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对教学设计的疑问及建议
对教学设计的疑问及建议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教学设计存在一些疑问,甚至不合理之处。
因此,对于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期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关于教学设计中的疑问,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一些教学设计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或者说过于笼统。
这种情况下,无法准确地指导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方向和行动目标。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一些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过于割裂,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这样的设计不仅会让学生感到迷失和困惑,还会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退化。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学习结构。
另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常常发现一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僵化,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评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些教学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或者评估方法不当,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确保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促进教学的持续改善。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科学评估学生学习成果,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和改进的方面。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我们相信教育教学活动将更加科学、有效,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2023年,随着数字化的加速和技术的普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时代,教师如何应对和解决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教育资源优化利用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优秀的教学和育人质量提升意义深远。
这包括学科资源、教学设施、教学资料、教育技术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拓宽教育资源的渠道和来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合作伙伴与社会资源等途径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建立一套高效的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通过在线资源共享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在教学内容和资源选择上,可以选择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资源,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教育。
二、课程设计的创新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创新水平成为了每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
在2023年,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升级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变革,课程创新将被越来越看重。
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创新水平。
包括:注重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通过启发式教学、PBL教学等方式,引领学生更深入地探索学科内容。
探索新的课程设计思路,构建更加生动、有趣、实用的课程内容。
通过教育技术的应用来提供更加广阔、多样化的课程形态,包括线上教学、教育游戏等等。
同时,化繁为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创造更科学的课堂环境。
三、提升教育教学监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做到教学行为合法合规。
当学校或国家层面的教育部、区域教育局进行督导时,教师如何更好地应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缺陷,成为了热点问题。
在监管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法规素质,注重教学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稳妥性和合规性。
同时,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化管理和监管,真正做到让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具针对性和流程化。
教学中教案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进行教学中,教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工具。
教案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指导和实施过程的具体记录和说明。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本文将说明在教学中教案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案教学的目标就是教育的目的,指导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达到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必须明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些目标来设计教案。
选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教案设计应具有系统性教案设计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
在设计教案时,应该关注教学中的全过程和每个环节的联系和关系。
因此,教案设计应具有系统性,设计流程要清晰,教学内容和方法之间要有明确的关系,不仅能够落实每一环节的教学步骤,还要为学生提供一条明确的学习路径,使学生能够建立知识的有机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整体掌握。
三、教案设计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应该采用生动的比喻、故事、童话等多种形式加以讲解。
对于一些操作性的知识,应该采用讲解加上动手操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
同时,老师还可以采用基于网络的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四、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应该首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并针对这些知识点和技能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进行设计时,要尽量避免抽象和过于复杂的知识点。
同时,教学内容要与现实和实践相联系,强调可操作性,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五、注重教学资源及方法的改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中的资源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改进。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图书、网络、多媒体等。
同时,要及时关注教学方法的最新变化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不断探索、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
因素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有组织且高效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因素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如果大多数学生是视觉学习者,教师可以采用图表、图像和演示等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兴趣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
第二个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贴合学科教学要求,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为背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以确保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三个因素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适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示范、练习和解题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加深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设计还应该考虑教学评估和反馈的因素。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方式和标准。
