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坡诗看苏轼的人生思考
苏轼的诗后读后感8篇
![苏轼的诗后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e6bf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d.png)
苏轼的诗后读后感8篇通过读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我们的内心常被书中情感所触动,留下读后感,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苏轼的诗后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轼的诗后读后感篇1无丰五年(1082年),此时已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苏轼在黄州身处八百孤寒的处境之中,生活十分拮据,但他却仍然能保持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
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苏轼和友人一起出去郊游采风,谁知天气骤变,自己身边的人个个忙着躲雨,惟独诗人自己仍然能乐观的在雨中吟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b&b一曲《定风波》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从诗人口中脱颖而出。
词的上片写了诗人冒雨徐行时的心境。
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
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
吟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
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
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
芒鞋,即草鞋。
谁怕,有什么可怕的。
平生,指平日、平素。
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则此际必无披蓑衣的可能。
所应玩味的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
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
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
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指贬谪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词的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
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
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
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人生观
![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人生观](https://img.taocdn.com/s3/m/3e7b8a0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4.png)
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人生观论文成绩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人生观姓名乔丽红学号311061专业汉语言文学批次/层次指导教师学习中心目录一、论文摘要 (3)二、正文 (4)1、苏轼生平及诗词简介 (4)(1)苏轼生平简介 (4)(2)苏轼诗词简介 (5)2、“人生如梦”对苏轼的影响 (6)(1)仕途之坎坷 (6)(2)人生之无常 (7)3、苏轼作品中显现的人生观 (9)(1)苏轼的词作 (9)(2)苏轼的诗作 (9)(3)苏轼的散文 (10)(4)苏轼儒道释融合的人生观在其作品中的显现 (10)4、多种因素形成苏轼超然自适与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11)5、小结 (12)三、参考文献 (13)四、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日志 (14)五、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 (15)论文摘要【摘要】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他在封建社会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人生观,具有以儒家为根本,道家为辅助,佛禅为补充的文化特点和自身相矛盾的特征。
“戏作一篇书,千古发争端”①使得苏子“久戏风波”②。
在北宋的政治迷乱中,苏轼成了党派之争最大牺牲品之一,他由此仕途坎坷,命运漂泊,多年离索,加之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与不幸,曾一度使他嗟叹“人生如梦”、“人生如寄”,而他又是乐观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深感自己不过天地间“一蚁寄大磨”,由此,他谅解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体生命的卑微:富贵本无定,世人自荣枯。
入狱、贬谪、丧妻,这一连串的劫难经历,使苏轼对政治与人生进行了全面的反省,在思想上缓入佛、老哲学作为对儒家信仰的补充。
旷达虚静,随遇而安,而又桀骜倔强,不改正直的品性、济世的初衷,坦荡堂正,从而形成了苏轼最为世人崇敬的人格魅力。
也正由于这样糟糕的人生际遇使他更深地体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生,不过求个“自乐”。
因此,他能一身浩然气,心灵超乎凡俗,在政治高压和生活困苦面前,“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③,这才是真正的超然自适耳。
苏轼给我的人生启示
![苏轼给我的人生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c709e4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2.png)
苏轼给我的人生启示苏轼作为中国文坛的巨匠,其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苏轼的文化遗产中,我深受他的人生哲学启发。
以下是我对苏轼给我的人生启示的总结。
一、理性思考,勇于创新。
苏轼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他不断地推陈出新,挑战传统。
在其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常融合多种文学形式和流派,尝试新题材、新格律的创作。
他不断地以创新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师。
于我们而言,在遇到问题时,不妨多方面探寻,追求更加创新和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法。
二、不畏挫折,坚韧不拔。
苏轼时常面对生活和创作中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能够坚持不懈地寻找机遇,摆脱困境并不断前行。
通过他的诗文,我们能够看到他遇到挫折时,仍然能够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激励,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把握当下,珍惜眼前。
苏轼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大起大落,但他总能在苟延残喘的日子里保持希望和乐观的心态。
他以惊人的洞察力和细致的观察力来描述生活,珍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从而感悟出生活中的美好和哲理。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珍惜眼前,学会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天。
四、突破自我,不断进步。
苏轼很早便十分知道自己天性喜好文学创作,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才华,刻苦钻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他在文学创作领域不断超越自我,开拓新的诗文表现方式。
我们在今后的人生探索中,也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发掘潜能,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心怀敬畏,追求真理。
