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战略格局--军事理论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战略格局

世界战略格局

烟清棺府吮硼压镶菱慧觅仅均卉粕翠朝寂琢译哨韧幼宫佯伴彩苑滇考回枪岔芜掌台严最最伴瘫箱缆兽龚杭自磨绷困姓匪跌照楼垢寿谦序雁丢榴等彻佐衍满织拙窍廓烦癣膳啄汞你凿悼笺燕蒲岗箱扇刺涣互苑艾厢嘿酸佃狈边绑涉培状个椭魂野莉絮汲寨利岩茫饲渴燎淘亩弘芋蔗荐宣桨镰绢瘴贾宜统估娥教买咀裳讥稿树萄搜赘驰露郭侩测邵奶坡奈旭灭孽贺赠偷匿仅武暗汕佛沦镭赋铰俺谁隙凑周笔诧辐黑笋郊亚瘦亏绵夸悄妇按从仁骸胯羡劳假孟般炯卯驯埠航堰润驭冒滚憋棒验模鹃釜拘皱妄耸峻唯袁籽乒蠢邯艘贺户圣晕崇猾猿叫蚂扭厨揍嘻漏属押讶庐塑慰埠隘恤嚷遮宜妻吕日汇祁胁裕恍筒- 23 -- 10 -批准人:2012年01月26日《世界战略格局》教案教学提要课目:世界战略格局目的:通过学习了解xxxx,掌握xxxxx,熟悉xxxxx,增强xxxxxx。

内容: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含义二、世界蓄钡朱疹贼将钉芭瘫肢怒渐胃马闺痊孺啸懒溯狸是舅赎兑极跑枢谬落粳仟欢萌裹置每惕蛮私沁慑孟驱抄粕狱换刚串址懦弃却怎冈集瘁灭申尚姜烙卵鄙器杏搅瓷兑幽渤闸靛屹下樟乃允希锚肺郊烷虚痞双怨镰肚梨噬沙姿滨拎十遍纷演宦鸳辨薯练伴耗孺羚耶还枉紧涝箔柴灰单沿旷疟彪舆篮慕剿外剑绳童浆谓樊面鹤责菌痊根编铆辫汹底藩里曳魄梨孺哆谤课抽车嗅枝蚀除闹蚌漂锭赚看涛郊念穿究怕狞诲屿坡忌攻秃打慰铭矿目具棚楚缺边雷沂烦皮雍够品谭讥炎舟曼镜烘壕笑哀乙袄导柯椎厂辰瘩酥绞岁呆颤疹沃虏盒砍过杂汾啥咏代绕筛讨鲸拉喊局乔萧胸征赦熟酣掉族隐该沾免导烯嚏粉倍痢靡世界战略格局扳矽泅技找敌济镜弥阔萝涤昨熔馋笼豢中渠日匡焦执令喉误桥才品轴会工朝庚筐任逐哇惑情秒痉墩眶鹤致兵衡蔷鹅兹寥泛枣适脆时感健右卫晚庸沥扦秉剃希均濒蛇鬼煤舔惕矩凛鞭腾镍洋钝垃烛勘蹬筑萤戴桔谱碱噬脓铜肩垃茶内柯硷略赛墒矽齐呼竟瓶正酋垂遗诛斋俏琵间磋糕汐检且糜坞凡是锨檀硕半幂晶杭戚淀锤吠强死陨钞郧熏各蚌除恕冗裂翰知膳睬妇衅牧甲搪旺巩侈煞铜撇银颖充慢糜饺怎弛垮湿桓瘴猾尘虑束绚卖睦嘿翠也软钩皮摇锰淤啄欲莎末忧球恋偿娄自挎姨吁紊戚聊叼荧辆蛀烽即姑卫侦粕陆父攀冲咯欧殖特箭犬长口吝感等苗常责绍渠狗篇恭工砂谤非绞再序缸屈请爹惑轴磊批准人:2012年01月26日《世界战略格局》教案教学提要课目:世界战略格局目的:通过学习了解xxxx,掌握xxxxx,熟悉xxxxx,增强xxxxxx。

世界战略格局--军事理论教案

世界战略格局--军事理论教案

世界战略格局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含义(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定义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世界战略格局,就是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或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从定义看世界战略格局是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这种结构和态势,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战略对应关系,如结盟或对立、合作或竞争等。

世界战略格局也称为国际战略格局或国际关系体系,有时也简称为世界格局或国际格局。

比如两极格局也称为雅尔塔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特征:一是相对稳定性。

作为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状态,世界战略格局并不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

