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近50年梅汛期降水特征

合集下载

黄山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

黄山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

黄山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黄山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黄山的气候特点黄山地处皖南山区,北望长江,南眺天目山,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

海拔高度一般在500m左右。

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高度均在1800m以上,劈地摩天,气冠群山。

在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影响下,黄山地区既有华东北亚热带气候的特色,又有山地垂直气候变化的规律。

(一)高山全年无夏,山脚四季分明以候平均气温稳定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的划分标准。

在黄山地区,自海拔高度1340m(半山寺)以上全年只有冷季(冬季)和暖季(春、秋季)之分,在此高度之下则四季分明。

半山寺及以上髙度各点入春曰期均在5月18日左右,暧季的结束日期差异也不大,除半山寺于10月 3日结束外,玉屏楼及以上各点都在9月24日或25日结束。

半山寺以下随着高度的下降,入春、入夏时间迅速提前,平均每下降100m入春时间提前4 d左右, 入夏时间提前6d左右;反之,半山寺以下随髙度下降100m,入秋、入冬时间―般推迟3d左右。

因此,山顶和山脚的冬季日数要相差10d左右。

半山寺夏季通常只有11d,由此往上终年无夏,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由此往下夏季越来越长,在海拔高度200m处夏季的长度与冬季接近。

(二)气温垂直递减,夏季甚于冬季就年平均气温而言,山上(光明顶)为7.8℃,山下(太平)为15.4℃,两地相差7.6℃,虽然一年各季均为海拔愈高气温愈低,但夏季海拔每升高 100m,气温降低0.6℃;冬季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36℃。

因此,隆冬季节山上平均气温为-2.8℃,山下为2.9℃,两者只相差5.7 ℃;在酷暑季节山上山下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7.5℃和27.5℃,两者相差10℃;七八月份山上最高气温只有20℃左右,山下则髙达34℃左右,两者相差14℃左右。

219477168_CMA-GEPS_对中国超强梅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分析

219477168_CMA-GEPS_对中国超强梅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分析

!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北京 '""")''
"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2国家气象局 2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2环境模式中心"美国 马里兰州 !"*%!'
%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
联系人
" .!J?E@! 9/I:;- 9J?8B<O 89:
最后"将空间权重修正概率配以随预报时间的
权重系数% "EJI!&1?0E?@RIEB/0,><7?7E@E0L""&R,& )
具体的"
{ "&R,%)"C& 4
'"$$$$&R,% )"C& !('
$%资料和方法
数 $F$% 据资料
本文分析梅汛期降水特征所用的观测资料包
括!!% / 累积降水(+"" 位 /,? 势高度()+" 矢 /,? 量
风及水汽通量散度"分析时间段为 !"!" 年 & 月 '
日-* 月 #' 日) 降水观测资料为同期中国区域地
面!卫星!雷 达 三 源 融 合 降 水 分 析 产 品 % 潘 等"
!"'+&) 其他要素观测资料来源于 再 %'.,2%'$#
分析数据)

江南雨季降水季节内演变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江南雨季降水季节内演变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江南雨季降水季节内演变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詹丰兴;章开美;何金海;章毅之;尚可【摘要】In this study,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seasonal evol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rainy season of Jiangnan (24-30°N,110-120°E) and its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are researched,using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61-2008,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astern China.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A significant twin-peak feature in the intraseasonal evol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Jiangnan is demonstrated,with mid-April and mid-June as the twin-peak periods.The peak precipitation first appears in Jiangnan in mid-to late April,then extends southward.Southern China reaches its peak precipitation period in early to mid-June,after which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center moves northward,and Jiangnan experiences the second precipitation peak in mid-to late June.Meanwhile,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Jianghuai area(32-35°N) shows a single peak type.The first peak of the Jiangnan rainy season appears very early,and this is the first sign of the rainy season in eastern China.The second peak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in rain belt moving northward.2)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regional averaged twin-peak precipitation in Jiangnan and actual precipitation is 0.69,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win-peak precipitation shows the intraseasonal evolution features of the Jiangnan rainy season.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of the Jiangnan rainy seas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of the bimodal peak in the rainy season(April-June),and this also shows that the twin-peak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Jiangnan area can reflect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precipitation.3) The twin-peak precipitation of the Jiangnan rainy season displays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The interannual periods are found every 2-3 years,and strong signals are mainly centeredin the late 1960s to 1970s and mid-1980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while the interdecadal periods are shown every 8-10 years on the whole time domain,and their strong signals are centered in the early 1980s to late 1990s.4) On the interdecadal scale,although the intraseasonal features of precipitation display a significant twinpeak precipitation pattern in the Jiangnan rainy seas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raseasonal evolution also show skipped-significant features.A twin-peak precipitation pattern is notable in the 1960s,1980s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while in the 1970s and 1990s the twin-peak pattern is insignificant.%利用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在对比我国东南部各地区气候态降水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江南地区(110~120°E、24~30°N)雨季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江南雨季气候态降水的季节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型特征,两个峰值集中期分别是4、6月中旬前后.4月中下旬第一个降水峰值率先出现在江南地区,之后峰值降水南移,于6月上中旬华南地区达峰值集中期,之后强降水才逐渐北移,6月中下旬又回至江南地区,使江南地区降水达第二个峰值集中期.2)我国江南地区区域平均的双峰降水与4 6月的实际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69,这表明双峰型降水确实反映了江南雨季降水的季节内演变特征.3)江南雨季降水双峰型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期.年际变化周期为2~3a,强信号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年代际变化周期约为8~10a,在整个时间域上都存在,最强信号集中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期.4)年代际尺度上,江南雨季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双峰型态)具有隔代显著的特征,即20世纪60、80年代及21世纪初双峰型特征显著,而20世纪70、90年代双峰型特征不显著.【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年(卷),期】2017(040)006【总页数】10页(P759-768)【关键词】江南雨季;双峰型;季节内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作者】詹丰兴;章开美;何金海;章毅之;尚可【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江西省气象局,江西南昌330096;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西南昌33009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南昌33009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江南地区主要指包括江西、湖南、福建大部、浙江南部,即24~30°N范围内的我国东南部地区。