苏轼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悟性,他从生活中感悟出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他关心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深入研究自然界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他总是具备一颗虔诚的心去开掘真理、追求智慧。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也应该抱有敬畏之心,对真理保持敏锐的感觉、努力学习、平衡取舍,才能准确地看待并行动。
总而言之,苏轼的精神影响和人生哲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帮助。
苏轼 感叹人生的 诗句
![苏轼 感叹人生的 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c8c28f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3.png)
苏轼感叹人生的诗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其豪放洒脱的文风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如今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苏轼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感叹与思考,下面就来看看苏轼感叹人生的诗句。
苏轼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生离死别的感叹。
他在《东坡吟》中写道:“少年听唱兰亭集,一宿清愁如许留。
学道那堪千载别,言间悲欢两素修。
”这两句描绘了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但也透露出离别之痛。
在岁月的长河中,人们不断地遭遇离别,感叹时光匆匆,不能永恒停留。
苏轼也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和诸文士谒聪公屡值过从退》中写道:“主人犹恐见游人,酒盏唤破五更尘。
花迎软玉朝凌晓,赋入甘棠夜不宁。
”这里他描绘了主人热情款待客人的场景,但也表达了对世俗繁华和功名利禄的厌倦。
苏轼认为,人生并非只有功名利禄,追求物质享受和虚名虚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写道:“一尘不到真公子,道上行人皆可为。
我不祝福人间世,肯把悠悠日月诛。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虚幻与浮华的认知,认为真正的公子并不在人间,世俗的功利并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苏轼主张超然物外,追求内心的自在与清净。
苏轼的诗句无不饱含着深深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以豪放洒脱的文风将自己的心声倾诉于诗中,启迪着后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或许在苏轼的诗句中,我们能够找到关于人生的一些启示,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让我们一同倾听苏轼的感叹,领悟人生的真谛。
第二篇示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被誉为文坛巨匠。
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苏诗三百首”中的佼佼者。
苏轼的诗风率直豪放,情感真挚,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叹和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苏轼在他的诗作中经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他看淡人生,却又感慨其中的无常。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体味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体味](https://img.taocdn.com/s3/m/a20c73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8.png)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体味苏轼,这位宋代的大文豪,才华横溢,一生曲折,然而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人生态度,可以用“豪放通达,不屈不挠”来概括。
他一生多次遭贬,漂泊不定,但他始终以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的困难。
在面对逆境时,他总能保持冷静,泰然处之。
正如他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所写:“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令他在当时饱受磨难的环境中得以坚韧不拔,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人生体味,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被贬到黄州时,他发现了猪肉的美味,从而创作了著名的“东坡肉”。
他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
”这段话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欣赏。
苏轼的人生体味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可以借鉴苏轼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中汲取力量。
同时,苏轼的人生体味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在压力面前,我们可以尝试苏轼的“豪放通达”的人生态度,不屈不挠地向前。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苏轼的思想。
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和挑战,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我们也可以从苏轼的人生体味中汲取智慧,学会欣赏生活,热爱世界。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和精神力量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热爱生活,欣赏世界。
让我们从苏轼的人生智慧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李白和苏轼,两位极具特色的诗人,各自以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展现了他们的才华。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从而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7f6c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1.png)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店铺精心为你整理了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篇1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
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
所谓理趣,大体上[objectObject]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
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中现象所迷惑。
这也就告诉我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
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
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
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
他的《李氏园》揭露了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罪行,他们为了建筑“美园圃”不惜“夺民田”,“破千家”。
苏轼古诗心得体会(热门17篇)
