊柱管狭窄等。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诊断腰椎不稳非常有帮助。
四、功能测试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腰椎的稳定性,医生有时还会进行功能测试。
常见的功能测试包括:1. 后凸试验:患者站立或坐下,医生用手指压住患者的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腰椎后凸。
2. 腰椎活动度测量:医生会让患者做一系列腰椎运动,如前屈、伸展、侧屈等,然后通过测量患者的运动范围来评估腰椎的活动度。
五、其他检查在一些疑难病例中,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特殊检查来辅助诊断,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动态观察、脊柱动态X线摄影等技术。
综上所述,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测试以及必要时的其他检查。
腰椎退变性不稳定诊断与治疗
3. MRI
MRI可清晰显示不稳节段周围组织的肉芽增 生、炎症和水肿,这些病理改变均以MR的 异常信号来表示。这一优越性是X线平片和 CT扫描所无法比拟的。
六、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1、 症状: 腰椎不稳可见于腰椎的许多伤病,临床症状较为
1. 常规腰椎平片和CT:
1)、腰椎不稳者棘突、小关节的排列不对称。
2)、 牵张性骨刺:骨刺位于椎体的前方或侧方,呈水平方向 突起,基底部距椎间盘外缘约1mm,小的牵张性骨刺意味着有 腰椎不稳存在,而大的牵张性骨刺仅提示该节段曾经发生过不 稳。当腰椎重新获得稳定后,牵张性骨刺可逐渐消失。
3)、 真空现象 : 也称Knuttson现象,即椎间隙内出现充满气 体的透明裂隙,常见于L5-S1椎间隙,内含气体中氮气占90% 以上,这一现象未发现与临床症状有何联系。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最常用 方法,但仔细思考一下,现在仍不能满意解决上 述三个问题。
一、定义
美国AAOS: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腰椎运动节段超过正常 限制范围并表现出异常反应,即稳定性降低,运动节段的 运动范围增加或异常。
Frymoyer及Krsg定义:脊柱运动节段的硬度下降,使作 用在运动节段上外力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从而产生腰痛、 进行性畸形和压迫神经结构的危险。
1.X线上可见腰椎畸形,并进行性加重,伴有疼痛。
2.畸形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与不稳定节段有关的相应症状 和体征。相应的神经症状和确实的体征最可靠。
3.提示性症状,如病史中有当机械负荷稍大于正常时,出现 腰背痛。
4.病损越具体,越局限,治疗成功的可能就越大。 Frymoyer的分类系统包括腰椎节段性不稳定与腰椎退变性不稳 定.
腰椎不稳症的诊治进展
脊柱 功能 单 位 ( f u n c t i o n a l s p i n a l u n i t ,F S U) 由相 邻 的
两 个 椎体 以及与 之 相连 的椎 间 盘 、 小关 节 和 韧 带构 成 。腰椎 尤 其 是 动力 性 x线 片。( 1 ) x线 片: ① 常 规 腰椎 平 片可见 小 关 的稳 定 性 由椎 间 盘 、 小 关节 和韧 带 共 同维 持 , 同时 也受 神 经 节 棘 突不 对 症 , 小 关 节退 变 和 半 脱 位 , 牵 引性 骨 刺 , 椎 间 和周 围肌 肉的 影 响 。 任 何 原 因导 致 上 述 结 构 的 损 害 都 可 能 隙 变 窄 。 ② 过 伸 位 病 变 腰 椎 椎 体 间 移 位 距 离 大 于上 一 腰 椎
导 致 腰 椎 不 稳 。年 龄 的增 长 和 慢 性 损 伤 , 导 致 椎 间 盘 及 关 矢状 径 的 9 %或 过 曲位 病 变椎 体 间移 位 距 离 大 于上一 椎 体矢 %可结 合 临 床 诊 断 为 腰 椎 不 稳 症 。 也 有学 者 【 5 认 同 节 软骨 退变 , 关节间隙变窄, 韧 带 和 关节 囊 松 弛 , 导 致 其 稳 状 径 的 6
【 关键 词 】腰椎 不稳 症; 诊 断; 治疗进展 【 中图 分 类 号】R71 1 【 文献 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1 3 ) 1 0 ( b ) - 0 1 9 4 - 0 3