黄山的气候特点及地貌特征_中国地理华山科普

黄山的气候特点及地貌特征_中国地理华山科普

黄山的气候特点及地貌特征_中国地理华山科普黄山的气候特点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

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左右。

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7.8℃,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

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mm。

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黄山的地貌特征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

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

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从距今约8亿年的震旦纪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

在距今5.7-4.4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裂解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3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汪洋。

到距今约4.1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露出海面。

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

地质专家曾在黄山脚下谭家桥等地发现三叶虫化石,证明黄山地区4亿年前确为海洋(古扬子海)。

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

精品解析: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黄山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并且具备一定的碳汇效应。

我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粮食生产碳汇量存在较大差异。

基于公平原则,政府可探索建立碳汇补偿交易机制,推进粮食主销区向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推测需支付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A.黑龙江省B.北京市C.安徽省D.广东省2.在碳汇补偿交易机制下,粮食主产区获得的补偿资金应侧重用于()A.减轻非粮化现象B.改善基础设施C.促进劳动力返乡D.调整种植结构【答案】1.D 2.A【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粮食主销区向粮食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黑龙江省、安徽是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是接受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的省,AC错误;北京和广东是主要的粮食主销区,和北京相比,广东人口远高于北京,消耗的粮食更多,需要支付的粮食生产碳汇补偿资金更多,D正确,B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粮食主产区向粮食主销区提供粮食。

由于种粮的经济效益较种植经济作物更低,为保证种粮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减轻非粮化现象,由粮食主销区向主产区支付碳汇补偿资金,以获得稳定的粮食供给,A正确;改善基础施设、促进劳动力返乡不能保证粮食产量,BC错误;调整种植结构会减少种粮面积,影响粮食产量,D错误。

故选A。

【点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是粮食生产的决定性要素,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全面保护耕地。

贵州省锦屏县作为林业大县,林业经济一度支撑着县域经济发展,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锦屏县开始寻求转型之路。

通过不断探索,将鹅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全面推进。

2017年引进知名羽毛球生产商落户锦屏县,逐步形成养鹅、羽毛球加工、羽毛球装备制造、羽毛球体育运动为一体的产业链集群。

目前,锦屏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基地。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黄山四绝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黄山四绝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黄山四绝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奇松是黄山的一大特色,它们高大挺拔、古朴苍劲,形态各异。

奇松的形成是受到了黄山的特殊地质条件影响,黄山地质构造复杂,地势险峻,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湿润,这种湿润的环境为奇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黄山岩石丰富多样,质地坚硬,能够承受住湿润的气候,使得奇松能够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长时间存活,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

怪石是黄山的又一特点,它们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怪石的形成与岩石的风化和侵蚀有关。

黄山地区岩石种类繁多,具有较强的耐风化性能,加上黄山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降水充沛,形成了较强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得岩石被剥离和侵蚀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石头,形成了许多奇特的怪石。

云海是黄山另一大特色,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云海的形成与黄山的地理环境有关。

黄山位于江淮平原和长江流域之间,是一个高山地带,海拔较高,因此常年云雾缭绕,白天沐浴在云海中,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而夜晚,由于地形的原因,云雾下沉,覆盖整个黄山,就形成了壮观的夜间云海。