![苏轼古诗心得体会(热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455f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0.png)
苏轼古诗心得体会(热门17篇)苏轼的古诗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神明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
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迁,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唯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苏轼的古诗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迟回问风俗,涕泗悯兴衰。
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族旗。
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
崎岖来野庙,悯默愧当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
犹余帝王号,皎皎在门楣。
苏轼的古诗经典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苏轼的经典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古诗心得体会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称为“苏轼古诗”。
苏轼的古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我也是其中之一,通过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古诗,我体会到了他的心得与感受。
首先,苏轼的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真挚与自然。
苏轼笔下的古诗不做修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入人心。
他的诗句质朴而真实,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通过几句简单的诗句,苏轼创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思想与情感的真实流露。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342876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c.png)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1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是实写,整个诗歌的重点在后两句,为什么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自己就在这个山中。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苏东坡是在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屁股决定脑袋,你的想法往往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但绝不会永远正确,因为你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做人还要能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第二,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
人生就是要努力站在高点,提高自己的境界。
2.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好玩的国学:这个类似于屈原的天问了。
苏东坡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琴声和弹奏的人的手指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一个禅机,也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
苏东坡崇尚佛学,且对佛学有很高的造诣。
佛家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有了因缘才得以存在。
《圆觉经》说:“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用今天的话说,大家都是互相依存的存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3.慈湖夹阻风宋代:苏轼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
后两句是诗的重点,意思是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苏东坡曾经遭遇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对生活充满期待,该吃吃该喝喝,管它命运怎么说。
苏东坡认为,人生有艰险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对待。
在另外两首词中,苏东坡告诉我们了答案。
一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二是心安之处是我乡。
用一种达观的、随遇而安的态度,去对待挫折。
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大智慧。
可以说,莫说人生风波恶,只是未懂苏东坡!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2读完这本爱的教育之后给我的感受很深,而全文的故事组成一个人字就是爱。
对苏轼人生的感悟 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对苏轼人生的感悟 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9a21a31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7.png)
对苏轼人生的感悟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对苏轼人生的感悟秦观有诗说:人生异趣各有求,对于苏轼来说,他的异趣不是富贵,不是功名,而是读书和创作,在文学艺术的瀚海中遨游,是苏轼平生之快事。
苏轼自己所说的: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正可作为苏轼审美人生的极好概括。
首先是读书,对此,很多诗话有所记载。
可以说,读书是苏轼终生不变的生活习惯,是苏轼战胜苦难的精神支柱之一。
公尝言观书之乐,夜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
有时,在贬谪的蛮荒之地,书籍的来源有限,苏轼便会将有限的一本书反复阅读。
他曾有著名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又答王庠书》)这看似是一种法则式的读书方法,其实,这种法则多半是精神食粮短缺特殊情况所逼出来的。
苏轼晚年贬谪海外,无书可读,偶得柳子厚文,于是,横看侧看,敲骨吸髓,何止八面,恐怕每个字都要反复玩味,如同荒漠中的饥渴者得到有限的一泓清水,是不肯一口吞尽的。
有《诗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时,生活极端艰苦,仍然每夜读书,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惜,至夜分犹不寐。
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
坐久,甚苦之。
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
其一曰:也有两句好(音吼)!其人大怒,曰:你又理会得甚底?对曰:我爱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令人失笑,也可知苏轼读书之痴迷。
在《读孟郊诗二首》中,我们能感受到苏轼的那种如饥似渴的阅读,时而像是饥饿者的大快朵颐,时而又像是美食家的细细品味: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饥渴之态、贪婪之态、寻觅之态,跃然纸上。
如果有美感的时候,苏轼会感到极大的愉悦: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读到佳处、美处,那种审美的愉悦,是无法言传的,这种感觉西方的诗人曾经说:如果有一部书能使我读过之后浑身发冷,而且没有任何火把能把我暖和过来时,我知道那一定是诗,(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语)苏轼的感受却是美感如佳肴美酿。
从《定风波》看苏轼的人生态度
![从《定风波》看苏轼的人生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4f3f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0.png)
