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 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ﻫ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河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呜呼哀哉!尚飨。
行书五十种书法
行书五十种书法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书的特点是结构稳定、笔画贲要、书写快捷,给人以大气磅礴的美感。
下面将介绍五十种行书,并对其特点进行简要说明,希望能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1. 王羲之行书:王羲之是行书的鼻祖,他的行书构图饱满、笔力独特,对后代影响深远。
2. 褚遂良行书:具有雄浑俊逸的特点,浑厚秀丽。
3. 王献之行书:以瘦劲为特点,意韵飘然,给人以纤细之感。
4. 神龙行书:即颠倒书写,笔画奔放自如,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视觉冲击。
5. 颠倒行书:由左至右颠倒书写,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6. 柳公权行书:优雅大方,笔力豪放,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7. 欧阳询行书:线条流畅,有节奏感,构图精妙。
8. 二王行书:指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行书作品,传承了王羲之的传统,独具风格。
9. 皇帝行书:古代皇帝的行书作品,具有庄重肃穆的特点。
10. 俞文豹行书:以行云流水为特点,气势磅礴,力度适中。
11. 毕昇行书:笔画匀健有力,墨迹丰润,富有变化。
12. 欧阳询杨凝式行书:结构严谨,字体端庄秀美。
13. 文征明行书:以草木行深为特点,字形奇巧,力度自然。
14. 蔡襄行书:气势宏伟,笔画含蓄,气势雄浑。
15. 赵孟頫行书:具有浓郁的韵味,风格独特。
16. 赵忠祥行书:秀润细腻,清新俊逸,颇受欢迎。
17. 赵之谦行书:力透纸背,书法凝练,大气磅礴。
18. 傅山行书:具有变化多样的笔法,极富个性。
19. 唐寅行书:潇洒俊逸,书写奔放,自成一体。
20. 钱选行书:字体豪放有力,笔触挺拔有力。
21. 乌云行书:内涵丰富,笔力浑厚,富有表现力。
22. 王中国行书:力度肆意,笔锋明快,具有奇特之美。
23. 王震行书:带有神秘主义色彩,构图奇特,别具一格。
24. 卑为行书:自成一派,形态奇特,颇具个性。
25. 云母行书:笔触充满张力,形态飘逸动人。
26. 和颜行书:具有温和的笔触,充满着亲和力。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大家大多知道“天下三大行书”是哪些作品,但是,一说起“天下十大行书”,预计知道的人就极少。
今日,我来谈谈“天下十大行书”有哪些作品。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十名:李建中《土母帖》《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
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土母帖排第十。
全贴 10 行共 104 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密切而修长,用笔沉稳而丰腴。
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谨慎的楷法笔意,可看出许多唐人书法的特质。
帖中少量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庄重,法度谨慎,深得欧书风采。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九名:黄庭坚《松风阁诗贴》《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 29 行, 153 字。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暮年作品,黄庭坚一世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选,此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实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谓行书之精选,并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八名:米芾《蜀素帖》《蜀素帖》凡71行,共 556 字,抄写在织出的乌丝栏上共有五七言自作诗8 首。
《蜀素帖》构造奇险率意,变化灵巧,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艳丽颀长,风韵翩翩,任意布势。
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激烈对照,粗重的笔划与柔和的线条交互出现,流畅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向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满联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七名:欧阳询《张翰帖》《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或《张翰思鲈帖》,11 行 98 字。
此帖的书法特色是字体修长,笔力刚毅挺秀,风格陡峭,精神外露。
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
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暮年笔力益刚毅,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兴起,四周削成。
”这段考语对我们赏识《张翰帖》以及其余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六名:柳公权《蒙诏帖》该帖是大字行书,7 行 27 字,书于公元 821 年。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引言行书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行书以其气势恢宏、书法流畅而著称,被誉为中国书法的顶峰之作。
在众多行书作品中,不乏优秀的名帖,它们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行书十大名帖。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这些名帖,以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书的一篇序文,它以其雄浑大气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健硕有力:王羲之的行书筆势挺拔有力,展現出良好的力度掌握和篆刻般的线条。
–飘逸自然:在力度之外,王羲之的行书又别有一番风韵,自由而灵动,给人一种飘逸自然之感。
–传世之作:《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世模仿学习的对象,对于中国行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所书的题辞,其独特的风格和气势使其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横冲直撞:欧阳询笔下的行书横冲直撞,豪放不羁,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决然的品格。
–笔画丰满:他的字体粗壮而丰满,构图疏密有致,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
–影响深远:《九成宫醴泉铭》作为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对行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怀素《战国策》1.简介:怀素的《战国策》是一部以战国时期的著名策略家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怀素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奔放流畅:怀素的行书作品奔放流畅,独具风采,线条流畅自如,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感觉。