温泉是黄山四绝中的最后一个,它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和温泉资源。

黄山地区地质构造活跃,水资源丰富,同时岩石中被切割出来的裂隙中富含矿物质。

当地的地下水经过长时间的地壳深部过滤和地热加热,形成了特殊的地下温泉。

这些温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保健作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泡温泉。

综上所述,黄山四绝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与黄山地区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黄山地势险峻、气候湿润,地质构造复杂,岩石丰富多样,使得奇松、怪石和温泉等景点得以形成;同时,地理环境也促成了云海的形成。

这些独特的特点和景观使得黄山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自然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

2023年水库防汛工作总结_1

2023年水库防汛工作总结_1

2023年水库防汛工作总结2023年水库防汛工作总结1今年入汛以来,永安水库防区分指挥部在县防指和北部山区指挥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关于防汛抗旱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各级决策部署,带领防区干部群众迎难而上、连续奋战,取得了防汛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一、未雨绸缪,积极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一是做好汛前检查,在进入汛期以前,我们就按照惯例对防区内所有水利工程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整改;二是完善各类防汛调度和应急抢险工作预案,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备足防汛物资器材,永安水库备足块石、黄沙、碎石各100方、蛇皮袋5000条,每座小二型水库备足块石、黄沙、碎石各30方、木桩50根;四是及时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在县防汛会议及北部山区防汛会议后,永安防区分指挥部于6月3日就及时召开了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第一时间研判部署、第一时间安排落实。

二、到岗到位,认真做好防汛值班值守工作自永安分指挥部会议召开后,分指挥部领导和成员单位纷纷到岗到位,对各自包保的责任水库进行巡查。

进入主汛期,指挥部领导全员上阵,对防区内的1座中型水库和10座小二型水库的防汛工作实行靠前指挥和督导查险抢险工作,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全面拉网、不留死角的原则,严格落实巡堤查险和除草除杂工作。

分指挥部领导和成员单位领导按照永安水库防区防汛抗旱工作方案要求,自7月7日至8月4日一直在永安水库值班值守,坚守岗位。

永安水库全体干职工全面取消节假日24小时到岗到位,小二型水库专管员全天候值守,保持通信畅通,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三、快速开展水毁修复工作7月7日8时至8日8时,永安防区日降雨量达301.5mm,永安水库溢洪流量创建库以来新记录,达256.7m3/s,受强降雨及水库溢洪影响,造成考田河漫顶及多处溃口、东西干渠全线漫顶及5处溃口、永安水库溢洪道尾水渠冲毁严重,防区内大河镇发生山体滑坡338处、房屋损坏912间、损坏道路41km、桥梁42座、水闸64座、泵站71座、农作物受灾4.3万亩、水产养殖受灾5438亩。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某城市音乐喷泉广场的水池中等间隔地安装了许多个规格相同的喷管,如图为某一喷管,喷管与水面的夹角为θ,管口横截面积为S且与水面相平。

该喷管开启后,经测量,落水点与喷管口间水平距离为L,则可估算从该喷管喷出的水,空中水柱的体积为( )A.B.C.D.第(2)题2024年3月31日,印尼马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柱达1000米,喷发持续时间为58秒,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有些火山爆发可能引起了巨大的海啸。

假设图甲是某次火山爆发在某地引起的海啸的一列水面波在时刻的波形图,该水面波正在海面上传播,其传播方向沿x轴的正方向,图乙是质点N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2m/sB.质点N经过0.8s的时间将传播到距离原点11m处C.在时,质点N具有向下的最大加速度D.若水面波前方有一尺寸为8m的石头,该水面波遇到石头后还能继续向前传播第(3)题如图,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一端与地面相连,一端连接质量为2m的平板A。

平板A上放置有质量为m的平板B。

初始时系统保持静止,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拉动平板B,则在系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若,则B做振幅不变的简谐运动B.若,则A做振幅不变的简谐运动C.要使B脱离A,F至少为D.要使B脱离A,F至少为第(4)题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升华C.凝华D.液化第(5)题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一小段距离后,理想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B.小于C.与比值等于D.电源的效率增大第(6)题用a、b两种不同的金属做光电效应实验,a的逸出功大于b的逸出功。

课时作业14:3.1水循环

课时作业14:3.1水循环
12.(2021·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 cm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下图示意砂田景观。
(1)简述砂石覆盖层在图示地区所起的作用。
(2)从水循环角度,简述过度抽取地下水对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答案3.C4.A
解析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某环节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C项正确。第4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A项正确。
二、综合题
11.(2021·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图1)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清华大学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图2)作为主要形式,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
解析第(1)题,砂石覆盖在土壤表层可以减弱地表径流,增加下渗,起到蓄水保墒作用;砂石覆盖层白天增温快,温度高,夜晚降温快,温度低,有利于增加温差。土壤表层被砂石覆盖,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第(2)题,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资源减少,容易引发地下水生态环境恶化。沿海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2011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分析