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以及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评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作业、考试、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教学设计与反思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撰写教学设计与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撰写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度。
3.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多种形式,要灵活运用,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完成后,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考试、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满意度,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1.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结束后,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要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表现和学生的反应,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
2.展望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反思,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要定期检查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反思教学态度: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邓若锋(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一线教师多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运动负荷、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合理、优化处理,并按一定的程序排列,才能形成教学设计。
然而,对这些操作层面基本要素的处理和优化时,需要思考一些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明确其实质、清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才会行之有效。
现将目前进行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呈现给广大同仁,以抛砖引玉。
一、如何让学生想学——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相联系(一)形成问题的原由任何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其目的就是要使其教学活动优质高效,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得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学生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高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其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形成正确的动机,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想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从个体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其身体就赋予生命的意义,并趋向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人的身体只有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促使人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身体的原始冲动。
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
因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只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才能使体育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
当学生认识到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经过身体练习的体验,强化了对体育学习的欲求能力,这就趋使学生想学。
可以这么说,学生的人格建树、思维发展、知识形成,几乎都是从呼唤生命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及问题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及问题一、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学生学习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科学组织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提供给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常见问题,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石,它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需求确定的教学目标,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多个层面。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安排。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所选择的知识和技能的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匹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
常见的教学媒体包括教学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等。
教学媒体应该选择恰当、生动的素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
三、教学设计常见问题1. 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目标的不清晰是教学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教学目标设置得不明确,学生很难理解教学的目的,也难以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
2. 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合理是教学设计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学生可能会感到乏味或者学习困难。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单一也是教学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心理学课程组织教学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和对策
心理学课程组织教学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和对策心理学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它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理论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对于教师来说,组织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让课程更加有条理、富有针对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针对心理学课程组织教学设计的思路、重点、难点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教学设计思路1.确定教学目标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而具体。
教师需要明确知道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挑战性和意义性。
2.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示、作业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分享见解,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交流。
4.鼓励跨学科的学习心理学课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可以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生物学、社会学、医学等,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内涵。
二、教学设计重点1.理论知识的讲解心理学课程的重点之一就是理论知识的讲解。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比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2.重点案例的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心理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透过案例了解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把好三个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把好三个环节:首先是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协调各类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是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数学书面教案包括:(1)本学期的教学计划(2)单元教学计划(3)新授课课时教学计划(概念课、以计算教学为主的课、以应用题教学为主的课、几何形体课、统计与概率领域课,共5篇详案,具体内容自选);课本批画包括:除书面教案以外的所有新授课、实践课;夹扉页内容包括每单元一节练习课、一节复习课(其余课时在课本上批画)、一节单元讲评课(讲评课兼顾作业讲评和试卷讲评)及一篇精品教学反思。
10.教学反思书写内容:可以写教学一个知识点或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收获、体会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原因。