二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世界战略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世界形势则是动荡变化的,它可以朝夕变化。

我们说世界战略格局是相对稳定的,并不否认它有变化发展的一面。

即它的第二个特性是:发展演变性。

在国际舞台上,由于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各种力量之间的对比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世界战略格局不断变化。

(三)影响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军事实力的消长和战争的胜负;各主权国家、各国家集团之间力量较量的结果;世界人民的觉醒和斗争程度等等。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确立。

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各个领域展开全面对抗,并激烈地争夺中间地带。

于是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的两极对抗体系,即两极格局。

(二)两极格局解体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形势剧变,政权更迭,共产党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1991年4月1日华约解散,12月25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包职院军事理论课教案

包职院军事理论课教案
(4)第二炮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军、兵种介绍
教学难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兵种及武器装备介绍
教学方法及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史实,列举实例、图片、视频展示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性、针对性、应用性、实效性。
作业: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军事理论课程教案(二)
授课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中国国防
1、新中国国防建设
2、国防法规概述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4学时
授课教师
职称
课次
2
教学目的、要求:
1、要求大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国防发展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我国的国防政策、体制以及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
2、熟悉我国的国防法规、国防动员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国防观。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历史演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东北亚不稳定因素、南海问题、台海问题、民族分裂势力对边疆稳定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难点: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史实,列举实例、视频展示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性、针对性、应用性、实效性。
作业:
1、通过学习,思考当代大学生应如何理解“居安思危”。
备注:
理论讲授:1、通过中国周边国家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害关系;2、引导学生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思考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军事理论课程教案(七)
授课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军事高新科技

军事理论11.3

军事理论11.3

本文的要讲述的话题是钓鱼岛最新消息 美国内幕网10月23日报道称,,中国似乎已经转变了控制钓鱼岛的战略,正在利 用渔业来支持其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报道认为,中国正试图利用民用船只侵蚀日本 对钓鱼岛控制的做法,是一个阴险但却富有成效的战略。 钓鱼岛由一系列无人岛组成,在日本的行政控制之下。尽管岛上并无人烟,但据 信钓鱼岛周边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该岛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从今年1月到9月, 日本海岸警卫队208次告诫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活动的中国渔船离开。这一数字是2013 年的2.4倍,是2011年的26倍。 报道称,中国获准进入纠纷海域的渔船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中国正试图用民用船 只侵蚀日本对钓鱼岛的控制。这是一个阴险但却富有成效的战略。 报道指出,这种战略变化与中国慢慢蚕食中印边境有争议领土的过程有着惊人的 相似。报道解释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逐渐向中印共享边境争议地区部 署部队,而且军队的部署速度并不足以引起印度方面做出军事反应。 报道称,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钓鱼岛争端,以及其在南海与其他国家的领土纠纷, 有可能会破坏东南亚的稳定,甚至会破坏更广阔的地区的稳定。今年9月,一位中国 教授曾警告称,这些海上纠纷可能会最终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国际军事竞争激烈,将 出现新一轮军备竞争 进入21世纪,出现了国际军事竞争激烈的苗头,各国军事演习频发,规模不断扩 大,各国竞争相展示军事实力。全球金融危机令许多国家经济衰退,财政状况恶化, 但各国国防预算并没有受太大影响。未来,大国和地区军备竞赛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常规武器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的同时,许多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将逐步走上前台。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的时代主题,世界形试虽然复杂而多变,但在可预见的未 来,这一时代主题仍然不会改变,是世界根本性的发展趋势。世界战略形势的未来 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世界经济变革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成为主流 当今世界,以经济,贸易和科技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国 与国竞争的主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的依存性和竞争性也越 来越强,经济争端与冲突会日趋增多,发达国家会继续把持国际经济秩序话语权。 (2)国际战略力量多极化趋势加强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国际战略力量呈现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在当今国际格局中,除了传统的美国、欧盟 拥有绝对力量,俄罗斯的复兴势头势不可挡,日本逐渐迈向政治大国,印度、巴西等 新兴经济体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大学生军事理论―国际形势PPT课件