2011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 : 4 81 11 P 5.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94 (0 20 — 12 0 10 — 0 52 1)2 0 3 — 9
An lss n t efau e n y o t y tmso er i som ay i o t r sa d s n pi s se f h an tr h e c t
第 3卷 第2 1 期 21年6 0 2 月
暴 雨灾 害
T o R R EN T I R A I AN D D I A S AL N S TER S
Vo L31No2 .
Jn 2 1 u .0 2
张春艳, 王力胁 明明, 2 1 年 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 分析[. 等. 0 1 J暴雨灾害, 1 ,1 ) 3 — 4 】 2 23 ( : 2 10 0 21
Z HANG h n a , ANG L , UN Mi g n , t 1 An lsso ef au e n y o t y t mso er i so m u n l m i sS a C uyn W i S n mi g e . ay i n t e tr sa d s n p i s se f h a n tr d r gP u Ran e — a h c t i
张春艳 王 , 力 孙 明明 张建 海 , ,
(. 1 浙江省 嵊州市气象局 , 嵊州 3 20 ;. 江省绍兴市气象局 , 兴 32 0 ) 14 0 2 浙 绍 10 0 摘 要: 利用 N E /C R再分析 资料 与气象站 网雨量资料 , C PN A 分析 2 1 年浙江梅汛期暴雨 特征 , 01 并对 其影响天气 系统进
d r g lm R is e sni 0 i h j n rvn e ui u a ao 2 Z ei gpo ic nP nS n 1 n 1 a

安徽地理知识点

安徽地理知识点

安徽地理知识点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跨越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

长江与淮河两条水系,将安徽分成了皖南、皖中和皖北。

黄山傲立在皖南的山地之中,省会合肥坐落在全省的中心,皖北平原则孕育出了中国的百亿粮仓。

1.黄山——岩石及地质作用填空题:黄山主要岩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形成黄山奇峰怪石的主要地质作用的表现,包括(岩浆活动)和(地壳抬升)等内力作用,以及(风化)和(侵蚀)等外力作用。

2.黄山——水循环及热力环流填空题:这一过程描述了水循环中的(蒸发)环节,在山地局地热力环流中的地方性风,属于(谷)风。

3.黄山——太阳对地球影响及天气填空题:云雾在阳光助力下湿润大山,说明(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问答题:简析黄山秋冬季节也多云雾天气的原因。

答:山高谷深,植被丰富,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大;地形复杂,气流运动时由于地形抬升容易水汽凝结;秋冬季节冷空气活跃,水汽经常遇冷凝结。

4.黄山——水循环及成土过程填空题:“草木成为水汽的源泉”描述说明水循环中的(蒸腾)环节是除了蒸发以外,向大气“送水”的另一环节;黄山松根系分泌有机酸的过程,则恰恰说明,(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PS:生物直接促使岩石矿物分解破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破碎,包括根系对岩石的穿插;二是化学分解,如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加速矿物分解。

更重要的是,生物无论是否死亡,将其有机残体回归地表,给无机环境增加了有机质,促使岩石矿物向土壤转化,完成质的飞跃。

5.黄山——整体性原理问答题:黄山松往往高度有限,树冠扁平,试从整体性角度分析成因。

答:黄山岩石坚硬,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有限,悬崖峭壁限制了黄山松的生长,因此黄山松个体较小;山地风大,加上植物的向阳特性,导致树冠扁平。

5.黄山——奇异天象奇异的光流云飞瀑拍摄细节:“常去黄山的人都知道,‘瀑布云’难得一见,为了在纪录片中呈现这一个镜头,我们整个摄制组先后6次进山,每次都蹲守一个礼拜以上,最长一次呆了半个月。

钱塘江河口概况

钱塘江河口概况

钱塘江河口概况1 水系概况1.1 概况钱塘江,古称浙江。

三国时,始见“钱唐江”之名,当时仅指流经钱唐县境内的河段。

民国时期方作为全江的统称。

各段又有各自的名称。

梅城以上北面一支为新安江;南面一支称兰江,两江汇合后称为富春江;闻家堰以下通称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干流从西到东,贯穿皖南、浙北,在杭州湾的湾口——上海芦潮港与我省镇海外游山的连线——汇入东海,流域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五省市。