2.单元教学计划(1)写明第×单元及单元课题。
(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3)课时安排:写出本单元的总课时,然后从第一课时起依次排好顺序,注明每课时的课题及授课类型。
3.课时计划:分别写出不同课型一节新授课,每单元一节练习课、单元复习课及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练习课、复习课及讲评课夹扉页)。
(四)案本书写具体要求◆新授课(用上面表格的形式书写)A.概念教学课1.复习准备:设计出必要的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复习题或准备题以及处理方式。
2.情境导入:设计出目的明确、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导入,要简洁明了,直切新课。
3.教学新知:(1)自主探索,初步感知。
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初步感知新概念。
①写出根据所教概念向学生提供哪些感性材料以及运用怎样的直观手段。
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者演示等。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包括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教学设计中,有一些基本的思想和原则需要我们遵循和把握。
首先,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和服务对象。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特点和学习风格,以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其次,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启发思维。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和记忆,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分析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倡导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发展和成长。
第四,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实践应用。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教学设计应该注重评价和反馈。
教学不只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还应该是一种反馈和评价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启发思维、实践应用和评价反馈。
这些思想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思想,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需求,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发展。
只有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教案设计中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
教案设计中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教案设计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核心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本文将通过探讨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一、问题解决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解决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来解决问题并达到预期目标。
在教案设计中,问题解决思维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1 分析教学需求在设计教案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2 寻找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各种难题,如学习兴趣不高、理解困难等。
通过问题解决思维,教师可以准确地发现学生遇到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难题,提高学习效果。
1.3 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以指导具体的教学活动。
问题解决思维可以帮助教师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二、创新思维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创新思维是指通过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教案设计中,创新思维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2.1 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2 教学资源创新现代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思维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
2.3 评价方式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记忆和应用能力的考察,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自主评价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与讨论技巧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与讨论技巧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活动是否设计得当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讨论,对于提高教案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案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和讨论技巧。
一、教学目标的问题解决与讨论技巧在编写教案时,明确教学目标是首要任务。
然而,教师常常会面临以下问题:1. 目标过分笼统,不具体清晰;2. 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3. 目标不具备可操作性。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与讨论技巧如下:1.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精确而具体,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层面,应该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具体内容和达到的具体水平。
2. 在确定目标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充分考虑他们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并根据这些因素来制定目标。
3. 目标要具备可操作性,需要明确具体的行为动词,以便于后续的教学活动安排。
二、教学内容的问题解决与讨论技巧在编写教案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与讨论技巧:1. 教学内容过于繁杂,难以理解。
2. 教学内容难度过大或过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3. 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层次和逻辑性。
对于这些问题,解决与讨论技巧如下:1. 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冗杂的信息。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限制,合理选择重点知识和技能。
2. 教学内容的难度应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以致于学生没有挑战性,也不过于复杂以致于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可以提供不同的教学材料或任务。
3.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有层次和逻辑性,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采用分类、归纳总结、问题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
三、教学活动的问题解决与讨论技巧教学活动是教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与讨论技巧:1. 教学活动设计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的问题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的问题导言: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综合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小学教学设计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能够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例如,对于小学生,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教材、故事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专注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例如,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用来调整课件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以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五、个性化教学的关注小学教学设计还应注重个性化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小学教学设计的问题涉及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关注等方面。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多个方面
