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李将军列传(节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将军列传(节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某某韩城)人。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某某、某某、某某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做了中书令。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55岁那年最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8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又作《报任安书》,记述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发愤修史的抱负。

【阅读指导】

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

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这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写他以百骑机智地吓退匈奴数千骑,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率四千人被敌军四万人围困,仍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等等。通过这几个惊险的战斗故事,突出表现了李广的智勇双全。尤其是对李广的善射,作者更是不厌其详地精心描写,如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等。这些精彩的片断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但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在这两段文字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我们可以想象,太史公写到此处时一定也是眼含热泪的。

此外,如侧面衬托,反面对比,剪裁之精当,结构之起伏以及语言之精炼流畅、生动传神等等,都是这篇传记文学杰作的突出特点。

随着这篇杰作的问世,李广的英雄形象也就渐渐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佳句就生动地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一代名将的景慕赞佩之情。

【思考·探究】

1、李广戎马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可选择的战例很多,而作者为何挑选“雁门出击战”等三个战例呢?

明确:

由于反映李广英勇善战,胆艺过人与劳而无功、屡遭委屈的不幸遭遇,是司马迁写这篇传记的主要意图,他所以选择这三个战例,正是为了贯彻自己的写作意图。这里略作析述如下:

(1)雁门出击战。李广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而且身负伤病,可说已无生还希望。但他却机智的装死,瞧准机会夺马逃跑,并以惊人的射技,射杀追兵,而从虎口脱险。可是,回来却被汉廷判死罪,以钱抵赎,才免一死。

(2)右北平之战。李广所部被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吏士震恐,面无人色。李广沉着镇定,命大儿子李敢冒死冲击敌营以安稳军心。继而又身先士卒,奋勇死战,一直坚持到援军前来。然而,回来后,又未得到丝毫封赏。

(3)从卫青击匈奴一战。此时,;李广已年过花甲,但英气不减,一再请战,愿与单于一决生死,以酬生平之志。而卫青为了给亲信公孙敖以立功机会,故意将李广军并入右将军部,致使李广迷路受责,愤极自杀。

1、2两个战例,李广都是在寡不敌众、险象环生的不利情况下,凭借智勇转危为安的,这就充分表现出了他胆略非凡而有英武过人。而三个战例,又都反映出以抗击匈奴为毕生志愿、且立下累累战功的李广,非但未受到应有的嘉奖和封赏,相反屡受罪责,乃至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因此,选用这三个战例,不仅有力的凸现了李广其人其事不同寻常的两个方面,而且还强烈的显示出了他的才能、功绩与遭遇、结局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反差。

明代陈仁锡说,司马迁凡是写一篇人物传记,“必有一主宰。如《李广转》以‘不遇时’三字为主”。司马迁正是抓住李广一生屡立奇功而又屡遭委屈的突出矛盾,来选择、组织材料。以这些有典型意义的战例,从不同侧面刻画李广的杰出才干与他的不幸遭遇,表露自己对李广的衷心钦佩和深厚同情。同时,作者还借此矛盾,对朝廷赏罚不公、刻簿寡恩表示了他的非议和批评。

2、作者是如何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

明确:

抓住富于特征的人物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是《史记》人物传记所共有的一大长处。《李将军列传》也不例外。

比如作者写李广善射。一方面,以“广家世世受射”,“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作概括的叙述介绍,另一方面,又抓住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细节:“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簇,视之石也。”以石为虎,引弓而发矢,竟然“中石没簇”,显示了他臂力强劲非凡。用这样独特的细节来写他的善射,使人对次过目而不忘,印象极为深刻。唐人卢纶写诗赞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尽在石棱中。”(《和X仆射塞下曲》第二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