1 定 义 和 发 病 机 制
定性下降。 椎 间盘 退 变 的 机制 尚不 十分 明确 , 椎 间 盘营 养 供 腰 椎 不 稳 的动 力 性 x片 表 现 为矢 状 位 病 变 椎 体 间移 位 超 过 应 下 降 可 能 是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 其 中一 个 明显 改 变 是 椎 间 4 mm; 或成角 > 1 0 。; 或L 1 , 2 、 L 2 , 3 、 L 3 , 4 旋转超过1 5 。、
预防下腰椎不稳症PPT课件
认识下腰椎不稳症 谁容易患此病
下腰椎不稳症常见于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 老年人。
长期的错误姿势和缺乏锻炼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认识下腰椎不稳症 何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腰痛、活动受限或感到腰部不稳,应 及时就医。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病情恶化。
下腰椎不稳症的预防措施
下腰椎不稳症的预防措施
如何改善日常姿势
定期进行冥想或瑜伽也是有效的放松方法。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 有助于整体健康。
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腰椎健康至关重 要。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定期体检的必要性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腰椎问题。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来自查,特别是 对高危人群。预防下腰椎不稳症
演讲人:
目录
1. 认识下腰椎不稳症 2. 下腰椎不稳症的预防措施 3.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4.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展望
认识下腰椎不稳症
认识下腰椎不稳症
什么是下腰椎不稳症
下腰椎不稳症是指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受损, 导致腰椎间的活动异常。
此症状通常伴随腰痛和运动限制,严重时可能影 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
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和办公桌可以减轻腰椎 负担。
下腰椎不稳症的预防措施
锻炼与强化
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如平板支撑和桥式,有助于 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 身体素质。
下腰椎不稳症的预防措施
注意运动安全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重物搬运时,注意热身和使 用正确的技巧。
下腰椎不稳症
下腰椎不稳症【病因】(一)发病原因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
(二)发病机制1.概述由于髓核内含水率高达90%,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具有良好的弹性。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水率逐年降低,并随着含水量减少而使椎间高度下降,以致由于此种回退而引起腰椎不稳。
一般认为,腰椎不稳是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早期表现之一,而外伤与劳损等与退变又具有密切关系。
与此同时,小关节面、关节囊以及椎间盘的软骨盘最容易受到损伤,使软骨纤维化、厚度减小和骨质致密化。
损伤程度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显微骨折(microfracture),且大多见于软骨下方。