教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及反思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设计教案的基石。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教学目标应该分层次列出,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2.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任务的难度:教学任务的难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发展和学科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并逐步递增,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的选择和设计应该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课程内容结构:教师应该清晰地梳理课程内容的结构,以便在教学中正确连接各部分内容,避免缺漏或重复。
2.考虑教材的使用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包括直接讲解、引导发现和探究等各种方法。
3.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它的选择和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相适应。
以下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考虑的几个方面:1.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示范和实践等,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以保障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学效率。
四、评价及反思评价及反思是教学活动的收官之作,它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浅析新课标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的六个问题
浅析新课标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的六个问题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它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考核评价等环节。
这是教学设计的定义,如果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填空题”,按照每一项的要求填写,则不能称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因为这些教学环节彼此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生成哪些能力,养成哪些的素养,根据学生的学情,来思考如何组织我们的教学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教这些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流程来实施教学,通过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来保证学生达到目标,所以目标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以上是教学设计基本逻辑,要做好教学设计还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几个问题。
一、课程等不等于教材教材是为了方便教和学而编写的、能够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校本教材、自编教材、规划教材、部编教材、省级教材、国家级教材等。
此外,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狭义的教材则主要指教科书。
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还需要思考先有课标还是先有教材?显然教材的编写和选用都是依据课标进行的,而不是根据一本教材来制定课标。
中小学的教学有严格的国标,教材也是统编教材,所以课程和教材的关系就非常紧密,但是对于大学来说,大部分课程没有国标,而是需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自行制定课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没有建立起人陪和课标的严格对应关系,所以教学设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教学等不等于教教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教材中的学科内容是载体,但不是唯一,学科内容是基于生产、生活实际而抽象出来的科学知识,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回到实际中去,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案例才能满足学生理解和迁移知识的需要,教学设计中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做教师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做教师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做教师需要明确三个问题,自觉地去思考,并正确地去实践三个方面,会是一位优秀老师。
而缺少自觉地思考,跟着感觉走的老师是很难成为高境界的教师的。
这三个问题是:
一、为什么而教?即教育的目的问题。
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还是为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而教?不同目的观指导下的教学境界是绝对不同的。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目的下,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教学立意的。
为知识而教,重视的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考试而教,重视的是知识的再现;为发展而教,重视的是知识在学生人生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什么?即教学内容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就是要在教育目的观的指导下,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教学。
即使是在课程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对学习材料进行处理,哪些详讲,哪些略讲,每一个知识内容讲到什么程度等,都是由教师对“教什么”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所决定的。
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
三、如何教?即教学方法问题。
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教,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有效的方法,艺术地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高效地
— 1 —
学习,更好地获得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更是揭示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本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把握的重要性。
科学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需要对三个问题有自己的正确的见解和践行的合理方式,这既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思,也需要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审视。
— 2 —。
教学设计三个基本工作方法
教学设计三个基本工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设计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有目的地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了设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设计评估方式等。
教学设计是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关键。
在本文中,将介绍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工作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教学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的特定技能、知识或理解水平。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活动制定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科内容、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关键步骤。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群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科内容的复杂性、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时间的限制等。
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三、设计评估方式设计评估方式是教学设计的第三个基本工作方法。
评估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日常作业、小组讨论、测验和考试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设计评估方式。
同时,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设计评估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工作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案设计中的问题解决思路
教案设计中的问题解决思路教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案设计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达成。
本文将就教案设计中的问题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的预期结果。
然而,有时候教学目标可能过于笼统或者不够明确,导致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焦点不清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目标。