总的来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人生哲理的写照。他以自己 的生活经历和深刻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典范。 他的这种人生态度教会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乐观面对 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从《定风波》中汲取力量,以苏轼的人生态度为榜样,勇敢 地面对生活的风雨,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苏轼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他的 同伴们因为没带雨具而显得狼狈不堪,然而苏轼却镇定自若。雨过天晴后,他写 下了著名的《定风波》词。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雨中漫步的悠闲姿态,表现了他洒脱、自在的人生观念。 他无视那穿林打叶的雨声,选择了吟咏长啸,表现了他在自然界的挑战面前的从 容和淡定。
从《定风波》看苏轼的人生态 度
基本内容
在宋代文学的浩瀚星海中,苏轼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才情、智慧和人 格魅力,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更在人生的起伏中展现出一种坚韧 不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就是这种 独特人生态度的最好体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所作的一首 词。那一年,他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不这么 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词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苏轼 人生态度的最好写照。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我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 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从中得到的启示。这样的交流和分享,不仅有助 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定风波》的教学过程让我深感心灵层面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 真正从内心去理解和感受这首词,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 我将更加注重从心灵层面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从苏东坡诗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
![从苏东坡诗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7989c33186bceb19e8bbd4.png)
3.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东坡词中,有一个或显或隐、贯穿始终的基调,我们不妨称之为“人生咏叹调”。
与之相伴随的,则是作者持续不断的人生思考:其广度和深度在词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
东坡词所体现的人生思考主要有以下三对人生矛盾:一、出仕与退隐。
苏轼早在26岁时即踏上仕途,长时间在宦海浮沉,反复地面临着人生抉择,尤其是在感到失落以及在上受挫,遭致贬窜之时。
儒家入世思想本是他的“主心骨”,早年“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言壮语,最能代表他对事功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日久而事功无多,便渐渐倾向恬退:“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在经历了宦海浮沉之后,词人更体悟到仕途的曲折与险恶:“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
”其退隐的内在要求格外强烈。
而一旦被朝廷“放归”却又想到功业未建不由慷慨悲歌起来:“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
”可见词人仍在出入之间徘徊。
在词人看来,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功成身退:“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二、理想与现实。
词人尽管怀抱着“致君尧舜”的理想,但现实却难尽如人意:烦冗的宦务与频繁的调动使他身不由己:“长恨此身非我的,何时忘却营营”;“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他的飘泊感、沦落感、厌倦感也油然而生:“生人到处萍飘泊”;“天涯同是伤沦落”。
乌台诗案,黄州及岭海两度流贬,都曾使词人的理想破碎,“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迭”。
词句饱含曲折和难言的苦衷!词人忽而迷惘:“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忽而自嘲:“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忽而负屈:“问公何事,不语书空”;忽而沉痛:“珠泪溅,丹衷碎”;这些都是由仕途的升沉不定所引发的。
词人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步履为什么那样艰难?一是朝廷党争的存在,各派彼此掣肘,互相攻讦,争斗不休,使苏轼难以大展经纶。
二是宋王朝国力的贫弱,再加上国策的保守,决定了统治者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道大难容,才高见嫉”(薛瑞生语)的苏轼的命运不问可知。
苏轼古诗鉴赏与人生哲理分析
![苏轼古诗鉴赏与人生哲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5620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a.png)
苏轼古诗鉴赏与人生哲理分析概述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被视为中国文化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名人之一。
苏轼的诗作广泛流传于后世,并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闻名。
本文将通过鉴赏苏轼的古诗,深入分析其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探讨其对读者和后世思考生活、人性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诗歌风格与特点苏轼的诗歌风格多样,涵盖了山水田园、宴会咏怀、反对战争等不同主题。
他运用豪放而自由的笔调,充满情感和浪漫主义色彩。
在形式上,他多运用绝句、律诗和七绝等形式创作。
人生哲理分析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苏轼在他的古诗中展现了对自然万物和人生命运的敏锐观察。
他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通过描绘四时变化、风云变幻等景象,他意识到万物皆有生命和流转的规律,并借此反思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对情感与人性的洞察苏轼深刻理解人类情感丰富多样,并将其融入他的诗歌中。
在一些咏史抒怀作品中,他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和悲壮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潮流和个人命运的痛惜和思考。
同时,他也通过婉约细腻的方式展现了个体之间的纠葛、友谊、爱情等复杂情感。
道德观念与社会关系苏轼对道德价值观持有高度关注,在他的古诗中经常表达对贪官污吏、亲疏不公等社会问题的批评。
他提倡真诚笃实、廉洁自持和正义平等等价值观念,呼吁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之重要性。
影响与启示苏轼的古诗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留下宝贵资源。
他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哲理在当代依然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通过阅读和鉴赏苏轼的古诗,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他让我们明白生活之美、人性之善以及对社会问题持有批判精神的重要性。
苏轼所传达的人生哲理激励着读者思考存在意义、珍惜时光和追求内心平静。