流域面积555582km,86.5%在我省境内,占我省总面积47.2%。

发源地:历史习惯是唯长为源,但是,也有径流量大者为源之说。

新安江比兰江长,但是流域面积远小于兰江。

因此,现在采用“两源说”:北源:新安江;南源:兰江。

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

从北源的源头起计量,一直到杭州湾的湾口,钱塘江河长668.1km钱塘江水系图1.2 干流分区按照河床特性划分,钱塘江分成山地区河床、河口平原区河床两类。

换言之,钱塘江没有平原冲积性河道。

钱塘江干流两类河床2 钱塘江河口2.1 河口分区东海潮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富春江电站,大潮期,电站下游不远的溜江滩水位还有变动,潮汐学中称为“潮区界”,一般,将富春江电站以下称为钱塘江河口区,长281km。

河口区分成近口段、河口段、河口湾3个区段,河口区之外为口外海滨。

钱塘江河口分区涌潮。

大潮期,涌潮在尖山下游形成,溯源推进中,逐渐壮大、衰减、湮灭,一直推进到闻家堰以上,全程90余km ,涌潮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处河口段内。

2.2 概况东海潮波传入海湾后,潮差迅速增大,潮流速不断增加,澉浦实测最大潮差达9m ,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海域之一。

每潮经过澉浦进入河口段的潮量在35~503810m ⨯间,平均涨潮流量195,000s m /3。

流域的径流经富春江电站下泄,进入河口区。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03810m ⨯,多年平均流量952s m /3。

流域径流仅为涨潮流量的1/200。

通常,将反映水流输运泥沙的能力的流量称为“造床流量”,以富春江电站下游为代表的钱塘江上游的造床流量为1980s m /3。

安徽省近60 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

安徽省近60 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
差些.
关键词
雨日;降水量;雨强;安徽省;周期
中图分类号 P416 2;P467
文Hale Waihona Puke 标志码 A0 引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出现了明显的
变化 [1⁃6] .干旱、暴雨、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不仅与降水量有关,
而且还与雨日、雨强有关. 较早的研究更多偏重于降水量,近些年来,
不完全一样.因此,研究降水量的同时,雨日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只有
综合研究雨日和降水量才能更好地体现降水的本质. 有关安徽省雨
日、降水量及雨强的讨论还较少见文,本文利用近 60 年的记录资料对
安徽省年、季节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变化进行研究,从而得到一些
雨日、降水量及雨强变化的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2 1 年均值的空间分布
由各站点多年平均雨日的空间分布( 图 1a) 可
见,安徽省年雨日呈 “ 南多北少” 的分布特点. 黄山
(179 d) 最多,这应与该站点 1 840 m 的海拔有关;宁
国(154 8 d) 与屯溪 ( 151 69 d) 降水 日 数 较 多, 在
对应的时间,建立 x i 与 t i 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DOI:10.13878 / j.cnki.jnuist.2019.01.017
王涛1,2,3 刘承晓1
安徽省近 60 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
摘要
采用安徽省 15 站近 60 年来的降水
资料,研究了季节和年雨日、降水量及雨
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空间分
布上,雨日、降水量“ 南多北少” ,雨强中
存在、降 水 量 上 在 衰 减、 雨 强 上 则 不 明

黄山的特点

黄山的特点

黄山的特点
黄山的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丰富的自然特征: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较高。

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在15.5~16.4℃之间,降水量在1395~1702毫米之间。

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2.多样化的土壤类型: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叶、桑和药材生长。

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

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

3.重要的水系:新安江是钱塘江水系干流上段,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省西部,是钱塘江正源。

太平湖位于青弋江上游,波光潋滟,山色空蒙,给人以恬静、明丽、妩媚的感觉。

综上,黄山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黄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到黄山旅游官方网站了解。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

钱塘江河口基本情况1 水系概况1。

1 概况钱塘江,古称浙江。

三国时,始见“钱唐江”之名,当时仅指流经钱唐县境内的河段.民国时期方作为全江的统称。

各段又有各自的名称。

梅城以上北面一支为新安江;南面一支称兰江,两江汇合后称为富春江;闻家堰以下通称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干流从西到东,贯穿皖南、浙北,在杭州湾的湾口——上海芦潮港与我省镇海外游山的连线——汇入东海,流域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五省市.流域面积555582km,86.5%在我省境内,占我省总面积47。

2%。

发源地:历史习惯是唯长为源,但是,也有径流量大者为源之说.新安江比兰江长,但是流域面积远小于兰江.因此,现在采用“两源说”:北源:新安江;南源:兰江。

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

从北源的源头起计量,一直到杭州湾的湾口,钱塘江河长668。

1km新安江/兰江 1.09 0.60梅城下游309.2 24 416。

2钱塘江668.1 55 558钱塘江水系图1.2 干流分区按照河床特性划分,钱塘江分成山地区河床、河口平原区河床两类。

换言之,钱塘江没有平原冲积性河道.钱塘江干流两类河床2 钱塘江河口2。

1 河口分区东海潮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富春江电站,大潮期,电站下游不远的溜江滩水位还有变动,潮汐学中称为“潮区界”,一般,将富春江电站以下称为钱塘江河口区,长281km.河口区分成近口段、河口段、河口湾3个区段,河口区之外为口外海滨。