2. 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设立相应的目标。
3. 利用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所需能力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时候,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或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运用教学分析方法,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3.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方法是教案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时候,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互动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3. 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如电子白板、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教案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阅读分享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阅读分享本章是在逆向设计、理解六侧⾯和架构理解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去思考。
⽼师站在评估员的⾓度上,最重要的是需要思考三个基础性问题:⼀、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证据证明学⽣达到了教学⽬标和理解?也就是我们的评价⽅式是什么?在⽇常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甚⾄单元检测等⽅式,那“练习”这种⽅式是否适⽤于所有的理解?有没有更好的⽅式呢?所谓的证据,就是学⽣需要完成的任务。
学⽣通过完成这个任务表现⾃⼰对某个知识或者某个概念的理解。
所以,⽼师设计的这个任务,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最好是让学⽣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学⽣在做这个任务时,能够有⼀些真实的表现来表达⾃⼰的理解,每⼀道练习题都要有它的意义,⽽不是为了练习⽽练习。
⼆、假定已经开发了⼀些特定的、与需求相关的任务,那么在学⽣的反应、作品或⾏为中,哪些具体特征可以⽤来判断他们达到了哪些预期效果?也就是说,学⽣在检测中达到什么⽔平代表他达到了学习⽬标和理解。
这是评价学⽣的⼀个量规。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表现性任务是有层次的,学⽣达到了某个层次就证明他达到了某⼀层理解。
三、我们所计划的证据能使我们推断出学⽣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吗?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评价⽅式和学习⽬标必须是相互匹配的。
其实也是我们俗称的“学什么,考什么。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师所设计的评价⽅式就应该是围绕问题⽽不是练习,学⽣解决的是问题,他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法去解决,⽽不是做⼀些重复性的练习。
明确了这三个基础性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以评估者的⾓度设计表现性任务了。
我们可以⽤GRASPS模型来辅助设计。
G即Goal(⽬标),R即Role(⾓⾊),A即Audience(观众),S即Situation(情景),P即Performance(表现),S即Standards(标准)。
按照这个流程就可以设计出⼀个更有助于学⽣理解的表现性任务。
紧接着,就是从理解的六侧⾯来帮助学⽣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摘要:逆向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
文章依据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以上海音乐出版社高一艺术课程东西方的不同舞韵设计为例,探讨逆向教学设计的特征,设计教学的各个步骤。
实践结果表明,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以“学生的学”为本,能及时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和调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逆向设计;艺术教学一、逆向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四方面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美國教育评估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一书中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方法。
“逆向”即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学习目标与确定学习目标的评估方式,根据目标与评估来规划学习经验和教学。
首先考虑学习结果,带着问题去思考、研究、修订教学。
逆向教学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为本,同样适用于高中艺术学科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逆向教学设计案例高中艺术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笔者以上海市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东西方的不同舞韵为例进行探索。
(一)阶段一:确定预期学习结果本阶段的内容为设定学习目标,判断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预期的迁移、预期的理解,理解转换的基本问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制定本课学习目标:第一,了解舞蹈的要素、表现形式与手法。
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艺术感知是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对各艺术门类的语言、形象、情感的认知。
依据的课程目标:知道欣赏舞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邓若锋(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一线教师多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运动负荷、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合理、优化处理,并按一定的程序排列,才能形成教学设计。
然而,对这些操作层面基本要素的处理和优化时,需要思考一些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明确其实质、清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才会行之有效。
现将目前进行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呈现给广大同仁,以抛砖引玉。
一、如何让学生想学——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相联系(一)形成问题的原由任何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其目的就是要使其教学活动优质高效,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得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学生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高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其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形成正确的动机,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想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从个体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其身体就赋予生命的意义,并趋向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人的身体只有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促使人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身体的原始冲动。
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
因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只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才能使体育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
当学生认识到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经过身体练习的体验,强化了对体育学习的欲求能力,这就趋使学生想学。
可以这么说,学生的人格建树、思维发展、知识形成,几乎都是从呼唤生命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
研究表明,无论哪一种学习,其本质都是对生命的呼唤。
体育教学的实践说明,学生一且认为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从中感触到其与自身生命发展的某种联系,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1]。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当教师明确了要让学生想学的必要条件,即将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来操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知识引导: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寻找教材内容中与学生生命发展和完善能够建立联系的基本元素,并归纳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点,选择适宜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与完善建立相应的联系。