结语苏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创造的古诗作品以其卓越艺术成就和深邃哲理而闻名于世。
通过鉴赏其古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对自然、人性与社会等方面做出的观察与思考,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诗词】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轼诗词
![【诗词】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轼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b08e1ba8c281e53a5902ff90.png)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轼一生最智慧的20首诗词林语堂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无人不爱苏轼。
爱苏轼的豁达乐观,爱苏轼的不骄不躁,爱他面对人生坎坷时的云淡风轻。
一如想成为苏轼这样的人,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潇洒人生。
01往事,不可追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问:如何才算不辜负生活?答:珍惜当下。
谁都会怀旧,谁都会思乡,谁都会苦闷,可如果只是烦恼,并不能改善自己的心情半分。
昨日像那东流水,只可逝,不可追。
与其一味感怀过去,不如珍惜当下,幸福可期。
02无常,是常态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命运变幻是上苍的玩笑,跌宕起伏是人生的本相。
正如作家田维在《花田半亩》中写道:“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颠沛流离。
可他却说: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身处凡俗心自清,把人间看得透彻清明。
生活,是一首跌宕起伏的歌。
无论是悠扬,还是感伤,我们都要不畏路上的雪雨风霜,终会一路高歌,一路阳光。
03遗憾,是常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世的悲欢离合,月亮的阴晴圆缺,从来都无可奈何。
一如李叔同的《送别》中唱到的:“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谁一辈子能没点儿遗憾呢?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所以,有缘时惜缘,无缘时随缘。
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苏轼词解读苏轼人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苏轼词解读苏轼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fb6f72aabe1e650e53ea995d.png)
摘 要: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少年成名,以“学而优则仕”为目标,步入朝廷,踏进官场。
但苏轼的仕途并不平坦,相反他在仕途中经历了许多不幸和打击。
面对人生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人生一幕幕的忧患,苏轼以其独特的睿智和豪放、通达的理念一一化解,随缘自适,随遇而安。
在他的词作中处处体现出他达观,旷达,豪迈自信的人生观,展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苏轼诗;坎坷;旷达;豪放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士中一位魅力四射的文化人物,是继李韩白后的又一全能词人。
他虽一生坎坷但仍保持着达观旷放的开始了自己仕途漂浮不定的一生。
但是,政治失意、并没有消极颓废、失魂落魄。
他以手中之笔,乖舛的人生时所表现出来的宠辱不惊、超脱坦然、一、“致君尧舜”的人生态度苏轼出生于文学世家,家风历来诗书传承。
其父苏洵也是对他们亲授以书,并常以古人名节励志。
苏轼少有大志,的母亲程夫人:“轼若为滂,母许之否?”可见他天性中就有忠义的一面。
1.壮怀激烈 尊君报国苏轼壮怀激烈立志报国,这种报国之情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可见一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本篇作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
四年前,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北方边郡密州任知州。
他除了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词中,苏轼自比孙权,表现了出猎者的英豪;又自比魏尚,希望被朝廷重用。
整首词昂扬奋发,豪迈遒健,一扫传统柔婉的词风,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苏轼积极人生态度的诗句
![苏轼积极人生态度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b8e03b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7.png)
苏轼积极人生态度的诗句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通过诗句传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幸福的向往。
苏轼的诗词中,有许多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诗句。
比如他的《赤壁赋》中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追求快乐的心情。
他鼓励人们要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不要让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
在苏轼的诗中,还有一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接受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他坦然面对年华老去,乐观地欣赏自然的变化,给人们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的热爱。
苏轼的人生态度还体现在他的《水调歌头》中,他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们长寿幸福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他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地享受生活,共同欣赏美丽的月亮。
苏轼还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痴迷。
他认为人生就是情感的流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无论是风还是月,都无法解除他对人生的思念和对美好的渴望。
苏轼的诗词不仅仅表达了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也启迪了后人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和勇气。
他鼓励人们要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综上所述,苏轼的诗词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句传达了对快乐、对美的追求,鼓励人们积极面对人生的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苏轼的诗词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表达,更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从苏轼的诗句中汲取力量,积极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苏轼诗词读后感(精选11篇)
![苏轼诗词读后感(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401f6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e.png)
苏轼诗词读后感苏轼诗词读后感(精选11篇)诗人苏轼虽被贬到密州,却不以己悲,在铁沟、黄茅冈尽显雄姿。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等豪情,氤氲于诗人苏轼胸中,厚积薄发,彰显自己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决心,不禁令人慨叹。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苏轼诗词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诗词读后感篇1广阔的绿野,放眼望去,雄鹰展翅翱翔。