与此同时,滑膜可出现急性炎性反应,有液体渗出,渐而滑膜增厚,并可导致关节周围的纤维化。
如损伤相对较轻,可通过组织修复而很快恢复。
反复的损伤累积或较重的损伤可引起一系列变化:随着椎间盘高度减小,小关节的重叠程度加大,同时,黄韧带可增厚或松弛,以致椎管与神经根管变窄。
反复损伤将使腰椎不稳的时间延长,不易恢复原有的稳定性。
2.分期除外伤性病例外,本病是一种逐渐发生、发展的慢性疾患。
在一般情况下,将腰椎不稳症分为以下3个阶段:(1)早期退变期:即本病的开始阶段,以动力性不稳为主,故也叫功能障碍期。
此时小关节囊稍许松弛,关节软骨可呈现早期纤维化改变。
此时,如施加外力,可使椎体出现移位;但此期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即使有急性症状发作也可很快恢复正常。
(2)不稳定期:随着病变的加剧,促使小关节囊松弛度增加,关节软骨及椎间盘退变明显,并易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动力性摄片可见椎体异常移位。
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在此阶段,不稳定节段最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
(3)畸形固定期: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小关节及椎间盘周围骨赘的形成而使脊柱运动节段重新获得稳定,此时出现较为固定的畸形。
病理检查可见小关节软骨退变已到晚期,纤维环与髓核中可有明显破裂与死骨,边缘可见骨刺。
固定畸形及骨赘的过度增生常使椎管的口径发生改变,此时由于椎节不再松动,因此“椎节不稳”这一诊断亦将被“椎管狭窄”所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不稳的病因腰椎小关节面方向近于矢状面排列,尤其腰5与骶1关节为更甚。
该解剖特征使腰椎伸屈活动范围较大,而局部的侧弯和旋转活动范围则明显受限。
腰部活动范围:在屈曲时从腰1~腰4的活动量为5~10%;腰4~腰5为15%~20%。
而腰5~骶1却达60~75%。
因此该节段负有巨大的生物力学需求。
腰椎区前纵韧带较发达,纤椎环又占椎间盘面积的50%~70%,由于前纵韧带与纤维环的附丽关系,所以对临床稳定起主要作用。
后纵韧带不如前纵韧带强韧,小关节在腰椎稳定中也起关键作用。
发育良好的小关节囊在腰椎的轴向旋转和侧屈活动中起重要稳定作用,Sullivan & Farfan (1951)在实验中显示,腰椎旋转≥30 ° 时可导致神经根损伤,所以临床上腰椎发生移位时要怀疑小关节是否已发生骨折或骨折脱位之可能。
由于腰部负荷和活动量大,尤指下腰部。
其椎间盘源性的疾病发生率就高,椎间盘的退变,必波及小关节的稳定,致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开始时间也较其他关节为早。
表现腰5骶1椎体间易发生狭窄、松动及失稳等征象。
小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炎在X线片上显示小关节间隙狭窄、增生。
这意味着椎间盘与韧带退变发生的时间比此改变更早。
髓核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降低。
当胎儿初生时,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率分别为70%与80%;发育至成年后则为70%与80%;至35岁左右,纤维环降至65%,髓核变为75%。
失水后纤维环及髓核的体积相应萎缩,椎间盘高度丧失,继而引起椎节间的松动和失稳。
正常状态下,椎管内的马尾神经与神经根处于自然松弛状态,一旦椎间隙变窄,椎体间的后纵韧带与椎板前方的黄韧带必然因松弛凸向椎管。
导致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受刺激或压迫。
椎节间的松动与失稳也出现类似的病理刺激,再加上椎间关节及小关节的退变、增生、骨赘形成,与后突的髓核,增厚的黄韧带等共同形成对椎管的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腰椎临床不稳的特点是:与颈、胸段相比,其神经并发症的发病率更低一些。
马尾神经的康复相对较颈胸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更容易。
但由于腰部的负荷较颈胸段大,退变发生较早,所以继发性腰腿疼痛、畸形、残疾也多见由于退变引起腰椎逐渐发生不稳和移位。