钱塘江河口分区涌潮。

大潮期,涌潮在尖山下游形成,溯源推进中,逐渐壮大、衰减、湮灭,一直推进到闻家堰以上,全程90余km ,涌潮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处河口段内.2。

2 概况东海潮波传入海湾后,潮差迅速增大,潮流速不断增加,澉浦实测最大潮差达9m ,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海域之一。

每潮经过澉浦进入河口段的潮量在35~503810m ⨯间,平均涨潮流量195,000s m /3。

流域的径流经富春江电站下泄,进入河口区。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03810m ⨯,多年平均流量952s m /3。

龙门河山洪沟治理初设报告

龙门河山洪沟治理初设报告

龙门河山洪沟治理初设报告安徽省黄山区龙门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编号:128007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12年8月安徽省黄山区龙门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编号:128007批准陈景富核定张浩项目负责人孙万林檀志新审查孙万林周小勇汪前山何艳华校核张江红陈立华张仕华翟广飞檀志新马哲王贝编写陈建军李峻岭崔凯“未加盖院勘察设计文件图纸专用章者对外无效”目录1综合说明 (1)1.1 ............................................................ 概述 11.2 ............................................................ 水文 21.3 .................................................... 工程地质 21.4 ........................................ 工程任务和规模 31.5 ............................................ 河道工程设计 41.6 ............................................ 施工组织设计 41.7 ................................ 土地征用与移民安置 51.8 ............................................ 环境保护设计 51.9 ............................................ 水土保持设计 61.10.......................................... 工程管理设计 61.11 .................................................. 设计概算 61.12.................................. 综合效益分析评价 7 2水文 .. (12)2.1 .................................................... 流域概况 122.2 .................................................... 水文气象 142.3 ............................................ 暴雨山洪特性 142.4 .................................................... 设计山洪 152.5 ............................................................ 泥沙 182.6 ................................................ 施工期洪水 20 3工程地质. (21)3.1 ............................................ 勘察任务简述 213.2 ............................................ 区域地质概况 223.3龙门河防洪护岸段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73.4 .... 龙门河河道疏浚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23.5 .................... 拦砂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23.6 ............................................ 天然建筑材料 353.7 ................................................ 结论及建议 36 4工程任务和规模.. (38)4.1 ................................ 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384.2 ............................................ 洪水灾害情况 384.3 ........................................ 山洪现状及成因 394.4 .................... 存在的问题及防灾能力评价 484.5 ............................................ 建设的必要性 484.6 ............................ 治理原则、标准及范围 494.7 ............................................ 主要建设内容 504.8 ................................................ 设计洪水位 53 5河道工程设计 (59)5.1 ........................................ 设计标准和依据 595.2 ............................................ 河道疏浚工程 605.3 ............................................ 堤岸防护工程 695.4 ........................................ 跨河建筑物设计 855.5 ................................................ 主要工程量 90 6施工组织设计 (92)6.1 .................................................... 施工条件 926.2 ............................................ 天然建筑材料 956.3 .................................................... 施工导流 966.4 ............................................ 主体工程施工 976.5 .................................................... 施工交通 1026.6 .................................................... 施工工厂 1026.7 ................................................ 施工总布置 1036.8 ................................................ 施工总进度 107 7土地征用与移民安置.. (110)7.1 .................................................... 工程征地 1107.2 ............................................ 拆迁实物指标 1117.3 .................................................... 移民安置 1117.4 ........................................ 征地及移民投资 111 8环境保护设计. (115)8.1 ........................................ 设计依据及标准 1158.2 ........................ 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对象 1158.3 ................................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78.4 ............................................ 环境影响评价 1188.5 ............................................ 环境保护设计 1198.7 .................................................... 环境管理 1218.8 .................................................... 环保投资 123 9水土保持设计. (126)9.1 .................................................... 设计依据 1269.2 ................................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1279.3 ............................................ 水土流失预测 1279.4 .................................... 水土保持总体布局 1359.5 ....................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1389.6 ............................................ 水土保持监测 1399.7 .................................................... 水保投资 14010 ..................................................... 工程管理设计 14410.1.............................. 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 14410.2.................................................. 管理设施 14610.3...................................... 管理范围和任务 14710.4...................... 工程调度原则和管理经费 14811 ............................................................. 投资概算 14911.1 .................................................. 工程概况 14911.2 ...................................... 编制原则及依据 14911.3 .................................................. 概算编制 15112 ............................................................. 经济评价 15712.1.................................................. 经济效益 15712.3.................................................. 环境效益 157 附图:另册安徽省黄山区龙门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1 综合说明1.1 概述黄山区龙门乡地处黄山区城北部,距城区14km,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太平湖畔,西距佛教圣地九华山仅70km,北与泾县桃花潭山水相依,是“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上的重镇。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梅雨,又称为“入汛”,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一个气象现象。