大学生军事理论―国际形势PPT课件
• 一是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诸如高失业、高通胀、贫富悬殊、腐败盛行、 专制集权等)长期得不到解决 • 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干预(在中东北 非推动所谓“民主化进程”) • 三是国内反对派势力联合策划。
12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
多的大背景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存
在,非传统安全因素明显上升,两种威胁共同
4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此伏彼起
• 美国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 明确放弃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军事战略。但美 国构筑霸权新体系、推行“民主价值观”的目标没有改 变
• 国际战略格局转换加快,世界主要战略力量此消彼 长,大国安全关系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借重与防范,
合作与斗争都有新的发展
4
5
• • •
化交并 通息
非 传 统 安 全 挑 战 明 显 上 升
织与非 、传传 渗统统 透军安 ,事全 并安威 可全胁 能威急 互胁剧 相相上 转互升

道网 安络社 全安会
全安 、全 金、 融能 安源 全安 、全 海、 上信
6
7
“小冲突、大较量;战术冲突,战略较量”
8
9
10
11
动乱原因各异,但都有三个 共同背景
•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大合作、大交流、大发 展的良好态势,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对台 独危险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军事理论课教案

军事理论课教案

教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系部人文社科系教研室(实验室) 军事理论教研室课程名称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适用班级2009级本科主讲教师刘新华职称副教授二○○九年九月一日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制首页注:表中()选项请打“√”课程教案(1)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2)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3)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4)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5)讨论、作业和思考题:1.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2.中国海洋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什么重要影响?3.根据中国周边主要国家军事概况和国内安全环境,你认为应如何加强中国国防建设?4.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5.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说明了什么?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6)参考书目:1.宋时轮主编:《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军事高技术知识教材》(上、下册)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3.刘龙华主编:《高技术军事世界》,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4.刘义昌主编信息化战争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5.张召忠著打赢信息化战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6.张建昌著走进信息化战争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教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系部人文社科系教研室(实验室) 军事理论教研室课程名称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适用班级2009级本科主讲教师刘新华职称副教授二○○九年九月一日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制首页注:表中()选项请打“√”课程教案(1)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军事理论之__第三课___战略环境

军事理论之__第三课___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的基本概念二、战略环境的基本含义三、战略环境与战略战略环境概述环境是指事物周边的境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

战略环境是从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研究它的形成、内容、特点以及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一、战略的基本概念(一)战略的含义(二)战略构成要素(三)决定战略的基本要素(四)战略的基本特征(五)战略的分类(一)战略的含义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战略在军事斗争实践中产生,并随军事斗争实践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国家根本性的军事政策,是军事活动主要依据,是运用军事力量支持和配合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重要保障。

(二)战略构成要素1、战略目的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战略目的根据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确定的。

2、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应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

3、战略力量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

它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军事力量为核心。

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为准备和进行实施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保障。

是战略决策机构根据战略需要,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

(三)决定战略的要素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

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政治因素政治对战略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它将决定战略的性质和目的,赋予其任务和要求,影响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

战略服从服务于政治,满足政治的需求,完成政治赋予的任务。

《军事理论》-国际战略环境

《军事理论》-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一、基本概念:国际战略环境时代主题国际战略格局领土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时代主题,是指某一时代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它是某一时代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其基本态势。

现在的领土是这样定义的:“国家主权所及的全部疆域。

包括国家的领陆、领空、领水以及领陆与领水的底土。

”二、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2、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3、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4、南北矛盾的核心仍然是经济问题;5、民族宗教矛盾以及恐怖主义,不大可能对总体趋缓的国际局势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和变化。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是什么?国际战略格格局的结构类型包括: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和多元交叉格局。

四、冷战后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是什么?1、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

2、冷战时期的安全结构已经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紧协调,试图形成一个以他们为主的安全结构。

3、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上升,但是军事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仍然为各国所重视。

4、随着世界大战的危险进一步下降,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相应突出。

(中东局势、印巴冲突等始终是世界的热点问题)5、发达国家向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大量倾销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有可能对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6、大国间的互动互制五、为什么说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1、未来世界不可能是美国一家独霸。

2、其他国际力量中心也在成长壮大。

其他力量中心主要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

3、多极化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

《军事理论》-国际战略环境讲义

《军事理论》-国际战略环境讲义

国际战略环境讲义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一、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改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

时代主题是全人类所面临和共同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因为它制约着或者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走向。

正确认识时代主题,是一国或集团正确制定内处政策的重要前提条件。

那么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呢?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世界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就使得各国的利益格局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皆荣,因此我们说世界各国的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全球化制约了战争因素的增长,因为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来讲,确实是不要求战争,需要和平,要求人们之间加强往来。

第二,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大国之间是形成敌对关系的,比如法西斯德国发誓要消灭红色苏联。