长期存在的滑脱,可导致纤维环的广泛延长变形,更促使了腰椎不稳。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创伤使椎体发生严重的楔形变也导致腰椎不稳。
由于感染、肿瘤或手术等破坏了后纵韧带的完整性,也可导致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特点?腰椎节段性不稳是由于运动节段的活动范围超出正常限制。
腰椎不稳是受最小应力后使腰椎丧失正常的强度,并产生异常活动。
在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中,除骨性结构外,肌肉和韧带的作用力也是被肯定的。
由于脊柱是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每一节段的活动都有三个互相垂直的轴,有6个自由度,所以研究活动平面的异常是重要的。
这些异常活动可通过对屈伸、侧弯、旋转的动态X线片来分析研究。
如前屈时,椎体前移大于3 mm,可认为是椎间盘发生早期退变的证据,侧弯时摄片可发现棘突的不连续,在动态CT扫描上也可发现异常和过度旋转。
在摄片检查中由于疼痛,患者存在保护性肌肉痉挛收缩,所以腰椎不稳,不可能都在X 线上准确检查出来,尚需凭临床经验及其他手段给予准确诊断,如采取几种特殊位置摄片。
腰椎不稳的临床表现是什么??腰椎不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很多,在早期轻者症状多不明显,重者呈现腰椎滑脱症,因其不伴有椎弓峡部崩裂,称之为“假性滑脱”症状。
腰椎不稳的X线特征是什么?1.X线平片显示腰椎各节段退行性变的证据,拍屈一伸动力性侧位片以观察椎节松动的程度,椎节移动在3mm以内,与邻近椎间隙成角不超过15度为正常,反之则高度怀疑存在不稳。
2.椎间隙狭窄:L4~5椎间隙狭窄可能与腰痛有关,而且与神经症状,如麻木、坐骨神经痛等也密切相关。
静态X线片显示运动节段有不稳,而动态X线片上可能未见异常,与肌肉痉挛干扰有关。
在X线片上显示非对称性椎间隙塌陷也是节段性不稳的另一种提示信号。
3.骨赘:有二种形成方式,一种叫牵拉骨赘,一种叫钳形骨赘。
牵拉骨赘是纤维环最外层受不正常应力所产生。
而钳形骨赘是椎体对压缩负荷的生理反应,以期达到脊柱稳定,与体力劳动和长期过度负荷有关。
4.脊椎骨排列紊乱:X线片上显示L4比L5向前移位,并称之为假性滑脱,也有学者观察到是L4比L5向后滑移,另外还见到轴向旋转畸形。
在平片上见到椎弓根旋转,棘突偏移中线,Now man和store观察到退变性滑脱每十年平均进展2mm。
有学者发现进展性滑脱的患者有明显的症状,也有许多患者存在退变性滑脱,但并无下腰痛症状。
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病例中腰4节段滑脱较多见,由于腰4位于髂嵴连线位置上,腰5横突长椎体又下沉构成腰骶关节稳定性好,所以下腰椎与骨盆构成稳定的解剖特点,也给腰4,腰5椎体间关节增加扭转和轴向旋转的力学应力,从而导致腰4~腰5水平的退变性滑移。
腰椎不稳的诊断?诊断分类法用于腰椎不稳定:1、病人的腰椎畸形已经靠近Kirkally-Winis不稳定期的后期,畸形进展已从X线片上测出,临床上出现疼痛,即应诊断不稳。
MRI与CT对椎间盘退变的诊断很敏感,但仍要有选择的使用,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2、临床症状与体征与不稳节段相一致的局限性腰痛,可作为诊断依据。
而主诉旋转性侧弯和偶发性“交锁”疼痛及下腰痛作为诊断主要依据尚不可靠。
3、大多数不稳是由于单一脊柱功能单位受侵犯。
治疗效果是病变越局限,治愈率越高,因为要做内固定和植骨,要与有多平面受累的侧弯畸形有所区别。
一、原发性腰椎不稳:Ⅰ型轴向旋转不稳型旋转畸形在退变性滑脱的病理标本中已获知,X线显示正位片棘突不在一条直线上,侧位片可见椎弓根旋转畸形,另外可见有腰椎分节异常和腰5横突过长,表明不稳的可能性加大。
可能存在腰4或腰5神经根损害。
小关节有不对称性狭窄。
CT扫描可检出旋转畸形。
Ⅱ型滑移不稳滑移不稳是典型的退变性滑脱不稳,X线片特征为椎间隙狭窄和牵拉性骨赘,发病率男:女为1:4,糖尿病患者发生率更高。
治疗上没有神经症状者可采用前路椎体间融合或后路横突间融合加经椎弓根内固定。
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采用经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或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横突间融合。
疗效满意。