每年6月至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天气阴雨连绵,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

梅雨季节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1. 梅雨季节的成因梅雨季节的成因与东亚季风密切相关。

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准静止锋,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多。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梅雨季节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降水偏少。

2.1 降水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50%。

降水形式以阵性降水为主, daily rainfall intensity较大,暴雨和雷雨天气较多。

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梅雨降水量约为400~700毫米。

2.2 气温特征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逐渐升高。

梅雨季节平均气温约为26℃~30℃,高温高湿天气较多。

此外,梅雨季节夜间气温较低,日较差较大。

2.3 湿度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一般在80%以上。

高湿度导致人体感觉闷热,容易引发中暑、感冒等疾病。

2.4 风速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风速较小,以静风或微风为主。

风速小于2级的静风天气占比较高,不利于空气流通,进一步加剧了高温高湿天气的程度。

3. 梅雨季节的影响3.1 农业生产梅雨季节对农业生产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适量的降水有利于作物生长;另一方面,过多的降水容易导致农田积水,引发作物病害和生长不良。

此外,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天气还容易导致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3.2 水资源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有利于补充地下水和水库蓄水。

然而,部分地区降水过多,容易导致洪水、城乡内涝等灾害。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夏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是一种()A 形成于热带大陆上的气旋B 形成于热带大陆上的反气旋C 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气旋D 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反气旋参考答案:C2. 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A. 南北温带B. 南北寒带C. 北温带和北寒带D. 热带和南温带参考答案:A3. 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参考答案:D①②③④分别对应褶皱、风蚀蘑菇、三角洲、断层,其中,褶皱、断层属于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选D。

4. 2016年1月27日中午时分,位于日本中部的御岳山突然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

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能表示樱岛火山喷发的箭头是()A.① B.② C.③ D.④4.字母A、B、C、D分别表示的内容是()A.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B.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C.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D.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5.此次火山喷发的源地是()A.地壳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参考答案:3.A 4.D 5.B3.①表示的是火山喷发,形成喷出岩;②表示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③表示风化作用形成沉积物;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结合选项,A项正确。

4.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A侵入岩;岩浆经过火山喷发形成B喷出岩;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C变质岩;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D沉积岩。

结合选项,D项正确。

5.岩浆的发源地是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5. 下图为我省某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图。

完成下列各题。

32. 最可能是居住用地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3.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促进了A. 居民就业方式的改变B.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C. 人口从分散到集聚D. 城市景观取代乡村景观参考答案:32. A 33. B32.城市功能区中,住宅用地占地面积最大,据此,图中甲最可能是城市住宅用地,故选A。

黄山市暴雨强度公式评估

黄山市暴雨强度公式评估

--●Vol.33,No.22014年2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在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中,雨水设计流量一般按照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值主要取决于地区的降雨强度。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短历时、高强度的暴雨出现频次增加,如仍按照原有的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可能会导致标准偏低。

因此,《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指出应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要求,对暴雨强度公式适用性进行评估。

1原有的暴雨强度公式目前,安徽省黄山市尚未推求暴雨强度公式,现在采用的是与其城市相邻近的杭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即:q=10174(1+0.844lgp )(t+25)1.038(1)该公式是由杭州市建筑设计院于1983年采用数理统计法进行修订编制的。

该院通过分析1954~1977年共计24年的降雨资料,在降雨自记曲线上统计5、10、15、20、30、45、60、90、120min 共9个规定历时的最大降雨量,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后,运用图解与最小二乘计算结合法推导得出的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该公式经多年在黄山市使用情况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发展初期基本符合黄山市城市排水要求。

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加速及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对暴雨公式的适用性做出评估。

2暴雨强度公式评估2.1基础资料整理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的皖南山区,以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水充沛。

黄山市黄山市暴雨强度公式评估朱宏,孟玉(安徽六安市城市节水管理办公室,安徽六安237009)摘要:介绍了安徽省黄山市原有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及使用的基本情况,提出了进行暴雨强度公式评估的必要性。

通过收集黄山市2003~2012年共10年的降雨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选取雨样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得到的平均绝对均方差为0.203mm/min ,平均相对均方差为7.5%,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市近50年梅汛期降水特征
摘要:本文利用1971-2020年黄山市梅汛期的降水资料,分析黄山市近50
年梅汛期降水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入梅有周期变化特征,以12年左
右为一个周期,随着时间变化,周期有缩短的趋势;梅雨量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
特征,周期为20年左右;梅雨量与入梅的早晚和梅雨期的长度相关性较好,与出
梅的早晚相关性小一些。