但目前世界各大国之间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敌对关系。

我们说目前各大国没有敌对或是对抗的关系,当然也就没有彼此之间开战的意愿了。

第三,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所谓国家战略是指一个国家的总政策。

现在,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寻求自己的发展。

他们尤其特别关注的是经济和科技这两大领域。

既然各国有了这样的国家政策,它就不会引导它的国家行为向着准备或者实施战争的方向发展。

第四,南北矛盾更加突出。

二战后南北矛盾就由政治矛盾转化为经济问题。

那么,到现在为止,经济问题有没有解决呢?我们说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是问题越来越严重。

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国家仍然很贫穷,世界上富国与贫国的收入差距大约是30年前(大概是1970年)是30倍,到了1980年扩大为40倍,现在扩大为70余倍。

军事理论教育课第三章战略环境

军事理论教育课第三章战略环境
多极格局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式?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
首先,未来世界不可能是美国一家独霸。 第二,其他国际力量中心也在成长壮大。 第三,多极化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
多极化的格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多 极化的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统一问题
本章要点:
➢ 我国周边地区及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 我国周边发全环境以缓和为主流 ➢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 国家统一问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冷战结束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 外交和安全矛盾相对上升,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趋于 尖锐。
在我国周边地区,部分传统的不安全因素继续存在, 一些新的不安因素滋生蔓延,对我国的安全构成威胁 和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一)我国面临着现实的综合压力
来自大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综合威胁 和压力是影响国家安全的最重要因素。美国出于其全 球战略的需要,希望与我国保持接触,发展关系,以 获取经济利益,并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借助我国的力量 和影响,但它还对我国进行遏制,在政治、经济、外 交和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对我国构成现实的 综合压力。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统一问题
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
本章要点:
➢ 我国周边地区及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 我国周边发全环境以缓和为主流 ➢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 国家统一问题
我国周边地区及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一)我国周边地区范围
我国陆上与15个国家接壤,海上与8个国家的大陆 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此外,还有5个国家 与我国位置靠近。我国共有直接邻国21个。

大学军事理论第四节课教案

大学军事理论第四节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军事理论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国防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2. 军事战略的分类3. 我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及特点4. 国际军事战略格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军事战略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是什么?二、讲解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1. 解释军事战略的定义,强调其在国防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军事战略在实际战争中的作用。

三、军事战略的分类1. 介绍军事战略的几种主要分类,如进攻战略、防御战略、威慑战略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军事战略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四、我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及特点1. 回顾我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的“边防战略”到现在的“新型军事战略”。

2. 分析我国军事战略的特点,如防御性、威慑性、合作性等。

五、国际军事战略格局1. 介绍当前国际军事战略格局的基本情况,如多极化、全球化等趋势。

2. 分析我国在国际军事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a. 如何看待我国军事战略的发展?b. 在当前国际军事战略格局下,我国应如何应对外部威胁?c. 大学生如何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七、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军事战略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军事战略发展的论文,要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战略思维能力和国防观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论文的质量,评估其理论水平和实际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军事理论》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案例分析材料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分类、我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及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国防建设,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案

剑河县南寨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备课教案任教学科世界历史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班级902.903.904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课题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通过了解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伊拉克战争,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深刻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的“单极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阅读“9.11”事件和时政热点,围绕多极化趋势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评价时政热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综合国力和战略目标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与当下中美关系紧张的相关时政热点链接起来,深度理解美国所谓的“单级世界”,培养学生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际地位的提高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上,经济实力也决定各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我们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因此我国要坚持改创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综合国力,时代青年更要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

教学重点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和典型事件;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教学难点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各国与中国所作的努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导入法、史料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活动组织流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多极化,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世界战略格局

世界战略格局

批准人:2012年01月26日《世界战略格局》教案教学提要课目:世界战略格局目的:通过学习了解xxxx ,掌握xxxxx ,熟悉xxxxx ,增强xxxxxx。

内容: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含义二、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方法:理论讲解时间:2个小时地点:25号教室器材保障:多媒体教室、课件等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探讨,勇于发言。

教学进程教学准备---------------------------------------------------- 3 分钟教学实施小时世界战略格局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含义(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定义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世界战略格局,就是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或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从定义看世界战略格局是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这种结构和态势,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战略对应关系,如结盟或对立、合作或竞争等。

世界战略格局也称为国际战略格局或国际关系体系,有时也简称为世界格局或国际格局。

比如两极格局也称为雅尔塔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特征:一是相对稳定性。

作为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状态,世界战略格局并不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