如,高二学生乒乓球选项教学,教师以乒乓球运动对身体发展的作用、认知(特别是注意力、深度知觉)发展的作用、与人交往的作用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关系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乒乓球运动在自己的自然生命(锻炼身体)、精神生命(积极的情绪体验)、社会生命(与人交往)的意义,从而“想学”乒乓球。
2.身体确认:通过身体练习体验,引导学生与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
体育教学中某些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在身体练习的体验中,经过身体的确认才能感受到这种练习对自身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意义。
如,高一的集体舞教学,教学之初学生无法理解男女学生之间共舞的身体接触,后经舞蹈的身体练习体验后,对这种正常的男女身体接触有了身体确认后,从中感悟到其学习活动对生命发展(与异性交往)历程中的意义,从而对集体舞产生“想学”的原始冲动。
3.效果认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的积极评价,让学生经过身体运动练习的体验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评价活动,从中领悟当前所进行的体育学习活动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
如,高三耐久跑教学(用“耐久跑”进行高考前身心调适),首先,在练习前选取典型的经常进行耐久跑锻炼并取得明显效果的学生进行经验介绍,让学生“学有榜样”;其次,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耐久跑练习,并进行练习后的感觉反馈,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当前的身体练习进行效果的确认,是否有与“榜样”相同的效果,学生可从练习的效果中确认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的意义(特别是对当前高考的意义),就会形成“想学”的意识倾向。
二、如何让学生乐学——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一)形成问题的原由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惰性,积极参与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来,并保持适合于体育学习的身心状态,而良好的身心状态需要建立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之上,为此,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于体育学习之中,并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感受,这就是让学生乐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体育学习需要身体活动的参与和认知活动的参与才能完成,而身体活动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认知活动的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受人的情绪的影响和制约。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为此提供了相关依据,当人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获得幸福感[2]。
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征,正是完成体育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能够达到最优化的基本条件。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这种情绪体验是以身体练习为载体,在所创设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情境中,承载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及人格品质的培养,达到发展和完善自身生命的目的。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也是对人自我生命的一种升华和超越,这种情绪体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非常有益。
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中,只要事情与学生的情感相联系,他们就会以十倍的热情和敏锐去获得它。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需要从教学情境的创设、适宜的激情言语的暗示、引导学生领悟获得成功的感受等几方面来进行操作。
1.快乐情境的创设。
体育学习情境对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情绪不够稳定的青少年学生。
情境的创设要依据教材的特性、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如,高一耐久跑教学(认同“耐久跑”学习内容),在田径场跑道旁边选定一适当的区域,设置3个区(感觉良好、感觉一般、感觉难受)。
学生完成相应的耐久跑后,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感觉,并将自己归位于相应的感知区,随着身体练习的进行,学生的感受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如,从难受到一般,从一般到良好。
2.激情言语的暗示。
积极的情绪体验需要一定的言语刺激,特别是在身体练习之中,适宜的激情言语暗示,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非常有用。
如,在炎热夏天的体育课中,让学生能在高温的艰苦环境下,有“吃苦耐劳”的体验,就需要适时用激情言语(如,能坚持下来就是成功,这种经历会使大家其受益终生,是男子汉就能坚持下来等)对学生进行暗示,使之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3.练习效果的评价。
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的练习效果评价,让学生确认自身获得学习的成功,这是形成并保持积极情绪体验的保障。
如,高二排球选项教学,不管是传球、垫球练习,还是发球、扣球、教学比赛,只要学生能完成某个练习,超越自己原有水平,就会受到其他学生或教师的赞赏,学生从这种获得成功的刺激中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获得幸福的感受。
三、如何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适宜的认知策略(一)形成问题的原由从目前学校教育的形态来看,学生的分级分班大多是按年龄和文化成绩进行的,在同一年级或同一个行政班中,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差异也很大。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面对50多个身体运动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个相对宽广的空间里,如何使之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适宜的认知策略实为关键,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这就是让学生会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对于体育学习而言,学生的认知策略决定着学习行为效率的高低,这主要是因为任何学习的认知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水平上。
也就是某种认知任务使用哪种策略更为有效,并如何使用这种策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学习方法、策略、方式,锻炼身体的调节能力等。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注意、知觉、记忆、想象,直到思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而体育学习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学生的认知所面对的是具体而形象的身体动作,对此身体动作的认知必然与文化知识学科学习的认知不同,学生在进行身体动作的学习时,其认知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体育学习的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和步骤是身体动作。
体育学习内容主要是身体动作,而身体动作是由一个又一个环节组合而成的,要构成一个完成的动作,必须有先后顺序之分,而人的动作又是可能包含一套动作图式,它们构成了概括程度不同的多个层次。
图式所属层次的概括程度越高,就含有越多的公式、原理之类的认知成分,这种图式数量较少;图式所属层次的概括程度越低,就越接近具体的外显动作和细微的知觉,这种图式数量较多[3]。
学生对身体动作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想象力,需要按照一定的图式来进行,否则就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
2.体育学习的认知内容是具体形象且真实的身体动作。
体育学习不像其他文化课学习那样,其内容不是抽象虚拟的,而是具体形象且真实存在的。
体育学习中任何一个身体动作都是具体的,都有上下、左右、前后、长短、高矮、远近之分,都是以身体为基点来进行区分的,而且是以身体动作原形概念为基础,进行感知、记忆、想象,直到思维活动。
3.体育学习的认知对象身体动作需与其背景环境相联。
具身认知(e m b o d i e d cognition)的理论认为,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
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4]。
学生的体育学习正是在这一种统一体中发生并完成的,任何身体动作的呈现都得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作为保证,如果没有完成身体动作的环境,再熟练的身体动作也很难完成。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让学生正确地认知所学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认知策略,使学生对当前体育学习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并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讲解认知原理。
教师可选取典型的教材内容,就认知的基本原理给予常识性的讲解,让学生获得认知的基本知识。
如,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观察示范动作,如何进行表象训练,如何理解动作要领等。
2.选择认知策略。
如,教师在教授身体动作时学生如何进行观察。
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镜面示范,即教师面对学生示范,此时的位置容易产生左右反向认知混乱的影响;二是围观示范,即教师居中,学生围成圆圈,此位置常因学生从来自不同角度观察而发生混淆;三是顺向示范,即学生在教师背后,与教师方向一致,此位置可以消除左右反向及不同角度的不良影响,但对在示范者面前的动作看不清楚。