Ⅲ型:后滑脱性不稳型后滑脱性不稳常发生在腰5~骶1水平,往往伴有影响骶1神经根功能的椎管狭窄症状,俯卧前屈位融合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法,我们选择使用Jackson棒内固定,复位固定优良,融合率高。
Ⅳ型:进行性退变侧弯型退变不稳可为单节段,进行性侧弯常伴有多节段轴间旋转畸形。
神经根受损也可为多节段。
手术决定融合和减压的节段范围要按力学原理和病理改变设计,选择CD或Zilke器械内固定疗效较好。
Ⅴ型:椎间盘崩解椎间盘崩解也产生节段不稳。
目前最好的选择治疗方法是经前路椎体间融合术,可恢复节段间稳定性。
二、继发性不稳Ⅰ型:椎间盘切除术后继发性不稳椎间盘切除术后10年进行随诊,有20%出现不稳。
女性病人发病率更高,有3%患者要求再次手术以改善腰痛症状。
学者们提出这些患者在首次手术前应摄屈伸位X线片,确定是否已存在潜在性不稳。
初次手术同时给予融合,是防止继发性不稳的有效方法。
Ⅱ型:椎板减压术后继发性不稳做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可发生脊柱不稳已众所周知,所以首次手术前需明确诊断。
往往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例,做减压术后更易出现进行性不稳。
这种进展程序随患者的年龄,稳定性,骨赘形成,椎间盘是否切除,小关节切除的数量等有关。
为了防止椎板减压术后出现继发性不稳。
许多学者推荐尽量同时争取做融合术。
有些患椎管狭窄症的年轻患者,做了广泛的椎板减压术后,发生继发性不稳,可累及单一节段或多节段。
使不稳临床症状加重。
目前较新的观点,认为该类型继发性不稳首次术中,切除小关节突的多少有关。
补救治疗方法可选择前路或后路融合术,也可选择做经椎弓根内固定术,特别是在腰3-4水平,更需要做内固定。
Ⅲ型:脊柱融合术后继发性不稳在融合节段的上、下端常出现继发性不稳。
由于脊柱融合后增加了邻近节段的应力。
加速了邻近椎节劳损和退变,有4%的患者为改善持续性疼痛和L 3 ~L 4 不稳定,需要再做融合术。
既往曾行腰5~骶1融合术的病例中,有20%需要再做腰4~腰5水平稳定性手术,以改善持续性腰部疼痛。
假关节形成;在行椎间盘切除术和脊柱融合术后的患者中,仍存在腰痛。
经屈伸位X线片检查证明有30%患者存在假关节活动。
伴有假关节形成导致脊柱不稳的患者经随访获知主要发生在广泛小关节切除的病例中。
诊断方法:可在假关节局部注射麻醉药,观察疼痛是否缓解,以确诊X线表现与症状体征是否相符。
如确系假关节产生的不稳,治疗方法,可选择经前路椎体间融合或经后路做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
预防:目前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诊断标准仍有争议。
因为不稳仅是退变过程中的一部分,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可提供一些预防措施,即进行日常的肌肉锻炼,尤其是进行腰背肌群锻炼,可为脊柱稳定起保护和协同作用。
腰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腰椎不稳的程序化治疗,按节段性不稳的治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
”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
人生能有几回搏,有生不搏待何时!所有的机遇和成功,都在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大道之上!我们走过了黑夜,就迎来了黎明;走过了荆棘,就迎来了花丛;走过了坎坷,就走出了泥泞;走过了失败,就走向了成功!一个人只要心存希望,坚强坚韧,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地去追寻,去探索,去拼搏,他总有一天会成功。
正如郑板桥所具有的人格和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梦想在,希望在,人就有奔头;愿奋斗,勇拼搏,事就能成功。
前行途中,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生活,无论我们遭遇怎样的挫折,只要坚定执着地走在充满希望的路上,就能将逆境变为顺境,将梦想变为现实。
实现人生的梦想,我们必须希望和拼搏同在,机遇和奋斗并存,要一如既往,永远走在充满希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