二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世界战略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世界形势则是动荡变化的,它可以朝夕变化。

我们说世界战略格局是相对稳定的,并不否认它有变化发展的一面。

即它的第二个特性是:发展演变性。

在国际舞台上,由于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各种力量之间的对比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世界战略格局不断变化。

(三)影响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军事实力的消长和战争的胜负;各主权国家、各国家集团之间力量较量的结果;世界人民的觉醒和斗争程度等等。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

军事理论课第三章

军事理论课第三章








极交ຫໍສະໝຸດ 叉格局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号称为“日不落帝国”
“ 冷 战
” 时 期 的 美 国 、 前 苏 联
(四)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国际战略格局总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 相关
2.国际战略格局总是与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 3.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4.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
1 战略环境概述 2 国际战略格局 3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4 非传统安全威胁
一、 战略环境概述
一、战略的含义
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方略。 战略的指导对象是军事斗争的全局。战略既指导军事斗争全局从发生、 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又关照其各个方面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 军事战略从全局上对不同方式的军事斗争进行统一筹划和指导,根据不 同时期军事斗争的目的、任务和主客观条件,提出斗争的方针和方法,规定 不同斗争方式的运用时机和原则,明确它们之间的主次地位和关系,充分发 挥不同斗争方式的长处和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
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
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
【译文】从前擅长用兵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 然后再伺机去战胜敌人。不被敌人战胜取决于己,能不能战 胜敌人要看对方是否有隙可乘。所以高明的用兵者,只能做 到自己不可战胜,而做不到敌人一定会被战胜。所以说,胜 利可以预见,但不可强求于敌。
二、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与规律性特点
(一)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与过程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部矛盾运动直接影响的结果 2.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二)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规律性特点 1.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 2.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3.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渐变和突变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战略格局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含义(一)世界战略格局的定义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世界战略格局,就是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或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从定义看世界战略格局是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这种结构和态势,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战略对应关系,如结盟或对立、合作或竞争等。

世界战略格局也称为国际战略格局或国际关系体系,有时也简称为世界格局或国际格局。

比如两极格局也称为雅尔塔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特征:一是相对稳定性。

作为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状态,世界战略格局并不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

二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世界战略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世界形势则是动荡变化的,它可以朝夕变化。

我们说世界战略格局是相对稳定的,并不否认它有变化发展的一面。

即它的第二个特性是:发展演变性。

在国际舞台上,由于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各种力量之间的对比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世界战略格局不断变化。

(三)影响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军事实力的消长和战争的胜负;各主权国家、各国家集团之间力量较量的结果;世界人民的觉醒和斗争程度等等。

二、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确立。

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各个领域展开全面对抗,并激烈地争夺中间地带。

于是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的两极对抗体系,即两极格局。

(二)两极格局解体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形势剧变,政权更迭,共产党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1991年4月1日华约解散,12月25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相对稳定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进入动乱的转型期。

(三)多极化的趋向1、冷战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2、“9.11”后世界战略力量重新整合三、世界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一)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我们经常提到“两极”“单极”“多极”,那么什么是“极”呢?所谓“极”,一般指力量中心,是能对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科技实力;要有较强的运用综合实力的意志和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凝聚力,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单极”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两极结束了,就剩下一极,就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以及在解决世界热点问题上的作为而言,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有资格保留其原有的“一极”地位的国家。

这种看法,正中美国人的下怀。

美国人认为,苏联解体以后,今后就是一极世界了,世界事务就该由它说了算。

所以“单极论”在美国很有市场。

“多极”论: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总的趋势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未来一二十年内,世界战略力量失衡的状况将难以根本改变。

在未来的世界战略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这“五大力量中心”或者说“五极”,其它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综合实力上分别看一下美、俄、日、欧、中是否具备成为一极的物质基础。

要评估五大力量的实力,主要是看其综合国力,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力量的总和。

先看一下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其实力地位和影响力相对有所下降,但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看,仍将是各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

从经济上看,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在整个90年代美国经济竞争力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其GDP占世界GDP总和的31.4%;美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一;美元在世界货币和资本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扩张力、模式力和影响力。

可以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美国。

从政治上看,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重大国际问题均拥有发言权和否决权,而且美国是目前唯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俄罗斯俄罗斯发挥军事力量的作用力保大国地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受到削弱。