–风格多变:怀素的行书风格多变,既有刚健有力的一面,又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展现出了他的成熟和卓越。
–传世之作:怀素的《战国策》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影响力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四、赵孟頫《赵子昂七言诗》1.简介:赵孟頫的《赵子昂七言诗》是他根据唐代诗人赵子昂的名句所书写的行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名誉天下的 中国十大行书
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38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吳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結伴遊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請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詩。卷中数诗均是当時記遊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戉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記”。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古代十大行书书法名帖
古代十大行书书法名帖古代十大行书书法名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书法技巧,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十大行书书法名帖。
1.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东汉末年书法家张芝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书写流畅,笔势挺拔,字体饱满,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2. 《陈情表》《陈情表》是明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此帖以楷书为主,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墨色浓郁,形象生动,是中国古代楷书的经典之作。
3. 《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挺拔有力,笔画饱满,线条流畅,展现了行书的独特魅力。
4. 《帝王世纪碑》《帝王世纪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饱满刚劲,笔画有力,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行书的代表之作。
5. 《玄秘塔碑》《玄秘塔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遒劲有力,笔画挺拔有力,线条流畅,气势雄浑,是中国古代行书的经典之作。
6. 《洪武南京行书万言诏》《洪武南京行书万言诏》是明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工整,笔画饱满,线条流畅,气势雄浑,是中国古代行书的代表之作。
7. 《笔法圆成帖》《笔法圆成帖》是明代书法家杨凝式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圆润饱满,笔画丰满有力,结构严谨,是中国古代行书的代表之作。
8. 《听筝图轴》《听筝图轴》是明代书法家唐寅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秀丽清晰,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墨色浓郁,是中国古代行书的经典之作。
9. 《兰亭序》《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流畅优美,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墨色浓郁,是中国古代行书的经典之作。
10. 《乌衣巷帖》《乌衣巷帖》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作品,此帖以行书为主,字体挺拔有力,笔画饱满,线条流畅,墨色浓郁,是中国古代行书的代表之作。
以上是古代十大行书书法名帖的简要介绍,每一帖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书法技巧,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的资源。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天下十大行书(图文释文)
天下十大行書(图文释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弃取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先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兰亭序》是王羲之47 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汇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冷静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代学书者尊敬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合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构造、变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做作的印迹。
这样的鉴于资质超群,元勋力深沉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确当之无愧。
兰亭书法,切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雅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文质彬彬”。
“内恹” 的笔法着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短;在书写技巧上包括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平作为权衡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王羲之 (303—361,一作 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 )人,后徒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 )。
十大书法帖
十大书法帖1. 基本信息- 作者为东晋王羲之。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内容是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集会时所作的诗序。
2. 书法特点- 笔法精妙,笔画细腻多变。
如其中的笔画有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等多种用笔方式。
像“之”字,每个“之”字的写法都有所不同,各具姿态。
- 字与字之间呼应连贯,行气流畅。
整体布局疏密得当,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感。
1. 基本信息- 唐代颜真卿所作。
这是一篇祭文,为悼念其侄颜季明所作。
-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2. 书法特点- 情感浓烈,从书法中可以感受到颜真卿当时悲愤交加的情绪。
笔画粗细变化强烈,如开头部分较为平稳,随着情绪的波动,后面的笔画变得粗犷豪放。