关键词:梅汛期降水入梅梅雨量梅雨期长度
引言
梅汛期降水是初夏影响江淮流域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具有强度大局地性强
的特点,它带来的强降水和次生灾害容易给黄山市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东亚夏
季风的年际变化大,每年入梅、出梅、梅雨日数、梅雨量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
梅汛期暴雨预报,对防汛防旱及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气象工作者研究
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对1971-2020年近50年黄山市梅汛期的降水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梅汛期暴雨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对提高梅汛期降水的预报水平,
增强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1数据和方法
采用安徽省气象局整编的1971-2020年50年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期
长度、梅雨量4个特征量。

黄山市梅雨主要考虑五个站为代表站,入梅标准是连续出现五天以上的阴雨
天气(日雨量≥1.0 毫米,允许其中有二天日雨量≤1.0 毫米或有一天无雨),
以后出现多阴雨天气,无连续五天或五天以上的无雨天气出现,以日雨量≥1.0
毫米为梅雨开始。

出梅标准是五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日雨量≥1.0 毫米)结束,出现五天以上的无雨天气(允许 1 天有雨),以后不再出现五天以上的阴雨天
气,以最后日雨量≥1.0mm 的日期为出梅日期。

梅雨量偏多50%以上的年份为丰梅年,梅雨量偏少 50%以上的年份为枯梅年。

2结果与分析
黄山市位于皖南山区,雨季较长,天气形势比较复杂。

黄山市逐年旱涝分布的不均匀性十分突出,出现较大范围洪涝的梅汛期暴雨分布在年际间有很大的变化。

黄山平均在6月16日入梅,7月11日出梅,平均梅雨期长25天,梅雨量401毫米。

但是不同年份的入梅、出梅、梅雨期长度以及梅雨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年份还出现二度梅。

图1给出了入梅日期(a)、出梅日期(b)、梅雨量(c)、梅雨日长度(d)4个梅雨特征量的距平(入梅早为负距平,入梅晚为正距平)和3年移动平均时间演变曲线。

4个梅雨特征量的年际分量、年代际分量及长期演变趋势均存在显著差异。

3年移动平均时间演变曲线表明50年4个梅雨特征量均存在年际-年代际变化。

入梅最早的是1995年,5月24日入梅。

5月份入梅的年份有3年;入梅最晚的是2005年,7月11日才入梅,7月入梅的年份有5年。

入梅有周期变化特征,以12年左右为一个周期,随着时间变化,周期有缩短的趋势。

出梅最早的是2000年,6月11日出梅,6月中旬出梅的年份有2年,分别是1977年和2000年;出梅最晚的是1998年,8月4日出梅,8月出梅的年份有3年,分别是1987年、1998年和2020年。

梅雨量最多的是2020年,为1254毫米,超过500毫米的年份有1969年、1974年、1983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2008年、2011年、2019年和2020年。

梅雨量最少的是2006年,是84毫米,是唯一一年梅雨量少于100毫米。

从图1(c)可以看出,梅雨量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周期为20年左右。

梅雨期最长的是2020年,长达 60天,最短的是1977年,只有9天。

梅雨期10天内的有2年,超过40天的有5年。

从图1距平图和3年移动平均线还可以分析出,梅雨量与入梅的早晚和梅雨期的长度相关性较好,与出梅的早晚相关性小一些。

在6月10日前入梅的的年份有17年,梅雨量偏多的有12年。

而在6月20日后入梅的年份有13年,只有
2年的梅雨量超过了常年平均值,这对入梅的梅雨量相对较多,梅雨期超过40天的7年中有6年梅雨量都较多,而梅雨期长度少于20天的15年里只有一年的梅雨量超过了平均值。

图1 黄山市梅雨特征量距平年际尺度分量、3年移动平均(a)入梅日期、(b)出梅日期、(c)梅雨量、(d)梅雨期长度
3结论
(1)黄山市近50年入梅有周期变化特征,以12年左右为一个周期,随着时间变化,周期有缩短的趋势。

(2)梅雨量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周期为20年左右。

梅雨量与入梅的早晚和梅雨期的长度相关性较好,与出梅的早晚相关性小一些。

参考文献
[1]李秀莉,范爱芬. "进入梅汛期"概念在中期入梅预报中的应用[J].浙江气象, 1997(2):3.
[2]黄青兰,王黎娟,李熠,等.江淮梅雨区域入、出梅划分及其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5):8.
[3]毛文书,王谦谦,李国平,等.江淮梅雨丰、枯梅年水汽输送差异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2):7.
[4]娄德君,王永光,陈晨.近20年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雨量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前兆信号[J].气象, 2022(009):0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