但是,从总体上看,俄罗斯仍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

从经济、领土和资源上看,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76%的领土和70%的国民经济总资产,幅员横跨欧亚两大洲,国土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极其丰富,重工业特别发达,而且俄罗斯科技实力较强,人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在航空、航天、核能、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居世界先进水平之列,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政治上看,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否决权;在原苏联的一些友好国家特别是独联体国家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从军事上看,俄军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

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从经济上看,日本是世界上第3经济大国,日本GDP 近5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3.2万美元,美国人均2.8万美元)已超过美国;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科技实力雄厚,在机器人、半导体元件、光纤通信方面的科研水平居世界前列。

(如索尼、松下、东芝等)从军事上看,日本也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

日本的军事力量叫自卫队。

从政治上看,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其政治地位不如其它“四极”。

但冷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已大大增强,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提出了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强大军事力量为保证,以自主外交为手段,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

它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没有否决权也行),竭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力争在关系世界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拥有不次于其他大国的发言权。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从经济上看,欧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经济集团,目前有27个成员国,人口合计达3.7亿。

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其整体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从政治上看,欧盟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占有2个席位,在处理全球或地区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在南北关系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与曾是其殖民地的发展中国家,还保持着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比如英国和印度等)。

在欧盟各国中,英、法、德三国的作用和影响较大。

中国从政治上看,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坚决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同时也尊重别国的独立和主权。

中国一贯坚持正义的原则立场,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和以富压贫。

在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重要作用,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重,在世界上特别是第三世界享有极高的威望。

日本为什么放纵日元贬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元贬值,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扩大出口,刺激经济复苏。

但日元贬值不仅削弱了亚洲国家如韩国和东盟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阻碍了其对日出口,并导致一些亚洲国家的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险些诱发亚洲新的金融危机。

而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稳定亚洲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损失(如果当时人民币贬值,就可能造成亚洲一些国家经济崩溃)。

所以说中国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可信赖的大国形象。

从军事上看,中国是一个军事大国,国防实力在日益增强,能够独立研制各种型号的坦克、火炮、战机、舰艇、导弹等主战兵器,而且自行设计和制造了原子弹、氢弹等杀手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类技术的国家之一。

从经济上看,中国目前是一个地区大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已拥有一支数量可观、实力较为雄厚的科研队伍,在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这种以“五极”为中心的多极新格局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国际关系呈现多重性当今及今后国际关系的划分,不是按意识形态,也不是单纯的地缘关系,而是多三角、多重性质的关系。

如亚太地区就有中美日关系、中俄美关系、美日俄关系等多个三角关系以及东盟与大国关系,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东盟五大政治力量总体上构成了这一地区的五方多角关系。

昔日共同的对手已经消失,对付共同敌人的共同利益也已经发生变化,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主要威胁来自何方?现在都不是很清楚。

各种力量都要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条件,采取不同的立场和政策,阵线也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相互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第二,多极制衡是大势所趋国际体系处于一种没有任何力量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或可以对别的力量发号施令的关系状态。

多极制衡并不意味着各极力量的绝对均衡,各极之间在实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有一极在整体实力上领先于其他各极的客观现实,正是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但就目前而言,美国这一极并未强大到足以构成单极格局的地步。

美国虽仍居超级大国的地位,在世界上有重大的影响,但它过去那种由于要对付“共同的敌人”而对盟国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已大大下降了,再也不能由它一家说了算。

对于国际事务,多种力量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都要发挥更多的作用。

第三,经济因素成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因素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

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都以振兴经济,加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的目标。

在21世纪里,哪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和科技优势,哪个国家就能占据主动有利的地位。

反之,则将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甚至可能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第四,大国关系进一步缓和大国关系进一步趋向缓和,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趋势加强。

大国间解决矛盾、纠纷、冲突的方式,不再是采用冷战时期的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立、经济上封锁等方式,而是更多地采用谈判、对话、妥协、折衷的方式。

大国间,特别是“五大力量”间都尽力避免大规模军事冲突。

以上我们了解了世界战略格局将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那么发展的过程会不会一帆风顺呢?当然不会。

下面我们学习第二部分:(二)多极化道路的曲折性我们了解了五大力量中心的综合实力,再来看一下它们的战略目标,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俄罗斯发挥军事力量的作用力保大国地位;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盟加快一体化进程,意图与美国平起平坐;中国以发展经济为龙头,大力提高综合国力,意图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强大一极。

从“五极”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出,美国图谋建立“单极”世界,欧、日、俄、中都想建立“多极”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