- 涂改之处较多,这些涂改非但没有破坏美感,反而更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1. 基本信息- 宋代苏轼所书。
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寒食诗。
-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2. 书法特点- 字体形态多变。
开始时字体较小且较为规整,随着诗意的发展,字体逐渐变大且变得奔放起来。
- 笔法上,将行书与楷书相结合,既有楷书的严谨结构,又有行书的流畅笔意。
墨法上,浓淡相间,如“破灶烧湿苇”一句,墨色较浓,表现出一种压抑之感。
1. 基本信息- 东晋王珣所作。
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
2. 书法特点- 行笔自然流畅,笔画挺拔有力。
线条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
- 字的结构富有变化,整体风格古雅清逸。
1. 基本信息- 西晋陆机所作。
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2. 书法特点- 字体为章草,笔法古朴。
笔画简约,保留了隶书的一些笔意。
- 字与字之间不相连属,但行气贯通。
整体风格高古质朴,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基本信息- 传为东晋王献之所书。
2. 书法特点- 笔势连续不断,一气呵成,有“一笔书”的特点。
笔画圆润流畅,充满灵动之感。
- 字与字之间衔接紧密,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1. 基本信息- 东晋王献之所作。
是王献之书法作品中的精品。
十大行书字帖
十大行书字帖行书,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的一种书体。
本文将会介绍十幅优秀的行书字帖,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行书。
1. 青花瓷行书《清明上河图》:这幅字帖是南宋年间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的行书版本。
整幅字体铺陈整齐,优美凝练,是行书中的代表作之一。
2. 唐代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王羲之运用极为简便自然的笔法,写出了字帖中每个字的独特风姿。
3. 王献之《祭侄文》:这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代表作品之一,通篇用笔疏朗洒脱,浑然天成。
4. 王铎《赤壁赋》:《赤壁赋》字帖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如此自由奔放,草草而成,却又铁意犹存。
5. 董其昌《碑林纪事》:董其昌是明代重要书法家,这幅字帖是根据唐代碑刻所作,并表现出他的洒脱风格。
6. 乐毅《祭姑苏》:这是唐代书法家乐毅的代表作之一,笔力雄浑而不粗糙,行云流水,威严明晰。
7. 李邕《梅花书馆图》:这幅字帖是隋唐书法家李邕的代表作之一,笔力雅致,气韵流畅,书法典雅简练,被誉为“梅花书馆图”。
8. 赵孟頫《题南华山道士房水西堂》:这幅字帖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瘦金体’字体遒劲有力,自我风格鲜明。
9. 曾性伦《致范成大书》:这是清代书法家曾性伦致范成大的书信,行书字体偏向清新,散漫而不失秩序。
10.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这幅字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刻的,他结合了隶、楷、草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作品气势磅礴,深得人心。
以上便是十大行书字帖的简介。
学习这些字帖不仅有助于欣赏中国书法之美,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写字的指导和灵感。
只有通过不懈地学习与实践,方能真正领略行书这门艺术的魅力。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 背景介绍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之祖”,是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作品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自序,记述了他与友人在兰亭附近的一次饮宴活动。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工整,笔画舒展流畅。
3. 特点分析•笔画瘦长,横平竖直,端庄秀丽;•用笔凝练,墨色淡雅,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行书结构丰富,展示了王羲之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4. 艺术价值《兰亭集序》在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的才华,在书法史上也开创了新的局面。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成为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颜真卿《多宝塔碑》1. 背景介绍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多宝塔碑》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为纪念母亲而创作的碑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刚劲有力,富有雄浑的气势。
3. 特点分析•笔画饱满有力,平稳劲道,体现了颜真卿的刚毅个性;•字体充满张力,线条圆润流畅;•行书结构分明,字体匀称美观。
4. 艺术价值《多宝塔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了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颜真卿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无可置疑,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 背景介绍欧阳询,唐代书法家,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为赞美酒泉而创作的铭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体现了欧阳询在笔墨上的造诣。
3. 特点分析•笔画有别于之前的行书作品,增加了横撇的比例;•字体规整,线条流畅,给人以简洁大方的感觉;•行书结构稳定,字迹飘逸,整体效果和谐。
4. 艺术价值《九成宫醴泉铭》通过其独特的字体和风格,展示了欧阳询在书法创作上的成就。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行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书法十大行书
中国十大行书,即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以及李建中《土母帖》。
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摹本)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历史排名前10行书书法!你可能只听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吧!
历史排名前10行书书法!你可能只听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吧!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第四行书——《伯远帖》《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
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五行书——《韭花帖》《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
古代十大行书,《兰亭序》位列榜首,苏轼作品第三!