诗人苏轼驾驭铁骑,马儿嘶鸣,疾驰而去,且学天骄弯弓射大雕。
这,是洒脱的快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穿林竹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诗人苏轼又被贬入了万丈深渊。
把酒独饮,岂能自甘颓废耶?此乃诗人苏轼也,虽屈于偏远之地,岂可自弃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人苏轼是不羁的,甩开不尽的烦恼,用最旷达的胸怀接纳一切。
在乡间小院,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于田间小路,他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自由豪放的快乐,在诗人苏轼心底蔓延……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进宫与贬谪,诗人苏轼选择了释怀。
心中保留了一方快乐的净土,那是在乡间修来的气度。
忘却宫中的阿谀奉承、权权相争,忘却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忘却当年的乌台诗案,只待闲看时,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是过眼烟云的浮华万千之下的超然的快乐!诗人苏轼是锦绣大宋中的一代才子,自是一家的他,把烦恼抛之脑后,总会在诗词之中渲泄心中的快乐。
这快乐积攒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坦然,凝聚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激昂。
把握这份快乐,我的心中也似有一股豪迈之气荡漾开来……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
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东坡看透人生的诗句
![苏东坡看透人生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410fdcc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c.png)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释义:穿着草鞋,杵着竹子做的拐杖,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
怕什么风雨呢,穿上蓑衣随他去吧!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我们通常用一句俗话形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既然没什么可失去的,那就放开手脚一搏,这是一重意思。
另一重就是,人生不如意时,要懂得着眼于自己拥有的,而不是没有的。
早明白这一点,早看透活透。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酒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释义:不要对着老朋友慨叹回忆往事,拿出新茶烫一壶新酿的美酒,趁光阴尚在,喝个畅快!常有人问,人生的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你熟悉的一切都会与你渐行渐远,对父母来说,子女会渐行渐远。
对每个人来说,青春是渐行渐远的。
“活在当下”这话,老是被人挂在口头上,好像显得很时髦,显得这是21世纪的生活态度。
而其实,苏轼早在千年前,就有这个觉悟了。
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释义:虽然生活穷困,穿的都是粗布烂衫,但只要胸中有诗书,气质自然不俗。
这句话可以送给过度拜金,物欲灼心的人。
说到底,这是一个注重内在还是注重外在的问题,如果两者能同时跟进当然最好了。
不过大多数人是无法同时跟进的,所以这话更该送给那些,经济基础本就薄弱,却还虚荣贪名的人。
早明白,早活得自在点。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释义:人一生到过的地方,就像鸿雁经过雪地一样,痕迹不仅微小而且很快就会消失。
你是否曾想过,来这世间一遭,怎么的也得留下点东西?或是思想性的,如文章,或是物质性的,如创办一家企业?可往往总不能如意,对吧?于是就越发对自己不满意,越来越急。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的,这就是人生真相,不是个例。
灰心丧气时,就读读苏轼这句诗词吧,哪怕你真留下点什么,也无非是飞鸿踏雪泥,还不用等你两眼一闭,在这个信息时代就被淹没了。
5、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释义:人人生养儿子希望他聪明,可我却因为聪明而走了很多弯路。
也许苏轼想表达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吧,就像梁启超说的,聪明人不肯下笨功夫,还不如只能下笨功夫的笨人。
苏轼人生态度的诗句
![苏轼人生态度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2734e08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a.png)
从苏轼的诗句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苏轼对人生的态度,下面一起来详细理解一下苏轼人生态度的诗句的更多详细内容!读一首词就是在品味历史文化的厚重,读一首词就是在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一首词就是在享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忙于复习准备考试的我们,在闲暇时候更应该读一些诗词歌赋以作消遣。
或许大多数人喜欢带着耳塞,听听流行歌曲,迷恋在听着情歌流眼泪中。
而我却喜欢在轩窗下、书桌旁,陶醉于青灯黄卷的陪伴。
而且我认为越忙于复习,压力越大,就越需要这些课外读物来放松自己。
翻开?宋词三百首?,苏轼的词总给我留下深入的印象,或许是由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亦或是他的高尚的道德操守,无不吸引我为之驻足咏唱。
通过对苏轼诗词的简单考虑,自己还是有些对人生态度的感悟的。
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堪称经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境界气氛,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交融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重的哲学意味。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那种正确认识自然,正确把握客观规律的思想。
把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高度的契合在一起,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平平坦坦的,曲折可谓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勇于面对挫折,便会度过难关踏上坦途,去享受那丰富多彩的生活。
宋词者,专门附乐、以便歌唱者也;类似于如今的流行歌曲的作词。
古代的歌曲无法向现代这样广泛传播,它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不是青楼妓院、便是家中养有歌舞姬妾的官宦。
这就给宋词造成了一种很大的气氛局限,大家翻开任意一本宋词的精选集,都会看到很多诗词的创作地点是在类似场合,而且有很多都是赠给姬妾的。
这样所做诗篇很多都千篇一律——赠妓、思乡、柔情、灰色的醉酒景象与环境。
但苏轼的词构思巧妙、刻画精致、咏物和拟人浑成一体。
苏轼的词风格高远,遣词用字精炼,意境清丽优美,怀古而不拘泥于古,借古伤今,探究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东坡诗看苏轼的人生思考
从东坡词所作的人生思考超出凡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
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对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企图达到对人生功利境界的超越: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身处逆境,都是如此。
苏轼在其词作中表达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沉思,无疑体现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能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以至精神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