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唐宋诗 4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高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秋晚书怀

【宋】高士谈

肃肃霜秋晚,

荒荒寒日斜。

老松经岁叶,

寒菊过时花。

天阔愁孤鸟,

江流悯断槎。

有巢相唤急,

独立羡归鸦。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怀念故国的五律。既有岁月流逝,对自己行将干枯的伤感,也表达出有国难归的孤寂无奈以及对故国家园的无尽思念之情。首联借肃肃秋风,荒荒寒日渲染出一片晚秋萧条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切的感情基调。颔联以“老松”“寒菊”自喻,写自己已风烛残年,行将干枯。颈联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故国难归的孤寂伤感。尾联写鸟儿尚有巢,而自己却只能孤独地羡慕它们,抒写了无尽的对故园的怀念之情。作者借景抒怀,将自己的风烛残年与晚秋的松菊、孤鸟,江流、断槎诸事物联系在一起,更显得愁思深沉悲切。

【思考】 这首诗作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王濬.(jùn) 降幡.(fān) 芦荻.(dí) 渭.

(wèi)城 低徊.(huí) 毡.(zhān)城 咫.(zhǐ)尺 潸.

(shān)然 2.多音字

衰⎩⎪⎨⎪⎧衰.兰(shuāi)衰.服(cuī) 更⎩⎪⎨⎪⎧更.不归(ɡēnɡ)更.

加(ɡènɡ)

著⎩⎪⎨⎪⎧著.衣(zhuó)显著.(zhù) 相⎩⎪⎨⎪⎧莫相.忆(xiānɡ)相.

貌(xiànɡ) 二、字形辨认

⎪⎨⎪⎧àn(黯)然昏àn(暗)⎩⎪⎨⎪⎧降fān(幡)姓Pān(潘) ⎩

⎪⎨⎪⎧徘huái(徊)huí(茴)香豆⎩⎪⎨⎪⎧jiāo(娇)娆jiāo(骄)妒 三、词语释义

①王气:帝王之气。

②千寻铁锁:指当时东吴为抵抗西晋的进攻而造的几千尺长的拦江铁索。

③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子。

④故垒:这里指西塞山过去曾为吴国要塞。

⑤铅水:形容铜人的泪水。

⑥衰兰:秋兰已老,所以称衰兰。

⑦春风:指姣好的容颜。

⑧低徊:徘徊,流连。

⑨无颜色:脸上失色,容颜惨淡。

四、名句默写

①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X 禹锡《西塞山怀古》)

②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

③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某某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走近作者

(1)X 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某某(今属

某某)人。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后出任某某、汝

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

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X 宾客、X 尚书。临终前撰《子

X 子自传》。

(2)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某某某某)昌谷人。唐代诗

人。郡望陇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 李昌谷”。在长安时曾

担任过奉礼郎,二十七岁即因病去世。李贺诗风追求怪奇,主观想象

极为丰富,后人因而称为“长吉师心,故尔作怪”。

(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

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某某先生文

集》。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后病死于江宁(今某某某某市)钟山,谥号“文”,

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

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

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

家”。

2.写作背景

(1)《西塞山怀古》

这首诗是X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X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人。

(2)《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3)《明妃曲二首(其一)》

这首诗是王安石于嘉佑四年(1059),任提点东刑狱时所作。嘉祐三年,王安石上万言书,这封言事书受到了一般官僚士大夫的称赞,却没有从最高统治集团中得到任何反应,他很自

然地就把自己的志向和失意与历史故事联系起来,而《明妃曲》就是这样的政治情结的反映,他写了王昭君的孤独其实是写自己政治不得意的孤独。

3.相关知识

咏史怀古类诗歌作为唐宋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唐宋时期诗歌所共有的思想艺术特征;作为一类独立的诗歌题材,经过唐前数百年的涵养和唐宋文人的共同努力,咏史怀古诗词又形成了作为这一类诗歌自身所特有的独特性。主要特点有:(1)“诗”与“史”的结合。(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3)“古”与“今”的结合。

1.《西塞山怀古》的颔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有何特点?

【点拨】这首诗的颔联写吴国垂死挣扎的徒劳和被迫出降的丑态。“千寻铁锁”形容吴军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几乎封锁了整个江面。然而由于王濬的足智多谋,很快就攻破了吴军的防守。一个“沉”字,看似平常,实则奇警,它形象地说明了吴国政权也随铁链的沉没,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的消失了。“一片降幡出石头”写吴国国君投降时候的丑态。“一片”极言其渺小,“降幡”含有讽刺嘲弄的意味。这两句在怀古的内容中寓有深意: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地形的险要,而是人心;失去人心,任何其他的防御工事都形同虚设。

2.如何理解“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句诗的含意?

【点拨】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句,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中挣脱出来,回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余年政权中频繁更替的历史,具体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然结果。“山形依旧枕寒流”句,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山川“依旧”,就更显示出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的意境。这些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

3.《西塞山怀古》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点拨】“故垒萧萧芦荻秋”是以景结情,这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