古代十大行书,《兰亭序》位列榜首,苏轼作品第三!行书,分为行楷及行草,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传是在东汉年间刘德升所创。
唐朝张怀瓘《书断》对行书的来源有如此看法:“行书即正书(楷书)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晋朝以来,多数书法家都兼工行书,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兰亭序》。
(一)《兰亭集序》简介:《兰亭集序》又称作《禊序》、《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
是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时代背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共41人在会稽山阴集会,为兰亭集会,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后辑为《兰亭诗》。
《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
赏析: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书写,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欢乐时光不长久及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
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堪称历代名篇。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
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本,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
作为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经典杰作,有“行书第一”之称。
其书法飘逸流畅,如行云流水而又笔力雄健。
(二)《祭侄文稿》简介: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文稿》,俗谓《祭侄帖》、《祭侄稿》。
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体第一”、“天下行书第二”,真迹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苏东坡《的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字帖”。
时代背景:成书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第十行书——《土母帖》北宋·李建忠《土母帖》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书法家。
字得中,号严夫民伯。
后随母迁居洛阳。
官至工部郎中。
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
被人称“李西台”。
好游山水,多留题。
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
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
《宋史》谓其“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
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李建中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元赵孟頫说:“西台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人余风。
”传世书迹有行书墨迹《土母帖》。
传世书迹还有《李西台六帖》,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
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
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第九行书——《松风阁》北宋·黄庭坚《松风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
后世称他黄山谷。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天下十大行书分别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1.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本已不存,现均为其摹本。
《兰亭序》用笔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有宽有窄,章法自然,气韵生动,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承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又称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
这件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纸本行书,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
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最佳摹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祖籍山东琅琊(山东临沂),东晋杰出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有“书圣”之称。
后人评其书法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2. 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存世颜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此帖全称《祭侄季明文稿》,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共23行234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颜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法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其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均开历史之先河,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当是存世颜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对后世书法创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唐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山东临沂),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被称为“颜筋柳骨”。
3. 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佳作此帖横34.2厘米,纵18.9厘米,素笺本行书,共17行129字,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笔酣墨饱,神充气足,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巧妙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毕现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精髓,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4. 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帖纵25.1厘米,横17.2厘米,纸本行书,5行共47字,是王珣给亲友的一通书函,是王珣怀着痛切心情与人倾诉,它的书写保持了书法家的自然、随意状态,常被后世看作通向永远动人心脾的“神韵萧散”晋代书风的不可多得之至径。
其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有“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其书法虽为行书,却有隶书遗意,结体在扁长之间。
个别字如‘胜’、‘实’、‘获’、‘群’等与王羲之《姨母帖》的唐摹善本中的书字颇为类似。
书势微向左倾斜,为的是取得险峻端庄的艺术效果,这是王珣书法独具的特色。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风神俊朗,潇洒流利,在王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自具面目,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此帖与陆机《平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奠定了王珣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其书法艺术和文物历史价值却难以估量。
王珣(350—401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初任桓温掾属,与谢玄俱为桓温所敬重,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
于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为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假节,平乱后加散骑常侍。
工书法,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
5. 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被誉为“五代兰亭”此帖纵26厘米、宽28厘米,纸本行书,是杨凝式的一封信札,正文共五十三字。
其内容是说,他午睡醒来之时,感到腹味舒适,此时恰逢有人馈赠用韭花做的食品,觉得非常可口,遂执笔表示谢意。
可以想象,书家此时的心境正是闲适之极,提笔作书,想必是“怏然自足”。
这样的心态所写出的作品给人深刻的印象便是轻松畅达、萧散有致。
该手卷引首处有乾隆帝(1711—1799年)八字行楷:“杨少师韭花帖妙迹”,中间正上方钤盖“乾隆御笔”朱文印一方。
董其昌(1555—1636年)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宋摹,即无锡市博物馆藏本,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台湾林氏藏本;另一本为罗振玉(1866—1940年)藏本,真迹,有珂罗版传世。
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无锡博物院。
此帖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是帖中之精品,有“五代兰亭”的美誉,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小名诗,他出生那年是癸巳年,所以他自号癸巳人。
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
因他为人放纵不羁,时人又称他“杨疯子”。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其代表作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6. 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中国书法行书上的里程碑此卷纵26.8厘米,横57.4厘米,纸本行书,此帖传为柳公权写的一通信札,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
此帖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笔墨浓淡轻重有致,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
在用笔方式上,有二王为代表的“一搨直下”,也有颜真卿为代表的“篆籀绞转”。
书法的前四行用笔较雄畅,结字亦尚稳妥,而后几行用笔逐渐瘦薄,结字多松散,末行的“权”字笔画也不成结构,与柳氏遒媚劲健的书风悬殊较大。
种种迹象表明,本帖非柳书,乃是宋人仿本。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酐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弘,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是中国书法行书上的里程碑,曾被世人誉为“天下第六行书”,虽风神稍逊,但仍可与李白的《上阳台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等相媲美,对后世特别是杨凝式及宋四家有较大影响。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唐宪宗元和初年进士。
曾任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历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太子宾客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
工书,尤以楷书精绝。
师颜真卿、欧阳询而能参化其神理,自成一局,世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其用笔法,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语意双关,既论写字,又行笔谏。
7. 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帖》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此帖纵25.1厘米,横31.7厘米,纸本行书,11行98字。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此段文字见于《晋书·文苑》及《世说新语》等书中,但均属节录。
张翰是西晋吴郡(今苏州)人,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人称“江东步兵”。
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是唐代欧阳询最具代表性的行书作品,是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备受好评,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